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788
颗粒名称: 逝世人物
分类号: K828.9
页数: 4
页码: 528-5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十四位逝世人物。其中包含:施能鹤、高怀、李陆大、陆自奋、张奋生、林鹏、张侠、林英仪、黄长溪、徐四民、余绪缨、方文图、刘传廷、毛涤生。
关键词: 传记 人物 逝世人物

内容

施能鹤 1921年7月出生,晋江人,1942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安海青年支部书记,晋江第一工委书记,安溪县工委委员,厦门工委委员,安(溪)、南(安)、永(春)工委中心县委书记,泉州中心县委委员,泉厦地委委员。1948年6月起历任中共福建省委电讯室主任、福建公学党支部书记、晋江地委秘书长。1949年11月起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市劳动局副局长、市政府秘书主任兼劳动局局长、副市长、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工交部长、市农垦委员会副主任、市农垦局副局长。1962年6月起历任厦门市第一副市长、市委常委。1983年3月起任厦门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88年1月离休。离休后,筹备并创办厦门残疾福利基金会,担任理事长,还曾担任市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市计生协会顾问、市委党史顾问组组长、市中山医院基金会理事长、市关工委顾问、市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以及厦门市中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70多个社会团体职务。2007年1月20日病逝。
  高怀 1914年出生于厦门,字念之,号十庐,籍贯惠安。1928~1931年在省立第13中学(厦门一中前身)读书。自幼随父学习书法,19岁在《上海画报》发表作品。学书从“二王”入手兼取“北碑”、“南帖”之长,所作凝重而含流丽,朴茂又显洒脱。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还被中南海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地收藏。出版《高怀墨迹》。工诗词,通史学,常有史论文章和诗词作品发表。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厦门市文联顾问,厦门市书画院副院长、厦门市工商联正处级干部。2007年2月7日逝世。
  李陆大 闽籍新加坡实业家、慈善家、厦门市荣誉市民。1923年出生于安溪湖头镇,早年就读于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1946年大学毕业后,在集美财经学校任教。上世纪50年代末前往香港谋生,与其胞兄李尚大一起投身商界,相继在香港、印尼、台湾、新加坡等地创办木材加工厂,进行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商务活动。上世纪60年代定居新加坡,出任新加坡和声控股公司董事长。一生慷慨解囊,捐巨资给中国扶贫基金会,捐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和福建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捐资额高达人民币1亿多元。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建筑技工学校、集美大学、厦门中山医院等都曾得到他的捐赠。1996年4月,经中国扶贫基金会提名,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一颗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60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2007年2月16日在新加坡逝世。
  陆自奋 1922年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二大队三队区队长、二大队二队代队长、副指导员、警卫连副指导员等职。1944年起改做经济工作。抗战胜利后任区、县和潍坊市工商局经理、副局长。1949年10月任厦门市贸易局局长兼海关军事代表。1951年5月起历任福建省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省商业厅副厅长、厅长,省财贸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省委财贸部副部长。1971年10月起历任晋江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晋江地区行政公署专员、中共晋江地委副书记。1979年11月起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第一书记、厦门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86年4月调香港新华社下属企业任副董事长。1991年9月离休。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福建省省委委员,第二、六届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离休后担任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2007年2月20日逝世。
  张奋生 1919年5月出生,云霄人,曾任国民党厦门市开元警察分局局长,194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厦门解放后在军管会社会组工作,后由组织安排前往香港工作。1956~1985年,历任民革厦门市委秘书处副处长、组织处处长、民革市委常委、民革第五届市委专职副主委、民革第六届市委常务副主委。1988年起任民革第七届市委主委。1992年起任民革第八届市委名誉主委。1990年10月起历任第七届、第八届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3月离休。2007年5月10日病逝。
  林鹏 1931年12月出生于晋江,原籍龙岩。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红树林生态系》、《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与经济利用》等,此外还参与编撰《中国植被》、《福建植被》和《福建南靖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十余部著作。首次提出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新观点,为河口海岸湿地水产养殖、选择鱼虾亲本苗和饵料基地奠定基础,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成功跨5个纬度引种红树林优良种类,建立以树种、潮位、潮流、盐度、土壤等为宜林地选择技术指标,创造性地提出以拐点温度作为红树种类抗寒性的指标,对红树林北移造林选种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5月12日因车祸不幸逝世。
  张侠 1918年9月出生于山西翼城。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翼城县委巡视员、区委组织委员。1941年1月起,历任太岳区士敏县县委秘书、区委书记兼指导员、地委党校第三学区主任、第一营教导员、太岳军区俘虏军教导团营教导员。1946年任太岳区曲沃县第一区区委书记、行署行政干校第一队教导员。1949年3月任长江支队干部处干部科副科长、南下服务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1949年10月后,历任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组织处青年科科长、省委党校学习班第二队副队长、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干部福利科科长。1953年7月起,历任华东局福建水利电力勘测处处长、省工业厅基建处处长兼设计院院长和安装公司经理、省轻工业厅副厅长、省统计局副局长。1963年9月起,历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市革委会计划处副主任。1980年5月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1983年5月离休。2007年7月20日病逝。
  林英仪 1917年月2月出生于晋江,字少逸,别号天风海涛斋主。1926年求学于台湾著名汉学书法家曹秋圃之“澹庐书房”,1941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擅隶书与行草,隶书变化多端,古秀天真;行草纵横恣肆,雄浑苍劲。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及在日本、香港等地举办的书法展览,并在《书法》、《书学》等刊物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亦擅国画,对古典诗词、戏曲、哲学、历史等均有研究。著有《诗人李白》、《戏曲概论》、《艺林漫步》和剧作《闯王起义》、《王昭君》,格律诗《风涛集》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华侨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闽海国画研究会会长、厦门画院画师。2007年7月25日逝世。
  黄长溪 1929年1月出生于厦门。1948年秋,就读于上海新中国学院经济系,后转上海大夏大学外文系。1949年8月回厦门,在祖父爱国侨领黄奕住创建的商办厦门电话公司鼓浪屿交换所任主任。1952年后,担任厦门电话公司业务课主任兼厦禾汽车公司经理、厦门电话公司代经理、第一副经理。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8年后历任厦门工商联副秘书长、副主委、主委。1980年起,先后担任厦门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委、省工商联副主委、厦门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副主任。1982年10月起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省华侨投资公司董事长。1988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华侨委员会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89年12月起,先后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3月后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侨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5年3月退休。2007年7月25日在厦门逝世。
  徐四民 1914年7月3日出生于缅甸,祖籍厦门,1936年回国,在厦门大学选读文科。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仰光发动抗日活动,担任抵制日本货总会总干事,主持缅甸华侨救灾总会向国内运送救灾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担任华区义务警队队长。抗战胜利后,在仰光办《新仰光报》,宣扬民主、进步,并和中共党员有联系。1949年,应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并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第一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64年,举家回北京定居,担任全国侨联驻会委员,1967年赴香港定居。1978年获邀请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创办《镜报》月刊,针砭香港殖民政府弊政,宣传爱国思想。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他先后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港事顾问、预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等。199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07年9月9日在香港逝世。
  余绪缨 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并留校任教。生前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曾任国家教委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民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是我国第一批4位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了数十名会计学博士。上世纪70年代末,率先在我国引进、创建和发展管理会计学,并发表相关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著有教材、专著、译著30多部。2007年9月23日病逝。
  方文图 1923年9月26日出生于厦门。1950年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员,辅导主任。1951年6月起,历任厦门市文教局办事员、科员,市扫盲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公私合营鹭江剧场公方代表、代经理,市图书馆馆员,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干部。1983年1月,调任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兼任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地名学会理事,厦门市地名学会理事长,厦门《采风报》编委、副社长等职务。是民盟盟员,厦门市政协第五至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和文史研究工作,具备扎实的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和历史学功底,先后在省、市报刊发表100多篇学术性、知识性的文章。出版个人专著《厦门古今地名谭》、《厦门路路通》,主编或与他人共同主编《厦门地名志》、《青礁慈济东宫》、《陈化成研究》、《厦门城六百年》等一批学术著作,并为建国后首部《厦门市志》的编纂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对厦门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做出一定贡献。1986年2月退休。2007年11月21日病逝。
  刘传廷 1918年4月出生于江西信丰,1936年8月参加革命,1937年9月参加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一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新六团、苏北指挥部、二旅教导队、苏中二分区兴化独立团、机动纵队等部,历任战士、侦察员、特派员、组织股长、教导员等职。1948年1月起,先后在华东第10纵队后方留守处、归营大队、后勤政治部等,担任政治协理员、营长、保卫科副科长。曾参加江南反摩擦战斗、山东峄县西南桃花山战斗、兖州战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1951年10月任华东第18野战医院副政委。1953年6月任福建军区建阳军分区政工科长。转业后历任福建省党校文化班党总支第二书记、福建省公安厅直属大队政委兼大队长,福建省轻工业厅安装公司副经理,厦门糖厂副厂长,厦门市建设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厦门市房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厦门市城市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等职。1983年3月离休。2007年12月4日病逝。
  毛涤生 1929年4月出生,福州人。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1949年5月在厦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解放后在市军管会工商组工作,1954年1月起任厦门市统计科科长;1956年6月起任厦门市计委副主任、经委副主任;1964年10月调三明化工厂,先后任三明化工厂小氨分厂及总厂基建、生产负责人、分厂厂长、总厂厂长;1983年3月起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副主任;1984年10月起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8年1月起任厦门鹭江职业大学校长;1991年12月离休。离休后长期担任厦门市信息协会、经济师协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领导,继续发挥余热。2007年12月27日病逝。
  (综合整理)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