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31
颗粒名称: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9.2
页数: 10
页码: 401-410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高等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华夏职业学校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概况】 2006年,厦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年内,厦门大学招收学生8410人,其中普通本科5050人,研究生3360人。在校生30487人,其中普通本科20178人,研究生10309人。专任教师1280人,其中正高级598人,副高级682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68期,参加人数24081人次;集美大学设有学院20个,硕士点19个,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13个.全日制在校生29500多人。教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多人(教授131人、副教授451)。图书馆藏书190多万册,各类电子图书37万余册,中外文现刊2800多种,维普全文数据库等中外大型数据库30余种。3月,在全省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会上,集大被授予“2002~2004福建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厦门理工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25个。招收学生3760人,其中本科生2030人,专科生1730人。在职教职工54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92人。馆藏图书53万册,固定资产4.3亿元;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设有9个系及基础教学部,专业34个。全年共招收高职学生935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444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2021人,各类短期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20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212人,成人在校生4192人,远程开放教育在册生6683人。全校教职工243人,其中高校系列专职教师165人。馆藏图书19.04万册;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有专业实验室19个、校外实训基地30个。馆藏图书23万册。全年招收新生1500人,在校生3916人。有专兼职教师2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0%。
  年内,厦门市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厦门大学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集美大学大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15个,新增4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职业后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超额完成年度教学培训目标。厦门理工学院首次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获国家教育部备案。厦门华厦学院有67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年度支持计划名单,完成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和高校贫困生资助金的评审与发放。本年度就业率88.5%,基本实现在厦门就业目标。 (赵家明)
  厦门大学
  【新增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月,教育部同意启动建设厦门大学水声通讯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厦大获准建设的第四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厦大工科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成为厦大工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至此,厦大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依托厦大海洋科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科研力量,瞄准国际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信息和国防海洋安全的重大需求,以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域,主攻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建立基于浅海域声信道及通信技术的科学研究体系,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声通信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1月17日,经科技部批准,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专攻传染病诊断和预防疫苗的研究中心——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厦大正式启动建设,这是福建省医药领域内第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
  该研究中心主要针对在我国危害巨大的重大传染病开展研究,今后将以高起点的成果转化关键技术平台和自主创新研究为建设重点,全力打造一个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试研究、临床实验和产业转化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成为我国传染病诊断试剂和疫苗领域的创新技术源头和研究开发核心。
  【新增学位授予点】 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第10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厦门大学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至此,厦大共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按专业数量计算,共有131个专业可招收博士生;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217个专业可招收硕士生。
  【厦大与哈佛合建富邦国际医院】 2月11日,筹建中的厦门大学富邦国际医院与作为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哈佛国际医疗中心(HMI)举行合作协议书交换文本仪式。由此,厦大成为哈佛国际医疗中心在中国的第三个合作伙伴。厦大富邦国际医院由厦门大学、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富邦公司合资设立,拟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等级综合医院。
  【袁东星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2月,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东星教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荣誉称号。袁东星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重点项目3项,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作为海洋与环境学院院长,袁东星教授团结带领学院领导班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绿野协会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3月,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及标兵评选活动中,厦门大学绿野协会荣获“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这是厦大学生社团首次荣获这一代表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最高水平的殊荣。
  厦大绿野协会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多项荣誉:2002年获得全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奖”;2004年获第五届“福特汽车环保奖”,这是中国大学生首次获此奖项;2005年获阿拉善“SEE生态奖”滋根奖,并被全国环境保护促进会评为“全国高校环保类社团”。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3月9日,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来源于厦大已接受的社会捐赠。该基金会将通过合法、规范、有效的管理和运作,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支持厦大的教育事业,如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包括校园基本建设、购置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助重大研究和开发项目;奖励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和管理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厦大教师、职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资助遇到天灾人祸等特大困难的师生和校友;也可以按照捐赠者的意愿进行资助。
  【再增三位长江学者】 3月,教育部公布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厦大再增三位长江学者,其中2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是公共事务学院陈振明、从美国杜克大学引进到生命科学学院的裴真明;讲座教授是从香港科技大学引进到海洋与环境学院的王文雄。至此,厦大已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
  长江学者发展计划是教育部旨在贯彻全国人才战略,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的一项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包括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特聘教授须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等学校工作9个月以上,讲座教授须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一般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厦大“三馆”正式开放】 4月3~4日,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人类博物馆、校史馆相继正式开放。鲁迅纪念馆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5个鲁迅纪念馆中唯一设在高校的纪念馆。该馆于2005年初开始修缮,重新开放后突出了鲁迅在厦门时期的史料,增设了“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室;厦大人类博物馆是福建省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高校最早的博物馆之一。重新开馆后的博物馆精选了近800件藏品对外展出;厦大校史馆的展示内容分为“南强春秋”、“英才摇篮”、“科研重镇”、“走向世界”、“展望未来”5个部分,展现了厦大建校85年来的风雨历程,以及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和成就。
  【陈景润铜像落成】 4月4日,陈景润铜像揭幕仪式在厦门大学海韵园举行。陈景润(1933~1996年),是厦大杰出校友、著名数学家,福建闽侯人。于1950年考入厦大,1953年毕业离校,1955年回校任厦大图书馆资料员,1957年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从事解析数论研究工作,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厦大开讲】 4月5~8日,应厦门大学邀请,2003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1999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柯尔、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和197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分别在厦大本部和漳州校区举行了9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讲座深受师生们的欢迎。讲座前,厦大特聘六位诺奖得主为厦大名誉教授。
  【厦大建校85周年庆典】 4月6日,厦门大学隆重举行建校85周年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校友张克辉,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小晶,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等领导,校主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各界知名人士,外国驻华使节及厦大师生员工代表等数千人参加了庆典。校庆期间,举办了以“厦门大学走上世界”为主题、以“国际性、学术性”为特色的系列活动,主要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海峡两岸论坛”和“厦门大学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现状与发展”等系列国际学术性论坛。
  厦门大学于1921年由爱国侨领陈嘉庚倾资兴办,1952年成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85年来,厦大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17万名各类人才。
  【授予连战名誉博士学位】 4月19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接受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颁发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证书,成为第一位获得祖国大陆荣誉博士学位的台湾省人士。连战主席在获颁名誉博士学位后发表了精彩演讲。厦大党委书记王豪杰代表学校向连战夫妇赠送了寿山石套章、交响组曲《台湾音画》和漆画《连氏宗祠》等纪念品,连战向学校回赠礼品,并当场为厦大题词“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
  【厦大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4月20日,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名单中,厦门大学榜上有名。这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月,教育部根据各地高校的申请,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最终意见。至此全国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总数为93个。教育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厦大特色学科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田中群、廖益新分获全国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4月,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廖益新教授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章”是工会系统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一般每三年评选一次。
  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主要开展有关拉曼光谱学、电化学和表面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2000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廖益新,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国际法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承担了近10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主编和参编全国性和福建省统编教材7本,1999年被评为厦门市劳动模范,2002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985工程”二期建设再获市政府1.2亿元资助】 5月16日,厦门大学与厦门市举行共建“985工程”二期协议签字仪式,朱崇实校长和郭振家副市长在共建协议书上签字。由此,厦大与厦门市新一轮合作开始。
  根据协议,在“985工程”二期建设期间,厦门市向厦大投入1.2亿元资金,重点建设厦大医学院、厦大国家科技园、厦大师生自办和联办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厦大软件产业研发公共平台,还将支持厦大“985工程”二期“东南亚研究”、“台湾研究”等5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嘉庚化学”、“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厦门)”等6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小资料·
  “985工程” 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要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一些重点大学获得国家和所在省市的专项经费支持。
  【法学院获五项国际大奖】 年内,在国际法学界两大顶级赛事—第四十七届Philip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和第十三届WillemC.Vis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中国代表队——厦门大学法学院辩论队表现优异,一举获得5项大奖。其中,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中,厦大辩论队荣获“Har-dy C.Dillard最佳书面诉状奖”冠军和“AlomaE.Evans最佳书面诉状奖”第五名;队员关晶荣获“获得Evans最佳书面诉状奖之非英语母语代表队中的最佳辩手”称号,这是中国代表队在Jessup国际决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在“Wil-lemC.模拟仲裁庭”中,厦大辩论队夺得两项“最佳书面诉状提名奖”(即Pieter Sanders Award和Wernrner Melis A-ward提名),创造了中国代表队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Jessup模拟法庭”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LSA)主办,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性法律辩论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WillemC.模拟仲裁庭”创办于1994年,是目前唯一由联合国机构参与主办的专业性赛事,厦门大学法学院是国内唯一连续5年坚持参赛的院校。
  【厦大EMBA位居全国第三】 5月27日,在2006(第三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中,厦门大学EMBA位居全国第三,并获得“人际关系增量”单项第一。本届评选首次在国内发布30名“中国EMBA荣誉毕业生”,厦大EMBA有四位学生入选。
  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旨在推动和记录中国EMBA教育发展,并为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报考EMBA提供参考和指南,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EMBA评选活动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针对EMBA的评选活动。厦大在2004年和2005年的评选中分别名列第六和第四位。
  【厦大嘉庚风格建筑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9日,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大嘉庚风格建筑群由群贤、芙蓉、建南三个楼群共15栋建筑组成。其中,群贤楼群建于20世纪20年代,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建于20世纪50年代,皆为石、砖、木结构,其中西合璧、恢弘大气的建筑样式既蕴涵着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厦大“211工程”接受国家评估】 6月,教育部专家组正式对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验收。专家们通过听取汇报、考察检查、座谈访谈、阅读材料、评议分析等,对厦大“211工程”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211工程”是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意为我国要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厦大是我国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2001年,在“九五”建设基础上,启动了“十五”“211工程”建设,为期五年,在此期间,国家、省、市和校方共投资1.7亿元。
  【软件学院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 6月,成立于2002年的厦门大学软件学院通过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核查专家组的评估验收。检查期间,专家组对软件学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与三年前中期评估相比,厦大在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过程中有很大进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与校内外实践基地良好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首批国防生毕业】 6月,厦门大学首批百名国防生毕业。该批国防生是厦大根据与南京军区签订的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协议于2002年从华东5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4年中有78人次获得厦大各类奖学金,69人次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5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13人考取为硕士研究生,7人荣获南京军区优秀国防生。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6月,厦门大学出台《厦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从2006~2007学年起推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的配备,采取学生选导师与导师选学生相结合,学院调配、确定的办法,为每名新入学的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周期3年(5年制为4年)。学生进入毕业班后,改为结合毕业论文配备论文导师。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师生联系,导师将帮助和指导学生安排好专业学习,引导他们参加科研训练,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和政治修养,促进其健康发展。
  【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鉴定】 7月,由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支架材料利用从贝类、螃蟹壳、虾壳等海产品中提取出的壳聚糖,与其他天然材料复合,制成多孔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医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用从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提取出的细胞,在体外构建出具有生命功能的组织器官,植入到体内,用于病缺损部位的修复治疗。人体组织器官的病缺损治疗通常采用器官移植或重建手术,厦大这一新技术被认为是继组织器官移植以及重建手术之后,治疗病缺损组织器官的第三种手段。
  【八项课题获省“邓论”研究基地立项】 7月,厦门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8项课题获准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课题申报立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7项。重点课题为人文学院苏振富教授的《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7项一般课题分别为陈墀城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信息思考》、徐雅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魏敏的《梯度推移黏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视角》、张有奎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和谐社会的“人文向度”》、丁长发的《福建省乡镇体制、乡镇债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机制研究》、李小平的《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研究》、周建昌的《发挥“五缘”优势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厦大48名台湾学生获教育部奖学金】 6月,教育部颁发2005~2006年度台湾学生奖学金,厦门大学共有48名台湾学生获奖,奖学金总金额达18.1万元,这是教育部首次发放的台湾学生奖学金,全国共有1705名台湾学生获得该项奖学金。
  “台湾学生奖(助)学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于2005年设立,奖励到大陆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认同一个中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入学考试成绩优秀或在大陆学习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的台湾本专科生、研究生。
  【“耶鲁班”厦大开班】 7月19日,第三届“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研讨班(厦门)”在厦门大学开班,这是“耶鲁班”首次在国内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17所著名大学的领导聚首厦大,与世界顶尖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副校长罗·琳达,面对面探讨当今国际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
  “耶鲁班”是我国教育部与耶鲁大学的教育合作项目,是中国政府与美国名校第一次联合举办的旨在跟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加速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同时努力探索我国大学领导培训新模式的高级研讨班。
  【首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 7月,厦门大学“电化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这是厦大第一个省部级及其以上的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促进厦大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厦大工程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能力,为厦大加大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科技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期两年。
  【三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8月14日揭晓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厦门大学有三篇论文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分别是:傅钢的《过渡金属端氧上C—H键选择活化的理论研究》(指导教师万惠霖院士),高飞的《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指导教师郑兰荪院士),林海的《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及应用研究》(指导教师张亦春教授)。
  【厦大在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佳绩】 8月23日,国家统计局通报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厦门大学曾五一教授的论文《无偿服务核算研究》获课题论文类一等奖,杨灿教授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与金融周期的统计分析与监测体系研究》获课题论文类二等奖,朱建平教授的专著《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及实践》获专著类二等奖,黄诒蓉博士的《中国股市分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获博士论文类二等奖。本次评奖,全国各省市统计学会与高等院校共申报参评成果320项。
  【孙世刚、沈明山荣膺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9月,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厦门大学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和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沈明山获教学名师奖,成为福建省仅有的两名入选教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一个项目,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出教学名师100位。在2003年首届名师奖评选中,厦大郭祥群教授曾入选。
  【成功引种西氏鲍】 9月,厦门大学海洋系与连江县捷丰海珍品养殖基地等单位合作,首次在国内培育出西氏鲍苗种和杂交鲍苗种,并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组于2003年从日本引进西氏鲍鲍种,2005年开始,不仅成功批量扩繁出平均壳长1.6cm以上的西氏鲍苗种,还把西氏鲍和福建省主要养殖鲍——盘鲍进行人工杂交,培育出批量杂交鲍苗。西氏鲍引种和杂交成功,将促进福建省鲍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福建省海洋水产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厦大代表队在中法SCILAB竞赛中再创佳绩】 9月,在2006年科学计算自由设计软件SCILAB程序设计竞赛中,厦门大学选派的三支队伍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SCILAB(ScientifificLaboratory)是以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的科学家为主共同开发的“开放源码”式科学计算软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项竞赛从2002年开始举办,是INRIA与中国合作举办的最高规格、专业性强的程序设计竞赛。厦大学生自2002年参加SCIL-AB竞赛以来,共获得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
  【蔡启瑞、张乾二获省科技重大贡献奖】 9月20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在福州召开。会上,省政府授予厦门大学蔡启瑞、张乾二教授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每人奖金50万元。
  蔡启瑞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因在催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被尊为中国催化学学术界的泰斗。张乾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量子化学与结构化学的研究中获得了卓越成就。
  【三成果获司法部科研成果奖】 10月,司法部在北京召开2005年度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获奖成果和作者颁奖大会,厦门大学共有三项成果获奖。其中,陈安教授的论文《美国单边主义对抗WTO多边主义的第三大回合——“201条款”争端之法理探原和展望》获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徐国栋教授的论文《“人身关系”流变考》获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廖益新教授的论文《论电子商务交易的流转税法律属性问题》获科研成果奖优秀作品奖。
  【再夺“挑战杯”创业竞赛大奖】 10月,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厦门大学三支团队全部参加了终审决赛,其中基点创业团队“生物芯片点样仪”项目、绿源创业团队“生物柴油T-S催化剂”项目获金奖,灵锐创业团队“优质微藻的开发利用”项目获银奖,厦大获评“优秀组织奖”。至此,厦大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共获得7枚金牌,成为该赛事历史上获得金奖最多的高校。
  【厦大学生获全球“福特汽车环保奖”】 10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活动上,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研究生刘毅组织的厦门民间环保组织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的“乡土教材的推广和使用”项目获得福特奖青年创新项目类奖项,这是福建唯一的一个获奖项目。刘毅是福特奖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3次福特奖的个人。
  【三教授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11月,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戴民汉、化学化工学院黄培强、医学院刘祖国三位教授入选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至此,厦大共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该人才工程由人事部等七部委组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实施,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冲击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杰出人才。
  【厦大与法国科研机构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11月3日,由厦门大学与法国顶尖科研机构携手共建的“纳米化学与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该实验室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在中国设立的第四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办的三方分别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厦大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成立后,将在微米和纳米尺度进行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在单细胞层次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探索生命奥秘,以实现在电化学、微流控芯片和生物技术的交叉和前沿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厦大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揭牌】 11月4日,厦门大学第一所孔子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为向国际进行汉语推广而在海外设立的专门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向全球推展汉语及其背后广博的文化内涵。作为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学校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厦门大学是首次入选承担建设孔子学院的17所大学之一。年内,厦大还与德国特里尔大学签订建立孔子学院意向书。
  【厦大学生ACM/ICPC竞赛中获好成绩】 11月13日,在2006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暨Google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北京赛区)上,厦大两支代表队获得好成绩。其中btALT战队获得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排名第二成绩,同时捧回“Google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金牌;另一支Heap-Hop战队获铜牌。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ACM Intern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ACM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称为大学生的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
  【“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课题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1月,由厦门大学刘国深、庄宗明教授为首席专家投标的“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课题,经过专家通讯初评和会议答辩两轮评审,最终被立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标课题,资助经费50万元。这也是厦大连续两年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大项目。
  【13门硕士学位课程入选“省优”】 11月,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评选结果揭晓,厦门大学的经济法研究、国际经济法研究、高级蠕虫学、分子发光分析、有机合成、财政理论研究、国际金融学、实验经济学、组织管理研究、环境化学、现代控制理论、广告传播研究和科学技术哲学共13门课程入选。至此,厦大有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34门。本次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评选,是从100门省优质硕士学位立项课程中遴选81门申报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经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评审,最终评出30门为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
  【化学、生物人才培养基地获国家基金资助】 11月,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理科基地资助计划评选结果揭晓,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两个人才培养基地分别获得300万和180万元资助,所获资助额度均居国内同行前列。
  2001年以来,厦大化学和生物两个基地在历次基地评估中屡获佳绩。其中,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教学名师奖2人;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合作单位),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2006年初,化学和生物两个教学实验中心列入国家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项目获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 11月,在2006年福建省工业科技类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评审中,厦门大学4个项目获批准立项,建设经费共310万元。这4个平台项目分别是:以化学化工学院杨勇教授为负责人的“电化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00万元)、以化学化工学院董全峰教授为负责人的“化学电源技术科技创新平台”(80万元)、以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陈忠教授为负责人的“半导体照明研究检测平台建设”(80万元)、以生命科学学院宋思扬教授为负责人的“燃料酒精与生物氢能关键技术”(50万元)。
  【林建华获国际级武术裁判员称号】 11月,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林建华教授通过国际武术裁判员考试,被国际武联授予“国际级武术裁判员”称号,这是厦大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武术裁判、第二位国际级体育裁判。1980年,陈礼贤教授曾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授予体操国际裁判员称号,为厦大第一位国际级体育裁判。
  林建华教授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育与武术教学、训练、裁判工作,并在福建省、全国武术锦标赛中担任裁判长、总裁判长,曾多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评选的“全国优秀体育裁判员”和“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2006年6月,曾前往多哈担任亚运会武术运转赛总裁判长;10月,在国际武联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受聘为总裁判长。
  【陈晓明、蒋月当选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 11月,厦门大学法学院陈晓明、蒋月两位教授被评选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陈晓明是厦大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福建省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或主编《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刑法学专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等多部学术著作。蒋月是厦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
  【厦大在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评选中获佳绩】 11月,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厦门大学成绩显著,共有1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一、二等奖的获奖数仅次于北大和北师大,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获奖数仅次于北大、武大和人大,位居全国高校第四位。该奖项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的奖项。
  【新增一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11月,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建设立项,成为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后厦大第二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小资料·
  “111计划” 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推进高等学校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于2006年首次启动。集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新增两个省重点实验室】 12月,在福建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4个省重点实验室中,厦门大学的“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入选。至此,依托厦大的省重点实验室增至3个。实验室均瞄准国家和省市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重大需求,为福建省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厦大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朱之文任厦大党委书记】 12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副局长夏崇源受中组部领导委派,在厦门大学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的任免决定,朱之文同志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原党委书记王豪杰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朱之文,男,1958年10月出生,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毕业,副研究员。2005年6月任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
  【生命科学院一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12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及其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刊物《The EMBO Journal》发表论文。这是迄今为止以厦大生命科学学院为独立作者单位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发现并阐明了肿瘤抑癌蛋白p53介导孤儿受体TR3抑制癌蛋白MDM2的分子机理,对以TR3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研究抗肿瘤药物、抑制MDM2诱导的肿瘤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TheE MBO Journal》杂志在国际学术上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欧洲小《Nature》。据检索,2006年该杂志发表的508篇论文中,以中国大陆为独立作者单位的论文仅两篇。
  【第三届“大超”联赛南区第一赛会在厦大开赛】 12月,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篮球协会、中央电视台主办,北京众辉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协办,参赛高校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南区第一赛区的比赛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9所高校的篮球代表队参加了南区第一赛区共36场次的角逐。比赛历时10天,最终厦大男篮以8战全胜战绩排名南区第一。
  【厦大复办国学研究院】 12月22日,厦门大学隆重举行国学研究院复办典礼,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的领导和海内外著名国学研究专家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了庆典。
  厦大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6年10月10日,是继北京大学国学门、清华大学国学院之后成立的专门国学研究机构。复办后的厦大国学研究院将以“萃取国学精华,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秉持“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研究中华文化和中华学术;集聚海内外国学研究专才,构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培育国学研究新秀;继承厦大国学研究传统,发扬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势,突出国学主流和区域性研究特色,努力建构国学研究的东南风格。
  【贾庆林视察厦大】 12月24日,在福建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莅临厦门大学视察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贾庆林参观了厦大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了台湾研究院,并与台湾问题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还听取厦大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对学校办学情况的介绍。贾庆林对厦大坚持“立足特区、面向全国、发挥优势、主动服务”的办学方针表示赞赏,勉励厦大今后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邓朝晖 叶秀蓉)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职业后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2006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坚持依托政府和面向市场相结合,有效开发客户资源,教学培训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68期,参加人数计24081人次,超额完成年度教学培训目标。与此同时,不断提升培训层次,培训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获成效】 2006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配合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会计学会实施高级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承办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选拔考试面试工作,完成首期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项目,集中培训学员32人。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是财政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快高素质会计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会计科研教学人才的示范和辐射效用,提升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而启动的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工程的组成部分。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每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选拔,每次选拔30人。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展顺利】 年内,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与厦门大学双方联合举办的MPAcc学位教育进展顺利,2006级的186名MPAcc新学员于当年2月26日全部入学。2005级MPAcc研究生在完成规定课程考核并取得学分后,已于2006年10月开始学位论文的开题与撰写工作,并将于2007年6月进行论文答辩。
  【涉台培训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2006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拓展涉台培训业务,在对台学术交流工作中取得新突破。6月23日,该院与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期台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知识研讨班开幕。积极承办海峡两岸各类研讨会等活动,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学院继续与台湾多所大学在学术上保持密切联系。其中,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教授、商学院院长梁世安教授、会计学系主任薛富井博士等知名学者莅院访问,双方就师资交流、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进行探讨,确立了长期互利友好合作关系。此外,学院积极探讨对台学术交流新模式,年内,将首次短期培训项目放在台湾举办,并选派四位教授赴台进行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与短期培训。
  【远程教育培训正式启动】 2006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保证内部面授课程培训工作的同时,于6月正式启动远程教育。全年共完成5期远程教育培训,累计培训学员3000多人。学院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严谨,技术质量过关,获得学员一致好评。(张建华)
  集美大学
  【集大确定教学质量年】年内,集美大学将2006年确定为教学质量年。在质量年期间,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和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设立“教学示范岗位”,推动优良教风建设;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力度;规范教材选用制度,大力提倡使用先进教材;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临近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体系;通过教学质量年,以教学评估为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学校教学质量建设。
  【集大被确定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校】 年内,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集美大学被确定为2006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招收项目为武术、田径和游泳。这是集大首次获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将于2007年正式招生。
  【新增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6年,集美大学新增财政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应用数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渔业资源学、会计学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至此,集大共有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从3个拓展到8个。
  【诚毅学院建成国内首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图书馆】 2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综合书库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包含馆员服务、芯片转换、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馆藏盘查、通道侦测等子系统。
  【出台引导毕业生就业政策】 3月,集美大学出台四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2006年起,凡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除享受1000元至4000元的奖金外,服务期满后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的经济困难学生,可优先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
  【基础教育科研基地成立】 4月,集美大学基础教育科研基地在前埔南区小学挂牌成立,这是集大在全省中小学中建立的第一个基础教育科研基地。
  【新增4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5月,经省教育厅专家评审,集美大学新增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和环境工程4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集大与加拿大汉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首次招生】 年内,集美大学与加拿大汉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首次招生,共招收学生134名。其中,海外教育学院物流管理专业88名,航海职业教育学院物流管理专业46名。
  【陈至立视察集大】 7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到集美大学考察。考察中,陈至立对集大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作重要指示。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以及省市有关领导陪同考察。
  【首次获得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课题】 11月,由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侯春杰副教授主持的“英语教学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获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立项,这是集大首次获得该教育基金课题。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获准成立】 11月,集美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成立。该中心是集大第二个市级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食品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紧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努力建成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的公共技术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首批教学示范岗人选揭晓】 12月,集美大学首批教学示范岗人选评选结果揭晓,邵哲平等8人被聘为校级教学示范岗人选,杨爱民等9人被聘为院级教学示范岗人选。
  【年度科研成果】 4月,集美大学蔡振雄等人完成的“多功能无线射频(RF)信号采集和处理智能终端”获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5月,陈昌生教授主持的“坛紫菜种质资源库”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8月,杨国豪教授承担的“船舶设备可视化监控和管理系统”项目通过鉴定;9月,王志勇教授等共同主持的“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培育全雌良种及应用技术研究”通过鉴定;10月苏国成教授主持的“海洋蛭弧菌微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鉴定。此外,2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陈昌生教授的“应用高新技术培育紫菜优良新品种(系)的研究”获二等奖,徐轶群副教授的“多功能射频信号采集与处理终端机”获三等奖。
  【集大学生获多项大赛奖】 5月,集美大学学生陈秋斌在第四届世界帆船女子470级十五轮比赛中获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世界帆船运动会中获得的首枚金牌;6月,在福建省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集大学生获一金二铜好成绩;7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上,集大学生合唱团在青年混声组比赛中夺得金奖银牌;8月,在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上集大连获佳绩,其中在田径项目中同时获体育专业组团总分、金牌总数和破纪录总数3项第一;9月,集大代表队在2006年“厦门国贸杯”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中勇夺冠军;10月,集大代表队在2006中国机器人大赛暨首届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获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同月,在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一银二铜好成绩,并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11月,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半决赛中集大参赛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年内,集大辩论队在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辩论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福建选拔赛中获亚军。在第二届中国人日语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鲁丽玲)
  厦门理工学院
  【首次面向全国招生】 2006年,厦门理工学院首次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省外生源学生占招生总数的20%,共招收省外学生752人。由此,厦门理工学院的影响力已向全国扩展。
  【理工学院本二录取分数居全省第三位】 2006年,厦门理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多个省区超过当地本科录取线20分以上,在福建省内(除厦门市外)录取线居普通本科院校第三位,绝大部分专科生的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生源质量为历年来最好。
  【首次出台引进人才规定】 1月,厦门理工学院首次出台引进人才规定,院士到厦门理工学院工作,除工资外每年还有20万元的岗位津贴及5000元的生活津贴,此外,还提供200平方米的住房。年内,理工学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教授任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国和教授被聘为学院终身教授、环境工程系(筹)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曾光明教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义天教授受聘出任学院客座教授。
  【工程学科集约研发平台列入市重大科技项目】 2006年,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学科集约研发平台被列为厦门市5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获得财政资助第一期建设经费1000万元。该平台下设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汽车工程技术、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工程技术。平台将建设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研机构,年内,高水平人才的招聘工作已经展开。
  【首次获三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年内,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光电子、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被评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实现了省级重点专业零的突破。 (戴斌)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城市职业学院获国家教育部备案】 2006年初,厦门市委、市政府向福建省人民政府申报成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4月,省政府同意组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院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管理教学业务,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可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近期规模设定为4000人。学院建设所需经费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多渠道筹集解决。5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获国家教育部备案。
  【部分办学功能剥离】 2月,厦门市政府研究决定撤销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原教研、师训、干训等非学历教育职能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剥离,与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职能整合,成立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厦门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归属城市职业学院管理】 年内,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划归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管理,不再保留其独立法人资格,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非独立法人设置附属中专部进行管理。至年底,完成各项归属手续。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归属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管理后,单位名称改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中专部”。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城市职业学院继续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年内,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47个,和包括厦门建发、夏新电子、厦门会展、厦门市人事局等单位在内的校外实训基地23个。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6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陆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和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完善学院及下属10个部门网页。至年底,学校拥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心、电教演播中心、网上直播系统、双向视频、多媒体视听阅览室、CAI课件制作室、VBI和IP课件广播接收系统、网络直播课堂和计算机校园网等教学科研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92万元。 (陈哲新)
  华厦职业学院
  【董事长蔡望怀获美国皮奥雷拉市荣誉市民称号】 10月,应美国伊利诺伊州中心学院邀请,市政协原主席、华厦职业学院董事长蔡望怀率团赴美国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鉴于蔡望怀在促进厦门市与美国皮奥雷拉市、伊利诺伊州中心学院与厦门华厦职业学院之间开展友好交流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皮奥雷拉市政府举行仪式,授予蔡望怀皮奥雷拉市“荣誉市民”称号。
  【专业结构调整】 10月,按照“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华厦学院着重对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即增设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电子技术、财务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专业,调整网络系统管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保险为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等3个专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构建优势专业群、实现实验室、师资等软硬件资源共享有很好的效果。
  【华厦学院福州汽车维修和检测实训基地建立】 11月,华厦学院与福州迅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企业每年向华厦学院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提供每日1600人的实训场地,向相关专业教师提供业务进修和科学研究支持服务。通过合作,推进了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合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华厦学院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训实习问题。
  【两项目列入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年内,华厦学院教师潘勤奋申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和叶桐主持的《厦门市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被批准为厦门市“十一五”200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这是厦门唯一一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获批准的民办学校。本次获批准的项目共有51个,其中高等院校10个。
  【陈琨荣获首届中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三等奖】 11月,在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和《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6首届中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中,华厦学院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陈琨荣获三等奖。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家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