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管理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43
颗粒名称: 城市建设与管理综述
分类号: F299.21;F299.23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厦门市2006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下大力气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金包银”工程建设、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取得新成绩,有了新突破。
关键词: 厦门市 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

内容

2006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下大力气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金包银”工程建设、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取得新成绩,有了新突破。
  一、继续整顿与规范建筑市场。
  1.加强建筑市场监督。先后出台《厦门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厦门市建筑市场秩序若干措施》以及《推行财政投融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等文件,重点整顿挂靠承包、以包代管、管不到位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劳务管理、工程进度、履行合同等专项巡查726批次,涉及项目545个,记入“不良记录档案”103家,暂停2家建筑企业在厦承揽业务资格。至年底已受理485个建设工程的工程担保、合同造价125.842亿元,担保函原件964件,涉及担保额度20.478亿元。
  2.规范招标代理行为。9月13日,与市监察局联合召开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工作会议。检查34家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量报价,对9名预算员和14个招标代理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规范招标评标场所。投资470万元在建设大厦内新建建设工程交易所,该所设投标区与评标区,评标区供专家在封闭环境中进行评标活动,使招投标活动进入信息公开化、交易集中化、程序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轨道。
  4.规范专家评标行为。12月30日,与市监察局联合召开厦门市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评标行为工作会议,对个别评标专家的不良行为分别给予书面告诫、通报、暂停评标、取消评标资格处理;在评标工作实行“主审—复审—集体审议的三级评审制。”全年办理工程项目报建892项,总投资1035.70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701项,预算价263.33亿元,总中标价241.65亿元,降低工程造价21.68亿元,工程造价降幅8.23%,实现了招投标价值的最大化。
  5.基本还清工程款。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出还清工程款八项措施的函件催促清欠工程款。全年清欠工程款1.77亿元,完成清欠任务的98.44%,其中政府工程款清欠达100%,基本达到“旧款全清,新款不欠”。10月国务院工程款清欠工作督查组来厦检查,对清欠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二、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06年,全市计划建设重点工程83个(106项),全年累计完成216.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2%。市建设局竭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采取集中力量、主动融入同安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工程指挥部,以指导在先,指挥在前、驻地配合、全力服务、创新多项“超常规又不违规”新办法,取得“零耗时、零返工”,又好又快的建设佳绩;成立市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在原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的职能基础上进行扩充延伸,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协调管理;继续强化协调力度,完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影响交地和施工等问题,化解制约项目施工瓶颈,使杏林大桥、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如期开工;促进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缩短工期的可行性论证,办理缩短工期的项目89项;成立市混凝土与建材调度办公室,协调全市商品混凝土等建材供应,确保提供789.6万立方米水泥混凝土建材等需求,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至年底,已竣工重点工程24项,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28项。
  三、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市建设局于5月31日调整充实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管理力量,调整后的住宅办内设政策指导、计划资金、工程管理、工程督查四个部门,确保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全面开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成片推进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定16个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建设住宅约4.1万套,房型以一房型、二房型为主,严格控制三房型,建筑面积控制在45、60、70平方米,并确定由国有房地产公司代建。建设投资96亿元;所有项目计划到2009年竣工交房。11月,市建设局制定《厦门市社会保障性商品房配售管理办法(试行)》及《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经报市府审批后颁布。12月1日,开始接受社会上需房申请。厦门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做法,获得上级及各地好评,年终在北京召开“全国部分城市住房与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建设部认为厦门住房保障工作起步早,推进快,建立较健全工作机制,其在解决和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
  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商品房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213.9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729.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7.7万平方米。此外,加紧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试点,“金包银”工程其中部分“金边”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家园清洁行动也已经开始实施。
  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16.5亿元。年底,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606.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39%,当年新开工面积1712.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8%。竣工面积1124.22万平方米。全年狠抓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强化监理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和见证取样制度,工程监理覆盖率100%,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合格率100%。建筑材料协调有序供应。全年申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1435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1250.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175.14亿元;在检查监督中,分别发出暂停施工、责令整改百余份,罚款18万元;工程竣工验收993个单位工程,竣工面积792.35万平方米,完成102.61亿元,工程竣工合格率100%,市管工程全年未发生四级以上质量事故及三级以上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年内有42个项目获评文明工地,占全省文明工地50.6%,14项获省优工程奖,1项获建筑工程鲁班奖。
  五、建设科技与建设法规研究有新进展。
  2006年,市建设局建设科技研究被纳入建设部科研计划2项,被纳入市建设系统科研计划16项,预算科技经费580.60万元,其中市财政支持159万元,签订科技合同15项。研究内容涉及为编制五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蓝湾国际工程地基基础技术、市检察综合楼圆弧曲线平移工程综合技术等工程技术难点的攻关项目;实施外墙保温、建筑中空低辐射玻璃、建筑隔热涂料、聚氨制酯硬泡体防水融热一体化等建筑节能新技术研究项目;建设事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及杏林新城和瑞景公园“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及未来海岸使用现浇空心混凝土盖等建设重点研究。本年度完成科技成果7项,各项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6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建设事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市建设局荣获“十五”全国建设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市建设局继续完善建设规章,起草政府规章《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于9月颁布实施;修订《厦门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稿)》;起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7个规范性文件;制定并报市政府审批颁布《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实施办法>等7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通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非行政许可审批实施办法的通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备案事项办事指南的通知》等3个规范性文件。
  全年会同有关单位办理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起,处罚金额21.2万元,办理行政复议案1件,并依法作出复议决定。
  六、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更加便捷。
  根据《厦门市投资项目基本建设前期手续代办暂行办法》,成立代办工作站,建立建设项目业主报送、代办站指导、审批单位协办的工作制度,全年实行代办项目80多件次。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实行“先受理后补手续”制度。完善电子审批网络审批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设内网审批系统,外网申报系统,数字交换系统;筹建环东海域建设审批管理分中心,构建分中心远程受理岛内外一体化联网互通的建设审批服务大框架,服务于环东海域综合治理,五缘湾片区建设等项目。中心通过例会、专题协调会和现场审批会多种形式,协调项目250多件次,取得加快审批效果。全年共收件17009件,发放办结文件16263件,办结率达95.53%,审批中补件1291件次,退件415件次,补件率7.59%,退件率2.43%,同比分别下降0.03%、0.17%。
  七、加强城市管理与关注民生需求。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贯彻落实“三个作为”(即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将机关干部充实到一线,对道路污染、油烟、噪音扰民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城管执法自动化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提高执法效能,由城管办牵头设立12319城管服务热线办公室,增强服务力度。LED夜景工程建设一期收尾,二期完成,三期筹备。至年底,全市已有近400座高楼大厦安上LED夜景灯光,初步形成中山路、鼓浪屿、嘉禾路、筼筜片区、集美学村五大夜景特色区。由市城管办牵头组织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改善工作也已着手进行。
  (陶相木 朱太福 胡建勤)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陶相木
责任者
朱太福
责任者
胡建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