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41
颗粒名称: 城市规划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8
页码: 47-54
摘要: 本文概括了2007年厦门市总体规划与概念规划、专项规划、行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管理等。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厦门市

内容

综述
  2007年,厦门市规划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行“发展第一要务,服务第一责任”的工作指导思想和“规划重点前移、服务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以及“务实、高效、廉洁、服务”八字要求,抓好市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地、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破解交通难题、提高城市品位等工作,规划编制速度快、规划审批质量高,确保了各项任务又好又快的完成。
  一、规划服务落实“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重点工程项目审批的协调、督办和落实。完成马銮湾片区规划、杏林湾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BRT工程、湖边水库、厦门新站规划等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协调、督办和落实,确保了市重点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强化规划信息建设,为规划审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成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应用一体化集成与开发并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获得国家地理信息协会颁发的应用工程银奖。同时还完成了规划数据库的更新、规划图则数据整理建库、规划审批数据统计以及规划成果制图标准等,为业务审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与此同时,加强技术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技术档案的数字化。三是强化落实上级现行政策,及时应对形势变化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将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作为现行政策进行汇编整理,并及时下发,作为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较好地适应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变化的要求。
  二、内部服务坚持“三个制度”。
  一是建立“会议通报单”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市里各类会议的贯彻落实,保证上传下达渠道的畅通。二是建立会议接待市场化制度。积极探索会议接待市场化的组织方式,并采取“外包”形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建立报件员培训制度。总结了从选址到规划验收在报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理顺了报件的程序、内容、条件、标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详细的报件资料样本,市规划局共组织建设单位报件员200余人次的培训,使申办人员比较好地熟悉了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报件效率。
  三、着重抓好规划分局和规划院建设。
  年内,各规划分局按照市规划局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开展达标量化考评为载体,紧紧围绕各区的工作重点,主动加强与各区新一届班子沟通协调,在主动策划项目、生成项目、推动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优化服务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四个分局各项工作均有明显提高。市规划院在规划范围扩大、任务增加的情况下,突出重点规划、做好精细规划、实施行动规划、推进开放规划、完善规划服务、扩大规划影响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承担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设计、土地招拍挂前期规划等规划编制以及重大规划项目的前期研究项目511个,完成产值6000万元。(朱家鹏)
  总体规划与概念规划
  【《厦门市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2003年,厦门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确定了厦门市城市性质与职能、海湾型城市格局等关系城市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2005年,厦门市政府提出建设海湾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十一五”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方向。城市发展速度增快、规模突破既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需作相应整合。规划内容:对厦门市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新一轮的整合,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基础,结合现有控规、各相关专项规划,确定厦门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并对用地规划进行整合。意义:城市空间布局上的整合,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土地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避免城市交通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出让三者的脱节,为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撑,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2~6月编制完成并于11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编制该规划。规划范围:厦门市域范围。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分析厦门农村现状、研究厦门农村发展模式和确定各村的发展模式及时序等。
  【《翔安东坑湾片区概念规划整合》】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市规划局审查。本次整合规划在整合三家规划设计单位方案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东坑湾片区的功能结构,优化城市空间整体形态。规划范围主要根据东坑湾区岸线的完整性和片区南部腹地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片区东邻翔安大道,西邻同安湾,北接海翔大道,南至新店路,总规划用地面积17.49平方公里(含水域用地)。布局上以东坑湾区为中心,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用地环湾集中布置。沿湾岸线形成滨水绿化景观带,并结合绿化带布设步行游道,规划休闲活动设施。沿环湾带形成纵向绿化景观轴,将滨水景观引入片区内部。琼头村周边地区结合澳中游艇项目、市级文化中心及其他文化娱乐度假设施,规划作为旅游休闲中心。市级体育中心布置在海翔大道以南,翔安西路以西。新店路以北,翔安西路以东的用地规划一类工业用地,发展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农渔民就业问题。(朱家鹏)
  专项规划
  【《厦门市危险化学品用地布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完成。2007年1月通过厦门市规划局审批。规划背景: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与向外扩张,原来处于厦门城市郊区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场所的布局及运输现状已经成为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同时,由于道路和交通管理等原因,货物的进库出库运输也十分不便,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此外,随着各个工业集中区的兴建,危险化学品储存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场所布局进行规划。规划目标:厦门市区内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外迁至较远的城市边缘区,消除城市内的重大安全隐患,在城市外围设立专门的危险品生产区、储存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同时在各工业区设置一定的危险品周转仓库,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环保的要求。规划范围:厦门全市。主要内容:对厦门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现状进行调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危险化学品用地布点规划。至2010年,厦门本岛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贮单位均向外进行搬迁或转移。在城市边缘地区,逐步建设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储、交易和生产的基地。至2020年,结合厦门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除现状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存贮单位或新建的如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类的行业外,其他均迁至新规划的生产、存贮库区。
  【《厦门市蓝线控制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编制完成。规划年限:2006~2020年。规划背景:本次蓝线控制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的研究,是基于加强厦门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编制。研究范围:厦门市行政辖区1573平方公里陆域和相对应的海域。控制内容:厦门市需要保护控制的城市水域包括以下四个类型:水库、渠、溪流、湿地。水库蓝线规划:主要对象为全市小(I)以上水库。水库的蓝线控制范围包括库区、汇水区及饮用水输水管渠,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控制线,即最高蓄水水位线、一级保护区控制线、二级保护区控制线。水坝、泄水渠道等水库水工构筑物管理要求参照《厦门市水工程管理规定》执行。渠道蓝线规划:对全市有重要影响的渠道为北溪引水渠道、特区供水管道、石兜水库至集美大池管道、汀溪水库总干渠和第一支渠及大嶝供水管道。溪流蓝线规划:溪流蓝线是水体控制线。规划对象为九条主要溪流,包括过芸溪、深青溪、瑶山溪、后溪、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三忠溪和九溪。湿地蓝线规划:宏观层次上将厦门市滨海湿地划分为红树林管护区、海洋生物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三种类型的生态功能区。红树林管护区主要集中在五缘湾生态修复区、翔安鳄鱼屿、同安下潭尾湿地生态修复区、官浔溪湿地公园、集美北部滨海湿地公园、杏滨高浦生态修复区、马銮西滨湿地保护区、海沧火烧屿—大小兔屿—大屿湿地生态修复区等区域。海洋生物保护区主要有:翔安刘五店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大嶝文昌鱼保护区、马銮湾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沧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本岛黄厝文昌鱼保护区。
  【《厦门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5~11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目前厦门市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根据民政部门测算,到2010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万以上,预计近期集中社会养老床位需求占老年人口的2.5%~3%。即床位需求在5100~6300张。远期集中社会养老床位需求占老年人口的5%左右,即床位数需求在12000张左右。规划原则:近期在厦门市域内各分区形成公办、微利和市场化经营的集中社会化养老机构各一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采用行政划拨方式供地,政府部门经营,主要接收各区“三无”老人;微利养老机构采取“公办民营”方式,由政府出资建设房舍等硬件设施,以招投标方式承包给民营机构经营,政府对其收费实行限制,主要面向本市中低收入阶层老人;市场化经营的养老机构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主要面向本市及外地乃至国外中高收入老人,其收费主要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和市场需求,政府不过多干涉。本规划在以上规划原则基础上,结合现状和已批规划选址情况,对集中社会化养老机构选址提出规划方案。
  【《梧村火车站片区市政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8~1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市规划局评审审查。规划背景:为落实《厦门梧村火车站片区改造开发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有序推进本片区的土地开发建设。规划目标:通过本次市政专项规划,为有序推进本片区的土地开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范围:以厦门站核心影响区为主要规划范围,即北以禾祥东路为界,南以成功大道为界,西至文曾路,东至双涵路,总规划面积160.7公顷。规划年限:2007~2020年。规划内容: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防洪工程、再生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和管线综合。
  【《厦门本岛特色商业街布局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现状商业街在特色挖掘、商业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厦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能满足城市空间发展需求。规划年限:2007~2010年。规划目标:构筑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并存,特色鲜明、环境优良的商业街体系。布局方案:规划特色商业街(区、带)24条,划分为改造提升、发展培育和拓展新建三类。
  【《厦门岛电力网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3~12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原《厦门岛电力网专项规划》于2003年完成,随着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规划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远景用电负荷将呈现较大提高,对变电站容量的需求以较大幅度突破上一轮规划规模。为确保近、中、远期的安全可靠供电,对厦门岛电力网进行修编。规划目标:解决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突破主网规划的问题,核实高压电力设施布点及高压走廊合理性、理顺高压网络结构、落实新增变电站的预选址工作。规划范围:厦门岛及鼓浪屿,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规划年限: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规划内容:负荷预测、供电电源、高压供电网络、变电站预选址、高压线走廊预选线、近期电网建设等。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0~12月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背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指导下,以厦门市低中收入家庭为对象,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改进和规范社会保障性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积极推进经济租赁住房建设,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构建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住房需要。规划范围: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规划期限:2007~2010年。编制目标:2007年底前,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制度,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和租赁住房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厦门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编制完成,2007年3月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背景:建设部于2002年9月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要求各城市对城市各类绿地划定合理的控制线(即绿线)。规划目标:规划建成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空间相适应,具有高标准、高品位,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以增强“海上花园”形象,营造蕴涵闽南园林文化和亚热带风情特色,充分发挥公园的多种功能,创造最佳人居环境,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公园体系为目标。规划范围:规划城市建设区(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公园用地(不含小区游乐园和街旁绿地,下同)。规划年限:2004~2020年。规划内容:规划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5287.12公顷,共135个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分为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五类。公园绿地强制性要求指标包括:用地控制、容量控制、卫生设施。其中,用地控制是指对公园位置、分类、性质、面积、兼容范围、主要出入口方位、水体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容量控制指标包括绿地率、游人容量和服务设施量。公园绿地引导性要求指标包括:景观风格、造园形式、游戏设施。
  【《厦门市环东海域防洪防潮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同编制完成,2007年1月通过厦门市规划局和厦门市水利局联合审查。规划背景:2006年环东海域片区综合开发启动,需要对片区的防洪防潮进行专项规划研究以指导片区开发建设。规划目标:通过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建立起外围的防潮屏障和内部排涝工程体系,以确保区域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海域生态修复工作、景观建设工程等构筑起美丽的海岸线。规划范围:厦门环东海域(岸线长58.5公里+厦门本岛高集海堤至五缘湾大桥岸线8.1公里),以及东西溪、埭头溪、官浔溪、龙东溪(三忠溪)和丙洲岛新开水道等;规划范围包括环东海域全片区,总面积为114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06~2020年。规划内容:(1)确定环东海域沿海岸线控制高程,并提出海堤护岸型式的建议。(2)对丙洲岛平面形态、新开水道的宽度进行复核,分析确定新开水道底高程;确定丙洲岛防洪排涝布局和标高。(3)对规划区内水系进行防洪排涝专项分析。(4)结合各片区开发建设的实际要求,对近期建设提出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或意见,以满足各片区建设的近期要求。
  【《厦门市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工业区(控规)整合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7~12月编制完成,2007年初通过厦门市规划局验收。规划范围:北起厦漳高速公路,南至潘涂村,东起东界路,西至虎头山,总用地面积16.9平方公里。本规划不仅仅包括各个工业片区规划的整合工作,也包括对规划、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如“厂房选址、总平面优化、相关村庄整合”等,本次规划都及时准确给予地引导,对工业区的建设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厝片区市政专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11月编制完成并通过厦门市规划局评审审查。规划背景:《黄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作调整,用地规划作了相应调整,开发强度加大,市政基础设施也应重新规划、调整,以适应当前发展及规划要求。规划目标:根据《厦门黄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进行下阶段市政专项规划,以指导本区市政建设的开展,作为黄厝片区建设的市政支撑。规划范围:曾山以东,坑仔山、观音山、云顶岩以南,广播山以西,环岛路以北,用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07~2020年。规划内容:道路规划、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等专项工程规划。
  【《厦门市主要道路近期交通组织改善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厦门市城市车辆同样快速增长,2006年机动车同比增加了18%,汽车增长速度达到每年4万辆,其中由私人购买的占70%。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上升至40万辆以上,汽车占18万辆,其中60%都集中在岛内,造成厦门岛内城市道路严重拥堵。为了应对拥堵问题,厦门市在2006年底成立了厦门市交通改善工作办公室,统一谋划和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同时启动交通改善行动,从道路改造、交通管理、需求调控“三管齐下”,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厦门市近期道路交通改善方案的研究范围包括厦门岛内8条主要交通走廊,包括厦禾路—湖滨南路、湖滨北路—吕岭路、白鹭洲路、鹭江路—湖滨西路—疏港路、湖滨东路—仙岳隧道—华荣路、嘉禾路、莲前路及金尚路。规划年限:2010年。研究目标:针对目前道路的拥堵情况,提出在短期内能尽快实施的交通改善手段及管理措施,以求达到以下具体目标:改善主要交通走廊的通行能力,有效改善当前各交通走廊的拥堵状况,提出短期内能立刻实施的交通改善手段及管理措施,更新SATURN交通模型作为量化客观评价工具,以及搜集及参考现代国外城市平面交叉口及立交最新设计及运作经验。
  【《厦门市重点医院发展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2~6月编制完成。规划范围:厦门市域。规划重点:引导全市重点医院尤其是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对各医院的发展规模、建设指标等进行核实,针对现状医疗资源薄弱的本岛东部及岛外地区落实各项前期建设准备工作。(朱家鹏)
  行动规划
  【《厦门市城市原点选点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5~11月编制完成。厦门作为著名旅游城市,有必要设立“城市原点”,形成一个新的人文景观,有利于丰富旅游内容、弘扬城市文化。2007年5月市人大代表邹军、苏惠建提出“设立城市原点、丰富厦门旅游内容”的建议。同时,九三学社也提出建设“城市原点”的政协提案。6月,市规划局、市旅游局、厦门日报社联合组织城市原点选点第一阶段公众意见调查,分别征集市民意见、专家意见、部门意见。8月,市规划局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第二阶段意见征询,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市政府。
  【《环东海域二期行动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2~5月编制完成。规划范围:西临同安湾,北至沈海高速公路,东接翔安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60.09平方公里。规划对片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梳理,规划海翔大道北侧形成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规划东坑湾片区形成新城区,突出翔安副中心城市定位。另外,城市滨水地带布置居住、公建、公共开放空间;利用海湾,创造较多滨水城市空间带;利用山体、海湾及交通绿化走廊,形成结构清晰的城市组团形态;组团隔离带充分利用,可开发公园、度假休闲等设施。片区可开发居住用地1403.99公顷,可开发工业用地847.54公顷,可开发公共设施用地702.49公顷。
  【《健康步道行动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2~5月编制完成。规划范围:厦门本岛,包括思明区、湖里区两个行政区。编制的出发点在于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改善城市步行环境,将单一步道提升为城市绿色廊道,串联城市公园、绿地、开放空间及公共设施,方便市民就近健身、休闲、康乐活动,提高步行安全性与舒适度。着眼于城市微观环境的改善,构建和谐社会及人居环境,为市民办实事。
  【《厦门市南普陀停车场厦港片区选址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5~12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根据2007年厦门市人大第十三届一次议案的要求,为有效解决南普陀寺及周边的停车难问题,保护南普陀寺的景观环境编制该规划。规划结合片区内现状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条件、拆迁量分析,确定选址地块,拟在思明南路与理工学院东入口的交叉口地块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商业及住宅)。并对拟建地块的平面布局、建筑方案进行布置,同时对地块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及交通组织,包括初步的经济测算,全面地对地块的停车设施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厦门岛外工业区见缝插绿规划》】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4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在厦门市城市空间建设迅速拓展的同时,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区绿地增长缓慢,绿地率很低,无法满足企业员工对绿地的基本需求和城市生态环境基本要求,也和厦门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地位极不相称。规划范围:岛外各工业区,包括集美(灌口)机电工业集中区、集美(后溪)机电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同安城南工业区、翔安工业区。规划年限:2007~2020年。规划布局:(1)道路、溪流退线按照《厦门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及相关规范、规定,溪流每侧的绿地宽度应不小于20米;快速路两侧各控制20米宽度作为防护绿地;主干道两侧各控制15米、次干道两侧各控制10米作为绿地。原则上结合建筑退线多建绿地。(2)对已批租还未建设及未批租的工业用地的绿地指标要严格把关,对已收储的用地也要有原则性的规定,其绿地率指标均应在20%~25%之内。规划要求绿地尽可能沿城市道路设置,且用地红线紧贴道路红线的建设用地沿城市道路侧退红线的绿地宽度不小于该城市道路应退线的绿地宽度。本次规划布局总绿化面积为1074.9公顷,其中一期绿地431.4公顷,二期绿地643.5公顷。
  【《厦门市公交场站与保障性住房综合开发行动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9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厦门市在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中,城市拓展速度加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根据市政府会议纪要,面对城市极其紧缺的土地资源,部分保障性住房将考虑与一些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建设,以达到集约利用土地,发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次规划对公交场站布点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场站结合保障性住房综合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厦门规划建成区范围内。规划内容:(1)综合开发场站以公交枢纽站及公交停车场为主。开发方向可与居住、办公或商业结合。(2)规划选择11处场站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综合开发,将建成保障性住房42.3万平方米,合计6400套(户均建筑面积60~70平方米)。规划根据目前场站建设需要及保障性住房分布现状,将11个项目分三批建设实施。第一批3个项目:湖滨中路公交停车场、古楼、观音山,建成保障性住房3797套。第二批4个项目:湖里华商、海沧钟山、同安大同、翔安文教园,建成保障性住房1750套。第三批4个项目:杏林仰后、杏林湾、同安西湖、翔安新店,建成保障性住房850套。
  【《厦门市台湾街(区)开发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3~9月编制完成。规划背景:街区现状与街区地位和所处区位严重不对称,已成为湖里区城市发展中的断裂区。规划范围:以江头片区中线台湾街两侧建筑及江头公园为范围,总用地约29.29公顷。功能布局: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分别为南入口服务区,台湾旅游商品购物区,旅游休闲观光区,台湾高档精品购物、产品展示、商务配套综合区,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和台湾特色娱乐、休闲养生区。
  【《杏林湾片区开发行动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3月编制完成。杏林湾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1.6平方公里,是厦门市近期重点开发的片区之一。该规划主要根据杏林湾片区近期开发需要,对片区的现状用地构成、基础设施条件等进行摸底调查及分析研究,提出片区近期可供开发的用地情况,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配套要求,近期开发建设思路等,为开发杏林湾片区提供决策参考。
  【《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起步区配套设施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市规划局审查。规划用地北起厦漳高速公路,南至集美乐海路,东以东界路为界,南以同集路为界。规划总用地36.7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居民34.24万人,产业工人20.8万人。规划将规划区分为西炉生活片区、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西柯丙洲生活片区、洪塘头片区、科技园片区和集美北部新城片区等六大片区,对各个工业区进行详细的公建配套并提出开发建议。(朱家鹏)
  控制性详细规划
  【《筼筜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2~10月编制完成并通过市规划局审查。规划背景:随着厦门市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成为本岛建设的主题,筼筜湖中心区也迎来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契机。规划提出在保持片区原有空间景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开放空间、土地使用功能、道路交通系统,公建服务配套等进行完善。规划范围:东至湖滨东路,北至狐尾山—仙岳路,西至海洋公园—湖滨西路,南到湖滨南路,规划范围约558公顷。规划要点:(1)保持并优化筼筜湖片区“一心两轴”的空间景观结构。(2)保证主要景观视线廊道的建设。(3)满足片区中心商务功能发展的需要。(4)促进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5)从城市整体出发,全面提升中心区形象。
  【《厦门(新)站(J7)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1~12月完成。厦门新站选址于集美后溪镇,是国家“四纵四横”沿海快速铁路通道上的一个重要客站,在建的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和鹰厦铁路均汇集于厦门新站。该站不仅服务于厦门,而且辐射整个闽东南地区。规划范围:东至天马山路,南以集美北大道为界,西起中洲路,北到站北五路,规划区总用地面积555公顷,规划人口8.5万人。规划定位为海峡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厦门的城市门户,集综合交通换乘、旅游服务、商贸办公、信息交流、文化娱乐和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新城区。总体分为高铁核心商贸服务片区、居住—商贸混合片区、居住片区三个功能组团。
  【《东渡—鹭江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该规划由厦门市规划研究院于2007年4~9月编制完成。规划范围:规划区西至海岸线,东面湖滨北路以北以狐尾山为界、湖滨北路以南以湖滨西路为界,北面、南面分别以海沧大桥和厦禾路为界。总用地面积258.08公顷。片区定位:厦门本岛西部滨海区的组成部分,以对外交通、居住 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滨海区。主要工作内容:土地利用整合规划和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码头使用及生活岸线景观规划。规划结构:“两轴三组团”点、线、面相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相协调的有机体系。两轴:一是交通轴,即疏港路贯穿片区南北,为本区域交通主轴线。二是景观轴,即滨海岸线为本区休闲游乐景观轴和港区生产景观轴。三组团:小学社区组团、金鼎社区组团、海山社区组团。土地利用规划:按用地性质分为八大类,具体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浦南片区(B3-25)控规调整》】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于2007年3~8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为完善浦南片区内相关市政道路、公建配套编制该规划。规划范围:东至东浦路,南至东坪山路,西至厦禾路,北至莲前西路,总用地面积1.32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以综合改造为主的居住片区,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四片”,即商业服务中心和浦南社区、东坪社区、龙山桥社区和溪东社区,居住人口约4.6万人。
  【《同安五显片区(T2-8)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规划研究院于2007年2~12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为了更好地指导五显片区旅游、文教项目建设,协调周边用地的关系,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适应城市管理的要求编制该规划。规划范围:东至滨海大道延伸段,西至大轮山麓,南至同新路,北至同安二环路,总用地面积4.81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依托文教、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生态住区。规划结构:“一心两带四组团”,即在滨水设置片区商业中心,沿东溪两条支流设置滨水绿化带和西洋居住组团、宋宅居住组团、旅游休闲组团和五显文教组团。居住人口约5.0万人。
  【《同安西湖片区(T3-2、T3-3、T3-4地块)用地控制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为推进同安新城区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体系编制该规划。规划范围:东至双溪,西至同集路,南至新324国道,北至环城南路,总用地面积6.88平方公里。规划定位:同安南部新兴的滨水生态住区。规划结构:“一带一心四区”,即滨水岸线绿化休闲带,在规划区南部设置片区公共服务中心以及阳翟居住区、西湖居住区和瑶头居住区,居住人口约9万人。
  【《厦门市翔安区市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布局调整)》】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于2007年2~8月编制完成并经市规划局批准实施。规划背景:该规划区位于翔安区中部,在翔安分区规划2010年规划范围之外,缺乏对该地区规划定位及用地布局等相关规划。随着龙胜达、永红电子等多家企业入驻,片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好机会。为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需求,对该片区进行空间布局调整,整合用地,配套完善公建设施,完善道路系统,理顺区内交通组织,方便规划管理,同时也规范企业建设用地,为企业提供规划平台。规划范围:北隔内安大道与舫阳居住片区相邻,南临海翔大道接城市绿楔,西至翔安东路与火炬东部产业区相邻,东至溪东路接城市绿楔,规划区总用地面积520.33公顷。规划定位:以光电产业为主的综合工业片区。规划结构:“一心两轴四片”,即规划区内西南角的生态绿地核心,内田溪景观生态轴和西亭路交通发展轴,规划区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工业邻里中心、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组成。规划区内规划居住人口约3.2万人,产业人口约为7.0万人。
  【《厦门市南普陀寺及周边地段景观控制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编制完成,2007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同时将该规定纳入厦门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用于协调和指导南普陀及其周边地段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背景:南普陀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佛教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城市最为重要和最富特色的名胜景观之一、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场所,周边业已建成或行将建设的项目客观对南普陀的风貌景观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保护南普陀风貌景观,并有效地协调和引导未来开发建设行为,开展本次规划研究。区位及用地范围:南普陀寺位于厦门本岛西南部五老峰下,属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北面紧邻厦门园林植物园,东南为厦门大学,西南为厦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厦门大学芙蓉湖东侧道路,西至演武路西侧一街区,北起五老峰,南至厦大海滨,总面积约150公顷。规划性质:历史文物、城市名胜景观的保护与控制。控制内容:一是平面控制,包括三圈一廊一线的平面范围控制;二是高度控制,包括三圈一廊一线的建筑高度控制;三是密度控制;四是界面控制;五是风貌控制;六是绿化控制;七是寺院内部建筑控制。
  (朱家鹏)
  规划研究
  【《厦门市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指标研究》】 该项目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编制完成。规划年限:2006~2020年。研究背景:随着住房由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特性的转变,围绕住宅开发的配套公共设施的矛盾日增;同时,厦门本岛社区体制逐渐发展成熟,街道一社区承担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规划和管理应该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向街道—社区转化,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研究范围:厦门市行政辖区。控制内容:研究以本岛为例,按街道和社区的行政区划界线,对两个层面的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确定了8万人的标准街道与1万人的标准社区的配套公共设施体系和指标要求,制定一套可以用于规划管理与指导规划编制的街道、社区公共设施配置项目指标表。
  【《城市道路指标与路网模式研究》】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2~8月编制完成。研究背景: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不能局限于道路本身,其与一个城市所采用的交通发展政策、城市所能提供的多样化交通模式密切相关,同时采取的交通导向应当适应土地利用、拓展开发新城,从而使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应趋于平衡。其次是城市应拥有合理的道路系统,能适应多样化出行交通需求,有利于各种交能管理措施的实施。通过研究发现,面对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厦门市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着两个主要制约因素:一个是城市道路指标较低,二是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不合理。这两个因素在面对快速增长交通需求和现有城市路网系统难以重负的情况下,造成交通状况每况愈下、通行成本高企,最终使城市变得低效。因此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应该对原有规划思想的不合理部分予以反思、修正,借鉴其他成功城市的道路建设经验,站在“城市道路是一个系统”的高度去研究城市道路系统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编制新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规划理念的更新。必须转变原有的城市道路规划理念,强调合理的城市主、次、支路分级道路结构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支路网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作用。(2)城市道路指标推荐值。借鉴国外城市道路建设经验,根据厦门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城市道路指标体系。城市总指标:路网密度每平方千米6至8千米,道路面积率15%~25%。城市中心区:路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0至14千米,道路面积率20%~30%。城市新区、居住区和工业区:路网密度每平方千米6至12千米,道路面积率15%~25%。(3)典型路网模式。本次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组团的路网模式上。通过研究国外城市路网模式与城市特性的关系,结合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提出未来厦门路网模式发展的方向:一是支路网密度加大;二是以公交优先的原则相适应的路网模式。
  (朱家鹏)
  规划管理
  【规划编制实行“三个创新”】 一是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创新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制度。为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2007年,市规划局推行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制度,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查管理补充规定》,将委托的规划编制项目全部纳入立项程序,按级审批,使全局项目委托程序基本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内部建立立项约谈程序,即项目立项后,即召集规划编制单位、主办处室进行立项阶段碰头,明确项目委托要求,细化技术内容,保障项目下一步开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将项目初审阶段与市规划院初审阶段相合并,在保证规划质量的同时,加快编制的速度。这一做法得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并要求市直各部委办局所编制的专项规划,都必须经过市规划局立项后方可拨付经费。二是规范规划编制组织程序,创新项目委托和结案验收。针对长期以来规划成果收尾慢、历史遗留问题多的问题,加快了项目的结案程序。凡对于按相关程序审查或市委会议审议后确定的规划项目,以及针对因市委、市政府政策调整而暂缓的规划,及时下达阶段验收意见,并给予结案,有效地解决了规划编制周期长、规划难以形成成果的问题。三是创新规划编制体制,抓好规划成果实施层面的工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1)实行规划预选址制度。在项目未立项、无明确业主的情况下,将公共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内部选址,由规划处向各分局和用地处申办,使得关系公众利益的项目用地在规划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留。(2)借外力实施规划。将规划成果主动报送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借助外力来推动实施。如健康步道、岛外工业区绿化专项规划等,通过市领导关注,相关部门推动,及时得到落实。(3)与发改委前期办建立对口联系制度。把每月审定的编制项目上报前期办,从中讨论生成一批可以实施的项目。(4)启动规划成果“一张图”发布制度。将最新的规划成果在内部发布,便于全局掌握最新的规划成果。
  【出台规划审批“三个举措”】 一是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审批依据。2007年,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先后制订了工业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和工业建筑使用功能转变、卫生医疗机构项目、社会福利与养老机构项目、自用办公楼项目、住宅建筑项目、土地“招拍挂”条件、工业用地增容等审批管理意见和审批管理办法,以集中解决一批带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规划审批标准,为业务审批工作提供了依据,大大减少了研究个案的次数。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先后出台住宅、办公、酒店、厂房等规划审批技术标准细则;制定规划审批中弹性较大的阳台、挑空、层高等部分设计、审批的控制标准;与国土局联合,确定房屋确权手续相关简化的条款和管理办法;针对“国六条”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出台统一的审批与控制标准,有效地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据统计,自3月底实施以来,审批件仅为127件,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49.6%,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规范审批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针对建筑设计市场中存在的不断扩大阳台、空中花园、跃层大面积挑空、提高建筑层高等泛化趋势,及时出台相关的审批技术标准细则和补充规定,从定义、程序、时间和具体操作上作出明确规定,既有效抑制了利用不同使用功能设计定位规避土地出让金和因此可能产生预留变相增容空间的操作方式,又约束了审批中可能出现的自由裁量权问题,进而增加了规划审批的严肃性和透明度,减少了由此可能引发的权属纠纷问题。同时,为使规划管理更科学合理,在对规划审批中易产生纠纷、争议的环节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查相分离的办法;通过与市国土局协调,在规划审批环节中增加了建筑间距实地测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的建筑面积按现有测算细则测算的规定,消除了困扰房产纠纷中最突出的日照采光权纠纷问题和长期以来因采用不同规范标准而隐性存在规划审批与实施过程中的建筑面积膨胀的问题,增加了规划审批的科学性。
  【规划管理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以前规划管理主要局限于批后管理,但随着《物权法》、《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此,市规划局主动加强可能引发的权益纠纷方面问题的研究,规范执法办法,摸索出一些规划审批和管理的机制。二是实现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的转变。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由以往群众来局上访转变为规划部门主动上门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并主动与法院、律师进行沟通,协助解决好规划方面的纠纷。三是实现批后监督到内部审批监督的转变。在内部业务审批上,敢于坚持原则,督促审批相关处室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批,提高了全局依法行政意识和管理水平。
  【市规划局技术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2007年,市规划局及其分局共整理扫描档案2.8万件,2006年以前所有档案全部整理并扫描完毕,并将所有技术档案将纳入信息中心数据库,为各项业务审批工作提供服务。
  (朱家鹏)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启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