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323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综述
分类号: G322.7
页数: 3
页码: 441-4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情况,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科技载体平台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健全、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社会科技与科普工作、科技计划和管理体制改革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科学 技术管理

内容

2008年,厦门市科技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市委市政府重要科技工作部署,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为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全市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根据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厦门市积极有序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成立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协调小组和厦门市高新技术认定管理机构,9月完成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全国最先公示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4个省市之一,认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年全市完成三批123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至年底,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24家。
  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跨国公司为龙头,光电、电力电器、电子信息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全年火炬高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5.48亿元,同比增长10.86%;出口交货值558.76亿元,同比增长24.64%。累计新入区企业297家,高新区企业超过1600家,其中上亿元企业增至49家。火炬(翔安)产业区所辖71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4.12亿元,同比增长72.84%,其中友达光电及其配套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68.44亿元。
  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光电子、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通过“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光电产业成为厦门市新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光电企业180多家;光照明领域拥有LED照明和节能照明两大阵营,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以ABB、华电为代表的电工电气产业发展稳定,市电力电器产业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成为厦门市第五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编制完成《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动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二、科技载体平台建设。
  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预算5.7亿元,其中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3.18亿元。投入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经费2.25亿元,滚动和新增支持火炬东部孵化园、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厦门)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养生堂生物医药基地、厦门市生物化工公共技术平台、厦门工程机械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其中,立项项目6项,拨付资助资金5150万元;滚动支持上年重大科技平台项目9项,拨付资金17339.1万元。投入3300万元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科技项目,其中立项11项,拨付资助资金2800万元;滚动支持往年重大产业科技项目1项,拨付资助资金500万元。同时,资助了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项目、标准研制项目、社会发展项目等。此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和“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道具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项目通过中期检查,获国家资助近7000万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启动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工作,成立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大科技平台投入使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引进企业90余家,成为火炬(翔安)产业区又一个项目、资金和人才聚集的创业高地;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企业10余家,并与其他4个IC平台共同组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牵头承担两个国家中心项目建设;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入驻企业20余家,为园区在孵企业、厦门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提供技术检测、行业咨询等服务500多项;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设备已基本到位,该中心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组建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全省、全市多项质量检测任务,出具检测报告500多份,完成委托检测收入约300万元;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年底投入使用;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建成8个实验室3000平方米、数控快繁设施6680平方米,建立拥有400多个品种的资源库;养生堂产研基地动工兴建,戊肝疫苗研究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入驻企业75家,科技人员近3000人。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年内,《关于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意见》出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代表性企业,其中厦门钨业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至年底,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试点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8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6家、试点企业28家、种子企业10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共有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10多个,科研人员近2万人。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企业技术中心1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成立光电子、RFID、电工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骨干企业形成研发合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市有各类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孵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上千家。技术贸易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技术贸易机构386家,其中新增64家。技术交易额不断增长,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可为企业减免营业税5000多万元。年内,厦门海峡科技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全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四、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健全。
  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厦门市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后第一个完成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的城市。
  全市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333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48件;国内专利授权量23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4件。年内,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厦门市企业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产生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奖5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组织、主持科技成果鉴定81项、软科学评审2项、科技项目评审4项,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以上的22项,国内领先的47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8项。办理全市科技成果登记10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8项,国内领先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1项。
  五、国内国际科技合作。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和对台优势,不断拓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领域。进一步推进“市校同发展”、“院地共合作”工程实施,厦门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布局的6个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签订《院地共合作科技协议书》,与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签订《市校同发展科技合作协议书》,与华侨大学签订共建华侨大学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在厦门共建科技研发机构;组织召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项目成果发布(对接)会,科研项目签约对接30多个;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首期建筑面积60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
  推动两岸科技合作深入发展。积极推动由台中市、新竹市、新竹县、彰化县、南投县5个县市电脑同业公会理事长及监事共37人组成的台湾中部地区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考察团来厦考察;组织厦门软件和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与高层管理人员赴台学习调研。推动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举办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第四届年会,7家电脑台湾公会新加盟,加盟总数达15个,占全台湾电脑公会的四分之三。
  聘请26名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厦门市第四批科学技术顾问,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2名、台湾地区专家2名。组织政府代表团参展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重庆军博会和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集中展示和推介厦门市电子信息、机械、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科博会意向合作总金额超过3500万元、高交会意向合作总金额达5570万元。支持举办“病毒性肝炎:成就与挑战”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国际催化大会(14thICC)会前会、第四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技术研讨会、两岸三地城市环境科技发展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六、社会科技与科普工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翔安区列入2008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紧紧围绕医疗卫生、节能减排与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海洋、防灾减灾等关系民生的社会领域开展工作,实施社会发展科技项目114项,资助资金5368万元。社会各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海沧大桥获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福建省首次获该奖项的项目;年内建成通车的集美大桥采用最先进的预制梁悬拼工艺、杏林大桥采用M型的桥梁设计。运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医疗技术,如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脑肿瘤技术、心内科介入技术、干细胞移植术、微创手术等,提高了全市的医疗水平。
  积极推进科普工作。年内举办多项重大科普活动,如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活动,开展以“我的节能日”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展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等,全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
  七、科技计划和管理体制改革。
  围绕加强科技计划的宏观管理,积极促进科技计划管理职能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和创造有利环境方面。一是改变每年集中申报1次、评审1~2次的做法为常年受理、分类多次评审;二是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统一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范畴,首次将“集成电路”和“节能减排”列为独立的技术领域,更好更快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引用后评估机制,建立评审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改革科技计划评审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学科的其发展规律和科技活动自身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四是出台《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工作规范化,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创新科技进步奖评定工作。首次采用“盲审”,避免人情项目的产生;采取外地专家与本地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将自主创新能力纳入主要考核指标,对获得知识产权的项目给予更高的评分。年内,有55项成果申请103项专利,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2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6项,36项应用技术成果实现产值31.49亿元,其中已实现产值上千万元产业规模的成果转化项目29项。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