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与公用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59
颗粒名称: 市政园林与公用事业
分类号: TU986;F299.24
页数: 8
页码: 72-79
摘要: 本文概括了2007年厦门市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电力供应等。
关键词: 市政园林 公用事业 厦门市

内容

综述
  2007年,厦门市政园林局扎实推进市政园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50.7亿,比上年增加17.7亿。新增园林绿地609公顷。
  一、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一批市政主干道桥梁建设与改造相继完成,缓解了交通压力。全年完成建设投资31亿,比上年增加17.14亿。年内,仙岳路西段改造工程、吕厝跨线桥建设工程、同安湾大桥主体工程、杏林湾大桥及杏北至英村道路全部完工;县黄路下穿仙岳路隧道工程、南山路疏港路至华昌路段、南山路县黄路至环湾路段、吕岭路至洪前路段等“断头路”相继打通;新建人行天桥10座。完成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总吹填量的82%。完成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工程清淤工作,泊岸工程顺利推进。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一号线地面层改造全部完工,高架桥梁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2.水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速,城市防洪项目有序展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集美大池工程、北溪引水左干渠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石胄头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筼筜湖周边一批污水截流设施等工程完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中,已完成环岛路水利大厦段排洪、鼻子沟整治一期工程,旗山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已完成过半,莲前铁路泵站扩容及吕岭铁路桥泵站已进场施工,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工程完成设计。
  3.供气管网改造维护任务基本完成。完成液化天然气(LNG)工程门站、调压站的征地工作,集美、翔安2个门站及集美、同安、杏林、东孚4个调压站建设相继开工,湖滨南路,禾祥西路燃气旧管道改造基本完成,湖滨西路燃气管内穿PE管的改造和东渡汽车加气站改造均已完成。加快推进岛外燃气管道建设,完成海沧马青路、翁角路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和翔安9公里、集美4公里的燃气管道铺设。
  4.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全面铺开。东部焚烧发电厂建设通过环评并进入主设备招标采购等前期工作阶段。在建的后坑垃圾焚烧厂一期完成设备安装,进入投产前的调试阶段。东部固废处理中心一期卫生填埋场建设及厂区市政道路建设进展顺利。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基本完成建设用地的调整。
  5.公交场站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园博园停车场、文曾路公交首末站、金尚路公交首末站和会展西北侧公交枢纽站。结合BRT建设完成站点迁移45个,新建站点21个,改造站名牌92座。会展场站服务中心商业配套项目全部完工。前埔小学地下停车场建设已进场施工。嘉禾园地下停车场建设正在进行前期设计工作。
  二、园林绿化建设。
  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仙岳山和曹坑山林相改造、坂头林场生态林建设、忠仑公园续建等工程相继完成。忠仑公园30万平方米绿地实施景观改造,其中盆景园已建成。完成园博园绿化补强和中华教育园的绿化种植任务。加强白鹭洲建设,摄影广场三期工程3幢建筑、筼筜书院8幢建筑全部完工。完成白鹭洲5万平方米的绿地改造,并安装喷灌系统。对筼筜湖流域的排洪沟进行全面清淤。在筼筜湖南岸新建和改造部分步游道,增加座椅2000条。外导流堤种植红树林14000平方米。加强对湖心岛白鹭栖息地的建设,修建7个水上平台供白鹭栖息。做好岛内森林病虫害预报,市政园林局被林业部列为全国成功防治松树松毛虫5个成功试点之一。年内,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在厦门园博园举行,园博园成为厦门新亮点。厦门市通过国家绿化委员会的验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三、招商引资。
  燃气总公司与香港华润集团合资成立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实现合资企业平稳过渡目标。行政资源市场化运作进一步规范,湖里大道、县黄路等6条新建道路约20万平方米绿地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养护。忠仑公园茶文化园、石文化园、健身活动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市产权交易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建设。
  四、基础设施管理。
  参与制定《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市政园林局关于市容环境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二次供水治理综合考评、园林绿地年度计划完成率的考评标准及办法》。制定的《城市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程》被福建省建设厅确认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并于11月1日在全省实施。《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通过市人大的审议。开展课题研究,推进科技进步。全年在研项目19个,1个课题获2007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对各区环境卫生、二次供水、园林绿化行业的领导。理顺市容环卫监察大队职能,恢复市容环卫监察大队行政执法权。开展“白鹭杯”评比活动,指导各区建设村镇清洁楼及市容卫生环境管理,促进全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有序发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年完成生活垃圾处理79万吨。提高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效率,科学安排维护工作,全年道路完好率90%、排水畅通率90%、路灯发光率97%。确保市政园林设施完好、城市绿化景观好、城市干净生活垃圾处理及时,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政务公开。
  通过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使窗口部门树立良好行业风气,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受理群众直接投诉举报和有关部门转来的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加大跟踪督查力度,推动市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全年受理市政园林工程报建715件。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编制市政园林局政务公开目录。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110”联动和“市长专线”工作,全年办理市人大议案建议29件、市政协提案40件、“110”联动件4513件,市长专线1433件,来信来访83件,基本做到件件有回音、有落实。年内,市政园林局荣获市“十佳行风政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水务集团售水公司厦门营业厅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和鹭)
  市政建设
  【概况】 1.市政设施。2007年,市政园林局新接管市政设施有:道路3.1公里、面积18.8万平方米,立交桥3座,人行天桥2座,人行地下通道4座,城市路灯1837盏。截至年底,市管道路共113.556公里、面积449.602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面163.0102万平方米、砼路面113.8514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76.779万平方米;雨水管道242.432公里;桥梁26座;人行天桥14座;地下通道22座;隧道1座;路灯(含部分夜景灯)59310盏;挡土墙41347平方米。
  2.路灯建设。投入专项资金477万元,对园山北路、洪莲路、湖里寨上片区、石湖山、华岳山庄外侧道路、莲前路南侧(部队通道)、湖里九天新村等还未配套照明设施的次干道上新安装路灯,共立杆、装灯133盏。此外,投入专项资金54万元,对华嘉路、鸿滨路、湖里中心小学的路灯进行改造。
  3.道路整治。投入专项资金420万元,对人民大会堂周边道路沥青路面进行整治。整治工程由市政工程公司中标,采用6CM改性沥青混凝土垫层,覆盖4CM厚的改性沥青,整治路面18平方米。
  4.排涝设施改建。2007年,投入专项改建资金66万对莲前雨水泵站进行改造,并更换大功率抽水设备。改造后的雨水泵站提高了排水能力。(修财柱)
  【东界路道路工程】 于6月开工建设。该道路北起翔安北路,往南走向,终于海翔大道(同安大桥连接线),全长3.4公里。其中,跨越下潭尾湾的火炬大桥(马巷大桥)长1114.4米、跨越东坑水道的桥长258米,桥宽30.5米。城市一级主干道,双向6车道,路幅宽40米,工程总投资概算27456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桥梁、市政综合管线、交通、照明及绿化等工程。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施工。
  【同安湾大桥及两端接线工程】 于5月竣工。该工程是厦门市外环快速路的一部分,路线起于同集路,跨越同安湾,经琼头,终于马巷镇井头村,全长7483.47米,工程总投资116448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桥梁、地下人行通道、涵洞、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交通及绿化等。工程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主车道为双向6车道,辅道为双向4车道。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厦门中铁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港第三航务工程局负责施工。
  【埭头溪下游整治工程】 该整治工程总投资约9633.70万元,于12月正式动工建设。包括浆砌块石护岸9468米、3×8米埭头溪挡潮闸1座。工程内容包含两侧护岸工程及后方回填、接管点以外排水管预埋、河道疏浚渠、水闸工程、导流与围堰工程、水电设备购置和安装等。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
  【集美北大道(中洲路—天马山路)道路工程】 于12月开工建设。该工程是集美北大道中的一段,起点位于规划中洲路与集美北大道交叉口,终点位于天马山路,是贯穿西客站片区东西向主通道,主要承担西客站片区主流交通,起到联系各个组团或片区的作用。全长约3177米,按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设计,红线宽度42~50米,路基和桥梁一次形成。BRT经过路段为双向8车道,其余路段为双向6车道。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厦门市政工程公司和福建省恒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厦门兴海湾监理咨询公司监理。
  【BRT一期工程1号线及联络线建设】 1号线路走向由第一码头—厦禾路—莲前西路—县黄路—机场站—集美大桥—集美大道—厦门西客站,总长32.6公里,综合换乘枢纽站6个,中间站点19个,平均站距为1.6公里。岛内段采用高架桥形式,长15.4公里,宽10米(2车道),高度9米。承担码头、火车站、机场各主要客流集散中心乘客运输任务,同时连接本岛和岛外。建成后,将成为厦门市客运交通的骨干线路,以及跨海客运交通的主体。联络线总长10公里,其中高架桥部分长2.12公里,是连接1号线和环岛干道专线的连接线,承担岛内东西向交通的主要通道。起点站与1号线的农科所站在高架桥上直接相接,跨县黄路后沿路中高架跨过环湖里大道进入前埔枢纽站,沿BRT专用车道至会展中心,同时与环岛干道专线的BRT车站进行换乘,绕吕岭路、环岛路,经文兴东路返回后再回到前埔枢纽站。全线共设6座车站,其中农科所站与1号线共用枢纽站。该工程梁体采用预制节段拼装、现浇及钢箱梁三种施工方式。县黄路段9月25日动工建设,厦禾路段10月8日开工建设。建设单位为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莲坂富山跨线桥工程】 于11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南起东坪山路,跨富山转盘,北至明发天桥,并对富山转盘交叉口进行改造。工程沿厦禾路—嘉禾路方向设置跨线桥一座,为连续钢箱梁体系,双向4车道,桥梁宽18米,主桥长242米。地面层道路与桥梁共同组成立交,实现车辆的快速转换。配合桥梁建设同时改造嘉禾路方向道路332米,改造湖滨南路方向道路156米,改造厦禾路方向道路317.6米,改造莲前路方向道路140.4米。主线桥为双向4车道,标准宽18米。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厦门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中铁一局厦门分公司施工,四川铁科建设监理公司监理。
  【吕厝路口立交工程】 位于厦门本岛中部,路口以北为嘉禾路(往石鼓山立交),以东为吕岭路(往金尚路),以南为嘉禾路(往火车站),以西为湖滨北路(往市政府),跨线桥设计标准为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双向4车道,桥梁宽18.0米~19.8米。于2月25日开工建设,8月30日竣工。建设单位为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监理单位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下部结构施工单位为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上部结构施工单位为厦门厦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滨南路西延伸段北片区道路改造工程】 该工程于11月开始改造,包括规划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规划三路至海湾公园停车场等6条道路。其中,规划一路道路红线宽20米,长471.276米;规划二路道路红线宽20米,长238.125米;规划三路道路红线宽20米,长424.789米;规划四路道路红线宽20米,长239.435米;规划五路道路红线宽17米,长164.42米;规划三路至海湾公园停车场道路红线宽18米,长530.421米。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厦门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重庆华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筼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建成岛内人行天桥四座】 2007年,岛内仙岳路、湖滨西路、体育路等道路共建设人行天桥4座。天桥梁体及梯道均采用钢结构,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立柱采用钢立柱,内填充微膨胀混凝土。为方便残疾人及自行车骑行人员过街需要,在部分有条件的地方除设有梯道外还设有坡度较小的坡道。由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承建,市政工程公司施工,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监理,体育艺术文化中心天桥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厦门分院设计,其余3座由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
  【县黄路建设工程】 该工程分3个项目段建设,均于年内竣工。(1)湖边水库段。北起仙岳路交叉口,接县黄路下穿仙岳路隧道,穿湖边水库水面后,南接吕岭路交叉口,全长1.6公里,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含软弱地基处理和挡墙)、路面、雨水及防洪、污水、给水、路灯、绿化、有线电视(土建部分)、燃气、电力、电信、中水、人行地道、交通等。(2)下穿仙岳隧道。项目起点位于县黄路,全长451米,包括县黄路下穿仙岳路隧道及两端引道工程,道路红线宽50米,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建设内容包括挡墙、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燃气、电信、电力、有线电视(土建)、路灯、交通、绿化等。(3)县黄路北段(莲前—吕岭及仙岳—环岛南路)。仙岳路—环岛路北路段北起环岛北路、南接仙岳路路口,道路长3.83公里,宽50米。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含软弱地基处理和挡墙)、路面、雨水及防洪、污水、给水、路灯、绿化、有线电视(土建部分)、燃气、电力、电信、中水、人行地道、交通等。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市政道路工程】 道路全长1.02公里,其中医专路长912.6米,医专支路长108.6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彩色地砖。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等。该工程于12月3日初步验收。
  【南山路(县黄路一环湾路)道路工程】 该道路东段设计全长约313.65米,西接县黄路,东至环湾路,道路红线宽40米,为城市二级主干道,三块板式样,双向4车道。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管线工程、人行道和绿化工程。该项目年内基本完工。
  【环湖里大道道路工程】 该工程分为3个项目段建设。(1)湖里大道—仙岳路。项目北起湖里大道,南至仙岳路,长2345米,城市一级主干道,双向6车道。其中道路长1844米,红线宽度为40米;桥梁(日圆大桥)长501米,宽32米,车道铺装地砖。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人行地道、路灯、交通、有线电视(土建)、中水、燃气、污水、给水、电力、电信、绿化等工程。年内,桥梁工程已完工(含涂装)。(2)仙岳—龙湫亭道路。该项目位于环湖里大道龙湫亭—仙岳路段,道路红线宽40米,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50公里。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等。(3)吕岭—洪前道路。项目北起吕岭路,南至洪前路,道路全长965.92米,道路红线宽40米,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50公里。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等。年内,地道主体工程已完工。
  【环岛干道道路工程】 该工程分为4个项目段建设,于2月竣工。(1)吕岭路—虎仔山。该项目南起吕岭路,北至虎仔山,为城市一级主干道,路幅宽40米,双向8车道(其中主车道双向4车道)。(2)虎仔—仙岳路。项目南起虎仔山,北至仙岳路,道路长2525米,城市一级主干道,路幅宽40米,双向8车道(其中主车道双向4车道)。(3)港区路跨线桥及道路工程。该跨线桥主桥长220米,宽18米,双向4车道,引桥长220米。3项工程建设内容均包括道路、人行地道、排洪、管线综合、路灯、有线电视(土建)、交通、绿化等工程。其中,吕岭路—虎仔山工程年内已竣工验收;港区路跨线桥桥梁主体工程于年内完工。(4)吕岭路跨线桥。该跨线桥主长220米,桥梁宽18米,引道总长200米,为城市二级主干道。设计速度每小时50公里。桥梁主体工程年内完工。
  (马幼玲)
  园林绿化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全民义务植树、绿色通道建设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工日数75.25万个,植树125.07万株,收缴义务植树绿化费51.3万元,完成生态风景林建设1.2万亩,新增园林绿地68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34%,绿地率达3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62平方米。年内,厦门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73111部队、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陈卫东、张亚民获2007年度“全国绿化奖章”。
  【厦门岛内林相改造】 2007年,共完成苗木补植11.96万株。完成20763亩新造林地的幼林抚育工作,主要有除草、松土、扩穴、施肥及林道养护、蓄水池维修和防护等。完成仙岳山生态风景林工程苗木栽植和配套灌溉系统工程,改造面积715亩,栽植黄连木、枫香等41种中等规格苗木45414株。完成南普陀后山生态风景林工程和配套灌溉系统,改造面积152亩,栽植凤凰木、秋枫、南洋楹、枫香、翅果铁道木、毛杜鹃等42种乔、灌木树种1.36万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年内,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工日数75.25万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植树125.07万株,收缴义务植树绿化费51.3万元。完善坂头林场义务植树基地以及思明狐尾山、湖里仙岳山、集美河南山、海沧天竺山、翔安香山、同安北山等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绿化宣传工作】 年内,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市政园林部门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开展“3.12”植树节绿化宣传咨询活动。主要通过宣传图版的形式展示义务植树法律法规及植树节相关知识、公园绿线规划(各区公园规划图)、厦门市阳台绿化活动主要成果、厦门城乡绿化所取得的成效等。活动深受市民欢迎。
  【阳台绿化活动】 年内,市政园林局继续推广阳台绿化活动。投入资金20万元,选择市消防支队和市委党校沿街办公楼做阳台绿化试点。组织开展平价花市进社区活动,把鲜花采购、技术辅导服务到居民家门口。在《厦门园林》杂志刊登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相关知识专栏;通过媒体开展市民与阳台绿化美化评比活动,介绍家庭美化的先进社区、家庭和个人;与《厦门晚报》联合开展家庭阳台花卉种植摄影比赛、家庭养花心得征文等系列活动。年底,在厦门市园林花木城建成阳台绿化展示厅。
  【白鹭洲东公园建设】 于1月动工。公园占地3.8公顷,计划投资1000万元,至年底,已完成全面整治和绿化,并在公园中心位置建设筼筜书院。
  【评选花园式单位】 年内,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评选出市级“花园式单位”17个(名单见下表)。
  【金榜山片区景观二期改造】 于2006年6月动工建设,2007年2月竣工。该工程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绿地面积约1公顷,总投资约94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有综合楼、茶室、山门等。
  【白鹭洲公园摄影广场三期工程】 于4月动工建设。该工程包括总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3幢单体建筑。至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摄影广场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更趋完善。
  【磨心山公园登山健身步游道建设】 于6月动工,“九八”投洽会前竣工。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休憩亭3座、观景平台3处、增建步游道1.5公里,以及护栏扶手800米、指示牌、休息坐凳等辅助配套设施,共投资250万元,由福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建。
  【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9月23日,在厦门杏林湾开幕。本届博览会由建设部和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出席开幕式。本届园博会包括室外展园和室内专业展览两部分,室外展区建园98个,参展国内外城市73个,包括大陆42个城市,台湾地区4市1县、香港、澳门,以及24个国际友城。首次按流派建园,将参展城市按园林流派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民族风情园林、现代园林和国际园林,集中展示各园林流派的风格,以及各参展地区园林及地域文化特色。室内专业展共有35个单位参展,展览主要由盆景、插花、赏石、参展城市园林花卉科技成果、园林花卉书画摄影作品展等相关的专业展会组成。园博会以“和谐共存·传承发展”为主题,本着“展园景致景观优美、自然和谐、海峡两岸风情浓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容涵盖园林花卉、休闲旅游、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和商贸交流,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丰富多彩的国际园林风格,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厦门园博园由9个岛屿和2个半岛组成,2300米长的园博大道把9个岛屿串成一条独具南国特色的珍珠岛链,其中5个岛屿为展园岛,4个为生态景观岛,水域面积占园区面积一半以上。
  【狐尾山公园南大门观景林荫道建设】 年内,为完善狐尾山公园主入口即紧邻湖滨北路的南大门景区绿化景观,市市政园林局投入30万元,对该主入口彩色路面游览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建成一条1000米长的植物景观丰富的休闲观景林荫道,共栽植凤凰木、美丽异木棉、兰花楹、洋紫荆以及黄花槐、花叶扶桑、三角梅、红叶朱蕉等乔灌木4000余株。年底,该建设项目已完成。
  【厦门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1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厦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厦门市是福建省首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至2007年底,厦门市有林地面积1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6110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34%,绿地率达3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62平方米。已形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构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框架。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从2002年开始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此次共有14个在国土绿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区)、89个模范县(市)获此殊荣。
  【仙岳公园东大门建成】 为改善仙岳公园东侧入口景观,根据公园总体规划要求,投资100万元,于12月建成东门景区。该景区位于仙岳山东侧,福厦路以西,项目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规划建设有集散广场、停车场、塑石、挡墙、观景亭、管理房等园林管理服务设施。
  【仙岳公园安装太阳能路灯】 年内,市市政园林局投资276万元在仙岳公园园区内建成221套太阳能路灯。路灯主要分布在东西走向4公里的山脊线及1.5公里的南进园道及南北门进园步游道上。
  【金榜公园步游道建设】 该步游道从梧村山到东坪山,全长1800米,10月开工,12月竣工,总投资约44万元。
  【筼筜湖环湖整治】 年内,完成对筼筜湖南岸道路及广场改造,主要有改造大广场3个、小广场8个约1009平方米。同时,在全长近5公里的筼筜湖绿地上修建多条园路约4306平方米,铺设喷灌管道3400米,修复绿地1公顷,增设座椅108张,更换上环保且形态各异的垃圾桶120个。至此,环筼筜湖休闲道路基本贯通。
  【“海上花园”获全国菊展金牌】 12月,在第九届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上,由市市政园林局选送、市花卉生产处设计施工的厦门菊花展台“海上花园”荣获展台布置艺术最高奖项的金牌大奖。厦门市是福建省唯一参展的城市,除此金牌大奖外,还获得“百菊赛”等2金3银共25个奖牌。
  (沈伯员)
  公用事业
  水务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水务集团每日输送原水能力150万吨,自来水生产能力12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81.74万吨。完成原水供应量30440万吨,供水量(含浑水供应)28298万吨,售水量24712万吨,污水处理量16484万吨。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78%,排水出水水质合格率99.24%,管网压力合格率为98.20%。全年城市污水收集集中处理率80.45%,COD(指化学吸氧量)去除总量47089吨。出水排放合格率达97.5%,占厦门市COD削减总量的97.8%。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314.04万元,合并净利润1873.52万元,继续保持保本微利态势。
  【水务行业整合】 年内,厦门市加大水务行业整合力度。至年底,完成海沧自来水管理站资产收购,全面接收马巷自来水厂,依法取得舫山供水有限公司38.6%股权,完成新店水厂、大嶝水厂资产收购协议谈判;继续加紧对安兜自来水公司部分股权收购问题的商谈,力促厦门市水务行业的规范整合。
  【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厦门市全力推进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358万元,比增15.53%,其中基建工程完成85460.53万元,更新改造工程完成1897.47万元。基建工程中,自来水建设部分完成投资59292.08万元,污水处理部分完成投资20938.30万元。
  【东部原水输水工程】 至年底,东部原水输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总投资1.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在北引大池与集美大池之间建立连通工程,管道由集美大池取水泵站引出,沿厦漳高速路引桥向北,经天马水厂分出一支管与之连通,然后向东沿英环路至西柯南路,再沿西柯南路向北铺设,到潘涂后向东穿过同安湾海域,沿水琼线进入翔安区新建净水厂。其中管径DN1200长度为19238.4米,管径DN800长度为6792米;另从沿马新路铺设的已建汀溪水库原水管引一根支管,管线由马新路与水琼线路口接管点直接沿水琼线至翔安区新建净水厂,管径DN800,管长1975米。
  【集美大池扩容工程】 该工程于5月完成,实际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对大池池底加深1.5米。池底加深后,增加水池容积约20.4万立方米;对池底、池周进行加固及防渗处理,同时改造原集美泵站的取水涵、吸水井等。集美大池是厦门城市各区域水源原水互调的重要调节调度枢纽中心,经过扩容和加固防护,提高厦门原水供应量,保障厦门城市原水供应安全性。该工程于上年9月动工建设。
  【坂头石兜水库扩容工程】 该工程于年内动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坂头水库淹没线下土地收储补偿及库底清理、消毒等。工程总投资1.55亿元,本年度完成建设投资6541万元,预计2008年完工。
  【高集海堤原水管道迁改工程】 7月,为配合高集海堤开口工程项目建设,对原铺设在海堤上的2条钢筋混凝土渡槽、2条分别为DN2000和DN1200钢管的原水管渠进行迁移和改造。工程总投资2.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规模每日50万吨的北溪引水泵站的重建,2根2200毫米海底管道、每秒10立方米提升泵站重建,以及北溪引水集美泵站与过海管道联络管线的调整及其过渡期间临时泵站的建设等。至年底,该工程已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全部工程预计2009年初完成。
  【海沧水厂新建工程】 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取水和净水厂工程。取水泵站一期规模每日25万吨,净水厂一期规模每日10万吨。工程一期总投资15544万元。至年底,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的80%及设备安装,累计完成投资9503万元。建成后,将满足海沧、杏林、灌口、东孚等地区用水需求,缓解杏林水厂供水压力。
  【石胄头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年内,对石胄头污水处理厂进行规模每日10万吨扩建,工程投资1.4亿元。至年底,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并通过环评审查,进入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招标阶段。
  【同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为解决环东海域同安片区污水处理问题,年内,对同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规模由原来的每日5万吨扩建到每日10万吨。工程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尾水水质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中水出水水质将达国标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至年底,已完成项目设计及勘测招标工作,并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总投资9995.19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区投资6704.34万元,中水处理区投资3290.85万元。
  【鼻子沟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完成】 鼻子沟为厦门本岛重要的排洪干渠,源于仙洞山北侧,汇水面积12公里。整治主要内容包括:一期对仙洞山北侧至县黄路段进行全线清淤疏通,二期鼻子沟太古路西侧约310米土渠明渠改暗渠,三期对该片区进行污水截流工程。工程总投资2585万元。至年底,一期清淤工程投资635万元,已全部完工。
  【其他给水工程】 年内,相继完成乐安路(东界路—翔安大道)给水工程、同安城南工业集中区给水加压泵站、厦门钨业新能源材料基地原水工程、环东海域湖里工业园思明园施工用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同安梅山水厂扩建厂外管网配套工程、同安全和光电通用厂房给水工程、厦门软件园二期给水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集美水厂二期扩建等项目工程前期工作。
  【其他污水处理工程】 年内,全面完成翔安乐安路(火炬翔安产业区)污水管段工程、翔安区内安路(塔埔路—东界路)污水工程、翔安区窗东北路(黎安—环四路)污水工程、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厂内泵站)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改造工程、筼筜湖排污工程、翔安区内安路东段(翔安大道—马新路)污水工程、海沧角嵩路西段二期污水工程等项目建设。 (李晓萍)
  燃气
  【概况】 至2007年底,厦门市共有7家燃气企业,供应网点145个,管网长度1059公里,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41.93万户,管道空混气居民用户21.20万户,管道液化气居民用户0.25万户,全市燃气普及率86.91%(按全市人口243万人、每户3.3人计)。
  【液化天然气工程建设】 厦门市液化天然气是福建省液化天然气利用工程的一部分,年内该工程建设全面展开。至年底,基本完成集美、翔安门站和集美、杏林、同安、东孚高中压调压站土建,铺设高中管道6.88公里,确定高集过海中压管道路由。全年工程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
  【岛外燃气管道建设】 年内,厦门岛外燃气管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配合翔安区市政道路建设,完成3.56公里燃气管道建设以及东坑路、体育环路横穿工程;配合集美区市政道路建设,完成6.26公里燃气管道建设和集美大道燃气主管的镶接。
  【马青路燃气管道建设】 马青路燃气管道是海沧气源厂通向海沧南部生活区的主干管。11月,完成马青路5.7公里的管道建设。至年底,海沧南部生活区的管道燃气开通已具备前期条件。
  【湖滨南路燃气管道改造】 湖滨南路燃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年初,在沿筼筜湖南岸重新建设一条燃气管道代替湖滨南路燃气管道。11月,完成管道敷设近10公里。12月,完成燃气管道镶接20多处,顺利实现新管道通气。
  【湖滨西路内穿管改造完成】 湖滨西路燃气管道原为承插式中压铸铁管,处于斜坡绿化带内。为提高管道送气能力和便于施工,年内决定引进内穿PE管修复技术来改造湖滨西路燃气管道。至年底,管道敷设工作完成,并实现湖滨西路内穿管与湖滨南北路燃气管道顺利相连接。
  【燃气引入管改造】 为保障燃气供应安全,对全市居住小区燃气引入管进行改造。至年底,完成康乐小区、振兴新村、富山花园、湖滨中路等区域740根引入管的改造。由此燃气引入管运行时间较长状况获得改善。
  【开通管道燃气客户收费系统】 完成该系统的开发、测试和投用,并开通集美收费系统端口。5月,经验收合格,投入运行。(刘国庆)
  公交场站
  【公交候车亭和站名牌建设】 2007年,新建候车亭21对,改造站名牌92座,对陈旧或破损的站名牌地面砖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既为各公交运营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停靠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候车环境。
  【文曾路旅游线路站点建设】 该项目包括首站及位于植物园东大门两座候车亭,用地面积475平方米,站务房建筑面积20.3平方米,投资约38.82万元。2月,该工程建成后市旅游线路正式通车。
  【金尚路公交首末站建成】 该项目于年初建设完成。项目用地面积约3318.215平方米,总投资约420万元。工程包括路面硬化、综合管网埋设、护栏、临时站务房及候车廊(3座)、路灯、绿化等项目。2月,正式交付使用。
  【会展场站服务中心建设】 该项目于3月完工,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用地面积18907平方米,投资811万元。位于会展南路以南,花园国际大酒店北侧,共分公交车停靠区、社会停车场、休闲广场和服务配套设施4部分。其中,候车岛8座,可容纳10多条公交线路停靠;社会车辆停车位120个,其中大巴车位12个,小车位108个。
  (刘国庆)
  市容环境卫生
  【概况】 2007年,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以建立和完善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加快推进市容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重点,以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排放申报制度,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确立海域环卫管理地位。全年完成全市1961.67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任务及83.1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任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61%,垃圾清运及时率100%。至年底,全市共有公厕193座,清洁楼138座。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1)2007年,厦门市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工程完成一期1417亩地的征用工作、项目(三期)林地工程可行性报告报审手续、项目(二期)征地预先通告延期手续以及“农转用”、用地红线审批,完成现场临时道路的施工,开展7号道路、B段截洪沟、调节池、中心厂区土方及道路施工,完成HDPE管材、防渗膜招标工作,完成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飞灰处理工程的前期考察和市发改委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672万元。(2)进行东孚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招标,于10月9日获批准建设,投资概算2931万元。该填埋场气体再利用项目于10月13日市获市发改委核准,并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施工手续。(3)继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建设,城市大化粪池工程项目完成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报告、立项、初步设计等。(4)洒水车停车场工程项目方案设计通过市规划局审批,已办理临时用地红线。(5)海沧和刘五店环卫码头工程办理完成选址意见书。
  【市容环境卫生执法】 年内,全年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共巡查发现违章破路179件,责令整改84起,处理25件;纠正占道3450多起,处罚85起;处理路面污染127起,查纠乱涂写、乱张贴3135多处,处罚40起;拆除不规范广告牌21块,追呼与停机184个电话号码;清理土头垃圾250余立方。
  【市容环卫监测平台建立】 年内,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监测中心(实验室)成立。该中心是福建省环卫行业唯一的环卫专业监测实验室,主要对厦门市环卫现状如垃圾理化结构成分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指标进行跟踪和监测,并建立完整的环卫基础数据库,为厦门市环卫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朱国林)
  电力供应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电业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电网建设投资实现翻番,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至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75天,实现三个安全百日。完成售电量112亿千瓦时,比增15%。全市最高负荷达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4%,净增27万千瓦。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4亿元,是上年的2倍。荣获“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供电行业“创建节约型后勤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2005~2006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福建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厦门市首批建设“平安厦门”先进单位、厦门市“十佳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开展“优质服务年”系列活动】 年内,厦门市电业局向社会推出“优质服务年”八项措施,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百问百查”及“和谐电力,服务社会——真诚365”优质服务年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推行零散居民办理新装申请免填单业务和零散居民电话预约办理新装业务服务。开通“千万温馨短信行,每月电费早知道”短信告知订制服务。开展网络预付费业务试点,开通邮政柜台代收电费、推出“e通卡”及电费充值站等多种交费方式。开展供电分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对标竞赛活动和供电“服务之星”竞赛,打造从前台服务到后台支持以及电力产业部门整个供电服务链的服务品质监管体系。年内,市电力局“95598”呼叫中心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和省公司劳模班组;4个窗口单位荣获厦门市群众满意服务窗口;营业窗口优质服务荣获厦门市首届“双十佳”行业品牌。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年内,市电业局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全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问百查”和“主题安全日”系列活动。实施安全短信提醒教育措施,开展全员现场紧急救护培训。二是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所有生产部门和营业窗口完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其中送电准军事化管理和输电线路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健全完善“安全总监”和“安全助理”制度。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控,落实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完善《安全生产职责规范》等21个规章制度;开展“红旗集控所竞赛活动”和“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
  【加快电网建设】 年内,市电业局进行《厦门市2008~2012年电网五年滚动规划》等5个规则的修编,联合市规划局、规划院进行《厦门市岛内电力布局规划》修编,对2020年前近100个变电站站点进行土地标示和预控。提前完成2008年计划投产的12个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工作节点完成率居福建省首位。全年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6座、容量374万千伏安,其中投产14座、容量148万千伏安;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4公里,投产105公里。开工投产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电网新开工项目数比上年增长20%,在建项目数比上年增长43%,投产项目数比上年增长120%,变电投产容量比上年增长30%。顺利完成技术最先进、施工最复杂的厦门电力进岛二通道改造工程。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年内,市电力局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开辟市政重点工程及大客户配套电力业扩绿色通道,全年完成业扩项目近2000个,新增容量100万千伏安,占全省业扩量的23%和新增容量的38%。实施业扩工程“四个一”(一个高级客户项目经理,一个供电服务小组,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条龙服务)服务,推行“阳光业扩满意卡”,业扩项目平均接电时间缩短50%。加大带电作业力度,全年带电作业1350次,比增70%,居福建省首位,业扩工程带电接火率95%。创新实现公共供配电设施及线路等电力资产建设、无偿移交维护管理的新政策和新模式。调整岛内供电区域,实现供电营业区域与行政区域基本统一。提前完成39项迎峰度夏工程,实现迎峰度夏期间全市可靠供电。积极配合市政工程迁杆移线需要,通过大规模的缆化和杆线迁移,为福厦铁路、BRT快速公交、成功大道、保障性住房等市政、民生重点工程让路。投资7000多万元更换同安、翔安两区配电设施,完成6个新农村电气化镇、72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同安、翔安两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省政府验收。圆满完成国际马拉松赛、“九八”投洽会等100多次重要活动及“圣帕”、“韦帕”强台风等抗灾抢险中的保供电任务。
  【电力科技创新】 2007年,市电力局创新实施“支撑法带电更换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耐张绝缘子”等4个带电作业技术攻关项目,在全省首家全面实现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的带电作业。“微机保护装置不停电整定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科技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验收,项目水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GIS系统低压管理功能开展营销台区管理工作”获得成功。年内,开发应用的“调度指令票安全约束系统”荣获福建省第二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3个科技项目分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本年度“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5项科技项目获得2金1银2铜佳绩。《提高输电线路巡检到位率》课题被评为华东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一等奖。
  (丘军江)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叶赛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