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974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与监督
分类号: F123.1
页数: 18
页码: 183-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厦门市经济管理与监督的情况,概括了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统计工作、审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物价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延续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呈现逐季持续向好、逐季持续向上、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年GDP增长16.7%,是2004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居全省9个设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5%,增幅创13年来新高。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78.5%和34.9%,是近年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稳居全省第一,充分体现了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6.5%,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投资呈现出以生产型、生财型、带动型为主的投资结构。岛内外发展更趋协调,岛外GDP和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0.7%和52%。2006年能耗继续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耗电888度,比上年减少5.7度;万元生产总值耗水19.5吨,比上年减少1.3吨,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2%,增幅稳居全省第一。物价平稳,就业形势较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一年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按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年内,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调研、起草重大政策文件14件,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提出16项重大项目方案,报市委常委会研究;组织28个重大软课题调研,24项区级前期项目课题研究。这些政策性文件和课题研究,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厦门实际搞好经济调节,当好参谋推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动“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2月,《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一系列贯彻落实工作,如:编制“十一五”规划名词解释和问题解答,编辑“十一五”规划宣传小画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包括组织20余场宣传活动),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规划实施的责任意识;牵头分解、落实《纲要》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十一五”开局年各项工作的落实;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发改局,完成54个专项规划的衔接、汇总、专家论证和报批工作,其中45个专项规划和3个重点区域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实施,6个行政区规划纲要获区人大批准实施;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街镇编制“十一五”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工作,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为“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留下重要资料。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2亿元,超过年初计划550亿元投资目标,增幅创近13年最高,增量和增速均为全省第一;106个重点建设项目和8个提前开工的重点前期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比上年高出10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1)工业方面,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共完成通用厂房368栋433万平方米,起动器和吸附器作用初步显现。戴尔电脑二期、安美光电、明达光电、瑞丰光电,太古飞机维修中心五期、六期项目,PX、PTA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奠定厦门工业“第二个翻番”的基础。(2)服务业方面,全面推进五缘湾、观音山营运中心,现代物流园区、前场物流园区,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旅游码头,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五星级酒店,提升了厦门服务业辐射带动能力。(3)基础设施方面,积极争取嵩屿港区一期、厦门港航道扩建一期、福厦铁路等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时,积极衔接和推动厦漳跨海大桥、机场扩建三期的前期报批手续。加快建设800万标箱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实施区港联动;加速推进岛内东西大通道及环岛快速路的建设,开工建设福厦铁路、龙厦铁路,推进厦深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厦门—安溪高速公路、厦门—成都高速公路,努力构建中心城市框架。(4)重大片区方面,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快速启动,集美杏林湾、海沧城区、翔安新城区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华片区改造、厦港片区改造及湖边水库综合整治也加快进行。(5)民生项目方面,全面启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共开工7个项目,2007年可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套;加大市政交通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全面启动“金包银”、“金包金”工程、移民造福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对教育、卫生、文化的投资,扩建的四所优质高中,新增132个班,扩建的四所综合性医院,新增2000多个床位。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大举措推动项目进程】 (1)加大项目工作力度。项目组织化程度有新提高,市区两级都建立了项目带动的组织领导、信息反馈、项目督办和项目储备机制,项目运作各环节逐步实现无缝对接,媒体宣传报道到位,全市上下形成关注和支持项目建设的氛围,各部门间形成了紧凑的、网络式推动项目的工作局面。(2)加大督办力度。与重大片区项目指挥部、各职能部门联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与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市纪检部门配合,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进行督办,带动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协调、现场调查、检查和督办,推进项目建设进度;(3)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并联审批,将原来建设项目审批的69个环节355个工作日,压减到45个工作日,重点项目要求25个工作日。取消非财政性项目的审批,对新开工重点项目实行分类跟踪服务,对经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报批的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开设绿色通道,对不经市建管服务中心报批的项目,主动联系或上门服务协调。(4)深化前期工作。对关系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和民生保障重大的项目及时开展前期工作,并及时推进至可操作阶段。对已立项项目,按照前期工作节点时限,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周期的关键节点的项目进一步加大督办、协调力度,明确阶段目标,跟踪管理,一抓到底,推动项目提前或如期开工。(5)完善反馈机制。通过项目报送信息平台,汇总每月项目进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对全市项目带动工作综合分析指导能力。根据项目所处建设阶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进。
  【做好资金平衡与保障】 按照“先谋后动”、“四大平衡”(即就地平衡、紧张平衡、积极平衡和综合平衡)原则,科学谋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协调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向金融部门提供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和召开项目与资金对接会等方式,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全年共落实资金210亿元,其中累计获得国家补助资金5300万元(其中公检法司10个项目2520万元、交通战备和城市基础设施3个项目2780万元)。各商业银行对83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放款64亿元,约占2006年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初计划的150%;协调落实火炬(翔安)厦华电子工业园项目和五缘湾道路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配套设施一期工程项目申请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工作;成功发行路桥公司8亿元企业债券;推动厦门市与建行总行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事宜;争取外资银行的中长期外债指标2.7亿美元。
  【市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月2日,厦门市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厦门市的2006年和“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更可靠的资金保障。根据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中国建设银行将向厦门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大片区开发以及主导产业建设等提供300亿元的信贷支持,同时为厦门市优质重点企业提供200亿元的信贷支持。对于提供信贷支持的项目将在贷款利率、品种、期限、还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同时双方明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建行厦门市分行为双方的联系人。
  【举办项目与资金对接会】 12月15日,市发改委在人民会堂举办两场项目与资金对接会,分别为重大片区开发、重大民生项目金融专题和重大片区配套项目社会资本招商专题。“重大片区开发、重大民生项目金融专题”推出171个2007年涉及需要银行贷款的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1142多亿元,需融资约750亿元;2007年计划投资296多亿元,约需融资263亿元。项目包括重大片区开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高新项目、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16家中资银行、14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需贷款融资的项目单位参加了对接会。对接会上有12个项目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或贷款意向书,签约额共计103.37亿元。“重大片区配套项目社会资本招商专题”重点推介近年来厦门市19个重大片区开发中可由社会资本投资的61个配套项目,总投资超过330亿元,涉及领域包括科技创业、物流商贸、商务旅游、文体娱乐、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行业。这些项目与重点片区开发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市有关部门、招商项目单位、有意投资的企业、投资公司及个人近600人与会。19个重大片区〔包括6个行政区的14个片区及园博园、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文教区、软件园二期、五缘湾5个重大片区〕,共推出54个项目,总投资达461.2亿元。同时,一批项目在会上进行了招商对接,河豚毒素一类戒毒新药研发及产业化、中药保健品原料分离提取产业化中试基地、海峡西岸(厦门)农业合作示范园等13个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总额20亿元。
  【同安和翔安两个工业园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第五批达到审核要求的336家省级开发区,其中厦门市同安工业园区和翔安工业园区名列其中。同安、翔安工业园区顺利通过审核,对于扩大厦门市工业载体,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此,从2004年国家开展开发区清理整顿以来,厦门市共有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象屿保税区、厦门出口加工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同安工业园区、翔安工业园区等2个省级开发区分批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厦门500余个项目成功对接“6·18”成果交易会】 6月18日,厦门市精心组织400多家企业700余人参加在福州金山展览城举行的为期3天的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有549个项目成功对接,项目总投资117.38亿元,其中:项目成果对接459个,项目总投资103.88亿元;技术需求对接90个,项目总投资13.50亿元。共有25个项目到会现场签约。项目对接和签约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往届,投资规模和技术含量上也有明显提高。
  【首批工程咨询单位和注册咨询工程师证章颁发】 12月上旬,受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市发改委的委托,市工程咨询协会为厦门市首批经国家发改革委认定的20家工程咨询单位颁发新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等级专用章。根据有关规定,取得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自检制度,并接受每年一次执业检查。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未申请取得《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而擅自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各级发展改革委应当依据规定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市工程咨询协会还为厦门市第一批注册咨询工程师颁发了注册证书和执业专用章。第一批注册咨询工程师共154人,分布在全市的33家工程咨询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咨询师证章的核发为严格工程咨询市场准入、保障工程咨询质量提供了依据。
  【厦门上市公司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12月11日,随着S*ST雄震股改方案公告,厦门自2005年12月开始启动的14家上市公司(厦门钨业、创兴科技、旭飞投资、夏新电子、厦工股份、金龙汽车、建发股份、法拉电子、厦门港务、厦门国贸、厦门信达、厦华电子、厦门空港、雄震集团)股改工作基本完成。此次股改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股改进度快。截至年底,全市14家公司全部进入或完成股改,占比100%,进度占比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2)对价水平较低。已完成股改的13家公司的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2.57股,低于全国同期对价平均水平(10送3.17股)。(3)流通股股东支持率比较高。已完成股改的13家公司中,除厦门国贸、建发股份、厦工股份、厦门空港、厦华电子、厦门港务外,其他7家公司流通股股东投票表决赞成率均在90%以上。(4)股改形式多样。厦门股改主要采取7种对价形式,分别是送股、送股+追加现金、送股+追加对价、公积金转增、送股+注入现金、定向转增+直接送股、转增+送股+送现金。
  【厦门企业首次获得省小发明、小创造专项资金扶持】 12月13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下达了2006年“小发明、小创造”专项扶持资金计划,厦门市共有2个项目分别获得1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这两个项目分别是厦门南草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环保型生物农药杀虫微乳剂系列产品——90%辣椒碱、烟碱微乳剂的延伸开发”和厦门中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态型坡式种植容器”。企业可借助此平台加快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厦门两大化工项目获国家核准建设】 7月,总投资13.4亿美元的芳烃产业链龙头项目——80万吨/年二甲苯(PX)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核准,该项目自2001年报国家发改委,历时6年始获核准,成为全市迄今为止获国家批准投资额最大的项目。10月,翔鹭石化精对苯二甲酸(PTA)二期项目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总投资4.8亿美元、年产150万吨的PTA。
  【全年核减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74亿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批转的《关于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市级财政性基建投资项目的意见》文件精神,市发改委采取有力措施,严守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审批关,力求节约每一分钱,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2006年从378个送审项目计700余亿元建设资金中核减174亿元,节约率达24.85%。主要做法是:(1)提前介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2)到建设项目现场勘察判断。(3)聘请专家参加建设项目咨询。(4)建立项目评估质量控制标准。(5)统一建设项目审核标准。(6)从严控制建设项目超概算审批。
  【168家企业入驻市级营运中心】 年内,观音山和五缘湾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全面启动,已引入市、区两级企业营运中心168家。其中,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全年完成投资27.1亿元,引进企业123家(启动区完成投资5.6亿元,引进企业115家;自建区完成投资21.5亿元,引进企业8家);五缘湾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引进企业45家(飞地营运中心完成投资2亿元,金山财富广场完成投资1亿元,引进企业45家)。
  【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年内,市、区财政投入1亿元实施20个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已建设村内道路101.7公里,排水排污沟(管)135公里,路灯1850套,垃圾收集点83个,以及一批图书室、篮球场、门球场等。全面启动12个村的“金包银”、“金包金”工程,累计开工“金边”工程133幢,建筑面积达52.1万平方米,有16幢、5.3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牵头组织开展翔安大帽山农场移民造福工程,首批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年内,在完成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的基础上,推进通自然村道路建设61公里,新增农村公交线路9条,累计开通27条,公交通村率提高到86%。农村无公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农村自来水主干管道完成490公里,新增农村自来水用户8.6万户,入户率达95.8%。铺设农村有线电视光缆68公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官浔溪、九溪流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汀溪下游、深青溪、过芸溪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善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预报系统,新建护林防火便道51公里。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全年完成教育事业建设投资24.7亿元,增长57.5%。集美、翔安两大文教区已初具规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协同发展,理工学院新校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南洋学院等项目已部分建成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加大,高级技工学校、厦门职业教育中心校和华厦职业学院、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布局优化,提前一年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体系项目建设,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和实验小学等名校分别与岛外中小学挂钩合作办学,促进了岛内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延伸。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年完成卫生事业建设投资6.2亿元,增长71.6%。基本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投入使用,海沧、翔安公共卫生大楼和同安疾控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完善综合性医院的布局和功能,完成市中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迁建,新建市中山医院外科病房楼等项目;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条件,提前一年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医疗水平;扶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双向转诊”机制。
  【完善文体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文化体育建设投资6.2亿元,增长1.3倍,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部、嘉庚体育馆、体育中心改造工程、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中山南音宫改造扩建工程、小白鹭艺术中心、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厦金横渡基础设施、海湾公园游泳馆等项目正抓紧进行施工;闽南戏曲艺术剧院、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稳步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年来,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311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 (彭梅芳)
  统计工作
  【概况】 2006年,厦门市统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等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正式施行《厦门市统计规定》,以网上直报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厦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厦门市统计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厦门市第十届(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推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根据2005年12月19日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协同各有关单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完成农业普查“五落实”工作,为2007年1月1日的正式入户登记创造良好基础。(1)落实农业普查机构,市、六个区、30个镇街农林场成立了农业普查机构;(2)落实普查员,市、区、镇三级共抽调107位业务骨干充实各级农普机构;(3)落实普查经费,全年落实普查经费716万元,其中市级经费80万元,市级补助区镇230万元,区级217万元,镇级189万元;(4)落实物资保障,市、区农业普查办公室均挂牌办公,招标采购数据处理设备,建立光电录入工作机房;(5)落实综合试点,10月8~27日圆满完成在同安区大同镇的综合试点工作。
  其次,开展多方位的农普宣传。(1)开展“农普电影下乡”活动。从11月20日至12月20日,在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四个农业普查重点区,约280个村居委会、农林场放映电影,每天15个放映队同时工作,每个放映点放映一场两片;(2)利用厦门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短信服务功能,每隔一天免费向22万农民手机用户发送农业普查宣传口号和小知识,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普查有关知识;(3)开展媒体宣传月活动。从12月1~31日,在《厦门日报》刊登农业普查标准时点倒计时,在电视台“厦视新闻”后播报农业普查标准时点倒计时,在黄金时段播报农业普查公益广告和标语口号。在各大媒体不定期发布农业普查工作动态新闻、解读农业普查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专访农业普查相关领导等; (4)市农普办订制了5万个带有农业普查标志的纸杯,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各区使用;各级农普机构在社区、街道、村居委会、农林场等,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宣传栏、宣传车、座谈会等形式上下联动开展多形式、贴近群众的农普宣传。
  【围绕全市发展目标开展专题调研】 市统计部门紧密围绕厦门市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关注各项重大活动和赛事,从服务大局的角度出发,及时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发挥统计在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的信息参考作用。(1)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调查。2006年统计部门圆满完成了对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代表及城乡居民共550个样本的中期和年度调查,调查方式采用信函、面谈、电话及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结果客观有效,得到了市绩效考评部门的肯定,有力促进了厦门市的政府效能建设。(2)开展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问卷调查。通过对部分宾馆、饭店及商场、餐饮企业及景区景点的统计调查,调查报告《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为厦门企业带来2.65亿元收入》,对比赛期间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受到多方关注。(3)开展房地产价格快速调查。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九部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社会反响开展快速调查的通知》,配合福建调查总队,在普通居民和房地产开发商中开展房地产快速调查。(4)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情况调查。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和市统计学会调查厦门市198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的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为全面了解全市知识产权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提供详实的统计数据资料。(5)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根据中纪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部署,厦门作为被抽查城市,按时完成了200户城镇居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及时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统计信息化建设】 市统计部门为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网络报送系统,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系统地整合了全部面向企业的统计报表,逐步实现企业一套表报送统计数据、一站式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部门间的重复统计,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年内完成了系统硬件的安装调试集成、网络连通等测试;系统软件完成了用户需求调研、技术设计,进入软件编码、测试阶段。同时,建立统计快报核验及信息发布系统,保证了《厦门统计月报》的及时准确,并通过网络传输,加强与财政、银行、交通、水电供应等部门的即时协作,有效地从源头上规范、改进各部门统计数据的报送形式、来源渠道,系统涉及专业报表78张,数据处理指标1400多项。
  【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2006年,市统计部门增大统计执法强度,进一步改善统计工作环境。采取市区联动方式在湖里区、集美区开展直接监督检查,共对186家单位及湖里区高殿社区居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对思明区、湖里区有关建筑业、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等102家单位开展专业监督检查;协助省统计局对湖里区20家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开展执法检查;配合省统计执法检查队对同安区发改局、新民镇人民政府及同安区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直接监督检查;配合省统计局对思明区经济普查工作进行抽查;劳动工资专业对11家单位开展2005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据质量检查;主要社会产业调查专业对12个主管部门、9个企业开展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全年全市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97起,其中警告60起、罚款37起(罚款金额1.92万元),责令改正82起。
  【建立社情民意调查机构】 为拓宽统计服务领域,筹建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厦门市统计普查中心加挂厦门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牌子,完成厦门市首个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的建设。运用该系统圆满完成了厦门市城镇居民基本住房状况调查和社会保障性住房市民反映情况调查,分别电话调查7000多个和样本量1000多个,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陈晓婷)
  审计工作
  【概况】 2006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共完成164个部门(单位)的审计和23个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查出违规金额88122万元,损失浪费金额2370万元,审计增加财政收入34808万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97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3615万元,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涉嫌违法违纪案件20件。厦门市审计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第十届文明单位;局机关党委被厦门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2004~2005年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局机关工会被厦门市直机关工会评为“优秀职工之家”。
  【两个审计项目受审计署表彰】 2006年,审计署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厦门市审计局推荐的“厦门市2004年公房租金收支专项审计调查”被评为2005年度地方优秀审计项目;“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200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被评为地方审计表彰项目。在全国地方审计机关中,厦门市审计局是唯一获得两个奖项的单位。
  【完成39个同级审项目】 根据《审计法》和《厦门市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的规定,厦门市审计局200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下简称“同级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共完成对市财政局等32个部门单位的审计和7个审计调查项目,并延伸审计了56个企事业单位,共查出违规金额35065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20605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1000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74万元,审计还查出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0件,移送市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通过审计,查出一些部门、单位预算不实,多列预算支出;应缴财政资金上缴不及时;超标准发放各种补贴、奖金、加班费;多支付征地补偿款;个别单位私设“小金库”、滥发奖金、私分公款等问题。“同级审”结果报告还向市政府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规范科技资金管理,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补偿费管理和统一住房维修金管理”等五项审计建议。
  【同级审整改取得成效】 根据厦门市审计局2005年“同级审”查出问题和审计建议,厦门市委、人大、政府采取得力措施齐抓共管,使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历年最好效果。一是市政府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采纳审计建议,出台多项规章规范管理。从8月份起先后出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管理、直管非住宅用房租金征收办法、科技三项资金管理等多项规章和管理办法。市财政局、科技局、国资委、经贸局、国土局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20多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政府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二是审计处理决定落到实处,17个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单位,应缴财政1.5亿元已如数入库;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加班费等违规问题得到纠正;多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已被追回。三是严肃法纪,12名涉嫌违法乱纪人员被移交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其中4名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者已被刑事拘留,1名党员干部一审被判刑11年,还有4名涉案人员被依法逮捕。个别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纪行为的单位,其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完成四个区级财政决算审计】 2006年,厦门市审计局对思明区、海沧区、同安区及象屿管委会4个区级政府开展了财政决算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514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5062万元,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715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4111万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决算编制不规范,财政收入核算不实,违规改变资金用途,支出挂账,未按规定征收缴纳财政收入等。
  【征地拆迁补偿款审计挽回损失近2000万元】 厦门市审计局通过对市土地开发总公司收储土地和高殿二号路工程、仙岳路东段、县黄路北段等征地拆迁项目以及“百脑汇”建设项目土地拆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有的拆迁项目存在多支付征地拆迁补偿款,造成国家资金的流失。如对厦门市土地开发总公司收储土地征地拆迁费用审计中发现,由于现行的市、区两级对征地拆迁补偿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拆迁现场监管不力,房屋建筑物的丈量、青苗及地上建筑物的清点存在大量“水分”;有的中介公司违背原则,与被拆迁人合伙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造成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大量增加,加重政府工程建设的成本负担。审计共发现有3个拆迁项目存在多支付征地拆迁补偿款1948.2万元,造成国家资金的流失。其中市某公司在五缘湾内湖原国有盐田的征地拆迁补偿款10693万元的再分配过程中,未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多赔付给拆迁地块的养殖承包户补偿款,导致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流失。经审计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835万元。4名涉案人员因利用职务便利、收取贿赂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刑事拘留,另外4名涉案人员也受到法律法规的追究。
  【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2006年,厦门市审计局对厦门环岛路、市工商质检信息综合楼、六中新校区等5个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竣工决算审计,共核减工程款8120.04万元,占以上项目投资总额的8.71%。如市政府某部门的综合楼工程总投资决算报审数为12561.60万元,审计后核减数为2072.06万元,核减率约16.5%。其中在对厦门市路桥公司承建的市政府重点工程环岛路(五通至墩上段)的决算审计过程中发现,厦门某集团有限公司违规突击抢建厂房、伪造假房产契证,涉嫌骗取拆迁赔偿款2315万元等违法违纪问题,审计后已移送市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查处。
  【审计市属重点工业产业】 厦门市审计局于2006年下半年集中力量,对市属重点工业产业开展审计,为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或重组出谋划策。通过对软件园二期、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机械工业区等四个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查出部分工程项目未公开招投标,变更工程预算未报审批,财政处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该审计项目的调查报告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责成有关部门抓整改,以规范四个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在建工程跟踪审计】 为保证厦门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监督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厦门市审计局对火炬高科技园工程建设、软件园二期工程建设、环东海域综合整治水产养殖补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跟踪审计,提出规范征地拆迁补偿款使用、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加强监督等审计建议,均被市政府采纳。特别对征地拆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对违纪违规的行为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罚,并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征地拆迁的监督管理办法,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从源头上防治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违法乱纪行为。
  【效益审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厦门市审计局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对39个审计项目开展效益审计,占年度审计项数的39%。一是对厦门港东渡二期建设项目效益和还款情况(世行贷款项目)开展效益审计调查,以审计署效益专项审计调查指标体系为指导,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协议和其他立项文件,从实现建设目标、项目运营管理、还贷资金管理等四个方面,评价项目是否达到应有效果。该效益审计报告受到审计署的好评。二是在2002~2004年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使用效益审计调查中发现,科技三项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与执行衔接不够、监管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项目承担单位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益不高等问题,市审计局及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调查报告并提出审计建议,两位副市长分别作出批示,责成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对市级生鲜食品安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中发现,生鲜食品安全资金存在管理分散、“撒胡椒面”的问题,审计建议市政府整合生鲜食品安全资金,将资金统一集中由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以利于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和使用效益,审计结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四是对2005年市外贸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等审计调查发现问题,两位副市长分别做出批示要求抓整改。通过效益审计,对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完成56个单位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2006年,厦门市、区审计机关完成56个单位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41名,事业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9名。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9739万元,损失浪费金额1532万元,查出有个人经济问题的2人,涉嫌违法违规金额23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整合,厦门市国资委委托市审计局对市属8个大型国有企业单位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企业资产总额达192亿元,查出违规金额28000万元,审计增加财政收入2619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24000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3条。厦门市各级政府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非常重视,如思明区政府根据区审计局对区某部门领导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所反映问题,及时成立了原鼓浪屿区属某系统企业资产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企业分批进行清理,还采取措施追讨对外投资、借款和拆迁补偿款,挽回了国家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审计建议被市政府采纳】 2006年,厦门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调整企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为配合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市、区审计机关对25个企业开展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42424万元,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1031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资金24767万元。其中市审计局在对市属工业国投、厦信公司、欣农公司、白鹭洲公司等16个企业单位审计中发现资产不实9369万元、损益不实13792万元;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潜在损失2.3亿元;欠缴税费5641万元。此外,还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起,涉案人员2人。同时对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国有股收益情况审计调查时发现,市本级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没有做到应收尽收,使大量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游离于预算之外等问题。为此市审计局提出了审计建议。市政府结合国有企业改革与整合实际,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对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辖对象、主管机构、上缴办法和奖惩作了明确界定。以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把大量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列入财政预算,维护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本收益及时足额上缴,增加财政收入。
  【完成六个部门2005年度决算(草案)审签】 厦门市审计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对厦门市卫生局、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市政园林局、旅游局、环保局和海洋与渔业管理局六个部门2005年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显示,这六个部门决算(草案)基本反映了当年预算收支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但审计发现有的部门存在编报不够真实、规范,隐匿收入和结余,多计支出,多列资产等问题,涉及金额2871.22万元。审计结束后已依法签署意见,要求予以纠正。 (谢清海)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采取扩大年检免审范围,完善网上年检功能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企业年检率,全市共有6663家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获得免审资格,7843家企业通过网上年检,网上年检量比上年增加420%。积极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帮助经营者从注册登记开始就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合法经营,避免走弯路。全年共试点推行86项一般行政指导事项、28项重大行政指导事项,接受指导企业共计9514户、个体工商户8960户、自然人95名,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当事人被动违法带来的各种隐患,提升了工商机关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年内,全市共新增各类经济主体23212户,其中,私营企业5421家,同比增长18.87%;个体工商户13662户,同比增长27.89%;外商投资企业499家,同比增长47.20%;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285家,同比增长216%;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70家,同比增长11%。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福建省工商局关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工作要求,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全年共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查处无照经营、侵犯知识产权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红盾护农”等84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44件,总案值2888.04万元,罚没金额1330.93万元。年内,工商部门创建放心食品网络监管系统的经验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翔安分局帮扶、指导、维权并重,树立亲农、爱农、为农的工商新形象的经验在全国工商系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市工商局和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分局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九届文明单位”,中华工商所、杏滨工商所被评为“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鼓浪屿工商所被评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十佳工商所”,石塘工商所所长郑庆荣被评为“全省十佳工商所长”。
  【商业贿赂专项治理】 3月底,市工商局全面展开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全年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01件,涉及工程建设、医药及医疗器械经销、酒类商品促销、旅游、保险等领域,涉案金额541.43万元;结案81件,罚没入库金额213.51万元。其中,旅游市场和旅行社商业贿赂案件30件,涉案金额123.16万元;车险类商业贿赂案件14件,涉案金额逾百万元,罚没款金额94万元。6月,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与第一检查支队联手对厦门泰成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销售汽车之便,为保险公司介绍、推荐客户,提供相关便利条件,擅自收取中保象屿支公司的“保险返还费”且不入法定财务账的行为进行查处,没收其违法所得61.82万元,在保险行业和车行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车险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查处无照经营百日会战】 4~7月,市工商局积极组织开展查处无照经营“百日大会战”。行动由企业监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工商所全力以赴。在分类排查、摸清无照经营情况底数的基础上,各分局、工商所共出动执法人员4300多人次,整改办照1510多户,立案查处484起,案值358万元。
  【启动“法定代表人黑名单”解锁程序】 市工商局依据《公司法》和厦门市企业信用监管有关规定,于2005年将一批因存在违法经营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列入黑名单,在电脑程序中进行强制锁定,依法严格限制其任职资格,有力地遏制了企业的恶意退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吊销企业缺乏有效制裁手段的缺陷。为进一步规范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问题,2006年4月初,市工商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解除“电脑强制锁定”的意见》,提出解除法定代表人“电脑强制锁定”适用的各种情形以及解锁程序,区分不同情况,特许部分“黑名单”上的法定代表人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推进住宅禁商工作】 4月,市工商局积极介入市政府组织的“住宅禁商”政策调研工作,对全市较大规模的企业进行住所勘察,强化企业住所监管工作。7月,制定下发《厦门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实施方案》,并对思明、湖里辖区内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2857家企业进行住所清查,其中住所在非住宅(经营性场所)的有1596家,住所在住宅楼内和其他不规范场所内的企业有475家,擅自变更住所的有786家。对擅自变更住所的786家企业,市工商局对其实施电脑业务流程强制锁定,结合企业年检和企业办理其他业务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
  【创建诚信一条街】 3月,市工商局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结合厦门实际,研究制定《2006年厦门市创建诚信一条街工作方案》,确定以思明区禾祥西路为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创建诚信一条街活动。3月15日,创建诚信一条街活动正式启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中山路、鼓浪屿龙头路和湖里SM商业城也主动加入了创建行列,共同促进商圈的诚信和繁荣。
  【一人有限公司逾千家】 1月,《新公司法》颁布实施,截至12月初,全市登记注册的一人有限公司达1038家,经营领域涉及商业、房地产物业、生产加工业等多个领域。由于一人公司具有完善的财务、用人等制度,有利于融资、招聘人才,有利于提高经营信誉度,同时,一旦出现债务危机,也不必像个体户那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只需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因而颇被经营者看好,一些个人独资企业也纷纷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为一人有限公司。
  【改革逾期年检企业成批吊销营业执照程序】 针对沿用多年的成批吊销逾期年检企业程序存在企业数量大、送达难,以及成批立案易引发诉讼的问题,5月,市工商局根据新修订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制定《关于成批吊销逾期年检内资企业营业执照的工作意见》,改革了原有的统一吊销方式:一是改成批立案为一户一案一档;二是改工商所送达为邮局特快专递送达,不在原址办公的才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既使送达符合法定程序,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送达率及准确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改两年清理一次为每年年检结束即进行催办清理,加大对逾期年检企业的处罚力度,督促企业遵守企业登记法规,及时参加年检。年内,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1198家2004年度逾期未年检企业,短时间内即完成前期催办及查档工作,并正式进入吊销程序,共立案1098件,其中公司524件,非公司企业法人87件,分公司347件,其他营业单位240件。
  【海空港保税联动区企业迅速增加】 至年底,海空港保税联动区已有各类企业482户,其中,私营企业165户,注册资金30566.6万元人民币;内资企业96户,注册资金59161.49万元人民币;外资企业221户,注册资金14494.17万美元。新增内资、私营企业80户,注册资本13028万元人民币;外资企业17户,注册资本415.4万美元。新增企业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22%,内资企业投资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76%。
  【成功注册全国首家台湾个体工商户】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港澳居民在内地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相关规定,2006年1月18日,市工商局制定出台《台湾居民在厦门市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1月20日上午,台湾居民林永铭在湖里分局注册大厅绿色通道窗口,用不到1小时的时间办好了《营业执照》,成为厦门乃至全国首家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境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申报省市著名商标】 6月,市工商局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要求,从年初申报厦门市商标认定的89件商标中,评选、认定出62件商标为2006年厦门市著名商标。同时,将金龙客车、夏新手机、灿坤电器等商标列为创立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扶持对象,其中金龙客车已申报商标局认定驰名商标。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87件商标申请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25件福建省著名商标申请复核,是历年来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最多的一年。
  【违法广告率大幅度降低】 2006年度,市工商局积极推行“新闻媒体违法广告告知制度,广告审查预警提示制度,福建省媒体广告信用评分管理办法,对严重广告违法的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措施”等四项制度,强化新闻媒体广告监管,共监测媒体广告71167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4274条,其中认定为严重违法的有154条,违法率分别为6.0%和0.22%。与上年同期相比,监测总量增加2794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量减少2509条,总违法率降低3.92%。
  【主办首届海西汽车博览会】 由市工商局牵头,联合市贸发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峡西岸首届汽车博览会于6月2~5日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博览会当场成交202辆,总金额达6000多万元;达成订购意向4442辆。(详见本书“会展业·其他展会”相关条目)
  【厦门市商标品牌展览馆建成开馆】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厦门市商标品牌展览馆于11月8日建成开馆。馆内展出“商标知识”、“品牌建设成就”和“打击商标侵权成果”等近千种展品,成为宣传厦门市商标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果,普及商标知识的重要窗口。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国家商标局局长安青虎、福建省工商局局长詹毅等领导出席剪彩仪式,并对展览馆给予高度评价。
  【崇品公司非法传销案入选全国十大典型传销案例】 元旦前夕,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第一检查支队根据群众举报,对位于厦禾路820号帝豪大厦503室的厦门崇品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在利用网络和人才市场招募人员后,即由公司经理和应聘人员闲聊,一旦发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就千方百计地说服应聘者购买价格18800元的咖啡机,并许诺只要购买一台咖啡机,就可成为公司的正式成员,每月领取840元的工资。经对该公司的账目进行清查后发现,一台售价为18800元的咖啡机,实际进价只需6200元左右,至案发日止,该公司已售出咖啡机69台,总价128万余元。厦门崇品贸易有限公司以加入“淘金咖啡会员”为诱饵,大量发展下线人员,实施高价销售咖啡机后返租咖啡机的形式以空卖空,上线人员以下线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抽取奖金的经营行为,属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传销行为。由于当事人的经营数额较大,已达到法律规定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诉标准,市工商局将案件移交厦门市公安局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年底,该案被国家工商总局收录为“全国十大典型传销案例”。
  【1231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千万元】 2006年,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6945户,取缔无照经营505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2个,查获并销毁大批有毒有害食品;全年共接受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12151件,办结率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5万元。
  【扶持和规范台湾水果市场】 10月26日,市工商局对新成立的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实施“免交一年工商管理费、免交商标注册代理费”等四项优惠政策,同时,出台《关于规范台湾水果市场经营行为若干规定》,从规范名称、规范标识、规范经营行为入手,严格区分“台湾产地水果”和“台湾品种水果”,有力地扶持和规范了台湾水果市场。新华社、香港文汇报、台湾“中华工商时报”等各大媒体相继作了报道。1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专程赴厦参加“规范台湾水果市场经营行为,保护台湾品牌水果现场会”,对厦门工商部门及时有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集体商标实现零突破】 2006年,市工商局商标处会同岛外3个涉农分局热心指导经营者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取得显著成效。“郭山紫长茄”成功注册为厦门市第一件集体商标后,同安洪塘镇郭山村大棚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亩增至2000多亩,长茄价格不断上升,该村年增收800多万元。福建省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栏目”作了专题报道。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视察郭山村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 2006年,市工商局采取加强日常监管与开展专项整治相结合等措施,集中力量严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商标侵权案件,重点打击假冒外国知名品牌的行为,共立案查处商标各类侵权案件93起,案值达1324.6万元,没收非法物品19万件套,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件。案值较大的有:生产销售“TOSHIBA”等名牌碳粉案、仿冒“adidas”字母商标和图形商标标识的运动服案、拟出口到中东地区的假冒“Signal”、“Closeup”、“Aquafresh“商标牙膏案。全年共查处44件涉外侵权案件,有RICOH、MINOLTA、CAWON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的国际知名品牌。湖里分局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位于信达大厦和钟宅的两个生产假冒名牌打印机耗材的地下加工厂及江头浦园一个销售各种假冒名酒的非法窝点,查获假冒他人知名品牌复印机碳粉3340盒约1.3吨,假冒佳能、松下、夏普、东芝、柯尼卡等8个品牌的包装盒1.4万个和53块湿印板。有力地维护了国外知名商标的合法权益,树立了厦门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市工商局商标处查处的厦门中企联假冒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E商标案件,是全市首个域名注册企业商标侵权案;厦门某食品公司侵犯“百鲜富贵”商标专用案,是新《商标法》实施后市工商部门首次适用“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条款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市工商部门还协助企业跨省打假,先后帮助厦门美真香佛具艺品公司、万吉龙工贸公司、厦门宝姿服饰有限公司、厦门伟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金门酒厂等企业到安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打假维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严厉查处了侵犯古龙、厦工、夏新、金龙等本市驰名商标的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厦门驰名商标的合法权益。2006年是《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出台第一年,市工商局积极尝试由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联合进驻“九八”投洽会、海峡两岸农产品博览会、品牌产品采购会等大型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工作,现场实施商标、产品质量的监管。仅“九八”期间,全市工商系统就出动执法人员1126人次、检查经营户13215户、检查商品交易市场42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个,共立案查处各类投诉商标侵权案件6起,扣缴侵权商标标识50件(套)、侵权物品9858件。
  【启动“农改超”工作】 该项工作作为2006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工商局积极牵头协调,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贸发局、财政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组成厦门市“农改超”考察调研组赴津宁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当地“农改超”的先进做法,“农改超”的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现场参观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及生鲜超市,撰写了《关于赴津宁汉地区学习“农改超”工作的考察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改造农贸市场、推广生鲜超市”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9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厦门市“改造农贸市场,推广生鲜超市”实施方案》以及《农贸市场改造标准、社区生鲜超市标准、流动生鲜超市车(店)标准》。在市工商局成立了农改超工作办公室。年底,岛内和兴等4个农贸市场完成第一批试点改造。 (王水华)
  物价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价格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服务民生、加强监管,在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市物价局被评为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价格监管服务先进集体。
  年内全市物价保持基本平稳,全年价格总水平累计上升0.8%,与全省0.8%升幅持平,比全国1.5%升幅低了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升0.9%。全市价格总水平呈现前低后高的运行轨迹,1~12月份各月波动幅度分别为:0.7%、0%、-0.8%、0.1%、0.3%、1.2%、0.8%、1.2%、0.7%、1.2%、1.6%、3.4%,12月份达到本年度最高的涨幅;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五升三降”的态势,即居住、烟酒及日用品、食品、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五大类价格分别上升6.09%、1.50%、1.16%、0.53%、0.06%;衣着、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等三大类价格分别下降8.14%、1.58%、0.05%。
  1.稳妥出台各项调价项目。2006年,价格管理部门有计划分步骤地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费、厦鼓轮渡票价、管道燃气价格、公交票价、有线电视建设费、集美旅游景点票价等调价项目。在每一项调价项目出台前,价格管理部门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成本监审,严格执行调定价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注重统筹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提出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的建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同时加大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把握好出台调价措施的时机,积极稳妥地疏导价格矛盾,从而确保了各项调定价措施的平稳出台。
  2.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价格热点问题。针对看病贵、药价高问题,价格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降低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合理调整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这一治"标”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从改革现行体制和机制入手,同步推进药品流通、医疗卫生等改革,促成电子病历卡的建立,推动全市各医院对病患者近期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釆购方式,有效降低了招标采购价格;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停车难、乱停车、停车服务收费不规范以及物业服务收费问题,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厦门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机动车停放收费标准》、《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和政府指导价标准方案》、《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上报市政府审批。开展优秀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评选和资质升级初审,建立拆迁专家鉴定委员会专家库,制定《房屋拆迁评估机构考核办法》和《厦门市拆迁资产评估暂行办法》,促进房地产评估市场健康发展。
  3.加强价格监测、调研,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坚持做好价格形势分析、预测,重新修订《厦门市价格异动事件工作预案》,以保障一旦出现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即可迅速釆取一系列对策与措施。针对粮、油、肉类、白砂糖、蔬菜、液化气、油价等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相关信息和对策建议。为正确引导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在《海峡导报》资讯版和厦广音乐台“物价之窗”栏目定期发布本市特色农产品和重要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对近几年来价格调整时给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加强油价上涨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提出对公交运输车辆以及生产性企业补贴联动方案。开展农资、医疗价格、港口及查验部门收费等10多个课题调研。
  4.加强监督检查,创造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市、区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教育、药品、医疗、农资、涉农收费等价格与收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大检查。加大对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价格联盟等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85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3308万元,退还用户金额2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金额3322万元,罚款金额33万元,上缴财政金额3355万元,实现经济制裁总金额3566万元。为方便群众对价格的投诉、举报、咨询,“12358”价格举报电话开通24小时录音监控,切实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全年价格举报中心共受理各类价格举报、咨询10427件,办结9486件,办结率91%。同时,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完成了行政性收费的年度审验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港口收费的清理工作,协调处理厦金航线的收费问题,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5.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在做好“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价格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了价格执法依据的梳理,科学合理地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培训,严格依法行政。继续推进价格审批改革,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等16项内容在厦门市政府网站和厦门物价局网站公示。网上审批和网上告知承诺工作取得进展,实现了停车场收费和前期物业收费等项目的网上审批。此外,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2006年管理相对人对市物价局的5起行政诉讼和1起行政复议均以市物价局胜诉而告结束。
  6.加强基础工作,完善价格服务。稳步推进成本监审工作,不断提高成本监审质量,在管道燃气、公交运输、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等成本监审中核减不合理费用共计1.2亿多元。同时,完成本市特色品种、项目的成本调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储备粮、油的轮换工作。在价格调节基金征管方面,全年全市共征收上缴财政的价格调节基金3640万元,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价格提供了资金储备。价格认证工作中心发挥价格认证服务司法、服务经济的作用,全年共受理价格鉴定、价格评估、价格咨询服务3006件,总鉴定值1.07亿元。价格协会成立了厦门市价格协会价格诚信促进分会,并免费为单位会员举办了一期物价员网络培训。
  【降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釆购价格】 年内,在厦门市第21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釆购中,市物价局负责对700多种独家剂型药品制定标底。将以往单纯招投标的方法发展为部分釆取招投标,大部分实行限价竞价釆购的做法,厂家可通过远程开标、网上竞价的方式直接参与本市组织的招投标;同时,大幅度降低加价率,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以最小零售包装的实际釆购(购进)价为基础,500元以下一律按15%加价率顺加作价,实际釆购(购进)价高于500元的,最高加价率一律不得超过75元。此外,还降低招标代理和网上交易服务费,从原来标书中明确的0.58%降低为0.50%。为此,第21期招标的药品价格比第19期、第20期分别降低了6.91%和6.26%。
  【八次调整民用液化气价格】 2006年,厦门市物价局对瓶装液化气价格的管理,继续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根据国际石油液化气市场价格变化行情,先后8次对本市瓶装液化气价格做出升降调整,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
  【管道空混气价格上调】 厦门市管道空混气销售价格从1997年以来未曾调整。近几年来,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国内液化石油气价格不断攀升,管道空混气原料液化石油气市场采购价格急剧上涨,本市企业出现政策性亏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年内,市物价局组织召开管道空混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调整了管道空混气价格:自10月1日实际用气量算起,管道空混气居民用气价格从现行的4元/立方米调整为5.85元/立方米,工商企业(含食堂)用气价格从现行的5元/立方米调整为7.35元/立方米。
  【公交票制改革】 年内,市物价局组织召开公交票制改革听证会,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本市公交票制实施了改革。10月1日起,本市公交票价如下:(1)基本票价,普通车一票制线路每乘次/人1元,空调车未开空调时每乘次/人1元,每年5月15日至9月30日在空调开启时间每乘次/人2元;(2)成人月(季)票E通卡,每乘次/人为基本票价的95%,可在全市所有线路(含巴士)上使用;(3)学生月票专用卡,每乘次/人为基本票价的50%,仅在35条线路(不含空调车)上使用;(4)对离休人员、70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等群体的优惠政策不变。
  【暂定两条公交大站快运线票价】 2006年,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开通了厦大至SM城市广场、火车站至杏林两条大站快运线,厦大至SM城市广场沿途停靠点7个,火车站至杏林沿途停靠点6个。鉴于大站快运采取全封闭高级空调车,经营成本较大,按照“优质优价”的定价原则,市物价局暂定厦大至SM城市广场实行一票制,全程票价2元/人,开启空调期间3元/人;暂定火车站至杏林实行一票制,全程票价4元/人。9月6日起试行,试行期为6个月。
  【开通网上审批业务】 2006年,市物价局在厦门市人民政府网站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通了网上审批业务,已在网上受理的项目有:停车场收费和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等两个行政审批项目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的核发。
  【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 2006年,市物价局协调各区和各有关部门精心筹划,周密组织,针对不同行业召开了9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服务进万家”启动仪式,开展了政策宣传、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热线咨询、现场提供价格服务等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把价格法规政策、咨询、信息和价格维权等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将价格监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所有收费单位。与此同时,发掘、总结了金山社区,湖里中学等“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的先进典型与工作经验,以不同形式进行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湖里中学还应邀在全国“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专题会上做了重点发言。下半年,价格服务进商场、进社区、进校园工作全面推进,共有20多家大型商场主动参加了价格服务进商场活动。全市高中以上的学校(含技校、中专)实现了网络链接,通过校园网将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思明区物检所开通了968180价格服务网站,将社区价格服务工作覆盖到全区10个街道、97个居委会,通过网上进行价格公示、政策法规宣传以及受理价格投诉举报等。此外,价格管理部门还对价格服务进万家的试点单位开展了回访工作,并采取划分区域、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定期上门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和沟通,确保“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取得实效。 (佘洪霞)
  质量技术监督
  【概况】 2006年,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坚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标准化、计量技术基础工作扎实有效,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处置公共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提升,2006年被评为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先进单位,并被市政府授予2001~2005年全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厦门新增七个中国名牌产品】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编写名牌工作指南,修订《厦门市品牌经济发展规划》,将名牌产品审查关口前移,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有7家企业7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其中新增LENO-VO联想手机、达顺牌铝箔和太阳城晴雨伞3个中国名牌产品。至年底,全市共有13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的17.1%;104家企业125个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的14%。此外,有25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占全省的10.8%,15家企业获得2005年福建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名牌产品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的9.2%,实现工业总产值62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66%,其中出口18.74亿美元,占全市的13.4%。
  【举办首届两岸(厦门)质量论坛】 9月30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主办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两岸(厦门)质量论坛。来自海峡两岸的6位质量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全省质监系统的各级领导以及厦门市企业界人士共300多名一起就“名牌、质量、发展”等展开深入的探讨。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两岸企业高管和广大质量工作者提供一个开阔视野和交流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了两岸质量交流与合作,对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三个层面开展质量月活动】 9月质量月活动期间,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三个层面开展系列宣传活动。(1)开展《质量振兴纲要》颁布1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在平面媒体全面介绍十年来质量立市、推进名牌战略的经验,举办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组织“我最喜爱的地产食品”评选,30多名质量专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寻找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建设节约型、创新型的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作贡献。(2)在企业内部开展“五查一访”(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质量体系、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和访问用户)以及表彰先进、QC活动成果展示、质量培训讲座、岗位技能竞赛、质量隐患检查及整改、合理化建议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3)开展内容丰富的互动活动。组织消费者到银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参观、与安德鲁森公司联合举办自己动手做月饼的“月饼DIY”活动,现场见证食品安全。质量月期间,在市以上各新闻媒介上以新闻、报道、专题、知识介绍等形式报道质量工作的稿件、图片、影像、公益广告共计2482篇(条)次。
  【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年内,市质监部门开展乳饮料产品、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红心鸭蛋”、陈化粮、加工食品“双百”(即两百天时间)整治和节日食品等6个专项检查,共检查204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26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生产企业,4家“红心”咸鸭蛋或蛋制品生产企业。查处了9家无证生产企业。在治理餐桌污染上,重点对白酒、饮用水、肉制品、粮食制品等产品的主要安全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共抽检了313批次,合格率为98.72%。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 市质监部门采取调查摸底、普查建档、自查、专项抽查与帮扶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全市已登记的食品小作坊共有1580家,其中证照齐全的718家,占45.4%;证照均无的716家,占45.3%;仅执有一证或一照(即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的146家占9.2%。在整治中,思明、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区政府分别印发了整治工作方案,成立整治工作小组。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保障了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见表1)
  【夯实质量工作基础】 年内,市质监部门开发质量档案网上填报系统和质量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完成52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586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信息录入,实现动态监管。对108名质量工程师进行了注册。与5家生产企业签订了电子监管网协议。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重点对农用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轻工产品、纺织(鞋类)产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机电产品和冶金(金属制品)等9大类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444家生产企业的1819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8.18%。监督抽查結果显示,纳入许可证发证范围的产品质量较稳定,其中已实施市场准入的食品合格率达96%,第一批通过QS认证的老五类食品和眼镜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管】 全市已有179家企业获得184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申请74家,实施现场审查71家,年审15。家;抽查15家有不合格记录且产业较集中的危险化学品、白酒、化肥和农药生产企业;检查66家获证企业;查处违法案件26起,涉案金额142.3万元。
  【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全市累计有179家企业获得235张QS证书。同时,启动了糕点等7种产品、食品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以及牙膏的市场准入工作,开展白酒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由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把关严格,成效显著,得到了以国家管理局为首的食品安全试点城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并于2006年9月获得全省食品生产行政许可检查第一名。
  【强制性认证产品专项整治】 重点对50家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生产企业的“3C”认证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封存、扣押未经“3C”认证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82台,低压开关及插座11541只,涉及货值达1036818元。
  【认证稽查】 采取询问、查阅文件、核查现场等方式对25家认证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非法认证咨询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咨询,使用未经注册的人员从事认证咨询,认证与咨询“一条龙”,认证机构超范围认证等。市质量监督部门对上述违法活动进行了纠正,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
  【检验机构监管】 对6家通过计量认证、1家通过实验室认证的检验机构进行监督评审,审核检验报告809份;完成3家区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复查考核和2家强检授权机构的监督检查。促进了检验机构检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确保检验数据公正、准确、科学、可靠。
  【计量器具强检】 全年共完成计量器具强制检定234256台件。其中:95家加油站417台加油机1469把加油枪,受检率100%;131家眼镜配镜店377件计量器具,受检率96.0%;区级以上医院在用2285台件强检医疗计量器具,受检率98.0%;集贸市场强检计量器具4176台件,受检率86.1%;水表、电表、煤气表安装前首检214895台件(水表85467台,电表107296台、煤气表22132台)。
  【计量监督检查】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抽检98批次,合格率57.1%;集贸市场(超市)计量器具抽查2082台,合格率97.7%;加油枪抽查77把,合格率100%。共立案查处计量违法行为40起,处罚款6.44万元,有效的打击了计量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标准备案】 受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961项,组织12家企业20项产品申报釆用国际标准,其中有11家企业19项产品经省质监局批准获釆标登记,9家企业15项产品获得釆标标志。
  【食品质量监督抽查】 年内,市质监部门监督抽查647家企业801批次食品(主要是粮油产品、酱油、食醋、饮用水、白酒),占总批次的44.03%,批次合格率为85.77%,主要情况见下表2。
  【特种设备应急演练】 年内,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先后组织了电梯和客运索道应急救援演练。8月5日,在湖滨南路某大楼组织电梯使用管理、维保等全市首次电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演练模拟电梯坠落,电梯内出现人员伤亡,在电梯门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下,紧急启动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展开救援。演练提高了电梯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12月27日,和鼓浪屿管委会共同组织、指导鼓浪屿日光岩客运索道站进行客运索道站应急救援演练,演练釆用两套方案分别对困于2个空中吊厢中的4名乘客实施了垂直救援。演练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全省客运索道的高空应急救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两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与省质监局专家组共同对厦门金殿高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厦门金藏机电有限公司2家企业的产品标准《硬质合金圆锯片》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经评审认定:2家企业产品标准主要技术参数指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GB/T14388—93《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和日本规格协会标准JISB4805-1989《超硬圆锯片》的规定,达到了国际水平。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及时下拨8万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专项补助资金,完善示范区信息化管理,指导在建6家国家级和8家省级示范区建设,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示范区项目,集美凤梨穗龙眼顺利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审定批准10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规范(无公害龙眼、荔枝、香蕉、琯溪蜜柚、脐橙、番石榴、枇杷、双孢蘑菇、茶树菇、金针菇)和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规程厦门市农业地方标准,并正式在网上发布供广大农户免费使用。对9家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跟踪抽检,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指导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命名验收。
  【参与国家地方标准制修订】 组织蚝汁、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2个项目申报国家标准并接受专家评议;“有或无机电继电器”系列标准第50~55部分等6个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已经通过专家审查进入第二次公示;4个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省质监局批准立项,其中2项已审定,2项在征求意见中。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评议】 为主动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增加出口,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全市外贸出口产品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各相关企业对2006年度美国、日本通报的涉及《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等3项TBT措施及1项SPS措施进行评议,在“厦门质量信息网”上发布相关信息,发动企业参与评议,并及时收集评议意见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标准化信息服务】 组织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委开展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意向调查和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启动服务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公交服务标准化已迈出第一步,美容美发业标准化工作也正式启动。新增及更新标准超过2万个,提供标准3万件次,外索文献标准300批次。
  【开展“两码”服务】 全年共为企业发放代码证22300家,年审25200家,代码数据更新率达60.2%,数据库质量排名位居全国第6。新增商品条码系统成员180家,续展261家,系统成员保有量超出与国家中心签订的任务20家。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现场安全监察】 全年出动1602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887家,完成锅炉定检419台,定检率100%;压力容器定检2647台,定检率97.5%;压力管道安装监检107.04千米,在线检验95.54千米;电梯定检6517台,定检率100%;起重机械定检2408台,定检率99.5%;场(厂)内机动车辆定检1944台,定检率100%。现场安全监察气瓶充装单位16家,监察率100%;锅炉房现场监察386家,监察率50.6%。全年发出特种设备监察指令263份,较好的规范了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推行液化气气瓶条码管理和钢瓶射频技术】 2006年,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上年对厦门集顺石油液化气公司实行条码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又在全市6家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单位推广条码技术管理,并在厦门制氧厂试行对气瓶进行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化管理,解决了无缝气瓶使用环境恶劣,钢印难识别,容易导致混装等问题,收到明显成效。
  【行政执法管理和行政许可】 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17件,罚没款203.1万元,完成400多份执法文书的审查、报批,举行系统案审会17次,听证会7次,并组织案审委员到各分局参加案审会。对10项行政许可和4项备案事项进行规范,采取网上下载表格与人工现场审核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对1979年以来是否有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1918份文件进行清理(没有发现此类文件);完成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复查26项,新建计量标准器具核准1项,法定技术机构计量检定人员资格核准发证13人次,企业计量检定人员资格核准发证92人次,企业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签发4家,监督检查3家;发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3044台,作业人员证书2993人次。 (温伟青)
  食品药品监督
  【概况】 2006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按照市政府“强化药品监督,保障用药安全”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位居全省前列,处置药品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公众用药意识得到加强,违法广告药品明显减少。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15人次,检查涉药单位1519家,抽检1002批次,合格率91.6%,查处违法行为97起,没收药品货值20.65万元,罚没款77.95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市政府“2001~2005年全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彻查“齐二药”假药】 5月9日,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假药案发生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在第一时间通知全市581家药品经营企业、18家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和5家医院制剂室,出动600余人次,控制和查封“齐二药”药品7个品种91818瓶(支),保证了全市药品市场秩序的安全稳定。
  【查封“欣弗”注射液】 8月,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启动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拉网式检查,查封5家单位经营、使用安徽华源“欣弗”药品,回收并封存56瓶,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
  【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从2006年10月开始,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全市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开展整顿和规范专项行动,并配合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14家(次)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跟踪检查,2家企业飞行检查,同时对125家已通过GSP(医药商品流通管理)认证的药品零售企业,7家新开办的批发企业,50家药店的分类管理、21家药品生产企业237个上市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189家农村药品零售药店和1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综合治理违法广告药品】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针对一些违法药品经销商制作非法印刷品广告到医疗机构药房分发,误导消费者的新动向,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制作警示牌,悬挂在各大医院药房醒目位置。同时加大现场监管力度,监督抽查平面媒体药品广告32起,通报18起,对经常刊播违法药品广告的药店,进行4次突击检查,查处违法行为2起,抽检广告药品32批次,罚没款7.5万元,其中1起非法经营广告药品案件移送公安机关,逮捕涉案人员1人、刑拘1人。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违法药品广告比上年同期下降85.9%。
  【严把药品经营许可审核关】 全年审批药店189家,组织对114家新开办的药品零售企业进行GSP验收并全部通过,完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受理非法人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家,对20家医疗器械法人企业、25家非法人企业进行换证,核发8个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虎纹镇痛肽获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虎纹镇痛肽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创新药物项目的研发课题,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担。1月2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参见本书市辖区·开发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条目)
  【开展GSP认证跟踪检查】 为进一步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巩固GSP认证成果,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2004年以来通过GSP认证的125家开展跟踪检查,对23家存在未对陈列药品进行按月检查、人员健康体检过期或未体检及健康档案不全等问题的企业依法限期整改,保证跟踪检查质量。
  【药品分类管理检查】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全市50家零售药品商店开展药品分类管理检查。检查采取现场检查与电话查询相结合进行。根据检查结果,责令因检收记录不完整、药师2次以上不在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摆放不到位等问题的12家零售药店进行整改,有效地规范了药品流通领域的分类管理工作。
  【深化农村“两网”建设】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申办药品经营企业城区与农村范围界定的暂行规定》,加强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督网路“两网”建设力度,使“两网”建设覆盖率达100%的镇、99%的行政村。根据农村药品市场特点,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增加配送品种,提高供应网络的配送率。年内,农村药品配送品种达3000种,配送额达4847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元。11月,召开全市“两网”工作总结大会,对荣获2004~2006年农村“两网”建设的8个先进单位和14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重新聘任322名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报告员,并组织业务培训,有效推进了农村“两网”建设。
  【药品快速检测车投入使用】 为提高药品监管部门快速鉴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06年12月8日至22日派出7人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参加药品快速检测车技术培训,23日检测车接装回厦,29日在海沧举行启用仪式,并组织试运行,在短短几天时间共检测药品50多批次。
  【药品安全应急演练】 为提高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农村用药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于2006年12月30日,组织进行了由区、镇、村三级药品“两员”(药品监管人员、药品协管员)和信息报告员参加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24小时内协查321家涉药单位,检查覆盖率达88%,其中药品经营企业105家,覆盖率95%;医疗机构216家,覆盖率85%。演练锻炼了基层药监部门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事故控制的能力,检验了农村药品“两员”队伍应急响应、快速反应的实战水平,为建立一支过硬的药品监管队伍奠定了基础。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为保障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强化领导,加大宣传,科学监测,不断提高监测的覆盖面,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报告795例,常住人口每百万人年报告数位居全省第一位。
  【安全用药宣传】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把安全用药知识宣传作为架起与公众沟通的有效桥梁,与厦门晚报社、厦门老年大学和翔安区新圩镇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通过赠书和知识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把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到街道、社区和企业,引导公众合理用药;在市政府网站设立“安全用药”知识专栏,介绍安全用药知识。全年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监管工作及药品安全知识的稿件共计247篇(次),政务信息98条次。编印发放《安全用药知识》1.3万多本。
  【医疗器械监管】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撤回1个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对3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6家经营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企业、12家经营温热理疗产品专营店、80家隐形眼镜经营门店进行了专项检查和“回头看”,监督销毁不合格包装盒14595个,责令12家次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企业限期整改,协助消费者退换博士伦护理液5678瓶,并对2例使用护理液出现疑似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展开调查,及时消除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规范了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推进诚信建设】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和计划推进诚信建设。一是召开有全市5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负责人并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共铸诚信座谈会,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联合向全市同行发出“从我做起,共铸诚信,造福人民—全力打造厦门医疗器械行业诚信体系”的倡议,建立和完善“一企一档”制度;二是开展“创建诚信一条街”和“药品质量诚信店”评比活动,有5家企业评为“药品质量诚信店”;三是组织辖区药店倡导诚信经营,加强企业信用意识。
  【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3月1日,全市召开了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将原有的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贸易发展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副主任单位。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综合管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向市政府和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阶段性工作目标等。
  【履行食品综合监管职能】 6月18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与原药品监督管理局相比,增加了食品综合监管职能。年内,该局采取积极参与、适当介入、注重调查的方法,完成多个食品安全专项调查,起草厦门市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并配合开展卫生城市食品安全检查、市政协提案专题调研、国家(省)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考核验收。与相关单位对果蔬、水产、禽类、肉类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检查,采集3个品种33份巴氏杀菌奶、7个品种112份酸奶样品进行评价性检验。监督抽查了平面媒体刊登保健食品广告并移送有关部门。
  【制定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 12月,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了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放心食品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综合评价八大体系建设。
  【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分为总则、应急处理机构及职责、监测、预警与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和附则七个部分。适用于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有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潜在较大伤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按食品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个等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来厦检查】 9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到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对厦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岀三点要求。(1)要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监管,坚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的干部队伍。(2)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走在全国的前列。厦门是一个国际化开放程度很高的城市,必须用很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食品药品监管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要针对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从工作上、思想上适应形势的要求,开拓创新,加强监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温伟青)
  安全生产监督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相对平稳态势,全年发生各类事故2271起,同比下降47.11%,死亡304人,同比增加1人,受伤1648人,同比下降48.50%,经济损失1573.98万元,同比下降26.7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45人,同比下降0.81%;工伤事故死亡52人,同比上升18.18%(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6人,同比下降5.88%;工程建筑事故死亡18人,同比上升20%;其他行业事故死亡18人,同比去年上升50%);火灾事故死亡7人,同比下降22.2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6,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4.2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5.8。
  事故的特点:(1)道路交通事故是第一杀手。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679起,占全市事故总数73.93%;死亡245人,占80.59%;受伤1600人,占97.09%;直接经济损失511.38万元,占32.49%。主要原因:一是道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有的道路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足;二是车辆增幅加速,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加大。(2)建筑工程事故增加。年内全市发生工程建筑事故24起,死亡18人,同比增加20%。主要原因:全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全年建安产值约220亿元,比上年增长51.2%),部分工程项目前期安全生产工作准备仓促、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环境复杂等(3)火灾事故频发。年内火情总量超标(死亡7人,超出省控指标40%)。主要原因:一是用火不慎引起火灾177起,占全年总起数40.3%,居火灾引发原因首位;二是电气火灾156起,占全年总起数35.5%;三是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占全年总起数6.7%。(详见表3)
  【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转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协调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区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加大对已通过审核但仍存在部分安全隐患或尚未完全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非煤矿山企业的督促整改力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健全会议、检查、通报制度,层层思想发动,宣传安全常识,摸清开采现状、安全机构配备、安全投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底数,建立健全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非煤矿山企业的动态监管力度,检查全市采石场;组织召开全市非煤矿山点评会、整治观摩会,积极推广碗窑竹仔坑采石场整改安全隐患、规范安全生产的做法;严格审查企业上报的非煤矿山改、扩建材料;受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组织专家现场审核;截至年底,全市共有34家非煤矿山企业改、扩建“三同时”验收合格,50家非煤矿山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 市安监局全年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218家(次),共审核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含变更、换发证)172家,审查通过呈报省安监局颁发的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31家。做好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企业的关闭、搬迁工作。责令存在较大问题,无法整改或经整改后仍不符合办证要求的4家企业关闭或进行搬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把好源头关。组织专家分别对博坦储罐改造工程、夏商二期仓库等12个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安全预评审和安全审查。加大涉危企业检查整改力度。共检查、复查、复核企业90家(次)。责令名士鞋业等40家企业限期整改。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开展烟花爆竹、易制毒化学品等的安全监管,开展查处违法销售烟花爆竹专项整治。
  【做好事故调查和批复】 市安监局做好事故调查、批复结案工作。开展“1·8”高速公路重大道路交通事故、“1·11”海沧明发石料场碎石滑坡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将调查报告上报审批;审查批复各区各部门上报的事故;分析2006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由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会,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教育从业单位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发生。查处的所有工伤事故及重大交通事故均做到事故定性准确,原因分析清楚,预防措施到位,责任者处罚恰当,职工群众受教育深刻;督促有关部门对所辖单位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落实事故查处档案;及时、准确地做好全市工矿企业工伤事故的归口统计和报告工作;开展2006年以来事故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大检查,督促事故单位吸取教训,建设制度、整改隐患。
  【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 年内,市安监局通过检查、复查、复核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查出或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上千处,对47家企业开出整改指令书,对45家违法违规的企业罚款46.54万元。全年共受理涉及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案件296起,每一起均能做到及时登记立案、立即到场核实、严肃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举报的事故隐患逐一评估,并给予相应奖励,奖励金额共4.2万元。
  【开展应急救援演习】 6月29日上午,市安监局指导集美区安监局会同消防、公安、交警、环保、卫生等部门在厦门二化化工公司开展“甲醇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的事故设计为二化化工公司200多平方米储罐区发生甲醇外泄并引起火灾,两名职工在罐区受伤,整个罐区瞬间被弥漫的烟雾笼罩,情况危急。按照实战需要组织救援演练,二化化工公司迅速出动职工救援抢险队、义务消防队、医疗救护队开展抢救伤员、切断电源、关闭罐区阀门、开启抗溶灭火系统等先期救援项目,区政府接报后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立即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就近调集消防、交警、环保、卫生等部门,协助救援。这次演练利用危化品生产企业现场,从实战角度出发,融合了企业自救和社会救援等多项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提升应对危化品事故处置能力积累了经验。
  【重点建设工程安全整治】 根据全市重点工程督查工作会议和市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市安监局督促相关部门加强重点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履行各自安全管理职责,协调建设、交通等部门抓好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机械制造集中区及东通道(翔安隧道)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分别组织有关专家对集美大道、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艺术馆及工人体育馆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进行抽查,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隐患,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实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 10月底至12月底,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全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企业责任倒查活动。活动采取企业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方式,对2006年以来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重伤以上且负主要责任的客运企业实行责任倒查。各企业通过自查,针对本企业发生道路交通责任事故和运输车辆违法行为突出的情况,认真查原因找教训,揭露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整改;各相关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重点抽查了10家客运企业、6家土方运输企业,帮助企业分析事故原因教训和违法行为存在的根源,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通过自查、督查、整改,进一步推动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开展安全培训】 市安监局指导全市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按照规定组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年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97人参加岗位安全资格培训班;组织全市特种作业人员9406人参加安全操作上岗证培训;组织非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527人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同时,严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负起对员工的培训责任。结合日常安全检查、节日期间重点督查及组织半年、全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应急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普及安全教育】 通过电影、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手机等信息传播介质,采取媒体宣传、领导宣讲、培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报道。年内,在电台、电视台开设安全生产专栏的基础上,又在《厦门广播电视报》新开设《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专栏。同时,依托市安监局网站,宣传安全法规,传播安全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全年共播出电视节目53期、广播节目3180多分钟、报纸专刊47期。在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宣传效果日渐凸显。
  【安全生产月七项活动】 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安全发展,国泰民安”。市安监局结合厦门实际,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集中开展七项活动:(1)在全市交通主干道、学校、繁华商业地段、外来人口聚居地周边公交站设置灯箱广告,打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等宣传口号;(2)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5月26日,16个代表队分两场进行预赛,6月20日举行决赛,并由市电视台转播;(3)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0日,市安监局组织13个部门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台,就危化品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接受群众的咨询;(4)开展安全生产进社区活动。6月16日晚,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在厦门市金山小区中庭广场开展安全生产进社区咨询服务活动;(5)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对危化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6)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7)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报道工作,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进行集中报道,在《厦门日报》等主流报刊报道18篇,在厦门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10次。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综合点评新机制】 市安监局将隐患点评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抓,深入查找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做好点评工作。1月23日,首次召开由各区区长、分管副区长、安委会成员及新闻媒体参加的事故隐患点评会,市安监局就非煤矿山存在主要隐患进行了点评。张昌平市长在点评会上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非煤矿山立即整改整治,实行“包矿到户”。149个非煤矿山在春节前要逐个检查,一个都不能疏漏,涉及跨部门、边界的,要认真协调解决,明确责任,不可推诿扯皮。会后市安监局协调各级、各部门立即组织力量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盗采行为,追究非法盗采者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隐患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督察,直到隐患彻底消除为止。对隐患整改不力的,坚决采取措施停产整顿,在隐患未排除前不得恢复生产,擅自组织生产的依法给予处罚。加大对事故多发、安全工作薄弱、存在事故隐患单位监控力度,采取跟踪督查等措施,督促责任单位对事故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6月21日,市安监局还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点评会议。 (郑若飞)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志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