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48
颗粒名称: 村镇建设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厦门市2006年厦门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异地新建、就地改造、环境整治”三种类型,培育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典型,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村镇建设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异地新建、就地改造、环境整治”三种类型,培育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典型,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建设和管理。
  1.出台《关于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厦门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的指导文件,积极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和制定方案等工作,组织条件较成熟的村庄编制建设规划。协调做好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试点村的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组织召开集美上头亭现场会、同安垵炉、翔安茂林现场点评会,强化对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试点带动工作,同时加强日常的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村庄整治过程遇到的问题,督促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方针,结合2006年村镇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建设。统筹市、区两级支农资金共计1亿元,对试点村进行补助;强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组织和建设管理,激发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年内,首批20个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安排项目436个,包括村内道路113.15公里,排水排污沟(管)176.6公里,路灯2040套,垃圾收集点83个,篮球场42个、门球场28个、健身器材41套,并对村庄实施环境整治、房前屋后硬化、绿化、美化。截至年底,所有项目均完成施工图设计,首批20个试点村共完成道路建设48.3公里,铺设排水沟(管)67.8公里,建成垃圾处理点63个,购置垃圾转运车辆44辆,建成篮球场20个、门球场3个,购置健身器材13套,改造文化活动室12个。同时,利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剩余专项资金,新增6个建设试点,使全年进行村庄整治的村达到26个,占到总数的10%。
  3.根据规划,有计划地实施移民造福工程,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需要大量投入才能改善的边远村庄、重点水源保护地周边村庄和一些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建设零散、与总体规划相悖的村庄实施异地新建。全市有39个村庄需要进行整村拆迁和异地新建,涉及10500户、36981人,截至年底已完成安置的村庄4个,其余村庄均在规划建设中。
  【编制村镇规划】 2006年,全市有13个建制镇完成镇域总体规划编制,12个镇调整并完善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的行政村179个,占总数的68.06%,78个通过规划审批,501个自然村做过规划占总数的47.18%,243个通过审批;围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以及环东海域城市化改造,重点组织58个村庄(占总数的25%)的建设规划修编,年内先后通过审批;年底完成全市村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工作,同时着手开展2007年50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编制。
  【有序推进“金包银”工程建设】 年内,为逐步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制止违章建设,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金包银”工程建设。
  1.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市农办、规划局、国土局和财政局起草《关于实施“金包银”工程的指导意见》,报请市政府转发。开展三大工业园区及周边范围内13个规划保留村庄的“金包银”工程建设,并确定9个“金包银”村庄为全市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从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2.从“金包银”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续分配等环节入手,加强指导,多方协调,开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保证“金包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截至年底,三大园区“金边”工程已开标项目的建筑面积共计46.26万平方米(131栋),已开工建筑面积31.11万平方米(94栋),其中24.6万平方米(72栋)已主体封顶,有12.78万平方米(32栋)已验收并交付使用;“银里”改造完成村内道路建设20.88公里,建成排水排污沟渠10.77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网18.58公里,实现房前屋后硬化1.44万平方米。环境改造项目(包括路灯、绿化、垃圾点、体育设施、文化活动室及垃圾转运车辆配置等)已全面启动,50%的项目已经完工,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废旧坑塘和旱厕填埋、土头及垃圾、卫生死角清理、排水排污沟的疏通清淤等)已完成60%。
  【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年内,厦门市积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一是编制完成厦门市村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二是确定以20个试点村为重点,年底前基本完成试点村“清洁家园”行动项目建设,项目涵盖垃圾收集点83个,排水排污沟(管)176.6公里,垃圾转运车辆196辆及废水坑塘、旱厕的填埋,土头、垃圾、卫生死角的清理和整治等。另外还进行村庄道路硬化113.15公里及农房的房前屋后硬化等基础建设,为农村垃圾治理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全市农村2007年“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整治50个村的摸底工作,调研各区、镇、村贯彻落实市“家园清洁行动”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的情况,促进全市“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将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列入2007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阳光公寓”建设新模式】 2006年,重点组织开展湖里区马垅、岭下,集美区黄庄、新村、铁山,海沧区霞阳和同安区埭头等“阳光公寓”的建设工作。截至年底,海沧区霞阳“阳光公寓”一期工程23700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也准备动工建设。湖里区岭下150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马垅“阳光公寓”建筑面积75897平方米,正准备开工建设。同安区埭头330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动工建设;集美区新村“阳光公寓”51040平方米已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黄庄“阳光公寓”一期工程2.59万平方米正进行内部装修,近期可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面积2.34万平方米,即将进行施工招投标;铁山73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建成。以上7个“阳光公寓”投入规划设计费用540万元,总建筑面积306845平方米,按照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8平方米,可解决61369个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同时,完善“阳光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实施“金包银”工程村庄的外口公寓建设和后续管理,使各“阳光公寓”方案能满足外来务工的文化学习、健康娱乐、休闲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完善工业区配套,服务工业区发展。
  【编制新农村建设通用图集】 年内,拨出53万元专项经费编制该图集,本着集约用地、经济适用,适度超前、节材节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按照占地120平方米、10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标准,编印3000本新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免费发送到农村,引导农村民房建设按图施工,指导农民建设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具有闽南特色的新居,并把太阳能、沼气等无公害能源和节能新建材以及适合厦门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房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建设的品质。 (孙琦)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