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431
颗粒名称: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10
页码: 37-46
摘要: 本文概括了厦门市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监理、环境监测、环境科研与环境信息等。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厦门市

内容

综述
  2007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方针,按照“落实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完善机制,落实措施”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环境监管“三大体系”建设为基础。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强化饮水源和生态保护,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年内,厦门市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做了扎实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全市环境保护总投入共计35.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9.48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0亿元。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高速度增长的前提下,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局部得到改善和提高。海上漂浮垃圾治理效果明显,海域、筼筜湖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全省第一,是全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两项指标都下降的主要城市之一,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将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控体系基本建立,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准备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并通过国家和省普查办质量核查全面达标;土壤污染普查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执法得到加强,排污收费创历史新高,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强力推进。重点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噪声、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等污染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生态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海沧区畜禽养殖场清退工作完成,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推广发酵式生态型养殖模式取得重大进展。环境应急处理预警系统基本建立,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得到加强。环境科研成果显著,环境监测、监理、信息、宣教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机动车简易工况检测线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海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环保能力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2007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指标高、压力大、难度大;环境安全任务艰巨,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使用、运输及经营量大、点多、面广,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环境污染投诉件居高不下,环境违法、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落实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巩固“创模”成果任务艰巨,部分指标距离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仍污染严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有所提高,但依然较低;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扰民问题有所缓解,但仍然突出。四是环保能力建设与环境监管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环保部门处在疲于应付状态,工作质量与效率较低,尚未能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
  (汤晓平)
  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 2007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05天,空气质量优级率为28.8%,良的天数为258天,轻微污染的天数为2天,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45%。与2006年相比,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下降1.6%,轻微污染天数减少4天,总体上看空气污染程度与上年基本不变。
  2007年环境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0.02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7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2006年相比,三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基本不变,2003年以来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上升趋势有所遏制,特别是二氧化氮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酸雨】 全市降雨pH范围为3.69~7.37,pH加权平均值为4.58,酸雨发生率为76.0%,降雨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为每升250微克当量。与2006年相比,降雨pH加权平均值下降0.11,酸雨发生率下降8.5,降雨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上升57微克当量。总体来讲,厦门酸雨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酸雨污染依然严重。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 主要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北溪引水监测项目全部达标,汀溪水库水库和坂头石兜水库个别月份总氮出现超标。与2006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提高1.7%。
  【地表水水质】 杏林湾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Ⅳ类水质标准,除总氮、总磷浓度均值出现超标外,其他指标浓度均值均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全年达标率为33.3%;与2006年(水质仅符合V类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全年达标率提高了8.3%,主要污染物和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
  同安东溪水质为超V类水质标准,全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零,与2006年(水质符合V类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状况有所下降;同安西溪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全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与2006年相比,功能区达标率提高16.6%;东西溪合流段水质超V类水质标准,全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零,与2006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东溪、西溪和东西溪合流段出现的超标项目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
  两二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氮、总磷个别月份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100%。古楼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但仍有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个别月份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83.3%;溪头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磷、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91.7%;过芸溪水质为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和超标项目是总磷、氨氮,全年达标率为66.7%;古宅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年浓度均值(除总氮外)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氮、总磷仍出现超标,全年达标率为100%。
  【九龙江河口水质】 九龙江河口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但仍有溶解氧、石油类、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出现超标。与2006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水体中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氨氮年浓度均值持平,粪大肠菌群年均浓度均值有所上升。
  【近岸海域水质】 依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厦门东部海域及南部海域东侧海区执行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同安湾、西海域的南部海区执行三类标准,西海域的北部海区及九龙江入海口区域执行四类标准。2007年,厦门各分海域水质均未能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水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24.07%。
  【筼筜湖水质】 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筼筜湖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筼筜湖水质类别仍为劣四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依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的浓度值、活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及其超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粪大肠菌群的浓度略微上升,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马銮湾水质】 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马銮湾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马銮湾仍为劣四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每斤分别为1.97毫克,0.21毫克,其超标率分别为70.8%、62.5%,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浓度与活性磷酸盐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他各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化需氧量微略上升。
  【五缘湾水质】 根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五缘湾执行海水水质的三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五缘湾的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每升浓度为0.705毫克,超标率为73.3%。与2006年相比,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高锰酸盐指数及粪大肠菌群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下降率分别为16.2%与27.8%;五日生化需氧量微略上升。
  【海滨浴场水质】 2007年6~9月,厦门市对8个海滨浴场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漂浮物、水温、pH及石油类,并以粪大肠菌群及石油类两项指标对各海滨浴场进行评价。8个海滨浴场水质状况:黄厝浴场(华天学院、椰风寨外浴场和“一国两制”标语牌外浴场)、鼓浪屿浴场(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港仔后菽庄花园外浴场、艺术学校—水产研究所外浴场)及公主园海鲜酒店外浴场的海水水质良好,适宜游泳;厦大浴场水质一般。与2006年同期相比较,各浴场石油类浓度无明显变化,粪大肠菌群浓度有所降低。
  【功能区噪声】 2007年,厦门市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点数共为9个,每季度中对各测点进行一次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全市居民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功能区噪声达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昼夜均不达标。与2006年同期相比,居民文教区(昼夜)、混合区(夜间)、工业区(昼夜间)、交通干线两侧(昼夜间)噪声区域稳定,混合区(昼间)噪声有所上升。
  【区域环境噪声】 2007年,厦门市区域环境噪声网格测点数为338个,网格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8分贝,范围在49.0~67.8分贝;与2006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6.2分贝,范围在49.0~69.3分贝)相比,全市区域噪声污染程度趋于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2007年,厦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8分贝,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0.6分贝,超过70分贝路段长为7.04公里,占监测总长度的7.92%。与2006年相比,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稳定,超过70分贝路段长占监测总长度的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1.44百分点,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较好。
  (汤晓平)
   污染物排放控制
  【概况】 主要污染物减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两项约束性指标之一,是环境保护年度工作中心任务。2007年,厦门市坚持“控制增量、不欠新账,削减存量、多还旧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计划、任务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厦门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成立了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和下达了《厦门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厦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及实施意见》和《厦门市200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签订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任务分解到各区政府和相关企业。
  2.源头把关,控制增量。严把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关。禁止批准水泥、造纸、印染、钢铁、电解铝等能耗、水耗和排污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岛外区域停止批准使用燃煤锅炉。贯彻落实“总量减排、区域调配”原则。
  对采取措施后仍需排放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省环保局要求,通过区域削减、“点对点”的削减调剂方法解决总量指标来源,确保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继续推行污染物排放“减半”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加强环境监督管理。2007年,全市受理审批新建项目5453个,否定建设项目452个。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和审批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新技术、循环—再生利用技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较好的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实施“四大减排工程”。2007年,为确保污染物减排目标和计划落实,厦门市积极推进“四大减排工程”的实施:即“燃煤电厂和热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的实施;“印染、纺织、化工、电镀、涉铅、造纸”等难点污染企业治理工程的实施;“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型零排放”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工程的实施;“高耗能、高污染、难治理”的污染企业关停的实施。全市先后启动40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治理和7家重点废气污染企业治理,共计削减二氧化硫近2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共计8200多吨。鸿佳地毯有限公司、悦华酒店等一批使用锅炉的重点企业全部改用乳化重油作为燃料,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4.重视建设,强化监管。年内,全市共投资近2000多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嵩屿电厂、污水处理厂等12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饮用水源、重点工业污染源、海域污染、空气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污水处理厂等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先进的减排监测体系和环境应急预警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厦门市各区和重点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以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的方式,结合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进行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了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废水排放量21353.8万吨,比上年增加1069.5万吨,增幅5.27%。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17040.02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79.8%,比上年增加734.3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4313.86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20.2%,比上年增加335.18万吨,增幅8.42%;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995万吨,同比上年削减0.375万吨,减排量6.98%。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4.612万吨,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92.3%;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0.38万吨,比上年减少29.6%。(2)氨氮排放总量0.48万吨,比上年减少0.69万吨,减排58.85%。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0.44万吨,占全市氨氮排放总量的91.67%;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0.044万吨,比上年减少45%。全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处理能力为85.1万吨/日,实际日处理污水量45.08万吨,全年处理污水量16455万吨。其中处理生活污水量1311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6.98%。
  【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工业煤炭消费量443.57万吨,比上年增加28.66%。其中,燃料煤消耗量443.47万吨,比上年增加28.84%;原料煤0.1万吨,比上年减少0.428万吨。全市燃料油消费量14.6万吨,比上年减少16.3%。燃油仍以重油为主,全年消费量12.86万吨,占总燃油量的88.1%。
  全市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工业废气排放量655.62亿标立方米,比上年575.89亿标立方米增加13.85%。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废气量410.83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244.79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3.1%。(2)二氧化硫排放量5.302万吨,比2006年减少了24.25%。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21万吨,比上年减少24.5%,工业二氧化硫达标率100%。(3)工业烟尘排放量0.426万吨,比上年减少55.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工业粉尘排放量447.79吨,比上年减少20.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100%。(4)生活耗煤量6.13万吨,比上年减少5.06%。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922吨,比上年减少10.6%。生活烟尘排放量141吨,比上年减少4.73%。(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6687.42吨,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12421.42吨,生活源与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14266吨。
  【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7.6万吨,比上年(77.6万吨)增加64.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8.03万吨,比上年增加27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0.2万吨,比上年增加52.95%,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4.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25%,比上年减少2.11%。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3.48万吨,比上年增加1.84%。工业固废排放量0.01万吨,比上年减少50%。
  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1.24万吨,比上年增加44.08%,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0.42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0.82万吨,全市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0.19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0.19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全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83.18万吨,比上年增加12.60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80.36万吨,比上年增加13.8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96.61%,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 (汤晓平)
  环境监理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环境监理工作继续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稳定达标”为目标,以“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和现场稽查”为抓手,以查处违法排污和“十五小”企业为突破口,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重点,确保全市环境质量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为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遏制违法排污行为,加大了排污费征收和行政处罚力度。全市共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01份,实施行政处罚2499件,罚款619.22万元,与2006年相比,罚款金额增加了47%。年内,全市增加了锅炉二氧化硫、建筑施工工地和生活噪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超标排污、畜禽养殖等排污费的征收,扩大了排污征收面,加大了排污费征收力度;全市排污费征收扩大到5346家,比上年增加278家,增长5.49%;共上缴排污费7808.3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02.75万元,增长34.4%。安排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项目30个,下达环保专项补助资金5474多万元,取得较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污染源网上申报登记试点工作】 为全面真实、规范统一、方便快捷实施企业排污申报登记。2007年,市环境监理中心所启动了“厦门市污染源网上申报登记系统”建设,初步实现了排污申报与排污费征收信息化管理。全市47家重点污染企业环保专管人员完成了该系统的学习培训,重点污染企业网上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污染源网上申报登记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排污者自觉申报,提高守法意识;提高排污申报的质量,加强排污申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便于对排污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为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统计分析、环境管理决策奠定基础。
  【环境稽查】 依据环境稽查工作方案,市环境监理中心所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全市环境执法监管情况进行全面稽查。共出动611人次,分别对全市六个区的338个污染源进行稽查,286家污染企业建立了稽查档案。通过稽查,达到了提高环保监管力度,扩大环保监管面,检验各部门、各分局依法行政和严格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环境执法监督检查】 全市共受理并审结21起环境行政复议案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7起,其中维持18起,申请人主动撤回3起。此外,受理以各环保分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0件,其中一审维持8件,被撤销2件(二审中经法院调解结案)。
  【环境现场监理】 2007年共受理环境投诉3107件次,与2006年相比增加675件次,增长27.7%,处理率为100%。其中,噪声1384件次,占总投诉的44.55%;废气1196件次,占38.49%;废水244件次,占7.85%;其他283件次,占9.11%,各种类型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相同。高考期间,共受理投诉110件,出动69人次,制止噪声扰民事件23起,移交有关部门处理87件,保证了良好的考试环境。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 2007年,根据国务院和福建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全面启动厦门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市、区政府先后成立普查领导机构及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制订普查实施、监测和宣传工作方案;完成201家重点污染源普查监测和生活源、第三产业污染源产排系数监测工作;完成了普查工作经费预算编制和筹措,全市预算普查经费总计1700多万元,其中市级经费预算总计680万元,各区经费预算1020多万元。全市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审核员共计568人,组织各级普查人员培训700多人次,参训率超过100%。全市污染源普查对象清查工作完成,初步确定全市污染源普查对象31696个。其中工业污染源10959个,生活污染源14140个,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19个,农业污染源6578个。在工业污染源中,重点工业污染源1182个,一般工业污染源9777个;在农业污染源中,种植业污染源844个(农场污染源4个),养殖业污染源3038个,水产养殖污染源2696个。市、区普查办展开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时段的普查宣传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依法、规范、科学、高效地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机制和氛围基本建立,普查准备阶段工作质量通过了国家和省普查办核查全面达标,基本做到了普查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监测、清查、宣传、制度“八到位”。(汤晓平)
  环境监测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监测规范对全市环境空气、地面水、海洋、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一是加强常规监测工作力度,按计划完成每月空气质量日报、预报、饮用水源月报,厦门海域海水水质监测,并完成环境容量中海域、各湖库、各排污口水质的监测。二是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继续开展对酸雨、赤潮等监视性监测工作。配合市政府对扬尘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加强国控、省控水、烟尘和污水处理厂污染源监督监控,保证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高考、中考期间还参与了建筑工地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监测,并配合110联动进行24小时监视监测工作。全年共完成污染源监测任务3280个厂次。其中,废水监测1195厂次、废气监测327厂次、噪声监测1092厂次、其他监测120个厂次,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
  【重点污染源普查监测全面完成】 依据国家污染源普查监测技术规定和省、市污染源普查监测实施方案,2007年,厦门市共完成国控、省控、市控、区控和新建项目重点污染源201家监测任务。其中,废水污染源191家,废气污染源10家。并配合省放射性监督站完成全市放射性污染源第一次监测。根据省普查办的要求,配合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完成“氨纶等合成纤维制造类”相应企业和污染物产排数据调查工作;配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生活源、第三产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调查工作,为准确、高效、全面实施污染源普查奠定了数据基础。
  【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启动】 完成《厦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规划》及《厦门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项目立项报告》,并经市发改委的批准,从市财政环保专项资金中投入1094万元,用于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项目建设。5月,完成了简易工况检测示范线首套设备的采购和场站建设用地征用、拆迁等工作;11月,完成了该套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培训及试运行等工作。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 全市年检站年检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浓度137574辆,首检合格率98.39%,年检在用汽车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1.08%;完成市区道路抽检在用汽车(柴油车)3218辆,超标车辆1674辆,处罚尾气超标车1423辆,罚款金额77.63万元,处罚尾气超标车辆数比上年增加776辆,罚款金额比上年增加117%;完成组织拍照、摄像取证处罚735辆黑烟车,罚款金额50.27万元,罚款金额比上年增加3.2%;全年共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396份,罚款总计127.9万元。
  【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实施】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启动厦门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海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实现海沧空气日报。完成江东水站的配套改造建设,新增六价铬氰化物监测项目,提高饮用水源的监测能力。开展厦门市国控网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设、调整技术论证,完善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完成海沧大气路边站、石化区大气监控站、及汀溪、坂头水质监测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案”的要求,为全面了解厦门市土壤污染状况,2007年,启动全市土壤环境背景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相继成立调查领导及办事机构,制定调查工作方案,筹措调查工作经费,购置调查监测和现场采样设备,完成历史档案整理,确定106个背景点调查站位和污染普查点站位,完成岛内全部点位的勘察和资料整理及实验室准备工作,完成背景点变更调查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
  (汤晓平)
  环境科研与环境信息
  【概况】 2007年,,全市环境科研与环境信息工作坚持以环保高新技术和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环境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建立和完善环境科学技术的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吸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了全市环保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年内,完成“厦门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修订工作;完成《厦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翔安区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开展《3S技术测量厦门市生态资产研究》、《厦门市生态足迹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畜禽粪便零排放、生态型生物酵素开发研究》和“厦门市农村生态环保示范基地建设”等4个环保课题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成因、发展趋势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来源解析的采样和分析工作。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厦门管辖海域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荣获2007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六项环保新技术试验取得进展】 一是开展发酵式生态型养殖模式试验,并取得新进展;二是启动利用生态透析方法修复水体试验;三是开展运用非金属矿再生造纸废水处理专利技术,进行造纸废水、污泥双零排放试验,并取得成功,每回收一吨造纸废水、污泥,可节约成本10~50多元,而且与原来废水简单处理后直接回用相比,不仅提高了纸产品的品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又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四是积极引进符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要求的污染治理新技术,既降低物耗、水耗,又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五是开展汽车尾气治理技术、水煤浆技术、新能源技术试验和研究;六是人工增雨对厦门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取得新突破。
  【环境管理信息化得到普及应用】 市环境信息中心积极提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规范“环境在线”网络日常管理与信息发布,建立和维护内外网统一门户网站,进一步整合现有专业数据库,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完善自动化办公和网上环保审批系统。在环保网主页上发布新闻1195条,公示各类政务信息和环评文件共179条,上传“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文件8份,公示排污许可证文件343家,排污收费10120家,公示环保验收559家、建设项目审批1627家,发送空气质量指数短信22万余条,较好地为全市环境管理、监测、科研等部门提供信息化技术应用保障和服务。
  【环境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启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为了有效解决环保业务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业务系统的账户集成、界面集成和环境专业数据库中心的兼容,完成厦门市政务审批系统与环保局审批系统的信息交互,以及环保局内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统一环保局门户网站建设。1月该项目建设启动,2月底签订合同,4月完成第一版的原型开发,4~5月进行首轮用户调查,6月进行需求的确认与系统初步分析工作,9月15日完成初步验收。截至年底,已经放码3350条记录,此外还对1831个污染源点为更新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开展“加强地方环保工作年”活动】 全市共投入2747万元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基本建成;农业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坂头、汀溪水库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站基本修复;海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建成投入运行;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海沧工业区大气路边站、石化区大气监控站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环境稽查系统三期建设完成;新增或改善了环境宣教设备和环境监理车辆。 (汤晓平)
  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题”基本完成】 该课题由厦门市与中央编译局共同承担。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厦门市25年来全面建设和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做法,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和基础理论。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007年,厦门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节能减排、优化经济结构的导向,建立了循环经济项目评估机制,全面实施《厦门市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方案》。在工业企业中新建一批废水深度处理再利用和“零排放”以及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山体贫瘠化”的矛盾及园林绿地行道树的需水找到了新路子;瑞景公园生活小区、杏林金海湾、厦门理工学院、厦门海洋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均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回用零排放目标。狐尾山污水上山扩建工程、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鼓浪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准开始实施,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和节能、节水等项目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0%以上,1吨水相当于11吨使用。全市11家企业通过省、市清洁生产审核,13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先后进入实施阶段,12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64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利用实现生态型零排放,新建20个污水回零排放工程项目。
  【改善水环境质量】 2007年,厦门市采取“调整规划、完善设施,联合行动、现场督查,加强监测、重点推进”等措施,强化饮用水源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和调整《厦门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对汀溪水库省级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撤销上李水库省级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新增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方案经厦门市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等部门评审、修改,上报省政府批复同意。年内,厦门市完成《厦门市镇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启动重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边界界碑设置和保护性设施建设,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拆除重点饮用水源违章建筑;推进位于坂头水库库区的许庄村搬迁,普及汀溪水库生猪养殖生态型零排放模式,启动坂头水库、汀溪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全市生活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开展九龙江流域“三联合”(联合巡查、联合监测、联合治理)行动,加强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交接断面排污总量控制责任制试点工作;推进北溪引水(龙海段6.4公里,厦门段2.6公里)和坂头水库右干渠明渠改暗涵工程的实施,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奠定了基础。推进筼筜湖污染整治,使筼筜湖水环境有较大改善和提高。
  【调查和治理海上漂浮垃圾】 根据黄小晶省长的批示,为有效解决厦金海域垃圾漂浮物污染问题,从源头上治理九龙江流域垃圾漂浮物污染,3月9日,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由市环保局负责漳州市九龙江汇水区陆源及三江内河沿岸垃圾污染物调查。3月13~15日,市环保部门组织对垃圾产生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拉网式”调查。共出动调查小组18个,车辆56台次,人员216人次。按照“不放过一条小溪、不放过一个闸坝、不放过一个断面、不放过一堆垃圾”的要求,对九龙江(漳州段)流域华安、长泰、芗城、龙文、龙海5个县(区、市)21个乡镇的北溪、西溪、南溪三江主干河流和156条内河河道进行调查,为治理海上漂浮垃圾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为解决“海漂垃圾”污染问题,厦门市建立海域船舶垃圾清理、回收、转运工作机制;开展海上垃圾污染专项综合整治行动,建立包括内陆水域水浮莲和垃圾整治与河段长效保洁工作的检查、监督、考评工作机制;建立由辖区政府和建设部门、环卫部门分工负责的海上垃圾清理责任制。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2007年,厦门市采取“禁养关停、推广发酵式生态养殖技术”等措施,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海沧区政府在全区开展畜禽养殖场清退工作,共投入6404多万元,完成了辖区内25.4万头生猪存栏数的清理关停,拆除养猪场513家,共计5万多平方米。集美区政府把生猪清退工作列为政府2007年重要工作之一,完成对全区20头以上存栏生猪养殖户基本情况和养猪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进一步完善了《集美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据不完全统计,集美、同安、翔安区完成43家、3.5万头规模化养猪场(200头以上)综合整治并达到生态型零排放,年削减污水排放量37.59万吨、粪便1.43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952吨、氨氮排放量74吨。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426场(户),存栏数27.82万头,其中有364家、25.64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完成达标或零排放整治,约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数的85.45%左右。
  【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2007年,厦门市启动了同安区内厝镇、汀溪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相继完成基础资料调查,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规划方案,完成规划编制;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启动翔安生态区规划和农村小康环保计划编制工作;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文明生态村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全市新创建12个绿色社区、33所绿色学校,培育12个文明生态村,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工作。
  【东西溪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厦门市为改善同安东西溪水环境质量,采取“抓重点、抓巡查、抓治理、抓建设”等综合措施,认真落实《同安东西溪整治规划建设方案》,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突击检查,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同安龙溪涂料厂、厦戎联合造纸厂同安分厂、同安区五显造纸厂、同安区五显造纸厂、银鹭集团等一批重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先后竣工投入运行,东西溪流域规模化养猪场完成治理并通过环保和农业等部门的验收,达到了零排放的要求,东西溪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屿岛白鹭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 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坚持严格执法、严格管理、严格巡查,加强保护区的现场管理,杜绝违法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白鹭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栖息环境。加大保护区内植物和林地保护力度,治理保护区内外来物种和有害植被,积极改造保护区内林相,开展保护区内植物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市观鸟会,共同举办“共同的家园——海峡两岸观鸟生态旅游论坛暨摄影展”,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开展“珍稀鹭类繁育及迁地养殖技术的研究”课题研究,完成了《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科普读物的编写,与集美大学生物学院分团委共同举办保护白鹭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厦门白鹭》宣传图册,并向市民及非政府组织发放数千余本,促进了保护区管理和建设。
  【“青山挂白”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2007年,厦门市重点治理城镇周边和水库附近的裸露山体。已完成裸露山体平台治理30处,治理面积10.57万平方米,种植树木和爬山虎10.8万棵,回填客土7.7万立方米,干砌土墙825立方米。集美区12项“青山挂白”治理工程于8月全部完工,共投入治理资金39.94万元,治理面积20369平方米,种树7.3万株,覆土3.7万立方米,砌排水沟592米。海沧区于10月启动蔡尖尾山钟山片区的两处山体整治工作,12月底完成实施植被混凝土、喷播植草9000平方米的整治工程。(汤晓平)
  环境管理
  【概况】 2007年,厦门市环境管理工作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规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抓手,以解决群众关心的和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突出的环保热点问题为突破点,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环保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采取“主动应对,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措施,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并取得新突破;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认真抓好专项整治工作,为提高全市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评】 2007年6月,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海沧某化工建设项目引发市民过激行为,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顾全局、缜密应对、主动作为、积极疏导”的原则,站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立场上,紧紧围绕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主动地开展工作。积极宣传、反复疏导、消除了市民对该项目建设的过激行为。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全力推进厦门市区域环评工作,协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和公众参与调查,较好地完成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工作,为优化城市整体布局,重新评估城市发展定位,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重点问题奠定了基础。
  【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基本建立】 2007年,厦门市建立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机制,完善市、区环委会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发挥环委会及其办公室在环保工作上的指导、组织、协调、考核和推动作用。建立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奖励机制,把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环保工程、环保投入等目标及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制定了市(区)长和各部门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政府和各部门,建立了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各区在完成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工作,充分发挥环委会作用,积极争取区委、政府、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对环保工作重视和支持,为实施现三个历史性转变和推进环保工作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 2007年,厦门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城考实施细则》和《“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等有关要求,总结了厦门市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持续改进措施和计划,将计划和指标分解,并以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加以落实,并组织考核。同时,对2006年“城考”、目标责任落实及环保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和措施,为推进环保工作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重新修订】 2007年,厦门市本着符合但不重复上位法、有利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高法的可操作性、提高违法成本和降低守法及执法成本、保持法规的稳定性等原则,对《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做了多达16处的修改。条例修改草案经多方征求意见,并几经修改,于9月29日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员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依法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7年,市环保部门坚持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抓手,从源头上控制排污总量。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5453项,其中,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85项、环境影响报告表1338项、环境影响登记表2205项。审批项目总投资额728亿元,项目环保投资达到17亿元,当年开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全市因环评通不过而不予批准的项目156项,较好的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市共验收建成项目1373个,当年投产的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皆达到100%。从而保证了在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情况下,做到增产减污,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 2007年,厦门市政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了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把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重点行业环境污染、工业园区环境违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历年挂牌督办企业遗留问题等5个方面问题列为整治重点,强化一线环境执法管理。全年共出动40739人次,用了9490个工作单元,检查24342家次,查处1205件环境违法案件。全市列入省、市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重点督察、重点整治对象的企业共111家次。年内,厦门华纶印染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厦门明达玻璃有限公司废气处理工程等4家企业治理项目已完成建设与改造,其余企业均按期完成关停或治理任务,环保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级挂牌督办环境问题企业28家,18家企业按要求整改落实到位,10家正在整改中。造纸行业污染专项整治也取得明显效果。
  【落实环境应急预案和查处环境安全隐患】 2007年,市环保部门编制并实施《厦门市环保系统放射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厦门市突发性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和《厦门市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厦门环保系统突发性环境事件演习方案,并组织应急演练。全市163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湖里环保分局组织相关人员与石湖山油库、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应急实地演练。翔安环保分局联合翔安消防大队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在银鹭公司开展应对冷冻库区氨气泄漏环境突发事件的联合演练。此外,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市环保部门还组织开展全市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固体废物环境监督管理】 2007年,厦门市强化了危险废物产生处置等环节环保监督管理,查处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违法行为,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专项调查。据对全市751家企业的固废产生、利用、处置及排放情况调查结果,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102.93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99.86万吨,危险废物3.07万吨(含医疗废物)。全市现有危险废物33种类,占国家危废名录的70.21%。此外还积存13种类危险废物,积存量2101.31吨。全市危险废物主要以转移、焚烧2种处置方式为主,年处置量16603.1吨,处置率53.95%。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环境空气质量下降趋势得到扼制】 2007年,厦门市继续采取“人工增雨降尘、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推行简易机扫、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实施污染治理代执行制度”等综合手段来扼制空气质量下降,年内更新和新增的2604辆出租车,全部采用双燃料(汽油/液化石油气)国Ⅲ排放车型;公交集团共报废443辆高排放的老旧公交车,更新378辆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机动车排气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环境宣传教育取得成效】 全年,共播出厦门环保电视新闻81条,刊发各类环境新闻报道稿件654篇,《厦门环境与生态》刊发文章133篇,拍摄制作并播出了八档《环保视点》、九档《十分关注》及三档《沟通》电视专题栏目,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大大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形式多样。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活动和举办各类环保知识、绘画和摄影比赛,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纪念活动,以及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活动”,做好《中国环境报》和《环境与发展报》发行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环境宣传与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2007年思明区莲花五村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社区”,厦门国家级绿色社区增至3个,新创建33所绿色学校。
  【油烟噪声污染治理】 2007年,厦门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采取“严格审批、源头控制,建集中区、强化管理”等措施,积极推进餐饮业集中区建设,全市新增餐饮业集中区面积10万多平方米,强化了餐饮娱乐、建筑施工、五金加工和汽车维修业油烟噪声污染监管,全市油烟污染和噪声扰民投诉率比上年同期大大下降。在中、高考期间,全市环保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497人次,受理并处理投诉362件,检查企业(或噪声源)949家次,查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或噪声源)87家,发放《关于中高考期间严格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通告》1510份,有效地制止了各类污染源的噪声扰民现象。
  【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根据2007年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市环保局指导各分局开展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同时根据省环保局的授权,组织开展全市使用V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的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工作,制定审批颁发工作程序,年内共发放友达光电、厦戎造纸、联想移动、明达实业和哈迪工贸等5家企业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环境污染投诉处理率达100%】 全年受理市、区两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计37件,均已按期完成答复,满意率达100%。受理全市环境污染举报投诉及来信来访5662件,其中噪声1179件,占32.67%;废水351件,占9.72%;废气1691件,占46.86%;其他388件,占10.75%。信访投诉件办结3445件,办结率95.46%。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基本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公众对环保工作满意率为82.24%。
  (汤晓平)
  环境工程建设
  【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工程建成】 年初,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工程(一期)开工建设,总投资3299万元,供水规模为2.4万吨/日,绿化浇地面积739公顷,厂外供水管道总长67公里。8月,该工程项目竣工投入运行,有效地解决了五缘湾至厦门大学环岛路沿线的绿化用水和用肥问题,大大削减了排入海域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污水处理重点工程建设】 2007年,全市加大环境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44多万元,完成污水处理二厂厂外提升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除磷脱氮改造工程也已完工;投资2593多万元,完成杏林污水厂扩建及设备改造;投资1960万元,完成筼筜湖周边排污口截流工程;投资2500万元,启动鼻子沟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到位资金660万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5%;投资8410万元,建设污水管网85.49公里,泵站总规模11.7万吨/日。
  【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厦门市东孚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投资3713万元,启动东部垃圾焚烧厂、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西部(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建设,其中,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进入点火调试阶段;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进入施工阶段。
  【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 2007年,共投入治理资金1.4亿元,环湖边水库50~100米范围内的房屋拆迁、清淤、截污和护岸等工程全面展开并完工。水库周边7个自然村和100多家企业全部搬迁。清淤和土方挖掘总量达130万立方米,其中9米以下死库容清淤45万立方米。建成全长5.4公里的护岸挡墙和长5.7公里的库区截污箱涵。至年底,湖边水库综合整治清淤工作基本完成,截污箱涵、护岸和环库路三位一体的设计确保了入库污水的有效截流,为水库今后作为厦门岛的重要备用水源、达到三类水体功能标准打下良好基础。
  【五缘湾水体交换与滩涂清淤整治工程竣工】 2007年,厦门市打开全长1.3公里的钟宅老海堤,开挖土方60.4万立方米,实现了内外湾水体的交换,最终实现退湾还海,形成五缘湾中央水轴。经过大规模综合整治,规划范围12.57平方公里的五缘湾将成为厦门市独占海湾、湿地、温泉、岛屿等九大稀缺资源的生态明珠。
  【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厦门市继续深入推进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养殖退出、滩涂清淤、吹填造地、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溪河流域整治、旅游休闲岸线美化”等六大工程,仅海域清淤一项就投入资金19亿元。至年底,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总吹填量的82%,周边4条市政道路建设进展顺利。
  【环同安湾红树林生态重构工程启动】 2007年,厦门市投资334万元用于集美大桥北侧、集美龙舟池外侧及下潭尾180亩红树林的种植。同时启动环东海域红树林种植生态修复工程的前期工作,指导编制并审查了工程方案设计,拟建设集美大桥至官浔溪和下谭尾共约50公顷红树林湿地。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决定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海域污染,取得综合效果。
  【园博园建设促进杏林湾水体生态修复】 2007年,厦门市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杏林湾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清除了湾内水产养殖,投资3亿元用于园博园内绿化种植、绿化补强、湿地以及周边景观工程建设,将杏林湾改造成为园博园内的自然景观水体和生态湿地,新增园林绿地689公顷,生态风景林建设13098亩,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65.41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6.34%。(汤晓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启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