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94
颗粒名称: 厦门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4.0
页数: 22
页码: 104-125
摘要: 本文概括了厦门市政府工作会议、政务工作、法制工作、认识工作、机构编制管理、民族与宗教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工作等。
关键词: 政府工作 厦门市 人民政府

内容

【市长办公会议】 2007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召开11次市长办公会议:
  第一次会议。2月6日由刘赐贵代市长主持召开。沟通、交流并研究春节前后及市人大、政协“两会”之前的政府工作安排。
  第二次会议。2月25日由刘赐贵代市长主持召开。沟通、交流近期的政府工作安排。
  第三次会议。3月19日上午由刘赐贵代市长主持召开。通报3月份工作,研究部署当前有关工作。
  第四次会议。5月11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工作情况,通报近期工作安排。
  第五次会议。6月19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交流近期工作情况,研究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第六次会议。7月13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加强领导轮值接听市长专线电话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关于市政府常务会议安排研究议题若干意见的报告》、《关于市政府办公厅调整内设机构的报告》、《关于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的意见》等议题,各位副市长交流、沟通近期工作安排。
  第七次会议。8月1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工作情况,通报8月份工作安排。
  第八次会议。8月31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工作情况,通报9月份工作安排。
  第九次会议。10月8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工作情况,通报10月份工作安排。
  第十次会议。10月29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近期工作情况,通报11月份工作安排,并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计划草案报告》、 《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起草的工作打算。
  第十一次会议。12月10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沟通工作情况,通报12月份工作安排。
  【市政府常务会议】 2007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召开18次常务会议:
  第一次会议。4月9日下午召开市政府常务(扩大)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并就政府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第二次会议。4月23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编制2007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和执法检查计划的报告》、《关于建议废止<厦门市限制养犬管理办法>的报告》、《关于推荐车鼓弄等26个项目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示》、《关于审批丙洲大桥(西段)项目立项的请示》、《关于审批同丙路(西福二路—滨海旅游路段)项目立项的请示》、《关于海滨大道(东坑路—大嶝桥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关于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A、B标场平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关于批准2007年厦门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的请示》、《关于批准2007年厦门市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的请示》、《关于批准2007年厦门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的请示》、《关于鼓励市域外企业在厦门设立营运中心的若干暂行规定》、《关于扶持重点商贸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请示》、《关于调整社会保障用房与安置房规划管理技术指标的请示》等议题。
  第三次会议。5月9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关于收购厦门薛岭山陵园外方股权问题的报告》、《关于翔安南部欧厝片区盐田废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厦门理工学院一、二期项目投资概算的报告》、《关于西柯南路(西福二路—官浔路段)项目立项的报告》等议题。
  第四次会议。5月28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厦门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公司章程》、《关于2007年厦门港航道及港口公共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计划的报告》、《关于安排驻榕办招待所内部装修经费的报告》、《关于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请示》、《关于召开“第四次环保大会”的请示》和《政府工作规则》等议题。
  第五次会议。5月30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专题研究项目工作。
  第六次会议。6月12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关于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与华侨大学合作办学有关事宜的报告》、《关于调整2007~2008年度厦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报告》、《关于分解下达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的报告》、《关于同安竹坝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关于我市申办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报告》等议题。
  第七次会议。7月13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关于2006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关于修改<厦门市医疗求助试行办法>部分条款的报告》、《关于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调研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李为等六十位专业技术人员享受事业单位“老人老办法”待遇的报告》、《关于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规模等事项的报告》、《关于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问题》、《关于实施企业备案制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进社区工作方案的报告》等议题。
  第八次会议。8月1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关于加强消费维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报告》、《关于申请延长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的报告》、《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暨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我市贯彻意见》、《关于部分单位申请公务车购置(更新)的报告》、《关于“城市原点”选址事宜的报告》、《关于调整市级财政投融资项目建设工程人工费及安全文明施工取费标准的报告》、《关于预防和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群体性上访的报告》、《关于不再调整公交场站收费标准的报告》等议题。
  第九次会议。8月13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和本市贯彻意见、《关于2007厦门花车巡游活动工作的报告》、《关于适当提高协警队员工资待遇的报告》、《关于“九八”期间举行开工、竣工仪式项目的报告》、《关于园博园门票价格的报告》、《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的报告》、《关于我市各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报告》、《关于厦门市直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试行办法》、《关于理顺赴港澳联络接待等有关事项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次会议。8月21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意见》和《关于启动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的报告》、《关于环保节能型专用设备类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报告》、《关于申办第三届“世界金门日”大会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一次会议。8月31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核定公布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的报告》,通报本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有关情况,研究《关于贯彻中央、省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制定岛外出租汽车运价方案的报告》、《关于天马山殡仪馆设计方案的报告》、《关于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情况的报告》、《关于成立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顾问组的报告》、《关于调整参保退休、退职、退养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二次会议。9月25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关于市政府规章清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大嶝对台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的报告》、《关于厦门海燕实业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8.33%股权的报告》、《关于调整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发放比例的报告》、《关于提高革命“五老”人员及“五老”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标准的报告》、《关于厦门机场引入第二家基地航空公司的报告》、《关于贯彻省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会议精神及相关工作的报告》、《关于动用社会捐赠款援建重庆市武隆县社会福利院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三次会议。10月15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贯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意见》、《厦门市科学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关于调整<厦门市住房货币化分配试行方案>有关规定的报告》、《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关于2007年度厦门市政府部门和区级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四次会议。10月22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公布厦门市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报告》、《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使用办法》、《关于“城市原点”标志点方案及选址方案的报告》、《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交通车辆管理办法》、《关于选聘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五次会议。11月5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重大开发建设项目指挥部财务管理办法》、《关于厦漳跨海大桥建设鼓励政策意见的报告》、《关于建设五缘湾特勤消防站的报告》、《关于处理薛岭山陵园超范围经营所得的报告》、《厦门市直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15%股权给GE公司等有关事项的报告》、《关于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筛选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六次会议。11月16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分析10月份全市经济形势和《关于<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局部调整的报告》、《关于调整海沧区古楼水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七次会议。12月10日下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厦门市出租户代收代缴公用项目暂行办法》、《关于2008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部分民政定补对象补助标准调整方案的报告》、《厦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关于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的报告》、《关于钢琴学校办学问题的报告》、《关于2007年第二批公务车购置(更新)的报告》、《关于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在厦设立营运中心的报告》等议题。
  第十八次会议。12月25日上午由刘赐贵市长主持召开。研究《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厦门市拥军优属办法(修订草案)》、《关于2008年市重点项目名单的报告》、《关于市级财政性投融资项目拆迁补偿实行总额包干的报告》、《关于同安区汀溪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报告》、《厦门市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关于调整翔安及同安部分地区供水价格的报告》、《关于在政府及其部门实行绩效评估奖惩试点工作的报告》、《关于建立健全民办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评选表彰市“双高普九”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报告》、《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报告》等议题。 (市府办)
  政务工作
  【人大建议办理】 年内,市政府共收到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转来的建议233件,占人大建议总数238件的97.90%。按内容分类:城建城管方面74件,占31.76%;教科文卫方面38件,占16.31%;工交经贸方面34件,占14.59%;政法民政方面28件,占12.02%;计划财政方面9件,占3.86%;劳动人事方面17件,占7.30%;农林水利方面18件,占7.73%;其他方面15件,占6.43%。这些建议已按要求书面答复代表,办复率达到100%。在办复的建议中,所提建议已基本解决或被釆纳的有95件,占40.77%;正在解决中或已列入计划解决的有96件,占41.20%;受条件限制及其他原因留待以后研究解决的有38件,占16.31%;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有4件,占1.72%。从收到的183件代表反馈意见看,代表对承办部门办理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有175件,满意率为95.63%。
  【政协提案办理】 年内,市政府共收到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转来的提案574件,占提案总数的95.2%,其中重点提案9件。这些提案分别交由政府73个相关的部门和有关单位办理,至年末已全部办复,办复率为100%。在办复的提案中,提案所提及的问题及建议已基本解决或被采纳的有223件,占38.9%;正在解决中或已列入计划解决的有295件,占51.4%;受条件限制及其他原因留待以后研究解决的有52件,占9.1%;目前不具备条件解决的有4件,占0.6%。从收到的420份政协委员反馈意见看,表示满意、基本满意或理解的有411份,满意率为97.9%。
  【政务信息工作】 年内,市政府办公厅按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信息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工作实效,更好地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服务的要求,对信息刊物进行改版,在版面形式创新、调整的同时,按照“精准、及时、可用”的原则,从完善信息工作网络、创新信息工作思路入手,改变过去重条数、重分数的信息工作老思路,舍弃容易干扰和分散领导注意力的一般的、缺乏特色的信息,加强对信息的组织、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报送和反馈对领导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对工作开展具有推动作用的高质量信息。改版后的“要事快报”更加清晰地体现其“要事”和“快报”的办刊定位;报道市政府主要工作会议内容的“政务专报”更加充实严谨;反映市领导活动和各政府部门政务工作情况的“政务动态”更加精粹和及时;收集政策动向和建言献策的“参阅件”视野更加开阔和敏锐;上报省政府及国务院的信息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政务信息工作还放下“身段”,主动走出去,约请各信息报送员有针对性地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进一步强化对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情、民情内参的报送。全年信息工作关注对舆情、社情和互联网信息,对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出租车问题、猪肉供应、石油价格和供应等热点、难点和民生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给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全年共编辑各类政务刊物1150期,其中要事快报342期、要事快报增刊55期、专报406期(其中报国办114期、报省办233期)。一些信息得到国务院、省、市领导的批示。市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工作在思路、做法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得到省政府办公厅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市府办)
  法制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法制局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福建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2006年绩效评估依法行政部分考评中,厦门市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一。
  1.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和机制建设。年初,研究制定2007年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下发各区、市直各部门组织实施。4月2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对政府法制工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提出明确要求。8月1日,市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市法制局关于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精神汇报,研究并同意市法制局提出的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部门规范性文件从事后备案转变到事前审査,强化区级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调整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聘请市政府法律顾问等五项贯彻意见。10月11日召开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刘赐贵市长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作重要讲话。年内,还调整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先后建立和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评估机制和依法行政开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2.做好立法工作。年内,对《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厦门市科技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和《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草案)》等4件法规草案进行审查,
  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外,还审查《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厦门市限制养犬管理办法〉的决定》、《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等4件规章,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年共向省政府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86件,备案率和合法率有所提高。按照《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对已有的市政府规章废止3件、宣布失效1件、修改7件,修改的7件规章予以重新发布。
  3.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5月底,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和执法责任确定工作。全市6个区政府、4个管委会、38个市直行政执法部门、6个二级局、2个独立授权组织和1个垂直机构均完成了本级政府及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和执法责任确定工作。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共分解和确定行政执法权7823项,将行政机关法定职权分解到440个执法机构(含内设执法机构、分局、派出所等);全市6个区的128个行政执法部门,96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共分解和确定行政执法权11751项,分解到329个执法机构。
  4.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年内,在湖里区政府、海沧区政府、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建设与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7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试点。市政府成立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印发《厦门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目标、范围、步骤以及相关要求和具体任务。至年末,7家试点单位已制定完成具体细化标准的实施办法,并相应建立行政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重大和复杂行政自由裁量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
  5.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厦门是全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年内,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进行修改,确立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公布前统一审查制度,市法制局正式挂牌成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处,研究制定《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发布、备案等进行规范管理。6~7月,对全市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检查,重点对6个区政府、24个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率、合法率和纠错率以及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工作机构人员落实等情况进行抽查,并量化打分,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年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达200多件,比2006年增加二倍以上,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得到明显提高。
  6.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和执法检查。年内,共举行10场行政执法证考试,全市15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考试。执法培训采取集中封闭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予以重新培训和补考,考试通过者,按照《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颁发《厦门市行政执法证》。此外,还完成对《厦门市城市社区建设若干规定》、《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执行一周年情况的执法检查,对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检查。完成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备案审查19件、委托执法备案审查6件。
  7.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全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17件,其中受理203件,不予受理14件。市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2件,其中受理67件,不予受理5件。在市政府受理的复议案件中,年内审结65件,其中维持48件,撤销4件,经调解申请人撤回申请13件。办理市政府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30件(主要为土地房产案件),依法提交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参加出庭应诉工作。参加市政府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4件,依法提交答复书和相关证据材料。年内,结合行政复议工作的实际,探索行政复议调解结案方法,争取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全年通过调解与和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10多起,有效地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完善推进依法行政机制建设】 一是调整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长由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法制局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5位学者、律师为市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评估机制,市政府将有关依法行政开展情况量化成一定比例的分值,纳入对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进行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根据考核实际和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适时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使依法行政的考核评估更加科学合理;四是建立依法行政开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市、区两级政府于年终向上一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董丽丽)
  人事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人事局继续完善人才人事政策,公开、公正、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人事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1.人才引进与高级人才管理。全年引进(调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17名,其中高级职称230人,中级377人;博士151人,硕士299人,本科1503人;留学人员276人;柔性引进50人;审核确认为重点人才30人。办理毕业生就业审批20065人,其中外地生源16782人,厦门生源3283人;博士215人,硕士2029人,本科15611人;来厦多年成为企业骨干的大专、中专学历毕业生人事户口调入163人。
  年内,举办2007厦门市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大会,398家单位推出2420个职位,需求“双高”人才3855人,应邀参会4179人;编制发布《2007年度厦门市急需紧缺引进人才目录》;受理引进人才津补贴申请56人,符合条件53人;受理178名引进人才申请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发放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69人次227400元;为引进到市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留学人员发放生活津贴442500元;向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和三安电子3家2006年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拨付首批资助款300万元,发放在站博士后补助经费38名100万元;办理博士后进站、落户审批14名;考核推荐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级6人;推荐上报2007年度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15项;审核留学人员户口入厦和家属随迁105人、人事关系迁厦99人、高定工资25人;推出25家留学人员企业项目成果、75家单位412个中高级招聘职位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
  2.职称评审和人事考试。评审或确认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871人(中级2019人、高级852人);审批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1066人(中级680人、高级386人);组织各类职称和职(执)业资格报名考试27种,20663人报名,55162人次到考;组织35人参加全省文秘资料员和财务会计员2个工种的技师联评;组织汽车驾驶技师考核培训22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升级考核培训1304人和继续教育培训450人;承接40多家单位委托,完成122套社会化考试试卷的命题、组卷、改卷。
  3.引智工作。获批引智项目31项236人,资助260万元,其中出国培训项目8项,143人获资助110万元;聘请专家项目23项,71人获资助150万元,其中4个项目列为国家重点引智项目获得重点引智经费资助;选送2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赴香港和爱尔兰参加中国企业高级人才培训及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培训,水务集团获新加坡政府资助选派8名技术、管理人员赴新进行为期5天的工作考察,与市外办联合向新加坡外交部推荐44名外语好、专业对口的人员赴新参加30多个短期项目培训(境外一切费用由对方承担,已录取16人)。
  组织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厦门联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向国家外专局申报“十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重大成果;推荐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参加2007年度国家级引智基地评选;推荐2名外国专家参加2007年度国家“友谊奖”评选,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建汉获国家“友谊奖”,市妇幼保健院聘请的美国专家克拉克获省“友谊奖”;引荐世界顶级汽车电子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皮萨诺教授,与厦门金龙汽车联合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汉纳森线控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友好交流;配合省人事厅,联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市8家申请聘请外教资格认可单位的核查和25家单位资格年审工作;配合厦门教育学院做好2007年度全国BFT外语考试工作。
  4.公务员管理。完成通过考核的72名考核对象登记;完成对外友协、红十字会、计生协会3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人员登记;审批存档全市285名副局级、9180名处级以下《公务员登记表》。
  制定《厦门市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完成2006年秋季公务员考录工作,录用8名;组织2007年春季公务员招考,全市15个(党群10个、政府5个)单位53个职位(党群28个、政府25个)计划招考75名,7473人参加笔试,录用40人;开展2007年秋季公务员考录厦门考区笔试工作,4683人参加。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52683人,评为优秀8159名,占15.49%;称职(合格)42561名,占80.79%;基本称职(基本合格)49名,占0.09%;不称职(不合格)18名,占0.03%;未定等次1896人,占3.6%。此外,市直政府部门荣立三等功人员73名,1989年12月22日后获省直系统表彰的197名先进工作者被确认享受部分地市级劳模待遇,累计3次获市政府授予的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80人被确认享受部分劳模待遇。评选推荐全国系统先进集体19家、先进工作者17名,全省系统先进集体65家、先进工作者236名。开除公职处分10人,降级处分1人,被判缓刑期满重新分配工作7人,处分及处分后有关工资待遇确认74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任免审核289批次871人,市政府干部任免69批次,公务员调动手续62人,省部属调动人员落户手续148人;指导5家单位49个职位竞争上岗。
  5.工资福利退休管理。稳妥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机关单位参加工改13076人、事业单位参加工改35854人,731名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增加离休费、16296名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101名退职人员增加退职费;338名机关副局级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
  机关年度考核称职以上人员滚动晋级727人,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合格以上人员晋升薪级工资12172人;调出人员工资减退、调动人员工资确定、职级变动、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各种特殊岗位津贴变动7243人,新增退休人员待遇370人、退休干部增发高龄补贴费204人、遗属补助45人;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1993年以来军队转业干部高出保留工资的计算、审核、兑现工作。
  6.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17名(不含师职干部,其中计划安置287名、自主择业30名),在计划安置287名军转干部中,团职干部88名、营职以下干部199名;春节和八一慰问企业军转干部954人次,发放慰问金675000元。
  7.教育培训。培训超市举办21个专题,参训5280多人;中高层次人才中高级研修班举办18期(29个班次),4400多人次参训,其中《重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被列为省高研示范班;5月19日起开播卫星远程学院,周末免费对外开放,600余人参加;举办《劳动合同法》社会化大型公开课等公益讲座;批复思明区社区教育中心、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验证7238人次。
  制定《厦门市“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换发公务员培训证书12000册;办理公务员培训证书验印、验证1845人,更改、认证机关工作人员学历605人。
  8.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集美中学和市图书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统一组织市、区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内工作人员,春季推出74个岗位计划招聘99人,1217人通过资格初审;审核事业单位招聘方案63批次887个招聘岗位,招聘872人;干部续聘230人。
  9.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和服务。年度验证55家单位,其中53家合格,注销2家;核准颁发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18家;办理《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15家;核准举办人才交流会214场;受理查处人才中介投诉12件;组织2期205名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取得《厦门市人才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192人。
  举办厦门生源毕业生交流会、岛外人才交流会,参会企业934家次,提供岗位29900多个,48000余人参加,约6100人达成就业协议;举办台湾地区专业人才暨大学毕业生大陆就业洽谈会及第六届“相约台交”海峡机电、新能源、光电子行业人才专场交流会、第二届海峡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研讨会,50多家单位、400多个职位、近200名专业人才入场(招)应聘;市人才市场举办交流会223场(其中公益性专场43场),参会单位31849家,提供职位539584个;集美分市场举办11场人才交流会;厦门人才网主页累计访问量达6800万次,个人求职简历新增或刷新60万份(次),发布职位信息61万次,“求贤榜”发布10102家(次);办理人事代理单位立户1395家(现有立户单位11785家),个人委托代理813人(现有委托代理人员64664人);接受年终业绩考核材料12402份,接收档案20012卷,转出档案3891卷(现有档案118412卷);接收人才储备申报2764人(现有储备人才档案5563卷);集体户口迁入5607人,迁出1983人(现有户口总数15056人);签订单纯保管协议3663份,办理出国(境)政审和出具证明等相关材料985人次,职称确认评审3562人,国内学历认证5441例,国外学历认证94例;举办人事岗位资格证书培训11期近千人;完善人才派遣业务操作流程,新增派遣单位55家,新增派遣人员1246人(现有派遣单位135家,派遣人员1826人);新增人才事务服务单位9家,人才事务服务人员40人(现有人才事务单位36家,人才事务服务人员154人)。
  与32家跨国公司、高新企业和国有企业签订委托猎头服务协议,搜寻各类人才773名,推荐中高级人才255人次,成功上岗29人;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完成2000多名竞聘者的竞聘考核选拔;举办8场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和配套网上招聘活动,282家单位提供5884个中高级职位,到场近4500人,网站访问率累计达24万多人次,约500人达成意向或实现双向选择;为11家单位538人次实施竞聘、上岗测评和心理素质及经营者能力测试。
  10.人事争议仲裁、信访工作。编写《厦门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手册》;接待来访136人次,接收人事争议仲裁申请7份;接待企业军转干部来访93批次213人次;办理群众来信455件(其中市人大转办10件、市长专线转办183件、市信访局转办92件、市政府网站转办72件、局长信箱33件、其他65件);通过网络答复咨询2535条次。
  11.“网上人事局”建设。开发“厦门博士后”网络管理平台,为工作站开辟免费招聘和信息交流平台;开通岛外四区生源待业毕业生落户申请平台,实现市区人事、公安部门毕业生落户数据网络资源共享,方便毕业生就近办理介绍落户;完善工改套改软件;在厦门市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开发一键即可转换为全国《公务员登记系统》信息功能。
  【多项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是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领导机制。二是建立人才储备发布制度。2007年起,毕业生来厦先落户后就业必须符合当年度发布的储备毕业生院校和专业目录;已在厦门市企业按合同实现就业的储备人才,可凭合同等凭证到市人事局办理就业报到、介绍落户手续。三是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待就业登记。有就业意愿但毕业3个月内尚未实现就业的厦门生源普通教育类毕业生可到市、区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中心进行待就业登记,领取《厦门生源毕业生待就业登记证》(“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毕业生发给《厦门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优惠证》)。对持证的待就业毕业生享有档案寄存、参加交流会、发布求职信息免费和培训补贴等优惠待遇。四是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对用人单位招聘持有《厦门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优惠证》的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市、区就业再就业资金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最高年限为3年。五是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参加就业见习的厦门生源毕业生、在校生,见习期间每月生活费补贴调整为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岛内每月可达975元(2007年8月1日起调至1125元/月),并根据工作性质和工种,享有意外伤害保险。全年有62家单位提供1167个职位,有637名毕业生在岗见习。六是鼓励厦门生源普通高等、中等学校在校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最高学历参加厦门市企事业单位招聘,被录用的由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普通高等、中等学校毕业生办理接收手续。七是组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400多名毕业生参加了计算机技能、行政助理等项目培训。市人才中心常年开展“毕业生就业力”系列公益性培训,共举办20场,1000多名毕业生参加。首批参加厦门生源非师范类毕业生教师技能培训的134名毕业生于2007年9月24日在集美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结束后将安排到教育系统上岗见习,合格的充实到教师队伍。八是探索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首次就业推荐服务。市人才中心共推荐200多名毕业生,158名实现就业。九是开展“厦门生源看岛外体验活动”。组织5批400多名毕业生参观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岛外重点园区。
  【深化职称改革】 制定《关于厦门市卫生技术系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厦门市中学教师任职资格绿色通道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并组织首批高级工程师绿色通道评审。积极探索多元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关于厦门市药学专业初级技术资格实行考评结合的试行意见》,从2007年起对药学初级资格实行理论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并组织首场药(中药)学基础理论与实务考试,共298名专技人员参加。同时,对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进行四项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工作实绩为导向,不唯身份、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和不用跑、不用找的职称评价新机制。
  【加大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 提高福建(厦门)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知名度,124家单位推出715个职位、2152名人才需求和97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厦门公路局11个技术难题对外发布。参加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厦门展位共接待留学人员600多人次,270多名留学人员与企事业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68名留学人员携带1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应邀来厦参会。市人事局还致力搭建留学人员与国内外风险投资交流平台,组织33家留学人员企业、60多位留学人员企业家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洽谈会——直接投资基金项目对接会,与40多家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洽谈,与7家留学人员企业与风险投资商对接。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平台】 年内,市人才服务中心改造扩建交流会场地5000多平方米,拓展岛外办事处服务功能,实现与中心网络互联,并从4月份起,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在翔安火炬园区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对园区招聘单位和应聘人才免费;提升厦门人才网功能,每天在线职位达7.1万个,人才库每天新增1500人,求贤榜平均每天发布约110条,主页日访问量保持37万次左右,日高峰期超42万次。 (钱飞鸣)
  机构编制管理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1.优化机构设置。顺应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工业优先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的战略和岛外大开发伴生的产业空间布局变化,及时给思明区(翔安)工业园管委会更名,设立同安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和同安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及时调整市信息产业局相关职能,设立厦门市软件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并在该局下属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加挂软件园服务中心牌子,确保全市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和软件园区二期的顺利建设。调整市外资局内设机构并批准设立厦门出口加工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农口”三部门(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整合之后的体制机制建设,突破合署办公的框限,实施合并模式运作机制,收到减少职能交叉、避免政出多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在全省农口系统率先探索建立起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理顺职责关系。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住房难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机构编制工作方面提供保障,着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机构设置,有效增强对全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工作的协调能力,经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更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部门管理机构升格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进一步调整市质量技术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内设处室,既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又增强两个部门间的协调合力,保障了2007年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和完成。同时,在市农业局(市委农办、林业局)畜牧兽医处加挂厦门市畜牧兽医局牌子,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为破解群众所关心的住房难问题,进一步理顺建设与房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能,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等的管理和协调。
  3.实施镇机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同安区镇机构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设镇区13个镇实施机构改革,下发《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推进镇机构改革工作的通知》和《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严明镇机构改革工作纪律的通知》等文件,规范机构设置,合理配备领导职数和核定人员编制。对镇政府职能进行科学、规范界定,下发《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镇人民政府职能界定问题的通知》,较明确地划分区、镇、村之间的职责关系,这一做法得到中编办的肯定。结合贯彻中编发13号文件,将镇机关地方自定编制全部予以核销,确保实现中央提出的今后五年镇机关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同时,对镇党政机关与所属事业单位实施联动改革,力求政事分开,通过规范镇属事业单位名称、机构设置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鼓励打破镇属事业单位概念,跨区域设置服务“三农”的公益性服务机构。通过积极稳妥地实施改革,有力推动镇机关行政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顺应全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
  4.健全民生体系。一是完善全市公共应急和信访体系。设立市政府总值班室并加挂应急管理处牌子,负责承担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各区相应统一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心,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信访局规格由正处(副局)级调整为副厅级,并将各区这两个机构由副处级调整为正处级,为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的安全生产监管和信访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保障。二是实施“医疗重组计划”,破解“就医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的决定》精神,积极构建全市新型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对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进行分离并由新组建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承担,提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原则并规范人员编制标准,为全市各大医院增加社区医疗服务人员编制867名,同时对原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人员划转提出实施意见,指导各区、各医院进行医疗资源重组;整合市仙岳医院和南山疗养院,组建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病诊治基地,形成以心理门诊服务为基础的市、区、镇(街)三级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体系;将江头医院并入市中医院,集美医院并入市第二医院,并对其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进行规范核定;针对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起草规范医疗机构内设机构设置、人员结构比例以及审批权限等文件,拟重点精简医院内设机构,合理调整人员结构,降低运营成本。三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就学难”。在挖掘学校现有潜力的基础上,为新建扩建的厦门理工学院、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一批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核定或增加编制,共增加编制1725名,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扩招和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全市适龄少年儿童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将商业学校、旅游职业学校、交通职业学校等合并为工商旅游学校;调整并扩建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厦门市特教学校,招生范围扩大至集美、海沧,保证全市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按省编委下达的编制标准重新核定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四是大力扶持公益事业,扩大公共服务惠及面。为保障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建设和开园的需要,设立园博园管理机构并核定人员编制;为扩建搬迁的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增加用于引进高级人才的人员编制并核定部分非在编人员指标,确保三个馆的正常开放;在《厦门文学》编辑部的基础上,组建厦门文学院,该机构的成立将进一步繁荣市民的文学艺术生活,推进文化创新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5.严控机构编制。根据中央下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三个文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为严格控制,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11年完成行政编制数、实有人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任务,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的超编问题和逐步核销地方自定编制的任务,厦门市采取三条积极措施:一是通过镇机构改革和改革机关后勤用工制度、分配部分行政编制冲抵各区及市直机关地方自定编制等方法逐步核销地方自定编制;引导市政法系统、工商等部门调整内部机构人员编制配备,实现编制向基层倾斜,确保上级下达的基层专项编制落实到业务一线;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反映厦门市现有行政编制规模与发挥“海西”龙头地位及对台工作等需要之间的矛盾。二是严把各类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遏制超行政编制纯量增加。经报请市委常委会批准,在未来5年内,严格控制从企、事业及外地调入人员进入各级机关,确需调入的人员,提高准入门槛;控制法院、海事法院、检察院等余有少量政法专项编制的政法机关干部调入党政群等机关,政法单位所需党务、人事与后勤保障等人员,原则上从本市其他机关调剂解决。三是根据上级工作部署,会同市监察局转发省编办、省监察厅《关于对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并向各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下发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检查自查摸底通知和表格,指导各区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自查;在重点跟踪和督促落实的基础上,对各区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实施严格检查验收;对8家久拖未办注销和未按程序销毁公章的事业单位发出督办通知,并跟踪加以落实。经过严格履行自查、验收和整改,12月底,全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大检查工作顺利通过省委编办、省监察厅组成的专项检查组的检查验收。
  (黄瑞亮)
  民族与宗教事务
  【概况】 2007年,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着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深入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全市民族宗教领域团结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宗教事务:(1)与市政协社法委、市宗教研究会共同举办“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交流研讨会。(2)制定市民族宗教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开展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和执法责任确定工作。(3)经省民族宗教厅批准,为15处原临时登记宗教活动场所补办登记手续。批准登记3处道教其他固定活动处所,向省民族宗教厅申报设立1处道教宫观,指导湖里区南山路基督教其他固定活动处所、集美区杏北路基督教活动点的设立登记和翔安区基督教新圩堂的重建。(4)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市基督教堂开展场所财务审核审计工作,各堂会按财务审核审计的建议完成整改工作;市佛协召开市管佛教活动场所年度工作汇报会,了解财务收支和民主管理情况。(5)妥善处理基督教霞溪堂易地迁建和基督教新街堂的维护及环境整修;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营平片区改造厦门天主堂设计方案论证及办理审批申请;帮助市道协装修办公场所,帮助市基督教两会、市基督教青年会解决会所问题;落实宗教活动游览参观点对宗教人士实行门票优惠政策;帮助闽南佛学院解决教职员工(神职人员)按《厦门市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加医疗保险。(6)指导南普陀寺成立寺务委员会,制定工作规程。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联合公安、行政执法、工商等6个部门集中开展整治假冒僧尼化缘乞讨摆摊算命行动。指导市基督教两会制订《厦门市基督教堂会管理组织与市基督教两会同步换届实施办法》、《厦门市基督教堂会负责人任期制与责任制》等制度,指导全市基督教堂做好管理组织同步换届工作,并举办管理组织成员培训班,提高基督教活动场所的整体管理水平。召开市道教协会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增补一名副会长,三名副秘书长。(7)指导宗教团体举办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市基督教两会制定《堂点管理组织成员培训大纲及课题安排》,并组织相关人员按课题要求做好专题研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指导闽南佛学院与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中国佛教公众形象论坛”,为塑造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献计献策。(8)引导宗教界和民间信仰通过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拓展对台对外交往等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春节前,市佛协筹集30余万元资金用于慰问补助困难群体;南普陀寺慈善会向上杭庐丰畲族乡赠送医疗器械和药品,开展义诊和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合计捐助人民币22万元;1月,市南普陀寺慈善会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思明区宗教界开展爱心捐助“安康基金”活动,筹得爱心款近17万元。全年市宗教界用于慈善事业的资金达400多万元。(9)指导宗教界和民间信仰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和对台交往。南普陀寺举办厦、金、澎佛教界“海峡两岸温馨之夜传灯祈福法会”和“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奉迎法会”。市基督教青年会与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台中市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以“四海同歌”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基督教青年音乐会。海沧青礁慈济宫举办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保生大帝神像首次直航巡游金门。
  民族事务: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权益保障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做好高山族专项帮扶工作,指导各区落实省民族宗教厅制定下发的专项帮扶资金分配方案,对全市帮扶高山族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抓好第三批民族乡挂钩帮扶工作,协调各区加强与对口帮扶民族乡的协调联系,落实帮扶措施。做好内蒙古来厦挂职干部的联系工作,组织学习考察海西经济建设情况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跟踪掌握钟宅畲族社区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协助解决村改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帮助解决陈塘古榕公园二期建设资金问题。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调研和少数民族现状调查,掌握全市少数民族人数及分布状况。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普查建档,健全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
  【“迎新春、送温暖”慈善捐款活动】 1月9日由市佛教协会在南普陀寺天王殿前广场举办。市佛教协会及全市43个佛教寺院负责人、闽南佛学院部分学僧及信众参加,活动共募集善款29万元,用于资助厦门市贫困群众。
  【整治假冒僧尼道士化缘乞讨、摆摊算命活动】 2月2~3日,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市民族宗教局、文明办、公安局、行政执法局、民政局、工商局等六个部门,在嘉禾路观音寺山门口至SM城市广场地下通道入口处、仙岳山半山土地宫周边地带、同安梵天寺寺前广场及周边地带,同时开展整治假冒僧尼道士、江湖骗子专项行动,现场训诫3名假冒和尚和27名江湖骗子,劝离9名乞讨人员,救助2名乞讨人员。
  【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规划】 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求,年内市民族宗教局在市分管领导的协调和市规划局的配合支持下,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专题调研,对基督教竹树堂、厦港堂、后河堂、马巷堂、刘五店堂等8个宗教活动场所的改扩建用地进行规划。经多次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团体负责人意见后,规划方案已验收通过。
  【完成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普查建档工作】 2月28日,在湖里区召开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普查建档验收总结会。各区用幻灯片演示辖区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图文资料。该项工作自上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市、区民族宗教局、有关镇(街)村(居)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共同参与,对全市范围内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拍照,将图文资料制成光盘,形成比较完整的图文信息。据普查,全市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2206个。
  【宗教游览参观点对宗教人士实行门票优惠】 2月,市物价局、民族宗教局和市政园林局联合下文,与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对五类人士免收门票:(1)持有游览参观点宗教活动场所印发的《工作证》等有效证件的宗教教职人员及其工作人员。(2)持有宗教团体颁发的《宗教教职人员证书》与游览参观点内宗教活动场所所属的是同一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3)持有宗教团体统一印发的居士证、皈依证等有效证件的同一宗教信教群众。(4)宗教行政执法人员。(5)市宗教事务部门开具《介绍信》所介绍的重要宗教界人士。
  【海峡两岸“温馨之夜”传灯祈福法会】 5月1日晚,厦门、金门、澎湖佛教界人士以“祈祷和平,传递和谐”为主题,在南普陀寺举行第一届海峡两岸“温馨之夜”传灯祈福法会。南普陀寺法主圣辉大和尚、金门佛教会理事长性海大法师、澎湖佛教会理事长心舫大法师、市民族宗教局陈建德局长先后发表讲话,表达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两岸民众安居乐业的共同心愿。110名金门县佛教徒及信众、34名澎湖县佛教徒及信众和厦门市30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传灯法会。
  【南普陀寺慈善会扶持特教事业】 4月,南普陀寺慈善会向市特殊教育学校赠送20台15寸液晶电脑,总价值11.55万元;并赠送一套德育书籍,计4800元。
  【为闽南佛学院教职人员办理医疗保险】 7月,为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帮助解决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市民族宗教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协商,按《厦门市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闽南佛学院41名专职教师和25名后勤管理人员(出家人)办理医疗保险。
  【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在海沧青礁慈济宫举办】 见本书旅游业栏目“宣传促销与区域合作”相关条目。
  【厦门市宗教研究会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 12月21日,厦门市宗教研究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团结大厦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释则悟当选为会长,杨瑞麟、陈美满、蔡炳瑞、蒲震雄、郭汉文、释定恒当选为副会长,释定恒兼任秘书长。同时聘请余基瑞、吴在庆、陈富第、詹石窗为第二届理事会顾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陈建德出席会议,并对市宗教研究会工作提出要求。
  【基督教两会制订规章】 5月31日,市基督教两会常委会一致通过《厦门市基督教堂会管理组织与市基督教两会同步换届实施办法》、《厦门市基督教堂会负责人任期制与责任制》、《厦门市基督教教堂建设维护补助基金筹措管理办法》、《厦门市基督教教职人员住房制度改革货币化补贴暂行办法》,这些规章进一步完善市基督教两会内部管理制度。
  【开展“慈善畲乡,扶教助学”捐赠活动】 市民族宗教局引导宗教慈善机构支持第三批民族乡挂钩帮扶工作,指导南普陀寺慈善会前往上杭庐丰畲族乡开展“慈善畲乡、扶教助学”捐赠活动。6月28日,南普陀寺慈善会向庐丰畲族乡卫生院赠送B超机、血球计数仪、红外线治疗仪各一台,价值15.2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义诊活动,赠送价值6000元的药品,并资助200名贫困学生6.58万元人民币。
  【保生大帝神像首次直航巡游金门】 8月10~12日,市海沧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直航金门进行为期三天的巡游。巡游团共230多人,在金门举行两岸同祭共祀、保生大帝巡游、踩街、歌仔戏表演和保生慈济文化书画展等活动,受到金门信众的热烈欢迎。金门县长李炷烽、金门县知名人士吴成典专程到水头码头迎接,并参加巡游活动。
  【市基督教开展堂会财务审核审计工作】 为加强基层堂会财务管理工作,在市民宗局指导下,市基督教两会在上年选择全市8个有代表性的堂点开展财务审核审计规范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4月起全市基督教堂会财务审核审计工作全面铺开。由市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人担任财务审核审计小组组长,从堂会抽调财务人员参加,聘请财务审计人员具体负责指导。依据财务审核审计的有关规定,制订基层堂会财务审核审计的程序、内容、标准和方法。堂会根据财务审核审计小组的意见认真整改。全市各区所有基督教堂会在10月前按财务审核审计整改建议完成整改工作。
  【南普陀寺举行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奉迎法会】 9月14~20日,省佛教协会举办“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祈福大法会”。14日,由台湾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带领的台湾佛教界护送圣像团一行300余人,乘船护送圣像抵达厦门,省、市佛教界在和平码头奉迎圣像上岸,并在南普陀寺举行奉迎法会,来自省、市佛教界1000余人参加。这次活动由台湾佛教界捐赠木雕仿真慈航菩萨像(长77公分,宽64公分,高57公分,莲花座63公分,座椅69公分),从台北经金门、至厦门南普陀寺到福州开元寺、转至慈航出家的泰宁庆云寺安奉(参见本书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栏目“台湾事务”相关条目)。
  【举办“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 9月13~14日,由香港文汇报、闽南佛学院和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佛教公众形象论坛”在南普陀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佛教界代表及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为构建中国佛教的美好未来、塑造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献计献策,论坛收到130多篇论文。本次论坛以弘扬和谐精神、加强道风建设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宗旨。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陈建德出席会议并致辞。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广声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应邀参会。
  【市基督教堂点组织建设】 7月起,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市基督教堂会推行管理组织同步换届工作,并于10月完成。同时进行堂点管理组织培训工作,制订《厦门市基督教场所管理人员及教职人员培训课题纲要》。11月26~27日在竹树堂举办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四区各堂会管理组织全体成员培训班,共有150多人参加。培训班由市民宗局有关人员与市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人授课,分八个专题,结合工作实际讲解。通过同步换届和举办培训,提高市基督教堂会管理组织成员、堂会管理组织的整体素质,促进市基督教两会与基层堂点间联系。
  【海峡两岸“四海同歌”音乐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10月27日,以“四海同歌”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基督教青年会联合音乐会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嘉禾剧场举行,本次音乐会由厦门市基督教青年会策划筹办,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台中市基督教青年会共同参与,来自海峡两岸三市的演员相聚一堂,同台演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代总干事金蔚,台中基督教青年会理事长陈锦生博士、总干事郭崇威,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任干事施建出席音乐会。
  【基督教两会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12月15日,市基督教两会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邀请市火灾防治中心教官就火灾逃生知识、自救常识、应变措施、灭火器的分类与操作、消防器材设施等进行培训辅导并实地演习。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各堂点负责消防工作的教职人员及场所管理组织成员30多人参加培训。
  【帮扶民族乡】 1月15日,市民族宗教局、同安区领导到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调研,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同安区为庐丰乡带去25万元乡文化中心项目扶持资金,并就教育帮扶、卫生技术交流、招商引资、农业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慈济慈善等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达成共识。7月12~13日,海沧区相关部门领导到挂钩帮扶的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实地察看捐助30万元建设的宁化民族学校学生宿舍综合楼建设情况和乡卫生院的状况,再捐资60万元支持兴建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并举行奠基仪式。年内,集美区有关部门及慈善会西竹寺分会等单位到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开展慰问活动,共走访50户特困户、70户困难户,送去慰问金2.2万元;拨款20万元进行自来水厂改造,拨款30万元支持乡卫生院门诊改建;同时从交通部门整顿中退换下来的个体营运面的中选出状况较好的20辆赠送给湖西乡。湖里区拨款50万元用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垃圾中转站、排涝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多次协商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内蒙古八位干部到厦门挂职锻炼】3月23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安排的内蒙古8位处级干部到厦门市挂职锻炼。这些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安排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任区长助理和市民族宗教局、市审计局、市公路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任局长助理。
  【第三批新疆内地高中班160名学生到厦就读】 9月,第三批新疆内高班四个班级160名学生分别到科技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和同安一中就读。截至年底共有8个班320名新疆内高班学生在厦门市就读。
  【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汇报会】 9月21日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云南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交流两年来各地开展扶持高山族发展工作情况,实地考察厦门市扶持高山族发展的有关项目,进一步推进福建省扶持高山族发展工作的落实。会议由省民宗厅雷斌副厅长主持,钟安巡视员到会并讲话。各设区市及有关县(区)民宗局领导参加会议,市民宗局曾文瑛局长应邀到会致辞。
  【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1月10~18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召开,厦门市选手参加武术、珍珠球、高脚竞速等项目,武术取得1金1银1铜和一个第四、一个第五、一个第七的成绩,其中珍珠球首次参赛就获得第五名。(陈彬煌)
  机关事务管理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全市发展大局,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采取新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机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财务保障。完成23个财务保障单位的年终决算和年初预算下达及资金拨付,全年拨入经费22536.13万元,坚持专款专用,保证年度经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完成行政中心中楼和东楼改造、基建维修、“九八”车辆保障、办公设备设施采购、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等经费的报批支付工作。同时,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实行国库统一集中支付,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审计。专题研究并进一步规范财务审核报批等有关程序手续,认真组织完成保障单位资产清查和汇总上报。做好全市相关单位上报的礼品、礼金收缴和处置工作,全年收缴礼品122件,折合人民币47044元,上交礼金15535元,有价证券36650元。
  2.资产管理。坚持管少管精的原则,推进办公用房管理法规化建设,下发《厦门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产权、建设、分配、维修、物业统一管理。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对22家保障单位抽调的清查人员进行动员和培训,帮助市委办、市府办做好资产核实上报,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资产清查任务。组织对全市389家机关及市属事业单位共1970497平方米办公用房进行清查摸底。结合资产清查,报废固定资产33批次845152.54元,上缴残值29710元。落实市领导关于机关要相对集中办公的指示,对市行政中心中、东楼办公用房进行重新分配,全年接收办公用房7264平方米,拆迁办公用房2100平方米,为大院外零散单位和临时机构(13家)调整分配办公用房11162平方米,进一步改善机关办公条件。
  3.基建、维修。市行政中心中楼、东楼改造项目分别于8月上旬和11月下旬完成并交付使用。完成市直机关食堂厅改造、财经大厦餐厅建设和内部空调系统改造,并做好劳动力市场大厦餐厅的方案设计和报批;完成三处市直机关住宅楼二次装修工程和市领导住房的分配;完成市行政中心体育馆、印刷厂厂房建设项目;做好办公用房装修维修,为部分住宅楼安装燃气设施及加装电梯;完成首批2467户公务人员保障性租赁房的申请受理、登记、审核,公开摇号产生首批轮候号;做好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领取及自管房出售手续的报批,加强集体宿舍管理,修订《市直机关集体宿舍分配管理规定》。
  4.车辆管理。公务用车实行车辆购置、报废网上申报、审批,提高车辆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车编年检,调整车编37辆;完成496辆公务车GPS设备年检,更新车辆371辆,报废288辆,调配3辆,办理机关牌号528辆;配合市交通管理局处理交通违章56起。全年安全行车250多万公里无较大责任事故。
  5.日常管理。加强市行政中心大院和住宅区安全保卫,启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在住宅区增设监控探头,增设夜间巡视,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全年疏导集体上访200多批5000多人次,劝离72人次,日巡查1985次,夜巡查3300次,登记来访人员36219人次;加强物业管理的指导监督,招聘优质物业公司,搞好卫生保洁,及时除灭“四害”;做好机关大院美化绿化和节日期间氛围布置,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6.后勤服务保障。做好水、电、空调、电梯、办公用品等日常保障及水质检测、电路维修、设备保养,全年检修西楼BA系统30次,水电检修2100多次,更换灯具2260个、用水配件510件,排除中央空调故障243人次,检修电梯656人次;采购办公家具、卫生保洁、劳保用品等230多万元;做好办公物品维修、清理、搬运、窗帘选购安装、空调拆装等工作,保证办公需要;全年保障各种会议3383场;机关食堂平均每天1000多人次用餐,外贸大厦、政协大厦食堂300多人用餐,开办财经大厦餐厅,各食堂全年完成接待用餐8267人次,完成营业额176万元;印刷厂实现年产值613万元;机关门诊部全年门诊8200多人次;专人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计生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三率”100%;办理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协提案4件,受理和及时答复市长专线27次,妥善处理信访件30多件。
  7.保障重大活动。抽调全市各单位接待车辆612辆、驾驶员426名,为“九八”投洽会、海西论坛、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和旅游博览会提供接待保障车辆1.9万台次,安全行车45万公里;保障园博会用车43台次;保障接待国内外宾客4200多人次;保障市领导下乡调研、慰问、重大活动等用车800多台次;保障市人大、政协“两会”等各类会议2363场次;保障市领导会见52场次;保障省、市领导“九八”期间会见海外10个国家宾客11场106人次,其他各类会议39场。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年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努力提高标准,狠抓细节落实,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1.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领导住宅楼物业管理,推行统一家政。及时更新市领导工作用车13台。做好市领导住宅楼装修分配,在领导和机关住宅区,加装监控设备,增设武警夜间巡逻岗哨。改善机关食堂环境,开办财经食堂,按照同一标准为团结大厦、柯达大厦送午餐。机关食堂每天免费提供水果,引进“好清香”名点。定期请市直机关11名义务监督员对伙食质量和服务保障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在大院内建设体育馆,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
  2.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一是规范管理资产,按照《厦门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办公用房管理和调剂,组织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进行清查。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对所属资产的清查任务。二是加强大院环境绿化美化和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委托市政园林局管理大院绿化,并协商园博园提供花草树木,改善大院景观环境。重新招聘优秀物业公司管理大院和办公楼,加强检查督促;协调信访、公安部门做好上访群众疏导,特别是做好6月针对PX项目的群众上访疏导工作;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加强施工场地管理,保证大院安全。三是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制定《市领导机关公务用车和驾驶员的管理规定》、《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报废处置工作程序的通知》等,使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认真落实车辆回场制度,做好大院车辆疏导和安排,规范大院车辆停放秩序;加强驾驶员队伍管理,实行车辆管理里程、油耗、安全、交规、维修五公示制度,制定文明车驾驶员评比制度、年度安全奖励评比制度;每个季度以问卷表征求市领导及秘书对驾驶员服务质量的评价,对班车服务质量下发调查问卷,及时调整公交班车,机关人员对乘车环境和服务满意率的认可达98.7%,对车况满意率的认可达97%。
  3.抓好节约工作。与市节能办联合制定《市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节能工程行动计划》,并牵头成立节能领导小组;在电灯开关、电脑设备、水龙头等显眼处张贴节约小标签;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如生态环保型立体种植容器等;成立车队维修班组,实行车辆小毛病自修自保,年均节约维修保养费用30万元左右;对办公楼保险实行定点招投标,节约资金60%。
  4.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量化考评机制。针对部门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细化标准,每月依此打分测评,并由各部门人员轮流担任检查组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形成互评互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懒,在非在编人员中开展评选“十佳员工”活动,及时表彰先进,利用后勤报刊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创争先创优氛围;加强岗位技能建设。组织开展物业保安、会场服务员、厨师、餐厅服务员、水电工等岗位技能竞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层层把关,一级对一级负责,局领导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涉钱、涉物、工程建设、人事等方面,严格按规定、按原则办事,重要事项、重大开支项目集体研究决定。及时处理违纪现象,树立单位正风正气。(卞加海)
  地方志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市关于开展第二轮修志的精神,全面启动二轮修志工作,各区和市直各部门相继成立修志机构,工作进展整体态势良好。编辑出版2007版《厦门年鉴》,内容和形式也比往年有所改进。年内,在全国、全省和厦门市开展的各类志鉴成果评奖活动中,本市出版的志书、年鉴获得10项奖励,市方志办也被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授予年鉴编纂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厦门市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2月9日,厦门市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正式拉开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序幕。副市长郭振家作动员报告,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莅会讲话,150多家修志单位参加会议。会议对全市二轮修志的工作任务、指导思想、编纂原则、工作步骤、组织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截至12月底,有修志任务的151家市直单位,做到机构、人员、办公地点和经费“三落实”的有130家,占86.1%,其中85家上报了细化篇目,29家完成初稿。此外,市辖6个区中,翔安区、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集美区也相继召开动员大会,修志工作全面铺开。
  【编写方志编纂基础教材】 由于厦门市参加二轮修志的许多同志是第一次接触地方志,为了让他们对地方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志书编写的基本方法,市方志办结合举办修志业务培训编写《方志编纂入门》,共计3.5万字。这本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方志的基础知识、方志的篇目设计、志书资料的搜集和志稿的编写方法,实用性较强,受到基层修志人员的欢迎。
  【《厦门年鉴》(2007)出版发行】 12月,《厦门年鉴》(2007)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72万字,共设45个栏目、275个分目、2663个条目。该期年鉴全面记载厦门市2006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在保持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口岸管理”、“社会科学”2个栏目,对开发区、交通、民族宗教等栏目也作了适当调整。
  【十项志鉴成果获奖】 2007年,厦门市在各级志鉴成果评奖活动中收获颇丰,一共获得个10个奖项。在福建省第二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本市上报的志书有8部获奖,其中《厦门市志》、《同安县志》、《厦门市对外经济贸易志》、《厦门年鉴》(2006)获得一等奖。此外,《厦门年鉴》2005卷和2006卷分别在厦门市第七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和第三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志文)
  【《厦门水利志》出版发行】 2007年10月,厦门有史以来第一部水利专业志——《厦门水利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52万字,记述了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到2007年长达1360年间厦门的水资源、水环境的演变过程及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和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为该书题词。
  《厦门水利志》的出版,不仅弥补了首轮《厦门市志》水利篇资料不足的缺憾,而且为正在开展的第二轮《厦门市志》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沈力民)
  【《鼓浪屿志》初稿完成】 11月9日,《厦门市志·鼓浪屿志》初稿审查会在鼓浪屿—万石山管委会二楼会议室召开。
  鼓浪屿是闻名中外的海上花园,被誉为钢琴之岛、音乐之岛,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是首轮《厦门市志》中“鼓浪屿”没有单独设篇,仅在旅游篇中设“鼓浪屿景区”一节。在二轮修志时,厦门市刻意打造鼓浪屿这张“烫金名片”,在续志篇目中将“鼓浪屿”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志。该分志共12万字,下设11章,分别是:自然环境、主要景点、风貌建筑历史与特色、音乐艺术、文化事业、宗教与民间信仰场所、旅游服务、节庆活动、历史人物、景区管理、鼓浪屿公共租界。此外在附录部分收录有摩崖石刻、诗词歌赋。
  (剑岚)
  【翔安区加强外包志稿的质量管理】 12月18日,翔安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做好<翔安区志>志稿审查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一些区属单位把编纂任务对外承包或聘请外单位人员编写的情况,《通知》提出必须要以书面协议形式,与承包人或承编人落实志稿质量、完成时间和付款方式等三点要求。
  翔安区是在厦门各修志单位中第一个采取质量全程监控措施的单位。此举将保证志稿编纂的各个环节始终处在有效的监控之下,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事先约定不明而与承包人或承编人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翔安区方志办)
  【湖里区修志人员编制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8月10日,经湖里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该区政务信息中心加挂“厦门市湖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区政务信息中心人员编制在原核定的5名人员的基础上,新增2名地方志编辑人员编制岗位,其机构性质、人员经费管理形式等保持不变。湖里区是1987年设立的新区,没有参加首轮修志,也没有地方志机构。在目前机构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湖里区的这一举措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变通办法。
  (湖里区方志办)
  【开展年鉴表彰活动】 12月27日,市方志办发文对在2007年度年鉴编纂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市政协办公厅年鉴编写组等14个先进集体和林奕田等40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这些先进单位(个人)是按全市年鉴撰稿单位和个人总数的30%比例推荐产生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和支持年鉴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稿件。此外,厦门市方志办还在2007版《厦门年鉴》2663个条目中按2%的比例择优选出“为建筑工人设立工伤保险和救治绿色通道”等52个优秀条目,一并给予通报表彰。市方志办自2005年起,坚持每年评选年鉴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条目,对广大年鉴撰稿单位和撰稿人员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详见表5、表6)。
  (志文)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