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33
颗粒名称: 环境质量状况
分类号: X821
页数: 3
页码: 37-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环境的质量状况,概括了空气质量、酸雨、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地表水水质、九龙江河口水质、近岸海域水质、筼筜湖水质、马銮湾水质、功能区噪声等。
关键词: 2007年 厦门市 环境质量

内容

【空气质量】 2007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05天,空气质量优级率为28.8%,良的天数为258天,轻微污染的天数为2天,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45%。与2006年相比,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下降1.6%,轻微污染天数减少4天,总体上看空气污染程度与上年基本不变。
  2007年环境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0.02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7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2006年相比,三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基本不变,2003年以来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上升趋势有所遏制,特别是二氧化氮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酸雨】 全市降雨pH范围为3.69~7.37,pH加权平均值为4.58,酸雨发生率为76.0%,降雨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为每升250微克当量。与2006年相比,降雨pH加权平均值下降0.11,酸雨发生率下降8.5,降雨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上升57微克当量。总体来讲,厦门酸雨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酸雨污染依然严重。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 主要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北溪引水监测项目全部达标,汀溪水库水库和坂头石兜水库个别月份总氮出现超标。与2006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提高1.7%。
  【地表水水质】 杏林湾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Ⅳ类水质标准,除总氮、总磷浓度均值出现超标外,其他指标浓度均值均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全年达标率为33.3%;与2006年(水质仅符合V类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全年达标率提高了8.3%,主要污染物和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
  同安东溪水质为超V类水质标准,全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零,与2006年(水质符合V类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状况有所下降;同安西溪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全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与2006年相比,功能区达标率提高16.6%;东西溪合流段水质超V类水质标准,全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零,与2006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东溪、西溪和东西溪合流段出现的超标项目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
  两二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氮、总磷个别月份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100%。古楼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但仍有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个别月份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83.3%;溪头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磷、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91.7%;过芸溪水质为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和超标项目是总磷、氨氮,全年达标率为66.7%;古宅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氮、总磷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100%。
  【九龙江河口水质】 九龙江河口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但仍有溶解氧、石油类、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出现超标。与2006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水体中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氨氮年浓度均值持平,粪大肠菌群年均浓度均值有所上升。
  【近岸海域水质】 依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厦门东部海域及南部海域东侧海区执行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同安湾、西海域的南部海区执行三类标准,西海域的北部海区及九龙江入海口区域执行四类标准。2007年,厦门各分海域水质均未能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水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24.07%。
  【筼筜湖水质】 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筼筜湖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筼筜湖水质类别仍为劣四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依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的浓度值、活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及其超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粪大肠菌群的浓度略微上升,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马銮湾水质】 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马銮湾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马銮湾仍为劣四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每斤分别为1.97毫克,0.21毫克,其超标率分别为70.8%、62.5%,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浓度与活性磷酸盐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他各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化需氧量微略上升。
  【五缘湾水质】 根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五缘湾执行海水水质的三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五缘湾的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每升浓度为0.705毫克,超标率为73.3%。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下降率分别为16.2%与27.8%;五日生化需氧量微略上升。
  【海滨浴场水质】 2007年6~9月,厦门市对8个海滨浴场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漂浮物、水温、pH及石油类,并以粪大肠菌群及石油类两项指标对各海滨浴场进行评价。8个海滨浴场水质状况:黄厝浴场(华天学院、椰风寨外浴场和“一国两制”标语牌外浴场)、鼓浪屿浴场(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港仔后菽庄花园外浴场、艺术学校—水产研究所外浴场)及公主园海鲜酒店外浴场的海水水质良好,适宜游泳;厦大浴场水质一般。与2006年同期相比较,各浴场石油类浓度无明显变化,粪大肠菌群浓度有所降低。
  【功能区噪声】 2007年,厦门市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点数共为9个,每季度中对各测点进行一次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全市居民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功能区噪声达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昼夜均不达标。与2006年同期相比,居民文教区(昼夜)、混合区(夜间)、工业区(昼夜间)、交通干线两侧(昼夜间)噪声区域稳定,混合区(昼间)噪声有所上升。
  【区域环境噪声】 2007年,厦门市区域环境噪声网格测点数为338个,网格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8分贝,范围在49.0~67.8分贝;与2006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6.2分贝,范围在49.0~69.3分贝)相比,全市区域噪声污染程度趋于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2007年,厦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8分贝,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0.6分贝,超过70分贝路段长为7.04公里,占监测总长度的7.92%。与2006年相比,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稳定,超过70分贝路段长占监测总长度的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1.44百分点,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较好。
  (汤晓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