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28
颗粒名称: 教育综述
分类号: G4
页数: 2
页码: 399-400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教育综述,内容包括一、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合理均衡。二、教育优势凸显,教育辐射作用日益增强。三、各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六、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七、对台教育交流日趋频繁。
关键词: 教育 2006年 综述

内容

至2006年底,厦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093所,全年招生15.04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55.8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年末在校生8.0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25所,全年招生5.87万人,年末在校生16.82万人;小学322所,在校生16.17万人;幼儿园504所,在园人数5.93万人;成人学校126所,全年招生0.62万人,年末在校生7.87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年末在校学生557人。校舍面积733.89万平方米。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达2.78万人,平均每一教师负担学生20人。
  2006年,全市教育产业单位1612个,其中从事教育产品制造业单位34个,从事教育产品贸易业单位375个,从事教育服务业单位1203个;从业人员有4.74万人。总资产130.65亿元,实现增加值31.26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
  一、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合理均衡。
  海沧区、集美区顺利通过福建省政府“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验收。思明区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政府“对县督导”评估。全市有4所学校通过福建省教育厅一级达标评估验收,5所学校通过二级达标验收,4所学校通过三级达标验收。此外,灌口中学和厦门一中合作办学,灌口小学和市实验小学合作办学,外国语学校在海沧区设立合作办学的附属学校,双十中学开始在海沧区设立合作办学分校。
  二、教育优势凸显,教育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2006年,外省市高分考生争相报考厦门理工学院;民办职业高校继续保持对外地市较强的吸附作用,连续两年在第一志愿就完成招生计划;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六中、外国语学校和集美中学五校高中联招,吸引周边四地市近150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报名;众多外省市初中毕业生到厦门市职业学校就学。至年底,中职学校有外地学生1.7万人。此外,为增强厦门教育辐射周边、服务全局的作用,市教育局主动到省内各地市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深入研究加强教育协作,在联合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延伸办学点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协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各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集美文教区、翔安文教区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至年底,共有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海洋学院、华天学院、南洋学院、高级技校、厦门六中、双十中学、厦门一中、外国语学校等10所学校入驻新校区。此外,全面开展五缘学村规划建设,拟建厦门二中高中部、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和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其中,集美中学高中部确定用地150亩。
  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在重点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和民办教师的提高培训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全年全市推荐省特级教师18人,当选11人;推荐省级学科带头人23人,全部当选;评选中职学校学科带头人4人;组织各类教师培训9400多人次。其中,培训省、市两级骨干教师780人,培训农村骨干教师300多人,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530人,组织民办学校教师培训480多人;选派26位参评高级职称的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一年。
  五、引进优秀教育人才。
  2006年,全市招聘优秀毕业生600多人,招考外地在职教师190多人,引进教师工作出现“三个增多”:来自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明显增多,经济发达地区名校教师迅速增多,高学历、高学位(包括博士、博士后)的外地在职教师逐渐增多。全年办理教师资格认定1008人,其中应届毕业生865人。
  六、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市教育局积极落实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开展学生接送车安全、幼儿园安全、建筑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隐患、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等专项整治和保护知识产权、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专项行动,举办为期3个月的“校园平安行”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安全意识,建设“平安校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经评估验收,全市有159所学校被授予“平安校园”称号,161人评为先进个人,重新聘任116名学校综治副校长。
  七、对台教育交流日趋频繁。
  首次在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和外国语学校设立台生班,招收初一年台湾(金门)新生。年末,全市各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共有台生1117人,比上年增加5%。从2006年秋季开始,对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台湾(金门)学生免收借读费,享受本市学生同等收费待遇。年内,市教育局与市文明办共同承办“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和市信息协会联合主办“第四届海峡两岸信息化论坛”;厦门双十中学与台中市双十国中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双方共同组团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实验小学与台北中正国小分别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代表互访;思明区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节,电子职专与台中慈明高中、城市职业学院与台湾中舟职校、林边学校与台湾关怀青少年协会、同安一中与金门高级农工职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集美中学、高级技工学校、湖里区学前教育研究会等一批学校(机构)分别与台湾(金门)的学校建立协作关系。
  
  【厦门通过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 4月26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派出评估专家组和评估观察组通过对23个单位的考察及264人的问卷调查和语言文字知识的了解,对厦门市语言文字进行评估,认为厦门市的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等语言文字工作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并正式确认厦门市达到“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标准。
  【160所学校获评平安校园】 4月,厦门一中等160所学校获评市首批平安校园,约占全市学校的17%。2005年,厦门市依据《福建省平安校园建设管理办法》及其评估细则,开始启动创建“平安校园”评选活动。其具体评估指标主要有领导机构健全、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安全防范体系完善、师生安全满意率高等。被授予平安校园的学校每年都要接受验收。
  【七名教师当上全省师德标兵】 9月10日,福建省总工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表彰62名“全省师德标兵”和14个“全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厦门市有7名教师获得全省师德标兵称号,他们是:海沧延奎小学练文生、同安第一中学邵水平、大同中学周晓蓉、厦门外来工子弟学校唐紫芳、厦门大学黄弈普、集美大学杨孔庆和陈全福。此外,厦门大学工会、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会和厦门一中工会被评为全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三校获评省平安校园】 9月20日,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和集美轻工业学校被授予福建省平安校园称号。从2月起,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组成评估组,对全省高校以及在福州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申报首批平安校园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最终全省有47所学校被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受理建议、提案办结情况】 2006年,市教育局共受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51件。66件建议、提案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其中,在办理列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中,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到思明区和湖里区教育局进行深入调研、征求办理意见,和市财政、劳动保障、编制、公安、计生等部门进行积极的协调沟通。12月4日,市府办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厦府办〔2006〕285号)。由此,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定进一步简化,统筹招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得以增加。在建议、提案的办理过程中,改善办理方式,加强上门沟通、邀请座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年内,在办理提案满意率上升的同时,对教育的投诉信访件逐渐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2006年的教育投诉信访下降26.17%,全年无过激上访,无赴省及进京上访。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家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