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734
颗粒名称: 科研院所
分类号: G311
页数: 5
页码: 431-435
摘要: 本章节包括了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厦门市 科学院 科研院所

内容

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厦门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日,厦门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海洋三所所长余兴光和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蔺海清为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利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基础条件和长期以来保护海洋珍稀动植物的经验,注重发挥海洋三所在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优势,充分整合和优化研究资源配置。中心将围绕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开展相关研究,重点包括中华白海豚及其他鲸豚、文昌鱼、中国鲎、红树林等海洋珍稀动植物的有效保护、资源恢复与合理利用,珍稀动物的救护、养护,以及海洋开发中保护海洋珍稀动植物的理论和方法,为海洋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真蛸人工育苗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通过阶段验收】 3月,福建省科技厅和厦门市科技局对海洋三所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期项目“真蛸人工育苗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进行阶段验收。
  2004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真蛸人工育苗技术开发,对真蛸亲体培育、人工促熟、控温诱导催产、人工孵化、幼体培育等技术进行研究,突破了真蛸规模化人工育苗的难题,培育出真蛸幼体6万多只,为中国沿海渔民增加了新的养殖对象。至年底,福建沿海真蛸人工养殖初具规模,年产量达到3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
  ·小知识·
  真蛸是章鱼的一种,属于头足纲、蛸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也是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高营养、生活史短、生长快和分布广等特点。
  【外来物种灾害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研讨会】 6月20~21日,国家“908”评价课题“外来物种灾害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项目在厦门召开项目进展研讨会。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集美大学、海洋三所等承担的“有外来种入侵问题”、“压舱水外来物种”、“遗传污染”、“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及影响评价”4个分专题负责人和海洋三所科技处领导以及有关人员参会。会议总结、肯定已进行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重点对项目框架、子项目报告提纲进行认真讨论。会议强调要吸收国外外来物种管理、治理、评价的先进经验,重视成果发表。
  【对虾抗病毒机理研究两项成果通过验收评审】 5月,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洋三所承担的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感染机理研究”和“分子标记及其在海水良种培育中的应用”两个项目进行验收评审。专家们认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感染机理研究”项目建立大量制备完整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粒子的新方法,操作简便,纯度高,病毒量大并保持高度的感染性。进行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粒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该病毒粒子至少由20种膜蛋白、7种核衣壳蛋白和1种链接蛋白组成,确证了其中相关病毒的膜蛋白和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同时发现能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宿主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病毒核衣壳向细胞核迁移过程,并能与宿主细胞膜蛋白相互作用。上述研究为筛选阻断病毒感染药物提供了候选靶点。该项目在国际病毒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9篇SCI收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超额完成合同指标,为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分子标记及其在海水良种培育中的应用”的研究中,获得对虾抗病毒相关基因70多个。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证实对虾抗病毒基因和一种通过调控血细胞吞噬活性参与抗病毒免疫的蛋白,并证实其具有抗病毒作用,揭示了甲壳动物抗病毒的一种新机制。研究了在抗病毒对虾中存在的点突变,以求作为分子探针用于抗病毒对虾良种选育。同时首次发现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存在和基因多样性,提示该基因多样性可能是低等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机制。该项研究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两个项目均获通过。
  【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克隆及其应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6月12日,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厦门对中国大洋协会“十五”计划项目“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克隆及其应用”进行验收,评定等级为优秀。该项目由海洋三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完成。专家们认为:项目组以深海热液区采集的水样和沉积物为材料,鉴定嗜热微生物近250株,并发现3株新种,完成基因组测序、蛋白质分析和功能研究。在开发利用方面,项目组从嗜热菌及其噬菌体中克隆11种热稳定性酶基因,初步建立了产电细菌的筛选平台和分离技术等。该项目圆满并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初步建立了中国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技术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研究。
  【福建省五个设区市海岸线修测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9月16日,福建省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设区市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厦门市举行海岸线修测成果专家评审会,来自福建省测绘局、海洋三所、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对厦门、福州、漳州、莆田、宁德等5个设区市海岸线修测成果进行评审。与会专家认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及海岸线修测图件等,资料详实、完整,符合评审要求。对海岸线类型和位置的确认合理,修测成果数据准确可靠,精度符合《福建省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及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次修测对海岸线的位置、长度变化、海岸线类型分布等开展调查,成果准确反映了海岸线的实际情况,充实了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福建省近海“908”春季航次海上作业完成】 5月5日,海洋三所承担的国家“908”-ST06区块和福建省“908”近海海洋环境调查的春季航次任务调查船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归来。本次海上作业历时32天,航程3000海里,共进行215个大面站和1个周日定点站的综合调查,布放6个潜标,内容涵盖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海洋光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海洋三所一论文获《自然》杂志评论员好评】 11月21日,海洋三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的陈立奇和高众勇在《深海研究(DeepSeaResearchⅡ)》杂志上发表题为“北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二氧化碳分压的空间变化性”的论文。该论文被世界著名杂志《自然》中国网评价为最新研究亮点论文。《自然》杂志评论员提姆·理德(TimReid)以《全球变暖反馈——白令海的响应》为题评述该论文,认为中国科学家提出的论点是一个新发现,即在北冰洋的快速融冰过程中,白令海和西北冰洋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反馈。
  陈立奇、高众勇两人长期从事极区海洋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工作,曾参加过1999年和2003年的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并获取大量底层大气和表层海洋二氧化碳分压数据,在结合营养盐、叶绿素、生物和水文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北冰洋夏季融冰过程对大气二氧化碳吸收增强的机制。此论点对于了解白令海和西北冰洋的碳循环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海底地质地貌数据后处理系统升级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12月10日,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海洋三所承担的科技部科研条件工作任务项目——海底地质地貌数据后处理系统升级开发进行验收。评审专家组认为:该系统突破了大容量地质数据的综合显示和地质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可明显提高海底地质地貌调查数据的解释精度和工作效率,能较好地解决测深、侧扫声纳、浅地层/单道地震数据处理解译技术问题。建议继续完善和拓展系统功能,尽快推广应用。
  项目组采用现有测深、侧扫声纳、浅地层/单道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经反复验证,以模块式组合设计,组建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平台,完成海底地质地貌数据后处理系统升级开发工作。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无海洋地质地貌数据综合分析处理软件的空白,成功应用于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底光缆路由调查等多项实践,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 12月2~4日,由海洋三所牵头的海洋公益性研究项目“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示范”在厦门召开项目启动会。海洋一所丁德文院士、海洋三所蔡锋副所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温泉研究员、海洋三所周秋麟研究员等相关科研人员20多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实施方案、项目分工、实施进度,专题设置与分解等展开讨论,并出谋划策,共同为各专题诊断把脉。各专题负责人还就每个专题的实施方案、存在的难点作了汇报。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泉州湾和长山群岛两个示范区的研究,建立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制定海洋生物多样保护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标准,为我国其他类似区域解决经济发展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矛盾提供成功的范例。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海洋三所评出2007年科技成果奖】 8月,海洋三所进行2007年科技成果奖评审,共评出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杨丰研究员和海洋三所海洋生态实验室张玉生研究员等人完成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研究”和“重金属对泉州湾螠蛏养殖滩涂生态影响研究”2项成果获一等奖,“南极中山站及普里兹湾上空海洋气溶胶化学研究”等3项成果获二等奖。
  【共建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协议签订】 11月26日,海洋三所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在厦门签订共建国家海洋局海洋一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协议。根据协议,双方把该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外有特色和有影响的极地海洋—大气化学、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海洋三所长期参与我国极地考察所积淀的研究和人才优势,以及厦门作为我国重要的极地考察支撑基地的优势,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发展海洋—大气系统观测技术和站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技术,为极区观测和监测的业务化提供支持。同时,根据国家极地科考事业的需要与国际极地科学发展前沿,开展南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观测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陈玉荣)
  福建海洋研究所
  【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 年内,福建海洋研究所承担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65项,科研项目经费1808.29万元,比上年增长71.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技术专项有:国家908专项中的“福建省海岛调查”和“福建省海岸带调查”、“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泉州市试点)”、“宁德市海域开发利用规划”、“三沙湾用海规划”、“闽江口用海规划”、“湄州湾(南北岸)用海规划”和20多项沿海地市海域使用论证项目,以及“福建省主要港湾(厦门湾、诏安湾、旧镇湾、湄州湾)的环境质量监控”、“福建省重点陆源排污口监测(7个)”、“厦门市国家陆源重点排污口监测(4个)”、“九龙江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晋江入海口污染物总量监测”、“厦门市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20多项省市重点海洋环境监测专项任务。此外,参与福建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编制。
  【兴建福建海洋研究所科技创新平台】 年内,福建海洋研究所“台湾海峡海洋调查与环境监测开放实验平台”获省科技厅立项并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平台的建设使该所的海洋调查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设施达到国内主流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承担国家和福建省海洋环境监测及台湾海峡海洋调查的科学研究能力。
  【海洋科学调查平台作用扩展】 2007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充分发挥“延平2号”科考船的海洋科研调查平台作用及在台湾海峡及南海区域海洋调查的优势,积极扩大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承担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国家908专项STO6区块综合调查(台湾海峡南部至南海北部)”冬夏两季调查任务、“国家908专项CJ-18区块(南海中北部)地质调查”任务、“国家908专项DX-31(泉厦近岸海域海底地形扫测)”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台湾海峡上升流年际变动研究”调查任务、“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调查任务。全年海上航行安全工作168天,航程17530海里,创该船历年航程新纪录。年内,“‘延平2号’海洋科考船科普基地建设”获市科技局立项。项目实施后,该船配备先进海洋调查仪器和通信导航设备,成为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海域的重要海上科学调查平台,以及对台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厦门市海洋科普教育新平台。
  【海洋生物实用养殖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厦开办】 7月8日,由福建海洋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2007年海洋生物实用养殖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厦门开班。来自亚非拉39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参加培训。其中,拉美地区、加勒比地区、非洲、南太平洋的秘鲁、巴哈马、突尼斯、萨摩亚等18个国家首次派学员参加。培训班历时50天,学员们主要学习由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集美大学等专家教授讲授的“中国海水养殖概况”、“海水养殖鱼类土池育苗技术”、“石斑鱼育苗及网箱养殖技术”、“鲍鱼养殖模式与多倍体育苗技术”、“海水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及控制技术”、“全雌鲻鱼培育的研究及应用”、“虾池综合养殖技术”、“对虾健康育苗及实用养殖技术”等课程,并听取“开展科技兴海行动”、“厦门市海岸带综合管理”等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东山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水产养殖场,学习网箱养殖和围海养殖技术;参观考察福建省及厦门市知名企业。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海水养殖知识和技术,了解福建省及厦门市先进的海岸带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经验,将其带回各自国家。
  【发展中国家海岸带管理与海洋环境监测综合研修班】 10月28日至11月20日由福建海洋研究所举办。喀麦隆国家环境与自然保护部合作司司长、尼日利亚交通部港口管理局局长、古巴国家交通部海港局局长、多米尼加自然资源部海岸带海洋资源储备与管理局局长等2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39名司局长参加。研修期间,研修班成员听取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厦门大学教授所作的“中国国情、文化习俗介绍”、“厦门经贸情况介绍”、“厦门旅游情况介绍”、“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岸带综合管理问题探讨”、“厦门防控污水污染的实践与体会”等专题讲座和报告,并访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实地考察筼筜湖的污水处理和东山国家中心渔港、北京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地。该研修班作为一个多边、双向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们提供一个分享海洋领域技术进步与管理经验的机会,促进了各国在该领域交流与合作。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获海洋科技成果创新二等奖】 2007年,由福建海洋研究所地质水文研究室编制的“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成果创新二等奖。根据任务要求,该“规划”编制分为省级和沿海设区市级二级,主要根据三类二级分类体系划分为特殊保护海岛、一般保护海岛、开发利用海岛等三大类共17小类。编制任务于2004年6月开始,2006年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对福建省保护和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海岛行政管理及立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义)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首届海峡西岸水产太空育种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 4月25~27日,由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海峡西岸水产太空育种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国际宇航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神舟”1-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员和部分省市水产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90多位代表参加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我国航天事业、水产太空育种的意义、现状及愿景等进行广泛探讨,并取得一些共识。会上,省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分别就“水产太空育种实践与愿景”、“卤虫太空搭载诱变研究”、“航天回收后裸腹历48世代繁殖初报”、“蒙古裸腹太空搭载诱变研究”和“水产生物活体航天搭载技术探讨”等课题作专题报告。
  【省水产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典】 11月15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在厦门市亚洲海湾大酒店隆重举行。福建省、厦门市相关部门领导及日本国长崎县水产友好代表团成员等300多人出席大会。
  省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专业最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备较为完善的多学科、公益性的海洋与渔业应用研究机构之一,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和市级科研课题900多项,取得200多项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0多项。至2007年底,在职职工130多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54人。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908”专项外业调查任务基本完成】 年内,省水产所承担的3个“908”专项(即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任务基本完成。其中,“福建省海域使用现状调查”项目完成24个县(市、区)海域使用现状外业调查,初步完成国家级、省级、福州市、泉州市和云霄县、东山县审批的用海项目的内业处理,并在工作底图上予以标识。“福建近海经济海洋生物苗种资源调查”项目完成三沙湾和兴化湾鱼卵仔鱼、亲鱼、海洋捕捞苗种的外业调查以及张网作业幼鱼种苗的外业调查和四大经济贝类繁育区域的社会调查,并进行样品的分析鉴定和资料分析整理。“外来入侵物种灾害调查”项目完成互花米草、沙筛贝和压舱水等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外业调查,已开展样品的整理鉴定和分析。
  【“几种红藻有效利用的研究”通过鉴定】 4月10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几种红藻有效利用的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利用福建省沿海多获性的红毛藻、龙须菜和江蓠等红藻,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研制出不同风味的调味烤制红毛藻、香酥红毛藻卷、纯红毛藻卷等食品,并开发出红毛藻粉胶囊;利用加工边角料研制出红毛藻粉、红毛藻酸奶、海发菜汤等产品。此外,还研制出调味龙须菜、调味江蓠等小食品,实现了龙须菜、江蓠的直接食用。在藻红蛋白的提取纯化方面,采用冷水溶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分离手段首次将红毛藻藻红蛋白纯度提高到4.3。红藻的有效利用研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对引导国内消费者对红毛藻以及龙须菜、江蓠等红藻加工食品的食用消费,开发藻红蛋白新来源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真鲷雌核发育及复壮选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7月8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真鲷品种复壮及其异质克隆鱼培育的研究”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有关专家鉴定。项目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测定真鲷秋冬季生殖群体(福建南部)原种种质基本参数的基础上,研究真鲷品种的复壮及纯系真鲷的克隆,为真鲷种质标准参数的制定奠定基础;利用多种海水鱼类为异精来源,采用紫外线灭活、静水压抑制极体排放等染色体操作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雌核发育真鲷,为真鲷良种选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鲜调味品开发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0月14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海鲜调味品开发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利用蛋白酶水解鱼下脚料,开发海鲜调味品。即将鱼下脚料通过酶解、过滤、离心、浓缩后,经调味、调香、调色等工序精制成复合调味料——海鲜调味品,具有海鲜固有的风味,且生产工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该产品的研究成功,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鱼类加工下脚料的有效利用、增加附加值有重要意义。
  【烟熏牡蛎罐头研制项目通过鉴定】 10月14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烟熏牡蛎罐头研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根据烟熏液与食品密切接触,使烟熏液中风味成分被食品吸收,具有特有的烟熏色、香气和味道,并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使食品的保质期延长等科学原理,研制出烟熏牡蛎罐头食品。产品具有烟熏制品固有的滋味气味,鲜美适口,软硬适度,达到鱼罐头标准(GB14939-2005)的相关指标,为牡蛎深加工提供了新途径。
  【斜带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鉴定】 10月17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子专题“斜带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针对石斑鱼人工育苗的技术难关,探索出针对3个死亡高峰的正确对策,形成一套成熟的石斑鱼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技术和工艺流程。研究期间,项目组共培育平均全长3厘米以上的斜带石斑鱼苗种232.7万尾,中间培育8厘米至15厘米的大规格苗种6.93万尾,养成商品鱼8450.75公斤。该项目还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进行斜带石斑鱼种质鉴定和遗传背景分析,研究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状况。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和辐射,福建省沿海石斑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得以普及并不断提高。至年底,省内斜带石斑鱼养殖已经全部依靠人工培育的苗种。
  【福建省织纹螺食用安全性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2月13日,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织纹螺食用安全性的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采用液相和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织纹螺所含毒素的组成,通过诱食实验,提出了织纹螺毒素来源于食物链的观点。研究发现,织纹螺所含毒素与其种类关系密切,光织纹螺与节织纹螺为有毒织纹螺,西格织纹螺、纵肋织纹螺、疣织纹螺、胆形织纹螺等为无毒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和未定种织纹螺的个别样品毒素检测结果呈阳性;织纹螺所含毒素的毒力与季节有关。
  【风能海水淡化装置研发初获成功】 年内,由省水产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风能海水淡化装置初获成功并试运行于海湾养殖区。该项目针对福建省养殖网箱(渔排)生产及管理人员生活饮用水困难的现状,利用海上独特的优势能源——风能和海水,经反复试验,研发成功日产1吨淡化水的风能海水淡化装置。制出的淡化水经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是全国第一台在海湾养殖区利用风能驱动的海水淡化装置,它为解决渔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探索出一条海水资源利用的新路。(黄培民)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年内,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承担的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建设(一期)获得进展。至年底,建成1个花卉技术研发测试与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设备,能为花卉种苗技术研发及企业产品检测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病虫害防控、组织培养和花卉资源库等8个研发实验室,能提供完整的花卉种苗研究开发技术手段,为花卉企业、研究院所提供专业性研发平台;园区引入三角梅、山茶花、洋兰、多肉植物、水生植物、中华红叶杨、高山杜鹃等花卉品种资源450种,为花卉种苗与培育技术研发提供丰富种源;建成环境自动化控制温室及智能快繁设施6680平方米,可实现对温、湿、光、气、营养等育苗环境的数字化自动控制,同时提供6种栽培环境设置,包含轻型基质培养、气雾培养、营养液培养3项种苗培育技术,可为各色花卉品种提供种苗繁殖技术研发及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自动化环境条件,具备年产花卉扦插苗200万株生产能力。平台设立“转基因和细胞工程育种”、“理化诱变育种”、“野生与异地植物资源引种驯化及应用”、“优良种苗数控快繁及实用技术研究”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析与应用”等5个专题研究组,承担省、市、区、企业委托研发项目28项,花卉种苗研发工作全面展开。建设花卉展示温室7000平方米,形成花卉企业新品种新技术集中展示与交易区,台湾、本省及本市花卉企业40家入驻园区,集中展示各花卉企业的品种、产品及相关技术,为市民提供各色花卉产品销售、配送、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等综合性服务,为新品种研发与推广提供直接的渠道。与厦门国际航空港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蝴蝶兰杂交育种与种苗培育生产。应用数控自动化育苗设施,为厦门城市绿化培育厦门市花三角梅100万株。结合花卉品种资源库建设,园区成立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三级科普教学基地,完成集美大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厦门中小学生等多批次植物科学与科普教育任务。开展“市花三角梅进万家”苗木赠送活动1次。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