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322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
页数: 19
页码: 441-4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包括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科技成果与奖励等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科学 技术管理

内容

综述2008年,厦门市科技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市委市政府重要科技工作部署,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为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全市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根据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厦门市积极有序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成立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协调小组和厦门市高新技术认定管理机构,9月完成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全国最先公示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4个省市之一,认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年全市完成三批123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至年底,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24家。
  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跨国公司为龙头,光电、电力电器、电子信息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全年火炬高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5.48亿元,同比增长10.86%;出口交货值558.76亿元,同比增长24.64%。累计新入区企业297家,高新区企业超过1600家,其中上亿元企业增至49家。火炬(翔安)产业区所辖71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4.12亿元,同比增长72.84%,其中友达光电及其配套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68.44亿元。
  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光电子、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通过“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光电产业成为厦门市新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光电企业180多家;光照明领域拥有LED照明和节能照明两大阵营,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以ABB、华电为代表的电工电气产业发展稳定,市电力电器产业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成为厦门市第五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编制完成《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动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二、科技载体平台建设。
  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预算5.7亿元,其中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3.18亿元。投入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经费2.25亿元,滚动和新增支持火炬东部孵化园、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厦门)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养生堂生物医药基地、厦门市生物化工公共技术平台、厦门工程机械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其中,立项项目6项,拨付资助资金5150万元;滚动支持上年重大科技平台项目9项,拨付资金17339.1万元。投入3300万元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科技项目,其中立项11项,拨付资助资金2800万元;滚动支持往年重大产业科技项目1项,拨付资助资金500万元。同时,资助了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项目、标准研制项目、社会发展项目等。此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和“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道具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项目通过中期检查,获国家资助近7000万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启动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工作,成立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大科技平台投入使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引进企业90余家,成为火炬(翔安)产业区又一个项目、资金和人才聚集的创业高地;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企业10余家,并与其他4个IC平台共同组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牵头承担两个国家中心项目建设;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入驻企业20余家,为园区在孵企业、厦门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提供技术检测、行业咨询等服务500多项;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设备已基本到位,该中心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组建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全省、全市多项质量检测任务,出具检测报告500多份,完成委托检测收入约300万元;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年底投入使用;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建成8个实验室3000平方米、数控快繁设施6680平方米,建立拥有400多个品种的资源库;养生堂产研基地动工兴建,戊肝疫苗研究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入驻企业75家,科技人员近3000人。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年内,《关于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意见》出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代表性企业,其中厦门钨业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至年底,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试点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8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6家、试点企业28家、种子企业10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共有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10多个,科研人员近2万人。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企业技术中心1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成立光电子、RFID、电工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骨干企业形成研发合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市有各类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孵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上千家。技术贸易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技术贸易机构386家,其中新增64家。技术交易额不断增长,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可为企业减免营业税5000多万元。年内,厦门海峡科技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全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四、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健全。
  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厦门市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后第一个完成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的城市。
  全市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333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48件;国内专利授权量23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4件。年内,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厦门市企业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产生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奖5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组织、主持科技成果鉴定81项、软科学评审2项、科技项目评审4项,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以上的22项,国内领先的47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8项。办理全市科技成果登记10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8项,国内领先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1项。
  五、国内国际科技合作。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和对台优势,不断拓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领域。进一步推进“市校同发展”、“院地共合作”工程实施,厦门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布局的6个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签订《院地共合作科技协议书》,与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签订《市校同发展科技合作协议书》,与华侨大学签订共建华侨大学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在厦门共建科技研发机构;组织召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项目成果发布(对接)会,科研项目签约对接30多个;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首期建筑面积60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
  推动两岸科技合作深入发展。积极推动由台中市、新竹市、新竹县、彰化县、南投县5个县市电脑同业公会理事长及监事共37人组成的台湾中部地区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考察团来厦考察;组织厦门软件和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与高层管理人员赴台学习调研。推动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举办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第四届年会,7家电脑台湾公会新加盟,加盟总数达15个,占全台湾电脑公会的四分之三。
  聘请26名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厦门市第四批科学技术顾问,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2名、台湾地区专家2名。组织政府代表团参展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重庆军博会和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集中展示和推介厦门市电子信息、机械、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科博会意向合作总金额超过3500万元、高交会意向合作总金额达5570万元。支持举办“病毒性肝炎:成就与挑战”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国际催化大会(14thICC)会前会、第四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技术研讨会、两岸三地城市环境科技发展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六、社会科技与科普工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翔安区列入2008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紧紧围绕医疗卫生、节能减排与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海洋、防灾减灾等关系民生的社会领域开展工作,实施社会发展科技项目114项,资助资金5368万元。社会各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海沧大桥获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福建省首次获该奖项的项目;年内建成通车的集美大桥采用最先进的预制梁悬拼工艺、杏林大桥采用M型的桥梁设计。运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医疗技术,如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脑肿瘤技术、心内科介入技术、干细胞移植术、微创手术等,提高了全市的医疗水平。
  积极推进科普工作。年内举办多项重大科普活动,如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活动,开展以“我的节能日”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展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等,全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
  七、科技计划和管理体制改革。
  围绕加强科技计划的宏观管理,积极促进科技计划管理职能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和创造有利环境方面。一是改变每年集中申报1次、评审1~2次的做法为常年受理、分类多次评审;二是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统一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范畴,首次将“集成电路”和“节能减排”列为独立的技术领域,更好更快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引用后评估机制,建立评审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改革科技计划评审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学科的其发展规律和科技活动自身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四是出台《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工作规范化,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创新科技进步奖评定工作。首次采用“盲审”,避免人情项目的产生;采取外地专家与本地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将自主创新能力纳入主要考核指标,对获得知识产权的项目给予更高的评分。年内,有55项成果申请103项专利,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2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6项,36项应用技术成果实现产值31.49亿元,其中已实现产值上千万元产业规模的成果转化项目29项。(李根)
  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
  【概况】 2008年,全市22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918.64亿元,工业总产值93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1.8%,出口创汇81.98亿美元,利税总额78.6亿元。其中,12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63.35亿元,工业总产值443.22亿元,出口创汇31.51亿美元,利税51.78亿元,税收减免总额约为1.24亿元。为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规范、有效开展,年内,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协调小组及认定管理机构。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50.98%,实现总收入443.95亿元;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203.38亿元,实现总收入209.74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43.67亿元,实现总收入154.77亿元;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3.33亿元;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家收入上亿元企业;高技术服务产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但仍显示了较强的生产经营活力。
  在厦台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良好。40家台资企业实现总收入350.95亿元(占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38.2%)、工业总产值342.94亿元、出口创汇34.42亿美元、利税20.67亿元。其中,新增的15家台资企业实现总收入176.14亿元,总产值167.96亿元,出口创汇11.28亿美元、利税15.12亿元。
  厦门火炬高新区全年生产总值190.55亿元,同比增长11.99%;完成工业总产值905.48亿元,同比增长10.86%,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出口额7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财政总收入完成17.47亿元,同比增长24.0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36.97%;合同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内资招商全年协议总投资、实际到资及实际利用内资分别为15.04亿元、8.11亿元、5.05亿元,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8亿元。至年底,累计新增企业297家,高新区企业16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0家。
  厦门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以软件开发、IC设计、动漫游戏制作、网络服务外包、嵌入式程序开发为主,门类齐全的软件产业链和企业集群。全年新增企业105家。2008年,总收入达到50.73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软件业收入34.35亿元,同比增长18%。基地软件从业人员13795人,劳动生产率29.56万元/人。自主版权软件收入占软件收入70%。企业研发投入7.89亿元,其中软件研发经费6.63亿元,软件开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9.25万元。基地企业中,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9家,通过CMM/CMMI二级评估的企业3家,通过CMM/CMMI三级评估的企业3家,通过其他质量认证的企业4家。
  ·小知识·CMM即能力成熟度模式整合(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英文缩写为SW-CMM,简称CMM),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它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CMM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而CMMI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它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
  【光电产业发展】 全年光电产业实现总产值328.9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5.2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81%,比上年增长35.65%;光电产业销售总收入324.76亿元。平板显示产值236.81亿元,占厦门光电总产值72%,成为厦门承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产值收获最大的专业领域;太阳能光伏产值12.46亿元,占厦门光电总产值4%;LED产值16.4亿元,占厦门光电总产值5%。全市光电产业产值和销售都过亿的企业28家,光电产值312.17亿元,占全市光电总产值的94.9%。其中友达光电产值139.3亿元,成为厦门第一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光电企业。厦门太阳能光伏增长迅速,其中高纯硅材料、Ⅲ-V族化合物电池、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国内先进,Ⅲ-V族化合物电池已应用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LED芯片产量持续保持大陆地区第一,产量超过大陆地区50%以上,其中厦门三安光电公司的产能、销量全国第一,并借壳上市,为国内第一个以LED外延、芯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LED相关产品的年销售额14.59亿元,产值16.49亿元,同比增长48.8%,占全市光电总产值的近5%。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于2008年8月落户厦门。年内,建立厦门市半导体照明检测认证中心。2月,筹建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联发电子商城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厦门LED营销中心已开工,面积达11500平方米。7月,成立市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顺利启动“半导体照明LED外延、芯片和封装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LED路灯技术创新及示范工程”等项目。
  【钨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全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7.8亿元。骨干企业7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两家产值均超过10亿元。基地拥有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个,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目前规模最大的钨冶炼企业,国内最大的钨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及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厦门钨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是国内同类厂家中产品规格最齐全的生产企业;厦门虹鹭钨丝工业有限公司拥有50亿米细钨丝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钨丝生产企业。
  【视听通讯产业基地建设】 基地拥有骨干企业10家,其中上亿元企业8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5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8亿元。近两年视听通讯产业有所滑坡,尤其是移动电话在国内市场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趋严峻。年内,亚洲最大的汽车音响研发中心进驻基地。
  【厦门火炬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部认定】 4月27日,厦门火炬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认定。这是厦门继视听通讯特色产业基地、钨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4个基地之后的第五个特色产业基地。全年基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职工2万多人。集中在火炬高新区的23家主要电力电器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3亿元。ABB集团旗下5家企业产值56亿元,占全市电力电器产业的50%以上,其高、中、低压电器厂和输配电自动化厂与配套的自动化元件、钣金、电线电缆等众多中小企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以外资企业为主和内资企业为辅的投资结构已基本形成,全行业的本地配套率60%以上,年内带动配套企业产值超过40亿元。
  【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暨养生堂产研基地奠基】 7月28日,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暨厦门养生堂产研基地奠基仪式在海沧区举行。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总投资2.3亿元,将建立适合中小型生物企业研发、中试及生产为一体的中小规模专用厂房,同时配套以符合GMP标准的共享中试车间、生物医药孵化单元等设施。除首个开工项目养生堂外,唐传生物、虎标万金油两个项目也已确定购地入驻。基地建成后,入驻企业将享受到成果转化共享平台、技术支持、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揭牌】 9月19日,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厦门)基地在厦门软件园(二期)揭牌。该基地是外专局批复的全国第一个同时培养软件和集成电路2个专业领域人才的基地,它以市软件园管委会为建设单位,由市软件园管委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厦门大学、市外专局组成管理机构,日常运行和管理由市软件园服务中心、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承担。基地建成后将整合全市资源,通过本地高校培养、外地毕业生来厦再培训、人才引进招聘3个渠道,通过这一平台,寻求与其他基地合作,解决短期人才供给,形成每年可提供1万人左右软件人才的供给能力。
  【海峡科技创业公司晋升“国家级”】 1月,厦门海峡科技创业促进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该公司由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厦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投资设立,主要负责运营管理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育成中心由一期、二期(火炬东部孵化园)组成,总孵化面积18.6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有9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成为火炬(翔安)产业区又一个项目、资金和人才聚集的创业高地,盈瑞丰电子、三晔流体、哲能光电、中飞创新等一批企业在海峡科创公司的精心培育下迅速成长;二期(火炬东部孵化园)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李根)
  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
  【概况】 2008年,市科技局受理网上申报项目684项,收到合格书面申报材料665余项,立项科技计划项目261项,比上年增加16项,增长6.53%。立项项目有:企业与科研院所一般创新项目133项;高校创新项目47项;社会科技项目57项,其中医疗卫生项目39项、战略与决策研究项目18项;标准研制项目12项;国家科技计划配套资助项目12项。重大科技(平台)项目6项。下达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56项。
  全年市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为31800万元,实际安排302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8.95%。其中,资助6项市重大科技项目5150万元,滚动资助历年重大项目7417.095万元,专项资助火炬东部孵化园项目9922万元,资助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项目3917万元,资助高校项目500万元,资助社会科技项目286万元,资助标准研制项目95万元,资助国家科技计划配套项目450万元,滚动资助历年创新项目862万元,专利扶持资金2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382万元,补充贷款担保资金1101.405万元。
  投入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经费2.25亿元,滚动和新增支持火炬东部孵化园、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厦门)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养生堂生物医药基地、厦门市生物化工公共技术平台、厦门工程机械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平台项目。滚动支持重大科技平台项目9项17339.1万元。投入3300万元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其中,立项11项,拨付资助资金2800万元;滚动支持上年年重大产业科技项目1项500万元。
  全市从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获得立项项目143项,获国家资助资金13314.7万元。其中,企业项目62项获资助4256万元,高校项目37项获资助2104.7万元,科研院所项目44项获资助6954万元。省科技厅等部门立项项目59项,获资助资金650.1万元,其中科研院所项目23项获资助582万元。
  【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中期检查】 9月13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在厦门市召开。中期检查采取专家检查形式,赵玉芬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吴湘玉博士、中国21世纪议程发展中心向长生博士到会进行指导。专家组认为,项目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初步制定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企业质量标准,并获得国食健字G20070353批准文号,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具体成果有:以小批量试制硫酸氨基葡萄糖高纯药源单体,纯度大于99%;试制获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高纯药源单体样品,其中河豚毒素纯度大于99%,脱水河豚毒素纯度大于98%;完成藻源材料和胶原蛋白原料种类的确定、采集、处理;试制了藻胆蛋白和胶原蛋白样品,其中藻红蛋白纯度达到4.7(A565/A280),胶原蛋白纯度大于90%。此外,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试制两个海洋生物毒素国家标准物质的样品。会后,专家组建议加快新药应用开发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形成规模效益。
  【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项目中期检查】 9月16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效、高精度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进行中期检查。该项目由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大学联合承担,由高性能硬质合金粉末材料新技术及设备的开发、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高效高性能硬质合金道具设计和加工技术开发及表面涂层技术研究及其在切削刀具上的应用4个课题组成。专家组认为项目已达到课题的阶段预期目标。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2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4篇,修订国标1项、在编国标3项。其中超细钨粉制造技术、超细碳化钨粉制造技术、超细晶硬质合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切削高纯石墨用金刚石涂层等4项切削刀具用涂层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通过了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超细晶金刚石涂层刀具、TiAIN复合涂层刀具和Al?0?涂层刀具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厦门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医学类重大科研立项】 1月25日,由厦门市第一医院联合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研究所、特盈自动化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及壁立医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课题——“经济型便携式血糖检测装置及耗材的研制”获厦门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医学类重大科研立项。该课题主要研发适合经济收入低的糖尿病人群使用经济型便携式的血糖检测仪及价格低廉的耗材,是厦门市医疗卫生行业多学科、产学研结合进行的科研新探索。
  【市科技计划资助医疗卫生项目207万元】 8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下达2008年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市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等12家医疗机构39个项目获得207万元资助。其中,市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一七四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获得23个项目122万元,体现了市科技计划对于医疗卫生项目重在扶优扶强的特点。2008年是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立项改革的第一年。市科技局首次将医疗卫生项目评审完全委托外地专家,有效地克服了往年本地专家评审本地项目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翔安区列入2008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9月,经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翔安区被列入2008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项目为果蔬深加工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依托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获国家财政156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4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投资2000万元建设2000亩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厦门果蔬深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为果蔬深加工提供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工艺研究、新品中试等服务,并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投资500万元用于技术示范、科技服务和农村科技人才培训。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达到年产2.5万吨果蔬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1250万元,利润1243.13万元,税收613.13万元,带动农户1400户,培训农民1600人以上。
  【8个项目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 年内,全市8个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取中央新增投资计划2550万元。包括:厦门大学醇醚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300万元,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IGBT功率模块产业化300万元,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用于TFT-LED背光源的超高亮LED芯片产业化项目300万元,厦门金思维电子有限公司高档贴片式薄膜开关产业化项目300万元,厦门乾照光电有限公司高性能功率型LED芯片产业化项目300万元,厦门市光莆电子有限公司超薄型高光效贴片式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业化项目450万元,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TOP型LED封装及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300万元,厦门永红科技有限公司引线框架产业化项目300万元。
  【科技计划项目监理】 2008年,市科技局下达三批科技计划项目监理任务,立项120项,资助金额30万元及以上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被列入监理范围,涉及财政资助金额11205万元,其中重大平台项目6项,涉及财政资助金额5150万元。至年底,共有厦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5家监理单位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全年监理单位提交2次监理报告,总监理次数265次。
  (李根)
  科技成果与奖励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及科技成果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管理,有效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广泛促进科技信息交流,逐步建立新型的科技成果管理新体系。全年办理科技成果鉴定81项、软科学评审2项、科技项目评审4项,其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以上的21项,国内领先的4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8项。
  登记全市科技成果项目10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8项,国内领先的5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2项,并根据科技部要求全部上报进入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信息库》。这些成果涵盖电子、信息、机械、化工材料、生物技术、农业、水产、医疗卫生、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包括高新技术、专利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技术领域。大量的科技成果初步得到应用和推广,成果应用率占登记成果的88.1%。办理厦门市上报省科技成果登记46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项目的编写、公报工作128项,并在科技成果网上公布。
  年内,厦门市根据《厦门市科技奖励办法》,受理全市优秀科技成果119项,评岀市科技进步奖5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共有80个单位、481名科技人员受到市政府表彰。按国家及福建省科技奖励的要求,厦门市向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推荐国家奖申报项目5项,其中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厦门市企业“十五”以来首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推荐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42项,其中厦门大学推荐10项、集美大学推荐7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29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0项,是厦门市在历年省奖中获得的最好成绩。(详见表100-102)
  【海沧大桥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3月18日,厦门海沧大桥获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工程20项左右,福建省首次获该奖项。海沧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的三跨连续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施工新技术,在同类桥梁中为世界第三个、亚洲第一个使用该技术。此外,大桥建设还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成果,代表了20世纪国内建桥最高成就。经过近9年的运营实践,证明厦门海沧大桥设计施工技术成熟,工程质量优良,为国内特大型公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桥梁设计、建设的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催化剂科研项目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1月31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中,厦门市“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催化剂”科研项目入选。该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的金属铂,它的单位铂表面的催化活性是目前工业用铂纳米催化剂的4倍。它能提高一些重要化学反应的效率,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海峡科创公司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0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厦门海峡科技创业促进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76家机构之一。科技部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管理将纳入科技部创新环境与产业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示范机构进行考核。连续2年不能达到标准的示范机构,将被取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资格。
  【技术贸易机构资格管理】 年内,根据《厦门市技术贸易资格证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2008年368家技术贸易机构年检工作,新确认技术贸易机构90家,通过年检313家,被撤销的技术贸易机构42家,包括年度免年检的技术贸易机构55家。至年底,全市共有技术贸易机构381家。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年内,全市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826项,合同成交总金额10.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1万元,增幅47.3%。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339项,成交金额6.79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3.9%;技术转让合同90项,成交金额2.62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24.7%;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金额分别为0.66亿元和0.56亿万元。2008年先后对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等27家技术贸易机构签订的46项重大技术合同进行认定,认定合同总金额约4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38%。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上千万的技术贸易机构22家,合同成交总金额6.58亿元,占全市的62%。其中厦门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成交总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高居技术贸易机构榜首。(李根)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意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至年底,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试点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8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6家、试点企业28家、种子企业10家。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10多个,科研人员近2万人。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企业技术中心1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依托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和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成立光电子、RFID、电工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此外,全市有各类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孵化面积合计6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上千家。
  【《厦门经济特区科技进步条例》施行】 厦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并实施地方性的科技进步条例。7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科技进步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同步实施。《条例》有五大亮点:一是首设产学研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产学研开发项目。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联合建立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增强企业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能力和标准制订能力。二是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厦门市科技计划经费支出(含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资金、科技事业费用和科技专项费用)应占市财政可供安排财力的4%以上,其中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资金应高于2.5%。三是个人专利首次给予资助。个人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将获政府资助。四是引进重大技术、装备实行审查制度。企业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并通过咨询论证;企业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国外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方案,并报送有关行政部门审查。五是科技顾问走向前台。各级政府在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科学技术的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做出决策之前,必须进行科学咨询、论证。
  【检验检疫科技研究院揭牌】 9月8日,厦门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揭牌。这是福建省首个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3个国家级实验室、5个区域重点实验室,主要职责包括:开展检验检疫基础科学、高新技术和应用科学以及软科学研究;开发相关技术装备,为厦门检验检疫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承担委托检验检疫鉴定业务;开展公共安全平台和WTO技术研究与咨询;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及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开展检验检疫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工作。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批准】 6月,厦门大学“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该实验室主要研制新型的燃料合成技术——煤基醇醚酯燃料,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期2年6个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批准新增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0万元,厦门市政府配套投资1600万元。(参见本书教育栏目“厦门大学”相关条目)
  【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落户厦门】 8月27日,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厦门举行,全省140多家光电企业代表参加。该协会是由福建省从事光电产品生产、科研、教学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协会注册、办公地点均设在厦门,与厦门市光电行业协会合署办公。协会的成立将推动海西区域内光电产业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成立】 5月16日,厦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成立。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0多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1356家,已毕业467家,在孵科技项目775个,申请专利927项。孵化器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培育了大量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成为厦门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该协会通过信息咨询、培训、研讨、交流与服务方式,提高各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能力,并促进各科技企业孵化器间,政府部门与孵化器,孵化器与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协会的成立将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家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市政府与厦大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7月2日,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会上,双方签订《共建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协议书》。根据协议书,双方将按照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要求,以厦门市现有的各类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园区和厦大已建成的生物医药、纳米科技、微光机电、新能源等孵化中心为基础,联合共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向社会推介孵化项目,吸引社会企业和孵化项目对接,争取每年向该园推介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产值不低于10亿元。该科技园将按照学科和产业特点,相应地将孵化项目安排到市专业孵化园区。此外,市政府在相关园区内按优惠条件为该园提供孵化场所,利用已建成的创业服务体系,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服务等措施,为入园创业人员和机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RFID产业联盟成立】 9月9日,两岸三地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产业联盟成立。由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台湾信息运筹管理学会和香港大学电子商业科技研究所等社会团体或科研单位共同发起的产业联盟,将借助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并采用国际标准,逐步树立三地间在RFID产业标准推广过程中的地位。同时,通过组建RFID联合实验室、成立RFID产业孵化器、设立专项基金,在RFID核心技术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与标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营造三地RFID技术研发环境,组织推动制造业、物流业、供应链企业参与RFID应用和推广。
  【《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暂行)》出台】 7月,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市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和经发局4单位联合制定《厦门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共6章16条,包括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部门、认定条件、申报材料与认定程序、考核与管理等内容,重点支持2007年度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质监局、贸发局和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厦门市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指导目录》所列10个领域、46个技术方向和106个关键技术和产品。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6月23日,举行厦门火炬高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处、软件园管委会知识产权处及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知识产权局统一挂牌仪式。这也是厦门市率先在福建省工业集中区和区级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工作体系。随着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职能和管理服务延伸到工业集中区和区级机构,对企事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导工业集中区和区级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李根)
  科普宣传
  【海洋科普讲座暨《海洋世界》赠书仪式】 于4月3日在厦门市科技中学举行。由海洋三所和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来自海洋三所、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中学生代表200多人参加。赠书仪式上,海洋三所党委书记尹卫平介绍了中国海洋国土概况、海洋事业发展历程、中国海洋权益新进展、厦门市在发展海洋科学和海洋文化方面独特的优势和海洋三所在海洋研究方面的成绩,并希望中学生树立起海洋意识。从2008年起,海洋三所每月赠送120套《海洋世界》给市各中小学,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认识海洋的平台,推动市海洋科普教育。赠书仪式后,海洋三所叶光斌博士和高众勇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奇妙的深海世界》和《极地跨越:从南极到北极》的海洋科普讲座。(龙邹霞)
  【大型奥运体验科技展览开展】 2月3日,“科技圆梦想,和谐迎奥运”大型奥运体验科技展览在厦门科技馆隆重开展。展览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厦门科技馆协办。本次大型奥运体验科技展览是迄今为止福建省关于奥运文化、科技、运动的规模最大的互动性科普展览。展览分为“科技奥运、百年纵览”,“北京奥运、科技聚焦”,“动感体育、体验奥运”和“大众健身、互动测试”等四大主题,通过生动翔实的图片,鲜活直观的模型和展品,精彩珍贵的多媒体影像资料,丰富多元的现场参与式文体活动,使观众能够近距离、直观地接触北京奥运的方方面面,真切地感受到奥运科技的魅力。
  【表彰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10月7日,厦门市举行第二届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表彰大会。本届评选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厦门晚报、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主办,评选出市园林植物园、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海底世界、地球科普教育基地、市桥梁博物馆、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太古可口可乐、市图书馆、美格农艺十家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会上,主办单位向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出136项成果】 于11月22~23日在市科协大厦举行。本届大赛由厦门市科协、教育局、科技局、环境保护局与市关工委联合主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协办。大赛评出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136项,其中一等奖33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57项;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实践活动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奖科幻画113幅,其中一等奖18幅、二等奖38幅、三等奖57幅;6名科技辅导员获优秀科技教师称号;6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小学、幼儿园132所;申报参赛项目618项,其中,创新项目289项、科幻画作品293幅、优秀科技实践活动21项、优秀科技教师15项;参加各项竞赛活动的学生9374人,申报项目和参赛学生超过历届。此外,台湾金门县参赛的学校3所(其中金鼎国小、柏村国小均为第一次参赛)、项目6个,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
  (李根)
  【首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启动】 7月18日,全国首个“海洋宣传日”启动。在厦大白城海滨,海洋三所通过展览15块海洋科普知识展板,分发《海洋,我们的家园》、《7.18全国海洋宣传日》、《民族的伟业,时代的精神——“大洋一号”首次环球科考先进事迹宣传册》和海洋科普宣传材料,派出20名工作人员和其他市民组成志愿者清洁海滩等方式,向市民宣传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情况,以提高市民关爱海洋的意识。海洋三所相关研究人员还举办讲座,讲解中国海滩修复理论与实践、绿潮与绿潮海藻研究进展、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海洋科普知识。
  (龙邹霞)
  科技交流与合作
  【概况】 2008年,厦门市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和对台优势,开展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布局的6个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厦门市与中科院西安分院、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书,与华侨大学签订共建华侨大学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在厦门共建科技研发机构;组织召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西安地区高校和中科院西安分院项目成果发布(对接)会,签约对接科研项目30多个;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设进展顺利,首期建筑面积60600平方米,年底投入使用。开展对台科技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由台中市、新竹县等5县市电脑同业公会理事长及监事37人组成的台湾中部地区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考察团来厦考察;组织厦门软件和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与高层管理人员赴台学习调研。举办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第四届年会。
  聘请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6名为市第四批科学技术顾问,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2名、台湾地区专家2名。组织政府代表团参展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重庆军博会和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集中展示和推介市电子信息、机械、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科博会意向合作总金额超过3500万元、高交会意向合作总金额5570万元。支持举办“病毒性肝炎:成就与挑战”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国际催化大会(14thICC)会前会、第四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技术研讨会、两岸三地城市环境科技发展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台湾科技企业代表团来厦考察】 3月25日,台湾科技型中小企业考察团到厦门考察。考察团共37人,由台中市、新竹市、新竹县、彰化县、南投县等5县市电脑同业公会理事长及监事组成,均为企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电脑软硬件销售等行业。由市科技局牵头成立的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作为本次台湾科技型中小企业考察活动的穿针引线者,专门为台湾企业家们安排了有针对性的考察行程。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软件园和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期间,台北县、桃园县、台中市、新竹市、新竹县、南投县、彰化县、嘉义市等8个加盟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的台湾电脑同业公会设在厦门的秘书处正式揭牌。
  【厦门—台北科技产业联盟第四届年会】 11月26日在厦门召开,12家来自台湾的电脑公会的代表、部分台湾著名科技促进机构以及厦门本地企事业单位参加,共有100位科技精英代表到会对接。以台中南部地区为主的7家电脑公会新加盟,使联盟辐射到台中、台南等地,加盟总数15个,占全台湾电脑公会的四分之三。新加盟的苗栗县、台中县、云林县、基隆市、台南县、宜兰县、高雄县驻厦门秘书处揭牌。会上,举行心悦科技、点睛互动传媒、华祥动漫、承晖科技、国和科技等6个两岸科技企业深度对接的项目签约,涉及投资、技术研发、产业调研、实用科技人才培养等类别,总投资金额上千万美元。
  【厦门组团参加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5月21~25日,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京召开。厦门市政府代表团由科技局、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和有关区科技局组成,在北京科博会省市展区中专门设立厦门高新技术产品展区,展位面积80平方米。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共16个项目参展,主要集中展示和推介厦门电子信息、机械、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会上达成合作意向项目4个,总金额3500万元人民币。厦门代表团在本届科博会上获最佳组织奖。
  【厦门在第十届深圳高交会取得丰硕成果】 10月11日,由38家企业、市政府代表共128人组成的厦门代表团,携带40个项目参加第十届深圳高交会。本届高交会上,厦门展位面积160平方米,大部分参展企业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5570万元。厦门市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推荐的技术项目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的超细晶硬质合金棒材获优秀产品奖,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成果转化优秀项目奖和创新型企业荣誉称号。
  【病毒性肝炎国际研讨会在厦举行】 4月15日,由厦门大学、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病毒性肝炎:成就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7个发表专题报告的特邀嘉宾均在各种肝炎病的发现及预防控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其中包括在人类对抗病毒性肝炎科技战线上长期处于领袖地位的多位著名科学家。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回顾自1965年乙型肝炎病毒发现以来的病毒性肝炎研究历史,并探讨当前依然面临的巨大挑战。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等部、省领导到会并讲话。厦门市市长刘赐贵到会致辞。
  【第二届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合作论坛】 4月8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DisplaySearch协办,市外商投资局、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厦门市招商中心、中华液晶网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合作论坛暨平板显示专题展在厦门举行。来自平板显示行业的香港、台湾、大陆近200位专家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平板显示产业专业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台湾工商时报科技新闻中心、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TCL工业研究院、东元集团新事业推展中心等单位嘉宾发表演讲,分别从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现状及合作模式探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展望及两岸合作前景分析、从台湾的经验看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机会及策略、TFT-LCD产品发展趋势、中国平板显示市场与自然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由背光技术发展看液晶面板趋势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此外,他们一致强调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研发能力、提升品牌价值、降低成本的意义,并倡导加强两岸合作、共建平板显示产业链。
  (李根)
  知识产权工作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局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为契机,认真做好全市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推进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5月,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月,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11月,召开全国首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12月,聘请厦门大学法学院丁丽瑛教授等58名专家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库专家,为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评审、评估、鉴定、培训、预警分析以及知识产权政策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方面的工作,作好人才储备。
  【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建设】 8月5日,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这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该基地位于厦门海沧新阳工业区,一期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至年底,入驻企业75家,申请专利139项,批准79项,发明19项,科技人员近3000人,其中中高级人才200人,政府投入3570万元,承建单位海投新阳公司投资1.4亿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2个。
  2006年4月,厦门市就设立了厦门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同年12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设立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基地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转化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搭建完备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打造以生物医药为重点产业、以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特色的创新基地。入驻企业中有3家公司获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3家公司被认定为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博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厦门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基地及生物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资源,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开展,6月23日,厦门市举行厦门火炬高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处、软件园管委会知识产权处以及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知识产权局统一挂牌仪式,标志着厦门市率先在福建省工业集中区和区级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对企事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厦门市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增长,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 年内,根据企业申报和考察,市知识产权局确定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为第六批厦门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组织厦门市湖里区宝丽科技节能研究所等4家企业的15个项目参加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市知识产权局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团奖;为137家企业共923项专利申请开具费用减缓证明,受理14项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申请和4件专利申请加快审查请求,为企业专利保护和实施提供服务;完成年度全市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资助196个单位和101个个人共1195件专利申请,资助金额为233.9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宣传】 4月20~26日,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召开《厦门市2007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保护知识产权现场咨询活动、奥运标志暨奥运标志产品真假鉴别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万人签名活动、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以及召开厦门外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座谈会等。10月,市知识产权局与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举办座谈会,来自海峡两岸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人员就“两岸知识产权战略与人才培养”进行座谈和研讨。12月,市知识产权局、厦门知识产权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邀请两位美国律师与厦门部分知识产权工作者举办互动式知识产权讲座。
  此外,为做好日常知识产权宣传工作,10月22日,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与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在厦门市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厦门市成为继北京、天津、深圳之后与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城市。协议规定,双方在新闻宣传、通联培训及经营发行等方面深入合作,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4个层面,共同策划、组织、报道厦门市知识产权重大活动,进一步做好厦门市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推进厦门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2008年,市知识产权局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和经验交流。全年组织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次,严厉打击侵权盗版音像制品、非法书刊和假冒(指完全以假充真)、冒充(指以假充真、以低等级充当高等级、在真品中掺入伪劣品)专利产品以及假冒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组织协调市、区工商局、公安局等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打击假冒高尔夫球具窝点5个,查处涉嫌销售假冒高尔夫球具的店面11家。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第五届厦门礼品及家居装饰品展、2008厦门商业油画及家具展览会以及第三届中国(厦门)品牌产品国际采购交易会等展会设立知识产权投诉咨询台,对参展商品进行检查,接受客商和群众的投诉和咨询,为展会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制定《厦门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首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 11月1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协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厦门市召开。来自46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示范城市创建市的市长、知识产权局领导以及知识产权专家学者,中央级、福建省、厦门市新闻媒体150多位代表应邀到会。本次论坛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以来举办的首届市长论坛,论坛由中纪委派驻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邢胜才组长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此次论坛还邀请9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及2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的11位市长和5位国内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围绕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主题,就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要素的关系、如何有效加强城市知识产权工作和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工作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交流。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2008年,厦门市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3336件,其中发明专利848件,同比增长33.54%;国内专利授权量2330件,其中发明专利234件,同比增长75.94%。(详见表103、104)
  【专利权行政保护】 全年共受理专利侵权案件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结案6件。审结2007年专利侵权纠纷4件。加强对假冒、冒充专利产品的日常检査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30多人次,检查商场,超市50余家,对日常用品、食品、家电等10000余种产品进行检查。共立案涉嫌冒充专利产品案件14件,处理14件,罚款23000元。
  【商标品牌行政保护】 全年新增注册商标2693件,3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38件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全年共推荐6项产品争创中国名牌,64项产品获福建名牌称号。加大商标权的行政保护力度,共办理各类商标违法案件241起,案值1101.50万元,罚款总额275.90万元,没收侵权商标标识5737件,没收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机器设备12台,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
  【著作权行政保护】 年内,共推进2批47家大型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市版权局与市文化、工商、公安、城管、通信管理、文化市场稽查队等部门分工协作,与各区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深入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软件预装领域和网络侵权盗版等专项行动,对出版发行、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工艺美术、游戏动漫、服饰等重点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4月,市版权局与市扫黄办等部门联合组织两次集中销毁行动,共销毁各类侵权盗版制品和非法出版物42.1万余件,是厦门市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集中销毁行动。6~10月,组织开展2008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共关闭涉嫌奥运侵权案件的商家2家、涉嫌音乐侵权盗版网站8家。市文化市场稽查队与公安、版权部门密切合作,破获非法出版物地下批销窝点4个,1名犯罪嫌疑人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唐仕灿 周小华)
  地震监测
  【概况】 2008年,市地震局在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市地震局工作整体思路:一是抓好震情监测预报;二是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综合防灾能力;三是建设防震减灾的3+1工作体系(“3+1”指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和科技进步)。年内,在全省年度会商会上,市地震局提交的年度闽台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再次获得全省第一名。
  【地震活动】 2008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与上年相比都略有增强,厦门市数字化遥测台网共记录到福建及其沿海地区≥2.0地震161次。其中,福建省内最大地震为3月6日发生在宁德古田县的4.6级地震。(详见表105、106)
  【地震监测工作】 1.完善会商制度,提高监测水平。6月5日,召开2008年度年中地震趋势会商会,并完成半年的实发震情检验和修正2007年底提岀的年度报告,该报告是震情跟踪分析的重要阶段科学报告。10月28日,召开2009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会议围绕福建省年度发生的数次4级以上地震,预测随后可能的地震趋势,并提出2009年度地震趋势意见。全年度的每周震情会商和月震情会商报告制度也均高质量地得到执行。2.购置测震器材。一是投资2.5万元改造测震台网UPS电源,确保台网在长时间停电情况下仪器正常运转。二是投资9.8万元对遥测中心单台系统新一代TDE324CI进行升级。新系统具有动态范围更大、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谐波总失真(THD)更小和输入信号满度7级程控可调节等特点,现代网络技术确保了数据网络传输的连续可靠。三是投资6.5万元购买电磁波仪器。它不仅数据质量更高,且能实现远程控制,可形成一个小型电磁波监测网。3.加强学术交流。6月,召开厦门市防震减灾第一届学术交流会。通过学术交流,为技术干部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感。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2008年,市地震局完善政府防灾职能,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4月9日,市地震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年度地震宣传工作会议,共36人参会。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并部署2008年的地震宣传工作。“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市地震局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介绍防震减灾知识。市地震局相关领导先后8次接受采访,介绍防震减灾知识。二是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全年共授课105场次,受教育者达78000人次;无偿赠送防震减灾科普资料2万多份。三是利用地震局网站介绍防震减灾常识,定期更换网页,供市民浏览、查询相关震情信息。四是向全市108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发放防震减灾宣传片《蟾童》。五是利用市地震局的科普基地,发挥“震动台”作用。全年共接待国内外各类参观者100多批、8000多人次。7月28日,市地震局组织全市地震宣传栏评比活动,以防震减灾主题,宣传防震减灾新理念、新做法、新技术。
  【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1月15日,厦门市地震局与厦门海沧东孚学校签订共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有:建设东孚学校水氡观测站和电磁波监测台站;规划建设防震减灾展览厅;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创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名牌;为全区乃至全市提供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平台。
  【健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2008年,市地震局认真吸取“5·12”四川汶川地震和省内其他地区发生地震抢险救灾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厦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先后两次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应急集结演练,快速设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指挥所。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接到快速集结指令后,全局岛内工作人员在25分钟内、岛外工作人员在40分钟内赶到局里集合,并在30分钟内设置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所的3顶帐篷和将100多件指挥器材摆放到位,并及时更新领导小组成员联系方式。9月25~28日,由市地震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来自市消防支队、120急救中心等10个单位16人组成的地震应急联动单位指挥员到彭州灾区考察地震灾情,并进行现场培训。11月,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增加行政问责、“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及防震减灾助理员)等内容。结合市民防5.10防空警报试鸣,组织全市68个社区1360多名志愿者骨干进行应急疏散指挥演练,参加演练的市民达到13万人。全年指导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急疏散演练98场次,参加演练人数共15万人次。
  (蔡欣欣)
  科研院所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概况】 2008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实现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经费总收入近1.6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收入12500多万元;横向任务经费收入3500多万元,总到款额同比增长35.3%。新签科研项目合同146项,合同金额10300万元;新签横向服务项目、技术开发项目185项,合同总额6700万元。全所共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56篇,EI1篇;申请专利3项,获得授权1项;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科学期刊《台湾海峡》4期。完成各类项目结题验收21项,其中科技部仪器设备升级改造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项目6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所长基金项目3项。6月,海洋三所蓝东兆等9名专家入选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库。
  【日本无针乌贼种质遗传与全人工养殖技术通过鉴定】 4月16日,厦门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海洋三所科研人员完成的“日本无针乌贼种质遗传与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建议开展日本无针乌贼种质资源修复研究工作。该项目对日本无针乌贼个体表型变异、群体遗传结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等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对日本无针乌贼形态学、繁殖生物学、养殖生物学和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进一步完善了头足类研究理论体系,并初步建立起一套全人工繁养殖技术工艺。
  【深海嗜热细菌及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鉴定】 4月9日,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海洋三所章晓波研究员等人完成的“深海嗜热细菌及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在深海嗜热细菌及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中国深海微生物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技术平台,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努力,从深海热液区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裂性高温噬菌体,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进行溶原和裂解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同时发现20种与噬菌体感染相关的细菌蛋白,从这些嗜热菌及其噬菌体中克隆并鉴定出11种高温酶基因。此外,建立产电细菌的筛选平台和分离技术,获得一株具有应用前景的产电细菌;筛选和鉴定出在浸矿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的120株耐酸、嗜热细菌,为深海热液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该项目是中国大洋协会“十五”计划项目——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克隆及其应用的组成部分。该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随机—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对相关的基因进行敲除验证和蛋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深海嗜热细菌的热适应机理和冷适应机理。
  【全国首个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落户厦门】 10月14日,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在海洋三所成立,这是全国成立的首个有关海岛的科研机构。该研究中心以国家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为研究对象,为国家海岛权益、海岛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以保护海岛生态自然资源和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的咨询服务机构;涉及海岛权益与国防安全战略研究、海岛灾害防御及共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签订暨启动仪式(市地震局提供)生态安全维护与修复技术、海岛生态保护规划与价值评估技术等10余个研究方向。其工作人员主要由海洋三所与海岛研究有关的科研队伍组成。年内,海洋三所完成29余个海岛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海洋局项目10项、省市项目17项。2002年,《厦门市辖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成果受到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较高评价,并纳入《厦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国务院批准,厦门市颁布实施。(龙邹霞)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概况】 2008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各类科研纵向项目(不包括渔业资源、环境、病害监测、水产品检测等任务)120多项,到位经费突破1450万元。其中,新立纵向项目26项,经费385万元;横向项目48项,经费648万元。通过鉴定、评审或结题验收项目26项,其中水产生物太空搭载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的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鱼鳞、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研究、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研究等5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鲍鱼脱板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及鲍苗规模化健康培育新技术的开发、漠斑牙鲆人工育苗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日本鳗鲡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光裸方格星虫亲体培育新技术研究、活鱼运输船应用闭式循环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等12个项目取得明显的进展,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
  年内,斜带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真鲷雌核发育及复壮选育技术研究等2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受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全年发表学术论文58篇。
  【水产生物太空搭载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2月29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水产生物太空搭载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研制出带水和不带水的水产生物太空搭载系统,先后4次搭载水产动植物23种,其中15种存活返回,解决了水产生物太空搭载及保活关键技术,保证了水产生物太空搭载成功率。通过对存活返回的15种生物进行培养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搭载组卤虫卵孵化速度、孵化率、生长速度和怀卵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搭载组蒙古裸腹溞蛋白质、EPA、DH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利用RAPD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对搭载的卤虫、细基江蓠及坛紫菜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分析,部分基因位点差异显著,搭载组鳉鱼生长速度加快、性成熟周期缩短,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太空诱变育种是水产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为中国今后水产生物太空搭载与诱变育种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海水养殖鱼类单殖吸虫病防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9月10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海水养殖鱼类单殖吸虫病防治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验收。
  该项目组对福建省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等74种鱼类单殖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3种鱼类有单殖吸虫寄生,鉴定单殖吸虫24种,发现一个新种,5个地理新记录,在鱼类单殖吸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成果。研究温度、盐度、PH等理化因子对新本尼登虫虫卵发育的影响;筛选出3种防治单殖吸虫病经济、有效的药物,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养殖真鲷成活率比周边养殖户同期高20%~30%。
  【鱼鳞、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2月21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鱼鳞、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以罗非鱼鱼鳞、鱼皮为原料,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摸索出合理的鱼鳞、鱼皮熬胶优化工艺;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鱼鳞、鱼皮提取胶原蛋白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设计和建设鱼皮、鱼鳞酶法工艺提取胶原蛋白的中试生产线,并制定鱼类加工下脚料提取胶原蛋白的技术规范。中试产品经检测达到GB6783—94食品添加剂明胶的标准和GB235—98药用明胶标准。在凝胶方式上设计连续的机械冷却凝胶方式代替传统的冷风凝胶,缩短生产周期;采用化学法使鱼皮和鱼鳞自动分离,符合产业化需求,具有创新性。
  【三都湾水产养殖容量监测与养殖规划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0月18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海洋局三都湾水产养殖容量监测与养殖规划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首次以底质硫化物为指标,采用实地调查估算法,以网箱可养水域单位水体的鱼类承载力测算网箱养殖容量;以活性磷酸盐供需平衡法和Tait沿岸能流分析法估算藻类、贝类养殖容量。该成果对三都湾及其他类似港湾的水产养殖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南日岛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项目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成立(海洋三所提供)通过鉴定】 12月29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日岛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首次对中国独立海岛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评价及规划,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通过对南日群岛海洋生态调查与保护建设研究,制定《南日岛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明确规划期内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指导南日岛海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鱼油微粒化工艺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12月21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鱼油微粒化工艺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项目以褐藻酸钠为主要壁囊材料,采用喷雾定型固化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鱼油包埋量、不同微粒固化方法等,制成微粒化固体鱼油,并研制出符合相关鱼油标准的微粒化固体鱼油胶囊产品。喷雾定型法的鱼油微粒化固化技术为世界首创,可在微胶囊食品加工或固化食品、固化药品、固化香精加工中广泛应用。同时,提出将喷雾—钙化定型工艺应用于微粒化鱼油的制备,具有创新性,并申请喷雾定型固化方法发明专利。(黄培民)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概况】 2008年,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加紧平台功能与效益的发挥与落实工作,完成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研发平台建设任务。承接课题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获得资助任务量成倍提高,全年承担研发项目30项;学术水平有所提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各课题均不同程度获实质性研发进展,研究领域已深入分子水平,发表论文15篇,通过结题验收项目5个;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提高,1个项目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设备设施技术含量居省内领先水平。
  【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项目第一期建设完成】 年内,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承担的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项目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建成由1个分析测试中心和8个专业实验室组成的花卉种苗研发公共平台,总面积3000平方米。新建PC透光板方钢结构、电动双层遮阴、水帘风机降温、室内循环气流的实验与生产温室5000平方米,装配环境自动化控制的智能数控育苗设备4180平方米。引种国内外各色花卉品种500个。完成园区配套建设工程11项。产业化生产花卉苗木109万株,吸引花卉企业40家进驻园区开展营销业务,全面完成合同指标与任务。
  【耐盐碱保水剂研制成功】 该项目由省科技厅先后投入经费25万元,成功应用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节水保湿袋,为新疆昌吉缺水地区提供节水造林技术服务,提高造林成活率一倍以上,推广应用面积100亩。应用高吸水性树脂开发出种衣剂、土壤改良剂、苗木移栽剂、节水保湿袋、多彩水晶花泥等系列产品。项目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析检测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 建成花卉技术研发、分析测试与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为植物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及企业产品检测提供技术服务平台。2008年经过规范化建设,该标准化实验室于年底通过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可对外提供生活饮用水、食品、茶叶、果蔬、饮料、肉类、水产品、佐料、土壤、水源、空气等检测分析服务项目150个。
  【厦门市花三角梅综合利用】 2008年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为厦门市花三角梅开拓新用途。发现从三角梅花中提取的甜菜色素具备食品与医药功用,并初步完成三角梅甜菜色素的提取、制备技术研究,向中国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该项目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点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共同立项资助。
  【厦门亚热带花卉展示销售中心扩建】 2008年,厦门亚热带花卉展示销售中心完成展位扩建任务,总面积1万平方米,形成花卉企业新品种、新技术集中展示与交易区,为新品种研发与推广提供直接的链接渠道。园区入驻花卉企业增加至50家,集中展示各花卉企业的品种、产品及相关技术,同时提供各色花卉产品销售、配送、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等综合性服务。(刘志成)
  福建海洋研究所
  【概况】 2008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努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海洋科技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海洋强省的建设,在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全所干部职工发扬“改革、开放、创新”的精神,全年新承担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76项,合同总额2018.1万元,同比增长11.6%,创历年最好成绩;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篇,提交技术报告76本;该所完成的《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预测性影响评价》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杨顺良研究员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海洋化学研究室主任陈岚获厦门市劳动模范称号。
  全年承担省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的任务39项,完成宁德市三沙湾用海规划、福州市闽江口用海规划、泉州市和莆田市湄洲湾(南北岸)用海规划等区域经济重点技术项目。由该所承担的“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泉州示范区)”项目,创新海洋信息共享应用的全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沿海地市的海洋管理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推动福建省海岸带综合管理发展。积极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监测实验平台发展,年内,完成国家省市重点海洋环境监测项目22项、省科技重点项目1项、省海洋环境治理规划启动项目1项。继续发挥“延平2号”海洋科考船的海洋调查优势,并拓宽海域调查范围,努力构建以台湾海峡和南海海域的科研平台,为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海洋科研提供服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完成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开办葡语国家海洋渔业管理研修班、海洋生物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班(英语班)、海岸带管理综合研修班,为57个滨海发展中国家培训103位的官员及技术人员。该所与几内亚国家海洋渔业中心和尼日利亚国家海洋研究所建立海洋合作交流关系。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预测性影响评价》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海洋研究所杨顺良研究员主编的《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预测性影响评价》专著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预测性影响评价》是《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项目的研究专题之一。该专著运用地理学、遥感学、海洋学、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全省产业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考虑,分析福建省13个主要海湾的围填海需求、环境保护与修复用海需求,采用分层次筛选法和综合分析法,结合水动力环境、环境化学与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价值损益、社会经济损益等专题的研究成果,对各海湾的围填海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预测性评价,并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数综合分析和筛选海湾围填海优化方案,评估其可行性和环境适宜性,为海湾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预测性影响评价》的出版,对地方政府海洋经济规划发展、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泉、漳10县(市、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获省政府批复】 4月15日,由福建海洋研究所承编的“泉州市沿海五县(市、区)及漳州市沿海五县(市区)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项目通过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等专家组成专家审查组的评审。评审小组认为:修编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有关海洋功能区划的技术导则和技术实施方案,根据海洋和海海岸带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确定各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和兼顾功能,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正确。修编后的区划基本合理,可与《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年修编)及《漳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年修编)相衔接。12月,省政府批复通过《泉州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和《漳州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
  【虾池对虾牡蛎生态混养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通过验收】 9月12日,由福建海洋研究所承担的“虾池对虾牡蛎生态混养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通过由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厦门大学等省内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验收。评审组认为:该课题组基本摸清虾池中牡蛎养殖的方式、养殖密度和苗种规格等对虾生态混养技术,掌握了对虾牡蛎生态混养的成长关系以及饵料、水质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对混养的相关作用和处理办法。项目组完成合同任务的技术指标,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延平2号”科考船首次驶进东海南部海域执行“国家908专项”项目】 福建海洋研究所的“延平2号”科学考察船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海洋科研调查船。2008年,该船首次驶进东海南部海域执行“国家908专项”项目,连续作业77天,海上调查航行24738公里,创下该船下水14年来海上作业时间最长和航程最远的新记录,打破该船传统的调查海域范围,由原来的台湾海峡到南海北部的南珠江口向北延伸到长江口。该科考船作为国家志愿船计划的首批五条海洋综合调查船,新增德国进口的船舶波浪观测雷达,更新深水测深仪和自动气象仪,增加海洋科考新项目,提高该船的海洋科考调查能力和扩大海洋调查区域。年内,该所充分发挥“延平2号”科考船的海洋科考调查平台作用及在台湾海峡及南海区域海洋调查的优势,加大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厦门大学、厦门环境监测站、莆田市环境监测站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全所完成9个航次的海上科考调查任务,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国家908专项-DX28/29区块地形地貌调查(东海长江口)”、“国家908专项DX-31(泉厦近岸海域海底地形扫测)”任务、“国家908专项-ST06区块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闽浙沿海水的分布及动力对上升流区的影响”调查任务、“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调查任务。全年海上航行安全工作137天,航程18010海里。“延平2号”科考船不仅是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海域的重要海上科学调查平台,也是对台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厦门市海洋科普教育的新平台。(林义)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叶亚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