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978
颗粒名称: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采取扩大年检免审范围,完善网上年检功能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企业年检率。
关键词: 厦门市 工商行政 管理

内容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采取扩大年检免审范围,完善网上年检功能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企业年检率,全市共有6663家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获得免审资格,7843家企业通过网上年检,网上年检量比上年增加420%。积极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帮助经营者从注册登记开始就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合法经营,避免走弯路。全年共试点推行86项一般行政指导事项、28项重大行政指导事项,接受指导企业共计9514户、个体工商户8960户、自然人95名,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当事人被动违法带来的各种隐患,提升了工商机关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年内,全市共新增各类经济主体23212户,其中,私营企业5421家,同比增长18.87%;个体工商户13662户,同比增长27.89%;外商投资企业499家,同比增长47.20%;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285家,同比增长216%;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70家,同比增长11%。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福建省工商局关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工作要求,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全年共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查处无照经营、侵犯知识产权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红盾护农”等84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44件,总案值2888.04万元,罚没金额1330.93万元。年内,工商部门创建放心食品网络监管系统的经验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翔安分局帮扶、指导、维权并重,树立亲农、爱农、为农的工商新形象的经验在全国工商系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市工商局和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分局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九届文明单位”,中华工商所、杏滨工商所被评为“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鼓浪屿工商所被评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十佳工商所”,石塘工商所所长郑庆荣被评为“全省十佳工商所长”。
  【商业贿赂专项治理】 3月底,市工商局全面展开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全年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01件,涉及工程建设、医药及医疗器械经销、酒类商品促销、旅游、保险等领域,涉案金额541.43万元;结案81件,罚没入库金额213.51万元。其中,旅游市场和旅行社商业贿赂案件30件,涉案金额123.16万元;车险类商业贿赂案件14件,涉案金额逾百万元,罚没款金额94万元。6月,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与第一检查支队联手对厦门泰成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销售汽车之便,为保险公司介绍、推荐客户,提供相关便利条件,擅自收取中保象屿支公司的“保险返还费”且不入法定财务账的行为进行查处,没收其违法所得61.82万元,在保险行业和车行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车险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查处无照经营百日会战】 4~7月,市工商局积极组织开展查处无照经营“百日大会战”。行动由企业监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工商所全力以赴。在分类排查、摸清无照经营情况底数的基础上,各分局、工商所共出动执法人员4300多人次,整改办照1510多户,立案查处484起,案值358万元。
  【启动“法定代表人黑名单”解锁程序】 市工商局依据《公司法》和厦门市企业信用监管有关规定,于2005年将一批因存在违法经营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列入黑名单,在电脑程序中进行强制锁定,依法严格限制其任职资格,有力地遏制了企业的恶意退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吊销企业缺乏有效制裁手段的缺陷。为进一步规范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问题,2006年4月初,市工商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解除“电脑强制锁定”的意见》,提出解除法定代表人“电脑强制锁定”适用的各种情形以及解锁程序,区分不同情况,特许部分“黑名单”上的法定代表人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推进住宅禁商工作】 4月,市工商局积极介入市政府组织的“住宅禁商”政策调研工作,对全市较大规模的企业进行住所勘察,强化企业住所监管工作。7月,制定下发《厦门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实施方案》,并对思明、湖里辖区内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2857家企业进行住所清查,其中住所在非住宅(经营性场所)的有1596家,住所在住宅楼内和其他不规范场所内的企业有475家,擅自变更住所的有786家。对擅自变更住所的786家企业,市工商局对其实施电脑业务流程强制锁定,结合企业年检和企业办理其他业务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
  【创建诚信一条街】 3月,市工商局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结合厦门实际,研究制定《2006年厦门市创建诚信一条街工作方案》,确定以思明区禾祥西路为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创建诚信一条街活动。3月15日,创建诚信一条街活动正式启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中山路、鼓浪屿龙头路和湖里SM商业城也主动加入了创建行列,共同促进商圈的诚信和繁荣。
  【一人有限公司逾千家】 1月,《新公司法》颁布实施,截至12月初,全市登记注册的一人有限公司达1038家,经营领域涉及商业、房地产物业、生产加工业等多个领域。由于一人公司具有完善的财务、用人等制度,有利于融资、招聘人才,有利于提高经营信誉度,同时,一旦出现债务危机,也不必像个体户那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只需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因而颇被经营者看好,一些个人独资企业也纷纷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为一人有限公司。
  【改革逾期年检企业成批吊销营业执照程序】 针对沿用多年的成批吊销逾期年检企业程序存在企业数量大、送达难,以及成批立案易引发诉讼的问题,5月,市工商局根据新修订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制定《关于成批吊销逾期年检内资企业营业执照的工作意见》,改革了原有的统一吊销方式:一是改成批立案为一户一案一档;二是改工商所送达为邮局特快专递送达,不在原址办公的才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既使送达符合法定程序,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送达率及准确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改两年清理一次为每年年检结束即进行催办清理,加大对逾期年检企业的处罚力度,督促企业遵守企业登记法规,及时参加年检。年内,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1198家2004年度逾期未年检企业,短时间内即完成前期催办及查档工作,并正式进入吊销程序,共立案1098件,其中公司524件,非公司企业法人87件,分公司347件,其他营业单位240件。
  【海空港保税联动区企业迅速增加】 至年底,海空港保税联动区已有各类企业482户,其中,私营企业165户,注册资金30566.6万元人民币;内资企业96户,注册资金59161.49万元人民币;外资企业221户,注册资金14494.17万美元。新增内资、私营企业80户,注册资本13028万元人民币;外资企业17户,注册资本415.4万美元。新增企业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22%,内资企业投资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76%。
  【成功注册全国首家台湾个体工商户】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港澳居民在内地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相关规定,2006年1月18日,市工商局制定出台《台湾居民在厦门市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1月20日上午,台湾居民林永铭在湖里分局注册大厅绿色通道窗口,用不到1小时的时间办好了《营业执照》,成为厦门乃至全国首家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境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申报省市著名商标】 6月,市工商局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要求,从年初申报厦门市商标认定的89件商标中,评选、认定出62件商标为2006年厦门市著名商标。同时,将金龙客车、夏新手机、灿坤电器等商标列为创立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扶持对象,其中金龙客车已申报商标局认定驰名商标。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87件商标申请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25件福建省著名商标申请复核,是历年来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最多的一年。
  【违法广告率大幅度降低】 2006年度,市工商局积极推行“新闻媒体违法广告告知制度,广告审查预警提示制度,福建省媒体广告信用评分管理办法,对严重广告违法的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措施”等四项制度,强化新闻媒体广告监管,共监测媒体广告71167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4274条,其中认定为严重违法的有154条,违法率分别为6.0%和0.22%。与上年同期相比,监测总量增加2794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量减少2509条,总违法率降低3.92%。
  【主办首届海西汽车博览会】 由市工商局牵头,联合市贸发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峡西岸首届汽车博览会于6月2~5日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博览会当场成交202辆,总金额达6000多万元;达成订购意向4442辆。(详见本书“会展业·其他展会”相关条目)
  【厦门市商标品牌展览馆建成开馆】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厦门市商标品牌展览馆于11月8日建成开馆。馆内展出“商标知识”、“品牌建设成就”和“打击商标侵权成果”等近千种展品,成为宣传厦门市商标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果,普及商标知识的重要窗口。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国家商标局局长安青虎、福建省工商局局长詹毅等领导出席剪彩仪式,并对展览馆给予高度评价。
  【崇品公司非法传销案入选全国十大典型传销案例】 元旦前夕,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第一检查支队根据群众举报,对位于厦禾路820号帝豪大厦503室的厦门崇品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在利用网络和人才市场招募人员后,即由公司经理和应聘人员闲聊,一旦发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就千方百计地说服应聘者购买价格18800元的咖啡机,并许诺只要购买一台咖啡机,就可成为公司的正式成员,每月领取840元的工资。经对该公司的账目进行清查后发现,一台售价为18800元的咖啡机,实际进价只需6200元左右,至案发日止,该公司已售出咖啡机69台,总价128万余元。厦门崇品贸易有限公司以加入“淘金咖啡会员”为诱饵,大量发展下线人员,实施高价销售咖啡机后返租咖啡机的形式以空卖空,上线人员以下线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抽取奖金的经营行为,属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传销行为。由于当事人的经营数额较大,已达到法律规定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诉标准,市工商局将案件移交厦门市公安局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年底,该案被国家工商总局收录为“全国十大典型传销案例”。
  【1231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千万元】 2006年,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6945户,取缔无照经营505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2个,查获并销毁大批有毒有害食品;全年共接受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12151件,办结率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5万元。
  【扶持和规范台湾水果市场】 10月26日,市工商局对新成立的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实施“免交一年工商管理费、免交商标注册代理费”等四项优惠政策,同时,出台《关于规范台湾水果市场经营行为若干规定》,从规范名称、规范标识、规范经营行为入手,严格区分“台湾产地水果”和“台湾品种水果”,有力地扶持和规范了台湾水果市场。新华社、香港文汇报、台湾“中华工商时报”等各大媒体相继作了报道。1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专程赴厦参加“规范台湾水果市场经营行为,保护台湾品牌水果现场会”,对厦门工商部门及时有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集体商标实现零突破】 2006年,市工商局商标处会同岛外3个涉农分局热心指导经营者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取得显著成效。“郭山紫长茄”成功注册为厦门市第一件集体商标后,同安洪塘镇郭山村大棚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亩增至2000多亩,长茄价格不断上升,该村年增收800多万元。福建省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栏目”作了专题报道。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视察郭山村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 2006年,市工商局采取加强日常监管与开展专项整治相结合等措施,集中力量严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商标侵权案件,重点打击假冒外国知名品牌的行为,共立案查处商标各类侵权案件93起,案值达1324.6万元,没收非法物品19万件套,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件。案值较大的有:生产销售“TOSHIBA”等名牌碳粉案、仿冒“adidas”字母商标和图形商标标识的运动服案、拟出口到中东地区的假冒“Signal”、“Closeup”、“Aquafresh“商标牙膏案。全年共查处44件涉外侵权案件,有RICOH、MINOLTA、CAWON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的国际知名品牌。湖里分局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位于信达大厦和钟宅的两个生产假冒名牌打印机耗材的地下加工厂及江头浦园一个销售各种假冒名酒的非法窝点,查获假冒他人知名品牌复印机碳粉3340盒约1.3吨,假冒佳能、松下、夏普、东芝、柯尼卡等8个品牌的包装盒1.4万个和53块湿印板。有力地维护了国外知名商标的合法权益,树立了厦门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市工商局商标处查处的厦门中企联假冒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E商标案件,是全市首个域名注册企业商标侵权案;厦门某食品公司侵犯“百鲜富贵”商标专用案,是新《商标法》实施后市工商部门首次适用“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条款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市工商部门还协助企业跨省打假,先后帮助厦门美真香佛具艺品公司、万吉龙工贸公司、厦门宝姿服饰有限公司、厦门伟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金门酒厂等企业到安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打假维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严厉查处了侵犯古龙、厦工、夏新、金龙等本市驰名商标的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厦门驰名商标的合法权益。2006年是《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出台第一年,市工商局积极尝试由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联合进驻“九八”投洽会、海峡两岸农产品博览会、品牌产品采购会等大型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工作,现场实施商标、产品质量的监管。仅“九八”期间,全市工商系统就出动执法人员1126人次、检查经营户13215户、检查商品交易市场42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个,共立案查处各类投诉商标侵权案件6起,扣缴侵权商标标识50件(套)、侵权物品9858件。
  【启动“农改超”工作】 该项工作作为2006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工商局积极牵头协调,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贸发局、财政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组成厦门市“农改超”考察调研组赴津宁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当地“农改超”的先进做法,“农改超”的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现场参观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及生鲜超市,撰写了《关于赴津宁汉地区学习“农改超”工作的考察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改造农贸市场、推广生鲜超市”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9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厦门市“改造农贸市场,推广生鲜超市”实施方案》以及《农贸市场改造标准、社区生鲜超市标准、流动生鲜超市车(店)标准》。在市工商局成立了农改超工作办公室。年底,岛内和兴等4个农贸市场完成第一批试点改造。 (王水华)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水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