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30
颗粒名称: 农业综述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260-261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的情况。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继续调优调减、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形成特色、新农村建设、移民造福工程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农业 综述

内容

综述
  2006年是厦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快速发展的一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实行合署办公,有效地整合了农业管理行政资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年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取得好成绩。
  一、农业生产继续调优调减。
  在耕地面积锐减的情况下,农民标准化生产种植水平继续提高,保持种植面积和产量平稳下调。种植业产值12.05亿元,比减6.73%,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由上年的38:62,调整为36:64;林业产值0.13亿元,下降10.3%;牧业产值9.65亿元,下降1.8%;全年粮豆总产量7.48万吨,下降20.8%;蔬菜总产量50.9万吨,下降17.1%;水果总产量2.95万吨,下降18.9%。
  二、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形成特色。
  成立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并对入驻该中心的台湾水果经销商,给予免交保鲜冷库储存使用费以及经销场地免一年租金的优惠政策,年内,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400多吨。成立厦台蔬菜物流园区,推动夏商农产品集团公司在厦门高崎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构建台湾农产品中转集散分拨中心,将市场培育成闽台农产品及生鲜物流配送加工商贸园区。成立厦台花卉批发物流中心。依托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在机场附近建设占地350~360亩的厦门花卉批发物流中心。扶持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资扩产,国峰食品、欣椿食品、福寿实业等3家台资企业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通过贴息等办法扶持这3家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厦门的农产品加工业水平。积极开展对台农业交流合作调研工作,完成市委办、市政府办下达的“加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促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课题调研。积极参与对台农业展览,协助农业部、国台办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业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组织4家企业参展、30个项目进行推介,签订意向合同5项,合同投资额9亿多元。组织9家台资农业企业参加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及农业成果展,组织推介项目30个,签订意向合同5项,投资总额5000多万元。充分发挥厦门市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等农业中介组织作用,促进两岸农业民间交流走上常态化轨道。2月15日,协会邀请部分在厦涉农台商参加新春座谈会,共商厦台农业交流合作等相关事宜。3月20日,协会接待金门县农会农业考察团,促成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与金门农会结成友好协会,为两岸农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
  三、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厦门市“金包银”工程建设进展顺利。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厦门视察金包银工程。全市共有11个行政村实施“金包银”工程,累计开工“金边”项目137幢,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封顶84幢、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7幢,面积5.5万平方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2006年启动的首批20个试点村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建成村内道路91公里,排水排污沟(管)125公里,垃圾收集点155个,安装路灯1074套,各村均配备文体设施。基本实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在推进过程中,组织编制了《厦门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将全市各村按照“金包银”型、异地新建型、就地改造型和环境整治型四种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改建规划。推动各区组织编制村庄改造建设详细性规划,切实做到“一张图纸管到底”,有73个村完成规划。编制并免费向各村、镇分发《厦门市新农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积极引导村民建设用地集约、经济适用、节材节能、富有地方特色的规范住宅。建立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制度,每个试点村安排一个市直机关和一个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并下派驻村队员,全程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挂钩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物资、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试点村改善村容村貌,取得明显成效。如:市规划局发挥技术优势帮助郑坂村科学规划,并促成市住宅建设集团捐资100万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市工商局与市建发集团分别资助莲塘村50万元和100万元,用于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村部综合大楼;市发改委补助150万元支持大帽山农场兴建溪美水库电站;市文明办帮助禾山村建立了村文化中心,并注重典型培育和宣传,该村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称号。
  四、移民造福工程。
  年内,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重点水源保护区和边远山区实施移民造福工程的指导意见》移民造福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市委农办积极会同相关区和部门,完成群众动员、情况普查,对搬迁安置原则、被搬迁户人口认定、房屋产权认定、移民安置方式、地点、标准以及奖励帮扶措施、资金筹措、责任分工等相关事项作了充分研究和详细规定,把各项前期工作做在前、做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实施。市财政部门预拨建设资金4500万元。全市列入首批搬迁的自然村(场)已开始搬迁。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移民安置点和建设工地,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孟繁革 沈庆法 林志毅)
  ·小资料·
  移民造福工程是指对居住在边远山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地区的贫困农民,实行整体搬迁,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城镇或开发区周边的生活小区为他们安排新的定居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移民迁出地进行退耕还林,种植生态林、景观林,加强水土保持,优化山区生态环境。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孟繁革
责任者
沈庆法
责任者
林志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