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23
颗粒名称: 海沧区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260-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基本情况、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海沧区率先完成区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海沧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中共党组织、海沧获全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
关键词: 厦门门 开发区 海沧区

内容

【基本情况】 海沧位于厦门岛西面、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下辖东孚镇、海沧街道、新阳街道及第一农场、海沧农场、天竺山林场,共23个行政村及10个居委会,面积173.6平方公里,人口200922人(其中,户籍人口107274人,流动人口93648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8.6%(详见表4)。
  【经济建设】 2007年,海沧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三次产业结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亿元,增长14.7%;完成工业总产值657.1亿元,增长23.2%;区财政总收入25.3亿元,增长32.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46.2%;合同利用外资6.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1.3亿美元,其中出口25.6亿美元;实现港口吞吐量213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8.3万标箱。
  2.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镇村经济稳步发展,共完成全社会总产值51.3亿元,增长29.9%;镇级财政收入10278万元,增长42.1%。不断完善农村会计委托制度,进一步规范村财管理。出台《农村干部退养生活补贴暂行办法》,解决村干后顾之忧。启动莲花、山边“金包银”工程,完成钟山村整体改造及惠佐村“金包银”工程方案设计。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引领村财运作”,霞阳、中沧、崎头阳光公寓和霞阳商品一条街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年共实现就业1554人,培训443人次。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提高财政补助额度,全年共有985人参保。
  【社会事业】 2007年,海沧区继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1.科技事业。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杠杆作用,投入科技专项资金1323万元,实施29个科技计划项目。积极组织科技下乡等经常性科普活动,建设村(居)科普宣传栏和图书室,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年内,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通过市级考核。
  2.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通过省“对区督导”市级评估,学校“上等达标”建设取得突破,海沧职业中专通过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推进“教育质量管理年”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低保困难家庭学生、在校残疾儿童、职业学校学生各项减免助学政策,初步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以公办校为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成东孚学校、新阳幼儿园、海沧实验幼儿园二期等新校建设。
  3.文化体育事业。建成启用区文化中心,启动石塘、寨后等一批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完成3103户有线电视安装。加强对台文化交流,成功举办第二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推动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门巡游,邀请台湾廖琼枝歌仔戏团到海沧演出。开展“温馨海沧”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第二届“农民歌手唱好歌”活动,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各级奖励。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五祖拳、蜈蚣阁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系列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建成一批健身路径、农村篮球场。天竺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4A景区。
  4.卫生计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基层卫生机构,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结核病、碘缺乏病、地氟病防治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区公共卫生综合楼、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海沧、石塘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验收,长庚医院一期进展顺利,新阳医院扩建200张病床投入使用,辖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筹资额,提高医保覆盖面和报销标准,参保率达到100%。加大投入力度,夯实计生工作基础,狠抓人口超生问题,常住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8.6%,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推进计生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计生优质服务、政策推动、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5.公共服务。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20元,分别增长10.2%和14.2%。商贸业不断发展,阿罗海购物中心正式开业,国美电器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海沧。完成社区布局总体规划,增设未来海岸、兴旺2个社区居委会。海新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加大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低保标准,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62万元、物价补贴43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扩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降低参保门槛,对原不予财政补贴的按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参保的被征地人员,调整为给予一次性1.2万元的补贴,对低保对象参保再增加8000元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居全市之首。推进新阳西区客运站、东孚浦头客运站建设,新建改建30座公交候车亭,开通凤山至贞岱农客线路,投放39辆出租车运营,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建成滨湖路、兴东路西段等市政道路和青礁防汛公路等6条村道,完成农村环境卫生规划,基本实现环卫一体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6.社会治安。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设治安报警监控点,开展“打黑除恶”、“夏季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试行“三队合一”巡防模式,社会治安状况良好,通过省平安区达标验收。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营造学法用法良好氛围。探索联合调解工作新模式,前移信访关口,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出口加工区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农村防汛、防火、防疫工作得到加强,贞岱排洪渠工程、囷瑶主排洪渠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森林防火力量不断充实,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灾害事故。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1月起,海沧区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组,安排32个工作日进行普查工作,对325位老人进行采访和座谈,共收集流传谚语100多条,传说、故事等82个,谜语54条,民间手工技艺2个,传统表演艺术9个,民间美术6个,民间信仰习俗11类,传统知识与实践16种,了解了各个村庄的婚嫁、丧葬、等民间礼俗。4月,新垵的五祖拳(清朝)、东屿的蜈蚣阁(明代)和厦门青草药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新垵五祖拳、东屿蜈蚣阁传统表演习俗被公布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海沧区率先完成区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12月,海沧区教育局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标志着海沧区全面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成为全面完成区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个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财政预算执行,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海沧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中共党组织】 年初,海沧区集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到5月底,新组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92家,连同2006年组建的26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共组建非公企业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29个,党员1226名,实现党在全区11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全组建和全覆盖,并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海沧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新阳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区人才中心党委、出口加工区党总支具体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海沧获全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 2月28日,海沧区被省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等7部门授予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受表彰的10个县(市、区)之一。从2006年8月来,海沧区启动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工作,全面落实教育收费治理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收费办法改革,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建立了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教育收费规范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
  【《悯农·春晓》获“金紫荆花大奖”】 3月,海沧区延奎小学少儿节目歌舞《悯农·春晓》在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音乐舞蹈艺术大赛上荣获“金紫荆花大奖”,学校代表队获得“组织金奖”。此次大赛由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国际联合会(香港)举办,共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等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代表队、300余个节目参赛。大赛设3个最高奖——“金紫荆花奖”,《悯农·春晓》是获此殊荣的节目之一,也是厦门市参加该赛事获得的最好成绩。
  【海沧职中成为首批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11月1日,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通过市教育局专家组评估,被确定为厦门市首批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创办于1969年,1981年开始从事职业教育,办学效益深受社会好评,2006年电子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专业被评为市级骨干专业,2007年荣获“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先进单位”称号。根据市、区两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海沧职业中专将投资5000万元扩建学校,完善办学条件。
  【海沧区文化中心启用】 11月9日,海沧区文化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位于行政中心北侧,由主体建筑和文化广场组成,总占地面积3.5公顷,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12亿元。主体建筑包括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场所、影剧院四大部分,集教育、培训、展览、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
  【厦门出口加工区获首批“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8月,厦门出口加工区受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全国共有25个工业园区获得国家表彰,出口加工区是厦门市唯一获表彰的单位。出口加工区一直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初步实现了企业放心、员工安心、政府省心的“三赢”目标。
  【开通农村教师公交专线车】 8月30日,厦门市第一条农村教师公交专线车在海沧区开通。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爱农村教师,海沧区投入专项补贴10万元,扶持海沧交通服务公司开辟4条农村教育公交专线,分别为杏林—东孚学区线、杏林—东孚学校线、集美—东孚片区线、海沧生活区—东孚学校线,接送东孚片区东孚中学、东孚学区各小学、东孚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家住集美、杏林的教师,解决了全区1000多名农村教师上下班交通难的问题。
  【海沧公共卫生大楼交付使用】 12月25日,海沧公共卫生大楼正式交付使用。该大楼共有9层主楼及3层附楼,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多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于2005年动工建设。大楼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三位于一体,是岛外面积最大、试验档次最高、检测项目最多的公共卫生大楼。
  【鼓浪湾酒店试营业】 9月5日,由厦门烟草工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鑫叶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并管理的滨海商务度假酒店——鼓浪湾酒店正式投入试营业,有精致特色客房152间套,配备名仕金典中餐厅和海韵西餐厅及休闲健身场所等,是海沧新市区首家高档次酒店。酒店总用地面积14579.94平方米,投资总额1.8亿元。
  【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晋级五星级酒店】 7月,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成为厦门市第三家五星级旅游饭店,连同先前荣获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首批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称号,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桂冠的温泉度假村。该度假村兴建于2001年,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一期投资近3亿元,建成有配套的温泉酒店和温泉公园,二期还将投资4亿元,建设室内温泉馆、汽车旅馆、乡村俱乐部、室内运动馆及客房扩建等。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意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海沧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