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383
颗粒名称: 妇女儿童问题
分类号: D669.68
页数: 5
页码: 543-5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情况,包括2008年厦门市妇女发展状况调查、2008年厦门市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厦门妇女家务状况调查、厦门2000后儿童理想调查、厦门市“四残”儿童状况调查、厦门市少年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调查、厦门市中小学生早餐习惯调查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民政 妇女儿童

内容

【2008年厦门市妇女发展状况调查】2009年8月,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厦门市统计局发布《2008年厦门市妇女发展纲要监测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妇女人口已达86.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9.63%。从《厦门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的34项主要目标来看,有24项主要目标得到改善、5项主要目标改善不明显、4项主要目标没有数据或无比较数据、1项主要目标与预期差距悬殊。
  至2008年底,全市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已达33.62万人,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43.2%。妇女就业比例较高,已提前达到《纲要》规定的40%的目标要求。全市妇女就业已遍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从行业整体分布看,女性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教育部门,占了女性从业人员人数的七成多。另外,厦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女性人数得到充分保证,市人大女代表68人,市政协女委员105人,全市女性党员4.68万人。市级四套班子均配备1名或1名以上女干部;64个市直党政部门共配备29名地厅级女干部;县(处)级女干部785人,其中正职383人。不过,截至2008年底,全市只有398家企业签订了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覆盖女职工61946人,与职工总数相差悬殊。而全国总工会要求,建立女职工组织并签订集体合同的单位,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应达到80%。
  此外,监测数据显示,厦门市教育阶段性别差异已基本消除。高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女生毛入学率比男生高出5.74个百分点。全市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女生4.89万人,占总数的53.6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女生1.13万人,占总数的68.19%。
  平均期望寿命是一个城市人口健康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6岁,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1.4岁。2008年,厦门市民平均期望寿命指标为78.25岁,其中女性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08岁,高于男性5.96岁。
  数据显示,2008年厦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6.64‰。婚前医学检查率37.5%,比2007年的19.74%提高了90%,但与《纲要》要求的100%仍有较大差距。孕产妇死亡率达到17.3/10万,比《纲要》的预期目标高了2.3个10万分点。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高于户籍人口8倍。并且,厦门市流动出生人口性别比较正常值偏高,流动人口在厦生育对厦门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日趋增大。
  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强奸妇女案件151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2起,破获强迫、引诱、组织容留妇女卖淫案件156起。全市各级法院审理涉及离婚与解除同居关系案件1262件,审理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502件,离婚案件调解和好率约20%。但家庭暴力案件、离婚案件有逐年上升趋势。家庭暴力信访案件占市妇联信访量的12.6%,离婚案件占57.2%,绝大部分离婚妇女的财产权益无法有效地维护,这不仅危害妇女儿童的权益,也危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来源:厦门统计信息网)
  【2008年厦门市儿童发展状况调查】2009年8月,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厦门市统计局公布《2008年厦门市儿童发展状况》。
  1.儿童与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儿童健康水平。2008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6.53‰、4.54‰和0.27‰,比2007年分别下降0.45、1.28和0.98个千分点,提前超额实现省、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儿纲》)预期目标。全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城市)、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均达到100%;孕妇产前检查率96.75%,所有开办产科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应用率也分别达到100%;逐年降低新生儿腹泻、肺炎死亡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继续为零。婚前医学检查率达37.5%,比2007年提高17.76个百分点,但是与《儿纲》提出的100%的预期目标,差距较为悬殊。
  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扩大儿童系统保健覆盖面。2008年厦门市新生儿访视率93.61%,体弱儿筛查率2.28%,全部进行专案管理,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4.31%,6个月母乳喂养率92.72%,新生儿死亡率2.81‰,婴儿死亡率4.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3‰,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0.2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1.03‰,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率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均达99%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儿童健康的威胁仍未消除。2008年,厦门市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全面实行新婚夫妇、孕前优生、孕产妇艾滋病抗体免费检测,全年免费检测6.81万人(其中婚检对象1.02万例,孕产妇5.78万例),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得到加强。但控制艾滋病、性病和预防青少年吸毒的任务还很繁重,随着艾滋病监测面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新增艾滋病感染例数61人,比2007年增加31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210人,比2000年增加205人;性病年报告病例数2502例,比2000年增加1562人,对未成年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
  2.儿童与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为全市儿童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9.92亿元,比2007年增长13.34%,比2000年增长184.94%。市委市政府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199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2002年,又率先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各区均已实现“双高普九”,并通过省级验收。从2007年开始,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升学率达100%。至年末,全市共有一级达标中学12所、二级达标学校8所、三级达标学校8所、省示范小学14所、省优质幼儿园15所。全市普通高中生在三级以上达标校学习的达95%。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少年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进一步扩大政策优惠,推进免费义务教育。从2006年开始,全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借读费,2007年起免费提供教科书;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007年起免除学杂费,2008年免除课本费。2008年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课本费等6500多万元;发放大中小学生生活费、助学金等3700多万元。实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基本学习费用保障制度,2008年受益学生1万人,资助金额250万元。
  进一步巩固义教成果,推进外来人员就学。2008年秋季,新增1.2万个学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安区和翔安区全部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学,思明、湖里、集美和海沧四区实行电脑派位。目前,在公办中小学就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经达到7.1万多人,占全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64%。其中,农民工子女5.8万人,占全市农民工子女的66%。
  3.儿童与法律保护。
  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公安部门2008年共立强奸幼女案33起,破获33起;立猥亵儿童案12起,破获7起,并破获了一个连续抢劫学生财物的犯罪团伙。会同教育、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游戏机、网吧、小店铺、娱乐场所等复杂场所进行检查清理整治,取缔校园周边的非法网吧23个、游戏机室家17家,组织公安民警到校工作1896人次,开展安全检查1660余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5处;检查校园周边商店、摊点等治安复杂场所531处,收缴各类管制刀具115件,破获刑事案件5起,查处治安案件12起,抓获嫌犯22人。坚持不懈打击毒品犯罪,全年共破获毒品案件411起,破案数比增11.7%。认真抓好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在校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确保“校园无毒品”。截至2008年底,在全市现有2989名吸毒人员中,无一为在校学生。
  发挥审判职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2008年,全市各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刑事一审案件23件34人。二审46件196人,其中未成年人71人。在审理未成年案件中,注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严格依照法律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并指定辩护人参加诉讼,认真审查证据,注重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查核实,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市法院以少年合议庭为依托,正确处理未成年刑事审判“打与防”、“惩与护”、“审与教”、“宽与严”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将依法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作为审判工作优先的价值取向并贯穿于未成年刑事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始终把打击矛头直接指向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抢劫、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活动,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儿童与环境。
  儿童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优化。2008年,厦门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厦门市代表队成绩突出,获得多个奖项,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先后举办海峡两岸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厦门、金门、台湾书画艺术展》等,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全市建有文化馆6个,图书馆9个,文化站27个,文化室456个,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提升。年内,市少儿图书馆新增联网分馆3个,发展集体业务1个,全面运用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无线射频系统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行科学有效管理,大力加强网站建设,网站点击率大幅度提升,累计访问量308.95万人次,位居全国少儿图书馆界首位,其社区联网分馆的办馆模式获中央文明委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困境中的儿童进一步得到保护。2008年,厦门市“春蕾计划”助学、奖学382名学生,发放助学、奖学金15.3万元;结合节假日慰问贫困儿童、单亲、孤儿500名,共10万元。组织专门人员对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残疾儿童档案,认真筛选治疗康复儿童,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有实施手术矫治、治疗康复的机会。截至2008年底,已为16名残童实施手术。此外还积极寻求社会合作,成立厦门未来希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开展脑瘫、弱智、肢残等儿童的矫正康复工作,所需资金全部落实保障,康复效果明显。全年共有18名肢智障儿童在康复中心接受矫正康复。现有的残疾儿童100%参与康复训练,儿童患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医疗费用100%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96.51%。2008年全年救助流浪妇女578人,流浪儿童520人,其中护送返乡106人,儿童占80%以上,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
  5.儿童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与农村的儿童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从妇幼保健方面看,2008年,农村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这两项生命指标仍比城市分别高出0.58个千分点和1.0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比城市高出0.57个百分点;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比城市低7.57个百分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因受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基层卫生机构设施少、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不足,医疗、预防保健队伍不稳定。从教育资源方面看,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城市学校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体制仍不明晰,公办园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入园率有待提高。民办高校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招生、退学、退费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民办高校的实习生住宿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民办高校的师资普遍较弱,教学常规亟待加强。
  (2)出生人口素质存在隐患。自2003年起,厦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4‰,高于《儿纲》5‰的指标要求。主要原因是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在部分人群中尚未得到推广应用,致使该部分人群的出生缺陷未得到及时发现。此外,婚前医学检查率还不高,一些不宜结婚和不宜生育的新婚夫妇未经医学指导而生育,也导致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3)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的综合治理仍未有效突破。据计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常住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109.58,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从分孩次情况来看,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106.48,趋向正常,二孩、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8.24、224.00,明显偏高。全市流动人口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110.42,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从分孩次情况来看,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97.86,二孩、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46.35、184.21,明显偏高。表明在政策外二孩、多孩人群中进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选择生育的可能性较为突出。
  (4)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有待提高。2008年,厦门市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1.71%和94.31%。未达标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时将住满一年的流动儿童数纳入常住人口统计,但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儿童保健不够重视,保健覆盖率不高。二是农村家长对儿童定期体检不重视,影响农村3岁以上的儿童定期体检率。
  (来源:厦门统计信息网)
  【厦门妇女家务状况调查】 在厦门,究竟是女主内,或是男主内,还是一起快乐做家务?在2009年三八妇女节前夕,《海峡导报》与厦门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联合调查了妇女家务状况。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实际完成样本389份,有效样本为384份。在受访的女性中,近60%的女性有工作,只有24%的女性是家庭主妇;76.82%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高中或中专以上,其中38.8%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
  调查发现,在厦门81.77%的家庭主要由女性承担家务活,而68.87%的家庭中,家务活由女性独自承担。62.64%的受访女性承认曾经为家务活的事情和丈夫拌过嘴,矛盾主要集中在做饭、收拾和清洗碗筷、打扫卫生等问题上,分别占61.51%、59%和52.72%。此外,照顾孩子和照顾老人引起的矛盾各占12.13%、5.02%。
  调查显示,女性是家务活主要承担者的占81.77%,妻子独自完成家务活的占68.87%,只有3.17%的家庭中,家务活是由丈夫完成的。调查发现,在家庭中,女性承担了做饭、采购、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甚至力气活等家务,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活。其中,女性做得最多的是做饭,占到90.10%,其次为上街购物、洗衣服、洗碗及打扫卫生,分别占84.38%、78.39%、69.01%和66.67%。而男性所从事的家务活中,最多的是力气活,例如搬运重物,占到97.92%,其次是电器类的维修更换,而打扫卫生只占16.93%。
  有71.88%的女性希望老公能够帮忙做家务,44.01%的女性希望丈夫能够理解做家务的辛苦,对妻子多点关心和体贴。
  (来源:《海峡导报》2009-03-09)
  【厦门2000后儿童理想调查】 为了解出生、成长于21世纪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海峡导报》记者分别对厦门市文安小学和湖明小学三年级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孩子平均年龄10岁,多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
  在100名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有27人,想做教师的有19人,想做警察或消防员的有15人。从总体上看,这100个孩子的理想,既平实又不乏想像力,既高远又充满爱心,既把握现在又关注未来。
  文安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中姐妹多,生活负担重,父母收入低。这些学生除了参加校内组织的活动之外,很少有能力再去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调查的近50名同学的理想都比较务实,也极富爱心,体现出了对父母、对社会、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热爱。
  小学生们对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也非常关注,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5.12”大地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理想。在27名长大想当科学家或发明家的同学中,好几个表示长大后想发明地震预测机器或震不垮的房子。
  (来源:《海峡导报》2009-06-01)
  【厦门市“四残”儿童状况调查】 据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厦门市户籍的“四残”儿童(即聋儿、自闭儿、智障儿、脑瘫儿)近900人,再加上外来人员的残疾儿童,全市有1000多名的“四残”儿童需要专业的学龄前康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年递增。
  “四残”儿童的学前的康复被称为“抢救性工程”,7岁前进行康复训练的都有希望回归社会,这是因为0~7岁是人类大脑发育的起始阶段,也是黄金时期,特别在0~3岁时尤为重要,可塑性强,孩子的各种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开发,其各种功能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就可以为“四残”儿童以后早日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残疾孩子康复后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时期,很多“四残”儿童的将来就一片黑暗。而厦门目前只有3家机构进行相关的康复,其中全面开展“四残”儿童康复的仅市残联下属的市博爱康复中心1家,市妇幼保健院只能开展脑瘫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民间机构思明迦南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也只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3家机构只有近200名“四残”儿童正在接受康复训练,差不多只占“四残”儿童的两成。
  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不愿意面对现实,最终使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康复阶段,令人痛惜。厦门市博爱康复中心培训科科长林永鸿说,他们平时下社区服务或做调查时,问到类似像弱智、自闭症、耳聋等儿童健康问题时,人们普遍很反感。有些家长的回答说:“我家孩子很健康,问这个干吗?”或者干脆很生气地说:“你的孩子才有问题呢!”有的甚至骂工作人员是神经病。
  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正常时,常常走进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对孩子不抱希望,从此不管不问;要么就是特别溺爱孩子。这些家长普遍有一种愧疚心理,认为孩子之所以残疾,都是自己的过错,想尽量补偿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一切包办,什么也不让孩子做。
  这样是极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还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有问题,但又听信广告,偷偷摸摸地买各种药给孩子吃,试图让孩子变得聪明正常起来。
  林永鸿说,对“四残”儿童来说,康复训练是唯一的出路。比如弱智儿童,只有通过各种康复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聋儿是“四残”儿童中康复得最好的人群,因为他们的智力没有问题。如果在3岁之前配助听器或者植入耳蜗,只要听得见,他们就会说,不至于又聋又哑。通过这样的康复训练,99%以上的聋儿都可以得到康复。
  (来源:《厦门商报》2008-12-03)
  【厦门市少年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调查】2008~2009学年,厦门市口腔医院和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对全市中小学生龋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20339名中小学生中患龋人数为63157人,患龋率52.48%,龋齿充填率仅为19.01%。其中,6~10岁的儿童患龋率较高,而且其龋齿的充填率更低。
  市口腔医院还对本市10所幼儿园1760名2~7岁儿童进行龋病调查,发现有950名儿童不同程度患龋齿,患龋率53.98%,其中男童患龋率55.03%,女童患龋率52.67%。2~7岁儿童的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2岁儿童的患龋率最低,患龋率33%;6~7岁为高峰,患龋率72.37%。950名患龋齿儿童中共有乳牙龋齿4076颗,龋均为2.32颗牙,其中有4个孩子20颗牙患龋齿。各年龄组的龋均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调查结果表明,龋齿的防治工作应从低年龄抓起,这对于降低整个人群的患龋率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市7~13岁儿童中随机抽取1124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为:824名患龋齿,患龋率73.30%,其中8~10岁儿童患龋齿最多。这些患龋齿儿童中有200人进行过龋齿充填治疗,充填率17.79%。
  据口腔专家介绍,影响儿童龋齿充填率的因素有:(1)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缺乏和口腔卫生习惯影响儿童刷牙次数、是否定期看牙医等。30%的家长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孩子最终会换牙,乳牙龋坏无需治疗。70%家长只在孩子牙痛时,才发现孩子患了龋病,因此延误了儿童龋齿的充填;(2)部分家长觉得医院收费偏高,等到小孩牙齿疼痛、肿胀才去就诊,极少主动带小孩来医院做常规保健检查;(3)儿童畏惧心理也是阻碍龋病早期就诊的重要因素,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怕痛,还有部分儿童怕医生;(4)就诊时间也影响着儿童龋病的充填率,有的家长上班忙或担心影响孩子学习。
  对1166名7~13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及防治情况调查显示,第一恒磨牙的患龋人数为326人,患龋率27.96%,龋均为0.55颗牙,各年龄组的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13岁儿童组高达44.83%。第一恒磨牙龋齿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充填治疗率仅为14.47%。此次调查的1166名学龄儿童中只有132人做过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占总人数的11.32%;窝沟封闭的牙数为344颗,占总牙数的7.76%。
  (来源:《厦门晚报》2009-09-16)
  【厦门市中小学生早餐习惯调查】 为掌握中小学生早餐习惯的养成情况,2008年《海峡导报》在集美中学、湖滨中学、湖明小学等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显示,厦门市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不够高。
  在“你吃早餐吗”这个问题中,每天都吃的占67.78%,基本上吃的占24.44%,偶尔吃的占7.78%。其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占80%,基本上吃的占20%;初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占46.67%,基本上吃的占36.67%,偶尔吃的占16.67%;高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达76.67%。从中可见,中学生天天吃早餐的比例明显小于小学生,半数以上的初中学生不吃或不经常吃早餐。小学生有父母监督,所以一般能按时吃早餐;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早餐问题容易被父母忽视,由孩子自主安排的多。初中生较高中生对早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加之部分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初中生,会把早餐的钱用于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机。
  在“你对你的早餐满意吗”这个问题中,满意率平均只有四成余,其中小学生的满意率76.67%,初中生50.00%,高中生2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早餐的满意程度下降。在“不满意”这个选项中,小学生3.33%、高中生13.33%,只有初中生没有选择,显示出他们对早餐要求似乎不高。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样的。小学生的早餐大多数由父母安排,质量和味道较好。而中学生的早餐大多数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业重,身心疲惫,早晨贪睡,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早餐的质量和口味,往往就近随意购买早餐。
  在“对早餐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中,学生不满早餐的原因依次为口味差不好吃(占47.83%)、食用不方便(占23.91%)、营养不均衡(占23.91%)、不卫生(占4.35%)。专家认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孩子的饮食行为和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因此,家长应当充分重视早餐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好好吃早餐的习惯,同时,多变换一些口味,准备好让孩子满意的早餐。
  在“你为什么不吃早餐”的问题中,中小学生中不吃早餐的原因依次为:没有时间(51.72%)、没有胃口(20.69%)、吃不吃早餐无所谓(13.79%)、把爸妈给的早餐钱拿去买零食或用于其他开销而没钱买早餐(13.79%)。对此专家认为,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时间,由此可见还是生活规律影响了孩子的用餐时间。家长不妨督促孩子改变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用餐时间,不要因为孩子早晨贪睡十分钟而牺牲了补充营养的机会。
  在“你一般是在哪里吃早餐”的问题中,回答在家吃占56.67%,在路上吃占21.11%,在学校吃占17.78%,在卖早餐或零食的小摊上吃占4.44%。其中,小学生有九成六在家用早餐。调查发现,小学生大部分能在家吃,中学生由于睡眠时间较少,上学时间较早,为了节省时间,一半学生选择在路上边走边吃,这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差异是相对应的。但不论是在路上吃还是在学校吃,早餐的时间、质量和安全上都没有保证,这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在“你平时吃的早餐包含下列哪几种食物”的问题中,谷类食物占37.71%,奶类食物占35.43%,蔬菜水果类食物占14.29%,肉类食物占12.57%。数据显示,在吃早餐的学生中,营养结构很不合理,营养充足率低。六成多学生没吃谷类和奶类食物,八成多学生没吃肉类食物和果蔬类食物,是典型的营养不均衡。营养均衡的早餐应包括谷物、肉类、牛奶和蔬菜水果四部分,而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为一般类,只含一两部分的属于质量差的早餐。
  在“你觉得吃早餐重要吗”在这个问题上,有66.29%的学生选择“很重要”,25.84%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要”,7.87%的学生选择“一般”。尽管大多中小学生都认为早餐“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学生认识与实际相比较有较大偏差。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都可能对早餐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营养专家建议,早餐量不在多,在一日三餐中一般占25%~30%(中午占40%,晚上占30%~35%),但早餐一定要“吃好”,家长要尽量让早餐多样化,以丰富的品种增强孩子的食欲。
  (来源:《海峡导报》2008-10-17)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