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厦门市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69
颗粒名称: 中共厦门市委
分类号: D22
页数: 20
页码: 80-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中共厦门市委的概况,其中包括了重要会议及活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信访工作、党委其他工作等。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厦门市 厦门市委

内容

综述
  2007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也是厦门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中共厦门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2006年底贾庆林主席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四谋发展”(“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和“四个关键”(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的工作要求,持续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落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
  一、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持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坚持好中求快,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列。财政总收入348.4亿元,增长30.3%。地方财政收入186.5亿元,增长37.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7%;进出口总额397.8亿美元,增长21.3%;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2.7亿美元,增长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2%和11.2%;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生产总值8756万元、工业总产值1.8亿元。这些指标继续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水平。
  2.坚持以发展现代工业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各大工业集中区加快完善配套建设,一批新的工业项目签约入驻,一批新的工业项目投建投产,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和软件园二期共引进项目1084个,全年实现产值319.2亿元。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管委会的成立,标志其完成了从开发建设为主向常态化管理为主的阶段性转变。现代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五缘湾和观音山两个商务营运中心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2.2亿元,引进并动工建设服务业和房地产项目200多个,有力地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象屿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步伐。一批高档次星级酒店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建成启用,邮轮经济正在生成。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53.5∶45.2。同时,大力发展“两头在厦、中间在外”(即种苗业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销售在厦门,种植养殖在市外)的新型农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效提高农业附加值。
  3.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厦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着力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高新技术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和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加快创建科技创新型城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继续投资建设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二期、信息光电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孵化器,并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吸引一大批重量级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友达光电、宸鸿科技、柯达图文影像、龙欣利照明等一批大型项目竣工投产。光电、软件、动漫、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钨产业国家核心研发平台,新增金龙汽车、通士达两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1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6%。
  4.快速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环东海域、湖边水库、杏林湾、翔安新城区等一批重大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其中,环东海域片区累计投资92亿元,基本完成养殖清退和海域清淤,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项目建设共同推进的新局面,引进项目77个,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开始逐步成为厦门发展新的增长点;杏林湾片区和湖边水库片区分别累计投资32.13亿元和7.4亿元,总体进展顺利。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等顺利开工建设,翔安隧道、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建设顺利推进,对外通道建设全面拉开。海沧港区14~19号10万吨级深水泊位建设、高崎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大道、BRT(快速公交)工程、环岛干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供水、供电、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一批市政设施工程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加快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1%,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功能大大增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
  5.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属国有企业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当先锋、打头阵、当主力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经营性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着手改革出租车行业管理办法和公交管理体制,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环境。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密切与海外的经贸联系和交流交往,厦门的开放水平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一批跨国公司和关联度强的大企业落户厦门,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进一步完善厦门港一体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航道、深水泊位以及与海港、空港、铁路对接的各大物流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区港联动试点,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和现代物流业,推动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厦门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811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62.7万标箱。厦漳泉龙城市联盟和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更加密切,“海西”效应正在显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6.大力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继续努力办好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大力吸引和承接台湾光电、电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全年合同利用台资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4%。厦金旅游线路持续火爆,五通对台海空联运码头通过试运行,厦金直航旅客达67.7万人次。继续做好厦门航点包机直航,启动福建居民经厦门至澎湖旅游,开通厦金果蔬专线和厦门至澎湖货运直航。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等经贸文化活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二、加强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突出加强“四项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就业和被征地农民、上岸渔民的转岗转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20万人左右。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保障标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在进一步加强“平安厦门”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力地保障各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得到巩固。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薄弱环节的整治,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新一轮建设和完善的步伐,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又有新的提高。在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完善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基层的落实。
  2.着力破解“四个难题”。在破解“住房难”方面,率先大规模推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期2万多套住房的住户拿到钥匙,为有效解决低中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供了新鲜经验,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拥护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被国家建设部和新闻舆论界誉为“厦门蓝本”。在破解“就医难”方面,努力促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促进优质卫生资源逐步向岛外延伸,向社区覆盖,不断创新农村卫生和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在破解“就学难”方面,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增4.5万个学位的中小学扩建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高普九”,在全省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居民子女免收学杂费,同时还减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收费,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和岛外农村延伸覆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在破解“交通难”方面,加快建设包括BRT在内的一大批重大交通设施工程,加快推进连接岛内外的“两桥一隧”工程,逐步完善岛内快速交通路网体系,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拥堵问题有所缓解。
  3.积极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力争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加大创建工作力度,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各类市政设施完善、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食品卫生安全整治、文化市场整治、在建工程管理、行业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治安秩序整顿等方面的工作。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摸清本单位的工作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工作责任,将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提升全市的创建水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到位,努力为新一轮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创作获得国家“文华大奖”的《邵江海》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4.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10%,居全省第一。结合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稳步实施“金包银”工程,做好已建成项目的招商招租和股份配售工作,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用好财政每年投入的1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铺开25个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继续提高。研究解决“村改居”集体资产改制问题,平稳地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积极帮助退养渔民和大龄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3.9万名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大力推进天竺山等山体公园建设,成功举办中国第六届园林花卉博览会,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厦门市与中央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的成果,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体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效果逐步显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能耗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突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促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重视思想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重点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迅速在全市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始终重视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市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省级人大代表选举。注重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干部,一批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农村、街道社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等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始终重视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的检查监督,大力推进“阳光工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始终重视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作用。逐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市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工作,保证依法行政,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校务、厂务、院务公开等各项事务公开制度,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继续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台和外事工作,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陈泰生 林奕田)
  重要会议及活动
  【纪念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一周年座谈会】 1月14日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代表,中央、省、市有关单位、有关社会团体和台商代表近百人。厦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炳发在座谈会上全面总结一年来厦门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出现的一系列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景象,并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厦门要按照“高新技术要有新发展,服务台湾人民要有新举措,推进直接‘三通’要有新实效,拓展文化交流要有新成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挥厦门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会上台商代表、厦门大学专家学者、海沧区代表先后发言,回顾一年来两岸发展的新变化,畅谈两岸发展的新愿景。
  【市领导赴京汇报工作】 2月1~2日,市领导何立峰、洪永世、陈修茂、徐模等专程赴北京,向在闽工作过和闽籍中央领导汇报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接见赴京汇报工作的厦门市领导并听取汇报,他们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厦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厦门市又好又快发展寄予厚望。贾庆林强调指出,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下大力气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对台的独特优势和条件,用活用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在对台工作方面的特殊政策,先行先试,务求实效,努力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2月5日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伟国宣布省委关于厦门市主要领导干部职务调整的决定:刘赐贵任中共厦门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张昌平不再担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到会讲话,他说:省委在综合分析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反复酝酿研究的基础上,从工作需要、干部交流和全省干部安排使用通盘考虑,做出刘赐贵调整交流到厦门市任职的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王三运还对厦门市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融入海西建设的作为要更大,推动科学发展的步伐要更大,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要更大,加强党的建设的力度要更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对张昌平到福建省委、省政府担任新的领导工作表示祝贺,对刘赐贵来厦参加领导工作表示欢迎。刘赐贵在讲话中感谢中央和省委的信任,感谢厦门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信任。
  【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 3月5日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市创建指挥部总指挥何立峰在会上要求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实现厦门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跨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好又快地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朱清,市领导陈炳发、黄杰成等,驻厦部队领导及市文明委其他成员,各区、市直各部委办局、各大专院校负责人以及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等1000多人出席大会。
  【王三运到厦门文化艺术中心调研】 5月29日,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到厦门调研,先后走访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美术馆,观看学生美术作品,了解文化艺术中心的发展情况。他高度评价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合理利用旧厂房进行改造,建设多功能、现代化、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很有创意。省、市领导鲍绍坤、何立峰、苏增添、刘赐贵、陈修茂、黄杰成、徐模等陪同调研。
  【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 7月9日在厦举行。会议总结推广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新台阶。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炳发在会上介绍厦门文明城市创建的经验和做法,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市领导何立峰、唐国忠、汪毅夫等出席。
  【卢展工在厦调研】 8月12~1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少勇,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川调研在厦省属企业,并召开厦门、漳州地区省属企业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领导和员工代表的意见建议,共谋国有企业发展新思路。市领导何立峰、刘赐贵、徐模等陪同调研。
  【省委“四个专题”调研检查组在厦调研】 7月3~8日,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小晶为组长的调研检查组在厦门进行为期6天的调研检查活动。黄小晶一行与厦门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代表举行座谈,听取关于破解“四个难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位于海沧、集美区域内的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省人大副主任贾锡太,副省长苏增添等参加调研检查。市领导刘赐贵、徐模等陪同调研检查。
  【向吴仪颁发厦门市最高荣誉市民证书】 10月16日,中共十七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利用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七大的机会,向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颁发厦门市最高荣誉市民证书。吴仪副总理曾经七次出席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为投洽会的发展给予很多指导,如今投洽会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投资盛会。
  【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1月16日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市委十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部署,研究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和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报告。市委领导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
  【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12月24日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水平。会上,市委书记何立峰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七项主要任务,市长刘赐贵提出明年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对主要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出席会议的还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等。
  【吴仪在厦考察】 9月6~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省市领导卢展工、黄小晶、何立峰、刘赐贵陪同下在厦考察。期间,出席第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在2007’国际投资论坛上发表题为《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的主题演讲。
  【许嘉璐、罗豪才在厦考察】 9月23~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及国家有关部委办领导在省市领导黄小晶、何立峰、林强、刘赐贵等陪同下在厦考察。期间,参加园博园开幕典礼,并先后到南普陀寺、太古飞机维修公司、五缘湾湿地公园等处进行考察,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李瑞环在厦考察】 11月20~2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省市领导卢展工、何立峰、刘赐贵等陪同下参观厦门园博园、南普陀寺等地。李瑞环对厦门园博园的建设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回京后,李瑞环寄来为厦门园博园题写的新园名——“厦门园林博览苑”。
  (林奕田)
  组织工作
  【概况】 截至2007年底,全市党的组织共有8517个,其中,地方党委7个,党组102个,党工委47个,基层党组织8361个。基层党组织中党委349个,总支474个,支部7538个。其中,农村党组织199个(总支14个、支部185个),社区党组织988个(党委28个、总支121个、支部839个)。全市党员132049名,其中女党员41347名,占31.31%。在全市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71485名,占54.14%。全年新发展党员8427名,其中女党员4067名,占48.30%。
  2007年,厦门市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服务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创新,扎实推进,进一步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共培训处级以上干部约700名。首次举办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培训班,共培训79人。与英国赫尔大学联合为厦门市第一批公派出国9名留学人员举办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制定并下发《2007年~2010年厦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二是顺利完成换届和干部配备工作。全年先后完成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换届,完成省人大代表选举、省政协委员的推选工作。指导完成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镇人大选举以及8个民主党派、工商联、团市委、市社科联、市科协等群团组织换届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52个职位人选的配备和各区、市直部门副职空缺职位调整充实,以及6区17个街镇的7个党政正职职位人选配备。三是加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指导市国资委进一步完善市管国有企业班子的议事规则和制度建设,研究提出关于向市属国有企业派出监事的实施意见,并做好人选的推荐工作。完成市管国有企业整合后部分班子及其成员和“三总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人选的考察等工作。完成市经济管理学院筹备前期的干部选派和市4所民办高校党委负责人的选派工作。四是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建立挂职干部信息库,加强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农村基层以及厦门市对口协作地区等处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和挂职期满的考察工作。五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为契机,认真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班子配备中,进一步落实好干部任期、交流、回避制度;坚持考察评价集体会审制、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全委会票决制,年内两次市委全委会票决63名重要干部。六是稳步实施公务员法。做好2006年秋季法院、检察院31名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初任培训工作;完成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和市党委系统第一批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审核上报工作。制定出台《厦门市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在全市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年度考核量化工作。厦门市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得到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七是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工作。对全市6个区和18个市直部门2005年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对43个单位填报的153名干部《干部任前监督表》及相关资料进行任前监督审核;对26个单位465名干部任后报备进行监督。办理领导干部问题举报48件、市管干部学历学位确认39件、参加工作时间确认7件。安排对24名离任、任期届满或者即将届满的市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2.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顺利完成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工作。二是认真抓好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6个长效机制文件,定期对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此项工作得到中组部组织局调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三是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建158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举办70余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2000余人(次)。修订《关于基层党(工)委兼职组织员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关于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意见(试行)》,培育了厦门翔鹭公司党支部、厦门蒙发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等一批先进典型,表彰20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和20名“党建之友”。四是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表彰活动,有16个村被授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五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线电话,组织发放新版流动党员活动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模式;做好困难党员的慰问帮扶工作。六是积极推进党员电化教育。全年拍摄《党的生活》26部,配合中心工作,制作有关换届、非公企业党建、国企党建、社区、农村新村建设、人才工作等专题片。精心选材和制作《党课一小时》教材,全年制作12期共12000多套,免费下发到基层党组织,供基层党员播放学习。加强基层电教网点管理,对6个区和8个市直归口系统的党员电化教育网点进行普查,掌握基层网点建设的第一手资料,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电教网点建设的意见。
  3.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一是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推动各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开展厦门市高技能人才、“五个一批人才”、厦门市中小学杰出教师和优秀校长等评选工作,启动了以湖里区为试点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活动。二是完善拔尖人才管理工作。出台新的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圆满完成第五批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开展拔尖人才表彰活动。三是拓展人才创业和发挥作用的平台。积极实施“项目带人才,人才促项目”计划,评估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时,将人才配备、培养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估和考评内容。积极做好推荐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候选人、知识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工作。成功承办“福建省‘5·17’首届科技、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
  【推荐中共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 2月,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厦门市精心组织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工作,全市有5553个基层党组织、117846名党员参与推荐工作,党支部参与面达到100%,党员参与率达到97.94%。经过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反复征求意见,对推荐的初步人选严格考察,并经市委常委会、全委会研究审定,提出3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最后经省党代会选举,确定2名当选为中共十七大正式代表。
  【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2007年,厦门市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等会议精神,围绕“全组建、强作用”的要求,全面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争取业主支持、多种途径找党员、下派党建指导员强化工作指导等,到5月底,帮助全市1859家具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和单独组建率均达到百分百,完成“全组建、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出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 中共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4个文件下发后,市委结合厦门市实际,融入厦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经验,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6个实施长效机制文件,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和抓手。
  【选派50名干部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 2007年,全市首次选派50名干部进驻25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市委组织部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和工作指导,建立驻村干部期满考核制度。
  【举办“村改居”社区主要干部培训班】 年末,市委组织部分两批对全市“村改居”社区主要干部共360余人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村改居”社区建设实务和党务工作知识,通过培训使社区主要干部进一步提高素质,适应新形势要求,做好“村改居”工作。
  【调整部分党组织设置】 年内,经市委研究同意,撤销市民政局、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市政园林局、文化局、卫生局、广电局、粮食局、侨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9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党委、纪委,改设党组、纪检组;撤销象屿保税区、火炬高新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3个市政府派出机构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改设党工委、纪工委;新设立市台联、红十字会等2个人民团体党组。
  【完成区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年内,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各区换届工作的指导。在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中,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优化班子结构,进一步落实干部任期、交流、回避制度,精心做好区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换届人事安排方案。通过换届将一批综合素质较好、组织领导能力较强、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选配进班子,并注意加大党外干部、妇女干部的选拔力度。通过换届,新进班子35人,占27.1%,其中提拔24人,占18.6%;交流40人,占31%。班子成员中,本科以上学历76人,占58.9%,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5人,占19.4%。区政府班子以42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区人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7岁,区政协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3岁,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 年内,市、区、镇三级财政共投入1099.9万元,完成4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连同2006年第一批建成的21个活动场所及各区自行建设的项目,截至年末,已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团职军转干部采取阳光安置】2007年,厦门市共安置团职军转干部88名,在安置工作中采取几项措施:一是确定公平合理的安置办法。综合考虑立功受奖、任职年限、入伍年限等因素,突出“功绩安置”。对团职军转干部获得军区、中央军委批准的荣誉称号、立一、二等功、被评为全省优秀团职军转干部的,实行优先择岗;其他团职军转干部按任现职级时间、入伍时间和任下一级职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择岗。二是安置过程公开透明。在安置工作各个环节中,采取“六公开一监督”措施,即公开安置方案、公开接收单位、公开军转干部排序、公开时间安排计划表、公开择岗、公开安置工作纪律,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安置工作。由于采取“阳光运作”,导向上重表现,办法公平合理,操作简便公开,增强了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公信度。
  【全面完成处级干部培训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2003~2007年对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大规模培训任务,每年根据实际调整培训规模,安排调训计划,2007年重点落实未培训干部的调训。至年末,基本做到处级干部轮训一遍。在大规模培训干部中,注重改进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手段,加强培训管理,不同程度地提高干部素质,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开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人员登记工作】 在2006年完成全市机关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年内又开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对全市现有群团机关工作人员330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登记,12名省管干部上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完成市直群团机关人员167人、区级群团机关人员150人登记、审批、备案和数据整理工作(区级群团机关有1人暂缓登记)。
  【开展《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10月中下旬,市委组织部对全市6个区和18个市直部门2005年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情况进行检查。此次检查以查阅档案资料为主,针对任职资格中的任职年限、学历、任职培训情况及履行程序中的民主推荐和确定考察对象两个比较容易出现差错的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检查。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认真分析汇总情况,先后向部务会和市委常委会作专门汇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表彰第五批市拔尖人才】 9月14日下午,第五批厦门市拔尖人才表彰大会在厦门宾馆明宵厅举行,75名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受到表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努力在全社会继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全市各类拔尖人才一定要加倍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自觉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成绩。市领导黄笑影、丁国炎、苏文金、桂其明等出席会议。第五批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复核考察、征求意见、酝酿研究、公示等严格规范程序,最后由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评选期间,各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入选人员的主要业绩,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张雅玉)
  宣传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这一主线,牢牢把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为全面推进厦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1.理论武装。邀请中央党校教授、国务院新闻办等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十七大精神等专题讲座。组织市委宣讲团、市委讲师团、社科专家,深入到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工业集中区,开展十七大精神各个专题理论宣讲。精心办好厦门人文论坛、鹭江讲坛、社会科学普及周等活动。继续在《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等媒体开辟理论宣传系列评论和专栏专版,在厦门网开设“理论在线”,加大理论宣传普及力度。编发《厦门宣传》、《学习之友》等一批理论读物,为基层开展理论学习提供辅导。坚持理论研究与解决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相结合,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撰写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海西建设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文章在《厦门日报》发表。编辑出版首批《厦门社科丛书》,研究和回答了厦门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完成《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厦门卷)的编辑工作,并将正式出版。通过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的有关要求,在媒体上推出系列评论。围绕香港回归10周年、建党86周年、建军80周年、第六届园博会、国际海洋周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沧台商投资区2周年、湖里建区20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组织市属媒体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党的建设的巨大成就,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市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报道。配合中心工作和重点建设工程,组织记者走进同安工业集中区、翔安(火炬)高新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五缘湾营运中心、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等重点工程工地进行实地采访,浓墨重彩地报道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宏大气势、强劲态势和良好趋势。对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新闻报道多达1000多篇(条),4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引起中央、省有关部门的关注,使其成为影响全国的“厦门模式”。
  3.精神文明建设。启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城市执法服务直通车”、“寻找身边好榜样”、“周末奉献日”和公益广告征集比赛等11项活动。组织全市道德模范评选,并将20位道德模范的照片及主要事迹制作成灯箱公益广告在白鹭洲公园展示。在媒体开辟“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先锋颂”、“特区劳动者之歌”、“光辉的旗帜”等专栏,宣传和树立冯鸿昌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和精神文明标兵。在全市社区中抓好10个社区未成年人“三位一体”示范点、10个少儿图书室,在全市中小学中抓好一批“爱心网校”示范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普希望快车”、“未成年人心理漫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别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创新案例一、二等奖。
  4.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采取有组织的表演与群众自娱自乐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开展“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市区两级全年共组织“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200多场。举办“海峡两岸龙舟赛”、“首届民俗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书香鹭岛读书月、社科普及周,博饼艺术节、首届“鼓浪屿沙滩文化节”、“三下乡”活动、廉政文化展览等活动,推动了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等的蓬勃开展。建成一批文化场馆,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等五大文化场馆3月全面竣工并对社会开放,南音阁5月建成并开馆,厦门外图书城10月投入使用。加快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类文化设施建设,首次系统地组织对全市镇(街)和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进行检查绩效考核。加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文化“大篷车”、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工程。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推进对外和两岸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全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其中厦门市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2个项目入列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6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成为全国首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标志着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从单一项目保护迈入整体性保护范畴。开展著作权保护宣传月活动,深化版权服务,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落实“扫黄打非”、“反盗版百日行动”的有关要求,持续开展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出版物市场6093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69025件,查处各类案件17起,集中销毁侵权盗版物品5万件,净化了文化市场。
  5.强化调研服务决策。建立、完善舆情信息工作季度通报机制、信息应急报送机制、信息员跟班学习制度和信息约稿制度。一年来,围绕对境外媒体开放奥运会采访权限、温家宝总理访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全民炒股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共十七大召开等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搜集、汇总、上报社会各界的思想动态,受到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的充分肯定。围绕中心工作和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10个年度宣传文化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组织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一批指导性强、应用性强、实效性强的调研成果。同时还较好完成一批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特约课题和市重点课题任务。充分利用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技术优势和研究力量,联合进行选题策划,在十七大召开前夕撰写舆情分析报告被中宣部单篇采用。全年编辑《动态与调研》57期、《领导参阅》16期、《厦门宣传》24期、《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简报》15期,向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及市委办公厅报送各类舆情信息达1500余条,按照中宣部1~12月通报,共被采用175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4条。
  【整体推进对外宣传】 2007年,厦门市借助重大活动推进对外宣传的展开,树立厦门市的新形象,扩大厦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第五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第十一届台交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高峰论坛、海峡两岸首届汽车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重大经贸、文化活动为契机,把经贸文化交流与对外宣传相结合,不断拓宽经贸外宣、体育外宣、旅游外宣和外宣品输出渠道,做强做大对外宣传工作,吸引外界媒体、企业和人才。组织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办好《台海》杂志、《厦门商报》的“台商周刊”。组派各类表演、展览团体及人员赴埃及、希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全年共计出访22批次,437人。其中,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赴台湾进行“白鹭展翅、台湾高飞”巡回演出,受到台湾岛内民众普遍好评。
  【文化产业实力增强】 2007年,厦门市先后出台《关于贯彻<福建文化强省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明确厦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大力扶持、优先发展厦门市文娱演出业、印刷复制业、传媒产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网游动漫产业、钢琴制造与培训业、会展培训业等八大骨干产业群体,带动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商品油画、网游动漫(研发方面)等产业已居全国前列。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报纸发行业、文物品拍卖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等居全省前列,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小白鹭民间舞团、厦门爱乐乐团等一批文化实体品牌正在形成,世通华纳、光合作用、青鸟动画、大拇哥动漫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业务拓展迅速,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年末,全市文化相关产业总增加值为102.948亿元,占全市GDP的7.48%,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厦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厦门网成为热门网站】 由市委主办、市委宣传部主管,整合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等资源的厦门新闻综合网站于5月28日正式上线后,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第一时间报道政治、经济、文化的服务资讯,特别是“有话就说”等栏目,及时反映广大市民群众的呼声,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每天有超过15万的网民访问厦门网,页面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万,最高时达到930万,点击率持续居福建省新闻网站首位。
  【开办厦门“理论在线”】 为了给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权威、便捷的理论服务平台,9月,厦门网“理论在线”频道正式开通。频道设置14个主要板块,分别为高层关注、中心组学习、学习重点、跨越式发展、海西战略、热点互动、理论瞭望、厦门讲堂等,由市委宣传部有关处室负责日常编辑工作。“理论在线”开通至年末,共有65639人访问162203个页面,平均每天612人访问1588个页面。
  【加强新闻宏观管理】 年内,市委宣传部制定和规范有关新闻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开展增强新闻真实性的整改工作,组织开展都市类报刊和广播电视专业频道频率的自查和整改工作。通过新闻通气会、协调会、发布会等形式强化新闻宣传的宏观管理,健全舆情信息报送网络,完善舆情研判、引导和应对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理“得得网网络造谣”事件和“网络实名制”舆论风波。
  【选拔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年内,市委宣传部在市宣传系统开展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简称“五个一批”人才)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实施。经过推荐上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确定初步人选、复核考察、确定预备人选、公示、确定名单等程序,首批评选出38名人才。年末,市宣传系统召开表彰大会,市领导为优秀人才颁发荣誉证书。按照规定,市委宣传部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的选拔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选拔出的人才将及时纳入“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培养,使他们成为厦门市宣传系统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
  【突出典型社会宣传】 2007年,市委宣传部积极抓好重大典型宣传,注重提高典型社会宣传质量。如突出宣传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外来员工冯鸿昌的先进事迹,并作为全省的典型,12月18~21日在全省集中宣传。《福建日报》刊发2篇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福建电视台“福建新闻联播”节目连续3天报道,“新闻启示录”栏目还播出1期人物专访。其他省属媒体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分中央媒体也作了相应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此外,厦门市还先后宣传见义勇为模范人物王贯中、洪炳坤的先进事迹和一批双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医疗卫生战线的先进典型,并在厦门人民会堂举办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取得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工程】 年内,市委宣传部在全市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进校园宣讲和基地教育微缩展板进校园巡展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中宣部宣教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为配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上下集)的拍摄和播出工作,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嘉庚精神”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在庆祝建军80周年期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厦门市庆祝建军80周年暨陆风彬将军书画展览”、“建军80周年电影展映展播”等纪念活动。厦门国防园国防教育展馆等12个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张加民)
  统战工作
  【概况】 2007年,市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市委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全年研究统战工作20次,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通报会5次。根据全国和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会决定在市委统战部增设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处,并每年增加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海外联谊工作、民主党派工作专项经费51万元;各民主党派调研培训经费由每年8万元增至50万元;落实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部长工作机制,对海沧、集美、湖里3个区的统战部部长进行调整,全市6个区的统战部部长全部由常委担任。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汇聚统一战线力量,服务厦门市中心工作。(1)先后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考察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和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情况,推动市各民主党派把调研力量集中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加强”、“四个破解”的中心任务上来,共完成106个调研课题。(2)“九八”投洽会期间,统战部联络小组(含台联、金联)邀请境外客商团组7个、173人,支持市留学生联谊会组织志愿者参与会议服务工作。参与和做好第二届世界闽商大会厦门座谈会和厦门闽商代表的邀请接待工作。(3)参与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海西春雨行动”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经验。(4)指导厦门市职教社开展“温暖工程”活动,于7月27日联合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厦门市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全年共为5368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2.处理好政党、民族、宗教、社会各阶层和海内外“五大关系”。(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文件精神,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协助各民主党派市委完成换届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新班子加强自身建设,修订《各民主党派厦门市委会议事规则》、《各民主党派厦门市委会专兼职领导工作职责》。厦门市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并在党派中央换届中得到体现,厦门市有14位民主党派领导当选为党派中央委员,其中2位当选中央常委,郑兰荪当选民盟中央副主席。(2)认真贯彻执行《厦门市聘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特约人员暂行办法》,推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的特约监督员、市行风评议代表和市长专线督察员。(3)协助筹备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把推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市总体工作;落实高山族专项帮扶资金使用,协助做好清真食品和其他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妥善处置涉及民族方面的各类突发性事件。(4)继续加强《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健全基层宗教工作网络,加强宗教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做好治理乱滥建寺观教堂工作;继续开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工作;继续做好天主教专项工作,协助省委统战部组织天主教厦门教区宗教人士赴外省学习考察;协助省委统战部做好对厦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考察培养;指导做好厦门市宗教研究会的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工作;配合省委统战部,承办中央统战部在厦召开全国省级统战部民族宗教处处长研讨会。(5)开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调研,完成《做好厦门市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调研报告》,该报告获省委统战部2007年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协助做好市工商联(总商会)换届的相关工作;积极推动在北京成立北京福建企业商会厦门分会、厦门市工商联北京分会;指导各区工商联(商会)于12月顺利完成换届工作;着手开展厦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6)制定《统战系统对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对系统各单位开展对台工作指导,着力拓展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牵头举办厦门市海峡两岸同胞新春茶话会;支持集美校委会办好“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继续邀请岛内台胞组团参赛。邀请香港专业界人士来厦参观考察,全年接待海外来宾13个团组、500多人。指导和协助做好澳门厦门联谊总会的成立工作,参与组织联络,顺利召开澳门厦门联谊总会成立大会;协助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做好第八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有关工作。(7)承办中央统战部在厦召开的十一省市统战部做台湾人民工作座谈会;协助中国侨联在厦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海内外同胞500多人参加大会。(8)积极推进华侨博物院庭院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陈嘉庚纪念馆建设,完成纪念馆主体施工和落实展览方案;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制作的《我心目中的陈嘉庚》播出后,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召开多场学习宣传嘉庚精神座谈会。
  【表彰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该项活动由市委统战部联合市委宣传部等5家单位共同举办,评选对象主要是经工商局注册,在厦门市从事生产、经营的私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合伙企业中的主要合伙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控股股东,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要自然人出资者。活动自2006年9月启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候选者演讲竞选的方式,选出50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3月6日,主办单位在厦门宾馆明宵厅召开表彰会。会上,50位当选者向全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倡议书》(详见本书民营经济栏目“社会活动”相关条目)。
  【全市统战工作会议】 4月11日在市政府西楼会议厅召开。会议传达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总结6年来全市统战工作情况和经验,提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市委领导何立峰、黄杰成到会讲话。会后市委下发《中共厦门市委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对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措施。各区委也相继召开各区统战工作会议,并根据各区实际研究制定下发相关贯彻文件。
  【全市统战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9月,市委统战部与市直机关党工委、市委党校联合发文在全市开展统一战线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市统战系统各单位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参与学习和答题活动,市直机关和各区各级党组织将统战知识学习和答题活动纳入学习和培训内容。活动期间共收回答题卷近3000份。11月16日,市委统战部举行知识竞赛决赛暨学习竞赛活动表彰会,会上有18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5名,并对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竞赛活动和成绩优秀的市直部门、统战系统单位进行表彰,有16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工作】 年内,按照中央、省委的文件精神,市委统战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掌握政策,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文,做好厦门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安排工作。新一届政协委员名额从上届的400名增加到417名,实际安排408名,其中老委员226名;中共党员159名,占39%,非中共人士249名,占61%;市政协党外常委46名,党外副主席4名,分别占总数的67.65%和50%。同时,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厦门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共推荐代表候选人9名。
  【协助各民主党派市委完成换届工作】 在市委的领导下,1月6日至2月10日,厦门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先后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会。换届后,全市8个民主党派新一届市委会有常委82人、市委委员196人,其中主委8人、副主委43人。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5~6月,市委统战部与市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第五、六期厦门市非中共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有85人参加;9月,举办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第五期民营企业骨干培训班暨香港中华总商会第142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有24名民营企业家参加。7月,与各民主党派、市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举办厦门市各民主党派新成员暑期培训班,共有224人参加。
  【协助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8月24日,市委统战部召开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座谈会,传达贯彻中共和省委统战部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学习教育活动。会后,各民主党派市委按照“动员准备、学习教育、查找差距和不足、总结和制定措施”四个阶段的要求分别部署,逐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期间市委统战部还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将中共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作为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吴蔷)
  纪检监察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较好地保证了广大党员干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经受锻炼和考验。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呼应,主动融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四个着力”的贯彻落实,推动和促进厦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主动融入服务跨越式发展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在督促和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打击商业欺诈等多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建筑市场“大牌子、小队伍”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现场检查278个在建工程,涉及182个施工企业、54家监理企业,核查在厦施工企业备案情况和承揽施工任务情况,对33家施工企业备案情况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对危及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67家施工企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取消在厦资质备案、半年内财政投融资工程的建设单位不得选择其为中标人、列入监管黄色警示、通报批评、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并对41名有关工程的项目经理给予通报批评,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二是深入建设现场督查。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黄杰成等领导多次深入环东海域综合整治、湖边水库片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建设、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园博园建设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开展专题督查调研,提出工作要求,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在全市各重点建设工程指挥部设立监察组,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配合指挥部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督促建设项目前期手续无偿代办、现场审批、零耗时服务等改革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三是抓好重点跟踪督查。着重抓好对市属国有企业和企业国有资产整合中人员、资产与财务管理、征地拆迁工作、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的坂头水库库区违法建设、经营烧烤餐饮等污染水源的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行风评议代表到现场调查,下发监察建议书,并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先后出台《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派出监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厦门市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建立监事会制度入手,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从强化效能监察入手,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从规范职务消费入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年内,市委首批向15家市属国有企业派出5个监事工作组,监管国有资产280亿元。同时,市纪委指导并督促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思路,督促落实本年度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强化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
  【开展源头治理工作】 一是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工作。会同市建设与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活动若干补充规定的通知》和《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试行)》,简化招标办法,防止围标串标,加强对评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二是土地出让领域治理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拍挂制度及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方案》、《厦门市国有土地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前期工作标准(试行)》、《厦门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操作细则(暂行)》和《推进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意见》等文件。三是产权交易领域治理工作。通过与上海产权市场合作,实现产权交易项目“异地同步”挂牌,进场交易成效显著。四是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工作。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纪律和评标评审工作要求的通知》,改变以往特殊采购信息不强制公开的做法,明确规定竞争性谈判采购信息、询价采购信息、成交结果等信息应当上网公告,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诚信记录动态发布机制与不诚信采购代理机构“黑名单”制度,增加评审专家数量与专业类别。五是医药购销领域治理工作。制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良记录公布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上备案采购暂行办法》、《药品集中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办法》、《关于规范医疗卫生单位仪器设备及服务招标采购的意见》等制度,建立和落实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等。六是资源开发和经销领域治理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和《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交易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全面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此外,其他领域和职能部门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党员自查有无以权谋私行为】 5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出台后,市纪检监察机关下发《关于几起党员干部利用行政管理权执法权谋取私利案件的通报》,要求各级各部门组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专题讨论,贯彻落实中纪委的规定。全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5.9万多名党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自查,未发现违反《规定》行为。
  【抓好节日期间廉洁自律工作】 元旦、春节期间,市纪委向全市正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发出廉政贺卡,并通报一起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吃拿卡要”的典型案件。自律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两节”期间全市共上交礼金1.8万元、购物券3.35万元、礼品29件(折合人民币约1.6万元),拒收礼金3.645万元及价值约3万元的礼品。国庆、中秋前夕,市纪委下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召开全市国庆中秋廉洁自律工作会议,严格控制中秋博饼的范围和规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开展村组“公款私存”问题专项治理】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村组征地款“公款私存”问题,市纪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财管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点对村组资金监管、账户开立情况及是否存在“公款私存”问题进行检查。全市共查出村组“公款私存”1094笔、4418.94万元,已清理纠正976笔、4008.08万元。
  【开展防范公共安全的监督工作】 年内,市监察局参与110社会联动工作,督查联动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并就贯彻落实全市110社会联动工作现场会精神提出具体意见,同时还参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查,会同市疫控办对各区防疫禽流感工作进行6次专项检查。10月,福建省监察厅下发《关于加强对防抗洪水和台风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后,市监察局认真督促有关单位抓好落实,并建立健全防抗洪水和台风监督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推进网上审批监察】 年内,市监察局建成网上审批电子监控中心,将42家审批单位、454项审批事项纳入该系统试运行。截至12月底,全市有31家单位、164项审批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审批服务,42个部门、1259项审批服务项目的办事指南可在网上查询,821个事项的表格网上可供下载。改版后的市政府网站,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情况信息公开窗口,实现网上审批事项的过程公开,市民可以在网上自行查询办理情况、在线咨询投诉等。
  【机关效能投诉工作】 年内,各级监察部门认真办理各类投诉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至10月底,全市共受理机关效能投诉453件,其中来电276件、来函129件、来访48件;自办投诉73件、转办297件;应办结346件,已全部办结。先后给予效能告诫9人次、诫勉教育12人次,通报批评7人次。
  【治理商业贿赂】 至10月,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93件,涉案金额2948.0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231.9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7件、57人。其中,启动建设工程领域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立案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串标案件5件、5人,违纪金额51.2万元。
  【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年内,市监察局通过对马峰山体育公园在建工地坍塌事故、集美大桥施工栈道安全事故、“6·6”和“6·28”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马銮湾防浪堤违反《水利法》规定造成隐患事故、瑞景商业广场工程“5·9”事故、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水工工程“5·9”事故、福隆·东方丽景工程“5.10”事故、运达精密工业排水管沟施工“5.14”事故等进行调查,并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同时,会同市建设局、市安监局联合下发《厦门市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行为规范暂行规定》。
  【开展考试招生监察】 全年共组织或派出63人次对公务员考录、公务员体能测试、厦门市事业单位招聘编内工作人员考试及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等24场考试进行监督,并参与高考、中考、成人高考、成人自考等巡视工作。
  【治理教育乱收费】 年内,继续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代办收费管理,纠正5起违规收费,清退乱收费款38.96万元,通报批评6人。
  【案件查处】 年内,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216件次(其中重复345件次,集体访2批、25人),其中检举控告类举报1617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279件(含上年度遗留32件),通过初步核实转立案139件,已了结155件。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36件、236人,其中新立案件215件、215人,比上年上升0.47%,涉案金额达2389.72万元。新立案件中,涉及处级干部23件、23人,涉及科级干部34件、34人,涉及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三机关一部门”59件、59人。结案213件、213人,结案率90.25%。给予党政纪处分的162人,其中给予撤职以上处分的86人,挽回经济损失1597.1万元。
  【规范安置房管理工作】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安置房分配中存在不符合安置条件、闲置、侵占等问题,市监察局会同市建设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安置房清理工作的通知》,对近年来安置房的分配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保证市委市政府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年内,全市受理1832户社会保障性商品房的申请,经审查取消申请资格的345户,受理投诉2件,查实2件;受理7639户社会保障性租赁房的申请;经审查约谈800户,取消申请资格243户,受理投诉27件,查实19件。
  【对医保定点单位评审工作开展全程监督】 12月,市纪检监察部门与医保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对医保定点单位评审工作的全程监督。此次评审是从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评审专家库(由具有高级职称、从事医药管理和临床工作的专家组成)中随机抽取的6名专家和从市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随机抽调的3名工作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现场考核、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审出15家医疗机构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60家零售药店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
  【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 2007年,厦门市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在廉政文化进企业方面,市纪委联合有关单位举办“迎国庆、廉政文化进企业”合唱比赛暨大型图片展。在廉政文化进农村方面,以廉政题材电影进农村为主要形式,在全市6个区共放映100多场廉政题材电影。受到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王星旦)
  信访工作
  【概况】 2007年,全市各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2994件(批)、90153人次,比上年分别下降15.7%、2.8%,其中集体上访1050批、23992人次,分别下降1.2%、11.1%。全市受理群众来电、电子邮件1801521件,上升79.8%,其中市长专线电话受理市民来电和电子邮件58140件(来电45641件,电子邮件12499件),上升11%;劳动咨询举报电话154.83万件。赴省集体上访8批、125人次,比去年减少9批、416人次;进京上访31批454人次,增加22批、440人次。
  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933件(批)、33908人次(包括电话和电子邮件),比上年分别下降24.5%、22.9%,其中来信2586件、26132人次,分别下降30.2%、18.8%;来访1347批、7776人次,分别下降20%、34%;集体上访242批、6227人次,分别下降40.7%、37.9%。各区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202件(批)、17442人次,分别下降16.8%、17.2%,其中集体上访297批、5808人次,分别下降19.7%、2.7%。
  年内,群众到市委、市政府信访呈现“两降、两升”的特点。两降是:通过传统渠道的来信来访总量下降,来信量、来访量、集体访量、信访人次等4项主要指标均比上年下降20%以上;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批数下降(50人以上集体访62批,下降27.1%;100人以上集体访8批,下降65.2%)。两升是:通过“网上信访”等新渠道反映的诉求上升,市长专线电话受理电子邮件12499件,上升117%;越级进京上访的批数和人数上升。全年,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和市委、市政府通过市信访局交办的信访查报件共125件,其中市领导批示件123件,办结率达100%;市信访局交给各区、各部门办理的重要信访件601件,办结率达92.7%。
  【群众上访的主要问题】 一是因劳资纠纷、拖欠工资等引发的劳动人事问题的集体上访较多,约占全年集体上访总量的43.4%。二是因出租车到期更新、“面的”到期报废退出营运等问题产生的越级进京上访人数众多,约占全市进京上访总人次的80%。三是海域整治和农村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纠葛,主要反映补偿标准不高、对今后生活出路存在担忧等问题。四是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投诉成为新的信访热点问题,主要反映城市油烟噪音扰民、海沧PX化工项目建设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等问题。五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是对各类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判决不服,判决后执行难等问题,虽然仅占信访总量5%,但调处难度较大。六是旧城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安置地点、补偿标准、文物保护等问题。七是产权办理、物业管理、物业与业主委员会纠纷问题等。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2月9日,市委出台《关于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信访部门加大重点疑难信访问题的排查化解力度,大力推进“事要解决”。市信访局制定“两确保,一遏制”的排查化解总目标(确保重要时期的安全稳定,确保信访秩序明显好转,遏制越级进京赴省上访增长的势头),实行案件“六定五包”责任制,即: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督办单位、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各级、各部门采取措施,主动作为,对排查出来的信访案件,一案一策,积极化解,直至最终落实解决。集美区成立3个信访工作小组,直接参与各镇(街)的接访和纠纷化解。翔安区把环东海域整治过程的矛盾纠纷作为排查化解重点,大量突出问题在本辖区内化解。市中级法院各业务庭每月定期排查,采取判后答疑等多项措施平息纠纷。市环保局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和现场稽查工作,及时排查化解信访隐患。市国资委讲究工作策略,妥善处置国企改制中及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市教育局重视小学招生和中招期间的信访工作,努力做到敏感时期零投诉。市台办每周定期到台商协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台商投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与管理局、市总工会制定《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若干意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至年底,各区、市直各部门共排查矛盾纠纷4281件,均已基本结案。同时,中央、省联席办交办的45件非正常上访问题已全部办结,市联席办先后7次滚动排查41个重点信访问题,4次集中排查99件突出矛盾纠纷,90%办结。
  【开展人民建议定向征集活动】 年内,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先后两次定向开展2007年度市委、市政府为少年儿童办实事项目和2008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征集活动,共收到意见、建议1451件。
  【开通海沧PX项目建议热线】 6月1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开通海沧PX项目建议热线,实行24小时值守。12月初,海沧PX项目进入区划环评报告公共评议阶段后,市征集办每日汇总信息,先后编发6期舆情专报。通过有效的沟通,群众通过热线从表达不满转变为主动建言,从表达诉求转变为积极献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提高市长专线电话办理实效】 年内,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采取各种办法不断增强市长专线电话办理实效。一是拓展专线网络,增加5个市级联网单位,并将专线办理网络延伸至岛内所有街道办事处,提高专线投诉件的运转效率。二是对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强化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三是以参评市级“青年文明号”为切入点,优化接线服务,规范办理流程,加强专项督查,实施部门联动。四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信息汇集,主动为弱势群众代言。年内向市委办、市政府办报送5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
  【加强信访网站的软硬件建设】 5月,厦门成为全国“网上信访”试点单位后,市信访局采取各种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一是构筑网络。利用党政机关专网平台,整合各区、市直重点信访部门信息化资源,构架起全市信访基础数据库,初步形成全市信访系统纵横网络。至年底,有82家单位联网办信办访,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做强网站。“信访与民意”网站全面改版升级,丰富信息内容,增加链接对象,增强网站的活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同时也方便群众信访和投诉。三是加大投入。按照国家信访局“网上信访”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投入财政资金百万元,规范和完善“网上信访”软、硬件设施,努力实现受理、督办、反馈、结案、答复的网上全程服务。
  【信访工作机构规格调整】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5月,市信访局机构规格调由原来的正处(副局级)调整为副厅级,各区信访局机构规格也先后调整为正处级。全市信访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充实信访干部队伍,湖里区信访局、市人大信访处的工作人员也相应增加。(黄光明)
  党委其他工作
  老干部工作
  【概况】 2007年,中共厦门市委老干部局从优从好做好老干部政治和生活两项待遇工作。
  1.组织老干部学习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认真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行具体部署;举办一场全市老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一期市级老领导读书班、两期地专级老干部读书班。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也积极组织老干部进行学习座谈讨论,分别请教授、学者作100多场次专题辅导报告。
  2.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坚持执行老干部阅文等制度,有重要会议、重要活动请老干部参加,重要情况及时向老干部通报;坚持住院探望、走访慰问制度;市领导每季度向市级老干部通报工作,年内两次向全市老干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市老干部局坚持为企事业单位及阅文不方便单位的老干部提供文件阅读服务,尽管有时只有一位老干部来阅文,办公室也为其服务。
  3.认真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一是春节、老年节期间,市委、市政府拨出168.1万元专款,慰问全市的老干部、离休干部遗属;二是拨款25万元补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三是为配合厦门市开展全民医保,市老干局下发《关于落实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通知》,对参加个人医保缴费有困难的遗属进行补助,全市有35人得到帮助;四是调高离休干部的无工作遗属定期定额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至920元,从7月1日起执行;五是市财政为企业离休干部提供社保资金670万元,为全市的离休干部提供医保资金2170多万元;六是帮助困难企业解决无力支付离休干部各项补贴近570万元;七是发放给易地安置老干部补贴金33.12万元。
  4.做好老干部“双高期”服务工作。一是根据老干部“双高期”(年龄高、发病率高)的特点,举办老年人常见眼疾预防与保健、老年人常见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等系列讲座;二是做好组织老干部参加健康疗养、外出参观考察、为老干部联系就医住院、帮助老干部报销医疗费用及日常生活等服务工作。截至12月3日,有近千名老干部到鼓浪屿干部疗养院进行健康疗养。
  5.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年内,市老干部局先后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书记学习报告会和培训班,并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对全市各老干部工作系统一年来贯彻落实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的情况进行调研,并从全市250多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中挑选40个支部,召开4场座谈会,提出今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措施。积极引导基层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与社区共建和党支部联席会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作用。全年,与厦门电视台合作,拍摄2集反映老干部支部和老党员先进事迹电视片;编印8期党建信息简报下发各老干部支部。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牵头组织参加中国老年报社等单位举办的“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市委老干部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市公安局老干处等3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4位同志获得优秀个人奖。老年节期间,同安区老干部局举办钻石婚、金婚庆祝活动,市老年大学举办庆祝十七大文艺汇演、太极拳比赛、老年书画摄影展及健身操表演等。
  【厦门老干部网开通】 为了更好地宣传老干部、服务老干部,5月下旬,市老干部局创办厦门老干部网站,开设的栏目主要有:办事指南、工作动态、领导关怀、活动剪影、政策法规、党建之声、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干论坛、机构设置、教育园地等,并设有信息发布、信息展示、站内新闻搜索、网上互动、网上链接等功能。网站开通半年来,发布各类信息199篇、彩色照片84张,点击率7198人次。(陈文英)
  政策研究
  【概况】 2007年,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为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思与谋、鼓与呼。
  1.认真做好课题调研。做好市重点课题调研的选题,组织开展关于扎实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等5个方面17个重点课题的调研工作。围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协调市直部门开展37个课题的调研活动。同时,还承担市委与中央编译局合作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调研等专项调研工作。在认真做好课题调研的同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将调研成果吸纳到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和市委领导讲话文稿中,《厦门通讯》、《政研参考》等刊物及时选登课题成果,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与市委办公厅合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一书,提供给全市各级干部学习使用。
  2.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成效、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撰写一批质量较高的总结性文章。如围绕“指挥部模式”在组织工业集中区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相关人员对其科学模式和有效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指挥部模式——厦门工业集中区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成功实践》,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的批示,组织深入到同安、翔安、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对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翔安区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协调配合,联手促进火炬(翔安)产业区开发建设的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形成《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阶段性总结》、《着力谋求“四合”,共促跨越发展》,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并在《厦门日报》和《厦门通讯》上全文刊登。
  3.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牵头组织起草《中共厦门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把厦门作为全国对台工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破解“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交通难”问题等一批政策性文件。认真组织完成《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传达提纲》、《关于全省设区市市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精神传达提纲》、《服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政研工作新局面》、《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卢展工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全省设区市市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精神的情况汇报》、《环东海域宣传报道策划方案》、《韬略泽特区,功绩垂青史——追忆胡宏同志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贡献》、《闽台同根源远流长》等文稿。
  4.为领导决策提供资讯。编发海关支持海西发展若干政策、土地增值税调整、综合配套改革、中央惠台13项政策等《专报》,并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供市委领导参考。及时收集深圳、宁波等主要城市的重点项目安排情况,为市领导提供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每季度完成《厦门市经济运行及社会稳定情况报告》,专题呈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此外,还以《省外动态》为平台,全年编印80期,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省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新思路等信息。
  5.办好《厦门通讯》。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为宗旨,认真办好《厦门通讯》,全年共编辑出版12期,刊发各类文章214篇。
  6.做好项目的跟踪督查工作,推动工作的落实。(1)抓好领导批示件办理。本着“依照法律、根据事实、尊重历史、有利发展、促进稳定”的精神,认真办理市领导的批示件。全年完成关于湖里高新技术产业区征地拆迁、工业企业外迁、国际滨海度假村项目、发改委关于海水淡化项目进展情况等20件批示件的办理,完成《湖里高新技术产业区征地拆迁的专报件》、《厦门市工业企业外迁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厦门国际滨海度假村”项目情况的报告》等专项汇报材料。(2)抓好市重点项目督查。认真抓好思明区域内30个重点项目的督查工作,实行重点项目督查专人联系责任制,并定期深入重点工程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全年共完成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督查汇报件34份。(3)抓好市委专题会议纪要的督查。根据市委专题会议纪要的要求,与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指定专人跟踪专题会议研究事项的落实情况,了解进度,分析问题,并及时反馈。全年完成59期《市委专题会议纪要》、466项内容的跟踪落实,占《市委专题会议纪要》总数70%的工作量。(刘斐蓉)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坚持以打现行、抓黑手、端窝点为重点,持续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1)加强防范、妥善处置“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插手群体性事件及其他热点敏感问题。1月底、4月中旬、五一节、国庆节及党的十七大期间,境外“法轮功”邪教组织频繁使用非法信号攻击我国卫星电视节目,厦门市严密防范,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因而未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厦门市区位特殊、情况复杂、敏感期多、重大活动多的特点,各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自治,专群结合”的方针,着力抓好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管控。年内,成功破获一批“法轮功”网上煽动案件,抓获多名“法轮功”违法犯罪人员,捣毁数个窝点,缴获一批“法轮功”反动宣传品和作案工具。有效封堵大量“法轮功”等邪教类有害网络信息。(2)坚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贯彻“宁拉勿推、多帮少打”的指导思想,做到“政治上不歧视、工作上给出路、生活上多关心、感情上常联络、思想上重引导”。1月底,市委防邪办专门走访相关劳教场所,通过座谈了解“法轮功”劳改劳教人员的现实表现和思想转化情况,提出抓好“三出”人员(即出狱、出所、出班)的接茬后续帮教工作。(3)积极实施“回归社会工程”。5月底,厦门市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刑释解教“法轮功”人员回访帮教工作任务(即“回归社会工程”),并下达实施方案。此次实施“回归社会工程”,旨在通过开展回访帮教工作,全面掌握刑释解教“法轮功”人员的基本情况,进一步落实巩固工作责任制,帮助他们消除思想困惑,解决生活困难,使他们彻底摆脱“法轮功”邪教的精神控制,使刑释解教“法轮功”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12月20日,市防邪办在思明区筼筜街道召开全市“回归社会工程”试点现场会,推广思明区基层开展“回归社会工程”的经验和做法,部署全市实施“回归社会工程”的具体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反邪教工作的落实。(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6月中旬,厦门市部署召开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的安全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批示精神,要求做到两个“决不允许”,确保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厦门市社会政治稳定。为此,市有关部门加强布控,特别是对重点对象,提前做好劝阻工作,同时加强对口岸和出入境的查控,严防“法轮功”分子从厦门偷私渡出境。
  【推广四套健身气功】 年内,市委防邪办根据全国健身气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厦门实际,联合市体育局,依托老体协,在几个社区和行业试点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即: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这四种健身气功,是经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为主要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推广工作还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造势,并采取以点带面形式进行。
  【市反邪教协会换届】 9月27日,市反邪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协会全体理事和会员及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会议修改厦门市反邪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厦门市反邪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市科协党组书记林芝建当选为市反邪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市防邪办)
  党校工作
  【概况】 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全年共举办13种类型、20个班次的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049人。其中,市委党校举办7种类型、11个班次,培训学员503人;市行政学院举办3种类型、5个班次,培训学员197人;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3种类型、4个班次,培训学员349人。
  科研工作。2007年,教研人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82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省、市、校课题立项2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国家行政学院招标课题、全国社科院系统招标课题、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厦门市社科研究课题8项,福建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课题6项,校级调研课题4项。在各类科研成果评奖中,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优秀奖1项,厦门市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14项,其他专项理论征文活动获奖8项。
  党校函授教育工作。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决定停止招生和函授生源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全年研究生班招收29人、大专班和本科班招生575人,共604人。至年末,在校函授生共计2076人,其中研究生100人、本科生1256人、大专生720人。
  【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 2007年,校委会对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作了具体部署和细化安排。同时,注意发挥自身理论宣传优势,积极参加全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宣讲和厦门市报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宣传十七大采访报道活动。
  【《建设和谐厦门的实践探索》出版】 该书由市委党校组织集体编写,邓仕〓任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2月出版。全书共12章、26万字,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厦门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四个加强”、“四个破解”,着力改善民生的实践经验,是和谐厦门建设第一部系统研究和公开出版的专著。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年内,市委党校在各主体班开展互动式教学,适度增加现场教学,把现场教学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培训实效的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并成功实施菜单式教学改革,上半年,菜单式课程集中准备,试点先行,下半年,全面启动,普遍推开。菜单式课程打通学员班级界限、教研室界限和校内外界限,从培训需求和课程需要出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组织学员赴新加坡培训】 11月12~19日,市委党校组织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9位学员赴新加坡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采用常规上课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新加坡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新加坡社区建设”、“新加坡城市环境保护”、“新加坡旅游产业的发展”等4个课题,实地学习、考察、交流,形成研究成果,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党校迁建工程奠基】 7月27日,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奠基典礼在新校址海沧区东孚镇举行。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黄杰成等市领导出席。市委党校迁建工程由杭州园林设计院和上海建设设计院厦门分院联合设计,建设用地面积13.53万平方米,建设总规模7.5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2.25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费用),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拨款。该工程2006年11月获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开始场平施工,拟于2008年底竣工,2009年春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林永基)
  保密工作
  【概况】 2007年,市国家保密局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狠抓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保密检查和保密机构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1.领导重视网络安全。年内,市委领导加强对保密工作的指导,市委书记何立峰、市委秘书长徐模、副市长詹沧洲等多次就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做出批示。市委副书记、保密委主任陈炳发在全市保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
  2.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努力提高技术防范能力。依托违规主机接入和外联监管系统(简称“网警”系统)进行实时监管,监管范围扩大至市直各部委办局及其下属各行政事业单位、各区涉密单位,全市违规利用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并呈逐日下降趋势。
  3.开展宣传教育和保密调研。市保密局继续执行“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全年组织播放保密教育片《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泄密隐患演示》81场次,有6250人观看;组织订购“五五”保密宣传挂图104份,订阅2007年《保密工作》杂志1342份。此外,还开展关于信息公开与保密关系、加强保密法制建设、办公内网改造等专题调研,形成《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情况》、《保密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市国家保密局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和责任方案》等调研文章。
  【启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 为做好信息公开环境下的保密工作,9月,市保密局启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先后对全市政务公开信息目录、地名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进行保密审查。截至年末,共审查33个单位,38册拟公开资料。
  【涉密计算机违规上网监管系统通过国家保密局验收】 11月,国家保密局局长助理杜永胜带领验收组来厦验收。验收组认为厦门作为全国涉密计算机违规上网监管试点单位,监管工作抓准了时机,保密人才队伍、管理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试点工作中采取的工作方法为全国保密系统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市委副书记陈炳发要求巩固好的、成功的做法,下一步还要着重解决定密、系统升级、监管制度建设、扩大监管覆盖面等问题。
  【落实网络安全保密工作责任】 根据全市网络安全工作会议的精神,10月,市委保密委与109家单位一把手签订《涉密计算机物理隔离保密责任书》,明确各单位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数量、接受“网警”系统监管情况、保密责任和义务,激发各单位的保密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促成各单位与保密工作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开展保密专项检查】 3月,市保密局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交易专项行动,接受检查的旧货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包括废品收购店)共68家,累计发放宣传材料300份。7月,开展涉密载体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检查,87家机关单位向市保密局报送自查情况报告。8月,市保密局抽查市“四套班子”办公厅、教育局等73家单位,检查数量为历年之最。(黄斯伟)
  机关党建工作
  【概况】 年内,市直机关党工委继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工作,完善机关党建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1.继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年内,市直机关党工委下发《关于在全市机关持续深入开展“当好三个表率,服务跨越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并通过举办全市机关党委书记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和各种座谈会、报告会,推动全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同时,继续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重点建设工程工地观摩,制作反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专题DVD片,出版《当好三个表率服务跨越发展——厦门市直机关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集》;开展“厦门市机关作风建设十佳创意”评选活动,刊出市行政中心宣传栏10期,展示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风貌;在《厦门日报》刊登专版,介绍先进单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组织特邀考评员到有关单位和“窗口”进行暗访,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2.开展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根据省市委有关要求,从3月份开始,市直机关党工委工作人员分三批深入基层,对38个市直部门单位联创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并派员专程到省直机关党工委和6个省直部门学习取经,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全市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通知》,制定考评办法,将联创活动逐步延伸至镇(街)。党工委还在思明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召开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有15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介绍了经验。4月,与福州、宁德等4个设区市机关党工委进行交流。
  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5月,党工委与各直属部门单位签订第六轮(2007~2008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充实党建责任书的内涵。6月、10月分别召开市直机关第六、七次党建第一责任人交流汇报会,巡查有关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一年来,共指导帮助48个机关党组织进行换届,调整配备39名机关党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人才中心、火炬高新区、象屿保税区等12家单位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制定下发《厦门市市直机关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全年,机关各级党组织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千名,发展党员473名,其中党工委直接培训3批350名,经党工委审批发展转正的党员45名。在市直机关率先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和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4.抓好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工作。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做好案件检查和信访举报件处理工作,全年共调查违纪违法案件13件,通过办案办信挽回经济损失111万元。在查办党员违纪案件中,做好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根据机关党建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部分机关单位及公务人员存在的工作作风和效能问题开展督查调研。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形势季度分析制度和纪委(机关纪委)书记联席会,促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
  5.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多次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到市重要交通路口进行文明督导;发动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我为农民兄弟姐妹捐赠图书”、“喜迎十七大,好书送农家”、“万人献爱心”、“送温暖、献爱心”等“公仆爱心行动”系列活动,全年市直机关共捐款近300万元。机关工会工委认真组织实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继续落实特种重病医疗互助保障的新保和续保工作,及时关心慰问贫困职工,并积极开展易于普及的健身活动。机关团工委组织合唱团深入园博园等重点建设工程工地慰问演出。机关妇工委成立“服务跨越发展、巾帼建功立业”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作巡回报告;组织巾帼志愿者导游队为莅厦的重要宾客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欧志晶)
  档案工作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9909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9705卷(次)。市档案局加强对厦门滚装码头、翔安海底隧道、成功大道、五缘湾片区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全年完成82项市重点工程、38项在厦省重点工程的档案管理情况登记。厦门滚装码头、翔安大道档案管理分别通过省档案局、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项验收。此外,市档案馆还开展法院、会计师事务所等专门档案以及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历史档案、知名书画家作品等的接收征集工作。到年底,馆藏档案突破20万卷。
  年内,各区采取措施,促进村(居)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湖里区和江头街道各拨款1万元为祥店、吕厝社区建立新档案室,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至年末,全市189家社区居委会全部通过档案管理合格认定,合格率100%。各区档案馆还积极开展档案的征集工作,集美区档案馆派员向各镇、各民主党派和专业人士征集资料,到开发区、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现场拍摄图片、征集资料,丰富了馆藏;海沧区档案馆开展慈济文化节书画作品的征集工作。
  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积极利用馆藏资料为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市重点工程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实验区)一期护岸建设中,市档案馆为中国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厦门分院提供同安东西溪工程防护体系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材料,明确工程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制定。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为湖边水库片区6000多套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湖边水库的综合整治工程,提供资料4种、1000多卷,出具乡村建设档案证明295份,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同安区档案馆为解决环东海域整治中的纠纷,提供档案100多件,为同安、翔安两区的区、村规划建设提供档案700多卷。此外,市档案局还利用馆藏资料与市党史研究室合编《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历次代表大会重要文献选编》;市公安局选取2004~2007年档案利用的55个典型事例,印发《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宣传档案利用在案件侦察、为民排忧解难中取得的成效。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3月,按照省档案局和省数字办的要求,市档案馆、集美区档案馆、海沧区档案馆作为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单位,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础上,选取档案资料,建立“厦门知青”、“厦门海堤建设”、“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专题档案,和“厦门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嘉庚”等爱国主义宣传专题档案,方便和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重点建设项目图片展】 为真实地反映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场景,市档案馆组织力量,深入建设工地,自行拍摄并多渠道收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照片和资料,从中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于8月17~23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展厅展出。展区面积700多平方米,分14个专题,图片218幅,包括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天竺山森林公园、观音山营运中心、园博园工程、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海沧港区、环东海域整治、五缘湾等建设工程。该展览展出后,受到市民的欢迎,先后有近千人次进馆参观。
  【“港城厦门,百年记忆”历史图片展】 由市城建档案馆举办,于12月29日在市建设大厦二楼会议厅开展,展期近一个月,观众近5000人次。展出13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除一幅铜版画外,其余是老照片和老明信片,都是陆续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市城建档案馆的专家运用现代电子数码技术和摄像技术,对老照片进行修补、放大,最大限度进行“还原”。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讲述了厦门城市的发展轨迹,沉淀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容涉及厦门民俗、建筑、市井、风光,最早可追溯到1793年,其中超过一半的照片首次公开披露,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期间,市城建档案馆还特别委托国家邮政局印制展览纪念封。
  (李沁园)
  【完成历届劳模资料整理归档】 9月,厦门市总工会完成对1955年以来历届劳模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由于要整理的资料时间跨度大,工作量也大,经过努力,共立卷388卷,包括1955年首届劳模名单、历年各级各届劳模及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的事迹呈报表、表彰决定、评选通知、劳模情况调查等,材料原始,全面详尽。此次整理不仅规范了劳模档案管理,也为今后宣传劳模,编纂有关劳模风采资料打下基础。(市总工会网)
  党史研究
  【概况】 2007年,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和重大党史事件纪念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中共厦门地方史(二卷)》篇目通过市委常委会的审定,落实编写经费,并启动撰写工作。(2)依托《厦门党史通讯》杂志,全方位开展党史宣传工作。年内加大三个方面的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对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宣传力度,“刊眼”的“卷首语”重点宣传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大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人风范的宣传力度,使党史宣传内容更具亲和力。三是加强对有厦门特色党史信息的宣传力度,使党史宣传工作更具本土特色。(3)编纂并公开出版42万字的《中共厦门地方史(社会主义Ⅳ)》,同时启动《移山填海——厦门海堤建设述略》的编纂工作。(4)召开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报告会;开展向驻厦海陆空三军赠书系列活动。
  【《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历次代表大会重要文献选编(社会主义时期)》出版】 该书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档案局(馆)合编,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36.7万字,收录建国以来中共厦门市委召开的两次代表会议和十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文献,包括历届市委工作报告、决议及历届市委领导名单。为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该书还对历次代表大会作简要评述。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报告会】
  6月15日上午在市委老干局三楼会议厅举行。原厦门闽中、闽西南、城工部三个地下党的部分老同志和革命史研究会等有关同志共100多人参加。会议邀请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王勤博士作香港回归10年的发展变化以及香港的发展前景专题报告。会议旨在通过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各界人士参与厦门市跨越式发展的热情。
  【向驻厦部队赠书】 从7月中旬开始,市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向驻厦“鼓浪屿好八连”、水警区政治部、“龙海艇”、空军某部赠送厦门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等书籍20余种、400多本,受到驻厦部队的欢迎。
  (党史研究室)
  接待工作
  【概况】 2007年,中共厦门市委接待办公室(厦门市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共接待来宾6276批次、67578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随员105批次、1011人次;省部级领导及其随员1406批次、14208人次;地市级领导及其随员4317批次、46290人次;重要外商448批次,6069人次。全年接待工作呈三大特点:一是一二级接待任务多、规格高。接待的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卸任的)主要有:朱镕基、李瑞环、吴仪、回良玉、田纪云等。二是大型重要会议多,接待规模大、要求严。全年接待大型重要商务活动和大型会议的来宾主要有:前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园博会、第十一届台交会、第五届厦门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协调会、国际海洋周、海峡两岸农产品销售论坛等活动的代表。三是来厦参观、考察的团组批数和人数增多,主要有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天津市、沈阳市、兰州市党政代表团和北京京剧院等团组。
  (陈剑英)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力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