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42
颗粒名称: 新闻出版
分类号: G239.27
页数: 7
页码: 422-428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新闻出版的情况。其中包括综述、报纸、广播电视、出版发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厦门市 2006年 新闻出版

内容

综述
  2006年,厦门市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坚持导向,深化改革,树立品牌,严格管理,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行政提效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市新闻出版局获共青团省委等14个部门联合授予的福建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2004~2005年度社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市文化市场稽查队队员郑济进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一、出版方面。
  全市有图书出版社2家,音像出版社1家,报纸出版9种,期刊出版26种,驻厦记者站26个,侨刊乡讯7种,从事网络游戏出版的企业26家。传统出版全年实现总印数17412万份,总印张791685千印张;期刊总印数91万册,总印张6513千印张;非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发行137种、22.41万册。2月创刊的侨刊乡讯《双语周刊》是福建省唯一的中英新闻周刊和全国党报第一份双语刊物;8月创刊的侨刊乡讯《台海》是大陆唯一面向两岸发行的专业对台时政娱乐类综合性杂志。
  鹭江出版社全年出版新书近40种,图书销售码洋610多万元。其中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等共同组织出版的《台湾研究》为省级重点图书,《闽南童谣》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415种,其中新书198种,重印217种,重印率52%。出书码洋525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870.6万元。出版电子图书10种,6.81万张,实现了厦门市电子图书出版零的突破。有25种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与《东亚华人社会:经济与社会资源研究》两种图书被列入“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5项选题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厦门音像出版社顺利改制转轨,共实现收入1521.82万元,完成广电集团下达目标收入1500万元的101.45%,全年实现净利润257.62万元,净利润率16.93%。全市从事网络游戏出版的企业投资总额达1亿余元,全年出版8款网络游戏。厦门日报“海峡网”更名为“厦门新闻网”,升级为厦门门户网站并实现了网络与纸质同步出版,成为厦门市最大、全省第三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6月,“读客网”创办成立,并在全国同类网站排行第四,荣获“2006年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
  二、广播电视方面。
  2006年,全市广播节目播出套数5套(含同安调频台),其中厦广闽南之声为对外广播节目。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9169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33442小时,购买、交换国内广播节目时间2173小时。广播覆盖全市6个区、14个乡镇、275个行政村,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68%。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7707小时,制作电视节目8187小时,其中自制节目播出时间6302小时。有线电视总用户42.0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5.47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全年广电总收入4.93亿元,总资产13.7亿元。广播电视对外对台工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厦门卫视已进入台湾26个社区。8月,厦门卫视落户长城(欧洲)平台,开始借助IPTV技术向欧洲观众传播节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绩斐然,全年全市投入资金1409.3万元,完成7个行政村电缆进村改造工程和480个自然村的有线光缆覆盖。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入户30718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光缆进村覆盖率达93%。至年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5万户。农村无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1%,各项指标均位全国前列。
  三、印刷复制业方面。
  2006年,新审批审核印刷复制企业47家,其中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37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0家,新增企业总投资额1.24亿元,注册资金8155万元人民币。至年底,全市印刷复制企业共592家(不含打字复印单位),其中包括光盘复制企业1家,出版物印刷企业24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14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413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41家。印刷复制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工业总产值62.7亿元。年内,厦门安妮纸业有限公司、厦门顶尖电子有限公司两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分获2006年度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四、图书发行方面。
  全市有图书发行企业277家,其中图书批发企业10家,电子出版物批发企业7家,互联网出版物发行企业1家,连锁经营企业1家,零售企业258家。从业人数2114人,资产总额4亿多元。全年出版物发行总码洋3.99亿元,销售册数达7044.6万册。年内,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图书贸易码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1亿,其中外图台湾书店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846.67万码洋,同比增长174%。全年图书进出口额达7000万元人民币,主要出口地台湾;光合作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中国2006民营书业评选”中,被评为全国“最佳连锁书店”。该公司已在厦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连锁书店16家,成为全省最大最专业的民营连锁书店及全国连锁发行知名品牌,并获“全国信誉良好书店”、“全国特色民营书店”、“全国出版发行双优单位”和厦门市“著名商标”、“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于9月20~24日在台湾省台北市举办。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湾地区大陆简体字图书业界联谊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交易会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共设展位330个,展场面积6800多平方米,海峡两岸共有460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展示精品图书13万种、100万册。其中大陆参展单位196家,参展人数303人,展示图书26类、11万种、35万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鹭江出版社等出版社派员随团参会,共展示图书1770种5286册。图书现场零售量400万元人民币码洋。展会期间还举办系列学术高峰论坛和业务研讨会。
  【“书香鹭岛活动月”活动】 10月28日,以“书香社会、和谐厦门”为主题的“2006书香鹭岛活动月”开幕,为期两天的“书香鹭岛书市”同时在中山路步行街开张。开幕式上,活动组委会有关领导向厦门市图书馆等23个荣获2005年“书香鹭岛活动月先进集体”和“十佳诚信经营书店”的单位颁发奖牌,并为两家“书香鹭岛乡村图书室”授牌。本次活动月共推出“全民阅读”、“名家论坛”、“闽南文化”、“魅力厦门”、“动感厦门”5个系列共56项活动,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载体、更贴近的形式,搭建起更具广泛群众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平台,营造了具有浓郁书香的城市人文环境。
  【“著作权保护宣传月”活动】 于4月7日正式启动。本次“著作权保护宣传月”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陆续开展非法出版物公开销毁活动、厦门市网游动漫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研讨会、厦门市著作权知识和作品登记讲座、互联网游戏问卷调查、大学生网络游戏设计大赛、“从我做起,远离盗版,拒绝有害出版物,保护知识产权”中学生签名活动、“成长路上,与法同行”中学生普法活动、大型知识产权现场咨询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强化各项活动的宣传效果,市新闻出版局还在《厦门日报》推出“厦门市网游动漫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专版,并精心策划新闻媒体平面公益广告。本次活动受到众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营造了尊重版权,鼓励创新,推进版权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印刷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年内,位于同安区的印刷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至年底,已有33家印刷企业签订购置通用厂房意向书,总需求面积达13.7万平方米。印刷工业园的建设有助于厦门市印刷业集聚力、辐射力的进一步增强。
  【建成“农家书屋”39家】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大力加大“三农”出版物发行工作力度,采取市区财政投入一点、市直机关帮助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办法,整合各种资源,做好农村图书发行网点、乡村图书室的配套规划与建设。至年末,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9家。从2004年开始,厦门市在市直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为农民兄弟姐妹捐赠图书活动”,仅在每年的“书香鹭岛活动月”中,累计向农村赠送价值20多万码洋的图书。
  【首批厦门市版权保护重点企业授牌】 4月21日,首批15家“厦门市版权保护重点企业”授牌仪式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副市长郭振家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并为首批重点企业授牌。15家企业涉及工艺品、服饰、计算机软件、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领域,都是行业内核心企业。它们是: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海迈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美亚柏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信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青鸟动画有限公司、厦门奇域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盘古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市御风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迦博数码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厦门纽威轻工有限公司、厦门鑫五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厦门民智工贸有限公司、厦门市黑眼睛服饰有限公司。
  【“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 年内,市扫黄办按照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全年共出动出版物市场检查人员14977人次,取缔关闭非法经营店(档、摊、点)555家(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59309件,其中淫秽色情出版物27590件、盗版出版物325252件、走私盗版光盘106467张。
  【反盗版百日行动】 7月15日至10月25日,厦门市开展历时100天的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行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263人次,检查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经营4120家次,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69670张,查处非法经营店24家,取缔非法流动摊点73家,吊销经营许可证2家,4起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集中销毁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134605张。通过整治,厦门市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市场面貌大为改观,非法经营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治理行动】 年内,市版权局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并通过组织盗版鉴别培训等方法,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盗版。一方面加强对厦新等大型计算机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到厦门电子城等大型计算机商城,指导各大商城管理方通过建立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制止租赁商户预装盗版软件的违法行为。同时,市版权局还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采购部门的联系,共同规范相关品牌供应商的销售行为,要求其代理的品牌软件必须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
  【《推进版权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订】 4月,在市版权局等相关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市版权协会、市图书发行业协会、市印刷协会、市软件行业协会、市工艺品(进出口)协会、湖里区乌石浦油画村美术文化产业协会、海沧区美术产业协会、市软件行业协会数字娱乐产业分会等8家行业协会共同签署《推进版权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8家行业协会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合作机制,在政策研讨、社会服务、宣传培训、版权保护、企事业单位版权管理、版权贸易与产业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各方将合作开展作品自愿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版权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版权公共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和集聚协会在产业发展和版权保护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构建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版权保护和社会服务平台。
  【“业务受理处”一站式服务窗口启动】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围绕“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目标,启动“业务受理处”服务窗口,为前来办事的广大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单位自评、行评代表走访、记者暗访、媒体公示、群众投票,市纠风办授予市新闻出版局业务受理处2005~2006年度“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称号。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群众,成效显著。全市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进行网上年报统计、1000多家新闻出版单位进行季报汇总;213家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零售企业和898家次印刷复制企业进行网上年检换证。
  【“诚信书店”创建活动】 年内,市新闻出版局在全市出版物发行企业中组织开展“诚信书店”评选活动。市邮政报刊图书音像发行局、市新华书店、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光合作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厦门SM图书文化城、南天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文图书有限公司海疆学术书店、天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达艺术书店共9家出版物发行单位获“诚信书店”荣誉称号。
  (萧琼)
  报纸
  【海峡网升级为厦门网】 年内,厦门日报社投入500多万元实施海峡网升级改造工程。新版海峡网9月1日成功试上线,共开通频道13个,具备了中型门户网站功能。其中网站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台海频道”和“报网互动频道”为实施入岛宣传和新闻价值的二次开发创造了新的平台。12月上旬,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海峡网更名为“厦门网”,并报国务院新闻办审批确定为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厦门日报》“双语周刊”独立办刊】 1月,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厦门日报》“双语周刊”使用外宣刊号(CN(Q)-35-0082),“双语周刊”开始走上海内外发行、全国邮发、全省订阅、本市自办发行、独立办刊的道路。独立办刊后的“双语周刊”由8版扩为16版,并按照“融汇古今中西文化,搭建沟通世界桥梁,报道八闽风云人物,聚焦经济生活热点,培育明日语言人才”的方向,力求办成一份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杂志。上半年,该刊承办2006年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福建赛区活动,获得全国团体总分第七,初中组冠军佳绩;还获得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奥组委联合颁发的最佳组织奖,进一步扩大了厦门日报社和“双语周刊”的影响力。“双语周刊”是厦门日报于2002年10月创办的福建省唯一的一份双语副刊。
  【厦门日报社创办《台海》杂志】 8月8日,厦门日报社创办的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对台宣传月刊《台海》正式创刊。新创刊的《台海》以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互信、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认同、促进闽台交流与合作为目的,以宣传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宗旨,以立足两岸看台湾为基调,以报道闽台交流为特色,以新闻和评论为手段,密切跟踪海峡热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力求把该杂志打造成厦门市开展对台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台海》杂志在厦金航线上赠阅。
  【厦门晚报社领导班子调整】 9月26日,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任命林水圳为《厦门晚报》总编辑;年底,厦门日报社聘任叶胜伟、林志勤、徐芳菲为《厦门晚报》副总编辑,聘期三年。原总编辑朱家麟任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不再担任厦门晚报总编辑职务。
  【《海峡生活报》融资成功】 年内,为解决子报子刊办报资金短缺和机制陈旧问题,厦门日报社与石狮亿祥染整有限公司、泉州天祥拍卖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合资三方在厦门日报社绝对控股(占51%的股份)的前提下,共同组建海峡生活报社管委会,下设编委会和经管会。新的海峡生活报实行采编与经营分开,厦门日报社派出总编辑负责编委会工作,合作方选聘总经理负责经管会工作,同时在泉州、石狮和晋江组建相对独立的经营中心,拉开了海峡生活报打造覆盖闽南乃至海峡西岸时尚媒体的帷幕。此举不仅缓解了生活报办报经费紧张的问题,而且还为生活报带来了全新的体制和机制,带来了泉州地区的人脉和市场,为报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陈勇)
  【《海峡生活报》组织开展多项活动】 年内,《海峡生活报》开展“情歌对唱,情暖冬季,情侣PK大赛”大型青春男女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孝顺之旅”活动,宣传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主旋律;和智障学校联手举办献爱心慈善活动,为小朋友送生日蛋糕,与智障小朋友一同过生日;由市文明办、市旅游局、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海峡生活报》承办的“发现厦门最美乡村暨十大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历时3个多月,取得圆满成功,在厦门掀起了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的热潮,“搜村”、“最美乡村”成为“五一”节之后厦门旅游休闲的一个关键词;推出“青春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组织“情侣周末游”活动等。该报经营策划的多项活动均取得相当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推动了营销手段的多样化。
  【《海峡生活报》改版】 10月实施改版,版数由每周的32版扩张到每周80版,全新封面,铜版纸印刷,报纸质量得到较快提升。同时,扩大报道规模,从原来的报道本市和漳州区域扩大到整个闽南地区。《海峡生活报》逐渐塑造为闽南唯一的休闲周报。
  【《海峡生活报》拓展厦门周边市场】 年内,《海峡生活报》大力开拓泉州市场。成立石狮经营中心、泉州和晋江经营中心,形成相对独立、能独当一面的集采编、发行和广告经营为一体的中心团队,报纸的宣传和影响力渗透到泉州的三大区域;发展漳州市场。与漳州有关单位深入合作,大力扩充该报在漳州的影响力,《海峡生活报》在漳州已形成一定的读者群;在龙岩组建经营管理中心,创办《今日龙岩》专刊。
  【《海峡生活报》实现低成本广告扩张】 与某广告公司以广告串换形式换取58万元的公交车车身广告和站牌广告,包括12条线路多个站牌;与石狮某广告公司友情合作,对方仅收喷绘成本,在高速路入口处挂6×18M的《海峡生活报》广告牌,总价值30万元;在石狮服装城、建联大酒店等地悬挂7×27M大型广告牌。
  【《海峡生活报》发行工作成效显著】 年内,《海峡生活报》成立发行部,对全市61幢写字楼和重点客户实行定点派送,务求到位;将报纸的零售业务铺张到各个报刊亭,已在厦门的170个报刊零售亭和泉州的90多个报刊零售亭发售。全年《海峡生活报》零售量达15000份。 (熊东)
  【《厦门商报》发行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厦门商报》发行量大幅度增长,12月1日期发数达45000份,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其中整订数增长165%,零售从1000多份增加到12000份。全年发行收入254万元,同比增长31.24%。
  【《厦门商报》改版】 10月18日,《厦门商报》实施新一轮改版,对开改四开,改版后的《厦门商报》强化了社会新闻、民生新闻、财经新闻和台海新闻等内容,创新推出“百姓观点”、“智慧玩家”等系列独具特色的版面,彻底改变了以往报纸陈旧、落后的形象,实用性、可读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办一份平民性质新锐市民报的目标。 (张玲芳)
  【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运营】 12月31日,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福建省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家试点单位,也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一项改革举措。该公司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厦门金同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成,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绝对控股。海峡导报社实行办报和经营两分开,公司主要经营从海峡导报剥离出来的广告、发行、印刷、电子商务等经营性业务。海峡导报仍然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报社班子成员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由集团考核任命。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不参与办报,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
  【海峡导报社成为复旦新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8月20日,海峡导报社成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之外设立的全国首个“教学与实习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将“教学与实习基地”牌匾授予导报。由此,海峡导报社将定期接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实习生,并不断有复旦毕业生加入导报队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毕业后加盟导报,将为导报的事业提供优秀人才。同时,复旦的学生也将通过导报这一教学与实习基地进一步了解厦门、了解福建、了解导报。
  【台海网正式开通】 8月25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海峡导报社承办的台海网(www.taihainet.com)正式开通运行。该网秉持“以华人视野看台海”的编辑方针,追求“两岸资讯,第一时间”。在新闻中心专门设立“台湾”和“两岸”两个频道,每天更新台湾岛内及两岸交流的新闻数百条,及时发布台湾政治、社会、经济等重要新闻,客观报道两岸关系最新动态及两岸交流交往信息。此外,台海网突出服务台胞内容,在“两岸”频道专门开设台胞服务中心、台企投资手册等栏目。
  台海网设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两个版本。年内,已开通新闻中心、生活中心20多个中文频道,共100多个栏目。新闻中心涉及厦门、“海西”、国内、国际、娱乐、体育、财经、军事等频道。在互动频道建设方面,台海网拥有民坊社区(BBS)、台海博客(BLOG)、圈友城市等频道,三者的紧密结合为网友提供了个性互动平台。自开通以来,台海网受到全国主要大型门户网站的关注,已有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与台海网签订合作协议,国内部分新闻网站也与台海网达成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合作。
  【海峡导报社首次在金门举办两岸七夕牵手会】 9月16~17日,由海峡导报社与金门县两岸经贸文化观光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第三场活动“金门温馨之旅”首次在金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海峡两岸近200名青年男女相会金门,通过举办沙滩BBQ、LIVEBAND透、电音PAR-TY、热舞、篝火晚会等各种交友传情、互动联谊活动,增进了相互了解。金门县长李炷烽、台湾“立法委员”吴成典等金门县知名人士到现场参加晚会。此次活动在台湾引起较大反响,台湾“中央社”、《中国时报》、《金门日报》等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做了大篇幅报道。海峡导报社已连续举办5届“七夕牵手会”。 (李妙勋)
  广播电视
  【概况】 1.广播。2006年,全市广播节目播出套数5套(含同安调频台),其中厦广闽南之声为对外广播节目。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9169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33442小时,购买、交换国内广播节目时间2173小时。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含同安调频台),中波发射机16部,中波发射机功率增加67千瓦,增幅57.26%。至年底,广播覆盖全市6个区、14个乡镇、275个行政村,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68%。6月1日,广电集团完成厦广新闻、厦广经济和厦广音乐三套调频节目发射机不停播搬迁西姑岭工作,实现了包括闽南之声在内的厦广所有调频节目上西姑岭播出的重大举措。
  2.电视。2006年,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播出套数5套,其中厦门卫视频道为对外播出电视节目。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7707小时,制作电视节目8187小时,其中自制节目播出时间6302小时。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发射机5部,发射总功率50千瓦。移动卫星转播车1部,卫星收转站174个,比上年增加170个,主要用于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总用户42.07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5.47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495户。网络收入10074.24万元,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6550.08万元,付费数字电视收入999.06万元。至年底,有线广播电视网网络总长度2388.01公里,比上年增加826.39公里。年内,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比上年的99.6%增加0.4个百分点。
  3.事业经费与职工队伍。2006年,广播电视行政事业总收入30421.1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4887.71万元,事业收入12623.68万元。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为32933.24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创收收入13494.64万元。广播电视企业主管业务收入18555.07万元。广播电视企事业广告收入14665.49万元。行政事业单位总支出28916.11万元。全市广电行业从业人员1785人。
  【各项宣传任务顺利完成】 年内,市广电局精心组织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全国和省、市“两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工业集中区和重大工程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金包银”工程及循环经济、台交会、“九八”投洽会、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第四届世界合唱节、海峡情中秋晚会、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营造了“海峡西岸势如虹,经济特区新跨越”的浓厚氛围。3月,在厦门市广播电视局、厦门市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2005年度全市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奖会上,共有93件广电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3件,二等奖29件,三等奖51件。
  【广电服务网点更加齐全】 顺利完成全市20户以上50户以下自然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至年底,完成7个行政村电缆进村改造工程和480个自然村光缆覆盖工作。全市入户已完成30718户,彻底解决了996户“50户以下盲点村”的收看问题,全市“村村通”工程光缆进村覆盖265个,实现有线光缆进行政村率达93%;两年间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入户75218户,使农村用户数达到近12万。电视数字化等事业建设实现新的进展,年内,厦门岛内已有413个小区的15万用户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60%。
  【广电产业发展局面可喜】 年内,厦门市5个电视频道总体市场份额达31.40%,4个广播频率总体市场份额达77.27%,厦门广电集团总收入4.69亿元,各项自营收入共3.3亿元,自营收入同比增长19.17%。民营影视企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影视制作企业共完成电视剧立项1部,动画片立项及备案3部,生产广播电视节目8329分钟,合作生产动画片2部52集共计572分钟。影视节目产量比上年增长30%。
  【加强对广电事业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宣传管理。年内,市广电局除完成各项重大宣传任务外,还充分发挥广电局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开展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工作、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和视听评议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访谈类节目主题不鲜明、谈话庸俗、格调不高和法制类节目对犯罪情景再现手法逼真、场景恐怖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努力制止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而不顾正确导向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栏目制片人、主持人的职责,使声频荧屏得到净化。同时,根据中央有关广播电视宣传精神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听监看,以及时发现各类违纪违规及导向问题。全年共印发“厦门视听评议”43期,编发稿件453篇;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加强了卫星电视接收、广电新形态业务、视频点播和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三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重新修订厦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应急预案,建立了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情况通报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绩斐然】 年内,全市共投入资金1409.3万元,完成7个行政村电缆进村改造工程和480个自然村的有线光缆覆盖,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入户30718户。截至2006年底,全市农村有线电视总户数12.5万户,入户率由上年的52%提高到70%;农村有线电视光缆行政村覆盖率达93%。为2861户边远山区盲点村民安装卫星接收设备,解决了全市返盲行政村和20户以上盲点村收看电视问题,厦门市农村综合电视入户率已步入全省前列,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提前四年完成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到2010年全面实现农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已使全市约47.6万人农村人口看到有线电视,基本解决了农村收看电视问题。
  【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迅速】 厦门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于2005年12月正式启动,在未提高收视费标准且为用户免费配置基本型机顶盒的情况下,采取边升级改造网络边实施转换的方法,快速推进岛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截至2006年底,全市有413个小区的15万用户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60%。年内,有线数字电视共传输60套基本数字电视节目、40套付费电视节目、3套高清电视节目、5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及互动电视节目,并利用数据广播技术可提供阳光政务、走进厦门、报刊文摘、生活指南、气象预报等多媒体信息服务和可自主查询分时走势、技术分析、个股资料的股市行情服务。
  【电视动画题材申报实现零的突破】年初,由市广电局协助厦门青鸟动画公司向国家广电总局申报的《小海豚历险记》和《快乐精灵》两个题材获得立项。这是厦门市首次也是福建省电视动画题材申报经国家批准立项零的突破。《快乐精灵》由厦门青鸟动画公司编剧按我国著名儿童作家小玲叮的同名系列童话故事改编,《小海豚历险记》也将由小玲叮撰稿。
  (赵永新 郑敏慧)
  【精心组织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转播工作】 7月15~26日,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举行,厦门广电集团精心组织比赛的转播工作,共安排4个场次的直播和12个场次的录播,全面反映合唱节盛况。同时,为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提供近4小时的完整节目。此外,厦门卫视先后进行4场中英双语直播,现场记者采用英语、法语、闽南话、普通话等多语种进行采访。
  【“午间新闻广场”栏目开办】 8月8日,广电集团一档全新的电视新闻栏目“午间新闻广场”正式开办。该节目时长20分钟,节目内容以时政、民生社会新闻为主。至此,广电集团的电视新闻栏目结构更为完整。
  【“动中通”正式投入使用】 11月10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购置的移动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动中通”)通过技术测试,正式投入使用。该套系统是亚洲首个将“动中通卫星移动跟踪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的系统,实现了8M以上带宽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实时移动直播或转播。
  【两岸广播媒体首次同步播出】 2006年,厦门音乐广播专人负责制作的常态化音乐资讯节目“大陆流行风”每周5天在亚洲广播网黄金时段12:30至13点播出,强档访谈节目“明星大牌档”每周日14点在厦门音乐广播和亚洲广播网同一时段播出,首次实现了两岸广播媒体在节目上的同步播出。至此,厦门音乐广播在亚洲广播网播出的节目每年增加到近200个小时。 (蔡迎辉)
  出版发行
  【鹭江出版社调整教辅图书结构】2006年,鹭江出版社进行教辅图书的更新换代,并注重已有教辅图书的创新,稳固教辅图书市场份额,努力寻求教辅图书适应市场需求新路径。年初,通过对本版教辅图书销售下滑原因的探究及了解教辅图书市场编写动态,形成2006年秋季教辅图书结构整合、改版的主要思路与意见,注重《素质教育丛书》体例的更新、版本的配备和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发行部门还加强与各地教育部门的联系,采取“对话式营销策略”,注重营销细节,强化服务功能。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教辅图书发行940万册,码洋7600多万元。
  【《海峡同心圆》出版】 8月出版,作者沈世豪,全书20万字,是一部系列长篇抒情散文。该书以情感为崭新的审视焦点,从民族情、同胞情、血缘情、时代情等不同角度,选取最能表达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之情的人、事、景、物进行谋篇。全书由“岁月雕塑”、“在水一方”、“手足情深”、“同是一家亲”等部分组成。
  【《天堂没有路标》出版】 年内,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天堂没有路标》是根据我国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生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36万多字,作者赖妙宽。小说以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生平为线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心灵和生存所面临的磨难,对西方科学、民主的向往和对祖国贫穷、落后的忧患,基督信仰与共产主义的冲突,人道精神与革命行动的矛盾。书中描写了林巧稚如何以一个弱女子的坚韧、基督徒的圣洁、学者的高超技艺,保持自己的信念和人格,也赢得自己生存空间的生平事迹。
  【《厦门一中百年校庆书系》出版】 10月,鹭江出版社在厦门一中百年校庆之际编辑出版《厦门一中百年校庆书系》,全书共10册。书系之一《跨越百年》,为厦门一中百年纪念画册,以书画为主展示厦门一中百年发展历史;书系之二《百年纪事》,主要收集、记录厦门一中百年的办学历史、大事记、师生校友名录等;书系之三《星河灿烂》,展示厦门一中校友风采;书系之四《鹭门之光》,介绍天南海北一中英才;书系之五《梦圆母校》,为校友随笔,展现校友的母校情怀;书系之六《芳草如歌》,收集厦门一中学生的优秀并有特色的文章;书系之七《探索集锦》,收集厦门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论文;书系之八《槐台百家》,精心收集厦门一中教师优秀论文;书系之九《七彩虹霓》,收入校友和师生书画展、摄影展中的优秀作品;书系之十《砚芳墨香》,整理汇编校友会成立以来的校友报。 (余丽珍)
  【厦大出版社25种图书获省部级奖项】 年内,厦门大学出版社有25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其中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并被选为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赠耶鲁大学图书馆赠书之一;《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军事理论教程》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国防教育教材”;《民事诉讼法原理(修订版)》荣获司法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中国货币理论史》、《先秦青铜生产工具》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中国货币理论史》、《先秦青铜生产工具》获第九届福建省优秀图书编辑奖;《海明威在中国》荣获第六届中国大学书籍装帧艺术评比封面设计金奖;《<女缘>丛书》荣获第六届中国大学书籍装帧艺术评比整体设计银奖;《望海楼札记》荣获第四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一等奖及第十届福建省书籍装帧艺术评比封面设计一等奖。
  【厦大出版社两种图书被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年内,在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厦门大学出版社上报的两项选题《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与《东亚华人社会:经济与社会资源研究》分别被列入“社会科学总论”和“历史”两大类别之中。《“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国家重点文化出版工程。本次评选,全国共有451家出版社上报选题3402种,最后确定重点图书选题1370种。
  【厦大出版社五选题入选国家级教材规划】 年内,厦门大学出版社申报的《公共卫生学》、《民事程序法》、《人力资源管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5项选题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全国共有271个出版社申报教材23623种,最终9723种选题被推荐进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海明威在中国》(增订本)出版】 年内,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海明威在中国》(增订本),这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该书第一次系统地以海明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之行为中心,向读者阐述了此行的目的、经过、收获和意义,从不同层次审视了海明威对中国的访问。还增补了近15年来美国新出版的海明威传记中对海明威中国之行的评价、海明威其人其作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研究情况、国内海明威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和译著的目录索引,为“海明威在中国”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资料。美国海明威学会主办的《海明威评论》(The Hemingway Review)2006年秋季号一篇书评指出:该书“是关于中国论及海明威和盖尔虹中国之行最全面的专著,为中国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原始资料。”
  【《南强丛书(第4辑)》出版】 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南强丛书(第4辑)》于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之际正式出版。该套丛书由《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若干研究前沿》等14册学术专著组成。厦大两位院士及多名教授参加了本辑的编写,内容多为厦大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厦大教师近年来立足学术前沿的创新理论研究水平。
  (王洪春)
  【新华书店超额完成销售、利润任务指标】 2006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新华书店)超额完成集团下达的销售、利润任务指标,全年实现销售码洋8006万元,比上年增长7.45%,实现利润203万,比上年增长10.3%。
  【中山门店重新装修改造】 年内,厦门新华书店对中山路营业大楼进行重新装修改造,并于6月23日投入试营业。装修后,中山门店面在功能上更加完善,在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成为厦门市图书品种最丰富、门类最齐全的书城之一。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叶赛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