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77
颗粒名称: 对台贸易
分类号: F727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对台贸易情况。其中包括对台贸易呈现三大特点、对台进出口前10名企业、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挂牌、市外经贸企业协会与台北商业会共推四大愿景、连战考察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赴台举办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商业贸易 对台贸易

内容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对台贸易进出口额21.65亿美元,比增1.85%(净增3928万美元),其中:出口额4.71亿美元,比增14.09%(净增5816万美元);进口额16.94亿美元,下降1.10%(净减1888万美元)。主要从八个方面开展对台贸易:
  1.积极培育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一是继续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口岸部门针对台湾水果进口制定便捷的监管、检疫措施。二是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制定扶持厦门成为台湾进口水果集散地的政策和措施。四是开展水果进口业务的指导工作。五是在2006年“中华情”中秋晚会上为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做广告。2006年共进口台湾水果37批次,重量481吨,比上年增长132%;货值5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2%。
  2.成功组织厦门企业单独赴台办展。以厦门市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名义与台湾相关机构在台北世贸中心成功举办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展会现场展品销售金额约30万美元,贸易意向金额达到400多万美元。
  3.不断扩大对台经贸交流的展会平台。充分利用在厦门举办的“台交会”、“食博会”、“礼品展”、“体博会”等展会平台,做好对台文章,扩大对台交往,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在“台交会”期间举办台湾水果及农产品订货会,组织了15家台湾水果供货商以及9个省市130多家采购商,同时有高雄县凤山农会、台北县农会、台北果菜运销公司等台湾48家农业团体到订货会现场参观考察。二是在6月份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上专门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展位96个,吸引来自台湾本岛的展商参展,展品860多种;同时举办台湾果蔬农产品对接会,吸引了9个省市区30多个城市的近100位水果经销商、批发商,与来自台湾的60多家供货商进行业务经销对接。对接会上,台湾农联社、台湾农产物流协会、台湾农产经销协会、台湾布袋港促进会等12家台湾农产品供销商还与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举行签约仪式,入驻该中心。“食博会”期间,从台湾进口的100吨香蕉进驻集散中心,并在当天全部运往全国各市场。三是在10月份举办的第四届厦门礼品展上,台北市手工艺品同业公会组织台湾20多家专业厂商前来参展参会。四是在3月份举办的第三届“厦门体博会”上设立台湾展区,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休闲用品交易会,由台北市体育用品商业同业公会首次作为主办单位,组织台湾2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来自台湾厂商及大陆台资企业的展位数达100多个。
  4.积极推动与金门的经贸往来业务。一是积极推动对金门蔬菜、大米等农产品的出口。金门对厦门的农副产品需求较为迫切,但需求总量少、品种多,且在检验检疫方面存在客观困难。市贸发局积极与相关部门研究探讨克服对金门蔬菜出口中存在的困难,推动双方进行沟通,在具体操作上达成共识,由夏商农产品集团组织供货、出具农残检测报告单,推动对金门蔬菜出口工作步入常态化。2006年向金门正式出口蔬菜18批20船次,合计214吨、货值4.8万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门市场的需求。而向金门出口大米则由于台湾方面征收高额调节金而暂时无法运作。二是积极探讨解决台货小件物品快运问题。为了解决台资企业零配件、原辅材料和台胞所需生活品通过“地下邮政”登陆这一问题,市贸发局牵头组织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和大嶝市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提出用货物贸易方式加以解决的方案,并采取简化手续、灵活运作的办法。2006年台货小件物品进口450船次,比增256船次;重量2233吨,比增1449吨;货值243万美元,比增147万美元。三是继续关注台湾方面的政策变化情况,争取在时机成熟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金门设点或投资办厂。
  5.积极组织企业赴台进行经贸交流。一是6月下旬组织12家企业、33人赴澎湖参加福建省政府举办的“首届福建优良家庭用品礼品展销会”,与澎湖县政府、议会和有关商协会建立了联系。二是11月下旬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到台湾,考察台北第二果菜市场,参观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的第十六届台湾国际优良食品、设备暨连锁加盟展,并深入台湾南部水果农场参观,分别与南投县农会、台南县玉井乡农会座谈,实地了解台湾水果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检验检疫情况。三是利用企业赴台举办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的时机,加强两岸企业交流。
  6.建设台湾经贸信息资源库。在厦门经贸信息网平台(www.sme.net.cn),设立“对台经贸”栏目,建立台湾万家进出口贸易商和产品名录查询系统、两岸贸易政策法规等信息,供企业无偿查询,并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关信息资料。
  7.做好商贸行业的对台招商引资。市贸发局协助台湾企业在厦门设立贸易型公司,一是以厦门为中心开拓大陆的市场,二是利用台商的国际营销渠道,扩大厦门的进出口贸易。如协助台商设立从事台湾水果贸易的厦门庆园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农之乡农特产销售中心,从事手工艺品进出口贸易的厦门上阳贸易有限公司,从事人才交流中介的厦门扬弘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8.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大嶝市场的政策支持。市贸发局会同厦门海关、大嶝市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利用海关总署领导及商务部牵头有关部委来厦调研时机,积极反映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台湾香烟等特色商品无法进入市场销售,旅客免税携带台湾商品限额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海关总署在《支持海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意见》中明确了“旅客免税携带台湾商品价额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人民币”、“相关公司从台湾进口卷烟到交易市场无需交验《自动许可证》”等政策措施,并针对大嶝市场的特殊性制定了专门的监管代码,解决了涉证台湾商品进入市场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市场的发展。2006年大嶝对台交易市场共进口台湾商品1009万美元,比增25.81%;接纳客流量达81万人次,比增15.71%;实现商品交易总额2.7亿元人民币,比增17.3%。
  【对台贸易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对台进出口、进口的增幅均低于全市外贸出口、进口的增幅。2006年对台进出口比增1.85%,低于全市外贸进出口增幅13个百分点;对台出口额比增14.09%,低于全市外贸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对台进口额下降1.10%,低于全市外贸进口增幅10个百分点。二是内资企业对台进口和三资企业对台出口的下降,导致对台进出口增长缓慢。内资企业对台出口比增45.61%,是唯一的亮点,高于全市内资出口增幅12个百分点,占对台出口比重44%;但内资对台进口下降27.90%,出现严重下降的内资企业是厦门华纶纺织贸易、夏新电子股份、升汇志枫国际贸易、建发股份、象屿集团等,主要下降产品有塑料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器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其制品等。三资企业对台出口出现负增长,下降2.66%,低于全市三资外贸出口增幅13个百分点;对台进口比增7.84%,低于全市三资外贸进口增幅3个百分点。对台出口下降严重的三资企业是华侨电子股份、玉晶光电、中端电器等,主要原因是受台湾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三是对台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进口和其他贸易进口、出口均下降。加工贸易方式对台出口1.70亿美元,下降12.49%。主要商品大类是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净减9532万美元,下降17.3%),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器材(净减796万美元,下降56.8%)。一般贸易方式对台进口5.40亿美元,下降12.80%。主要商品大类是塑料及其制品(净减11208万美元,下降25.4%),化工产品(净减10854万美元,下降19.7%),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净减17062万美元,下降10.8%),贱金属及其制品(净减3692万美元,下降29.7%)。其他贸易对台出口下降主要是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下降所致,下降商品大类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净减41万美元,下降77.5%),化工产品(净减42万美元,下降73.2%),木浆、纸板等制品(净减105万美元,下降47.0%);其他贸易对台进口下降主要是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下降所致,下降商品大类是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净减13415万美元,下降14.6%),塑料及其制品(净减1988万美元,下降43.4%)。
  【对台进出口前10名企业】 2006年,厦门市对台出口前10名是中端电器有限公司、士林电机有限公司、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港利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春保钨钢集团、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联光电有限公司、夏新电子有限公司。对台进口前10名企业是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伯灵顿仓储有限公司、厦门TDK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明达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建松电器有限公司、厦门丞信电子有限公司、亚美(厦门)皮件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挂牌】 4月8日,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正式挂牌。作为祖国大陆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之一,厦门市将台湾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大力构建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台湾水果批发专属区,将原来5000平方米的专属区扩大至约2万平方米;新建350平方米的进口水果集中查验场、1300立方米保鲜冷库和1000平方米水果恒温展示厅,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也已建成一个128吨专用冷库;建设台湾农产品水果商务大厦,计划在2007年前投入使用。二是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口岸部门针对台湾水果进口制定便捷的监管、检疫措施。海关对台湾水果采取了“提前报关,提前确认仓单,预约加班,船边验放、非侵入式查验(过X光机)”等便捷措施;厦门检验检疫局设立“绿色通道”,对台湾水果采取快速反应、快速查验、快速放行措施,根据企业需要实施移场查验,对台湾水果“特事特办”;同时,积极完善相应的物流配套措施,推动厦航公司等制定优惠的台湾水果空运价格,并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引导相关物流企业配置适合台湾水果运输的车辆。三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市场有序经营,引入现代交易方式,完善台湾水果交易信息的平台建设,为经营者提供网络远程交易,台湾水果到货,资料马上全部上网供大陆各地采购,中埔市场的电子屏上也可以看到大陆各地水果的交易情况。四是加快国内市场的开拓。利用“投洽会”、“台交会”等厦门知名展会的平台,加强宣传,扩大厦门的影响;利用“食博会”等专业展会,设立台湾农产品展览专区,为两岸的专业客商搭建交流平台;对国内重点城市进行市场开拓和宣传,重点针对有市场潜力的内陆城市,如南昌、长沙、武汉、合肥、南京、郑州、太原、成都等地,通过到当地举办小型台湾水果及农产品展,举办小型对接洽谈会,为两地的批发市场及经营业者牵线搭桥,建立联系,吸引外地水果大户直接从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五是制定并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对进口台湾水果实行每吨1500元的奖励政策,奖励政策每半年兑现一次,对于异地水果进口商通过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单家企业半年进口量达到100吨以上者,视同本地企业享受奖励政策;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给予5年的贷款贴息。六是通过台商及台湾的农业团体做台湾方面的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台湾水果直航或通过金门中转。
  【市外经贸企业协会与台北商业会共推四大愿景】 在4月8日举行的厦门市外经贸企业协会与台北商业会举行交流合作10周年座谈会上,两会决定在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上有新的突破:一是推动双方会员企业到对方去设公司、办企业,包括推动台北商业会会员企业到厦设立贸易公司和推动厦门企业到台湾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组织双方会员企业到对方参展参会,包括组织更多的台湾企业到厦门参加展会和推动厦门企业进入台湾办展,携手开拓两岸和国际市场;三是在努力促进对台进口的同时,促进台商更多地进口厦门和大陆商品到台湾销售,扩大厦台贸易额,平衡两岸的贸易逆差,也满足台湾人民对大陆产品的需求;四是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推动两岸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
  【连战考察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 4月20日上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一行考察了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详见本书台湾事务栏目“对台工作”相关条目)
  【海关总署领导考察大嶝市场】 6月2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盛光祖率总署综合调研组考察了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在听取厦门市贸发局、大嶝市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的汇报后,盛光祖副署长表示,大嶝市场是对台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海关总署将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出发,研究解决大嶝市场扩大台湾商品范围和提升旅客免税携带额等问题,支持大嶝市场的发展。
  【赴台举办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 2006年12月29日,以厦门市外经贸企业协会、厦门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名义与台湾建筑师公会联合会、台湾大展国际股份公司共同主办的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在台北世贸中心一馆A厅成功举办。厦门市组织了40家企业参加展会,共设立标准展位100个。展出商品有:各类石材制品、卫浴设备、木材制品、家具、家庭装饰品、油画等,计1200多种。这是大陆建筑建材及室内装饰行业首次在台举办的专业展。现场展品销售金额约30万美元,贸易意向金额达到400多万美元。展会期间,参展企业代表与台中市商业总会共同举办了厦门—台中经贸企业交流座谈会,台中市商业总会理事长林山下及商业总会所属的建筑材料商业同业公会、台中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及业界代表约50人出席交流座谈会。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慧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