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83
颗粒名称: 供销事业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页码: 321-322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供销事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概况、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优势明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报废汽车收购量占据市场一半份额、万寿北路旧货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商贸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服务新农村建设等。
关键词: 厦门市 供销事业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6年,市供销社(集团)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4.94亿元,其中农资供应1.11亿元;系统汇总利润1244万元,上缴税收728.4万元。市供销社(集团)荣获福建省供销社系统设区市供销社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被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授予2004~2006年度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还被评为市财贸轻纺系统2006年度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优势明显】 一是农资储备质优量足,供应到位。市供销社系统农资部门想方设法克服2006年农资市场价格波动,经营风险加剧的不利影响,努力抓好春耕农资储备和备供工作,全系统冬储各种化肥1.2万吨,超额完成市、区两级政府下达的化肥冬储计划,保证全市春耕农业生产要求,全年供销社系统累计为农业生产提供化肥7.5万吨,农药215吨,其中供销社优质化肥的供应量占全市的70%以上,在为农业生产和农民购肥购药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发挥厦门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加快农资供应网络改造与整合,创新经营业态,强化为农服务。一年来,各级供销社共新建和改造农资“农家店”、“便利店”110家,通过加强对农资流通网络的改造,为农民购肥购药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截至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建有农资配送中心3家,农资庄稼医院4家,农资超市2家,农资终端供应点220个,逐步改变了供销社传统农资经营模式,新的业态,优质商品、诚信经营和送肥下乡、送货上门等服务,使供销社农资供应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严把农资质量关。2006年市供销社与农资同业公会先后4次牵头开展系统农资供应专项检查,各区、基层供销社也多次组织对农资商品质量自查自纠,全系统未出现质量事故。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006年市供销社(集团)推出由“社区绿色回收+岛内再生资源中转+岛外再生资源分选集散市场”三个层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承办单位厦门市更新物资回收公司,一年来按“八统一”(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度量衡、统一价格牌、统一设台账、统一收银台、统一建档)要求,共新建、改造11个社区绿色回收网点和10个中转站,且全部通过市有关部门验收。此外,岛外再生资源分选集散中心用地也基本落实,体系建设的框架初步形成。由于体系建设成为厦门市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助于规范废品回收市场,服务市民生活,净化社区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因而一经推出即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市民的好评,市贸发、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和废旧同业公会还专门对21个站点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
  【报废汽车收购量占据市场一半份额】 2006年,报废汽车拆解分公司以“提高收购数量,提升市场份额”为工作重点,完善报废汽车“一条龙服务”,及时提供从上门拖车到手续办理完整的“套餐式”服务,拓宽经营渠道,开拓岛外与外地市场,形成了废旧公物处理与报废汽车收购业务双轮驱动,全年实现收购报废车辆805辆,废旧物资收购211吨,报废汽车收购量已达厦门市实际报废量的50%,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万寿北路旧货市场完成升级改造】 为发挥厦门市旧货行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市供销社(集团)负责筹建的厦门市旧货市场(新址)历经近一年的改造于2006年底建成。旧货新市场位于万寿北路82-90号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室内旧货市场,规模大、设施好、起点高、业态全是新市场的主要特点,将较好地实现旧货经营的“三个转变”:即由临时性市场向永久性市场转变;由大棚式市场向商场化市场转变;由传统单一的旧货经营向功能集聚,多业态组合的新型旧货市场转变。随着新市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已开办8年之久的后埭溪路旧货市场将实施关闭并整体迁往万寿北路新市场。
  【商贸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为顺应发展总部经济的形势,由市供销社(集团)负责筹建的中国供销(厦门)商贸中心项目,于6月获市发改委立项备案和市规划局选址意见书。该项目位于豆仔尾路296号现市供销社(集团)办公场址,占地面积5265.95平方米,预计总建筑面积为4.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该项目是供销社二次创业的重点项目,将为厦门市供销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服务新农村建设】 2006年,市供销社系统加快农村新网工程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作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厦门市唯一试点单位同安祥穗农资公司,2006年建成3个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另有57个农资农家店通过市有关部门验收,化肥网络配送率达85%以上,农资农家店在为农民提供良好购物环境、优质农资商品和规范经营服务的同时,还为120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启动以生活资料供应为主的供销社农村社区便利店网络建设工作,已完成12家试点改造;三是区、基层供销社经营持续回升,经营规模和效益实现稳步增长,首次实现汇总利润扭亏为盈,增强了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四是特色经营进一步拓展,液化气、烟花爆竹、课本图书等特色经营势头良好,茶叶、中草药、蚝油等农产品购销稳步提升;五是专业合作社、协会建设取得新突破,同安区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同安农资协会,马巷供销社组建了陈兴村蛙油专业合作社,并成立马巷供销社农产品信息点。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丽华
责任者
林世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