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89
颗粒名称: 厦门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4.0
页数: 11
页码: 100-110
摘要: 本文概括了厦门市政府工作会议、政务工作、法制工作、认识工作、机构编制管理、民族与宗教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工作等。
关键词: 厦门市 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

内容

市政府常务会议
  【第39次政府常务会议】 1月10日,由丁国炎副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意见》、《关于厦门市城市社区建设规定(规章草案)》、《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关于2006年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前期项目建议名单》、《关于我市与印尼泗水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意见》、《关于贷款公路机动车辆通行年费免征或优惠具体范围》、《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调整参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请示》等议题。
  【第40次政府常务会议】 1月16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厦门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计)和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等议题。
  【第41次政府常务会议】 3月21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关于调整2006年度低保标准和部分民政定补对象标准的请示》、《关于我市土地收益金和房屋转租收益金征收有关政策的调整意见》、《关于批准2006年市本级预算外收支预算的请示》、《关于批准2006年市本级土地基金收支计划的请示》、 《关于批准2006年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的请示》、《关于批准2006年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的请示》等议题。
  【第42次政府常务会议】 4月4日下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立法计划和执法检查计划的报告》、《关于厦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关于加强特殊气味食品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关于改进和加强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关于公务车辆定编的请示》和《调整2006~2007年度厦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议题。
  【第43次政府常务会议】 4月14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听取市红十字会工作情况汇报和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研究讨论《关于改进和加强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公务车辆定编的请示和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意见等议题。
  【第44次政府常务会议】 5月12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通报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情况,研究关于省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会议精神及相关工作的报告,研究讨论《厦门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厦门市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及关于实施“金包银”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厦门市关于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转批《厦门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厦门市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的请示等议题。
  【第45次政府常务会议】 6月15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审议《厦门市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修订)》、《厦门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草案)》,研究《关于支持当前工业生产的若干意见》、《关于对市属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问题的请示》和环东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工作方案等议题。
  【第46次政府常务会议】 6月30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2005年财政决算报告》、《关于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的报告》、《厦门市国有农场改制指导意见》、《关于厦门市荣誉市民候选人评审情况的意见》、《厦门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市政府进一步利用好资本市场促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落实意见》和《关于湖边水库片区综合整治和开发的意见》等。
  【第47次政府常务会议】 8月10日下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讨论《关于省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改制方案》、《关于调整管道空混气价格的意见》、《关于理顺殡葬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我市贯彻意见》、《关于2006年度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关于2006年收支预算调整情况的报告》和“九八”期间开工、竣工项目及拟签约项目情况等议题。
  【第48次政府常务会议】 8月28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实施九龙江垃圾漂浮物拦截收集治理工程的意见》、《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关于废止、修改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草案)有关情况的汇报》、《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特困人员分类实保的意见》等议题。
  【第49次政府常务会议】 9月22日上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讨论《近期消防站点规划建设情况的汇报》、《厦门市“推广生鲜超市,改造农贸市场”实施意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于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的请示》、《今冬明春植树造林有关问题》和《厦门市邮政设施管理办法》等议题。
  【第50次政府常务会议】 11月7日下午,由张昌平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发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务院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厦门籍现役军人遗属住房优待的意见》、《关于2007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于新建市殡仪馆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清理市政府限制非公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议题。(赵俊斌)
  政务工作
  【人大建议办理】 年内,市政府共收到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转来的建议239件(占总数的95.60%),按内容分类:城建城管方面85件,教科文卫方面46件,工交经贸方面38件,政法民政方面26件,计划财政方面11件,劳动人事方面16件,农林水利方面9件,其他方面8件。全部建议交市政府63个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办理,至年末,全部作了书面答复,办复率达100%。在办复的建议中,所提建议已基本解决或被釆纳的79件,正在解决中或已列入计划解决的129件,受条件限制及其他原因留待以后研究解决的有29件,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有2件。从收到的192件代表反馈意见看,代表对承办部门办理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185件,满意率为96.35%。
  【政协提案办理】 年内,市政府共收到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转来的提案共470件(占提案总数的94.95%),其中重点提案18件。这些提案交由市政府55个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办理,到年底前已全部办复,办复率为100%。在办复的提案中,提案所提问题及建议已基本解决或被釆纳的111件,正在解决中或已列入计划解决的310件,受条件限制及其他原因留待以后研究解决的44件,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5件。从目前收到的336份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的反馈意见看,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有323份,满意率为96.13%。
  (赵俊斌)
  【政务信息工作】 年内政府信息工作,认真贯彻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为指导,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宣传报道各部门的新举措、新亮点以及工作进展,积极跟踪突发性、灾害性、预警性事件,及时转化成有效信息供领导参考。注重釆集国内外先进理念及做法,关注周边及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思路、工作动态,同时深入开展调研,多层面、多途径搜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提出切合厦门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了解情况、决策部署提供优质信息,切实体现参谋助手作用。同时抓好特色信息上报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领导人对厦门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从厦门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及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上不可替代作用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筛选出新颖、实用、重要的信息,积极上报国办、省办。全年各级各部门及时、准确地向市政府办公厅上报信息8170条,其中筛选上报省办信息887条,上报国办信息233条。共编发《要事快报》正刊222期、增刊107期,《专报》145期,《情况专报》33期,《参阅件》50期,被省办采用信息161条,被国办釆用18条,一些重要信息得到国务院和省、市领导的批示。
  (黄向阳)
  法制工作
  【概况】 2006年,市法制局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积极履行政府法制工作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完成立法工作任务。年内,审查了《厦门市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厦门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厦门市职工养老保险条例(修订草案)》、《厦门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修正案)》和《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5件法规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外,还审查了《厦门市城市社区建设若干规定》、《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厦门市邮政设施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停止执行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等4件规章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办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征求意见110余件,并对2005年以来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按时上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全年共向省政府上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5批35件。
  2.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内,及时制定全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形成《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由市政府下发;成立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大会,部署、落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阶段的工作和任务;按照省政府法制办要求,集中开展对市直部门执法依据梳理结果的审核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全年,市法制局以通告的形式分5批公布了全市所有51个市直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依据。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1)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年内,按照市政府执法检查计划的安排,对《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人民防空管理办法》、《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执行一周年情况进行执法检查。5~7月在全市重点开展对《厦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执行情况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的执法大检查,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做法,并在《厦门日报》、市政府网站登出检查公告、召开行政相对人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获得社会较大反响。(2)继续做好行政执法培训、行政执法证件考试注册发放等工作。全年举办执法培训2期、347人(次)受训,审查、报批、发放执法证件4批、332本(人)。组织执法证件注册考试1场,135人参加,对考试合格者予以执法证件注册4批、195本(人)。(3)开展规范性文件、委托执法等备案审查工作。全年由市政府交办共受理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报备的规范性文件63件,经审查,对存在问题的8件文件,分别责成有关单位停止执行或修订后重新发布;经审查合格的规范性文件在《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上登载。受理单位委托执法备案件和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备案17件,对备案内容经审查发现问题的均予以及时反馈。年内,厦门市政府被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全国首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
  4.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关于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政府成立了清理工作小组,对1979年以来市政府颁布的所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同时在市政府网站和市中小企业在线网站登载《关于征求对市政府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意见的通知》,公开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至年末,对84件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和698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作出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条款的决定》,共废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8件,停止执行4件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条款,保留继续执行的757件。整个清理工作在11月份结束并上报省政府。
  5.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针对全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年内,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对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责任和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等提出了新的举措。全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190件,受理175件,不予受理12件,其他处理3件。在受理的案件中,已审结162件,其中维持108件,撤销23件、变更2件、确认违法1件、终止处理28件;未审结13件。全年市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4件,受理62件,不予受理9件,作其他处理3件。在受理的案件中,已审结60件,其中维持42件,撤销7件,变更1件,终止复议或作其他处理10件。全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应诉行政案件200件。
  6.继续开展法规、规章的宣传。年内,将新通过的全市性法规、规章在《厦门日报》和市政府网站上刊登,扩大宣传范围。在市、区政府门口及繁华路段设置10个市政府公告栏,专门宣传厦门市新颁布的法规和规章。印制法规、规章宣传小册子,送至全市各报刊亭供市民免费索取。全年张贴市政府公告栏58张,免费发送法规、规章宣传册28000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邹家林)
  人事工作
  【概况】 2006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公务员法实施迈出实质性步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各项人事人才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人事局全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公务员登记。全市政府部门符合公务员登记条件的人员9490人,需考核登记的72人,暂缓登记103人(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未满95人,正在被立案调查8人),不予登记12人。
  2.人才引进与高级人才管理。全年引进(调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3297人(不含党群、教育系统),其中:高级职称291人、中级职称556人,博士85人、硕士362人、本科1465人,柔性引进58人,留学人员293人,审核确认为重点人才52人;接收非师范类毕业生22018人(博士研究生174人、硕士研究生1847人、本科生15085人);选拔上报6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上报2人参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办理企业博士后进站6人、出站3人;发放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津贴21.18万元,博士后补助津贴45万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补助200万元;办理专家延退手续8人;编制《厦门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3.职称管理。组织29个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通过3414人(含374名非公企业人员),其中高级1135人,中级2279人;办理省外调入人员及毕业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确认,其中高级97人,中级155人;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及工人技师聘任指标106家,审核下达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专项指标243个,办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手续1053人(高级419人、中级634人);开展“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评价试点,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筑企业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初级资格培训、考试和评价工作,首次参训1009人,833人通过考试评审获得初级资格(其中助理工程师648人、技术员185人)。
  4.引智工作。全年共实施引智项目46项380人(获国家外专局批准引智项目34项265万元),其中出国培训项目27项298人,聘请外国专家项目19项82人(4项被列为国家重点引智项目,获得国家重点资金扶持);选送14人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香港举办的工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向新加坡外交部推荐35人参加新加坡政府资助的短期培训班;组织50多人参加7月份BFT外语考试;开展2006年厦门市白鹭友谊奖评选工作,5名外国专家获奖,其中1名获得国家友谊奖。
  5.培训教育。举办中、高层次人才研修班23期,培训4127人;选派40名领导干部赴美国、德国进行公共管理培训;批准厦门智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厦门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等6家单位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截至年末共有37个);办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验证7608人次。
  6.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审核事业单位招聘方案93批次549个岗位746人,其中博士52人、硕士320人、本科293人、大专60人、中专及以下21人,高级职称91人、中级71人,简化程序招聘114人;办理聘用制干部续聘手续262人次;审核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分流和经济补偿方案,批复撤销湖滨影剧院、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单位的分流职工经济补偿金方案;调研市工业设计院职工安置遗留问题和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改制方案;参加市文化体制改革调研、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拟定及鼓浪屿有线电视台和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编制改革等项工作。
  7.人才中介管理服务。完成全市人才中介机构年度验证工作,合格41家、注销1家;审核批准23家人才中介机构,办理《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16家;核准举办人才交流会249场;举办定期人才交流会和各类专场交流会200余场(其中岛内191场),参会单位近3万家(次),提供招聘职位5万多个(次),90万人(次)专业人才入场交流;厦门人才网日访问量最高突破32万次(高峰时日页面浏览量达240万次),全年主页累计访问量5960万次,年增长81%,有效入网单位3760家,人才库有效专业人才数18万,在中国招聘求职类网站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8.人才培训。年内,在“培训超市”推出16个免费培训专题,全市4889人次报名;与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签订成立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厦门分院协议,筹备建设卫星远程培训基地,缓解本市培训师资和课程开出率不足的缺陷;加快厦门人才网“培训频道”建设;批准11家专项岗位继续教育基地,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4300人参训。
  9.任免奖惩。全市1026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44101人参加年度考核,优秀5866名占13.3%、称职(合格)37114名占84.16%、基本称职(基本合格)37名占0.84%。、不称职(不合格)25名占0.57%。;64名公务员记三等功、1位公务员追记三等功;连续3个年度考核优秀或4年中3个年度考核优秀的公务员79人;审核自1989年12月以来省直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部分地市级劳模待遇名册,申报近900人,首批认定508人;审核干部任免资格、职数305批981人;办理辞职辞退6人、开除公职处分9人、行政撤职处分1人;春季全市16个单位68个职位拟招考公务员166名,1680人参加笔试,130人进入面试,录用55人(含市地税局12人);秋季4个单位39个职位拟招考公务员42名,219人报名,通过资格审核175人。
  10.工资福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审批;办理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晋升7043人,人员调出工资核减1271人、职级变动工资追加1395人。
  11.军转安置工作。2005年度营职以下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133名进行岗前培训;接收2006年度进厦安置军转干部档案464名(团职95名、营职以下225名、自主择业144名);颁发《厦门市2006年营职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实施意见》;举办3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专场招聘会,出台政策,为2003~2006年在厦安置但未享受退役金补贴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发放住房补贴;增发企业退休军转干部专项生活补贴和医疗补助,提高1953年12月31日前入伍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生活补助,慰问企业军转干部1211人次,发放慰问金68.2万元。
  12.人事争议仲裁。首次组织全市大规模的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员业务专项培训,230多人参训;聘任厦门市第二届人事争议仲裁员25名,其中首次聘任6名律师为兼职仲裁员;完成1991年5月至2006年8月全市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统计,受理403件,开庭前调解290件、开庭审理20件;全年共调查处理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案件9件,办理群众来信504件,网络答复咨询3237条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和市政协委员提案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
  13.依法行政工作。拟定《厦门市人事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和《厦门市人事局行政执法职责汇编》,梳理行政执法主体2个、行政执法行为18项、行政执法依据5件和行政执法共同依据15件;下发《关于建立人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的意见》及《2006年度人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收集自1979年以来制定的文件4487件,其中规范性文件259件。
  【推进网上人事局建设】 一是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化报批工作;二是通过金宏网初步实现与劳动局共享社会保险信息,为人才办理社会保险转接等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开发年度量化考核网络应用软件,增加自动汇总功能,实行网上群众测评,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第二次创新改版厦门人才网,新推出“委托招聘”等3个栏目,新增地图嵌入、远程视频面试等多项实用功能,提升技术架构到microsoft.net,网络带宽从20兆升级到40兆;五是在厦门第一个开通手机电子政务网——“厦门掌上人事网”(网址是http:∥wap.xmrs.gov.cn,以文字、图片、音频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延伸和补充“厦门人事网”。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年内,市人事局首次编制《2006年度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加强人才引进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举办厦门市2006年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达成接收意向567人;发布8个科技攻关难题招贤(最高悬赏500万元),受到海外留学人才的广泛关注,如金龙旅行车公司推出的科技难题吸引了多位海外汽车制造专家来厦商洽合作事项;利用驻外使领馆在海外发布厦门市招聘职位信息,在广州留学生人才交流会网站(OCS)开通“厦门专栏”,市留学服务中心网站与国内多家有影响力的留学人员服务网站链接;举办首届台湾地区专业人才暨大学毕业生大陆就业洽谈会,60多家单位携带500余个高薪职位到场招聘,210多人前来应聘,并于6月8日起在厦门人才网开通“台湾人才”频道,提供远程视频面试和协助办理就业、居留等相关手续的配套服务;继续定期举办星期天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全年共举办15期,近600家单位入场招聘。
  【人才管理若干新规定出台】 年内,市人事局先后出台7个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人才人事政策体系。其中,《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完善和创新了厦门市现行的20多项人才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引进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关于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试行意见》,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为导向,不唯身份、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和不用跑、不用找的职称评价新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关于非公有企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的试行意见》,比以往更加灵活,服务更为周到,使职称工作更好地满足非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增开人才服务渠道】 争取省人事厅支持组建厦门市高级经济师评委库和厦门市艺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委会,其中高级经济师评委库已获批准,并完成首批评审工作;与国家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厦门市成为第一批国外学历学位网上验证点,已代办材料审核80份;主动提供“零距离”人才人事跟进配套服务,做到项目未动、人才先行,项目启动、人才到位;推出厦门人才网“委托招聘”新业务,积极为大型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企业招贤纳才;有效对接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员,创办新型专场人才交流会,提高招聘成效;春节至元宵期间增设周二、周五行业人才招聘专场,满足行业用人需求;利用城市T频道、楼宇电视等新型传播载体,以及各行业协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加大人才交流会信息预告宣传的广度和频度。 (钱飞鸣)
  机构编制管理
  【概况】 年内,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改革完善行政体制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调整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厦门湾港口资源,设立厦门港口管理局,做到了港政、航政、水政“三合一”,较好地优化了厦门湾港口资源配置。(2)理顺农口机构职责关系。将农业局、林业局、农办三部门,按照统一设置党组、统一配备领导班子、统一设置内设机构、统一调剂人员编制、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后勤保障的“六统一”原则,制定新的“三定”方案,实行“三合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整合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3)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适当地增加人员编制。(4)强化产业园区组织机构。为支持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发展,在严控机构编制增长的情况下,调整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职数。(5)调整国土房产局下属机构。撤销了原国土房产局所辖的8个房管所,组建了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和市公房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岛内土地房产等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和市公有住房的管理、租赁、出售等事务,并适当调整了人员编制,使之适应新增工作任务。(6)开展镇街组织职能调研。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开展镇机关的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城市化过程中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同时,紧密配合镇改街工作,为海沧镇改为两个街道及时做好“三定”工作。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年内,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做了几项工作:(1)整合部门培训机构。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职能相近、小而分散的分属6个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或改制,其中有4个培训机构整合到新成立的厦门市经济管理学院,其余改制为企业或撤销,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2)整合文化事业机构。将郑成功纪念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两个单位并入厦门市博物馆;文化馆与美术馆合署办公。(3)清理事业职能已经消失的事业单位。如撤销湖滨影剧院和新华影剧院。(4)整合园林事业机构。将市政园林系统的8个事业单位整合为5个,将绿化工程处和市护林大队合并组成绿化管理处,将筼筜湖管理处、南湖公园管理处、花卉生产处合并为筼筜湖管理中心,形成优势互补。(5)在园林系统、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管委会、思明区下属事业单位探索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的管理办法,实行管养分离,改革经费拨付方式,使政府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
  截至年末,全市共精简事业机构12家,人员编制493名,其中财政核拨补助4家76名,经费自理7家404名,企业化管理1家13名。此外,财政核拨增加18名,全市实际精简475名。
  【强化编制监督管理】 年内,建立了《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规则》和《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规则》等若干新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水平。继续清理“吃空饷”,开展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专项督察,保住了“只减不增”和“确保稳定”两条底线。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梳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行政执法依据,并由市法制局在网上公布,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开展实施《公务员法》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专项调查,摸清了全市党政群等各类机关单位人员底数,为《公务员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加强厦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建设,市属事业单位应年检253家,通过年检239家,年检通过率94%,比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黄瑞亮)
  机关事务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财务保障。做好24个财务保障单位的年终决算和年初预算下达及资金拨付,保证年度经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年拨入经费25856万元。完成保障单位办公设备设施政府采购89批1448.63万元的审批、审核。做好全市机关礼品礼金收缴处置,全年收缴礼品125件折合人民币70765元,上交礼金38465.1元,有价证券24000元。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对原局长的离任审计和对信息产业局、会展办经费使用情况的延伸审计、体改办撤销审计等工作。做好市政府西楼基建、设施设备采购,“九八”车辆保障、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等经费的报批支付工作。
  2.资产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行产权、建设、分配、维修、物业统一管理。对机关房产除留下适量的办公用房用于周转保障办公外,其余的按公共资源市场化的要求,交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公开“招、拍、挂”。对全市机关及市属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进行了清查摸底,对本局管理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对23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年检,处置调拨固定资产9批98件套,上交残值1540元。为31个单位调整分配办公用房77189平方米,接收办公用房11174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
  3.基建、维修。按计划完成市行政中心西楼建设项目,并于4月26日交付使用;组织完成市四套班子搬迁西楼和市行政中心主、东楼办公单位搬迁工作;完成市行政中心主楼、东楼改造方案、立项报批、图纸设计、工程招标等,完成柯达大厦临时办公场所的装修、分配;与市建设与管理局共同完成公园西路、鹤寿路、建兴路等市直机关住宅楼主体及室外工程建设任务,对室内进行二次装修,提出分配、房改、管理的初步意见;完成公园西路12号住宅楼加装电梯工作和其他市直机关住宅楼加装电梯方案论证工作;全年装修办公用房24340平方米,维修办公用房26547平方米;办理房屋产权证11本;组织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住房调查,成立了市直机关公务人员保障性租赁房服务中心,并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
  4.车辆管理。拟定《市直机关公务车辆定编方案》、《市属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定编方案》,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重新定编,核增车编39辆,核减2辆;为498辆公务车安装GPS车载设备,实行车辆购置、报废网上申报、审批,提高了车辆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年更新车辆118辆,报废78辆,拍卖3辆,调配8辆;加强用车管理,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公务车违章整改工作的通知》,对公车违章现象进行整治通报,全年管理局车队安全行车260多万公里。
  5.为重大活动提供交通保障。在“九八”投洽会召开期间,共筹集车辆554辆、借调驾驶员337名,调度车辆8600多台次,以保障会议的需要;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国际马拉松比赛、第四届世界青年合唱节、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闽台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博览会、第十次党代会、纪念特区建设25周年等重大活动及会议期间,也先后调集车辆413辆,抽调驾驶员135人次,出动车辆18700台次,做好各项活动的车辆交通保障。全年安全行车98万多公里。
  6.机关日常管理。结合西楼搬迁和主楼、东楼改造,重新制定印发《厦门市行政中心办公楼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市直机关会场、会见厅管理规定》等,招聘调整门卫人员,制作“市行政中心工作人员出入证”和门禁卡共1000多张,启用智能化系统监控中心,加强夜间巡视,定期集中收集销毁文件。全年配合信访部门疏导集体上访54批4408人次,保证了大院管理安全有序;加强物业管理的指导监督,招聘优质物业公司,搞好卫生保洁和美化绿化。
  7.服务保障。市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正式运转。全年购置办公家具4671件592.3万元;办公、卫生保洁、劳保用品等3462件1.7万元;安装窗帘1052个3824平方米;安装电视45台,开水器25台,热水器6台。招聘培训服务员18名,保障各种会议530场45455人次;聘请市直机关11人为义务监督员,对机关食堂伙食及服务工作提意见和建议,为劳动力大厦开办餐厅,为柯达大厦配送午餐,做好值班人员夜餐保障,食堂全年完成营业额119万元。印刷厂完成营业额587.5万元;市直机关门诊部全年门诊9120人次。办理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协提案6件,受理和及时答复市长专线43次,妥善处理信访件40多件。组织承办了全国经济特区第六届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协助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第十五次联席会。
  【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是建立精而管用的工作制度、标准。年内,在资产管理、安全保卫、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和规定,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抓好钱、物、工程、资产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如对车辆管理,实行“五公示”制度,即每月公示车辆油耗、里程、维修、安全、交规等情况,对照有关标准,谁多谁少、谁好谁差,一目了然,起到了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抓有序规范。在会务、接待、车辆编制、用车标准、安全保卫、车辆停放、水电维修等方面,逐步建立标准化程序、标准化目标、标准化要求,严格按工作规范和规程操作,确保服务正规有序。二是抓好精而简约的资产管理。把管好资产作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坚持管少管精,对机关房产除留下适量的办公用房用于周转保障办公外,其余的按公共资源市场化的要求,交由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公开“招拍挂”。认真落实《市直机关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意见》,遵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严格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保障服务按照标准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对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和代理制度,纪检监察主动参与监督。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所管理的每一项资产及其状况,不留糊涂账,防止资产流失。
  (下加海)
  地方志工作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抓住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的有利契机,在继续做好年鉴编纂的同时,认真开展首轮修志的总结,积极筹备第二轮修志工作,拓展读志用志、服务社会的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地方志表彰大会上,该办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厦门年鉴》(2005)参加第二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评比活动,获得编校质量一等奖。
  【厦门市二轮修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2月19日,厦门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张昌平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开展新一轮志书编纂工作”正式列入厦门市政府2006年的工作任务。人大会议结束后,厦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其中第136项任务为“开展志书的续编工作”。《通知》要求市地方志办公室作为责任单位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同时明确由副市长郭振家分管,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文辉和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四处负责督办。
  修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厦门历史上尚不多见,而市政府如此大力度对修志工作进行督察,并在监督机制上予以保障还是首次。这是厦门市落实修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的具体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志工作的发展。
  【《厦门年鉴》(2006)出版】 10月,《厦门年鉴》(2006)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全书194.5万字,设46个栏目,条目数近2900条。与以往年鉴相比,该期年鉴在框架结构、内容安排和出版质量上又有新的提高。
  1.框架结构进一步完善,凸显年度特色和社会热点。如开辟“特载”栏目,用较大篇幅记载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厦门这一跨年度的大事;为纪念厦门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临时开设“创建文明城市”栏目;增设“社会调查”作为固定栏目,集中反映民生问题和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对一些内容单薄的栏目做了调整和归并。
  2.条目选题注意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资料的选择上,一方面突出体现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注意搜集、反映增长质量、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以及体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
  3.装帧设计和光盘质量有所改进。彩色插页实行按专题分类,以彰显年度特点,突出中心工作和版面美化。与年鉴配套出版的多媒体光盘,在出厂前进行全面审校,纠正文字、图片和使用功能方面的问题近百处,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差错。
  【《厦门年鉴》(2005)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一等奖】 5月,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公布第二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评比结果,《厦门年鉴》(2005)获得编校质量一等奖。此次检查评比活动自2005年11月开始,分为单位自查、评委小组初查和评委会集体评审等几个阶段,历时7个月。参评年鉴共130种,其中有61种获得一等奖。
  【评选表彰年鉴优秀撰稿人和优秀条目】 12月8日,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式发文,对在2006年度年鉴编纂工作中做岀突出成绩的市规划局年鉴编写组等50个先进集体或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同时,该办还在2006版《厦门年鉴》的2886个条目中,按2%的比例择优选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等57个优秀条目,这些条目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好的体现了年鉴的年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此次表彰是继上年首次进行《厦门年鉴》优秀撰稿单位(撰稿人)和优秀条目评选表彰的基础上开展的,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决定把这项活动作为制度,每年开展一次,以此来调动基层撰稿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
  【《厦门市志评论文集》出版】 6月,由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与福建省地方志学会联合编辑的《厦门市志评论文集》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22.5万字,收录评论文章29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和上海、天津、江苏、安徽、河南、贵州、湖北、黑龙江、福建以及台湾的方志专家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厦门市志》进行点评。与通常所见的志书评论一味评功摆好不同的是,该书中的评论文章都能做到褒扬有根有据,批评一针见血,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方志批评精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为该书题词“认真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努力推进方志理论创新”。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张剑珍为该书作序。
  【开发厦门地方志系列光盘】 年内,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北京汇智科贸公司联合开发“厦门地方志系列光盘”,将新编《厦门市志》和《同安县志》以及道光《厦门志》、民国《厦门市志》4部志书收入其中,总字数近1000万字。
  该光盘为多媒体全文检索光盘,具有多级、多条件检索功能,可以任意对全文、栏目、标题、作者等进行快速检索,还具有上下翻页、检索结果保留、系统界面窗口缩放、设置阅读书签、自动播放、全文拷贝和打印、背景音乐等功能。同时,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该光盘还做了一系列人性化设计,如正文、图片可根据个人爱好,对字体、字号、色彩、繁简字等进行设定或放大缩小。
  年内,样盘已经制作完毕并进行了几轮校对,已经进入出版阶段。
  (志文)
  【厦门方志网开通】 在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厦门方志网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开通,网址:www.fzb.xm.gov.cn。
  该网站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简洁醒目,主要栏目有机构简介、地情之窗、工作动态、文件选登、业务辅导、学术园地和公告栏等。厦门方志网的开通,使地方志机构与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多了一条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给年鉴、志书的征稿和开展地方志业务辅导带来极大的方便。此外,该网站的开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和无偿援助,这对于经费相对紧张的方志机构提供了一条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开设网站的新思路。 (刘昌厚)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