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55
颗粒名称: 工业综述
分类号: F427
页数: 2
页码: 291-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积极应对外贸、货币、税收、土地等宏观政策调整,以及成品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关键词: 工业 经济 厦门市

内容

2007年,厦门市积极应对外贸、货币、税收、土地等宏观政策调整,以及成品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736.09亿元,增长17.8%。全部工业产值完成2837.09亿元,增长17.7%。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25.00亿元,增长16.9%。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43.23亿元,增长16.7%。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1209.78亿元,增长21.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4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达98.88%,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7亿元,增长40.9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8.85亿元,增长40.10%,占工业投资的81.54%。工业总用电量累计达到70.7亿千瓦时,增长11.9%,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59.5%。国内招商引资完成协议资金436亿元,同比增长13%;实际到资303亿元,同比增长28%;实际利用内资209亿元,同比增长30%。
  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规模跃上新的台阶。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全部工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超过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9月单月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50亿元,达255.3亿元;12月再创新高,达268.3亿元,创月度工业产值历史最高水平。规模工业企业数由上年的1694家,增加到1750家,增加56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2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2家。
  2.工业仍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43.2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6.7%,直接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税收176.2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6.2%;全市工业从业人员达到61.2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总数的50.5%。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厦门市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三次产业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轻重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市轻工业完成产值855.33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880.76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3%和68.7%,轻重工业比为1∶2.2,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竞争力和市场抗干扰能力得到加强。工业区域布局趋向合理,岛内外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8.7∶51.3调整为41.5∶58.5,岛外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电子、机械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完成产值2052.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5.0%。其中,电子工业完成产值921.7亿元,占33.7%;机械工业完成714.6亿元,占26.1%;化工工业完成416.0亿元,占15.2%。
  4.工业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较快,金龙汽车、通士达2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1家,其中国家级8家,占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良好,全市101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41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9%;完成出口交货值61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51.2%。工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钨业股份、路达工业、明达实业、群鑫机械、古龙罐头、金龙联合、金龙旅行车、大统皮革等19家企业入选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名单;宏发电声的继电器、TDK的磁性材料和陶瓷电容器、三安电子的LED芯片等元器件产品的产能居国内同行前列;工程机械、大中型客车、中压配电设备、高档低压配电设备、高档搬运机械等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同行首位;翔鹭石化150万吨/年PTA生产能力为全球最大,工艺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正新橡胶力车胎、摩托车胎产能全球第一;以通士达照明、利胜电光源为龙头的20余家节能灯生产企业的能力总和居世界第一。
  5.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发展。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同时启动环东海域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建设。年内,全市各类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4.98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21.72%。工业集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吸附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全市各类工业集中区累计创造产值约450亿元。
  6.工业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0.95%,创工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投资水平。一批重点工业大项目快速推进,友达光电、达运精密、柯达图文影像、龙欣利照明(T5节能灯)等项目如期投产,厦华工业园、汽车工业城一期、东部燃气电厂(LNG)等项目建设加快,法拉电子、星鲨药业、厦门中药厂等易地改造进展顺利,晶宇光电、卓越能源等项目相继开工。
  7.品牌战略获得新的发展。全市新增宏发电声的控制继电器等6个中国名牌产品,新增银祥实业的银祥及图等7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9家企业19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6家企业16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同时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厦门优质品牌的评价工作,共评选出8大类68个产品为2007年度厦门优质品牌产品。继续开展优秀新产品评选,评定2007年度厦门优秀新产品27项,其中一等奖6项。
  8.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3.91,同比提高7.8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累计实现利润154.32亿元,增长19.29%;利税总额224.52亿元,增长16.55%。产销衔接良好,累计产销率达到98.88%,居全省第一位。地产工业品出口稳步提高,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209.78亿元,增长21.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4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年度工业发展目标责任分解和考核机制】 年内由市政府首次建立。根据各市辖区和火炬开发区上报的年度发展预测,提出年度工业产值分解目标并下达各区,确保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目标的完成,年终由市政府对各区及火炬开发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全市工业经济暨品牌发展工作会议】 1月30日在厦门宾馆明宵厅召开。会上,市政府对获得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的联想移动、厦顺铝箔、太阳城雨具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夏新电子、金龙联合汽车给予百万巨奖,并对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2006年度,下同)、福建省著名商标、厦门市著名商标、厦门市十佳工业企业、厦门市技术进步先进工业企业、厦门市资源节约先进单位、厦门市工业企业出口先进单位以及厦门市优秀新产品企业进行表彰。
  【对重点工业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年内,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获得资金扶持达6665万元,其中国家6075万元,福建省590万元,对推动企业高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发挥积极作用。
  【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 年内,厦门市继续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研究,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先后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工业结构调整方案》、《厦门市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汽车产业行动方案》、《关于做大工业总量战役实施意见》、《关于提升工业竞争力战役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为厦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意见。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