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954
颗粒名称: 政法综述
分类号: D926.1
页数: 2
页码: 159-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厦门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稳定、促和谐,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法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2006年,厦门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稳定、促和谐,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据省调查总队测评显示,人民群众对厦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51%,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1.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法综治部门继续盯住目标,攻坚克难,全社会平安建设共识进一步形成,基层平安创建不断深化,和谐厦门的基础日益坚实。一是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上岸渔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强化行政调处和人民调解职能,加大民事案件诉讼调解力度,着手建立基层纠纷调处平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完善。狠抓涉法涉诉、清欠工资等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重大节日和“敏感期”的排查调处制度,加强重要信访件督办工作,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年内,全市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0.1%和1.5%;群体性事件起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9%和55.1%。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和打击。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继续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开展沿海反渗透综合治理,强化对互联网和宗教活动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种非法活动。加大对重要线索、重点对象的查证和侦控力度,适时破获了一批间谍案件。巩固对“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成果,开展打击“法轮功”分子流窜作案专项行动,继续实现“零聚集、零进京、零插播”的目标。三是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防范和惩处。以打黑除恶为龙头,以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精心组织“金戈行动”、“狂飙行动”、“利剑行动”等专项斗争,大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继续构建防控网络,推进全市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强化治安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开展缉枪治爆、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对站街招嫖、散发黄色卡片等突出治安问题进行反复治理,消除了大量隐患。全市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0.4%和13%,刑案破案率同比上升2.2%;各类事故发生起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也大幅下降。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努力减少社会对抗。
  2.主动服务大局,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政法各级各部门把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放在首位,主动作为,体现作为,各项工作保障有力。一是重大活动安全举行。圆满完成了国际马拉松比赛、台交会、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九八”投洽会、特区建设25周年庆等大型政治、经济和文体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完成了中央领导、重要宾客来厦活动的警卫任务,在国内外树立了厦门良好形象。二是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和征地拆迁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法律宣传教育,协助排查、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创新开发区警务模式,建立和完善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民警驻点、动态执勤和治安联防制度,及时打击各种滋扰破坏开发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火炬(翔安)产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现零上访、零发案。三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完善经济犯罪综合防控机制和办案协作机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反商业贿赂、反假币专项行动,加大对严重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年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261起,挽回经济损失3153万元。继续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和查处工作,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全市审结民商事案件17246件,行政案件205件,海事海商案件819件。强化海防打私工作,台货走私得到有效遏制。四是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总结“四五”普法经验,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宣传普及贸易救济知识,加强对企业反倾销应诉工作指导。在全省率先建立执行救助金制度,在全国率先启动由政府财政保障的司法援助制度,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42件,市法律援助中心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加强对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机构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3.扎实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水平。全市政法系统进一步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顺利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5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结合执法实践,组织全市政法干警学习、研讨,,并认真开展对照检查、教育培训和整改工作,使广大干警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整改一批突出问题,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执法作风进一步转变,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力度加大。政法各部门出台实名举报答复、减刑假释案件公示听证等规章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相关机制和案件倒查制度,健全对群众投诉、举报、涉法涉诉信访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工作机制,加强警务督察和干警8小时以外的廉政监督,继续推进人民监督员试点制度,认真开展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专项活动,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任一批中层领导,交流轮岗一些重要敏感部门的干部,安排部分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政法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加强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及时查处政法队伍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的人和事,干警违法违纪行为明显减少。
  4.注重长远建设,推动政法综治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综治责任制,加大投入,强化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一是基层基础扎实。全市所有街镇配备了综治副书记,配齐了综治办、司法所人员,所有中小学配备了综治副校长,所有社区建立了综治工作小组、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逻队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站,平安中心户长和综治协管员配备基本到位。继续推行“三队合一”的做法,建立了义务反扒志愿者队伍,全市各种群防群治力量8000多支近10万人,在预防和打击犯罪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二是责任机制健全。在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的基础上,市综治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区、街(镇)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市、区、街(镇)的综治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建立“领导干部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领导绩效档案”,作为年度平安建设达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和干部提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把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三是物质保障到位。年内把全市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投入3000多万元,在全市主次干道增设500个监控探头;各区继续加大政法综治经费的保障,共投入7.52亿元,同比增长18%。基层调解员补贴和镇(街)综治干部享受政法干警补贴基本兑现。四是舆论氛围浓厚。继续完善系统化、人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经常化的宣传方式,以普通市民群众、来厦务工人员、青少年学生等为重点,以综治宣传月为契机,精心组织包括“校园平安行”、为外来人员赠送“平安手册”、制作电视公益广告展播、开通电话彩铃等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巩固群众对“平安厦门”的知晓率。 (林连城)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连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