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76
颗粒名称: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8
页数: 7
页码: 306-312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包括2006年度对外贸易呈现四大特点、对外贸易亟须破解两大难题、WTO/TBT-SPS通报咨询工作正式开始、举办第四届外经贸服务日、首次召开全市商务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开通外经贸语音咨询热线、举办“品牌万里行·厦门行”活动等。
关键词: 对外贸易 2006年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6年,厦门市累计进出口3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出口205.1亿美元,增长18.8%;进口122.8亿美元,增长8.7%。外贸增幅与全省相比基本持平,进出口低了0.4个百分点,出口高出0.4个百分点,进口则低了0.6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则分别低了9、8.4和11.3个百分点。市贸易发展局促进对外贸易的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
  1.狠抓扩大出口。一是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财政扶持资金达到近亿元。二是协调口岸部门,商请各口岸部门加快通关速度,对企业扩大出口予以大力支持。三是建立跟踪机制,市贸发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分工负责,及时准确了解重点外资大户、重点内资企业、重点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岀口情况,把全年出口任务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督促企业进行岀口合同备案,做到“应备尽备”;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企业关注的石制品加工、钨制品加工、皮革制品加工贸易生产均未被禁止。
  2.开拓国内外市场。市贸发局以展会为抓手,积极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兰交会,省“5·18”商交会、亚太零售业博览会等国(境)内外的知名展会,并按照“政府策划,市场运作”的模式,主办“石材展”、“食博会”、“礼品展”、“体博会”4个专业展会。
  3.拓展对台经贸。一是大力推动厦门市成为台湾水果进口集散地,出台进口奖励、基础设施贷款贴息等鼓励政策,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正式挂牌运作。二是广邀台商前来参展,首次在台交会期间举办“釆购对接会”,在“食博会”专设了台湾农产品展区。三是加强“两门”交往,积极推动厦门对金门蔬菜的出口。同时还加强对台贸易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协助金门酒厂在厦门设立贸易公司,协助台湾统一集团在厦门设立进出口企业,协助庆圆公司在厦门成立独资进出口贸易公司。
  4.壮大经营主体。市贸发局充分发挥特区“试验田”的作用,在全国率先放开外贸经营权,并注重培育多元主体,培植一批新的民营、外资和跨国公司的商贸经营主体。截至年底,全市外贸经营企业已达5121家,其中民营企业占82%。
  5.实施品牌战略。把创建出口品牌作为厦门市外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加以实施,成立了厦门市出口名牌评选委员会,出台评选标准,并开展了首批厦门出口名牌的评选活动,共有28家企业入选;4个品牌被商务部确定为中国出口名牌。7月,商务部在厦门市举办“品牌万里行·厦门行”活动,厦门市创建出口品牌的做法受到了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获得商务部品牌发展资金1004万元。
  【2006年度对外贸易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外贸出口下半年增幅稳步提高,全年出口增幅略超出全省水平。受多家外资出口大户调整出口产品、增幅放缓影响,上半年全市出口增长水平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度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下半年差距不断缩小,凭借12月的努力,全年累计出口增幅达到18.8%,超出全省增幅水平0.4个百分点。二是出口靠内资、进口靠外资拉动的格局基本未变。出口方面,内资企业出口保持高幅增长,外资企业出口徘徊不前,两者增幅相差22.5个百分点。全年内资企业出口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远低于全国26.9%的增长水平。进口方面,内资企业进口全年累计增幅仅5.4%,外资企业进口增幅也仅为10.2%,进口低迷局面未能扭转。这种局面已持续近两年时间。三是外贸的集中度逐步提高。2006年,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9家,比上年增加6家。这些超亿美元企业合计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超过四成,成为出口的骨干中坚队伍。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低迷,但内资企业表现抢眼。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岀口总值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50.1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进口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出口46.6亿美元,仅增长8.6%,造成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整体水平偏低。内资企业出口3.5亿美元,增长24.5%,表现抢眼,但所占比重太小。
  【对外贸易亟须破解两大难题】 一是出口结构调整压力加大。2006年全市外资企业出口118.6亿美元,增幅仅为10.7%,低于全国16.2个百分点,增长乏力,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外资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如柯达、TDK、多威、松下电子信息、歌乐电子、群鑫机械等)、竞争激烈导致营利能力下降及缺乏新投产的外资项目拉动等;内资企业虽然以30%以上的高水平增长,但面临原材料、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岀口退税政策调整及国外贸易壁垒增多影响,面临转型压力。二是进口缺乏有力增长点。内资企业方面,由于化工、钢材等进口产品国产替代日益增强,石油制品、塑料原料、大豆、钢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高位波动,企业压缩进口规模;外资企业多以加工贸易或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导致全年进口增幅仅8.7%。进出口不平衡,使进口空箱率居高不下,加重企业成本负担,对港口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WTO/TBT-SPS通报咨询工作正式开始】 1月1日开始,厦门WTO/TBT-SPS通报咨询工作站正式面向厦门企业开展通报咨询服务工作。TBT和SPS是WT0关于技术壁垒的文件,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现在成了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段。为了尽力降低国际上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厦门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风险,畅通WTO/TBT-SPS信息渠道,使厦门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社团和进出口企业及时全面了解国际贸易技术法规要求,充分发挥好政府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市贸发局和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托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对厦门企业开展WT0/TBT-SPS通报咨询工作。
  【举办第四届外经贸服务日】 3月29日,第四届外经贸服务日在人民会堂举办,由7个政府部门举办20场政策宣讲会,6个金融、保险机构举行14场讲座和研讨会,并设立政府部门、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咨询台35个,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厦门市以及周边地区共有3000余家企业参加,比上年增长70%。外经贸服务日每年举办一届,主要由政府部门及服务机构集中提供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而被服务的外经贸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与,享受服务。其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汇聚了与外经贸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税务、物流通关、外汇管理、保税监管、检验检疫、外贸扶持政策、开拓海外市场等政府部门政策的宣讲咨询,同时集中了如汇率风险、金融工具、出口保险、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社会责任等热点问题的宣传、培训、咨询。外经贸服务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初步展现其展会价值、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
  【首次召开全市商务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2月24日,厦门市召开2006年全市商务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通过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召开方式的改革。这也是市贸发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一次有益尝试。釆取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达到了五方面的目的:一是大大方便企业。会议通过互联网传递会议图像、声音和文字,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参加会议,同时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和发展;二是会议效果更加明显。会议视频在市政府网站、厦门经贸信息网和市外商投资网循环播出,同时提供相关会议文件电子版的下载,企业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上网了解会议内容,也避免了大会常出现的“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的现象;三是克服集体“陪会现象”,会议采用录播形式,无发言任务和已发完言的领导可以提出退席,有其他任务的领导还可以提前发言;四是便于会议互动,会议视频和文件将在厦门经贸信息网保存较长一段时间,企业除了观看,还可以利用厦门经贸信息网的“在线咨询”模块就会议的有关政策发布、工作内容提问,还可以就政府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五是节省会议开支。通过互联网召开大会,节省了会场租金、资料印刷等费用,有效节约了会议开支。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在厦门市尚属首次。
  【开通外经贸语音咨询热线】 7月1日,市贸发局正式开通外经贸语音咨询热线,这是继网上经贸咨询站之后贸发局开通的又一便民政策咨询渠道。企业可以拨打5302699(市话资费),了解进出口许可、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加工贸易许可、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国际货代企业备案等五个行政许可事项的相关政策信息。
  【举办“品牌万里行·厦门行”活动】
  7月10日,商务部“品牌万里行”之“东部开放品牌行”活动车队抵达厦门。厦门市是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的重要一站。市政府把这次活动主题确定为“品牌万里行·厦门行”,并以国家商务部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名义举办,由市贸发局承办。随行的宣传媒体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近30家。宣传车队在厦门举办“品牌万里行”花车巡游、广场自主品牌宣传活动、社区和重要商业街宣传、品牌峰会、寻访中华老字号等系列活动。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目的是通过组织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促进和保护活动,唤起和提高全民品牌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努力改变我国品牌落后的面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各区外贸占比悬殊较大】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厦门市开始实行外贸分区统计。据对企业进行初步分区后显示,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量中,湖里区占46.9%,思明区占27.2%(其中出口占全市30.1%)。岛外4区中,集美区占10.7%,海沧区占8.9%,同安区及翔安区分别占4.4%和0.6%。随着岛内工业的外迁,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但由于许多企业只是搬迁工厂,企业注册地还是在岛内,各区外贸占比将保持相对稳定。
  【四项措施提升口岸通关水平】 一是协调解决戴尔、友达光电、宇达、瑞声达等重点企业在口岸通关各环节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重点企业的通关需求。二是配合口岸部门推进各项通关便捷举措,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通报会、网络宣传等形式,使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厦门海关最新推出的便利通关举措。四是加强调研,协调相关部门降低口岸收费,提升口岸经营环境竞争力。
  【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9月14日,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税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取消退税的商品有255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6%;降低退税率的商品有1130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12%;提高退税率的商品有191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10%。取消出口退税类主要影响厦门市的石材及钨制品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主要涉及陶瓷制品、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等,对厦门市影响面较大;提高出口退税率涉及厦门市出口商品的主要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平板电视、锂电池、继电器等。厦门市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政策调整对外贸发展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一是大力宣传,服务企业,通过厦门经贸信息网、《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向企业发出政策提示。二是积极主动配合国税局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向国税局提供2096家需备案企业名单,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提交合同备案;及时向国税局提供本次政策调整影响的各企业出口情况,配合做好退税的测算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商务部最终未把钨制品和石材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四是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认真收集、分析企业因政策调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石材、工艺品等主要商协会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分析、评估此次政策调整对石材、工艺品行业的影响,尽可能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六项措施应对入世“后过渡期”】 一是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壮大本地服务业,重点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项目。二是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对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单位和个人、对厦门市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以及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大力促进出口品牌建设,扶持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企业。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四是转变财政鼓励出口办法,充分利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收汇保障、资信评估、商账追收、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等服务,加大间接支持力度。五是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面向厦门企业开展WTO/TBT-SPS通报咨询服务工作。六是促进行业协会民间化。在进一步发挥外经贸企业协会、商业联合会等中介组织职能的同时,积极鼓励成立优势行业企业协会,先后成立了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国际货代企业协会、食品行业协会,石材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并使其具有组织协调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参加贸易救济申诉或应诉,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韩国企业来厦门采购】 11月8日,由国家商务部和韩国产业资源部门主办,市贸发局和韩国贸易协会承办的中国产品采购洽谈会在厦门举办。韩国贸易协会会长李熙范(原韩国产业资源部部长)率30多家韩国企业参会。厦门市有47家企业参加本次洽谈会,中韩企业共举办对接会85场次,供应产品主要集中在鞋、服装、食品、石材和箱包。
  【两家企业上榜“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12月26日,商务部正式公布“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原“中国畅销品牌”)名单。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银鹭”、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金龙客车”榜上有名。全国有677家企业的736个品牌参加此次评选。经过商务部专家评审以及消费者调查等重重筛选工作,从中评选出220个入选品牌。厦门市共推荐8家企业参选,最终有2家企业当选,占福建省当选品牌的一半。 【服务贸易首次统计结果“出炉”】 2006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87亿美元,其中进口12.95亿美元,出口9.92亿美元。服务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逆差较大。全年服务贸易逆差3.03亿美元,与货物贸易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照。二是服务贸易行业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费等项目上,其中运输占23%、旅游占25%、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占34%,这三项占全市服务贸易82%。三是外资占主导地位。外资占全市服务贸易比重达67%,其中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与运输外资占比更是高达79%和88%。四是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一方面是软件外包发展迅猛,全市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有318家,软件业产值达90亿元以上,全年出口3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倍多;另一方面是维修服务外包成为服务贸易的一大特色,厦门市是全球最大的飞机维修服务基地之一,从事飞机维修服务的企业有5家,2006年飞机维修外包服务达2.40亿美元,并且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五是技术进口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自由技术进口合同金额达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8.7%。
  【三部门联合出台鼓励企业应诉反倾销政策】 6月21日,市财政局、市贸发局、市经发局联合出台《厦门市反倾销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目的是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进出口公平贸易的正常秩序,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各类贸易救济措施,支持企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资金的使用范围界定为在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企业和行业中介机构等。资金主要用于表彰积极参加应诉与申诉贸易救济措施的企业和行业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和行业中介机构就各类贸易救济案件而进行的交涉、游说、抗辩及参加听证会等活动;举办或参加与进出口公平贸易有关的培训和专题调研等活动。
  【进出口百强企业呈现新特点】 2006年进出口百强企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门槛”提高,百强企业第100名的进出口额比2005年提高了159万美元,达到3815万美元。二是整体实力提高,百强企业合计进岀口1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出口额合计比上年增长17.7%,进口额合计比上年增长7.5%。三是百强企业占全市外贸比重略有下降。2006年百强企业进出口、出口、进口额占全市比例分别为60.0%、55.3%、68.0%,较上年占比略有所下降。四是“洗牌率”高。2005年度百强企业中,有19家企业在2006年度被挤出百强,其中有2005年排名居24位的企业;有2家公司甚至已经倒闭,“洗牌率”高达19%,从侧面看岀外贸竞争相当激烈。新进入百强的19家企业中,最高的排在第62位。百强中有42家企业进出口总额超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家,居首位的戴尔(厦门)有限公司进出口总额达343283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2647万美元。
  【21家企业进口额超亿美元】 2006年,全市出口额超亿美元企业有29家(按企业编码统计),比上年增加6家,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9.7%。其中,外资企业17家,内资企业12家。出口额最多的外资企业是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达25.43亿美元;出口额最多的内资企业是建发集团,达4.85亿美元。
  【29家企业出口额超亿美元】 进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有21家(按企业编码统计),比上年增加2家,其进口额占全市的60.1%。其中外资企业14家,内资企业7家。进口额最多的外资企业是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达8.90亿美元;进口额最多的内资企业是建发集团,达6.07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 2006年,厦门市高新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戴尔(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大北欧通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
  【开拓出口市场先进企业】 2006年,厦门市开拓出口市场先进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厦门思达特贸易有限公司、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厦门嘉联恒进出口有限公司、厦门艾德鞋业有限公司、厦门国贸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国贸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诚景进出口有限公司、鹭欣嘉贸易有限公司、厦门新时代科技发展公司。
  【A类国际货代企业】 2005~2006年厦门A类国际货代企业共有23家,分别是: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北京康捷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海投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华贸物流有限公司、厦门裕利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空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泰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伯灵顿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金铁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弘信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五矿国际货运福建公司、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华贸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特运时空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宇客货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建发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德迅(中国)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航都(厦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慧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