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20
颗粒名称: 集美区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258-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湖里区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基本情况、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15(18)周年庆祝大会、集美区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
关键词: 厦门市 开发区 集美区

内容

【基本情况】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部,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北与漳州市长泰县交界,西南与海沧区毗邻,海岸线长约60公里。辖区总面积275.79平方公里,下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22个行政村,34个社区居委会。根据区统计部门的统计,全区常住人口386487人,流动人口207993人(详见表3)。
  【经济建设】 2007年,集美区实现生产总值218.3亿元,增长22.2%;工业总产值551亿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4亿元,增长80.5%;合同利用外资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分别增长106.5%和162.4%;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33.5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38.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8亿元,增长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820元和8150元,增长13.8%和11.1%。
  1.全力落实项目带动。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3个(含市重点项目33个),开工建设51个,完成投资64.2亿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福厦、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建设顺利推进,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和海翔大道加快建设,杏林大道、杏林北外环路、海凤路和英环路建成通车。工业区进一步拓展,汽车城二期和后溪工业组团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园后溪组团446亩用地基本完成征地拆迁,金龙轻客、金龙车身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文教区建设有序推进,厦门软件学院建成投入使用,华侨大学二期、厦门理工学院二期、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学院)、华夏职业技术学院、集美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良好,后勤服务中心一期陆续建成交付使用,二期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2.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8%;新获中国名牌工业产品4件、福建名牌工业产品8件,省、市著名商标12件;厦门市首批20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集美区有6家;机械电子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全区在建107家工业招商项目,机械电子类占57.1%,其中65家投产或试生产、42家投建。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完成全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动工建设宏谦储存物流中心和北海湾等3个星级酒店,建成灌口生态美食广场,引进苏宁、国美等电器大企业,成功举办首届金秋旅游购物节。制定《集美区乡村旅游规划》,双龙潭运动生态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射击射箭中心、天马山健身步游道投入使用。加大集美推介力度,成功地在香港、上海举办两场集美投资环境推介会,共有43个项目签约,新引进三产项目21个,投资总额达103亿元。
  3.稳步推进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杏林湾中心区、同集滨海商住区、杏东南滨海商住区和杏北新城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完成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规划方案,基本建成悦美·筼筜、大学康城及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一期)等现代住宅小区,集美滨水小区全面动工,永祥新城等18个安置小区进展顺利,许庄、宝华花园两个安置房竣工并交付使用。着力提升城市整体品位,启用区文体中心、妇儿活动中心,建成广电中心、市民广场、洪厝公园,完善现有公园的设施与管理,完成集源路等10条城区道路改造,投资近3000万元绿化城区道路和改造公园景观,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营造生态风景林2076亩,完成第三期LED夜景工程,杏东路等22条道路实现亮灯。着力缓解群众“出行难”,区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增加运力、优化线路,公交车由33辆增至84辆,区内公交线路由6条增至14条,新建农村客运站点11个,首批出租车投入运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重点整治公路沿线和园博园、工业区周边环境,清理废品收购站(场)351家。坚决打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依法拆除违章建筑977起、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新的违法建设得到进一步遏制。
  【社会事业】 2007年,集美区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1.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坚持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全区实施农民入股集体发展经济项目32个,总投资10.13亿元,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7900万元,建成18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继续完善上头亭、黄庄、新村等“金包银”项目,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环境整治双突出的典型强村。有序推进农村改旧建新工程,完成前场、兑山等19个村(居)异地新建规划,编制灌口、后溪13个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347.8万元,推进深青、上塘等4个市级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284万元,硬化和改造农村道路42.4公里;实施许庄移民造福工程,首批123户正式搬迁。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4.7%,惠及人口6.5万人。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7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87.3%。启动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加强村财政管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快“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步伐。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2.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区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支出近20亿元,增长125%。教育“对县督导”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市级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中小学校31个项目的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清理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率居全市首位。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教科研活动出成效,曾营小学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结题证书。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公共卫生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3元提高至30元,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启动建设侨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楼,推行各种惠民措施,对老人实行免挂号费和优先诊疗制度,开通危重病患者绿色通道。保持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区称号,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实施婚前保健、婚姻登记“一条龙”便民服务,有效提高婚检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举办百场广场文化活动、第二届企业职工文体节、“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千人长跑和首届农村篮球赛等活动。首次开展集美区志编纂工作。
  3.着力构建和谐集美。深化“平安集美”创建,安排近7000万元加大对综治、平安治安工作和政法部门“三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被评为全省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平安区复核。推广园博园、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工程安保模式,确保重点工程的顺利施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10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重视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防范,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1项。大力整治交通秩序,积极采取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措施,有序引导599辆营运“面的”全部退出市场,打击非法营运微型面包车761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5万件,辖区交通环境和客运市场秩序得到较大改善。制定《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妥善处置多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突发事件。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相继成立区、镇(街)纠纷解决服务中心,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有效化解征地拆迁、劳资工伤等纠纷。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全面开展“洁净家园、交通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等系列活动,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实行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低保家庭子女“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套,参保人数11.5万人,参保率达93.5%。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4.深化各项改革。推进经济、社会相关领域改革,努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完善区、镇街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增强镇街财力,调动各镇街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税收征管,成立协税护税协会。制定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专项使用效率;全面清理长期挂账的历史周转金及往来款项,有效减少往来款项账面余额;稳步推进4家试点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出台13项促进经济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制定信用担保管理、鼓励企业上市、营运中心发展等办法,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实施公务车定点维修和定点投保,完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5.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政情通报制度,注重听取老干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提案149件,办结率均为100%,首次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4.9%。完成行政执法责任制梳理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着力提升机关效能水平,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落实岗位问责制,开展明察暗访,效能告诫。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查出违规金额2338万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普及网上办公,建成网上督查系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心,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全面清理区机关资产,整合办公场所,启用台商投资区服务中心。调整充实区长律师团,健全法律咨询制度;坚持经营性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制度,完善征地拆迁听证、公示制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并认真抓好整改。
  【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15(18)周年庆祝大会】 12月120,集美台商投资区成立15周年暨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18周年庆祝大会在集美福南堂举行,何立峰、刘赐贵等市领导,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及部分台商代表等约1000人出席庆祝大会。
  杏林、集美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多年建设,投资区总面积已达32.06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年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共引进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客商870多家,其中台资项目615项,全区累计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其中台资20多亿美元),台资企业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超过七成,区内已形成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四大支柱产业。
  【集美区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 年内,集美区投资上亿元,加快辖区“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建设,先期投入182万元用于人行天桥建设,投入95.88万元用于完善农村道路标志、标线。修补省道206线非机动车道破损路面3240平方米;铺设辖区夜间照明设施13.9公里,安装太阳能曝闪灯23座、高杆照明灯6座、交通标志329面;完成减速带、斑马线212条、隔离护栏1.1万米;完成88所学校周边安全设施;完成39条市政道路标志标线1051.5平方米、设置标志129套。中小学交通设施设置率达95%。划拨专项宣传、整治经费105万元,组织80次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道路交通节点和瓶颈路口交通秩序维护与疏导工作,减少交通堵塞,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秦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