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17
颗粒名称: 海沧区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240-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三农”问题、海沧街道等。
关键词: 海沧区 地方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2006年内,海沧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三次产业结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比增20.9%;完成工业总产值533.7亿元,比增19.4%;财政总收入19.4亿元,增长36.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7.93亿元,比增39.7%);合同利用外资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8.3亿美元,其中出口17.9亿美元;实现港口吞吐量1578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41万标箱,分别增长29.5%和26.8%(参见本书市辖区·开发区栏目“海沧台商投区”相关条目)。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特色高优生态农业和种苗业快速发展,实现全区农业增加值2.6亿元。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岀台《海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规划纲要》以“十一五”为规划期,确定了海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特点和定位、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引领海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南和行动纲领。
  完成撤销海沧镇、设立海沧街道和新阳街道工作,并增设海达社区居委会,完成全区31个村(居)的换届选举工作。引导农民用好用活征地拆迁补偿款,发展阳光公寓、通用厂房等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实施企业招收本地工社保差额补贴办法,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就业培训660人次,促成转移就业1697人次,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12%和165%。全面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3599万元,共有2982人参保、1825人实现退养。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海沧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