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42
颗粒名称: 城市建设与管理
分类号: F299.21;F299.23
页数: 14
页码: 54-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厦门市2006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厦门市 城市管理

内容

综述
  2006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下大力气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金包银”工程建设、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取得新成绩,有了新突破。
  一、继续整顿与规范建筑市场。
  1.加强建筑市场监督。先后出台《厦门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厦门市建筑市场秩序若干措施》以及《推行财政投融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等文件,重点整顿挂靠承包、以包代管、管不到位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劳务管理、工程进度、履行合同等专项巡查726批次,涉及项目545个,记入“不良记录档案”103家,暂停2家建筑企业在厦承揽业务资格。至年底已受理485个建设工程的工程担保、合同造价125.842亿元,担保函原件964件,涉及担保额度20.478亿元。
  2.规范招标代理行为。9月13日,与市监察局联合召开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工作会议。检查34家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量报价,对9名预算员和14个招标代理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规范招标评标场所。投资470万元在建设大厦内新建建设工程交易所,该所设投标区与评标区,评标区供专家在封闭环境中进行评标活动,使招投标活动进入信息公开化、交易集中化、程序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轨道。
  4.规范专家评标行为。12月30日,与市监察局联合召开厦门市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评标行为工作会议,对个别评标专家的不良行为分别给予书面告诫、通报、暂停评标、取消评标资格处理;在评标工作实行“主审—复审—集体审议的三级评审制。”全年办理工程项目报建892项,总投资1035.70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701项,预算价263.33亿元,总中标价241.65亿元,降低工程造价21.68亿元,工程造价降幅8.23%,实现了招投标价值的最大化。
  5.基本还清工程款。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出还清工程款八项措施的函件催促清欠工程款。全年清欠工程款1.77亿元,完成清欠任务的98.44%,其中政府工程款清欠达100%,基本达到“旧款全清,新款不欠”。10月国务院工程款清欠工作督查组来厦检查,对清欠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二、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06年,全市计划建设重点工程83个(106项),全年累计完成216.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2%。市建设局竭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采取集中力量、主动融入同安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工程指挥部,以指导在先,指挥在前、驻地配合、全力服务、创新多项“超常规又不违规”新办法,取得“零耗时、零返工”,又好又快的建设佳绩;成立市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在原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的职能基础上进行扩充延伸,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协调管理;继续强化协调力度,完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影响交地和施工等问题,化解制约项目施工瓶颈,使杏林大桥、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如期开工;促进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缩短工期的可行性论证,办理缩短工期的项目89项;成立市混凝土与建材调度办公室,协调全市商品混凝土等建材供应,确保提供789.6万立方米水泥混凝土建材等需求,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至年底,已竣工重点工程24项,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28项。
  三、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市建设局于5月31日调整充实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管理力量,调整后的住宅办内设政策指导、计划资金、工程管理、工程督查四个部门,确保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全面开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成片推进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定16个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建设住宅约4.1万套,房型以一房型、二房型为主,严格控制三房型,建筑面积控制在45、60、70平方米,并确定由国有房地产公司代建。建设投资96亿元;所有项目计划到2009年竣工交房。11月,市建设局制定《厦门市社会保障性商品房配售管理办法(试行)》及《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经报市府审批后颁布。12月1日,开始接受社会上需房申请。厦门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做法,获得上级及各地好评,年终在北京召开“全国部分城市住房与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建设部认为厦门住房保障工作起步早,推进快,建立较健全工作机制,其在解决和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
  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商品房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213.9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729.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7.7万平方米。此外,加紧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试点,“金包银”工程其中部分“金边”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家园清洁行动也已经开始实施。
  四、查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16.5亿元。年底,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606.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39%,当年新开工面积1712.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8%。竣工面积1124.22万平方米。全年狠抓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强化监理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和见证取样制度,工程监理覆盖率100%,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合格率100%。建筑材料协调有序供应。全年申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1435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1250.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175.14亿元;在检查监督中,分别发出暂停施工、责令整改百余份,罚款18万元;工程竣工验收993个单位工程,竣工面积792.35万平方米,完成102.61亿元,工程竣工合格率100%,市管工程全年未发生四级以上质量事故及三级以上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年内有42个项目获评文明工地,占全省文明工地50.6%,14项获省优工程奖,1项获建筑工程鲁班奖。
  五、建设科技与建设法规研究有新进展。
  2006年,市建设局建设科技研究被纳入建设部科研计划2项,被纳入市建设系统科研计划16项,预算科技经费580.60万元,其中市财政支持159万元,签订科技合同15项。研究内容涉及为编制五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蓝湾国际工程地基基础技术、市检察综合楼圆弧曲线平移工程综合技术等工程技术难点的攻关项目;实施外墙保温、建筑中空低辐射玻璃、建筑隔热涂料、聚氨制酯硬泡体防水融热一体化等建筑节能新技术研究项目;建设事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及杏林新城和瑞景公园“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及未来海岸使用现浇空心混凝土盖等建设重点研究。本年度完成科技成果7项,各项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6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建设事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市建设局荣获“十五”全国建设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市建设局继续完善建设规章,起草政府规章《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于9月颁布实施;修订《厦门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稿)》;起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7个规范性文件;制定并报市政府审批颁布《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实施办法>等7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通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非行政许可审批实施办法的通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公布备案事项办事指南的通知》等3个规范性文件。
  全年会同有关单位办理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起,处罚金额21.2万元,办理行政复议案1件,并依法作出复议决定。
  六、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更加便捷。
  根据《厦门市投资项目基本建设前期手续代办暂行办法》,成立代办工作站,建立建设项目业主报送、代办站指导、审批单位协办的工作制度,全年实行代办项目80多件次。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实行“先受理后补手续”制度。完善电子审批网络审批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设内网审批系统,外网申报系统,数字交换系统;筹建环东海域建设审批管理分中心,构建分中心远程受理岛内外一体化联网互通的建设审批服务大框架,服务于环东海域综合治理,五缘湾片区建设等项目。中心通过例会、专题协调会和现场审批会多种形式,协调项目250多件次,取得加快审批效果。全年共收件17009件,发放办结文件16263件,办结率达95.53%,审批中补件1291件次,退件415件次,补件率7.59%,退件率2.43%,同比分别下降0.03%、0.17%。
  七、加强城市管理与关注民生需求。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贯彻落实“三个作为”(即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将机关干部充实到一线,对道路污染、油烟、噪音扰民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城管执法自动化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提高执法效能,由城管办牵头设立12319城管服务热线办公室,增强服务力度。LED夜景工程建设一期收尾,二期完成,三期筹备。至年底,全市已有近400座高楼大厦安上LED夜景灯光,初步形成中山路、鼓浪屿、嘉禾路、筼筜片区、集美学村五大夜景特色区。由市城管办牵头组织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改善工作也已着手进行。
  (陶相木 朱太福 胡建勤)
  重点工程建设
  【概况】 2006年,全市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3个(106项),年度计划投资249.29亿元,全年累计完成216.5亿元,其中省在建重点工程项目28项,累计完成投资128.9亿元。主要特点是:投资额为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重点工程建设的投资额比2005年增加101%;注重民生工程建设,新建一批学校、医院、公园、森林防火、交通干道、垃圾污水处理与排洪设施等;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难点80多场,推动与环岛路相连接的各“断头路”等项目有重大进展;集聚力量、现场指挥,福厦铁路(厦门段)、同安集中工业区、翔安火炬高新区、厦门软件园二期、五缘湾片区开发、灌口机械工业区都在建设现场设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速度空前,同安工业集中区通用厂房施工建设创新“厦门速度”,建设管理创新“厦门模式”。此外,通过组织民众看重点工程建设活动,取得民众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和谅解。
  2006年,已竣工的重点工程24个,分别是:嵩屿电厂二期、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东部产业区、汽车出口基地及配套项目(金龙联合公司新厂房)、厦门软件园二期、天竺山森林公园、明达玻璃工业园一期、娃哈哈食品、疏港路改造、中医院迁建、ECCO制鞋制革、紧急救援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友达光电、文化艺术中心、翔安中科工业园配套道路、高级技工学校一期、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医院外科病房楼、同安区官浔溪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农村义务教育体系、森林防火道路、湖边水库排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新内胎。新开工项目28个,分别为友达光电(二期)、中药厂中药制剂现代化基地、星鲨集团易地搬迁、福厦铁路(厦门段)、杏林片区污水处理、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厦门港东渡航道扩建、环岛交通干道(环湖里大道至县黄路段)、东部供水、湖边水库排洪、官浔溪下游河道综合治理、森林防火道路、妇幼保健院扩建、厦门职业中心校及华夏学院、翔安体育中心、海沧粮食中转库、五缘湾学区、翔安汽车交易市场、厦华电子工业园、嵩屿港区二期、海沧疏港通道(海新路—林后立交段)、东部固废处理中心、海洋学院、中华片区改造、九溪域综合整治、东部燃气电厂、软件学院、厦门书城。
  【创建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模式】 同安工业集中区规划范围12平方公里,建设通用厂房586万平方米。该园区建设初始,就在施工现场成立建设指挥部,市建设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以及建材管理、设计、监理机构进驻指挥部实行驻场管理;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招标办、市施工图审核查所、市财政审核所及环评、市政园林、消防、监察等部门进入指挥部,配合相关工作实行园区办件。从立项到审批,从规划到征地,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等建设事项均可在指挥部协调办理。指挥部倡导“超常不违规、创新不走样”的精神,做到“急而有章、快而有质、忙而有序”,实现建设管理“零距离”服务和施工组织“无缝隙”链接。“吉昌”公司在同安园、中林公司在思明园分别创造了混凝土结构通用厂房从施工进场到三层封顶用时35天和五层封顶用时48天的“厦门速度”。同安工业集中区从2005年9月15日开工建设至2006年6月15日累计完成基桩总长28.56万米,混凝土总用量64.57万立方米,钢筋总用量11万吨,完成场平总面积307公顷,总场平土方量332.9万立方米,调运土方327.9万立方米,挖填机械总台6500班,运量总台10500班,挖掘机最多一天有110部、土方车最多一天达100辆同时作业,高峰期日用工1.7万人,施工、监理、代建等管理人员1100多人。园区内平均每隔3.5天有一栋新厂房建成,每隔2.3天有一栋厂房封顶。截至2006年底,共建成通用厂房188栋、164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厂房封顶211栋、184万平方米。施工质量得到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协会和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省建设厅副厅长翁玉耀认为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新时期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了一整套建设管理新机构,创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谐工地,建立了一套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
  【疏港路改造工程试通车】 5月,疏港路改造工程实现试通车。疏港路南起湖滨北路、北至石鼓山立交桥,原为东渡路、长岸路、兴湖路。2005年5月由市财政投入10.3亿元,对全长8.686公里的疏港路进行改造,改造项目包括一期高架桥、二期高架桥和疏港路—湖滨北路立交工程、国际旅游码头专用通道、高殿一号路现代物流园区立交工程、地面层面改造以及高殿一号路(疏港路—港中路)道路工程。改造后的疏港路连接岛内码头、车站、机场、港口各个节点,连通出岛的海沧大桥、厦门大桥、杏林大桥,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 该工程南临厦门机场,西靠天马山,北部以高速公路为界,东部以翔安大道为界,工程建设涉及集美、同安、翔安三个区,陆域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1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包含吹填、征地和海域养殖退出三项内容。综合整治从7月22日开始。截至年底,工程进展顺利。吹填工程:丙洲片区完成1152万立方,洪塘片区完成1587万立方,集美片区开始试吹填,厦门电光源生产基地一期行政区完成桩基施工,二期24万平方米的吹填任务已经完成并移交,同安大桥主桥于12月27日顺利合拢,滨海大道洪塘头到潘涂段于12月29日开始路面沥青摊铺。征地工作:同安区已提交用地21000亩,翔安区已提交用地1300亩;养殖退出情况:湖里、集美养殖退出已全部完成,同安吊蛎养殖和滩涂养殖已全部完成清退,网箱养殖清退完成88%。翔安区吊蛎养殖全部完成清退,滩涂养殖清理完成95%,网箱养殖清退完成14%。同安、翔安网箱养殖清退协议已全部签订。
  (朱太福 杨萍萍)
  【组织市民参观重点工程】 12月17日,市委宣传部、市重点项目办、厦门晚报社联合主办了“市民看工程,感受新成就”活动。200名市民代表分四条线路参观市各重点工程。一线为基础设施项目:仙岳路高架桥—福厦铁路(厦门段中亚特大桥)—集美大桥(栈桥)—翔安隧道(五通段);二线为社会事业项目:文化艺术中心—长庚医院—华侨大学(集美校区)—嘉庚体育馆;三线为工业园区及城市新区建设项目: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园博园—软件园二期—五缘湾片区开发;四线为社会保障性项目:杏北新城—杏林湾吊脚楼—高林居住区。此次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到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增进市民与建设施工单位以及市政府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杨萍萍)
  勘察设计
  【概况】 2006年,全市共有142家勘察设计企业(不含装修等专项设计单位),其中:勘察企业35家(本地甲级3家、乙级3家,外地甲级29家);工程设计企业107家(本地甲级17家,本地乙级14家,外地甲级74家、乙级2家)。全年共完成工程勘察项目978项,合同金额20173.7万元;完成工程设计项目835项,合同金额71351.6万元;两者合计实现产值91525.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61.8%。
  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施工图审查窗口收件、审批共1032件,其中:地勘报告审查520件、施工图审查421件(含市政工程34件),基坑支护审查91件。总建筑面积1322.50万平方米。
  【勘察设计管理】 (1)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组织建设,成立了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分会和建筑设计分会。各个行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活动,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好帮手。(2)加强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质量和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完善施工图审查各项管理制度。市建设局、市气象局共同编制建筑防雷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统一施工图审查、节能设计、防雷设计审查报审表及审查报告格式,便于审查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的统一。(3)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审查机构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及时提出审查意见,缩短了审查时间。(4)建立审查情况月报、季报制度,根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总量进行排序,培育公平、公正竞争的勘察设计市场,对排名低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5)开展了两次全市勘察设计质量大检查和一次工程勘察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检查,促进了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质量的提高,促使勘察设计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提高厦门市的勘察设计质量。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完成】 11月,历时一年的《厦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初稿出炉,在技术评审通过后,将报市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由厦门市建设局组织编制,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专项技术支持单位参与。
  该规划将地下空间开发分为三期,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2050年。到2020年,地下空间的容量大体上相当于地面建筑总量的20%~25%。
  该规划对厦门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估和需求预测。规划区可供合理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天然蕴藏量为192亿立方米,其中本岛33亿立方米,可提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总计42.2亿立方米。全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到2010年约为1100万立方米,到2020年约为1950万立方米。
  在规划竖向层次方面,一般控制在地表以下0~30米范围内,地表以下30~50米的岩层用于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综合隧道,地表以下50米用于远景开发予以保留。
  全市规划火车站、会展中心、人民会堂、营平片区等10个地下综合体;近期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公共空间规模比例不低于总量的10%。主要有地下停车场50个,停车位12489个。规划建设翔安海底干线综合管廊,环岛北路成功大道至县黄路高压电缆工程、枋湖—钟宅—湖边支线综合管廊等;在新建、重建的居住区,适当开发地下空间,用于停车和社区公共活动,其总开发量不少于居住区总建筑量的2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1)根据省建设厅的要求,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并已将抗震性能差的预制板普查资料上报省建设厅。(2)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市政的桥梁工程(如集美大桥)等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进行把关。(3)督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城设防管理规定》的要求,将本市航空港大厦、港宜大厦、观音山公寓、源昌新天地1号、2号、观音山国际商务运营中心A1-3号楼等5栋超限高层建筑工地上报省建设厅进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4)重视风貌建筑加固改造的抗震设防。10月,完成中山公园南音宫加固改造工程,增强了该风貌建筑的抗震性能。
  【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通过评审】 6月29日,由北京工业大学编制的《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通过福建省建设厅的技术评审。该规划包括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城市建设抗风和边坡高挡墙防灾三方面内容。根据厦门市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分区,以指导工程建设场地的科学选址。规划还根据数字化城市建设发展要求,首次建立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信息管理系统,为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提供了动态管理平台。
  (黄建南 黄勇)
  房地产开发
  【概况】 2006年,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先后在金融、土地、房政、财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国办发〔2006〕37号文件出台后,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实施意见》,成立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工作领导小组,对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工作责任进行分解,各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工作,全市房地产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大环境中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360家,其中一级9家、二级17家、三级31家、四级175家。
  1.房地产完成投资情况。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总投资213.93亿元,比增87.54%,其中国内企业完成投资160.50亿元,占总投资的75.02%,外资企业完成投资53.43亿元,占24.98%。按用途分:商品房建设完成投资93.53亿元,比增48.11%,占总投资的43.72%;土地购置费108.57亿元,比增148.84%,占50.75%;其他完成投资11.83亿元,比增62.28%,占5.53%。按区域分:岛内完成投资133.05亿元,比增42.18%,占总投资的62.19%。其中,思明区完成98.16亿元,比增34.39%,占45.88%;湖里区完成34.89亿元,比增69.86%,占16.31%。岛外完成投资80.88亿元,比增294.73%,占全市完成总投资的37.81%。其中,海沧区完成40.78亿元,比增214.18%,占19.06%;集美区完成15亿元,比增207.38%,占7.01%;同安区完成14.43亿元,比增450.76%,占6.75%;翔安区完成10.67亿元,比增1066%,占4.99%。
  2.商品房在建情况。(1)在建施工:全年商品房在建面积1729.56万平方米,比增47.11%。其中,住宅1134.64万平方米,比增30.22%,占65.60%;办公楼139.47万平方米,比增215.12%,占8.07%;商业营业用房129.24万平方米,比增13.39%,占7.47%;其他用房326.21万平方米,比增123.28%,占18.86%。(2)新开工情况: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51.6万平方米,比增9.70%。其中,住宅472.03万平方米,比增-4.19%,占72.44%;办公楼24.14万平方米,比增360.69%,占3.70%;商业营业用房24.62万平方米,比增-19.44%,占3.78%;其他用房130.81万平方米,比增99.65%,占20.08%。(3)竣工情况: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87.70万平方米,比增-17.22%。其中,住宅211.02万平方米,比增-22.75%,占73.35%;办公楼23.88万平方米,比增482.44%,占8.30%;商业营业用房18.90万平方米,比增-47.67%,占6.57%;其他用房33.90万平方米,比增-0.82%,占11.78%。
  3.商品房空置情况。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47.5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7.15%,其中,住宅1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43%,占31.55%;办公楼8.66万平方米,比增19.78%,占18.22%;商业营业用房2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2.67%,占45.35%;其他用房2.3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3.57%,占4.88%。按空置的时间分类:待销商品房(空置时间一年以内)15.55万平方米,滞销商品房(空置时间一年以上、三年以下)22.05万平方米,积压商品房(空置时间三年以上)9.94万平方米。空置房总面积中,岛内4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0.62%;岛外7.5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9.29%。 (吴晓琦 陈美美)
  【完善房地产建设开发管理系统】 2006年,市建设局重新研发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系统。完善后的这一系统可以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防范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和为社会提供便民服务。系统主要的业务内容有:
  1.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房地产企业日常管理。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重要文书档案信息、企业人员信息等。
  2.房地产开发资质管理。包括日常资质管理、房地产开发资质年检、资质证书的发放等。
  3.建立项目库及《项目手册》。记录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移交物业管理全过程的重要项目档案,实现了项目进度管理。
  4.房地产开发统计月报。包括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使用、商品房施工、新开工及竣工等情况,期房及现房销售、空置房等数据。每月的月报数据直接导入统计局SARP软件,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 (陈美美)
  【开展房屋使用率(入住率)动态监测】 2006年,市建设局会同市物业管理协会联合进行“房屋空置率(使用率)动态监测”课题研究。课题调研组在岛内选取27个样本小区(大厦),抽样总建筑面积达260.1万平方米。截至年底,基本完成第一阶段调查报告。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1月至6月,27个样本的平均空置率为3.48%;空置的主要原因在于未售、未办证、未装修和未出租等。
  (吴雪琳)
  【厦门整合出两大国有房地产集团公司】 为做强做大厦门市的房地产业,增强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发挥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主力军作用,全市原有的八家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整合为两家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合的具体情况如下:
  原厦门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厦门市东区开发公司、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整合为厦门市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黄锦泉担任集团公司董事长,项强担任总经理;原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厦门市筼筜新市区开发建设公司、厦门市建坤实业发展公司、厦门市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整合为厦门市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蔡明辉担任集团公司董事长,胡任远担任总经理。 (吴晓琦)
  【首家建设销售成品房项目取得成功】 年内,厦门首家一次装修到位商品房开发项目华天花园一期A、B幢向业主交房。本期工程建筑面积51041.55平方米,总户数330户,全部为“菜单式精装修一次到位”的建设模式施工。工程于2003年2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销售率100%,2006年春节前交房260户,入住110户。
  华天花园二期C幢建筑面积46720.06平方米,总户数532户,基本为一房、一房一厅、二房一厅的小户型。截至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开始实施“成品房精装修一次到位”工程,销售率已达100%。
  华天花园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工程施工阶段经历了由样板房、实物样板房到大面积装修施工的过程。通过在大面积施工前完成实物样板房的做法,对设计效果、装修材料、装修工艺和工程造价进行检验,使大面积施工达到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的要求。工程竣工后,还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定,委托市检测中心对样品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 (吴晓琦)
  【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 2006年,厦门市提出社会保障性住房概念,拿出141万平方米土地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向社会公布了建设计划。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解决大约3.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向有经济能力的中低收入家庭以及特定对象中的住房困难户提供保障性商品住房;向既不属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又无经济能力购买保障性商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以及特定对象提供公有租赁住房;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结合旧城(村)改造,通过拆迁安置,解决和改善本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和居住条件。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注重中低收入家庭实际需要及其承受能力,严格控制户型和面积标准,坚持小户型的原则,其中一房一厅型45平方米,二房一厅型60平方米,三房一厅型70平方米。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只能购买或承租一套社会保障性住房,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管理上,建立公有租赁住房的退出机制,严格保障性商品住房的上市条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保障作用,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通过轮候配租,实现居者有屋住。
  【推出16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 2006年,厦门市制定了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一期、二期建设计划。一期建设的高林居住区、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翔安东方新城、万景公寓、集美永祥花园、观音山公寓、五缘公寓、古楼公寓等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住宅2.3万套,建设投资52亿元,总投资71亿元。二期计划新建湖边花园、虎仔山庄、湖滨中路公交场站保障性住房、集美东岸滨水小区、杏林华铃花园、同安城北小区、沧林花园、海沧海新花园等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住宅约1.8万套,建设投资44亿元,总投资52亿元。
  以上16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47万平方米,住宅约4.1万套,建设投资约96亿元,含基准地价的总投资约为123亿元。其中,2007年计划开工住宅约3.4万套,竣工4270套,计划完成投资约30亿元(不含基准地价28亿元)。所有项目计划2009年竣工并交房。
  【结合公交场站建设社会保障性租赁房】 2006年,厦门市规划结合公交场站建设建成三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
  观音山公寓:位于思明区观音山片区,以“节约土地,方便出行”为原则结合公交场站进行规划设计,总用地面积1.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拟建住宅938套。该项目于5月31日开工,计划2008年竣工。
  古楼公寓:位于前埔古楼,集公交枢纽站、公交停车站、社会停车库及租赁房为一体,四部分空间相对独立。总用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拟建住宅735套。计划2007年3月开工,2009年上半年竣工。
  湖滨中路公交场站保障性住房:位于湖滨中路,计划用地面积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宅20万平方米,约3000套。该项目拟建公交集团写字楼、培训中心、社会保障性住房、地上公交停车场、地下停车场以及加油加气站等地面配套设施。计划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2009年竣工。
  【出台社会保障性住房配售管理办法】 11月,《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和《厦门市社会保障性商品房配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按照文件规定,申请社会保障性商品房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户籍条件。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必须具有厦门市城镇户口,且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厦门落户满3年,通过购买商品房入户的则不能再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2.收入条件。申请人家庭必须是中低收入家庭,2006年厦门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年收入上限为:3人及以下户为5万元,4~5人户为6万元,5人以上户7万元。家庭资产控制标准为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上限的6倍以下。3.住房条件。申请人家庭必须是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2006年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为人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
  社会保障性住房申请流程是: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提出申请——居委会受理——居委会组织调查核实家庭情况并公示——街道办核实——住宅办评分、公示、复核——市建设局批准——组织办理购房手续。 (黄依柱)
  【评选2005年度厦门市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二十强】 2006年,市建设局与市统计局对厦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完成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预销售面积、房地产企业经营收入、实现利税、净资产、资产负债率、资信等级、守合同重信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审核,并经社会公示。
  建筑业
  【概况】 2006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8.59亿元(含厦门市建筑施工企业在外地完成的产值55.21亿元,下同),同比增长59.03%。全年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06.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39%。当年新开工面积1858.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8%。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1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81.0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31.69%,同比增长3.3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2.43亿元,同比增长73.9%。年末建筑业资产总值268.08亿元,同比增长36.55%。全年建筑业利税总额139410万元,同比增长57.64%,实现利润总额39995万元,同比增长84.76%。
  至年底,厦门市建筑业企业共有43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03家(一级19家,二级34家,三级50家),专业承包企业257家(一级28家、二级94家、三级129家,不分等级6家),劳务分包企业75家(一级23家,二级42家,不分等级10家)。按企业经济性质分:国有企业9家,集体企业16家,有限责任公司326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私营企业42家,港澳台商企业9家,外商投资企业5家,其他类型企业24家。建筑业期未从业人员203867人,全部人员平均人数19966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205人。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59559元/人。
  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加上缺乏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理论上的研究,面对大批工程项目的开工,大量的外地施工企业和建筑农民工纷纷涌入。从市场到现场都存在一些监督和管理问题,建筑市场大牌子小队伍、挂靠承包、恶性压价、延误合同工期、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影响投资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陈瑞能 刘丽娟)
  【规范与整顿建筑市场新措施】 2006年,市建设局探索实施建筑市场规范与整顿的多项新措施:
  1.保障重点重要工程进度,加大施工现场监管协调力度。加大对施工现场主体各方行为检(巡)查,全年共组织726批次,涉及工程项目545个。其中:以劳务管理及社会责任为主的项目369个,发出整改通知书295份,103家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信用监管档案;以工期进度为主的项目176个,涉及建设单位38家,施工企业143家,监理企业37家,暂停2家建筑业企业在厦承接业务资格,通报批评4家施工企业,14家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被记入信用监管档案。
  2.加强重要工程项目的督查通报报告。针对建筑市场挂靠承包,管理人员严重缺位,致使部分重点重要工程合同工期滞后,影响政府投资效益的情况,出台《关于规范厦门市建筑市场程序若干措施》,专项督查在建重点重要工程项目的合同工期、管理和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工程款和工资支付等情况,分析项目的《建设工程情况月报表》,对合同工期严重滞后的项目给予曝光,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或有关部门专题报告或通报工期滞后的调查分析情况,通报批评负主要责任的施工企业。
  3.采用多种方式协调解决工程进度与工程款支付问题。在协调处理中具体分析,分别约谈甲乙双方和监理单位,分清责任,各自承担,共同解决;对个别严重失信外地企业,提请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介入处理;对领导交办的项目写出专题的情况报告13份。
  4.组织修订《厦门市建筑工程劳保费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本市建筑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机制,规范建筑工程劳保费监督管理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出台《厦门市建筑劳务费分包管理办法(试行)》】 该“办法”于7月1日由市建设局出台并开始实行。
  《办法》规定,没有自有劳务作业队伍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应作为劳务发包人将劳务作业分包具备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发包人须履行下列义务:提供有关临时设施;负责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现场协调;评估、指导、监督劳务分包企业的履约及综合管理;验收劳务分包施工作业内容并确认工程质量责任履行完毕;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建筑劳务分包价款,不得违约拖欠、克扣或拒付;禁止以工程质量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延期支付或扣留分包人的分包价款;不得要求分包人垫资带资。
  《办法》要求,努力促进劳务分包模式的优化;鼓励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劳务分包企业;实行劳务分包合同备案;由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和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履行相应监管;市建筑行业协会相应开展劳务分包政策培训、项目劳务队长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对劳务分包过程中出现的11种不良行为,予以责令改正或依法行政处罚,并将不良行为记入“厦门市建安信用监管系统”。
  《办法》还要求,劳务分包企业应向所承建项目委派项目劳务队长等管理人员,负责对所承包工程的劳务作业人员的生产安排、质量安全和工资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接受劳务发包人的协调和管理。劳务分包企业未执行劳动合同规定,拖欠、克扣劳务人员工资的,发包人应当直接支付分包人所属劳务人员工资,所需款项在建筑劳务分包价款中扣除。
  【推进建安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2006年,市建设局运用“厦门市建安信用监管系统”平台软件,由计算机就有关监管记录自动生成了建安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并经研讨、评估与确认,向社会公布施工总承包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四个序列的较好企业名单。上述监管评价结果及其他未对外公开的结果全部发布在“厦门市建安信用监管系统”平台内,由厦门市各有关监管机构按有关规定启动差别化的分类监管机制。此举对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联动和综合监管产生了积极作用,为在市财政投融资工程建设中试行“预选承包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 2005年12月底市建设局出台《关于建设工程担保若干实施意见》,2006年初开始全面实施。这一担保制度通过扩大担保范围,引进专业担保公司,完善担保管理流程,提高了担保的效能。截至年底,全市有17家银行和3家工程担保公司在厦门开展工程担保业务,全年受理485个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造价125.842亿元,有效工程担保函件的原件964件,涉及担保额度20.478亿元。其中:银行保函567件,担保额度14.2492亿元;担保公司的担保书397件,担保额度6.228亿元。
  【试行预选承包商管理制度】 年初,市建设局依据上年发布的《关于发布建安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并实施差别化监管的通知》,对厦门市建筑企业的信用分用绿、蓝、黄、红四种颜色予以标识,实行差别化管理。在市级财政投融资项目的施工招标中,市建设局要求项目业主在预选承包商制度建立前优先选择绿、蓝色类别企业参与投标,否决黄、红色类别企业的投标资格。同时,在建安信用监管记录基础上补充“大业主所关心的有关实力、业绩、社会贡献等良好记录”,并尝试生成预选承包商的初始名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厦门市政府投融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管理规定(试行)》上报市政府。 (孙劲峰)
  【工程款“清欠”和“防欠”工作】 2006年,市建设局加大拖欠工程款清理的协调督促力度,全年清理解决拖欠工程款1.77亿元,加上以往三年全市累计清欠工程款27.78亿元,完成清欠比例达98.24%(其中政府工程款清欠比例达100%),提前实现了建设部提出的到2006年底清欠比例达95%的要求,实现了“旧款全清、新款不欠”的目标。为防止产生新的工程款拖欠,从源头上防治拖欠工程款现象的产生。市建设局建立健全工程款清欠的长效管理机制,主要措施有:强化招投标资格管理;严格施工许可管理;加强在建项目工程款支付监控;完善工程担保制度;规范建筑劳务管理;强化对工程款和工资发放监管;推进建安信用监管,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严格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时必须提供工程款结算支付完毕证明。 (孙劲峰 陈瑞能)
  【厦门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外地市场】 2006年,厦门市共有60家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各地299个工程项目、总造价达91.36亿元的工程建设施工,省外工程主要集中在房建、市政、路桥、水利、港口、装修、智能化、机电安装、消防、体育设施等专业。截至年底,厦门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建筑市场已由原先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延伸到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边远地区,全年完成产值55.21亿元,同比增长5.58%。 (刘丽娟)
  【进一步完善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制度】 8月,市建设局出台《关于规范厦门市建筑市场秩序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强现场联动,推出一系列的防范监管措施:一是强调基本账户,防范挂靠行为,规定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低价风险保证金的汇入和转出均应经过企业基本账户。二是严格甄别,防止“偷梁换柱”,规定参加招投标活动的人员必须是投标单位的在职职工,且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造价师、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必须参加资格审查、开标会、投标咨询辩论等招投标活动。三是实行中标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登记核销制度,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或项目总监的岗位证书须交市、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保管,防止项目经理或项目总监虚假到位或到其他工程兼职。四是与信用挂钩,实行诚信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近一年因投标人严重违约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资格审查时不予通过。
  【规范评标专家行为】 2006年,全市在评标过程中发生评标专家违规现象102人次。12月30日,市招标办出台《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活动若干补充规定》。该《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强调评标专家的信用档案管理;二是调整工程材料设备投标报价不合理的认定;三是评标工作实行“主审—复审一集体审议”三级评审制度,以明确责任;四是提出评标时间和评标报酬的保证措施;五是严格评标专家抽选制度,完善保密措施,保证评标专家选取的随机性和保密性。 (吴广启)
  【工程招投标市场的四大存在问题】 2006年,招投标市场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个别企业不顾自身实力盲目低价抢标,造成中标后又弃标;部分投标项目报价不够科学理性,甚至有意钻空子;投标人中标后违约现象仍很普遍,特别是一些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未能很好履行投标承诺。二是“僧多粥少”引发不正当竞争。市场全面放开后,外地施工企业纷纷涌入厦门市场,引发了大牌子小队伍、挂靠投标、恶性压价、投标不理性等问题的发生,扰乱了招投标市场。三是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不够规范。一些代理机构的政策及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预算价编制漏洞百出,随意设置废标条款,造成流标、废标多。四是评标专家的评标行为不规范。一些专家的政策及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评标标准的把握不准,主观意识太强,评标不够细致,草率马虎,职业道德及评标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陈瑞能)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项新机制】 2006年推出的三项新机制是:
  1.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自10月起,对申请竣工验收的工程实施“过程监督与竣工验收相分离”的监督办法。将单位工程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分成过程监督与竣工验收监督两个部分:即由监督科和责任监督员按照原有监督方式进行过程监督直至完成预验收监督,负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单位工程具备竣工质量验收条件之后,由竣工验收监督组在竣工验收中对单位工程质量和责任监督员的监督成效进行监督。新办法结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评价工作,竣工验收时各参建单位填写《工程质量监督评价卡》,对监督人员和工程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价,既提高了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报告的效率,又增加了社会监督成效。
  2.实施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制度。专项验收工程范围是2005年1月1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居住建筑工程和2005年7月1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公共建筑工程。节能专项验收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时提交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应包括经厦门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审查通过的《厦门市建筑节能设计报审备案表》;若施工过程中需对节能设计进行变更,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重新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经厦门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备案并告知市质量监督机构后方可施工;建筑节能材料需按《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13-83-2006)附录A要求实施见证取样送检;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需编制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通过后组织实施;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编制节能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并对施工单位交底。监理单位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组织对建筑节能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在单位工程竣工前组织对建筑节能施工质量进行专项验收。
  3.对建筑工地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和使用备案登记。根据《福建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福建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法》的要求制定登记方案,全年共注册塔吊和施工电梯共300台。
  【七项工程获“闽江杯”奖】 6月28日,厦门市有7个达到省级优质水平的工程项目,被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闽江杯”奖。分别是: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厦门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大楼、由省六建建工集团公司承建的厦门市政协大楼(团结大厦)、中国航空港建设总公司厦门(南方)工程局承建的厦门海沧大道市政工程Ⅱ标、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厦门市仙岳路上跨县黄路立交桥、厦门中铁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厦门市云顶隧道及两端接线工程、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承建的丰景苑、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华天花园A、B栋。
  (陈隽峰 林尧清)
  【创新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2006年,市工程造价管理站加大工程造价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计价行为。上半年对全市34家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进行大检查,下半年组织全市预算造价编审质量检查,抽查13家造价咨询单位26个工程项目,以此来提高造价从业水平,并建立造价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同时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合同履约依法实施监督,全年检查工程项目近百个,以维护建设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此外还积极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办事指南》、《建安工程劳保费、工程测定费缴费须知》、《概预算人员资格证书变更办事指南》,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并在海沧区设置办事处,开展海沧区工程造价服务工作,解决了多年来海沧区工程造价管理的空白。
  【工程造价信息采集】 2006年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有所提高。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除了每天及时调查、公布主要材料价格的价格信息之外,每月组织相关信息员对厦门地区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市政工程、园林苗木及安装工程的主要材料价格开展调查,每半年组织信息员对厦门地区的各类工程的辅材价格开展调查。通过科学分析、认真测算、系统编制,每月在《厦门建设工程信息》上发布主要材料综合价格700多条,品牌价格1000多条,每半年编辑出版《厦门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发布综合价格7000多条、品牌价格30000多条。通过点、线、面三种发布频率,使价格信息能满足全市建设工程造价计价管理的需要。
  【开展建筑市场人工工资单价调查】 年内,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开始在厦门地区开展建筑市场人工工资单价调查并整理生成厦门地区人工工资综合单价,通过厦门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站和《厦门建设工程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厦门地区建设工程的设计概算、投资估算的编制以及计价依据的改革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同时还为厦门市清欠工人工资的价格提供了参考。 (方全)
  【为建筑工人设立工伤保险和救治“绿色通道”】 1月1日开始,市管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时,必须按项目为工程施工人员投保“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同时,由福建省建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押金,与全市各区以上医院协作,开辟工伤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对伤员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抢救。抢救费用不封顶,保证受伤建筑工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查处工程建设事故】 2006年,市管工程列入统计施工的建筑工地共发生5起建筑施工伤亡等级事故,造成5人死亡。按建设部有关规定,市建设局立即暂扣总包、分包事故责任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其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重新进行评价。暂停总包、分包、监理单位承接工程业务,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 (陈瑞能 张清辉)
  【强化建设工程监理责任制度】 2006年,厦门市有建设监理企业37家(其中甲级16家、乙级10家、丙级11家),从业人员5700多人。此外,还有38家外地监理企业,605名从业人员在厦承接业务。市建设局采取五项措施,规范监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维护监理市场秩序,促进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
  1.出台《厦门市全片开发工程项目监理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对控制工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的重要作用,以保证建设工程实施符合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设计的要求。
  2.要求监理企业在配备监理人员时,必须严格遵守最低配备标准规定,在监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的监理制度。发现施工违法违规,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制止,签发工程施工暂停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3.加大对监理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从9月至11月开展对在市域范围内从事建设监理活动的企业和项目监理机构(含外地驻厦监理机构)的市场行为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是检查监理项目备案、承接监理业务、监理收费、监理人员到位、现场质量控制及安全监理情况,共检查在建工程项目监理机构112个,涉及监理企业72家。对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作为不良记录给予备案公示。
  4.组织监理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提高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诚信守法、公正科学开展监理业务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5.由市监理协会牵头,制定《厦门市工程建设监理执业公约》,搞好监理企业自律工作。 (刘以汉)
  【《厦门市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该《办法》由市建设局、市科技局联合发布,10月1日正式实施。
  《办法》鼓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使用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新技术,凡依法必须进行投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达到工程预算价50%以上的,且主要技术为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经市建设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并依法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可以直接委托采用新技术或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承担勘察设计、施工任务。同时,建设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达到总造价50%以上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对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予以表彰并记录良好信用档案。《办法》还鼓励推广应用建设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的企业积极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给予优先扶持。 (陈瑞能)
  【建材业管理】 2006年,市建设局把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实施节能型建筑,作为缓解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在建材调配,门窗幕墙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年内,进入厦门建筑市场并取得新墙材确认资格的企业有148家,其中有63家企业是当年新增加确认的。全年预伴商品砼总的生产能力为1500万立方米,生产企业拥有运输车703辆,可满足全市大建设时期对混凝土的要求。目前已有3家企业生产加气砼砌块,年产量达90万立方米,有5家企业正在筹建加气砼和蒸压粉煤灰生产线,设计年产规模约150万立方米,有4家企业正在筹建干混砂浆生产线,还有2家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全年共有570个新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255万平方米,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10138万元,共返退468个工程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6168万元。全市全年共使用预伴砼900.6万立方米,水泥233.4万吨,碎石720万吨,砂450万吨,粉煤炭50.8万吨,矿粉及外加剂23.3万吨。全年共办理居住建筑节能备案826项,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办理公共建筑节能备案355项,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全年共办理建筑门窗新途径幕墙监督检查表531份,总面积150.8万平方米,总造价4.4亿元,其中幕墙部面积115.6万平方米,门窗工程35.2万平方米。统计至11月底,重点工程累计欠砼生产企业砼款5665.56万元,砼生产企业累计砼被欠款总额为69416.49万元,砼生产企业累计欠原材料货款总额为25334.32万元。经与施工单位协调,问题已基本解决。
  【推广使用干混砂浆】 2月8日,市建设局出台《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使用干混砂浆的通知》。《通知》规定:2006年3月1日起岛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政府投融资工程必须使用干混砂浆,岛外政府投融资工程及岛内其他工程推广使用干混砂浆;2007年1月1日起岛外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政府投融资工程必须使用干混砂浆;2008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面使用干混砂浆。《通知》还强调:干混砂浆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厦门市《干混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禁止使用海砂或经海水泡过的砂生产干混砂浆;使用干混砂浆的工程项目,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程招标标底应按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干混砂浆综合信息价格进行编制;干混砂浆可申请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取得认定证书后,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干混砂浆的使用列入文明施工、工程质量评定的检查与考核内容。
  【实行建筑门窗、幕墙产品合格证标识管理】 7月25日,市建设局发出《关于统一门窗幕墙产品合格证标识建筑的通知》。《通知》规定:全市建筑门窗、幕墙产品统一采用由市建筑材料与设备协会(简称协会)统一监制发放的建筑门窗幕墙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生产单位名称、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号、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号等相关内容;生产单位应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开具联系函向协会申领适量的产品合格证,联系函中应注明工程项目名称、门窗幕墙面积、门窗樘数及拟申领的数量,同时提交监督检查表复印件、门窗幕墙明细表;外地企业在厦承接建筑门窗幕墙工程,其产品合格证应参照厦门市统一格式,应在印制前报协会登记备案;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时须把产品合格证贴于指定的便于检查的位置;建筑总承包企业、监理单位应当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否则产品不得上墙安装;市建设局专门组织成立质量巡查小组,对全市建筑门窗幕墙质量进行日常监控。 (陈瑞能 邱圣安)
  【房屋建筑圆弧轨线平移工程综合技术】 11月25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抗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圆弧轨线平移工程综合技术,顺利将厦门市检察院综合办公大楼整体平移。该大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高22米,为7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重5000吨,建筑整体中心向西北方向平移42米,外圈平移61米,并转动45度,是国内房屋建筑平移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该项目被列为市建设局2006年度重大建设科技计划项目。12月27日,该项技术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筑平移技术应用于城市改造和文物建筑保护,不但节省大量的拆除费用和重建资金,还可减少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以及垃圾、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杏北新城】 2006年度建设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总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采取合理的建筑群布置,南北朝向,自然通风,中心底层全部架空做水平通风口,并与室外庭院结合成为防晒、防雨的开敞空间。7~18层住宅小区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1.6,建筑密度≤22%,绿化率≥40%。19层及以上住宅小区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2.2,建筑密度≤22%,绿化绿≥40%。
  屋面保温隔热措施:(1)采用挤塑保温隔热板,屋面传热系数0.86;(2)采用喷涂发泡聚氨脂自防水保温屋面;(3)采用斜屋面,阻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外门窗均采用塑钢框或铝合金框,无色透明中空玻璃。门窗传热系数3.5~4.0,空气渗透性能等级为4级。
  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在屋顶二层安装自然循环式真空管集热器,外立面凸显闽南建筑风格。
  建筑照明节能技术:(1)采用高效的三基色荧光灯具并配用节能电子镇流整,比普通荧光灯具节电约30%;(2)公共区域采用触摸式延迟开关,电表采用节能电表;(3)各场所功率密度值均未超过规范规定值;(4)低压电器、双电源切换装置等均选用低能耗产品;(5)采用太阳能室外灯具,可大大节省耗电量。
   【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瑞景公园】 2006年度建设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类型为住宅商品房,地处厦门岛东部,厦门岛最高峰云顶岩北麓。总占地面积99862.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3334.89平方米(地上155212.01平方米,地下48122.88平方米),容积率1.57,绿化面积46273.387平方米,由13幢组合式塔式住宅共计25个单元986住户。建筑高度分别在60~99.9米之间,全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该工程外墙、屋面、门窗均采用节能保温材料,公建设施照明灯具采用节能35.9%以上节能灯管,大型水泵采用节能20%以上的变频或软起动设备,景观工程照明采用太阳能庭院灯,以楼梯为单元的集中供水系统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
  经济指标及预期效益:该系统户均投资约4500~5000元(含计量和建筑物管网),每吨热水基本加热费用约6.5元/吨、回水加热费用约1.5元/吨,合计约8元/吨,按户均每日用热水180升计算,年可节约1100元左右,单靠节约电费投资回收期3~4年。
  工程还设有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再生水处理生产能力为1500吨/日,总投资约570万元。
  【蓝湾国际示范项目】 由厦门金都特房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04年3月批准列入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位于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与育秀路之间,总用地面积390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6万多平方米。建筑容积率3.999,建筑密度19.08%,绿地率46.21%。由5栋30~31层短板式高层组成,北三南二开放型布局,预计2008年12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蓝湾国际工程项目地基基础经过技术攻关,解决了多孤石地质的桩基基础技术难题。该项目还采用节能空调设备、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变频、节约用地和节约用材技术,垃圾处理和排水、排烟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改善了居住环境。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实践——设计、结构、基础、施工》】 由市建设局组织编写,2006年3月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编了厦门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及地基基础方面的技术论文39篇,总结了近20年来厦门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实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厦门市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现状和技术水平。
  【EF项目进展顺利】 厦门市为建设部确立的南方建筑节能综合试点示范城市。2005年9月,由市建设局组织申报的美国能源基金建筑节能项目(简称EF项目)第二期获得批准和资助,为期一年。2006年5月15日,美国能源基金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主任欧道格先生来厦门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对厦门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赞赏。10月,厦门市EF第三期项目工作的计划正式申报,并获得批准,得到3万美元的资助。12月,在建设部组织开展全国建筑节能检查工作期间,EF第二期项目经过专家评审,总评达到优秀标准。
  【住宅小区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建设】 根据《厦门市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市建设局于12月20日开始在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内完善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截至年底,全市列入应完成监控系统建设的408个住宅小区(大厦)有265个,安装监控探头5618个,达到安全防范的基本标准,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实施报警监控系统建设的完成率达到71.42%。135个未列入2006年建设计划的小区也已完成2823个监控探头的安装任务。另有37个小区未实施物业管理,暂无安排报警监控系统建设计划。 (胡建勤)
  村镇建设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异地新建、就地改造、环境整治”三种类型,培育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典型,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建设和管理。
  1.出台《关于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厦门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的指导文件,积极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和制定方案等工作,组织条件较成熟的村庄编制建设规划。协调做好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试点村的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组织召开集美上头亭现场会、同安垵炉、翔安茂林现场点评会,强化对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试点带动工作,同时加强日常的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村庄整治过程遇到的问题,督促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方针,结合2006年村镇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建设。统筹市、区两级支农资金共计1亿元,对试点村进行补助;强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组织和建设管理,激发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年内,首批20个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安排项目436个,包括村内道路113.15公里,排水排污沟(管)176.6公里,路灯2040套,垃圾收集点83个,篮球场42个、门球场28个、健身器材41套,并对村庄实施环境整治、房前屋后硬化、绿化、美化。截至年底,所有项目均完成施工图设计,首批20个试点村共完成道路建设48.3公里,铺设排水沟(管)67.8公里,建成垃圾处理点63个,购置垃圾转运车辆44辆,建成篮球场20个、门球场3个,购置健身器材13套,改造文化活动室12个。同时,利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剩余专项资金,新增6个建设试点,使全年进行村庄整治的村达到26个,占到总数的10%。
  3.根据规划,有计划地实施移民造福工程,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需要大量投入才能改善的边远村庄、重点水源保护地周边村庄和一些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建设零散、与总体规划相悖的村庄实施异地新建。全市有39个村庄需要进行整村拆迁和异地新建,涉及10500户、36981人,截至年底已完成安置的村庄4个,其余村庄均在规划建设中。
  【编制村镇规划】 2006年,全市有13个建制镇完成镇域总体规划编制,12个镇调整并完善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的行政村179个,占总数的68.06%,78个通过规划审批,501个自然村做过规划占总数的47.18%,243个通过审批;围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以及环东海域城市化改造,重点组织58个村庄(占总数的25%)的建设规划修编,年内先后通过审批;年底完成全市村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工作,同时着手开展2007年50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编制。
  【有序推进“金包银”工程建设】 年内,为逐步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制止违章建设,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金包银”工程建设。
  1.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市农办、规划局、国土局和财政局起草《关于实施“金包银”工程的指导意见》,报请市政府转发。开展三大工业园区及周边范围内13个规划保留村庄的“金包银”工程建设,并确定9个“金包银”村庄为全市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从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2.从“金包银”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续分配等环节入手,加强指导,多方协调,开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保证“金包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截至年底,三大园区“金边”工程已开标项目的建筑面积共计46.26万平方米(131栋),已开工建筑面积31.11万平方米(94栋),其中24.6万平方米(72栋)已主体封顶,有12.78万平方米(32栋)已验收并交付使用;“银里”改造完成村内道路建设20.88公里,建成排水排污沟渠10.77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网18.58公里,实现房前屋后硬化1.44万平方米。环境改造项目(包括路灯、绿化、垃圾点、体育设施、文化活动室及垃圾转运车辆配置等)已全面启动,50%的项目已经完工,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废旧坑塘和旱厕填埋、土头及垃圾、卫生死角清理、排水排污沟的疏通清淤等)已完成60%。
  【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年内,厦门市积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一是编制完成厦门市村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二是确定以20个试点村为重点,年底前基本完成试点村“清洁家园”行动项目建设,项目涵盖垃圾收集点83个,排水排污沟(管)176.6公里,垃圾转运车辆196辆及废水坑塘、旱厕的填埋,土头、垃圾、卫生死角的清理和整治等。另外还进行村庄道路硬化113.15公里及农房的房前屋后硬化等基础建设,为农村垃圾治理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全市农村2007年“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整治50个村的摸底工作,调研各区、镇、村贯彻落实市“家园清洁行动”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的情况,促进全市“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将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列入2007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阳光公寓”建设新模式】 2006年,重点组织开展湖里区马垅、岭下,集美区黄庄、新村、铁山,海沧区霞阳和同安区埭头等“阳光公寓”的建设工作。截至年底,海沧区霞阳“阳光公寓”一期工程23700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也准备动工建设。湖里区岭下150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马垅“阳光公寓”建筑面积75897平方米,正准备开工建设。同安区埭头330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动工建设;集美区新村“阳光公寓”51040平方米已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黄庄“阳光公寓”一期工程2.59万平方米正进行内部装修,近期可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面积2.34万平方米,即将进行施工招投标;铁山7300平方米“阳光公寓”已建成。以上7个“阳光公寓”投入规划设计费用540万元,总建筑面积306845平方米,按照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8平方米,可解决61369个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同时,完善“阳光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实施“金包银”工程村庄的外口公寓建设和后续管理,使各“阳光公寓”方案能满足外来务工的文化学习、健康娱乐、休闲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完善工业区配套,服务工业区发展。
  【编制新农村建设通用图集】 年内,拨出53万元专项经费编制该图集,本着集约用地、经济适用,适度超前、节材节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按照占地120平方米、10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标准,编印3000本新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免费发送到农村,引导农村民房建设按图施工,指导农民建设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具有闽南特色的新居,并把太阳能、沼气等无公害能源和节能新建材以及适合厦门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房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建设的品质。 (孙琦)
  城管行政执法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市城管执法局)进一步强化“定人、定岗、定责”的日常岗位执法责任,完善“错时执法、延时备勤”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以市、区、街三级执法队伍为主,各区、街(镇)城管力量为辅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管体系。年内在承办世界合唱比赛、“九八”投洽会、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等重大活动期间,各级城管执法队伍都能根据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统一部署,常抓不懈,疏堵结合,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窗口”区域跨店经营、“门前三包”不落实及流动商贩无照经营、“三乱”(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露天烧烤、路面污染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并采取疏堵结合,设立了集中的便民服务区或夜市。同时充分发挥城管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作用,完善与公安、工商、文化等多个部门的沟通渠道,有效地配合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扫黄打非联合行动、创建诚信一条街、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大检查等全国、全市性活动的开展。全年共纠正、处罚违法行为107.99万起,处罚20200件,拆除违法建设4626处,面积74.37万平方米。其中,纠正规划管理方面违法行为7553起,土地管理方面违法行为361起。收容流浪犬、无证犬800多只。纠正餐饮业油烟噪音扰民14380起,责令停止经营99家,纠正施工噪音扰民6099起。督促责任单位对720处影响管道燃气设施安全的隐患进行整改,纠正非法从事生产、经营、供应燃气活动325起,暂扣“黑气”2861瓶。此外还清理无主垃圾土头272处47452立方米,调剂建筑废土472.86万立方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直接受理投诉42000多件,接受咨询4万多人次,案件办结率达96.57%。为实践“亲民执法,执法为民”的宗旨,城管执法服务“直通车”开进了社区,面对居民“零距离”提供法规宣传咨询、案件受理和现场执法服务,并将处理情况当场公示,实行“阳光执法”,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肯定和赞誉。同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自动化综合信息平台顺利构建,“数字城管”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城管执法工作的高效运转。
  【厦门“数字城管”启动】 自2006年初开始,市城管执法局引进先进设备,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自动化综合信息平台,融入办公自动化、城管综合信息指挥、电子地理信息、城管执法车辆与土方运输车辆GPS卫星定位、执法工作音频视频监控及现场回传等多种功能,与机关网、政府金宏网实现“三网一体”,形成了市城管执法局城管执法投诉中心、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专线、市城管执法局联动服务投诉热线“三号合一”,使信息流纵横贯通,传递迅速,提高了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
  【收容流浪犬】 年内,针对流浪犬只日益增多的问题,市城管执法局积极协调各区组建机动捕犬队,对全市社区逐一排查,对流浪犬、单位或个人违规饲养的大型犬、烈性犬以及严重干扰他人生活的无证犬只进行收容,全年累计收容各类犬只800余只,保障了市民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
  【非法设置停车设施专项整治】 年内,市城管执法局抽调执法人员,针对城市道路非法设置停车锁(位)、侵占和损害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在岛内各条道路逐个排查、逐个取缔或查处,对鹭江道等13个违规现象较多的地段及时进行清理,并督促责任人恢复道路原状。 (蔡樱军)
  城市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简称市城管办)以巩固、深化、发展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美化市容,改善交通,做好重大活动市容保障为重点,开展LED夜景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城市交通现状,设立12319城管服务热线办公室,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LED夜景工程建设】 1月,历时四个月建设的第一期LED夜景工程完成,于春节前亮灯。3月,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九八”前亮灯。全市LED夜景工程用电扩容,共增建专用变压器40座。经过两期建设,已有近400座高楼大厦安上了LED灯光,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繁华商业街区的LED夜景工程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初步形成五大LED夜景特色区:中山路——“百年老街,流光溢彩”;鼓浪屿——“天风海涛,温馨家园”;嘉禾路——“欣欣向荣,白鹭腾飞”;筼筜片区——“华灯璀璨,仙山琼阁”;集美学村——“灯火阑珊,校园月色”。在第十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活动以及CCTV中秋晚会上获得好评。10月,开始组织实施第三期LED夜景工程,将于2007年一季度完成。
  【厦门夜景工程受到省有关方面关注】 11月6~7日,省建设厅副厅长翁玉耀和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曹建平等一行6人前来厦门,就在全省设区市推广LED夜景工程建设,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夜景上档次以及促进光电产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省调研组实地了解厦门市LED夜景工程建设的具体运作情况以及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的基本情况,LED产品在城市照明应用中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目前受制约的因素,了解LED生产企业对产业化发展的建议。12月25日,海峡西岸城市群夜景工程中推广应用LED现场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省各市的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就海峡西岸城市群夜景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改善工作】从10月开始,市城管办牵头开展中心城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工作,重点提高8条主干道的通行能力,以线带面,以线治点,集中力量对厦禾路—嘉禾路—厦门大桥,湖滨南路—莲前西路一会展中心,金尚路—高崎国际机场3条主干道进行交通综合改善,主要内容:一是支路口实行限左措施,确保直行车流畅通;二是提高交通信号管控科技水平,变单点式信号控制为区域性交通信号智能管理,提高直行车流量;三是路口渠化改造,调整优化公交车行驶线路;四是增设12座人行天桥,减少人行斑马线和红绿灯。
  【出台机动车停车场管理系列办法】年内,厦门市先后出台《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备案办法》、《机动车停车场备案办事指南》,明确在政府储备土地及其他闲置代建土地、公共建筑、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共广场、对公众开放的其他公共场所设置临时停车场的备案程序,加强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尽量满足停车需求。同时,协调鹭江道地下车库管理权移交公交场站事宜,理顺管理主体。按“以区街管理为主”的模式协调开展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此外,还协调开展中山路、禾祥东、西路商圈道路停车整治,取消免费占道停车,用经济杠杆调节城市占道停车。
  【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 3月,根据国家建设部统一部署,厦门市设立12319城管服务热线,从市建设局、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市容考评委及厦门海迈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抽调8位工作人员,由市城管办牵头设立12319城管服务热线办公室。开通6部电话分别对接12319专线、市区城管执法局、市容考评委及媒体单位,其中2272319作为投诉案件跟踪反馈专线电话。开发了办公室内部办公软件,与联动单位业务对接系统的工作软件和与各媒体单位的网上链接,建立信息共享、案件办理与反馈报道以及难点问题的跟踪监督机制,在《厦门日报》设立“12319”专栏,每半月一期。每天专人搜集各种媒体报道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经过分捡、转送有关部门办理,并跟踪督办。城管服务热线组建以来,接话量迅速从每天40~50件猛增至每天200多件。市民通过热线渠道反映的生活小区乱停车、油烟扰民以及违法搭建等问题,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彻底治理。市城管办还组建12319城管督查员队伍,对岛内15个街道进行日常督查,共巡查发现问题8355件,及时整改率达到65%。
  【开设城管网站和电子邮箱】 3月,配合12319城管服务热线的开通,开设了http:∥www.xmcg.cn城管网站,成为传递城市管理信息,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市民之间沟通的良好平台,同时公布12319@xmcg.cn电子邮箱地址,接受网民对城市管理工作建议和投诉,并及时予以答复、解决。
  【创建禾祥停车管理示范片区】 5月,由市城管办牵头,联合市物价、公安、公交部门和思明区相关街道联合创建禾祥停车管理示范片区。示范片区范围包括禾祥东路、禾祥西路、禾祥西二路、湖滨西路南段(厦禾路—湖滨南路)及周边支路。经过调查摸底、规划设计、清理整治、增加相关设施、制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7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示范片区取消免费停车,实行有偿使用、统一收费管理。片区内主要道路的行车道一律不设停车泊位;附近有地下配建停车场的路段,尽量不设或少设地面停车泊位。在支路重新设定路面停车位,在商业繁华地段和人行道宽度超过9米的地段,酌情设定路面停车位并根据情况变化加以调整。重设停车位后,停车收费遵循“路内高于路外、室外高于室内、白天高于夜间”的原则,修改完善停车收费办法,促进停车设施的社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完善停车诱导系统,以使驾驶员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合适的停车位。交警、城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防示范片区出现乱停车现象。 (邹振冈)
  物业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75家(建设部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有22家,占全省的67.75%),其中建设部一级资质企业4家,二级资质企业18家,三级企业187家,临时三级的企业66家。共管理近5000万平方米的各类物业(含住宅小区、高层楼宇、写字楼、工业厂房、学校、地下车库等)约10018栋,近30万户,人口约100万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覆盖率近70%。被评为国家、省级、市级示范或优秀项目的住宅区共113个。管理的公共设施专用基金总额为3.76亿元。 (吴雪琳)
  【首届十佳物业公司和十佳业主委员会评选活动】 7月,市建设局与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首届十佳物业公司和十佳业主委员会评选活动。本次评选采取民众评选、专家评审和平时管理业绩相结合的办法:民众投票占40%,专家评审占40%,平时管理业绩占20%。当选的十佳物业公司为:厦门市住总物业管理公司、厦门联发(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白士德楼宇管理有限公司、汇嘉(厦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海投物业公司、厦门邮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市厦禾旧城改造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象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厦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华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同时评出十佳业主委员会。
  (朱太福 吴雪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启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