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24
颗粒名称: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6
页码: 41-46
摘要: 本文概括了厦门市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监理、环境监测、环境科研与环境信息等。
关键词: 厦门市 2006年 环境保护

内容

综述
  2006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饮用水源保护、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抓好环保队伍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年环境保护总投入共计29.9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51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44亿元。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高速度增长的前提下,继续保持优良水平,总体处于全国重点城市前列,符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要求。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下降;酸雨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仍存在个别指标超标,近岸海域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较低,陆地与海域营养物质倒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固体和危险废物处置与监管仍不规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扰民现象还比较严重;裸露山体、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场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汤晓平)
  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 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总体优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全年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111天,优级率30.4%;良的天数248天,轻微污染的天数6天。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下降7.9%,轻微污染天数增加3天,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加重。环境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毫克/立方米)分别为:二氧化硫0.028、二氧化氮0.048、可吸入颗粒物0.076,污染物浓度值都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比较:二氧化硫变化不明显,而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都有所上升,其中二氧化氮浓度逐年递增的趋势明显。
  【酸雨】 2006年厦门全市降雨pH范围3.69~7.30,pH加权平均值4.69,酸雨发生率为84.5%,降雨总离子浓度平均值每升193微克当量。与上年相比,全市降雨pH加权平均值上升0.03,酸雨发生率下降3.3%,但总体来讲,厦门酸雨发生率居高不下,酸雨污染仍然严重。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 2006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02%。其中:北溪引水、汀溪水库水质全年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坂头一石兜水库水体的个别监测频次出现氮、磷超标,全年达标率82.98%。
  【地表水水质】 2006年,湖边水库为V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杏林湾水库为V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氮、总磷、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同安东溪水质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均超过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分析显示:水库周边的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殖污水、水库汇水区内土壤裸露所形成的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是造成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年内,对古楼水库、两二水库、溪头水库和过芸溪等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二水库、古楼水库、溪头水库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过芸溪水质相对较差,为超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和超标项目是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九龙江河口水质】 2006年,九龙江河口水质各项监测项目浓度年均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个别月份仍有溶解氧、石油类、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出现超标。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所减少,且主要超标污染物石油类及粪大肠菌群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浓度降低了10.8%,但无机氮浓度比上年增加16.4%。
  【近岸海域水质】 2006年,厦门海域水体污染依然较为严重,所监测的21个点位水质类别均为劣四类,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与上年相比,海域水质有所降低。以生态学的观点,按照多参数评价法,各海区溶解氧、叶绿素a及活性磷酸盐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海域水体透明度为中等水平;主要环境问题是溶解态无机氮超标。
  【筼筜湖水质】 2006年,筼筜湖内4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类别仍为劣四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依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由于筼筜湖综合整治——清淤截流工程开展后,湖内水质较上年有所好转,其中主要污染物无机氮的浓度值,活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的浓度及其超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体水质明显改善。
  【马銮湾水质】 2006年,马銮湾仍为劣四类水质,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毫克/升)分别为2.58,0.223,其超标率分别为95.8%、100%,与上年相比,无机氮浓度与活性磷酸盐浓度均有所升高。其他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缘湾水质】 2006年,五缘湾执行海水水质的三类标准,监测结果未能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两种污染物浓度(毫克/升)分别为0.841、0.036,超标率分别为62.5%、50.0%。
  【海滨浴场水质】 2006年6~9月,厦门市对8个海滨浴场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漂浮物、水温、pH及石油类,以粪大肠菌群及石油类两项指标对各海滨浴场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显示:黄厝浴场(华天学院、椰风寨外浴场和“一国两制”外浴场)、鼓浪屿浴场(艺术学校一水产研究所外浴场)的海水水质良好,适宜游泳;鼓浪屿浴场(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港仔后菽庄花园外浴场)和曾厝垵浴场(公主园海鲜酒店外浴场)水质一般;曾厝垵浴场(厦大浴场)水质相对较差。与上年同期相比,各浴场石油类浓度均有所降低,主要超标物粪大肠菌群的浓度除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外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功能区噪声】 2006年,厦门市居民区、工业集中区、混合区功能区噪声达标(昼、夜均达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不达标(昼夜均不达标)。与上年相比,居民文教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有所降低,噪声污染程度减轻;混合区(昼夜)和工业集中区夜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基本相同;工业集中区(昼间)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夜)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较上年有所升高,噪声污染程度加重。
  【区域环境噪声】 2006年,厦门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2分贝,范围在49.0~69.3分贝,全市区域环境噪年达标率为94.1%。与上年相比,平均等效声级基本保持不变,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与前几年相比,厦门市的区域噪声污染程度基本趋于稳定,且有小幅回落,污染程度略有减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2006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8.4分贝,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平均声级主要分布在60.1~70.0分贝,占全部测点的93.52%,比上年上升5.77%,超过70分贝路段长为6.09公里,占监测总长度的6.48%。与前五年相比,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稳定,年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持平;超过70分贝路段数有所减少,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程度有所缓解。 (汤晓平)
  污染物排放控制
  【概况】 2006年,厦门市把有利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利于增加环境容量、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工作落足点和归宿点,采取“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方针,加大综合整治和监管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年内制定《厦门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计划》,按照“控制增量、不欠新账,削减存量、多还旧账”的原则,采取“指标分解、目标管理,源头控制、重点治理,现场稽查、严格执法”等手段,促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落实。先后启动嵩屿电厂、厦门电厂、明达玻璃等重点污染源的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华纶印染、东纶印染、银鹭集团、翔鹭石化等大中型企业废水治理;全年环保专项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25个污染治理项目,取得较好环境和经济效益。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做到增产不增污,确保污染物排放减排目标的实现。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6年,厦门市废水排放量20284.3万吨,比上年增加3081.3万吨,增幅17.9%。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16305.65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80.4%,同比增加5171.1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3978.68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18.4%,比上年增加63.9万吨,增幅1.77%;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07%。
  2006年,厦门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37万吨,同比上年削减0.19万吨,减排3.41%。其中,生活污水中COD的排放量4.82万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的90.1%;工业废水中COD排放总量0.54万吨,比上年增加0.5%。全市氨氮排放总量1.17万吨,比上年减少0.04万吨,减排3.1%。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1.09万吨,占全市氨氮排放总量的93.2%;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0.08万吨,比上年增加0.66%。全市有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处理能力为82.1万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量42.01万吨,全年处理水量15328万吨。处理生活污水量1164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1.42%。
  【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6年,厦门市工业煤炭消费量344.45万吨,比上年增加23.3%。其中,燃料煤消耗量344.22万吨,比上年增加42.5%。原料煤0.528万吨,比上年增加0.41万吨。全市燃料油消费量17.45万吨,比上年减少16.5%。燃油仍以重油为主,为14.47万吨,占总燃油量的82.9%。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万吨,比上年增排0.23万吨,增幅3.39%。
  全年工业废气排放量575.89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3%。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废气量404.86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7.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171.03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8.5%。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89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二氧 化硫达标率99.69%。工业烟尘排放量0.93万吨,比上年减少2.6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66%。工业粉尘排放量563.05吨,比上年减少13.3%,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6.9%。
  全年生活耗煤量6.44万吨,比上年增加0.94%。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031吨,比上年增加0.3%。生活烟尘排放量148吨,比上年减少0.67%。
  氮氧化物排放量39711吨,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17361吨,生活源与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22350吨。
  【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 2006年,厦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60万吨,比上年增加21.7%。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2.16万吨,比上年减少5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8.59万吨,比上年增加7.4%,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36%,比上年增加4.35%。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3.417万吨,比上年减少14.4%。工业固废排放量0.02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0.86万吨,比上年增加28.5%,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0.49吨,危险废物处置量0.37万吨。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0.307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0.306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99.45%。
  全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70.58万吨,比上年增加9.7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66.53万吨,比上年增加9.6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94.26%,比上年提高0.78%。 (汤晓平)
  环境监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理工作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稳定达标为目标,以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和现场稽查为抓手,以查处违法排污和“十五小”企业为突破口,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重点,加大现场执法力度,确保全市环境质量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进一步规范排污费征收、行政处罚和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严格按污染
  物排放总量收费。全年排污费征收共计6000多万元,实施行政罚款金额326万元。年内安排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项目25个,投入环保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取得较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完成2005年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接受市审计局的审计,解决了历年周转金遗留问题。
  ·名词·
  “十五小”企业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碑、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小选金、小农药、小漂染、小电镀、土石棉制品、土法放射性制品等污染严重的企业。
  【开展环境稽查工作】 2006年,为了解和掌握全市环境执法监管情况,制定了《厦门市环境稽查工作方案》,将全市划分为400多块稽查区,釆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全市环境执法监管情况进行全面稽查。市环境监理所共出动现场稽查683人次,检查企业770个,查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925个,并及时移送相关分局作进一步查处。截至12月,共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826份,实施行政处罚1721件,罚款437.39万元,责令停止生产144家,举行处罚听证会2场次,取缔“十五小”违法企业22家,有效遏制了违法排污行为。
  【环境现场监理】 全年共受理环境投诉3107件次,比上年增长675件次,增长率为27.7%,处理率100%。按照投诉的类型分:噪声1384件次,占44.55%;废气1196件次,占38.49%;废水244件次,占7.85%;其他283件次,占9.11%,各种类型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相同。高考期间,共受理投诉110件,出动69人次,制止23起噪声扰民事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87件,从而保证了考生良好的应考环境。
  【及时处理一起环境突发事件】 5月,厦门某公司在装卸稀土金属材料时发生爆炸事件,环境应急分队在接到报警后紧急出动,在20分钟内到达事发现场, 判定有可能发生废气污染后,立即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报有关领导
  和应急监测分队赶赴现场,查明情况,提出报告建议,消除污染后果,保障了群众利益和健康。
  【生态环境监察试点通过验收】 6月,国家环保总局按照《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评估标准》和要求对厦门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组认为:厦门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任务明确、工作规范,资料齐全、效果明显。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得分为全省最高,得到验收小组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核验收。 (汤晓平)
  环境监测
  【概况】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测工作围绕推动生态市建设,落实环保“十一五”规划、加强重点污染监管、严防各类污染事故发生、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岀环境问题等主要任务,坚持科学规范、服务周到、提高效率、确保质量的工作方针,完成北溪引水、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等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调查;开展全市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完成了6个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建设;与市气象局一起开展利用人工增雨净化空气质量研究与实验;完成厦门市土壤环境污染调查的前期工作,承担了CBS水处理、微波能处理污水、生猪养殖废水排污系数、泪水排污系数、低音炮的监测方案和标准制定等应急专项监测。全年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量55.5万个,污染源监测2871厂次、数据量4.2万个,折合产值2482万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二级站考核中蝉联第一名,并获得全国酸雨普查先进单位称号。
  【开展饮用水源有机污染调查】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了北溪引水、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等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调查,共调查监测挥发性有机物5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64种,有机氯农药17种,有机磷农药9种。从调查结果来看,厦门市饮用水源地普遍存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机污染,个别点位检出六六六、DDE、DDT,硫丹、异狄氐剂等有机氯农药,但从污染浓度来看,有机污染风险仍较低。
  【实行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坚持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制度,每周编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和污水处理厂监测周报,并在网上公布;每月在厦门环境生态刊物上公布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每季度对全市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提交环境质量季报,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环境质量分析会。年内,组织编制《2001~2005年厦门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对“十五”期间厦门市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获得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获国家环保总局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二等奖。
  【启动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006年,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案》的要求,制定《厦门市土壤环境污染调查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6月,完成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和部分背景地实地确认拍照;对1987年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样品库进行整理;完成土壤检测仪器设备采购,为全面开展土壤环境污染调查打下基础。
  【厦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成立】 6月12日,厦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8月,厦门市机动车简易工况检测线一期工程项目通过立项并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全市年检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12.38万辆,首检合格车辆12.08万辆,首检合格率97.57%,比上年提高1.14%。全市路检在用汽车0.85万辆,合格车辆0.62万辆,超标车辆0.23万辆,路检合格率72.94%。全年查处冒黑烟车辆0.14万辆,处罚排气超标车金额84.42万元,更新公交车辆452辆。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机制基本建立】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针对应急监测的需要,组建环境应急监测分队,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强化应急监测业务培训,修订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各种应急监测准备。年内先后三次参加省、市消防部门组织的突发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各分局监测分室的应急监测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已基本到位。按照市发改委的项目建设要求,逐步建立与完善厦门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全面实施环境自动在线控制系统建设】 2006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全面启动环境空气自动监控、地表水质自动监控、海域水质自动监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控系统、机动车排气自动监控系统、环境应急自动监控系统和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自动监控等八大系统。截至年底,海沧空气质量子站建成投入使用,坂头水库与汀溪水库在线监控系统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江东水站和海上浮标式自动监测站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建成。 (汤晓平)
  环境科研与环境信息
  【概况】 2006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厦门市空气中颗粒物的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环境影响、控制技术及动态管理系统研究》和《厦门市饮用水源地及厦门海域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研究》等3项课题研究。市环科所完成《厦门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厦门管辖海域水环境容量研究》、《厦门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优化调控研究》、《基于3S技术的厦门市湿地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厦门市危险(医疗)废物处理规划》、《基于RS与GIS的景观尺度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厦门市“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工作方案》和《厦门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修订等12项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工作。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完成《珍稀鹭类及迁地养殖技术的研究》、《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可抑制作物土传病虫害的多功能商品复合肥研究》和《鹭类资源调查》等3项课题研究。在世界环境日征集学术论文23篇,在《厦门科技》出版环保专刊;在福建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研讨活动中,提交学术论文34篇,为改善厦门环境质量提供了科技支撑。
  【厦门管辖海域水环境容量研究通过评审】 11月,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与国家海洋第三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厦门管辖海域水环境容量研究》,通过厦门市科技局组织的评审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课题组成员用近两年的时间,开展入海排污口位置、污染源强、海域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及海域生态、水环境质量监测,较全面地掌握了厦门沿海地区污水及主要污染物质(COD、氨氮、T-P)的入海途径及入海源强。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厦门海域有限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对控制厦门海域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环境目标,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课题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1月,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和分析完成的《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环境影响、控制技术及动态管理系统研究》课题通过专家审查鉴定。该研究课题通过道路行驶工况测定、台架实验等建立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的数据库;根据实测数据,结合气象资料,选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式,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GIS的厦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动态管理系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厦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对策,为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环境管理信息化得到普及应用】 2006年,市环境信息中心以完善数据中心,逐步整合现有专业数据库,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完善自动化办公和网上环保审批系统为重点,服务于环境管理、监测、科研等,为强化重点污染源监控,确保生态环境安全,落实环境管理机制提供信息化技术应用保障。年内启动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该项工程将在三年内完成;完成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持厦门环境现场实时稽查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整体达到同类系统国际先进水平;完善环境管理指挥中心和环境现场实时稽查系统建设,为环境监管机制提供实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保障。 (汤晓平)
  生态保护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方案》,完成一批工业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再利用和“零排放”以及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程建设;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山体贫瘠化”的矛盾,启动了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引污上山渗灌山林(绿)地工程建设;完成《鼓浪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的编制、评审和部分工程的实施;完成《厦门循环经济一百例》编写工作,“四个百家”推进工作获得新成果。年内,全市12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入实施阶段,11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新建40个污水回用零排放工程项目;134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利用实现生态型零排放。
  【饮用水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厦门市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一是组织编制了《厦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二是与漳州市及其相关县的环保局开展“三联合”专项行动,推进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通过联合巡查,查清北溪引水保护区污染源情况,查处一批违法排污企业。通过联合监测,安装11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通过联合治理,试验、示范、推广和普及了一批经济实用型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各分局在“三联合”行动中,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组织严格、协调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三是查处坂头、汀溪水库违法行为,关停库区违法排污企业和养殖场,进一步规范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本年度全市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水质达标率(99.7%)相比略有提高。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6年,厦门市制定《厦门市规模化畜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全市各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和养殖区”划定工作完成。海沧区生猪禁养工作全面展开,完成全区26万头生猪禁养工作。岛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市共投入1953万元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整治42家,其中36家达到生态零排放要求,并通过验收,8家达到无公害养猪基地认证标准,5家完成发酵式零排放环保养猪试点工作。同安、集美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中力度大、效果明显,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做出了努力。岛内生猪禁养得到巩固,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态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 2006年,厦门市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青山挂白”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计划和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翔安区新圩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大屿白鹭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创建绿色社区15个,创建绿色学校49所。翔安分局在组织指导区政府编制《生态区建设规划》、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中成绩显著。
  【东西溪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目标基本实现】 2006年,为改善厦门市同安东西溪水环境质量,采取“抓规划、抓巡查、抓建设、抓治理”等综合措施,先后完成《同安东西溪整治规划建设方案》编制和评审,查处一批违法排污企业,银鹭集团等一批重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竣工投入运行,东西溪流域31家规模化养猪场(存栏数共43400头)完成治理并通过环保和农业等部门的验收,达到零排放的要求。东西溪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水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基本实现。
  【中水(尾水)回用和污水上山灌溉绿地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厦门市制定《厦门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尾水)回用和污水上山计划方案》,计划分三阶段,第一期工程投资3500万元,将石胄头污水厂5万吨尾水灌溉到环岛路两侧27公里的绿地。狐尾山污水上山扩、改建工程全面启动。全市新建古龙工业园、厦门理工学院等4家中水回用零排放项目,取得较好环境和经济效益。 (汤晓平)
  环境管理
  【概况】 2006年,厦门市坚持以落实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三项制度为重点,将环保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政府和各部门,建立了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市环保部门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8项、环境影响报告表1486项、环境影响登记表988项。审批项目总投资额759亿元,项目环保投资达到16亿元,当年开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全市因环评通不过而不予批准的项目156项,较好的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市共验收建成项目2603个,验收项目数量比上年(359个)大幅提高,当年投产的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皆达到100%。保证在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情况下,做到增产减污,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取得新突破】 2006年,厦门市政府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成立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厦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0162人次,检查企业3433家次,查处企业410家,处罚金290万元,取缔30家小电镀厂和1家非法炼油加工点。列入市级挂牌督办的企业30家,其中已完成整改的25家,正在整改落实的4家。开展“3×7”现场执法和环境稽查行动,即每个环保分局成立了3个执法小组,每周每个小组必须完成7个以上执法单元现场执法。同时,市环境监理部门对环保分局监管企业情况进行稽查。通过“3×7”现场执法和环境稽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固体废物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强化】 2006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危险废物转移管理的通知》,按照“人市从严、出市从宽”的原则,对26家企业危险废物转移申请进行审查并转报省局审批,涉及5大类危险废物,共计1214.5吨。餐厨垃圾(泔水)回收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年初联合六个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厦门市餐厨垃圾污染治理的通告》,并组织实施,完成部分酒家宾馆餐厨垃圾(泔水)的回用利用。思明区1000多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废油脂集中收集和处置量,约占产生量的95%左右,每月收集的废弃食用油脂(二次油)50吨、废油渣(俗称“地沟油”)600余吨。
  【运用综合手段改善空气质量】 2006年,厦门市为改善空气质量,采取了人工增雨降尘、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推行简易机扫、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实施污染治理代执行制度等综合手段来改善空气质量,取得一定成效。
  【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整治取得新成效】 2006年,为解决油烟污染和噪声扰民问题,厦门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采取严格审批、源头控制,建集中区、强化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商住一体楼建设,严禁在商住楼内新建餐饮、娱乐、五金加工和汽车维修业,同时大规模建设噪声行业集中区,加大餐饮娱乐、建筑施工、五金加工和汽车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监管。全年共办理餐饮娱乐业审批手续11536家,对6474家扰民严重的餐饮娱乐企业进行整治,其中,关停取缔656家,责令整改5818家。全市餐饮娱乐业治理总投入8725万元,新增餐饮集中区15个,新建餐饮业集中区9.6万平方米,全市历年共建设集中区面积约为46.85万平方米,有效地缓解了餐饮娱乐业和加工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扰民现象。
  【严格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 2006年,厦门市环保部门把中考、高考期间噪声控制都作为阶段性工作重点,6月,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发布《关于高考期间严格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通告》,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中、高考期间,共接到群众投诉186件,出动执法人员247人次,清查排污企业91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62家,立案查处1家,责令限期搬迁1家,有效地制止了各污染源的噪声扰民现象。
  【环境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开设环保宣传教育专题网站,在《中国环境报》、《环境与发展报》以及厦门本地媒体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厦门的环保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纪念活动,通过环境日主题“生态安全”、“环境友好”教育,大力宣传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环保,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本年度共制作并在厦门电视台播出22期“环保视点”,在各级报刊刊登环保稿件634篇,编发6期《厦门环境与生态》双月刊,各级电视台播出厦门环保电视新闻87条,其中中央电视台1条、本省电视台11条、当地电视台75条;出版《循环经济——厦门在实践》、《生态扶贫——在锄山村的探索与实践》两本画册。《中国环境报》与《环境与发展报》的发行成绩突出,荣获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环境污染投诉处理率达100%】 2006年,办理市、区两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计42件,处理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受理全市环境污染举报投诉及来信来访4619件,比上年上升8%,处理率、办结率分别为100%、96.43%。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基本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公众对环保工作满意率为82.24%。
  (汤晓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启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