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38
颗粒名称: 文化·体育·卫生
分类号: G127;G812.7;R199
页数: 11
页码: 411-421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文化和体育和卫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成绩有新突破、老年人体育活动有新成效、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学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教育 体育 卫生

内容

文化
  【概况】 2006年,厦门文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化建设项目落实能力与影响力获得充分展示。
  1.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大型文化活动频繁。2006年,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含电影放映)3000场次,观众17.4万人次。其中,举办全市性重大文艺演出25场,其他临时性、突发性接待演出58场。5~11月,闽南语原创歌曲大奖赛在厦门举行;7月,成功举办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合唱艺术盛会——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胡锦涛主席专门为本次比赛发来贺信;成功举办第十届台交会“海峡同晖”大型焰火晚会、“海峡月·中华情”中秋焰火晚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开幕式大型焰火歌舞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音乐会、庆祝厦门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文艺晚会等。
  2.文化设施建设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年内,厦门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艺术中心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馆藏建设已逐步完善,并开始试运营,并获省政府表彰,被评为重点项目优胜奖,由此厦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跃进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行列。此外,投资687万元、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部建设竣工,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改造与改版、陈胜元故居迁建工程已完成并投入运营。“南音宫”的改造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小白鹭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步伐,已进入施工阶段。莲花影剧院维修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南乐团、高甲戏剧团”三个地方戏剧团体的艺术生产基地——“闽南戏曲艺术剧院”项目已初步立项,各项筹备工作在积极推进当中。与此同时,各区、镇、村都加大投入,新建了一批标志性、基础性、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有明显改观。
  3.创新与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注重品牌制作,积极筹备创作大型文艺精品。创作合唱歌曲《相约厦门》传遍80多个国家合唱团,成为厦门手机用户网上下载的主要铃声之一;(2)大批文艺作品在国家、省级文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歌仔戏《邵江海》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并入选“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高甲戏《阿搭嫂》、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在全省第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中,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歌仔戏《窦娥冤》获剧目奖。歌仔戏《孟姜女哭长城》获演出奖;(3)积极开拓文化旅游演出市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年各专业剧团累计演出625场,比上年同期增长11%。
  4.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精心组织品牌文化活动。历时7个月的第三届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其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参与者多等特点成为厦门市群众文化在“十一五”规划起步年中的一大盛事;二是围绕重大纪念日和节庆,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节目形式多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广场文艺演出;三是举办各类展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国首届中青年书画学术邀请展、第十一届厦门市迎新春花鸟画展、海峡两岸美术·书法作品拍卖会、全国百名书画家作品展、厦门本地美术·书画作家作品展以及全省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比赛巡展等均取得圆满成功;四是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海沧区首届“保生慈济文化节”、湖里区第二届元宵民俗美食文化节与“巾帼风采”时装展示活动、同安区“同安之光”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思明区“2006年中华民族儿童歌舞周暨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节”以及各区举行的温馨系列广场文化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年内,一批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取得可喜成绩,海沧区的小品《村长送礼》在华东地区小品比赛中获银奖,同安华新歌仔戏剧团新剧《双枪陆文龙》在福建省第八届民间职业剧团调演中获铜奖,厦门市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厦门市文化局同安区文体局获省级“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思明区文化馆获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
  5.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年内,市文化系统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方式,通过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的建设,少儿图书馆的搬迁改造,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流动文化大篷车工程的推动实施,以及“三下乡”、“七进社区”、“文化扶贫”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发挥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文化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文化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因。年内,全市有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公共图书馆8个,流通站32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29.9万册(件),全年总流通152万人次。市图书馆已迁至市文化艺术中心并已开馆运营,市少儿馆开展儿童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开拓了儿童图书馆文献收集的新领域,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创办社区分馆,逐步形成“以少儿图书馆为中心,以社区及偏远学校的分馆、流通点为载体,以集体用户为成员,汽车图书馆为纽带和延伸点”的三级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
  6.全方位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2006年,厦门市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呈现出日趋频繁的发展态势,全年共办理出访项目32批次,出访人员718人;来访项目8批次,来访人员93人。年内,邀请台湾汉唐乐府、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原驻法公使级参赞刘燊及法国巴黎国立演出公司总裁Bea-trice Gruber等10个参访团来厦开展各种文化交流与研讨;邀请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演艺界人士参加《同一首歌》、《十大闽南语经典名曲评选揭晓晚会》等相关演出活动,邀请台湾云门舞集来厦进行演出交流。1月16~25日,厦门市南乐团、厦门市歌舞剧院赴新加坡参加第十三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演,6天14场演出场场爆满,取得巨大成功。2月15~20日,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团应邀赴菲律宾宿务市进行交流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5月和10月,厦门爱乐乐团先后赴金门和台湾演出,表演了《土楼回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乐曲;5月16~21日,以厦门市中华文化联谊会的名义与基隆市书道会、中华书学会高雄联谊会联合在台北举办“厦门、高雄、基隆三市书法联展”;5月,厦门市吕塘民间戏曲学校高甲戏剧团一行70人前往金门进行为期5天的民间文化交流演出,这是祖国大陆迄今为止赴金门文化交流演出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也是该剧团第八次赴金门交流演出。6月和11月,厦门翔安民间戏曲学校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演出团体赴金门演出。9月,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交流活动在台北举行,厦门歌仔戏团应邀前往参加。10月,“海峡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首次将分会场设在台湾;同月,祖国大陆近200家出版社的303人参访团前往台北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10月12~18日,厦门小白鹭访问团赴台中交流演出;10月20~26日,厦门市歌舞剧院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百年庆典演出活动,音乐舞蹈剧《榴莲飘香》商演获得巨大成功。年内,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团赴台湾交流演出,反响良好。
  7.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产业群体日趋成熟。2006年,厦门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除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科学监管水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开展各项专项治理等常规性工作外,还在做好事权下放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属地管理,加强对各区在网吧、音像和歌舞娱乐场所方面进行审批、监管及处罚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区依法行政,做好跟踪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化市场属地管理的新机制。同时完善市场监管网络。设立“12318”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与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区属文化行政部门建立联动监督机制,促进案件快速高效处理。年内,文化部通过对厦门市文化市场进行的两次明察暗访,肯定并高度评价了厦门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省文化厅还给予通报表扬。
  厦门文化产业初具“支柱产业”雏形。年内,厦门市的文艺演出、娱乐网络、钢琴制造及艺术培训、商品油画、文物艺术品拍卖、电影放映等骨干产业群体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并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产业链,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年内,在第二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厦门市展出了油画、惠和石雕、优必德漆线雕等项目产品,共签订合同13份,合同资金达300万美元。一批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迅速发展,已从厦门走出福建、走向全国。据统计,2006年厦门市文化产业(不包括广电和新闻出版)总收入达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政补助收入3.8亿元,事业收入1.2亿元,经营收入21.1亿元,其他收入2.8亿元,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厦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8.文物保护工作有新突破。5月,厦门市的鼓浪屿近代建筑、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陈化成墓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列入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内,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厦门的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答嘴鼓和漆线雕技艺等榜上有名,是福建省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之一。
  2006年,完成涉台文物古迹普查电子填报和信息共享制度的制定。基本完成涉台文物古迹普查录入工作,共录入140处。同时,经过筛选、论证,向市政府上报《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此外,通过筹备和修缮,将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完成“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陈列布展,在破狱斗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顺利完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成功纪念馆二次修缮工作,于年内重新对外开放。完成陈胜元故居迁建史迹陈列工作。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夏堂维修设计方案并成立“厦门市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
  9.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年内,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的原则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文化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对直属事业单位有关科学设岗、人员分流、收入分配和考评聘任等工作的指导督促。加强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以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搬迁为契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部分单位成立、增编和升格的具体意见和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完成群众艺术馆更名为文化馆(加挂美术馆的牌子)的相关工作。继续积极推进三个地方剧团整合成“一院三团”的改革工作,抓紧对台艺术交流生产基地——厦门“闽南戏曲艺术剧院”的建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化运作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等文化项目实行社会招标。做好湖滨影剧院、新华影剧院人员安置补偿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高甲戏、南乐团退休人员社保问题。
  【年度各类文化活动、文艺作品获奖情况】 年内,厦门市文艺作品获奖众多,成果丰硕。1月,厦少儿艺术团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展演活动最高奖—“大紫荆奖”。5月,南音乐舞《长恨歌》,高甲戏《上官婉儿》,舞蹈《酷滴》、《偶人》、《新阿里朗颂歌》,歌仔戏《邵江海》,话剧《青春摇滚》,主题晚会《鼓浪屿之波》等在第三届厦门文学艺术奖评比中取得1个特别荣誉奖、3个荣誉奖、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6月,歌仔戏《邵江海》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并在首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入围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7月,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厦门市参赛合唱团取得5银1铜成绩。8月8~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厦门市艺术学校的曾若虹、种俐俐、黄新编排的舞蹈《闽南民间舞课堂精品展示课》获优秀编排奖,2002级舞蹈班学生表演的中国民间舞群舞《洗衣舞》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男子独舞《希望》、《走回大草原》分别获得中国民间舞B级少年甲组表演一等奖和三等奖,教师种俐俐、黄雅颖、雍文勇、黄新、钟志煜、张新亭、陈鹭春获优秀园丁奖。11~12月,在福建省第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中,厦门市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高甲戏《阿搭嫂》、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歌仔戏《窦娥冤》获剧目奖;实验歌仔戏《孟姜女哭长城》获演出奖;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获优秀剧本奖,高甲戏《阿搭嫂》获剧本奖,歌仔戏《窦娥冤》获剧本二等奖;高甲戏《阿搭嫂》、歌仔戏《窦娥冤》获音乐设计奖;高甲戏《阿搭嫂》获优秀舞美奖,音乐话剧《雁叫长空》、歌仔戏《窦娥冤》获舞美奖;高甲戏《阿搭嫂》获优秀灯光设计奖,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获灯光奖;高甲戏《阿搭嫂》获服装设计奖和化妆造型奖;吴晶晶、苏燕蓉、曾宝珠、陈志明、王志斌、纪亚福获优秀演员奖,吴伯祥、张蓓、马列获演员奖;市文化局获得组织工作奖。年内,在福建省第八届“水仙花”戏剧奖比赛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演出的《孟姜女哭长城》获优秀演出奖,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演员陈志明、苏燕蓉获表演奖金奖;在歌仔戏《楼台会》表演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演员陈亚琴获银奖、黄娟娟获铜奖;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演员黄耀锋在表演高甲剧《满江红》中获表演奖金奖;李莉在高甲戏《五女拜寿》中获表演银奖,洪炳举在高甲戏《做官难》中获表演银奖,刘丹云在高甲戏《谢瑶环》中获表演银奖;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比赛优秀组织奖。市群众艺术馆少儿艺术团舞蹈《闽南童谣》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一等奖,舞蹈《伞娘戏鼓》在福建省中老年舞蹈艺术风采大赛中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市少儿图书馆建馆20周年】 1月1日,厦门市少儿图书馆举行建馆20周年庆典活动,市领导曾国玲、郭振家,原市政协主席蔡望怀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庆典仪式。市少儿图书馆创办20年来,坚持“走向社会、主动服务,把图书馆办到少年儿童中去”的社会化办馆思想,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20家与总馆电脑联网的图书流通站和社区、学校分馆,每个周末还将“汽车图书馆”开进前埔、金尚、瑞景、金山4个小区。共接待读者400多万人次,组织读者活动3000多场,百万人次学生参加了“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至2006年底,该馆的办证数已超过2万人,占全市青少年人口总数的20%左右,办证率位于全国少儿图书馆前列。
  【厦门·金门·台湾书画艺术展】 1月6日,在市文化宫举行。参展作品内容广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品格高雅,充分表达了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和对复兴中华大业的真诚向往,体现了海峡两岸书画家对书画艺术的创造精神和追求。(参见本书群众团体栏目“市金联”相关条目)
  【全国首届中青年书画展】 1月8~12日,由厦门海峡书画院和河南省华侨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中青年书画学术邀请展”在市工人文化宫大厦五楼艺术展览馆隆重开展。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市人大常席会副主任汪兴裕以及河南省和厦门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本次书画展共展出作品180件,福建省有近20件作品入围参展。画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豫闽两省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
  【鼓浪屿国际刻字艺术馆开馆】 1月24日,鼓浪屿国际刻字艺术馆隆重开馆,这是国内首家现代刻字艺术馆。该馆共有三层,面积近600平方米,一楼和二楼为展馆,包括中国展馆和国际展馆,珍藏着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个国家的407件刻字精品,同时还陈列了2004年10月在鼓浪屿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和“第八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展”的300多件入展作品和获奖作品,以及部分厦门青年学生和刻字爱好者的力作近500件。国际刻字艺术馆为现代刻字艺术创作理论的研究、技艺切磋、传授教育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厦门少儿艺术团获“大紫荆奖”】 1月24日,在香港举行的“金紫荆大联欢”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展演活动中,应邀参加本次展演活动的厦门市群众艺术馆少儿艺术团再创佳绩,表演的舞蹈《闽南童谣》、《快乐宝贝》荣获展演最高奖“大紫荆奖”。本次大联欢活动规模盛大,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深圳、厦门、北京、广东等省、市的23个少儿艺术团、上千名小演员参加了节目展演。
  【划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2月14日,厦门市确立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他们是:江夏堂,建于清末,位于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保护范围北至原有照壁墙脚,南至主体后楼,东、西至现文安小学围墙;庄银安旧居,建于1928年,位于海沧区祥露村东片165号,保护范围北至旧居后围墙,南至故居前围墙,东、西向以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霞阳杨宅,建于清末,位于海沧区霞阳村西路189号,保护范围北由后围墙向外延伸至水渠边,南自前围墙向外延10米,东、西各自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位于鼓浪屿鼓新路57号建筑物旁摩崖上,保护范围由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八卦楼,建于清末,位于鼓浪屿鼓新路43号,保护范围东、北面以鼓新路为界,西、南面各外延3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林祖密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位于鼓浪屿鼓新路67、69号,保护范围北至鼓新路,西、南至该故居围墙,东面自山墙外延15米;美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30年,位于鼓浪屿三明路26号,保护范围四周由建筑各向外延伸10米(至围墙);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港仔后海滨浴场一侧,保护范围西至海岸线,东、南、北三面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魁星山摩崖石刻珊,建于清末至民国,位于中山公园内,保护范围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陈胜元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湖里区殿前神山山麓,保护范围东、北面以殿前6号路为界,西侧由围墙外延10米,南侧由围墙外延5米;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碑,建于1938年至1945年,位于湖里区五通道东南侧海湾,保护范围北至五通道海滩,东南至木麻黄地坎边,西至五通码头小路;厦门海堤纪念碑,建于1955年,位于湖里区高崎村厦门海堤东南端。厦门海堤纪念碑与观堤亭整体保护,北至临海岸坎边,东南至高崎村边,西南至省道206线边;大清厦门一等邮局遗址,建于清末,位于海后路58号,保护范围西至海后路,南至相邻四层建筑,北、东面自建筑外墙外延10米;青屿灯塔,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位于厦门港外港入口处青屿岛上,保护范围由建筑本体向东西南北四面各外延30米为界。
  【乌石浦油画村成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仪式,厦门乌石浦油画村被命名为第二批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由此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成为全国6个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示范基地命名始于2004年5月,此次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命名,与厦门市乌石浦油画村一起被命名的还有深圳市的大芬油画村、青岛市的达尼画家村和西安市的亮宝楼。
  ·小资料·
  厦门乌石浦油画村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厦门商品油画的发展而逐步繁荣起来。经过20的发展,乌石浦油画村已形成了一个行业规模大、产品层次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集油画及配套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大型油画产品市场。至2006年底,乌石浦及周边约0.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汇集了画师、画工4000余人,画商近200家,从事油画产业配套工作的人员1万多人。4000名画师、画工中,高、中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占50%,创作的油画90%以上销往欧美、中东、韩国等地。2003年以来,每年的油画出口约占世界油画市场份额的18%。2004年实现油画产值2.5亿多元。乌石浦油画村现有油画专业店面80间,集聚了一批商品油画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
  【骆宏辉获全国绘画大奖】 2月,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国义演活动”中,厦门五中初三年级学生骆宏辉夺得首届书画人才推选少年A组绘画类国画专业“十佳小画家奖”和“金奖”两项大奖,这也是福建省参赛选手中唯一获得国画金奖的选手,其指导老师曾华伟荣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八项民族民间项目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月,在福建省确定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厦门市的保生大帝信俗、漆线雕、中秋博饼、歌仔戏、答嘴鼓、祭王船、南音、高甲戏8个项目入选。全省共有101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入选。
  【第三届厦门群众文化艺术节】 5月1日,第三届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在五缘湾广场开幕,本届艺术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主办,历时8个月。艺术节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庆祝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三大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各区、各系统集中展示近年来的成功艺术创作;二是专项主题文艺活动,包括“荣辱观主题征歌、演唱比赛”、“农民歌手大奖赛”、“职工歌手大奖赛”、“‘家园美’——进城务工人员才艺比赛”、“庆祝建党85周年群众文艺活动”等活动;三是在全市开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等七大艺术门类的专项文艺调演活动。艺术节活动规模和参与面均超过历届,共举行市级大型文艺演出、展览20余场,专项比赛9场,共评出优秀组织奖6个、组织奖8个,单项组织奖4个,金奖18个、银奖38个、铜奖56个、优秀奖111个,参与演出的群众演员达上万人次,观众总人数达数十万人。
  【闽南语原创歌曲大赛】 于5~11月举办,由厦门市文化局、厦门报业集团主办,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所、厦门市文联等单位承办,台湾、金门等5家民间组织参与联办。本次大赛分歌词原创、作曲原创、演唱三个阶段,大赛歌曲风格多样,出现了以往闽南语歌曲很少出现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最终《爱情超市》获金奖,《感谢》、《没你的歌,没你的我》获银奖,《若是你欲返来》等4首歌曲获铜奖,《爱水惊流鼻水》等11首歌曲获优秀奖,飞翔组合等10个演唱者(组合)获最佳演绎奖。
   【五项目上榜首批“国遗”】 6月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厦门申报的答嘴鼓、漆线雕以及厦门、漳州共同申报的歌仔戏,厦门、泉州共同申报的南音、高甲戏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遗”。2004年6月,文化部开展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项目1315个。
  【歌仔戏《邵江海》获戏剧文学最高奖】 6月,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评选的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揭晓,厦门市青年剧作家曾学文创作的歌仔戏《邵江海》剧本荣获全国戏剧文学最高奖——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这是厦门剧作首次荣获国家级戏剧文学创作大奖。同时,该剧被列入“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分初选剧目,成为厦门市文艺界首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
  【新增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文物遗址通过审批,正式成为“国保”。这4处文物遗址分别是:陈化成墓、鼓浪屿近代建筑群、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至此,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他3处为陈嘉庚墓(鳌园)、胡里山炮台和青礁慈济宫。
  【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 7月15~26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举行,这是厦门市历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艺术活动,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性合唱比赛,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合唱团参赛,其中外国团队270个,中国团队(包括港澳台地区)140个,参赛选手近2万名。
  本届赛事设置童声、男声、女声合唱,混声室内合唱,现代音乐、爵士乐、流行合唱音乐,民谣,宗教音乐等26个比赛项目。来自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新加坡、捷克、韩国、匈牙利、挪威、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合唱团夺得13个比赛项目的冠军。其中,拉脱维亚的雅尼耶叔室内合唱团一举囊括混声室内合唱、教会音乐、现代音乐等3个组别的冠军;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阿尔法合唱团则将爵士乐和流行合唱音乐两大组别的冠军收入囊中。新加坡安德逊初级学院合唱团、捷克克罗枚什SPGS合唱团、韩国东大门区女声合唱团、匈牙利贝拉·巴尔托克男声合唱团、挪威学生合唱团、新加坡维多利亚合唱团、菲律宾基督复临大学大使合唱艺术团、克罗地亚泽列兹尼卡HKUD合唱团等8支合唱团则分别获得混声合唱、女声室内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室内合唱、男声合唱、无伴奏教会音乐、福音圣歌及黑人灵歌、有表演民谣等8个组别比赛的冠军。香港拔萃男书院合唱团为中国在本届合唱比赛上赢得唯一的青年男声合唱团组别冠军。闭幕式上,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授予厦门市“最佳合作城市”荣誉称号。
  【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 8月1~6日在厦门鼓浪屿举办,比赛分专业组和业余组,并增设钢琴四手联弹的比赛项目,并引入国际钢琴比赛模式。100多名参赛选手分别参加专业少年组、专业青年组、业余儿童组、业余少年组、业余青年组和四手联弹等组别的比赛。 (详见本书市辖区·开发区栏目“文化”相关条目)
  【厦门歌仔戏剧团赴台交流】 9月7日,应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邀请,厦门歌仔戏剧团演职员及戏剧专家和学者共90人代表团赴台参加“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展演交流,并带去“古戏新诠”类剧目《窦娥冤》、实验剧目《孟姜女哭长城》、传统“三小戏”《楼台会》等剧目,这是厦门歌仔戏剧团首次组团赴台北展演。
  歌仔戏是中国36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根源于台湾的剧种,此前海峡两岸已经举办过“歌仔戏艺术创作研讨与互动表演交流”、“歌仔戏青年演员观摩比赛”、“首届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等活动,均取得很好的反响。
  【“反盗版百日行动”专项整治】 9月27日,市文化局组织开展全市“反盗版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2840人次,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941家,查缴各类音像制品90055盒(片),立案14起,罚款12.5万元,停业整顿2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2家,取缔游商、地摊30个,部分经营单位主动上缴的盗版音像制品4043盒。
  【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 9月28日,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公共设施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美术馆、文化馆和图书馆举行试开馆仪式,并举办“2006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2006厦门美术书法作品大展”及“厦门百名本土作家专著展”,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郭怡琮,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市领导苏文金、潘世建、桂其明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和国内著名书画家、厦门知名作家等应邀参加了开馆仪式。
  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共投资4.5亿元,面积达1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学习、欣赏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极富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它的建成使厦门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行列,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群,也是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海峡月·中华情”央视中秋双语晚会在厦上演】 10月6日晚,以“亲情、团圆、和谐、合作”为主题的2006“海峡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在厦门上演。本届“秋晚”首次将分会场设在台湾,这也是祖国大陆大型文艺演出首次在台湾户外举行;“海峡月”动用的微波转播设备之多,创央视文艺晚会之最。晚会还首次使用电视虚拟技术,在厦门和金门之间搭建了一座“厦金大桥”。此外,“海峡月”在播出平台上创造了央视晚会的新记录,晚会在全球华人中的合作媒体之多、播出范围之广均达到空前规模。
  【“水仙花”戏剧比赛厦门赛区开赛】 12月7日,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厦门市戏剧家协会和厦门卫视承办的第八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比赛厦门赛区比赛在厦门歌仔戏剧团小剧场开赛。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艺术学校、厦门市闽南文化歌仔戏剧团、厦门市青少年宫话剧社,以及民间职业剧团、业余表演团体等参赛单位的41名演员参加23个剧目的表演。经过角逐,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演出的《孟姜女哭长城》获优秀演出奖,演员陈志明、苏燕蓉获表演奖金奖;歌仔戏《楼台会》演员陈亚琴获银奖、黄娟娟获铜奖;市金莲升高甲剧团高甲剧《满江红》演员黄耀锋获表演奖金奖;高甲戏《五女拜寿》演员李莉中获表演银奖,高甲戏《做官难》演员洪炳举获表演银奖,高甲戏《谢瑶环》演员刘丹云获表演银奖;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获比赛优秀组织奖。
  【小白鹭艺术中心开工建设】 12月12日,厦门市小白鹭艺术中心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总用地面积达12169.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298.7平方米,总投资5500万元,其中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建设项目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设计。建成后,小白鹭艺术中心具备招待国宾,承接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活动、旅游定点演出、小白鹭舞团新剧目展演、艺校学生实习、服务社区等主要功能,为“小白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创作、演出与交流的平台。中心预计于2008年建成。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于12月23日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厦门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收到应征稿件近3000件,展览最终评出入选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画门类262件,优秀作品59件。在优秀作品中,厦门市有画家齐康的《过客》、陈鑫的《幽谷人家》和吴建生的《春色满园》在内的14幅画作入选。本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展期一个月。
  【文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006年厦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6065个,其中从事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单位1265个,从事文化及相关产品贸易业单位1752个,从事文化及相关服务业单位3048个;从业人员13.62万人,总资产为383.08亿元,实现增加值99.39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张典)
  体育
  【概况】 2006年,厦门市以迎战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为抓手,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群众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良好,对外对台体育交流日益频繁。
  1.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举办“新春体育大游园”和“迎新春、盼统一冬泳活动”等全市性传统体育活动。3月,成功举办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来自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20933名马拉松专业选手和爱好者参加比赛,参加全程马拉松赛人数达3567人。4月,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海峡巾帼健身大赛上,厦门市健儿共获得7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的好成绩。6月,在集美区后垵村举行以“奥运与我同行”为主题的2006年厦门市全民健身周和健身节活动启动仪式。年内,为迎接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组织全市体育先进单位和社区的2000名群众代表参加省运会火炬接力。2006年,厦门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共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12人。
  2.竞技体育成绩有新突破。2006年,厦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3枚、铜牌3枚;参加国内比赛获金牌257枚、银牌225枚、铜牌222枚。市代表团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和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1月,在福建连城进行的全国冬泳锦标赛上,厦门6选手在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第三届中国乒协“银晖杯”少儿乒乓球总决赛上,由郭健、韩丽华、林俐芳、陈涵颖组成的厦门队在女子甲组团体比赛中获得亚军,厦门选手李一在男子甲组比赛中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这是厦门选手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儿乒乓球总决赛,也是福建选手参加全国少儿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年内,厦门运动员郭振东代表国家羽毛球队参加汤姆斯杯世界羽毛球团体赛获得冠军;陈秋斌在国际帆联2006年世界帆船运动会女子RSX级帆板决赛中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帆船运动在世界大赛上的第一枚金牌;刘憬在2006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上获得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冠军;郭振东、马燕华在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上获得两项冠军;厦门羽毛球队在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上取得男子团体亚军,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获得3项冠军;厦门足球队征战中超,以9胜11平8负的战绩排名中超联赛第8名。
  3.老年人体育活动有新成效。厦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元宵节,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倡议发起的“老年人新春万人健步行活动”在环岛路举行,来自全市28个老体协组织的1万多人参加健步行活动。4~6月,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市24个代表队的2000多人参加13个项目的角逐,优胜者还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10月,举行“重阳节老年万人登山”活动,13000多名老年人踊跃参与。11月,在福建省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上,厦门市代表队夺得3金1银2铜好成绩。
  4.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年内,体育中心改造工程已完成罩棚、灯光、音响、看台下功能房和体育场足球草皮等多个项目的改造,塑胶跑道改造正在进行中。射击射箭中心射击馆主体工程、运动员宿舍、内部装修、道路管网已基本完成。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完成征地工作。厦门足球训练基地进行二次装修和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厦金横渡基础设施工程和海湾公园游泳馆开工建设。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国际网球学校1号楼主体工程已完成80%,2号楼建成竣工。马蜂山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完成山体维护和基础加固,游泳池也已基本完工,进入主乒乓球训练馆施工阶段。全年在社区投建健身路径10条,在农村投建篮球场120个,基本实现村村有篮球场的目标。至年底全市拥有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1896个,体育场地1089个。
  5.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末,全市从事体育产业单位392家,其中体育产品制造业单位122家,体育产品贸易业单位152家,体育服务业单位118家;从业人员3.53万人,总资产47.93亿元。规模以上体育产品制造企业39家,占全市体育产品制造业企业的31.97%,年工业总产值4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2%,其中出口交货值达39.43亿元,产品出口率达97.96%,实现利润2.10亿元。
  6.体育交流活动日益频繁。2006年,厦门市体育总会加大对外对台体育交流力度。1月,举行“闽台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邀请赛,邀请台湾8支慢速垒球队参赛。春节期间,举行第八届“迎新春,盼统一”冬泳活动,大陆各地和台湾地区的18支冬泳队伍600多名冬泳爱好者参赛,创下历届参加人数最高记录。3月,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举行“港、澳、台、厦市民马拉松赛”,邀请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200多名长跑爱好者参赛。全年共组织23个团队163人次分别出访瑞士、韩国、日本等国家。在邀请台湾体育团队来厦交流的同时,市游泳协会和市长跑俱乐部2次组织近百人赴台湾、金门参加体育交流活动。
  【厦门代表团创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2006年,在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厦门市代表团在比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金牌144枚、银牌119.5枚、铜牌100.75枚,奖牌总数364.25枚,总分3504.25分。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市体育代表团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在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给予林瑞鑫等12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记功奖励,给予马思嘉等69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嘉奖,授予市体育局等27个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团市委分别授予教练员陈清爽等4人和运动员蔡玉茹“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授予教练员曹震等13人和运动员王进华等26人厦门市“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市妇联授予刘华等4人厦门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海峡两岸体博会开幕】 3月23日,第三届中国(厦门)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博览会首次被冠以海峡两岸体育休闲用品交易会名称。(详见本书会展业栏目“其他展会”相关条目)
  【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于3月25日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20933名马拉松专业选手和爱好者参加比赛,比上届增加5001人;参加全程马拉松赛人数3567人,比上届增加1435人;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全程的运动员2610人,比上届增加近900人。赛事整体成绩比往届有较大提高,肯尼亚选手史蒂芬·劳若·卡玛以2小时10分46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第一名,中国辽宁选手孙伟伟以2小时26分32秒成绩获得女子第一名。马拉松赛期间,还配套举办“厦、台、港、澳”市民马拉松赛、大学生挑战赛、马拉松接力赛等活动。据统计,本届赛事共为厦门市企业带来各项经营收入约为9800多万元。
  【海峡巾帼健身大赛】 4月25日在嘉庚体育馆举行。由省妇联、省体育局主办,厦门市妇联、厦门市体育局承办,厦门永同昌集团协办。来自福州、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省直机关、台湾、香港、澳门、金门代表团及东道主厦门代表团的运动员参加大赛。
  【厦门运动员全国体育大会创佳绩】5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厦门市代表团取得航海模型、体育舞蹈、保龄球等项目上4金4银6铜、大部分参赛项目进入前8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参赛的计划单列市之首,在55个参赛代表团中名列第十五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超额完成赛前预定目标。
  【厦门残疾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获好成绩】 年内,厦门残疾运动员侯斌、叶超群、陈鸿杰等先后在世界残疾人田径赛和世界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和1枚铜牌。5月20日,侯斌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残疾人田径赛上,再次以1.75米的成绩赢得F42级的世界冠军。6月13日,侯斌代表福建参加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以1.78米的战绩赢得冠军。乒乓球选手叶超群在亚太地区残疾人乒乓球预选赛和亚洲区残疾人乒乓球积分赛上,均获得TT7级的单打和双打金牌;在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上赢得TT7级单打和双打冠军。陈鸿杰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以1.84米的成绩获得F46级男子跳高铜牌,并获得了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暨北大一清华赛艇邀请赛】 于9月举行,由中国赛艇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进行电视直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集美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赛艇队参加角逐。经过激烈对抗,集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获得高校挑战赛前三名,北京大学获得邀请赛冠军。
  【厦门市体育舞蹈赛】 10月21日,由厦门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主办,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06年厦门市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暨2006年厦门市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市体育中心篮排球馆举行。有35所学校及各行业的42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设团体和单项,舞种为标准舞和拉丁舞。在团体比赛中,第八幼儿园获得幼儿园组冠军,滨东小学获得小学生组第一,厦门六中获中学生组第一。至2006年末,厦门市已有体育舞蹈教学基地10多个。
  【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11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服务指导,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举办2006年厦门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由市体育局主办,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承办,来自各区、街道、社区和单项体育协会及各体育俱乐部的88人参加培训。至年底,厦门市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50人,其中国家级指导员7人,国家一级指导员174人,国家二级指导员912人。
  ·小资料·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按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指导群众进行全民健身训练、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必须要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
  【厦门获中国羽毛球事业突出贡献奖】
  12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向厦门市体育局颁发中国羽毛球事业突出贡献奖,以表彰厦门市为中国羽毛球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该奖项是乒羽中心给予各地市的最高奖项,厦门是获得这一奖项的唯一计划单列市。厦门曾为国家队输送了栾劲、林江利、林瑛、曾雅琼等优秀国手;2000年,吉新鹏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男子单打冠军;2006年,郭振东代表中国队获得汤姆斯杯和亚运会团体冠军。
  (郑志君)
  卫生
  【概况】 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083个,其中医院37家、疗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卫生院16个,门诊部74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5169人,执业助理医师550人,注册护士4432人,每千人拥有医师数2.15人。卫生机构床位8018张,其中医院6479张,疗养院672张,卫生院577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10张。全市实行合作医疗或保险的有303个村,设置农村医疗点305个,拥有助理执业医师6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5人。据统计,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为96.52元,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为5136.7元。
  至年末,全市已有16.79万名社区居民拥有健康档案,1556户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同,25430名社区主要慢性病病人建立管理专案,逐步实现了“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城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62岁,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48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5.2/10万,比2002年下降68.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01‰、6.12‰和4.34‰,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国民健康保健水平。全市年无偿献血量11吨,未发生血液安全事故。全市所有医疗单位均已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2006年,厦门市已经连续第二年实现医疗费用负增长。全年卫生基本建设投资达10多亿元。市卫生局、同安区卫生局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新增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第二医院等4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创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1.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6年,厦门市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以急救中心及14个定点医院为主的涵盖院前、院内、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医疗急救网络,提高了急救速度。此外,建立医疗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率达100‰。提高医疗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工作水平,在省疾控中心报告质量评价中,厦门市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2.医学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市科技局课题400多项,其中中山医院皮肤科王官清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厅青年科研课题15项、省厅中医课题3项。在2006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活动中,医疗卫生系统共有9项成果获奖。其中,由厦门第一医院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的“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改变对肝门部胆管及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市级专家组评选第二批青年科研创新课题项目39项,共有25项课题中标,每项课题获市卫生局资助1万元,单位配套1万元。本年度,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各单位共申报202项,有37项课题中标,共拨付资助款120万元(不含配套)。完成第二批厦门市重大疾病攻关项目评审,5个项目共资助300万元。评选第二周期市医学中心2个和重点专科8个,总计资助1500万元。至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医学中心7个,市级重点学科17个,规划发展专科22个,有正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69人,副高职称卫生技术人员878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队伍一流的市级重点学科体系。
  3.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006,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入户服务44464户,服务人口约218万人次,建立家庭病床408张,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97次,收益人次162365人次,主要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达80%以上。年内,思明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鼓浪屿、思明、梧村、厦港、鹭江、开元、莲前、嘉莲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福建省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厦港、思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为“全国糖尿病社区防治试点”。
  4.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2006年,厦门市逐步建立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主、综合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健全的新型乡镇卫生院。继续落实乡村医生政府津贴,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全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5.08万人,新增3.44万人,参合率达95.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33个百分点。全年补偿医药费2183万元,补偿人数19838人次,补偿上万元的223人。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保障农民大病能得到及时救治,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药品全年让利约2500万元】 年内,市卫生局继续实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各项有效措施,将医保目录甲类用药和非医保目录常用药的中标价加成率下调5%,全年给市民让利约2500万元。
  【人均医疗费用负增长】 2006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为96.52元,比计划控制数还低3.75%;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为5136.7元,比计划控制数低7.99%。连续两年实现医疗费用负增长,按照同比口径计算,至少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近3亿元。
  【卫生系统基本建设投资逾10亿元】 2006年,厦门市卫生基本建设计划投资10亿多元,其中市财政投资1.9亿元,是厦门解放以来卫生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投资额超过千万元的项目有17个,其中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有11个基建项目。
  【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逾20亿元】 年内,厦门市新增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213151平方米。至年底,全市卫生部门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达20.15亿元。
  【为万名妇女免费普查乳腺疾病】 3月1日,由市妇联、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开展的厦门市“万名妇女乳腺疾病免费普查工作”在市妇幼保健院启动,1万名城镇、农村贫困妇女及在厦务工的35岁以上妇女获得免费普查卡。同时,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还为各区、镇保健医生和妇女举办乳腺疾病防治保健知识培训班。
  【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 年内,经推荐审查,厦门市中山医院的消化疾病诊治中心、第一医院的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为第二周期第一批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每个项目每年获400万元经费;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等9个专科为第二周期第一批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每个项目每年获100万元经费;第二医院妇科腔镜等22个项目为第二周期第一批规划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除4个项目需自筹经费外,每个项目每年获40万元经费。以上经费均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和项目单位按1:1的比例支付,每年总投入3000万元。
  【36位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每月享受1万元岗位津贴】 年内,厦门市有6家医院的36位专家当选首批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每人每月获得1万元岗位津贴。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选拔对象是在市二级以上医院(含驻厦部队、民营、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专业为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临床医疗、中医医疗、临床药学专业的一、二级学科,重点是厦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及规划重点学科。
  【新增九个艾滋病检测实验室】 5月9日,经省卫生厅批准,厦门市新增9个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它们是: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海沧区、湖里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同安区皮肤病防治院、翔安区同民医院。
  【厦门市“两纲”实施情况良好】 5月9~12日,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中期评估工作督察组采取随机抽样、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厦门市实施“两纲”情况进行检查。组长黄伟瑶认为,厦门妇女儿童的发展环境与5年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在制度、经费、措施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此外,市、区两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机构健全、机制完善,对“两纲”实施进行大力宣传和督察,监测评估工作及时有效。在实施“两纲”过程中,厦门市政府从办实事入手,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劳动保障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仅干预新生儿出生缺陷一项,每年就投入经费100万元。
  【第21期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量6亿元】 年内,共有11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加第21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预计年采购量6亿元人民币。其中,评标、议价部分2860个中标药品与国家最高零售限价相比,降低40.53%;竞价部分9110个中标药品与国家最高零售限价相比,降低45.14%。评标品种中有1237个连续四年中标的药品,在本期再次降价5.75%;竞价品种中有2364个连续四年中标的药品在本期再次降价6.18%。
  【农村卫生公厕普及率85%】 年内,厦门市继续贯彻落实《厦门市农村改水、改厕、改变村容村貌三年实施计划(2004~2007年)》和《厦门市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指导意见》,全年全市新建农村卫生公厕420所,农村卫生公厕普及率达85%,提前一年完成农村改厕任务。
  【惠民医疗服务新举措】 2006年,市卫生系统出台《厦门市卫生局开展惠民医疗的意见》,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惠民医疗,对具有本市常驻户口,持本人《最低生活保障证》、《特困职工优惠证》、《特困残疾人优惠证》实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惠民医疗服务。年内,全市共有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惠民病床180张。惠民病房或惠民病床执行“三免”、“四减”、“三优惠”等优惠措施。“三免”:免收院内会诊费、远程会诊费、一般物理降温费或空调降温费;“四减”:床位费、大型设备检查费(如CT、MRI等)、基本手术费、护理费等均减20%;“三优惠”:一是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病人,相关费用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执行;二是使用乙类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在原零售价基础上优惠10%,让利于患者;三是因病致贫的特困患者视实际情况,由个人申请,在获得民政部门或慈善机构提供50%以上预计医疗费用的救助基础上,经医院批准给予更大的医疗服务优惠。
  【医卫成果首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6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活动中,医疗卫生系统共有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其中,由厦门第一医院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的“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改变对肝门部胆管及肝脏影响到实验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厦门市医疗卫生科技成果首次获得该奖项。该课题组主要针对肝移植手术后胆管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问题,在“胆道学”概念基础上进行“胆管周围血管丛”方法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防治胆管并发症,减少二次胆移植例数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效果显著。
  【全市近17万社区居民拥有健康档案】 截至2006年底,厦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3家。全市有167858位社区居民拥有健康档案,1556户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同,25430名社区主要慢性病病人建立管理专案。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50750人,新增34386人,参合率95.83%。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约2972.6万元。人均总筹资每年53元(同安区、翔安区每年45元),农民个人负担每人每年10元,市、区(镇)财政补贴每人每年35~43元;大病医疗保险每年15元全部由各级政府承担。截至年底,全市“新农合”补偿医药费2183万元,补偿人数19838人次,补偿超过万元的有223人。
  【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100%】 2006年,婚前医学检查率29.8%,孕妇产前检查率为96.45%,所有开展产科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10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5%以上。
  【干部保健工作】 全年承担重大医疗卫生保健任务45次;举办医疗保健讲座9场次,参加听课的公务员13000多人次;编印《厦门干部保健》15期,印发保健刊物6000余份;组织保健对象健康疗养63批、1584人次;完成保健对象健康体检2930人。
  【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启动】 年内,全市共启动7个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4个)。其中,翔安区马巷卫生院疮疡科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病建设项目,同安区中医院中医骨伤专科被福建省卫生厅确定为第一批省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大同卫生院被福建省卫生厅确定为“福建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同安区西柯中心卫生院针灸科和脾胃病专科、翔安区新店卫生院痔疮科、马巷卫生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市第一批农村中医专科建设项目。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与合作论坛】 于5月在厦门举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政府共同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中心与厦门市卫生局承办。本次论坛决定在厦门成立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作为今后论坛及两岸四地乃至东南亚地区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基地;举办“中医药国际投资商贸博览会”,特设台港澳专馆,以加强两岸四地乃至国际中医药界文化、投资商贸的交流、展示与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海峡两岸中医药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岸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厦门市在对台工作中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厦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 6月9~11日,省国家卫生城市检查团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随机抽查和走访群众等方法,对厦门的爱卫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社区和单位卫生、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卫生等10个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检查团对厦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厦门能不断完善机制,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全市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市民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投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建立健全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各项创卫环境保护指标均优于考核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安全得到保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病媒生物防治成效明显,随机抽检四害有关指标均控制在国家标准内;社区和单位卫生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相应的专项整治开展得很好,颇具特色。
  【乙肝流行病学入户调查】 9月,厦门市启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乙肝流行病学入户调查。调查由市、区卫生局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共分3个阶段进行:9月开展现场调查和采集血样,10月完成实验室检测,11月分析与撰写报告。在现场调查和采集血样阶段,从全市6个区抽取36个行政村的样本单位(以户为单位,约50户110人为1个样本单位)的厦门户籍人口(红印户口,1岁至59岁的常住居民)共约360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厦门市是全国乙肝高发区之一,乙肝发病率持续在100/10万以上。1991~1995年,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17.64%。“八五”期间,除在同安地区开展过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外,至今尚未对全市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变化趋势和免疫状况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科学调查。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客观掌握本市现阶段乙肝流行现状和趋势、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进而指导调整预防控制策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叔禹获评中国医院优秀院长】 11月,在北京举行的2006年度中国医院突出贡献奖暨优秀院长表彰大会上,厦门市第一医院院长杨叔禹获“2006年度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这是厦门市第一位获“中国医院优秀院长”荣誉的院长,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福建省地市级医院中唯一一位获奖院长。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办三届。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全国共评选出优秀院长100名。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12月28日,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6542万元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1953年创建的厦门市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与市健康教育所、市结核病防治所、市性病麻风病防治中心、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港口卫生防疫站合并组建而成,是集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处置、疫情监测与报告、检测检验与卫生学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等工作为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
  【癌症成为厦门市居民疾病死因头号杀手】 2006年,厦门市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为2290人,癌症成为厦门市居民疾病死因的头号杀手。全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肝癌为35.27/10万,食管癌为28.89/10万,肺癌为24.43/10万。死亡率排名进入前十位的另7种恶性肿瘤为胃癌、大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
  【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新成果】2006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等往岛外搬迁,市中医院向本岛东区迁建并投入使用,市第二医院、市第三医院岛外迁建并投入使用,市第一门诊部与厦门中山医院合并,鼓浪屿社区卫生中心与市第一医院鼓浪屿院区合并。卫生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优化了岛内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也为建设闽西南医疗卫生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吕惠栋 代翔)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叶赛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