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354
颗粒名称: 报纸
分类号: G215
页数: 5
页码: 485-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报纸出版发行情况,包括厦门日报社概况、厦门日报社领导体制调整、厦门日报社读者呼叫中心开通、《厦门日报》首获进驻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资格、海西新闻“产经聚焦”版推出等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新闻出版 报纸

内容

【厦门日报社概况】 2008年,厦门日报社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报业领导体制改革;加大报道力度,增大信息量;深耕平面媒体,积极开拓新兴媒体市场,其他子报子刊也取得新发展,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年内,《厦门日报》获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日报类大奖、中国报刊2007~2008广告投放价值百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1.新闻宣传工作。报社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提升党报主流新闻价值观,出色地完成宣传报道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报纸的新闻信息量继续保持发展态势,重点对厦门快速公交系统、集美和杏林两座跨海大桥、社会保障性住房等重点工程和惠民政策进行报道,同时,对涉及物价、楼市、股市等厦门市民关注的热点进行跟踪报道,真正做到服务厦门,服务海西。此外,《厦门日报》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九八”投洽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台交流、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的报道规模、宣传效果十分显著,有力地推动厦门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厦门日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的特刊——“主场”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并成为闽南地区史上首获进驻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资格的媒体。针对年初南方雨雪灾害、山西特大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报社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厦门日报社及时开展抗震救灾报道,文字和摄影记者克服各种困难,赶赴灾区一线,发回大量感人报道。其中,《厦门日报》派出8名记者赶赴灾区。报社也因抗震救灾报道表现突出受到表彰。年内,《厦门日报》共有135件新闻作品获省部级奖。
  2.报业经营管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厦门日报社果断决策,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克服纸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较好地控制总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在经营上保持稳定、良好增长态势。广告部继续巩固既有市场份额,大力拓展潜在客户资源,通过品牌整合与培育,完善优势领域的业务操作模式,全年广告收入超2亿元。印刷厂通过挖掘潜能、利用印刷“时间差”拓展代印业务,提升生产线的使用率,在确保日报及各子报正常印刷出版的同时,代印业务比上年增加11种,年净利润150万元。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报纸发行工作,确保报社发行量稳中有升。在2008年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年会上,厦门日报发行公司被评为“2008年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报社还联合全国38家党报党刊共同倡议杜绝虚假发行量现象。此外,加强对外交流,与赣南日报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厦门日报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新进展。一是分别与厦门移动公司、厦门联通公司联合推出《手机报》。手机报每天撷取厦门日报社旗下的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厦门网等媒体的新闻精华,以手机彩信的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发布面覆盖闽南周边城市。二是厦门日报社历史资料数字化项目投入使用,读者可查询到日报及其子报从创刊以来至2005年12月31日的所有报纸版面和相关文章。三是厦门报业大厦在深田路奠基,建设用地面积9958平方米,建筑面积239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厦门市一幢集新闻采编、广告制作发布和报刊发行、报业交流以及新兴媒体、传媒从业人员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报业运营中心。
  4.品牌经营。经过多年的运作,厦门日报社读者节、厦门日报“房车大联展”等知名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深受读者和市民喜爱的活动。《厦门日报》针对不同读者阅读需要,推出海西新闻“产经聚焦”版。年内,以“一同见证我们城市的成长”为主题的厦门日报社第八届读者节在白鹭洲举行,观众6万多人次;“房车大联展”上,数十家来自厦门及周边地区乃至省外的参展商,成为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效果最佳的“房车展”;台海杂志被台“行政院陆委会”列为大陆主要涉台刊物之一。
  【厦门日报社领导体制调整】 7月,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厦门日报社领导体制进行调整,报社的领导体制由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调整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兼任社长、总编辑;同时,为逐步适应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设立厦门日报社社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经营管理委员会。党委会为领导机构,社务委员会为行政决策机构,编辑委员会为采编业务议事机构,经营管理委员会为经营管理业务议事机构。厦门日报社所属厦门晚报社、厦门商报社、海峡生活报社也实行社长负责制。
  【厦门日报社读者呼叫中心开通】 4月28日,厦门日报社读者呼叫中心(968820)正式开通。该中心是报社统一的读者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旗下《厦门日报》、《厦门商报》、《厦门晚报》、《海峡生活报》、《台海》杂志、《双语周刊》、厦门网的资源。呼叫中心配合报纸版面开通新闻报料、报纸发行、服务投诉、难题求助等服务业务。读者呼叫中心发挥海量信息、庞大优质客户资源的优势,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生活物料宅急送等业务,致力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便捷电子服务网络平台。截至年底,“968820”已开通16个坐席,可容纳30路电话同时在线,在发行、大型读者互动等呼叫高峰期,还可通过交换机进行直联,将厦门日报报业大厦内的所有电话都变成“968820”的分机,以保证读者来电不占线。
  【《厦门日报》首获进驻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资格】 7月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正式启用。厦门日报社记者随后进驻奥运主新闻中心,成为闽南地区历史上首次获得这一资格的媒体。根据国际奥委会的配额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的审批,《厦门日报》凭借长期以来在奥运报道和体育报道上的出色成绩于2007年获得这一资格,并先后完成媒体注册和姓名注册两个阶段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非注册记者只能以观众的身份进入场馆报道奥运会,与非注册记者相比,注册记者拥有更多的采访便利条件,可进入奥运会体育赛场馆直接采访比赛。
  长期以来,《厦门日报》与读者一起关注奥运会。报社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随报出版发行每日至少对开八版的奥运特刊。2000年悉尼奥运会,日报成为闽南历史上第一家采访奥运会的媒体;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派出记者组采访奥运会的媒体。在其他重大体育赛事方面,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厦门日报》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采访世界杯足球赛的媒体;2006年德国世界杯,成为福建历史上唯一一家获国际足联正式采访证的媒体。
  【海西新闻“产经聚焦”版推出】 5月12日,厦门日报社推出海西新闻“产经聚焦”版,以全新角度报道泉州制造业企业的最新动态,新闻主题涉及泉州当地几大支柱产业,在泉州企业和厦门读者之间架起了桥梁。此举不仅增加了海西新闻版的看点,而且扩大了报社在泉州企业中的影响力,起到了以新闻版面带动报纸广告的效应。
  【《台海》杂志被台当局列为大陆主要涉台刊物之一】 7月,在台湾“行政院陆委会”全球资讯网上,《台海》杂志被列为大陆主要涉台刊物之一。在该网站大陆资讯研究中心的馆藏期刊篇目选辑目录下可查到《台海》被收录的文章索引,包括《台海》杂志记者王文静等人及特约撰稿邓允光等人撰写的涉及两岸关系、台湾政治、经贸、社会、军事的文章,其中《两岸婚姻的美丽与哀愁》专题被全部收录。
  该资讯网收录的其他文章主要来自《台湾研究集刊》、《广角镜》、《亚洲周刊》、《明报》、《商业周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和主流媒体。
  【《厦门日报》获全国报业大奖】 12月12~13日,在第四届中国媒体经营管理论坛暨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颁奖典礼上,《厦门日报》获“2008广告主、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日报类大奖”和“中国报刊2007~2008广告投放价值百强”称号(全国第八名)。该评选由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办,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报业协会联办。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是中国政府唯一认定的出版物发行数据核查的非营利机构,是国际发行量稽核机构组织联合会(IFABC)成员。(吕辉文)
  【厦门晚报社概况】 2008年,厦门晚报社深入贯彻“办一份有价值的民生报纸”的办报理念,坚持服务社会、读者,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时政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强化社会新闻的主导地位;坚持出彩的新闻策划与出色的活动相结合。报社的“我要厦门报业大厦奠基(林世泽摄)说”、“我要拍”、“厝边新闻”、“健康新闻”等品牌专栏更具特色和影响力。全年策划“和谐邻里节”、“厦门城市放松节”、“改革开放最厦门地标评选”、“厦门地产奥斯卡评选”等主题活动20多个,其中为庆祝创刊15周年,厦门晚报社策划举办“社区感恩行”和“阳光少年评选活动”活动,先后走进育秀中心、同安马巷等20个社区,有效地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厦门晚报》自1994年创刊以来,在社会各界和读者的支持下,已成为厦门地区发行量最大、最受读者喜爱的主流民生报纸,仅厦门地区的读者就超过100万,实际入户率达97%以上,晚报主流读者的比例达62%,忠实读者的比例达95.3%,被誉为“厦门城市名片”和“厦门第一市民报”。
  【“最厦门30地标”评选活动】 9~12月,厦门晚报社联合湖里区委、区政府和市城市环境艺术协会举办厦门改革开放30周年“最厦门30地标”评选活动,共报道推荐44个候选地标,数千名读者参与推荐活动,最后评定中山路、轮渡、筼筜湖、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东渡厦金客运码头)、鼓浪屿、海沧大桥、厦门宾馆、同安梵天寺、中山公园、厦门大学、演武大桥、火车站、海滨大厦、会展中心、悦华酒店、国贸大厦、集美学村(南薰楼)、SM城市广场、高崎国际机场、信达免税商场、五缘大桥、海湾公园、闽南大厦、厦门人民会堂、厦门大桥、环岛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厦门园林植物园、厦门园林博览苑、厦门文化艺术中心、胡里山炮台为“最厦门30地标”。
  评选专家认为,这30个地标最能够反映厦门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也最能够体现厦门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获选的30个地标同时被政协厦门市委员会选编进《厦门30年记忆》一书。
  【厦门首届地产奥斯卡评选活动】 由厦门晚报社策划,并与厦门市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厦门首届地产奥斯卡自10月8日评选以来,历时3个月,参选项目50个,其中来自周边招商局开发区、漳州角美、长泰以及泉州、武夷山的外地项目10个。厦门首届地产奥斯卡奖项分为单项奖、营销策划大奖和年度大奖3大类、33个奖项。厦门19个精品楼盘摘取了地产奥斯卡各大奖项,其中,万科·金域蓝湾、联发·五缘湾1号、蓝湾国际、水晶森林4个楼盘被加封为“厦门四大名盘”的美誉。
  12月6日、13日,报社组织4次大规模集中看房行动,数千位市民乘坐大巴车,集中参观岛内、岛外20多个精品楼盘。通过看房体验,促进消费者与开发商的互动交流,增加消费者深入了解楼盘的机会,这也成为首届地产奥斯卡评选过程中的一大亮点。本次活动,不仅为开发商提供一个展示品质的平台,为购房者挑选好房子提供参考,同时也向市场传达了“品质优先”的开发理念,具有指导意义和标杆作用。
  (何崇梅)
  【海峡生活报社概况】 2008年,海峡生活报社致力打造海西最好的城市休闲消费周刊,以“提高报纸质量,加强营销策划”为基本点,提出“减版提质”改版思路。内容紧紧围绕“衣、食、住、行”民生话题,整合视线(正刊)、怡线(副刊)、路线(专刊)三大版块,推出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的报道,深受读者欢迎。在稳定出版结构和出版规模的同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努力使媒体服务大众,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总收入近400万元。
  报社营造“用惊艳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城市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为栖息者炮制心灵滋养,为奔跑者打磨人生坐标”的报道氛围,探索采编经营协作新路、不断挖掘潜在商家,扩大知名度。开展美食、休闲、时尚、楼盘“四大美旅”活动、最佳足浴店评选、母亲节孝顺之旅、首届闽南茶话中秋博饼大赛、2008闽南十佳礼品评选等各种活动。10月,成立海峡生活报乐活俱乐部,增强与读者互动,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此外,为更好地应对媒体竞争,保持可持续发展,海峡生活报社不断探索广告发行、传播方式。年内,《海峡生活报》在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上投放。
  【实用时尚“四大美旅”活动】 5月起,《海峡生活报》相继推出具有自身亮点和特色的美食、时尚、休闲、楼盘“四大美旅”活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读者与报社之间沟通的平台,并成为报社品牌活动项目。在10月18日厦门日报社第八届读者节之际,推出“四大美旅”活动影展,通过精美的画板展览,美食美景、楼盘巡展活动等丰富的内容展示和现场体验,吸引观众数千人参与,提升了报纸的知名度和活动的品牌价值。在展位上推出7000多个精心制作的环保袋和新出版的报纸及合订本,在限时优惠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海峡生活报》“安家”BRT】 8月31日,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正式通车,海峡生活报社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开辟《城市快客》专版,集中报道流行生活资讯,每期投放上万份报纸供乘客免费取阅。同时,还推出夹报等衍生产品,此举提升了生活报的影响力,对服务市民、拓宽发行渠道、促进广告创收等都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几个月的经营,《海峡生活报》已成为厦门BRT第一纸媒体。(王添福)
  【厦门商报社概况】 2008年,厦门商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新闻改革,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以打造“海峡西岸第一财经都市报”为办报理念,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广告发行经营创历史新高,全年广告额3000万元,同比增长40%;发行量11万份。品牌价值、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开展重大和热点新闻报道。全年就人大、政协“两会”、全国抗击冰雪灾害、改革开放30年、北京奥运会、神七发射等热点新闻作重点报道,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宣传任务。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报社启动应急方案,出版《汶川大地震特别报道》,先后刊发特别报道、赈灾特刊和百日祭特刊152个版。在厦门市最早派出记者深入灾区采访,先后派出特派记者10人次,共发回稿件81篇、图片42幅,受到读者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表扬。此外,还采写有关厦门支持抗震救灾报道127篇、图片27幅。该报还策划组织9场大型赈灾募捐活动,推出“爱心格子”特别募捐,共募集善款400多万元和价值80多万元的物品。此外,还推出“改革开放30年·厦门人记忆”系列专题报道,每期3个版,每周2期。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炫奥运特刊》约320版。神七发射之际,推出《杨帆泗海追神七特别报道》,在全市媒体中唯一派出记者远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及内蒙古四王子旗着陆场,发回一系列独家报道。
  品牌经营方面,针对采编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独家报道不足,财经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报纸先后4次改版,改版后的版面分为要闻、财经新闻、时事评论和广告4个板块;加强采编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战略,将2008年确定为“三基建设年”(即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建立完善的采编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全年淘汰采编人员2人;成立厦门新闻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加大厦门新闻的报道和服务力度;组织策划“2008新房完全手册”、“厦门商报第一届汽车文化艺术节”、“银联杯厦门第二届金融理财节”、“厦门市民最喜爱的教育品牌评选”、“2008厦门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在为报社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知名度。其中,“2008厦门购物节”活动的举办为报社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并稳固大批广告客户。为进一步宣传海西建设,报社正式推出《海西观察》专版。报社广告部发挥广告独家代理制作用,在商报的广告实到款中,广告独家代理商完成的广告实到款达50%以上。营销部在2008年大征订中,完成总量的14.4%,零售量也占到总量的25.2%,单订商报中完成的单订量占总量的62.7%。
  【《海西观察》专版推出】 2月29日,厦门商报社正式推出《海西观察》专版,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高端服务业五大中心建设、厦门中小企业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厦门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宣传、两岸关系历史新机遇对厦门的挑战等为主要报道内容。《海西观察》专版全年共推出46个专版、33万字的新闻报道、评论和90多幅图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与《香港商报》合作,分别推出全国“两会”厦门特刊和厦门国企改革特刊两个《海西观察》专版,拓展了厦门与海西宣传的新平台。
  【协办厦门打工节】 1月1日,厦门商报社联合市委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单位,举办以“你我都是厦门人”为主题的首届厦门打工节,此举属全国首创。该活动旨在引导更多人关注来厦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突出宣传厦门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表彰企业在服务来厦务工者、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努力。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等及许多省内外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农工党厦门市委更把“继续办好打工节”作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重要建议之一写进政协提案。活动共收到企业赞助30万元,相关部门赞助5万元。(张玲芳)
  【海峡导报社概况】 2008年,海峡导报社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为导向,力求新闻宣传报道贴近民生,努力树立品牌意识,继续提高报纸品味和档次,提高报纸影响力。举办多项贴近市民生活的活动,在全省新闻界首次成立市民评报团,面向社会招募100个市民,他们直接参与报纸好新闻、好版面的评选,并零距离与报社编辑、记者沟通互动,参与办报。导报记者庄华毅撰写的评论作品《公交摄像头:公权私权莫成糊涂账》获第十四届(2007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对话台湾名嘴》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优秀栏目。年内,报社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组建海峡两岸新闻与传播研究交流中心。全年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日均发行量近20万份,获“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竞争力的强势媒体”称号。
  【《海峡导报》获中国最具品牌竞争力的强势媒体称号】 6月12~13日,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福策传播机构主办,B&M2008第二届企业品牌传播力中国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近百家品牌企业和强势媒体代表共同探讨适应中国当前市场特色的品牌传播模式。
  根据品牌企业信息在报纸上的新闻传播流量、品牌企业广告的投放额等第三方监测数据,经专家组评定审核,《海峡导报》等6家报纸获“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竞争力的强势媒体”。近几年来,海峡导报社努力树立主流媒体品牌形象,依靠新闻、广告、发行、活动“四轮驱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厦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海峡两岸新闻与传播研究交流中心揭牌】 6月8日,由海峡导报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组建的海峡两岸新闻与传播研究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50多家著名高校和媒体的近百名高层人士和专家出席,共同研讨海峡两岸新闻传播的交流现状与前景。与会者还讨论了海峡两岸新闻传播(厦门)论坛理事会章程,此举标志着两岸媒体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合作将走向常态化。
  海峡两岸新闻与传播研究交流中心是以推动两岸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为己任的群众性服务组织,将设学术、培训、联络等部门,为两岸新闻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968801服务热线开通】 3月9日,《海峡导报》呼叫中心成立,968801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
  该呼叫中心系统包含电话通信系统、交互式语音应答服务器、计算机电话机服务器、传真服务器、在线录音服务器和人工坐席辅助系统。其服务热线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可同时接听30个来电,紧密结合报社采编、发行、广告等核心业务,通过统一的接触平台,形成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方便广大群众。
  【募集善款1100万元支援四川地震灾区】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海峡导报社于13日联合四川省红十字会发出倡议:让我们向灾区伸出援手,为受灾地区捐款,为灾区生活秩序的重建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此外,报社还开通“支援地震灾区”爱心账号,发动厦门各界为灾区献爱心,对每一笔捐款都在报纸上以表格方式呈现,此举得到了厦门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截至22日,报社共募集善款1100万元,有1532名市民、971家企业献爱心。
  【2008海峡两岸房地产博览会】 12月26~28日在厦门工人体育馆开幕,由《海峡导报》、台湾东森亚洲新闻台、《澎湖时报》、《民众日报》、《金门日报》、金门名城电视台联合主办。该博览会以“两岸牵手·安居乐业”为主题,为两岸地产业界首度大规模携手办展。大陆共有20个优质楼盘、30家家装建材厂商以及25家汽车经销商参展,其中包括招商地产、建发房产、禹洲集团、新景地集团等知名地产商。台湾知名地产企业杰元地产、捷升地产、宜诚建设、远雄建设等,带来“桃源航空城”、“大未来”、“大学城”等19个地产、建材、家装项目参展。展会期间,共送出15万张抽奖券,正式签订购房合同500多份,达成意向超过2300组;现场销售汽车326台,达成购车意向1600多台。(李妙勋)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