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36
颗粒名称: 气象事业
分类号: P4
页数: 2
页码: 266-267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气象事业情况,其中气象局、海洋环境预报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厦门市 气象 事业

内容

气象局
  【概况】 2006年是厦门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一年。根据国务院和厦门市政府分别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支持。市信息产业局对“应急事件决策气象信息移动保障系统”项目给予98万元的资金支持;市环保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改善厦门空气质量工程,计划投资412万元,已安排170万元经费专项使用;市夜景办投资300万元改造“海上明珠”气象雷达塔的夜景工程;市建设与管理局投资50万元对气象园区实施绿化二期工程;市法制局到市气象局就《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送审稿)进行调研指导;市规划局于6月完成《厦门市气象设施规划》。全市气象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1.科学编制规划,发展气象科技。作为“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厦门市气象事业注重科学规划,系统开发科技项目,使得公共气象服务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主要建设项目“城市与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工程”中,部分与“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对接的项目完成立项。《厦门市气象设施规划》设计了“十一五”期间“三站四网”(“三站”指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天气观测站。“四网”指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区域天气观测网)的建设布局。明确大嶝(翔安)观测站与海峡大气探测中心基地的建设,成立翔安区气象局机构。厦门市东渡狐尾山的气象观测站按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同安区和翔安区的气象观测站按照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加入国家的“三站”布局,完善厦门市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完成航线综合探测系统(包含海洋探测站)建设,实现观测体系向海洋的扩展。“应急事件决策气象信息移动保障系统”项目中包含移动的自动站网观测系统、信息处理及通讯系统和决策服务系统的建设,使厦门拥有可移动、高时效、预报信息内容丰富准确的现场气象预报与决策服务系统。紧扣厦门市社会需求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明确厦门市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六条轨道业务建设”,即天气轨道业务建设、气候轨道业务建设、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轨道业务建设、大气成分轨道业务建设,雷电轨道业务建设。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步伐。市气象局成立科技创新开发研究室和防雷技术研究室;出台《厦门市气象局科研项目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和《厦门市气象局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实施细则》,编制2006~2007年度厦门市研究型业务项目开发指南;主持开发“AMSU资料用于台风暴雨的分析与预报”并获2006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雷达、卫星、自动站等资料的短时预报业务子系统”作为《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三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验收;参与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预警系统”和“福建省台风中尺度暴雨预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2.气象决策服务准确及时,突显特色。2006年是厦门气候较为异常的一年,台风影响早,影响多,有4个台风对厦门造成较严重影响。同时2006年又是厦门重大国际活动比较多的一年。在台风影响和重大活动期间,气象部门提前介入,科学决策、预报服务成绩突出。7月25日台风“格美”影响厦门,为获取厦门跨海大桥的实际风速,厦门气象局派出6人分成两组顶着风雨分别到达厦门海沧大桥和钟宅湾大桥的桥面上,开始每十五分钟一次的观测,一直持续10个小时,他们测得的桥面风速数据为市领导决策是否封闭大桥通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由于在台风灾害天气中的出色预报,厦门市气象台荣获全国2006年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在给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做气象保障服务时,分别为组委会发布天气气候展望、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时精细天气预报,开赛前两小时准确预报6小时内的短时天气。比赛期间,还派出业务人员进行现场气象观测,通过电视、电台及时播报最新气象信息,取得很好的服务效果,为此,市气象台获得市政府授予的比赛贡献奖。年内,市气象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气象影视、防雷技术服务等项目有较快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渠道发布台风信息,与厦门广电集团合作开办每天“气象连线直播”节目直播气象信息,在台风影响期间增加每小时“防御台风特别电视节目”和与广播电台每小时进行连线直播;利用短信发布平台为市党政军各级领导提供台风信息短信,利用市农村信息平台为22万户免费提供台风信息短信;“12121”气象自动答讯、厦门气象网站、移动电视、每天各报纸媒体的气象信息,也都成为向广大市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气象信息的渠道。
  3.对台气象服务形式多样化。全市气象部门主动作为,开展厦金航线及台湾地区的天气预报,在《厦门晚报》及“闽南之声”广播电台每天发布厦门至金门航线的航行气象条件提示和台北、高雄、台中、金门四城市的天气预报;在厦门卫视开播由气象专家用闽南语播讲的“海峡气象”节目。针对厦门新增两岸春节定点包机直航业务,以贺卡形式主动为往返两岸台胞提供旅行目的地天气预报服务。
  4.加强气象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加强管理,认真履行气象法律、法规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被列入2006年政府立法的第一备选项目;《关于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三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出台,为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夯实基础;《关于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通告》文件出台,有效地加强了气球施放的安全管理。市政府授权市法制局第三批审核公布厦门市气象局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的依据,使气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防雷审批进驻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依法履行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建立《气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8项制度。
  【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天象厅落成试开馆】 6月1日竣工试开馆的天象厅位于狐尾山“海上明珠”气象雷达塔下,为银色球形建筑,总投资1300万元,建筑球体为全钢结构,直径23米,高20米左右,里面的穹幕影像厅具有天象演示、播放穹幕电影的功能。穹幕上可播放出11000多颗恒星,还可以模拟演示猎户座、狮子座、飞马座、大熊座等88个星座四季的变化以及部分奇特的天象景观。内设180个座位,观众可仰靠在软椅上,观赏穹幕电影和天象奇景,领略高科技影像设备的奇特魅力。天文气象馆天象厅是我国唯一将天象放映和穹幕电影放映结合起来的天象厅。
  (帅红)
  海洋环境预报台
  【海洋预报】 年内,在做好福建省主要港口的每日高(低)潮时预报、台湾海峡及福建沿海海域的海浪和表层海水温度预报、厦门港每月两次的大潮预报等业务外,增加了台湾海峡航线预报、厦门和平潭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预报等业务。并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对公众发布预报结果,共计发出预报单3300多份,电子邮件1200多份。在台风汛期发布台风暴潮、台风浪预警报和消息20次,共向全省和厦门市的党政机关、防汛部门和新闻单位发送预报单500多份;发送海洋灾害年、月预测单250多份。此外,继续开展厦门市赤潮监控区的赤潮预报和5个海水浴场的环境监测预报,发送预报单1200多份。
  【海洋监测】 (1)承担福建省近海及远海海域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完成26个监测站位、9个质控站位的采样工作,共采集630多个水质样品,22个浮游生物样品。此外,分别进行莆田、泉州、漳州海域趋势性监测,共采集22个站位的380个样品。(2)全年开展厦门西海域和平潭海域赤潮监控区监测,共计完成47个航次的监测任务,获取数据386组、2932个;发现赤潮9起,其中厦门西海域4起,平潭海域3起,东山海域2次,发送赤潮报告31期,130多份。5~11月开展厦门、东山、崇武、平潭等12个海水浴场环境监测工作,共计完成105个航次的监测任务,获取数据3054组。开展厦门、东山、崇武、平潭等4个主要港湾的水质监测,全年共计完成48个航次的监测任务,获取数据432组、1728个。(3)进行海洋倾倒区、排污口、增养殖区、疏浚物成分检测等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厦门浯屿海洋临时倾倒区和东山海洋临时倾倒区跟踪监测、嵩屿电厂和漳州后石电厂的排污口及其临近海域监测、东山养殖功能区监测等。
  【海洋环境灾害调查】 5月,海洋环境灾害调查工作启动。厦门海洋预报台主要负责对影响福建沿海的台风在闽江口以南地区引起的海洋环境灾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风暴潮灾害现场调查包括灾害损失(人员、经济、海洋工程等)、漫滩范围、高潮位、风暴潮、气象要素等,海浪灾害现场调查包括灾害损失、波浪要素等,以及沿海重要岸段的防潮能力和承灾体信息调查。全年共完成0601(珍珠)、0604(碧利斯)、0605(格美)3个台风的海洋灾害调查工作,并编写了相应的“海洋灾害调查报告”。
  【海洋环境监测计量认证】 根据质量体系管理计划,年内完成二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并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稳定运行,11月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的现场监督与扩项评审。至此,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项目达90项。在年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实验室互校考核中,参加了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赤潮生物及特征污染物共35个项目的考核,取得29项优秀、6项良好、总评优良的成绩。
  【海洋预报台台部迁址】 4月,厦门海洋预报台办公业务楼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完成了业务楼防雷系统建设和预报室设备、实验室柜台、分析仪器的安装,以及预报台智能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并实现了实时数据通讯和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与厦门市防汛指挥部的链接。5月上旬,台部顺利地从鼓浪屿跨海搬迁到环岛东路3909号。【视频会议系统开建】 厦门海洋预报台下辖福建沿海的4个海洋环境监测站(平潭、崇武、厦门、东山),中心站设在厦门。厦门中心站节点采用光纤接入,各监测站采用当地电线设备提供商的ADSL宽带接入。利用各基站的网络接入条件,在中心站设置主会场,4个监测站设置分会场,并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预留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东海区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接口,组建预报台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基于IP协议的数据、语音、监控多业务网络融合的技术要求,可以实现2M数据线路上传输数据、IP电话、明文传真、加密传真和电话会议的应用,并能满足视频会议等应用的需求。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将覆盖各个监测站和相关联系部门,既能同时举行整个系统内的全体会议,又能进行几个监测站间的分组会议,从而提高电子化办公和监测预报服务的效率。该系统与厦门市防汛指挥部实现对接,更好地为厦门市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张世民)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