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992
颗粒名称: 口岸管理
分类号: F752.55
页数: 6
页码: 222-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厦门市口岸管理的情况,概括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监管、边防检查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口岸管理 2006年

内容

综述
  2006年,厦门市围绕海港、空港口岸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快“大通关”建设,努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积极推进区域口岸协作,海关等单位实行“多点报关,口岸放行”,改善区域口岸通关环境。在东渡港区、高崎机场实行“5+2”通关工作制的基础上,7月扩大到海沧港区,进一步方便进出口企业的生产安排和航商的航线安排。积极推进福建电子口岸建设工作,组织制定福建电子口岸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等,已上报省口岸办;继续推进厦门国检进口快速查验系统,电子疏港系统一期正式运行。加强厦金航线协调服务工作,航班由每天12班增加到20班,启动厦金航线快件包裹业务,查验单位建立台湾农产品“绿色通道”快速通关机制,认真做好台交会、投洽会、世界合唱节、台湾妈祖进香团等大型活动及两岸春节、中秋包机的通关协调工作。做好东渡国际旅游码头、五通海空联运码头口岸现场业务流程确定等有关工作。全年口岸出入境旅客达到195.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6%。
  (翁明鸿)
  海关
  【概况】 2006年,厦门海关关区全年报关单总数165.5389万份,增长11.15%;进出口记录总条数397.1333万条;进出口贸易总值488.56亿美元,增长14.86%;监管进出口货运量4196.74万吨,增长16.54%;监管集装箱总数328.6677万标箱,增长12.95%;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3.1797万辆(架艘);完成税收入库141.04亿元,增长5.07%;办理减免关税4.4444亿元,减免进口环节税13.4882亿元;全年受理走私刑事立案39起,案值25.10亿元,涉税14.79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46人。结案34起,案值18.95亿元,涉税10.52亿元,移送审查起诉29起73人;查处违规和走私行为,行政立案1131起,案值15.43亿元,涉税5408.76万元。结案1170起,案值14.18亿元,涉税3046.53万元。
  【确立以税收为“轴心”的综合治税机制】 主要做法有:建立关区税收质量月通报制度,对价格水平、重点商品价格、归类差异率、入库情况实行月监控,确保各项税收综合指标在可控范围内,价格水平全年保持在1.0以上,处于绿色区域;进一步完善区域价格信息和情报信息交流机制,深化福、厦两关价格联盟合作,统一执法尺度,打击商业瞒骗行为;加大对重点敏感商品的归类审核、监控力度,有效降低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率,防止模糊申报和税收流失;扩大征税进口货物绿色通道、审价绿色通道的实施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征管绩效,全年共有101家企业享受审价绿色通道管理便利,纳税额占全关区的53%;完善税收保全制度,进一步推广网上支付范围,试行网上支付银行担保模式,增加海关税收安全的可靠性,全年网上支付税款30.22亿元,增长34.73%,网上支付担保“便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初显;在规范程序、统一尺度、加强审批的同时,将减免税工作纳入税收征管绩效评估和监控预警分析范围,及时纠正审批错误,避免税收流失。
  【综合监管新举措】 2006年,厦门海关整合监管资源,构建综合监管新机制。主要做法有:推广应用《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定期评估关区通关效率,发挥预警指导作用;完善《月度查验绩效评估》,探索选择查验工作新思路,加大非侵入式查验的比例,提高查验效能,总体查获率达8.55%;设立港区大卡口,扩大和完善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扩大试点,逐步实现卡口远程监控;推进舱单管理业务改革,启用H2000海运出口货物预配舱单管理系统,实现空运舱单的预申报,确保舱单导入的时效和质量;应用快件通关管理系统2.0版本,实现进出境快件申报、通关、监管作业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旅检现场查缉毒品能力,全年查获各类走私毒品29千克;启动武警部队参与执行海关监管和缉私任务的长效机制,关警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推动加工贸易监管规范化】 年内,厦门关区加强加工贸易监管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有:完善保税监管业务岗位操作规程,继续推广“以企业为单元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纸质手册报核率、结案率,从源头抓好合同备案环节商品预归类和申报规范性的审核,尤其是做好单耗管理,实现对保税货物有效监管;加强对内销商品归类审价工作,提高征管水平,确保内销价格水平全年处于绿色区域,内销商品归类不一致率保持为零;推进联网监管改革,制订《联网监管应急保障制度》,关区联网企业达到110家,联网监管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关区67.55%;采用多种联网实现方式,形成以电子账册、电子手册为监管手段的多层次联网监管格局;加强保税业务运行情况监控和风险分析,提高中期核查和下厂核销的命中率。
  【打防结合反走私】 2006年,厦门关区继续保持打私高压态势,坚持“打团伙、破大案、摧网络”,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与深圳海关一道侦破海关总署缉私局一级挂牌督办的“5319”邱宗满团伙走私香烟案,摧毁3个长期进行海上香烟走私的团伙,连续查办2起进口摊铺机行业性低报走私案件;在重点海域和重点渠道组织开展打击走私重点敏感商品专项行动,全年组织船艇出航583航次,查获海上走私案件17起;全力打击非涉税走私犯罪活动,全年立案侦查走私毒品案件9起,破获一批重、特大走私毒品案,立案侦查其他非涉税走私案件8起,侦办总署缉私局挂牌督办的“5·26”走私国家保护动物制品案,查获大量国家保护动物;总结和推广反走私工作站、科镇挂钩和缉私干部挂职乡镇等3项防控走私措施的做法和经验,有效遏制小额走私活动,确保重点沿海村镇大规模走私活动不回潮;制定《厦门海关反走私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落实反走私工作责任制,深化缉私工作与海关其他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缉私部门与海关业务部门联系配合的常态化。
  【推进区域通关改革】 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厦门海关与福州、南昌海关签订配合办法,启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规范、简化转关监管,做到“应转尽转”;启动“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快速通关系统”,促进厦门关区与港、澳之间水运物流发展;深化“海铁联运”通关模式,相继开通厦门与福建三明、江西南昌、广东梅州等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实现内陆省区铁路运输与海运的顺畅衔接;做好深圳海关深港物流绿色通道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和两次转关模式在福建的启动与推广工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海关价格协调监控机制、缉私情报合作机制的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海关合作统计数据、风险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同时,在本关区各口岸全面实施“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做法,出台支持闽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实施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 年内,厦门海关选定11家重点企业进行试点,选调领导机关业务秘书及精通业务的调研员担任联络员,与关区内重点大型企业结“对子”,主动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通关需求,对企业反映的具有行业性、普遍性的重大疑难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分析调研。该做法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受到相关企业的欢迎。
  【多元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2006年,厦门海关开展关区内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场所政策叠加、功能整合试点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探索建立综合型海关保税监管区,以促进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主要做法有:发挥“区港联动”优势,制订保税物流园区与海港、空港联系配合办法,实现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口岸港区“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化进出物流园区货物的申报手续,支持物流园区开展国际中转业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及业务需求,合理布局关区保税物流场所,按权限审批2个出口监管仓、3个保税仓,向海关总署上报呈批翔安、海沧、东山3个物流中心(B型),协助总署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对泉州出口加工区进行验收;建议地方政府将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未开发部分平移到翔安保税物流中心,实行“一区两片”,得到省政府的采纳,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完成宇达出口监管仓“入仓退税”试点工作,推动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改革。 (吴建华)
  检验检疫
  【概况】 2006年,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受理报检74万批次,货值26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3%和24%;实施货物检验检疫23.7万批次,货值113.4亿美元。实施轮船检疫13520艘次,飞机检疫13335架次,集装箱检疫337.6万标箱,快件检疫91.9万件,邮包检疫40万件;完成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270批,总报价5257万美元;完成出口货物包装鉴定4965批,10569.6万件;完成重量鉴定529.9万吨,出境集装箱适载检验10.2万标箱。出入境人员检疫214.2万人次,出入境人员健康检查12187人次,艾滋病监测14794人次,预防接种5593人次。通过检验检疫,检出不合格商品1425批,货值2.7亿美元;截获各类动植物疫情248种8173种次,包括一类疫情菜豆象2种次,黑高粱、假高粱、双钩异翅长蠹、芒果果肉象甲、桔小实蝇、辣椒实蝇、番石榴实蝇等二类疫情7种57种次。在出入境人员健康检查中共发现病例571人次,其中艾滋病毒感染者5例、性病5例。
  【加强进口敏感商品检验检疫监管】 年内,对厦门检区进口废物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进口废物新环控标准,不合格批次较上年下降70%;查处12批不合格进口旧机电产品;严把进口成套设备和大宗资源性商品的检验监管,共查获不合格商品103批,货值1.24亿美元,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源头管理模式,做好出口蔬菜、茶叶、肉类、水产品种、养殖基地备案及标准化管理工作。严格蔬菜基地备案管理制度,确保厦门冷冻菠菜重返日本市场;至年底共完成68944亩出口茶叶种植基地的备案,并加强日常管理;开展针对出口水产品企业生产能力、注册范围及卫生质量的全面检查,暂停了1家问题企业的出口水产品生产;完成迎接欧盟农兽药残留监控考察任务,帮扶检区内两家中断出口欧盟多年的企业恢复对欧盟出口;帮助厦门银祥肉业有限公司完成出口肉类养殖基地备案及卫生注册考核工作,实现厦门检区肉类出口零的突破。
  【有效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5月29日,日本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对以日本为主要市场的厦门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重大冲击。厦门检验检疫局首先做好培训和政策宣传,使企业充分了解掌握日本“肯定列表”的内容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其次,摸底调查本检区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及主要出口产品的残留情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组织研究应对措施,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中风险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农残检测项目,并实行动态调整;积极收集和研究检测方法,做好技术储备,提高检测能力;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和农产品“公司+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导出口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及农兽药残留追溯控制体系,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通过积极应对,厦门出口日本农产品企业未受到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的明显影响。
  【八家企业获首批符合“RoHS指令”企业推荐】 为应对欧盟于7月1日开始施行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厦门检验检疫局组织企业培训,广泛宣传RoHS指令实施指南、检测标准、新增豁免清单情况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深入企业对其供应商的无害供应保证、原材料进厂检验和控制、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无害化设计、检测设备及实验室建设等环节进行全面认真考核,帮助企业有效提高从源头控制RoHS指令有害物质的能力。经国家质检总局考核,厦门8家企业被列为全国首批(共91家)符合欧盟RoHS指令原材料和元器件的生产企业。
  【帮助企业获出口商品免验资格】 年内,厦门检验检疫局成立免验工作领导小组,辅导帮助厦门三圈日化公司R6P铁壳锌—二氧化锰干电池、厦华电子Y系列20吋液晶彩电、厦门金龙XMQ6127系列客车获得“出口商品免验”资格,实现了厦门市“出口商品免验”零的突破。9月6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举行厦华彩电、金龙客车、三圈日化公司出口商品免验颁证仪式。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出席并为3家获证企业颁发出口免验证书。
  【对台检验检疫新举措】 1.简化厦金航线旅客申报手续,加强口岸电子监管,与有关部门一道完善重急症台胞病患救助程序和办法。全年共检疫厦金直航客轮5695艘次,人员66.8万人次,对23名台胞患者实施救助绿色通道;2.加快进口台湾水果的通关速度,制定了促进台湾水果常态化进口的12项检验检疫措施,共检验检疫进口台湾水果37批、481吨、货值59万美元;3.对厦门蔬菜直供金门实施“提前报检、加班抽样、快速进行农残和病虫害检测、快速通关放行”的做法,已检验检疫输往金门蔬菜18批、21个品种、重量214吨、货值4.8万美元;4.简化对台小额贸易输入货物的申报手续,按进口的台湾食品不同的卫生安全状态施检,最大限度促进大嶝对台小额贸易便利通关;5.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对厦金航线包裹业务实行风险动态管理、随到随检、简化手续、监管到位、快速通关;6.为台湾渔船自捕鱼输往厦门设立报检专用窗口,优先办理,加快通关速度。截至年底共9批次、1408吨台湾自捕鱼从厦门口岸入境;7.在两岸包机旅检通道专门开辟2个直航检疫专用通道,用普通话和闽南话指导台胞填写检疫申明卡,快速通检、服务到位,共检疫“两节”包机36架次、旅客5318名、机组成员418人次。年内,召开了首次对台检验检疫工作专题会议,出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对台往来检验检疫若干便利措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举办检验检疫开放日活动】 12月1~2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全国质检系统中率先举办检验检疫开放日系列活动,向各界代表介绍检验检疫部门为支持厦门口岸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便捷措施及检验检疫法律政策和业务问题,并现场讲解艾滋病检测、玩具和服装安全、外来有害生物检测、台湾食品卫生、进口食品化妆品标签检验、健身器材安全等科学知识,还为市民选购各类进口商品提供技术咨询。市区人大、政协代表,中小学生和市民1500多人参观了局检验检疫业务综合展厅、实验室,观看了出入境人员检疫、食品安全检测、检疫犬携带物查验的现场演示,并参加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有奖竞答活动。
  【信息化建设新成果】 加快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通信系统建设,完成了小型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数据库迁移工作并正式上线运行。大力推广电子监管系统。截至年底共有217家企业、704种出口商品实行电子监管,出口货物通关再次提速。开通了机场办、和平办、东渡码头、海投堆场、王氏打火机、中埔台湾水果集散中心等6个点30个探头的视频监控,初步建成“全球眼”电子监管系统。全面推广出境货物电子转单手机短信申报,手机申报业务已占口岸换证总业务量的70%以上,使出口企业大大降低了报检成本。积极推动船舶电子检疫进程。自行研发、运用“国际航行船舶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全面实行入境船舶的网上申报,进一步提高了入境船舶的通关速度。
  【完善企业分类管理】 全年共完成24家新增、40家换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分类管理审核工作。通过采取分类管理与出口商品注册登记制度、检验监管模式应用与企业质量诚信监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的措施,全面开展出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动态监管和后续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电子档案,加强企业检验监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完善分类管理的检验监管。
  【改进入境展品检验检疫监管】 年内,厦门检验检疫局采取若干措施改进展会展品检验检疫工作。(1)实行归口管理,成立相关展会工作小组,抽调业务骨干派驻各入境口岸及会展中心,为参展客商和入境展品提供现场服务;(2)开辟参展客商专用通道和入境展品报检专用窗口,实行入境客商的检疫团体申报和入境展品的集中检验检疫制度,简化查验程序,为各类展会提供便捷通关;(3)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原则,对低风险及参展后展品,根据展品风险度高低采取灵活处理措施;(4)主动与报检单位、进口商联系,了解展品到货时间及单证准备情况,对展品实行随到随检。
  【实行业务管理体制改革】 10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厦门检验检疫局实行检验检疫业务管理与执行相分离的业务管理体制改革,局机关除保留1个业务执行处外,其余业务处的检验检疫业务执行职能全部下放给8个分支机构。此次改革是1999年“三检合一”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全局近1/3人员实现了岗位轮换。改革强化了该局对厦门检区检验检疫业务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员紧张困难,方便外贸企业就近办理检验检疫手续。
  (吴琼)
  海事监管
  【概况】 2006年厦门海事局以共建厦门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为载体,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全年辖区进出港船舶27.74万艘次、3.50亿多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和15.96%;实施国轮安检1041艘次,PSC检查96艘次,滞留船舶29艘次;实施各类考试354期、13060人次,签发各类船员证书26723本;办理船舶载运危险品申报6574艘次;福建省籍船舶在本辖区共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起、沉船3艘、死亡4人、经济损失约1259万元,四项指标稳中有降;实施海上搜救行动24次,救助遇险船舶34艘,获救人员310人,水上搜救成功率95.4%;全年上缴各项规费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为海事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开展共建厦门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 为创造海峡西岸经济区良好的水上交通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按照交通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厦门海事局在福建省内率先启动共建厦门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副市长潘世建担任共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4月29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厦门旅客码头广场举行,交通部海事局梁晓安书记和潘世建等领导为共建活动启动剪彩。共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水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全面下降;不发生涉及共建单位管理责任的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不发生涉及共建单位管理责任的重大海域污染事故;社会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实现“四降低两提高”的具体指标(降低船舶事故率,降低航道碍航率,降低操作性污染事故率,降低行政相对人的投诉率;提高船舶安全通过率,提高文明服务满意率)。共建活动突出厦门湾组合港和厦金航线特色,吸引了厦漳两地17家政府部门、管理单位和40多家企业参与,并首次将台湾船舶“东方之星”轮纳入诚信船舶管理范围。共建活动开展期间,严格落实防台预案,提出无动力船舶防台新理念,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充分发挥VTS与现场巡逻船艇协作能力,成功组织了防抗“珍珠”、“桑美”等多个对辖区影响较大的台风,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船舶事故;根据辖区海上搜救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程序,健全了与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的联系协调机制,在全省首次开展海空搜救联合演练,提高了海、陆、空三方的搜救协调配合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特别是进一步畅通与金门港务部门的联系渠道,密切协作配合,成功联手救助了“炜伦13”等数艘船舶,获救船员36人,进一步推动了厦金两地的海上搜救合作。
  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文明办为此专门致电交通部,对活动给予较高评价,交通部徐祖远、黄先耀两位副部长先后就此作了批示;国家口岸办口岸协会和交通部海事局调研组曾先后来厦调研,对共建活动的做法、取得的初步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厦金航线监管服务】 2006年,厦门海事局采取若干措施以更加完善厦金航线服务窗口建设。首次为厦金航线船舶签发有效期为7天的口岸许可证;进一步加强与金门方面的沟通,建立两岸工作联系制度,促进厦金两地搜救应急联动常态化,协商解决台湾直航客船AIS设施的技术难题,完善厦金海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积极推动“两门”航线海上搜救演练工作,组织了两次分演和一次综合预演,调动船艇40艘次;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功救助机舱进水的台湾客船“新金龙”轮,船上40名遇险旅客和6名船员全部安全获救;积极服务“三通”工作,确保台湾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有效保障台湾大甲镇澜宫妈祖进香团4100多名香客安全进出厦门港。全年厦金航线客船航行5693航次、安全载运旅客突破60万人次。
  【开展“安全诚信管理链”工作】 年内,厦门海事局率先对全省辖区客运船舶实行信誉分级管理,评选出8艘安全诚信船舶和25艘安全管理规范船舶,并首次将台湾籍客船“东方之星”轮纳入祖国大陆诚信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申请审批和船舶保安信息报备电子申报审批系统,尝试建立船舶代理公司诚信管理机制。深化船员证件申办单位信誉管理,完善管理办法,细化考评指标,评选出10家“信誉管理”单位,有力推动辖区船员证件申办单位规范管理。在培训机构试点运行船员IC卡管理,加强船员培训质量控制,有效提升船员管理工作效率。加强电煤运输船舶的保障工作,对定线煤炭运输船舶实行船舶资料备案制,对船况好、信誉优的船舶免于航次检查,健全“绿色通道”并使之规范化,满足了辖区能源运输的需求。大力推进第三批国内航运公司建立、实施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行业自律;联合厦门市经发局,对厦门港从事水上加油的企业和船舶实行分类管理,逐步推进水上船舶加油作业规范化,保障海区船舶与环境安全。
  【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活动】 为解决辖区航运业、船舶修造业持续多年迅猛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在综合分析本船籍港5000T以上船舶技术状况、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年内,尝试推行5000T以上船舶的分级管理,建立优质船东和优质船舶档案,加强服务和技术引导,促使船舶检验质量的提升。认真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安检与船检的业务对接,保质保量完成辖区42艘低质量专项治理重点船舶的附加检验,提高了辖区船舶的适航性。针对厦门港口建设提速、工程建设砂石用量剧增而引发的龙海地区砂船建造高峰和船厂不规范行为,厦门海事局首次参与龙海地区船厂资质认可工作,严格把关,大力整顿违规造船行为,全年共实施船舶检验780艘次。着力做好船检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工作和船舶登记工作,通过优质服务和提高效率,助推了辖区航运经济发展。
  【海事信息化建设】 水监信息系统二期工程项目的船舶动态管理、船载客货和行政处罚等软件应用全面铺开,优化整合现有VTS、AIS、DSC等系统设备资源,网络运行效率明显提高。推广应用“福建科易档案管理系统V3.1”和EASTFAX智能传真系统,初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传真的无纸化。启动海事应急指挥辅助系统试点工程建设和海事信息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开通4M独享宽带互联网和联通CDMA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办公效率,初步实现远程办公。建立公众移动通信短信安全信息播发系统,利用公众移动通信平台,适时发出水上安全工作相关信息。厦门湾CCTV电视监控系统一期工程项目通过验收正式运行,利用远程可视技术有效辅助VTS。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厦门海事局船员在线考试系统,有效提升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和船员管理工作效率。
  (陈谷)
  边防检查
  【概况】 2006年,厦门边检总站共检查出入境旅客1951309人次、员工314189人次、交通运输工具26071艘/架次,查获偷渡人员167人,接收处理境外遣返人员2584人,查处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人员1576人、交通运输工具4艘/架次。顺利完成两岸春节和中秋包机、东帝汶和汤加撤侨包机、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台湾大甲镇澜宫大型进香团等重大边检勤务任务。
  【启用新一代出入境边防检查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全国边防检查工作第四代查验系统,是一个集查验、处理、监管、指挥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使边检业务从人工管理向集中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转变。3月8日起,该系统在高崎、东渡、海沧边检站先后启用后,边检业务在可扩展性、信息共享、口岸管控、数据统计分析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提高厦金航线边检效率】 7月1日起,厦金航线由每日12个航班调整为20个航班。厦门边检总站整合警力资源,改进勤务机制,不断简化“金门游”团队预报预检操作流程,全年共查验出境团队917个17108人次;落实公安部《关于简化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金门、马祖、澎湖地区航线客运班轮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简化厦金直航定班轮检查手续,方便船舶进出口岸;针对台湾水果专用运输船投入营运的新情况,制订台湾水果运输船检查监护勤务方案,主动靠前服务,为船方和码头作业提供便利;克服国际旅游码头尚未竣工、执勤条件和设施不完备等诸多困难,全力保障20艘次入出境包船、6336名旅客快速便捷通关,顺利完成台湾始祖联谊会暨大甲镇澜宫大型进香团查验任务。年内,厦金航线全年旅客数量突破60万,船舶近6000艘,分别比2005年增长17.19%和52.63%。
  【保障归国侨民快捷通关入境】 年内,东帝汶、汤加两国先后发生局势动荡。5月29日,载运东帝汶243名侨胞的两架中国政府包机先后平安抵厦,公安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组成的接侨联合工作组和省、市领导到高崎国际机场实地指导工作。厦门边检总站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成立专机检查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专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预案,营造温馨、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确保归国侨民快捷通关入境,赢得入境侨胞们的赞许,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11月23日,又顺利完成汤加侨民回国专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共查验旅客193名。
  【协助省公安厅侦办特大跨国制贩冰毒案】 12月19日,中菲两国警方对“JDB027”特大跨国制贩冰毒案开展破案收网行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和厦门、泉州两地公安机关一举抓获大毒枭邵春天等犯罪嫌疑人15名。案件侦办过程中,从11月30日至12月25日,厦门边检总站民警在厦门空港口岸查获犯罪嫌疑人6名,并协助做好调查取证、身份核查及犯罪嫌疑人移交工作,为案件侦破作出重大贡献。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专门致信总站表示感谢。
  【防范打击利用集装箱偷渡活动】 年内,厦门边检总站认真贯彻中央五部委《关于防范和打击利用集装箱偷渡活动的工作意见》,提请市政府成立市口岸防范和利用集装箱偷渡活动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健全完善集装箱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港口反偷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群防群治措施;并在严把出口集装箱申报、自查、检查关的基础上,扩大反偷渡协作机制成员单位的范围,将反偷渡工作触角从码头、代理公司、物流公司等延伸到出口企业,将反偷渡措施拓展到集装箱装箱、运输、装船等环节,进一步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反偷渡体系,有效增强了口岸的管控能力。
  【配合福建电子口岸平台建设】 年初,省政府在厦门启动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简称EDI平台)建设,利用现有口岸通关、物流平台资源,建立一个覆盖全省两个关检区、唯一的实体平台,形成面向广大企业用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根据市政府要求,厦门边检总站积极参与EDI平台的“进出境船舶联合报检系统”建设,针对“梅沙系统”的启用和功能要求,在原有“船舶网上检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船舶检查专网建设,并组织开发了EDI平台接口软件,实现平台与船检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及时反馈船舶出入境手续办理结果,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年末,与EDI平台的对接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系统联调和测试阶段,预定于2007年1月1日启用。
  【完成两岸包机厦门航点出入境边防检查】 厦门是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通航的新增航点,于1月25日首航。为确保包机顺利运作,厦门边检总站认真落实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思想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周详、服务周到优质、安全万无一失”部署要求,及早制订了工作预案,从思想发动、组织指挥、勤务安排、应急处置等方面做了周全准备,并根据口岸实际,增配一线警力,设立台胞专用通道,加强执勤现场巡查,全力维护通关安全快捷顺畅,为出入境台胞提供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共检查5家航空公司春节包机28架次,查验旅客4413人次。两岸中秋包机厦门航点检查工作,在总结两岸春节包机边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共保障了2家航空公司8架次中秋包机和902名旅客便捷、快速通关。 (吴俊生)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