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741
颗粒名称: 基础教育
分类号: G639.28
页数: 2
页码: 438-439
摘要: 本章节包括了概况、《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降低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门槛、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四所中学晋升一级达标校、率先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实现“双高普九”、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普通教育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有普通中等学校115所,年内招生5.39万人,年末在校生16.02万人;小学306所,招生3.07万人,在校生17.04万人;幼儿园511所,在园人数6.46万人;成人学校133所,招生5400人,在学人员11.81万人。
  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全市2.85万名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普职比为53∶4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3.72%,高于全省的73.16%。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282.40人,高于全省的220.76人和全国的192.30人;每万人口普通中职在校生232.42人,高于全省的161.30人和全国的113.88人。普通高考报名1.5万人,录取率71.6%,高于全省的60%,连续9年保持全省第一。
  【《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 于11月6日出台实施,这是厦门市优先发展教育,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文件起草历时5个多月,十易其稿。内容涉及学校建设、教育收费减免、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育人体系等。
  【降低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门槛】 2007年,全市办理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7.12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学的4.31万人,在民办学校的2.81万人;中学生1.51万人,小学生5.61万人。全年共减免借读费4745万元、学杂费1287万元,补助民办学校等额减免学生学费1412万元,共减轻农民工负担7444万元。实行农村学校最低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从210元提高到350元,初中由380元提高到450元。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1月,厦门市启动38个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至年底竣工9个,完成投资2亿多元。协调落实同安工业集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的学校规划,拟新建扩建学校项目23个,投资估算5.7亿元。修订和编制湖边水库片区、蔡塘片区和高脚楼片区等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建设规划。
  【四所中学晋升一级达标校】 3月,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试验中学、湖滨中学晋升“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至此,厦门市有一级达标校12所(见表5)。
  【率先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从春季开始,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除对象包括在公办学校就学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受益学生20多万人,全年免除学杂费4578万元。此外,贫困学生基本学习费用保障制度继续得到较好落实,受益学生1万人,资助金额达250万元。
  【全面实现“双高普九”】 4月13日,继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之后,同安区和翔安区相继通过福建省政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厦门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全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设区市。
  【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历时6年,至2007年底,确立课改课题210个,出台课改文件98项,构建起“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教研组织网络为骨干、以实验基地校(园)为依托、以政府社会家庭为支撑”的运作框架。年内,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科学调研,及时修订、完善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创新质量监控模式,将水平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课程实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郑朝南)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朝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