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013
颗粒名称: 集美区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4
页码: 237-240
摘要: 本文记述厦门市集美区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编制集美区“十一五”规划、集美、杏林两大台商投资区凸显引资优势、汽车城一期建成、房地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集美大道全线通车、完成东海域水产养殖退养等。
关键词: 厦门市 辖区 集美区

内容

【基本情况】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面,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北与漳州长泰县交界,西南与海沧区毗邻,海岸线长约60公里。辖区总面积275.79平方公里,下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22个行政村、32个社区。全区常住人口190235人,流动人口207993人。
  【经济发展】 年内,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8.62亿元,比增22%;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增23.2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95亿元,比增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5元,分别比增8.68%和9.2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7∶67.06∶31.87。主要成效:
  工业增速。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5亿元,比增24.3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47亿元,其中66家企业产值实现过亿目标。主导产业增势强劲,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实现年产值236.8亿元,比增27.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21%。机械工业集中区灌北二期首批500亩征地开始启动;后溪组团一期建成34栋标准厂房,进驻企业34家;企业自建区共引进7个项目。
  第三产业招商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比增14.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4亿元,比增14.35%。国美电器等一批大型商贸项目落户集美区;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开发态势良好,塔山边水库生态旅游项目完工;灌口汽车场地越野赛设施建成并举办首届赛事,与之配套的生态旅游线路开始吸引游客;杏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开展论证;万霖物流项目进行地质勘探;建发物流项目领取用地批文。
  投资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7亿元,比增37.2%,安排区以上重点建设项目56个,其中有35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52.5亿元。全年完成征地397.93公顷,拆迁房屋近10万平方米;共安排14个安置房项目,其中铁山、上塘、英村、碑头、许庄搬迁,中亚城、涌泉等8个安置房项目完成部分桩基工程,后溪孙坂路西南侧、西亭、西滨、高浦等4个安置房项目办理前期手续,宁宝、兑山两处安置房项目完成。园博园项目征地拆迁进展顺利,完成征地11430.13亩,连接9个岛的15座桥梁全面开工建设,大部分桥梁转入上部结构的施工;二级路的建设全部完成,3条主要道路全部贯通。文教区完成征地26053.07亩,拆迁73873.64平方米;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期)项目总投资83362万元,累计完成投资约3288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39%),入住学生3187人;厦门理工学院入住学生5700人,一期实验楼投入使用,图文信息中心竣工装修,体育场竣工,二期教学楼、市政配套工程、景观绿化等继续施工。福厦铁路(集美段)征地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进行房屋拆除工作。厦深铁路(集美段)完成部分施工图设计、放样工作。区劳动力大厦基本建成,区广电中心大楼封顶。
  招商增效。全年新批准招商项目129项,招商引资总额55.79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76亿美元,增长99.84%;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增长42.3%。对内招商持续攀升,新引进内资额达37.97亿元,占全区招商引资总额比重68%。工业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轻工等支柱产业,项目质量较高。新开工台、外资项目28个,投资规模达15.75亿元;年内竣工投产项目18个。抓住第十届“九八”投洽会契机,签约32个项目,引资总额55.25亿元(含外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2.6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项目22个,投资额23.85亿元,分别占68.75%和43.27%;第三产业项目10个,投资31.4亿元,占31.25%和56.83%。
  城区拓展加快。加快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突出市、区重大市政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五横五纵”城市主体道路网络基本形成,集美大道全线贯通,杏林大道、英村——环东海域道路、杏北外环路正在加紧施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成功推出8.27公顷的商住用地挂牌出让,开工建设古龙明珠、大学康城、文滨花园、双桥明珠等25个房地产项目,建成商品住宅57.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6亿元,比增106%。同时,进一步加大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新建20条城区道路,完善日新路、潯江路等城区主干道路灯和雨污管道建设,完成LED夜景二期工程,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启动。规划实施1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达2.76亿元,建成8个项目。稳步实施5个“金包银”试点村建设,完成道路工程投资162万元,完成排水排污沟(管)建设投资72万元,完成房前屋后硬化1.6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38套,设置垃圾收集点22个,村庄整体绿化率达30%以上。开工建设上头亭通用厂房、黄庄外口公寓、新村外口公寓和许庄安置房,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举办岗位就业、用工工种等方面技能培训和召开现场招聘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公司+基地+农户”带动作用等,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力3046人。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对象全年新增204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覆盖到所有没有享受社保的“村改居”居民,参保人数达98945人,总投保率约为92%,筹集投保资金5441975元。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家庭教育和医疗救助制度,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慈善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区社会福利院和灌口敬老院共集中收养孤寡老人29位,供养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做好救灾工作,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全年发放救济物资30.3万元,1000多户困难户得到救济;使用救灾款4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房屋31户、修缮民房3户;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款184990元,救助534户1495人。加大对残疾人困难家庭的扶持和救助,全年对108名在校困难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儿童给予就学补助73400元。
  科教文体工作上新台阶。集美区教育工作高水平、高标准通过省“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在49个评估指标中有30个达到优秀。厦门十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杏南中学进入省二级达标校行列,灌口中学、乐安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促成灌口中心小学与厦门实验小学、灌口中学与厦门一中合作办学。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嘉庚体育馆投入使用,区文化中心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灌口镇文化中心建成启用,是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镇级文化中心。安装7条健身路径,新建、维修篮球场22个,基层体育设施进一步健全。成功举办第四届区运动会、首届海峡两岸龙舟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厦门分站赛等重大文体活动,承办2006年厦门市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节启动仪式,掀起全民健身运动高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家,其中,市属医疗机构5家(市急救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第二医院、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区属公办医疗卫生单位8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集美妇幼保健所、灌口医院、后溪镇卫生院、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8家,居委会卫生所19家,村卫生所22家,工矿企事业农林场医务室12家,社会医疗机构93家。建立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单位医务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为基础,形成覆盖至全社会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全区22个行政村均建立村卫生所,实现一村一所甲级中心卫生所目标,村民步行30分钟内能到达医疗机构,基本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加强村级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日常诊疗规范化管理,完成全区149名乡村医生资格重新认定和执业注册工作,全区62名镇卫生院医生获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
  “平安集美”建设不断深化。围绕“保牌保优保平安”的年度目标,投入政法综治经费3357万元,进一步巩固提高“平安集美”创建成果,通过完善防控体系,加大专项打击力度,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7%。全面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认真做好信访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拖欠工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大幅下降。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加强。顺利完成全区32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杏林街道的杏林村、内林村、高浦村、西亭村,杏滨街道的锦园村、马銮村、前场村的“村改居”。城市社区用房建设基本达标,全区11个城市社区有9个达到社区用房总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银亭、宁宝社区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社区。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城市林业发展思路,突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全区完成造林2917亩,其中宜林地造林182亩,火烧迹地造林14亩,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1813亩,生物防火林新建653亩、改造255亩。建设维护水利设施,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灌口二龙潭水库修复加固工程完工,投资90余万元完成集美水闸排洪沟护岸塌方修复及排洪清淤,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个、冬春修水利项目6个,防汛指挥中心新增视频会议系统,提高科学调度能力。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抓好厦门电厂、明达玻璃厂整改,预计两厂治理成功后,每年可削减烟尘排放量3682吨、粉尘排放量150.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628.56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57家,处罚和告知处罚金额超过120万元,实际入库金额102万元。依法征收排污费,促进企业治理,共对1055家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新征250家,预算征收排污费1514万元。
  【编制集美区“十一五”规划】 年内,完成《集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集美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并编制工业经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旅游业、商贸业、环境保护、教育发展、科技发展、卫生事业、就业保障等12个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2∶64.5∶35.3,财政总收入达35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11亿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6亿美元;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5万人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年均递增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集美、杏林两大台商投资区凸显引资优势】 年内,集美、杏林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核准开发工业区总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用于工业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0亿多元。入驻台、外资企业9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0多家,总产值达4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8%。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120余项,投资总额达25.6亿元,其中机械、电子、轻纺、化工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额20亿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50%左右;投资额在4000万元以上项目有30多个,投资额达30多亿元,其中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有10家;新签约的项目中,以电子电器、新型材料、航空器材、精密仪器、光学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居多。
  【汽车城一期建成】 厦门汽车城一期占地1.71平方公里,累计开发投资7.18亿元,累计引进汽车城企业投资51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5亿美元)。其中,厦门金龙联合公司新厂于3月顺利投产。厦门汽车工业城是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十个候选地之一。
  【房地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全年全区开工建设25个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5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79%和106%。销售量47万平方米,均价突破4000元。年内的房地产业主要呈现四大特点:大项目增加,其中造价超3000万元的工程有双桥明珠、文滨花园、大学康城等项目;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工程造价较2005年翻了一番;形成比较成熟的社区,如宁宝小区、大学湾住宅区等;经营性用地出让取得较好效果,日东酒店、吴仔尾等地块均以较高的地价出让。
  【集美大道全线通车】 集美大道全长10.7公里,6月全线通车。一期(孙厝—兑山段,全长4.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464万元,二期(锦园—兑山段,全长5.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配套项目污水泵站、排涝泵站启用。
  【完成东海域水产养殖退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区政府抽调精干人员参加集美区水产养殖的退养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至8月底,完成东海域水产养殖退养。集美区东海域水产养殖退出面积17235.81亩,发放补助款5458.93万元。其中:网箱养殖641箱,发放补助款108.97万元;吊蛎养殖3835.81亩,发放补助款1035.67万元;滩涂养殖13400亩,发放补助款4314.29万元。重视上岸渔民生产生活出路,引导村民入股建设通用厂房、外口公寓、农贸市场等风险低、收益稳定的集体经济项目。年内,建成12.6万平方米的外口公寓、通用厂房,招商招租态势良好。(秦璐)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