劳动与社会保障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53
颗粒名称: 劳动与社会保障综述
分类号: F249.27
页数: 2
页码: 438-439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劳动保障工作工作围绕抓好统筹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三条主线,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工作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努力方向,稳步实施,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综述

内容

2006年,厦门市劳动保障工作围绕抓好统筹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三条主线,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工作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努力方向,稳步实施,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一、城乡统筹就业局势良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8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市办理灵活就业人员认定1.62万人次,拨付社保补贴2745.15万元。主动破解用工结构性缺工问题,通过开展企业缺工情况摸底调查、加强山海劳务协作、举办免费专场招聘会等举措,搭建服务平台,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组织67家企业共1.11万多岗位在省内外进行劳务协作交流考察及招聘。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做好就业服务和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走访援助对象6812人,新增落实援助对象再就业岗位1194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实现转移就业2.42万人,完成任务数1.2万人的202%。加强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至年底,有近60家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就近提供就业服务。大力开展劳务派遣工作,全年全市共派遣劳务从业人数1.64万人。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不断完善针对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让到厦门的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实行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积极促进环东海域退养渔民的上岸就业工作。
  二、强化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城乡劳动力开发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全市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培训就业率达65.03%。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推动新职业项目培训,推出网络游戏程序设计员(师)、育婴师等培训项目。成立“厦门市创业与培训协会”,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8场,共有1.2万人参加项目推介。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为农民工实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鉴定补贴。共组织3.92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成效显著。努力探索企业生产实际和行业持证上岗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途径,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高级技校新校区建设加快,翔安校区一期工程已顺利封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举办两岸“暑期餐饮科交流”班,开创了两岸合作培训交流先河。
  三、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保险征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至年末,全市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109.8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9%;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3.81亿元,比上年增加15.29%。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全市共有7.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66元,为历年最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并实现新、旧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办法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出台,实现了全民医保。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已有3.06万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至年底,已覆盖建筑企业农民工8万人。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保基金通过国家专项审计,得到国家审计署的充分肯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创新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9.13%。此外,社会保障卡开始正式换发,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已有137家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和106家定点零售药店,满足参保人员就医购药需要。
  四、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调整公布厦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岛内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650元。继续发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部分工种(职位)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构成情况等,为相关部门、劳动用工双方提供指导服务。全面启动工效挂钩工作,做好对市属国有200多家企业工效挂钩方案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并根据执行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
  五、全面提升应对劳动保障突发事件能力,劳动关系协调与维护职工权益工作稳步推进。
  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有效的劳动保障执法和“110”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全年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260件,处理工资纠纷8802万多元。全面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基本标准认证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涌现出一批劳动关系和谐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推进工资保证金建设,建立防止拖欠工资保证机制。积极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工作,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保护中小企业职工权益。农民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不断完善。
  六、农民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成为“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之一。
  2006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公共服务”思路开展农民工工作,并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举报投诉案件呈下降趋势;二是在全国率先破解了建筑、矿山及石材等高风险企业的农民工参保难题,该做法已被劳动保障部在全国推广;三是逐步开展对农民工的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通过“春风行动”,对农民工实施免费就业服务,并对进城农民工实行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农民工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地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
  启动“12333”电话咨询信息系统,形成以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两大业务系统为主、以OA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为补充的较完整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并实现市、区、街(镇)、社区(农村)的四级联网。开通厦门人力资源网和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信息网,成为企业、劳动者和劳动保障部门良好互动平台。启用社会保障卡,初步实现金保工程要求。劳动保障经办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此外,劳动保障规划、统计、信访、信息、宣传、理论研究也取得显著成果。2006年,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厦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荣忠“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一等功集体”荣誉称号;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市就业服务中心“福建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授予朱根保、徐维航、陈世含和谢启昌等4位同志“福建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相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