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763
颗粒名称: 劳动与社会保障
分类号: D632.1
页数: 16
页码: 494-5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情况。其中包含:综述、劳动就业、劳动力市场、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职工工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劳动保障基础工作等。
关键词: 劳动 社会保障 厦门市

内容

综述
  2007年,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局势稳中趋好。
  主动破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建立重点用工企业月报表制度。继续开展企业缺工情况摸底调查,加强“山海劳务协作”,举办免费专场招聘会,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全年组织免费招聘会279场,提供就业岗位28.5万多个次。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以《就业促进法》出台为契机,建立就业补助资金市区分担机制。帮扶零就业家庭成效显著,实现消除各区申报的零就业家庭存量目标,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稳定就业2394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成立驻环东海域建设指挥部劳动保障工作站,市区联动帮助失地农民、退养渔民实现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市307个网点,集美人力资源市场建成使用,全市共有74家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合法、规范的职业中介服务。大力开展劳务派遣工作,全市派遣劳务从业人数2.84万人。另外国企改制工作稳妥推进,10家企业2903名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成效显著,夯实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基础。
  全市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其中,培训就业率65.03%。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注重培训与用工需求、自谋职业相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率83.93%。继续举办校企合作对接会,效果明显,全年全国有169家技工类学校参加对接会,达成用工意向3万多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有3个实训平台经费已列入下年度财政预算。拓展高技能人才新工种培训,相继推出保安师、房地产策划师和国家采购师等工种的培训。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多方位引导来厦农民工自觉参与免费岗前培训,并启动“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工培训计划,全市农民工免费岗前培训15.26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发展,完成职业技能鉴定7.22万人。高级技工学校完成搬迁并获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有1.3万人参加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以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至年末,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7.51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55.3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三年调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至1500元以上,居全国上游水平。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平均月退养金为600元以上,为全国最高。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平稳过渡,87.99%的新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得到提高。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稳步推进,2.13万人办理退养手续。企业年金工作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原有年金以“2+2”(即平安养老公司担任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工商银行担任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模式整体移交。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进展顺利,年末,已登记参保13.3万人。失业保险保生活的功能继续完善。工伤保险政策进一步健全,首次施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进一步分散了企业风险,并建立起工伤事故预防激励制约机制。生育保险工作逐步推进,率先在全国将农民工纳入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保基金通过国家专项审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管理率达100%。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9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98家。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缴费对账单社会化发放。
  四、加强工资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调整公布厦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岛内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750元。继续发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部分工种(职位)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引导企业工资水平合理增长。继续推进工效挂钩工作,做好对市属国有188家企业工效挂钩方案的清算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五、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对劳动保障突发事件能力。
  继续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开展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保护中小企业职工权益。做好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全年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945件,补发工资14695万多元。工资保证金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建立防止拖欠工资保证机制。积极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促成区级成立劳动仲裁院,扩大兼职仲裁员的选聘,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年立案数同比增长20%。此外,还认真办理行政复议答复51起,行政应诉21起。
  六、农民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权益保障继续加强。
  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做好十件实事、完善十项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1)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超过51万人。全面深入推进建筑和矿山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参保,截至年末,全市参保的建设工程项目1614个,征收工伤保险费0.54亿元,参保农民工约16万人次。(2)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呈下降趋势。(3)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加强“山海劳务协作”,完善劳务输出地就业信息对接机制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4)继续开展农民工免费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完成农民工岗前培训15.26万人,技能提升培训8.1万人。(5)解决农民工生活压力过大等实际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厦门市出租户代收代缴公用项目费用暂行办法》,规范房东代收代缴农民工水电费的行为,受到农民工广泛欢迎。
  七、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统筹提供全方位劳动保障服务。
  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成绩显著,市劳动保障局被劳动保障部授予全国首批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之一。就业信息网络不断延伸,金保工程软件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劳动保障业务经办能力不断提高。年内,金保工程网络的内外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厦门金保工程信息平台被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人力资源网率先在全国开通企业网上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并将网上数据导入业务专网,实现内外网的信息共享。12333咨询专线社会效益良好。此外,劳动保障规划、统计、平安建设、信息、宣传、理论研究也取得显著成绩。市劳动监察支队劳动保障投诉中心、同安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被国家劳动保障部授予“优秀服务窗口”称号,思明区就业服务中心、集美区社会保险中心、湖里区湖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陈相秋)
  劳动就业
  【概况】 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稳步降低,城乡就业实现全面增长。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7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19万人的104.16%。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0.6万人的221.6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0.8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0.27万人的318.52%。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1.6万人的152.5%。年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6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9%,较上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
  【破解用工结构性缺工难题】 一是以区为单位,对用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重点用工企业月报表制度,进行重点跟踪服务。二是建立劳动力输入长效机制,举办校企合作对接会、破解就业(用工)结构性矛盾论坛以及厦门—重庆劳务合作洽谈会、黑龙江—厦门农村劳务协作对接会、部分劳务输出大省(市)驻厦办劳务协作座谈会,分批组织112家企业到江西、四川、湖北、重庆及省内的三明、龙岩等劳务输出地直接招工。三是及时为部分缺工企业举办免费专场招聘会279场,有序组织农民工来厦就业,全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资源为92.8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69万人次,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闽西南五市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协议签订】 6月底,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等闽西南五市的党政领导在厦门宾馆共同签订部门劳务合作协议。协议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了劳务合作领域:(1)加强劳动就业合作,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化水平。(2)加强社会保险合作,探索社会保险关系“可转移,能接续”的方法和途径。(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建立校企、校校联合体,广泛开展订单式培训。(4)加强劳动者权益维护合作,加快建立跨市劳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通报和协同处理机制,联合组织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行动。
  【开展重点用工企业缺工情况调查】 年内,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建立重点用工企业月报表制度,继续开展企业缺工情况摸底调查。主要以区为单位对用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服务。截至年末,全市共有重点用工企业180家,员工总数29.49万人。其中,缺工企业101家,缺工人数1.19万人。
  【举办免费专场招聘会】 2007年,市、区人力资源市场除正常的招聘活动外,利用双休日为缺工企业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电子行业用工大户招聘专场、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招聘专场等免费招聘会279场,参加企业7405家次,共提供就业岗位28.5万多个次,达成就业意向6.7万多人次。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5月25~31日,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本届招聘周活动具有启动早、持续时间长、成效明显等特点。同时,民营企业普遍提高工资待遇、降低录用门槛,吸引各类求职者进场应聘。活动周期间,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举行专场免费招聘会3场,参加企业23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42万个次,6140人当场签订就业意向。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85人,进城务工人员4932人,大中专毕业生723人。签订职业培训意向579人,维权及法律援助470人次。此外,在招聘周期间,还有677家次企业参加日常招聘活动,并提供就业岗位9888个次,进场求职人数1.3万多人次,求职成功5854人次。
  【思明区开通远程视频招聘系统】 针对辖区部分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年内,思明区人劳社保局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率先建设远程网络视频招聘系统。该系统为企业与劳务输入人员之间建立一个实时的交流平台。
  至年底,思明区就业中心已与贵州等劳务输出地和山海协作单位签订远程视频招聘系统合作协议书。
  【厦门出台新的就业政策】 11月9日,厦门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了厦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主要工作目标,即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建立市场就业、平等就业和统筹就业的基本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对比原有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意见》扩大了受惠对象范围,简化操作办法,提高政策的实效性,是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出台】 11月,厦门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与旧政策相比,新政策更简化、更优惠。一是扩大贷款项目范围与贴息,二是简化担保手续,三是降低反担保门槛,四是贴息贷款条件放宽,由劳动密型小企业放宽到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五是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非国有)均可参与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调动了经办银行的积极性。全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8万元,比往年有较大突破。
  【社保补贴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 年内,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继续全面推进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指导并组织各区、街道(镇)、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对本市符合领取社保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申报、汇总、审核等工作,经审核确认后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资金,通过银行拨付到每个申请人的账户。全年全市共审核发放上年度第四季度和本年度第一至三季度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42998人/月·次,拨付社保补贴金额62523758元,促进了“4050”人员的再就业。
  【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 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12月,厦门市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本次活动以尚未就业和城镇就业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已实现就业但尚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人员为重点援助对象,为他们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政策宣传手册20981本,开发社区就业岗位495个,召开现场招聘会15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稳定就业2394人,帮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3239人次。
  【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7月初,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下发《厦门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程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程。方案明确“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的原则,建立2007年底前周通报、2008年月通报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开发街道社区服务性岗位、开展劳务派遣、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并取得明显成效。年初的186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到年底已全部实现至少1名家庭成员就业,按时完成年底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
  【劳动保障部门驻环东海域工作站成立】 12月1日,厦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驻环东海域工作站在市环东海域建设指挥部成立。该工作站采取市区联动的运行机制,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区派人进驻,将劳动保障的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到环东海域建设的第一线,可以第一时间研究解决环东海域建设中企业用工、退养渔民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等问题。
  【在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中招聘驾驶员】 年内,为解决被征地农民、上岸转岗渔民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市劳动保障部门与市交通委、市监察局联合开展出租汽车驾驶员招聘工作。招聘对象为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0周岁以下的本市户籍的被征地农民、上岸转岗渔民和失业人员。
  最后录用1100多人。
  【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为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7月15日至8月15日,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开展以“真诚服务,帮你迈出就业第一步”为主题的“2007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采取职业指导、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免费招聘专场等多项措施,依托街道(镇)和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借助厦门人力资源网提供政策宣传和网上求职、招聘等方式为已登记失业的本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活动期间,共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3万多份,举办免费专场招聘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25797个次,进场求职1.3万多人次,供求双方达成意向2292人次。共有2362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推荐就业834人。并把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属本市生源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对其中17人实施重点帮扶。同时,还开展适合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有116位毕业生参加培训。
  【驻厦部队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 于八一建军节前举办。有62家企业、8家培训机构参加,提供招聘岗位2500个。453名随军家属到场应聘求职,53人次与企业当场达成求职意向,36人报名参加技能培训。
  【继续开展“春风行动”】 为有序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来厦就业,年初,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前启动“春风行动”。春节前后在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等地点开展“把厦门春风带回家”活动,向回家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放维权扑克、厦门打工生活指南、用工环境宣传挂历、日历卡和春风卡等各类宣传材料100多万份。联合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和厦门各新闻媒体开展“春风行动”宣传报道,加大厦门用工环境及农民工劳动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深受外来务工人员欢迎。
  【国企改制工作稳妥推进】 2007年,全市共审核10家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有2903名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其中,2294名职工领取经济补偿金18047万元,609名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陈相秋)
  劳动力市场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继续发挥市区就业服务机构、街道(镇)、社区(村)劳动保障机构作用,搭建就业服务四级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各级劳动力市场共受理招聘岗位登记1447821个次,比增522583个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928337人次,比增76946人次;求职成功542702人次,比增40576人次,求人倍率1.56。此外,市就业部门接收下岗失业人员寄存档案690份,续存5441份,办理转移、退休取走档案1611份,寄存档案总数约2万份。全年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519人;办理《就业证》1650人。其中,《台港澳就业证》346人,延期120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449人,延期735人。
  【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至年底,厦门市就业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市6个区的8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7个街道(镇)、244个社区、11个行政村、7个农场共307个网点,实现全市就业信息互通和共享,广大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就业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政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开创了“以人为本、动态管理”的模式。厦门人力资源网率先在全国开通企业网上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极大方便了企业和求职者,同时还将该网的数据导入业务专网,实现内外网的信息共享,市、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收集的招工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全市共享。
  【集美人力资源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12月,集美区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并正式投用。该市场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内设200多个招聘摊位,可同时供200多家用人单位举行现场招聘,可容纳3000多人进场求职,是目前岛外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新市场的投入使用,不仅及时缓解了集美台资企业的招聘需求,还统一规范相关的社保服务、民办职介管理等。
  【公布十大紧缺工种】 3月,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本市十大紧缺工种。第一季度用工需求排名前十位的工种分别为保安、营业员、体力工、餐厅服务员、电子元器件制造装调工、收银员、焊工、保洁员、推销员和车工。仅保安工种,需求就达5821个,位居二三位的营业员和体力工需求量分别达4702个和4204个。与上年相比,十大紧缺工种除了排列顺序略有变化外,总体情况基本没有改变。
  【推进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建设】 年内,厦门市逐步完善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干、公益民办等职业介绍机构共同发展的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全年有63家民办职业介绍所和3家公益职业介绍所经批准开业,与原有的8家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共同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合法、规范的职业中介服务。同时,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多次协同劳动监察、公安、工商、人事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职介的集中行动,努力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企业招工难状况获缓解】 为解决春节期间用工紧张问题,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引导用工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同时,在劳动力招聘市场,一般工资低于1000元的企业将不予进场招聘;鼓励提供较高工资的企业进场招聘。年内,农民工普工工资普遍涨到约1100元。工资调高后,农民工大量涌入厦门,企业招工难状况得到了缓解。
  【用工备案登记】 2007年,厦门市就业服务部门实行用工备案登记制度来服务企业及求职人员。全年用人单位到市就业服务中心办理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219054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61170人次,比增38.74%。办理失业证83065本,其中城镇居民办证62181本,农村居民办证20884本。市、区就业服务机构共办理退工备案和失业登记247443人次,其中本市人员45729人次,外来人员201714人次。
  【劳务派遣工作】 年内,市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务派遣工作作为促进就业新项目来实施,截至年底,全市23家劳务派遣机构共派遣劳务从业人员28347人。(陈相秋)
  职业技能培训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职业技能鉴定7.2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5.99万人。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奖励首批高技能人才。高级技校招生数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开展再就业培训3340人。其中,2172人实现就业,培训就业率65.03%。开展创业培训1220人。培训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6565人,免费为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15.26万人,免费为农民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8.1万人。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参赛人数1.3万人。
  【首批27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3月,厦门市对首批10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17位优秀技术能手以及10位“1+1群”创业最具潜质者进行表彰。其中,获得有突出贡献的10位技师、高级技师从2007年至2011年5年内在厦门工作期间每月享受政府高技能人才津贴500元;获得市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17人从2007年至2011年5年内在厦门工作期间每月享受政府高技能人才津贴200元。
  【增加新工种培训项目】 年内,市劳动保障部门在继续做好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网络游戏程序设计员(师)、育婴师和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既有工种培训的同时,相继推出保安师、房地产策划师和国家采购师等新工种的培训。其中,保安师培训参照特种作业“一考双证”的培训鉴定模式,全年有1074人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年内,市就业培训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培训机构作用,注重转移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与用工需求相结合、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大力开展“五个一”服务(一站式服务、一个政策咨询和报名电话、一本培训和用工指南手册、一个便捷业务查询网络、一个创业培训平台)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工作效率,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83.93%。
  【举办校企合作对接会】 4月28日,厦门市成功举办2007年校企合作对接会,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湖南、宁夏、新疆等省市及本省的169家技工类学校和厦门市银鹭、戴尔、厦工、船舶重工等428家企业进行双向交流,达成用工意向3万多人。
  【启动李兆基基金农民工培训计划】 7月27日,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县百万农民工培训计划在厦门正式启动。该计划采用“企业出岗位,‘温暖工程’出资金”的培训模式,对新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同时,把企业用工和“温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把培训质量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把培训考核与技能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有益经验,严格做到责任到位、标准对接、持续运行。“温暖工程”全面提升了在厦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全年有5500名农民工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
  【创业培训延伸到农村】 2007年,市就业培训部门把创业培训重点转向农村,在环东海域和工业集中区周边农村推出17期创业培训,其中有“小炒创业班”、“冷热饮创业班”等技能创业项目和3期“创业提高班”培训项目,有518人参加培训。同时,对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程度的人员,引导他们参加“1+1群”创业培训,鼓励他们通过创业实现并带动一批人就业。全年在集美、翔安等地举办“1+1群”创业培训班12期,324名学员中已有90多人实现创业或正在创业中。
  【“1+1群”创业项目推介会】 5月27日在市劳动力大厦举办。本次推介会呈现出新增创业项目较多、新项目科技含量比往届提高和参会人员普遍年轻化等新特点,主要面向本市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退役士兵中有创业意愿和潜质的人员,有2000多人参会,达成创业意向837人、培训意向479人。
  【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年内,厦门高级技工学校翔安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学校完成搬迁顺利开学,并获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学院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与企业和境内外学校、单位合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机械维修、数控机床加工两专业获批精品专业。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共招收新加坡工艺教育(ITE)证书班、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等18个专业1170名学生。至年底,在校生3681人。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年内,全市开展汽车维修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加工中心、茶艺师、POS机操作员、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钳工、电焊工、电动平车工、服装设计定制工等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参赛人数1.3万人。
  【职业技能鉴定】 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7.22万人。其中,初级工5.59万人、中级工1.1万人、高级工4560人、技师496人、高级技师12人。(陈相秋)
  社会保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扩大覆盖、完善制度、统筹城乡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任务,顺利启动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至年末,有3.83万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其中2.13万人办理退养手续。完成《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修订工作,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平均月退养金超过600元,为全国最高。工伤保险政策标准进一步健全,首次施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全年减少向企业征收工伤保险费1000万元。生育保险工作逐步推进,率先在全国将农民工纳入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积累经验。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8.97%。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1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2家工伤保险辅助医疗器具配置协议医疗机构、1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纳入定点服务,养老保险缴费对账单实现社会化发放。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 年内,厦门市社会保险综合完成参保率826.6%,居全省首位。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7.51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14万人,比上年增加10.0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18.86万人,比上年增加23.85万人;失业保险84.83万人,比上年增加7.71万人;工伤保险96.55万人,比上年增加15.84万人;生育保险78.13万,比上年增加54.4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14.25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55.3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5亿元。至年底,社会保险基金历年累计结余105.42亿元。
  【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平稳过渡】 2007年,全市办理企业职工退休5460人(不含农场职工、渔民、被征地人员),其中养老金增加的4804人,占87.99%;养老金降低的656人,占12.01%。由于新旧计发办法5年过渡期内实行保低限高的过渡政策,退休职工实际领取的养老金仍按照旧办法计发,待遇标准没有降低。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三年调整目标全面完成】 2007年,厦门市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调整前2005年末的月人均1053元增加到1500元以上,增幅居全国上游水平。由此,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三年调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原有企业年金整体移交】 12月28日,厦门市原有企业年金移交签约仪式在厦门宾馆举行,厦门市社保中心作为统一委托人将经办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整体移交给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进行运营(参见本书保险业栏目“人寿保险”相关条目)。
  【厦门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 7月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厦门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7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实施的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符合国务院试点精神,其中一些做法获得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许,称厦门是“出经验的地方”。
  【厦门全民医保做法被誉为“厦门模式”】 11月,厦门市《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出台,该《实施意见》体现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有:(1)补助力度加大。政府全面提高全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未成年人、农村居民总的筹资额度每人每年统一提高到240元,政府每年新增约1.5亿元的补助资金。(2)覆盖范围更广。对在劳动年龄内且未参加任何社会医疗保险的本市户籍非从业人员(含农村居民),可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并放宽农民工子女参加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的投保范围。(3)鼓励连续参保。门诊报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满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4)医疗待遇提升。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统筹,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未成年人和外来工医疗保险的门诊医疗待遇。(5)统筹城乡医保,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住院医疗待遇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员待遇完全一致,逐步形成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大医保”体系。(6)群众就医方便。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网络,向农村居民发放社会保障卡,使所有参保人员均凭社会保障卡刷卡报销,方便群众就医结算。2007年,厦门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进展顺利,已登记参保13.3万人。厦门全民医保的主要政策和做法被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厦门模式”,在全国进行经验介绍并加以推广。
  【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大幅度提高】 根据《厦门市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8月1日起,本市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相应提高,平均每人每月提高113元。由此,全市每月增发失业保险金达92万元(见表1)。
  【体检可刷社会保障卡】 7月1日起,除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的人员之外,其他本市参保人员,以及按本市城镇户籍职工缴费标准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外来管理、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社会保障卡中本人个人医疗账户余额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刷卡体检,体检额度为每人不超过200元。
  【首次发放城镇居民及未成年人社会保障卡】 6月17日,厦门市城镇居民及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发卡仪式在前埔社区举行,首批20位参保市民代表领到社会保障卡。至6月23日,制作完成的6万多张社会保障卡全部发放到参保市民手中。7月1日起,参保的市民可凭保障卡到医保定点医院刷卡就医。
  【第二轮补充医疗保险协议签署】 8月9日,市社保中心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厦门分公司在厦门宾馆签署第二轮补充医疗保险合作协议,协议期限从2007年7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止,保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人民币52.8元,补充医疗保险最高保障金为16万元。厦门市自1997年前出台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共有53万多人参保,8000多人次受益,保险公司赔付金额达1.2亿元。补充医疗保险机制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保障居民生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参见本书保险业栏目“人寿保险”相关条目)。
  【未成年人医保项目增补74项】 8月15日,《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增补目录》启用。该《增补目录》共增补医保诊疗项目74条,范围涵盖儿内科、外科、儿科护理以及部分儿童先天性疾病筛查检验项目等,重点在临床上常见病、危重症疾病诊疗必需、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同时,一些较常见的严重先天性缺陷的功能重建、修复手术首次补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医保项目的增补,减轻了未成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16万建筑行业农民工参保】 2007年,厦门市继续推行“平安计划”,扩大建筑行业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同时开通建筑企业网上申报工作邮箱,确保全市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参保。全年参保的建设工程项目1614个,缴纳资金达5391.55万元,覆盖建筑行业参保农民工约16万人。
  【建立工伤事故保险费率浮动制度】 2007年初,市劳动保障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07年社保年度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符合规定的7643家单位实行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全年向企业减少征收工伤保险费1000万元。施行费率浮动制度,既完善工伤事故预防激励制约机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缴费负担,进一步分散了用人单位的风险。
  【工伤职工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标准出台】 年内,市劳动保障部门针对工伤职工康复治疗准入、疗效评价和康复机构管理问题,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出台《厦门市工伤职工康复准入、康复期限及疗效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为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鉴定确认提供标准依据,使工伤康复工作规范、标准,确保鉴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工伤保险抚恤金可一次性领取】 6月起,参加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的职工如果不幸因工伤死亡,其供养亲属可以自由选择按月领取或一次性领取抚恤金。至年底,厦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有80多万人,以往工伤保险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只能选择定期发放,此次增加抚恤金领取方式,既满足了工亡职工家属的实际需要,又保障了工亡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5722起】 截至年底,全市完成工伤伤残鉴定1847人,其他劳动能力鉴定约500人。做出工伤认定结论5722起,不予认定结论37起,不予受理11起。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案件43起,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21起。
  【农民工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为完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有效保障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年内,厦门市将非本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纳入企业职工生育保险。7月1日起,在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凡适用《厦门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非本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办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的非本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8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年内,厦门市将失地退养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退管基础建设,对申报2007年退管达标的社区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全年累计接收8.13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98.97%,社区管理率实现100%。
  【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水平】 2007年,厦门市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9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98家。至年底,共有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162家、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203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21家、工伤保险辅助医疗器具配置协议医疗机构2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家,形成了管理规范、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网络安全的定点医疗、购药、工伤救治服务体系。
  【加大医保稽核工作力度】 年内,市社保中心会同劳动监察部门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完善网上监控系统,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等措施手段,对全市12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05家定点零售药店进行检查考核。全年查处医社保基金违规案件55件,挽回医保基金损失60万多元。对16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违规行为进行暂停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资格4~6个月处罚,并追回经济损失26.4万元,处罚金36.5万元。(陈相秋)
  职工工资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继续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引导企业合理增长工资水平。全面开展工效挂钩工作,调整、公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部分工种(职位)工资指导价位与企业人工成本构成情况,为相关部门、劳动用工双方提供指导服务。进一步规范《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办理程序,全年办理《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9433家,计划使用工资384.5亿元。进一步完善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共批准167家企业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8月1日,厦门市上调2007~2008年度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每人每月750元,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每人每月70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每人每小时7.9元,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每人每小时7.2元。上调额度为历次最高。
  【继续推进工效挂钩工作】 年内,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局、国资委对2006年实行工效挂钩的市属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工资方案进行清算,共清算188户企业的工效挂钩方案,涉及职工3.99万人,工资基数总额13.91亿元。至年底,全市实行工效挂钩的国有企业近200户。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长】 2007年,厦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年人均工资28961元(月人均2413元),同比增加3417元(月人均增加285元),增长13.38%。其中,国有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45900元(月人均3825元)、集体单位25651元(月人均2138元)、其他单位24161元(月人均2013元),增长幅度分别为18.41%、7.22%和12.95%。全年共发放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6.17亿元。同比增加38.04亿元,增长20.22%。工资总额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07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比上年增加4.3万人而增发工资约11.18亿元,占增资额的25.6%;二是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补发工资;三是企业正常晋级升职增资等。
  【七成多职工平均工资未达平均水平】 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2413元。从全市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布情况来看,19个行业中有5个大类行业、97个小类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月平均工资,涉及的人数约61.09万人,占总人数的73.7%,比上年的67.7%有所增加。
  【行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缩小】 2007年,在全市19个大类行业中,金融业月人均工资7931元,居各行业首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月人均工资5527元,居第二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月人均工资5164元,居第三位。月人均工资水平最高的三个小类行业是:烟草制品业(月人均工资10008元)、银行业(月人均工资8608元)、其他金融活动行业(月人均工资7130元),其工资水平分别是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4.15倍、3.57倍和2.95倍,差距分别比上年度缩小0.68倍、扩大0.08倍和缩小0.21倍。最高与最低小类行业人均工资水平差距由上年的13.8倍缩小到11.47倍。
  【产业职工工资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7年,全市19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的职工人均工资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金融业,增长幅度分别为36.07%、30.09%和27.14%。三大产业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为:第一产业18662元(月人均1555元),第二产业22802元(月人均1900元),第三产业45126元(月人均3761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5%、11.38%和16.29%。
  【区域间工资收入差异缩小】 2007年,各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思明区27204元(月人均2267元),海沧区24947元(月人均2079元),翔安区23391元(月人均1949元),同安区22121元(月人均1843元),湖里区22110元(月人均1843元),集美区21678元(月人均1807元)。思明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集美区的1.16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区的差距比上年缩小。从增长幅度看,翔安区以29.02%的增幅为最高,同安区以16.47%的增幅居第二。
  (陈相秋)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在妥善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突岀问题的同时,着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继续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1个工业园区和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表彰,87家企业被评选为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定10家企业为实施劳动合同制示范企业。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新进展,共审核28家企业的集体合同,涉及职工3.72万人。全年办理劳动合同报备、鉴证34.01万份。进一步加大企业员工落户办理力度,全年办理职工跨地区调入本市人员322人,企业员工落户669人。监察执法取得明显实效,共检查用人单位8311户次,书面审查5148户,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945件,处理劳动突发事件及集体上访案件1098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14万多人次。处理工资纠纷案件补发金额14695万多元,其中补发建筑工地工程款(工资)11823万多元,非建筑补发工资2871万多元。清退押金198万多元,清退童工47人。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38户。对253户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处罚金额186.15万元。劳动争议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立案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217起,涉及人数7299人,均按期结案。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显著】 9月,在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厦门市有3家单位获得表彰。其中,厦门出口加工区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拖欠农民工工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2007年,厦门市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1.53万名农民工追回被企业拖欠工资2871万多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举报投诉案件呈下降趋势。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年内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区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促进成立区一级仲裁院。年底,思明区劳动争议仲裁院成立。二是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扩大兼职仲裁员选聘,从成员单位选聘30名从事人大、律师工作的兼职仲裁员。三是继续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共立案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217起,比增20%;涉及人数7299人,均按期结案。 (陈相秋)
  劳动保障基础工作
  【厦门人力资源网率先实现企业网上用工备案】 1月1日,厦门人力资源网正式运行,并率先在全国开通企业网上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同时,网上数据导入业务专网,实现内外网信息共享以及个人求职管理、单位招聘和用工管理、政策法规宣传、资料下载等各项功能,成为企业、求职者和劳动部门良好互动平台。
  【厦门“金保工程”成全国示范】 11月21日,厦门市被劳动保障部授予“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2004年11月,厦门被确定为第一批金保工程建设示范试点城市。3年来,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通过金保工程建设构建了一个以“一个号码、一个网、一张卡”,以及社区服务窗口、短信平台为核心的金保工程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凸现了全方位、多层面、快捷方便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功能。通过金保工程体系,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平均每天对外服务约6万人次,每天约有3.9万名市民使用社会保障卡看病购药,实现了对劳动者“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保障。
  ·小资料·
  一个号码:12333
  12333是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运用人工应答、自动语音、计算机网络、数据库、Internet等多项技术,向社会提供全天候自动语音及留言信箱等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2007年,12333咨询专线启动每月专家答疑热线,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受市民现场咨询,深受市民欢迎。平均每天受理话务量超过5000人次,平均时长2.4分钟。
  一个网:www.xm12333.com
  劳动保障网站主要有市劳动保障局网站(www.xmldbzj.gov.cn)、社会保障卡信息网(www.xm12333.com)、人力资源网(www.xmhr.gov.cn)等。在这里除可以查询到最新发布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统计公报、通知公告外,还可以查询个人的参保缴费情况、个人账户情况、鉴定培训成绩等信息以及求职登记等。而对于企业来说,不论是办理用工报备,还是进行职业介绍,都可以网上办理,“一网搞定”。此外,劳动保障网站上还设有在线咨询、网上投诉等互动平台,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的咨询、投诉渠道。
  一张卡:社会保障卡
  随着社会保障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市民持卡可以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培训、参加社会保险,持卡就医、购药、结算等所有劳动保障业务,同时还拓展应用到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住房公积金查询、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等领域。社会保障卡已成为广大市民办理社会保障事务的一张“绿色通行证”。
  【开展“两法”宣传】 2007年,市劳动保障部门共免费举办《劳动合同法》培训班24期,接受培训企业2000多家。同时,借助公交广告、网络、手机短信等市民们喜闻乐见、最经常接触到的传播平台,采用漫画、平面广告等进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陈相秋)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叶赛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