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66
颗粒名称: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2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中共厦门市委组织工作的记事,其中包括了推荐中共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出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选派50名干部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等。
关键词: 组织工作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概况】 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地方党委7个,党组93个;基层党组织6423个,其中党委(工委)339个,总支543个,支部5541个。农村党组织186个(总支27个、支部159个),社区党组织371个(党委28个、总支88个、支部255个)。全市党员121128名,其中女党员35957名,占党员总数的29.69%。全年新发展党员6615名,其中女党员3178名,占48.04%。在全市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2873名,占51.91%。
  年内,围绕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市委组织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市、区、镇党委和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一是认真开展班子换届考察工作。严格按照中组部、省、市委关于换届工作的部署,做好民主推荐、测评、评议和民意调查等工作;二是反复酝酿提出换届人事方案;三是指导区镇党委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全市193个行政村和264个社区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合法有序,顺利完成。四是做好市十次党代会有关工作。协助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做好考察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做好市党代会筹备和选务工作,加强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的请示沟通,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领导班子。
  2.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按照计划扎实推进。全年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并通过下发系列文件,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二是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原市管一类国有企业进行整合,调整市属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调整政法系统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厦门市实际,明确市委政法委协管的干部范围和对象,规范协管程序。三是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上年调整充实市管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库,进行管理分类。组织对23家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正职、副职后备人选进行推荐考察,开展市管党外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工作,掌握了一批市管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继续推进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四是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要求,严格按照领导职数和书记、副书记名额要求,做好区镇党委换届人事安排,减少副书记配备。换届后区委实际减少9名副书记,镇党委减少10名副书记。(2)采取民意调查、实绩分析、集体审议等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客观评价各区四套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3)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对拟任的领导干部实行考察预告、公示和市委全委会票决制。(4)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建立全市公务员转任测试考核制度,年内有44位基本符合文件规定的人员参加测试。五是加强干部监督,认真做好信访举报的受理核查工作和实施干部任前监督制度。
  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1)重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下发《关于加强村财管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重视抓好村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2)在社区党建方面,通过市区联办、以区为主的方式,对社区“两委”成员和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全年共培训2071人次。结合社区换届工作,指导各区对社区规模进行适当调整,同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25个社区设立党委,并在全市22个街道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140个社区设立了党建工作协调会。完善兼职组织员聘用、管理办法,加强业务指导,落实工作待遇。(3)加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以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覆盖面为重点,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调查摸底。(4)开展纪念建党85周年和“一先两优”表彰活动。有10个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市委表彰;有15个基层党组织、7名优秀共产党员、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省委表彰;有1个基层党组织、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中央组织部表彰。
  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年内,出台《厦门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主要职责及会议制度》,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完成《厦门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面向全市选拔“市拔尖人才”,探索出了一整套规范的市拔尖人才选拔办法。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全年全市共引进(包括调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3116人,其中,高级职称276名,博士82名,留学人员285名,办理大学毕业生就业17203名。发布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出台《厦门市公务人员及引进人才申请社会保障性租赁房操作办法》,规定自1999年以来引进的各类人才不仅可申请社会保障性租赁房,而且可享受财政补贴70%的租金优待。鼓励创新创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在全市首次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协助市卫生系统实施“名医、名院、名科”发展战略,开展首批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评选活动。
  【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各级领导干部】 全年市委组织部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培训各级、各类处级以上干部1163名。选调领导干部参加中央、省、市委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学习的有695名;公派赴美国、英国等国家攻读硕士学位,赴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进行短期研修共有5批83名;与厦门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经济类和公共行政类专业单考硕士研究生入学学员16名;开通“厦门市干部在线学习”网络系统,为干部提供便捷的自主选择的学习平台。
  【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年内,市委组织部先后制定下发《厦门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对今后5年全市干部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下发《关于在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建立学习跟班制度的通知》,对在市委党校举办的两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选派联络员进行跟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市委组织部主管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实行市、区分级管理的体制。
  【继续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 年内,全市共选派7名年轻干部分别到宁夏、重庆挂职,选派36名干部分两批到市重点工程参加东海域整治、五缘湾建设等项目指挥部工作,从市直部门和各区选派18名干部上下互动挂职,市、区、镇共选派60名干部驻村工作。
  【干部任免工作透明化】 市委组织部全年实行考察预告287人,公示干部99人。对各区区委班子按照职数规定和差额比例提出考察人选,实行差额考察,共找558人次个别谈话,综合分析,好中选优。市委坚持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年内对新提名的同安区区长,以及市国资委主任、市教育局局长等16名副厅级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部提交市委全委会进行投票表决。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年内,市委组织部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和“12380”的受理核查工作,全年累计受理各类举报件93件70人,累计发出转办单54件,函询件17件,找领导干部谈话20次。对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免职、退休以及群众反映比较多的20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干部任前监督制度,全年共审核相关单位填报的153名干部任前监督表,对不符合要求均作退回处理。
  【各级领导班子换届顺利完成】 市、区组织部门严格按照中组部、省、市委关于换届工作的部署,抽调153名干部组成12个考察组,分两批先后对各区“四套班子”共191人进行换届考察,共召开12场民主推荐会,3025人次参加民主推荐、测评、评议和民意调查,共个别谈话1860人次;同时还认真做好市委委员、市委常委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共找630人谈话,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提出换届人事方案。各区根据精简党委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班子配备的新要求,突出配强区、镇党政正职,在2003年已大幅度调整的基础上,明确“整体稳定,小幅调整”原则,按照职数、结构和年龄要求,坚持干部好中选优,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依照程序,反复征求意见,经集体研究确定区级换届人事安排方案。
  【各级党委和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呈现三大特点】 年内,中共厦门市、区、镇党委和村级(社区)组织同年集中换届,市委和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精心筹划,营造了风清气顺的换届环境,较圆满顺利地完成换届工作。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干部交流力度大。共交流副厅级干部4名、副局级干部9名。区政府新提拔的人选全部实行提拔交流,有3名市直部门副职与区级班子副职平调交流,落实了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区党政领导干部和法院、检察院正职的交流制度。二是重视选拔使用在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从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提拔任用20名正处(副局)级以上干部,从镇街干部中提拔11名进区级班子,把14名在基层一线岗位德才突出的干部选配到镇街党政“一把手”位置。选任妇女干部20名,其中2名为政府正职;党外干部17名,区政府班子中至少安排1名党外干部。三是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委常委班子13名成员,有本科以上学历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2名。新进区级班子35名,占27.1%,其中新提拔24名,占18.6%;交流40名,占31%。班子成员中,本科以上学历76名,占58.9%,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5名,占19.4%。镇党委班子成员,本科以上学历75名,占63%,有硕士研究生3名,占2.5%。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325名,平均年龄40.6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72名,占43.2%,比上届提高2.2%;社区两委成员1946名,平均年龄37.5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35名,占73.7%。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年内,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标准要求和活动方案,向省委推荐表彰1个省级示范单位标兵,评选表彰16个市级示范单位。为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出全市2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方案,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督促项目所在区抓好项目建设,年底基本建成。在推进村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会同市纪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强村财管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若干规定》,由市委办转发执行,同时,还指导各区与各镇、基层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为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对新一届村“两委”成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新村建设、旧村改造的专题培训。
  【国有企业党委设立常委会】 市委在新整合的10家市直属国有企业党委中设立党委常委会,由7名常委组成,其中设书记1名,一般由集团公司党员董事长担任,设副书记2名,其中1名由集团公司党员总经理担任,另1名为专职副书记,主要负责公司党建工作,同时兼任纪委书记。设立国有企业党委常委会,有利于通过加强企业决策层的力量,扩大民主参与决策的主体层次,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形成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新格局,进一步凸显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查】 根据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部署,年内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区在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调查摸底,经过3个月的努力,建立市、区两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台账,建立了季报制度。截至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党组织545个,单独组建党组织303个,联合组建党组织242个,做到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条件的基本上组建了党组织,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859家,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的有1301家,覆盖面为70.1%。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配备】 年初,市属国有企业整合后,市委着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市委组织部抽调48位同志,组成6个干部考察组,并抽调市纪委、审计局、财政局、国资局的有关人员参加,共考察了34个国有企业领导班子,255名班子成员。其中,原市管国有一类企业23家,班子成员114名。考察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共找704人个别谈话,有1205人参加民主测评。经考核配备的10家国有企业的73位领导,担任企业领导工作都在5年以上,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0名,其中,经济管理、财会、金融等经济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学士42名,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能力相济的领导集体。
  【党员电化教育】 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全年制作《党的生活》专题片26期,播出的收视率、市场份额占有率均位于厦门电视台33个挂牌栏目的前茅。其中,专题片《金色情怀》获中组部一等奖,同时被中组部收入《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百部获奖电视教材》,向全国发行。“党的生活”栏目获中组部二等奖,《“双赢”之路》非公党建工作片获中组部三等奖。
  【修订颁布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为激励各类人才在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创业成才,年内市委组织部重新修订颁布《厦门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将原来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名称改为“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对象由原来单纯的专业技术人员扩展为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并注重参选对象对厦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实际贡献,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同时,对“市拔尖人才”实行“周期竞进”管理,两年一个管理周期,两个管理周期届满后,市拔尖人才资格自动终止,不再享受相关待遇。新修订后的管理办法,结束了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的变相“终身制”。
  【发布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 6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明确从2006年起,厦门市每年向省内外发布“明确专业需求、明确具体用人单位、明确具体引进职位需求和明确具体补贴标准”的“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并对按目录引进的人才,由市财政按3个不同层次每人每月分别计发2500元、1500元、1000元的补贴,发放期限最长为60个月。9月首次发布“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后,共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53名。
  【建立干部任后报备制度】 为更好地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干部任后报备表)填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区和市直各单位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任前不需经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选拔任用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情况,均应在每批干部任后一个月内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通过《干部任后报备表》掌握干部任用信息,加强对各单位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 年内,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厦门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和《厦门市公务员登记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深入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对公务员队伍的现状进行调研摸底,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从9月开始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按规定程序审核、审批或备案。至年末,全市共完成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党派和工商联机关2680名公务员登记,并相应建立全市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
  【开通“干部在线学习”系统】 参见本书中共厦门市委栏目“党委其他工作”相关条目。
  【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基地】 年初,厦门市整合企事业干部教育资源,将厦门经理学院、厦门市经贸干校、厦门市法制教育培训中心、厦门市发改委培训中心整合并入厦门经济管理学院,同时将厦门市财会干部教育中心和厦门市军转培训中心的职能也一并划入,并以此建立厦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基地,主要任务是承担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年内,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局、民政局指导各区采取交叉审计、区镇联合审计、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等不同方式,依法对村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历时8个月,对291个村(居、场)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总金额达54亿元。通过审计,基本摸清了村财管理状况、村干部任期内的业绩情况,及时查处了违纪违规案件,强化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张雅玉)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雅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