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283
颗粒名称: 商业贸易
分类号: F727
页数: 19
页码: 361-379
摘要: 本节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对台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内贸易等。
关键词: 厦门市 商业贸易 贸易经济

内容

综述
  2008年,厦门市商业贸易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现了商贸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1.对外贸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293.9亿美元,增长15.0%;进口159.9亿美元,增长12.4%。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占福建省的比重分别为53.5%、51.6%和57.4%。与全国相比,2008年厦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低3.7、2.2个和6.1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高0.2、0.9个百分点,而进口增幅则低1.2个百分点。
  2.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344.7亿元,同比增长15.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9.0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总体上看,厦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幅低于全省、全国水平。
  3.对台贸易。全年对台进出口额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7.1亿美元,增长38.8%;进口31.2亿美元,增长23.2%。对台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分别高出厦门市外贸增幅平均水平11.8、23.8和10.8个百分点。
  4.对外经济合作。全年累计对外投资项目74个,投资额1121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倍。
  年内有3家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资质,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增加到6家。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49个,合同额178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266万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13.4万美元,营业额10035.4万美元;外派劳务人数4668人。
  5.副食品供应。全年肉、禽、蛋、菜、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供应正常,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6.会展业。详见本书会展业栏目。
  (陈慧坚)
  对外贸易
  【完善出口扶持政策】2008年,厦门市贸易发展局(简称市贸发局)继续完善各项出口扶持政策:一是对重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认证、市场考察等开拓国际市场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对出口超亿元的8家流通性贸易公司进行融资贴息,并把扶持比例全部调整为50%。全年共资助29家重点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项目224个,兑现扶持资金1275万元。二是继续完善现行的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增加对投保企业进行贸易方资信调查费用、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进口贸易信用保险保费以及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利息进行扶持,全年共兑现信保扶持资金1221万元。三是出台一般贸易出口增量奖励、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加大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力度,对市属国有企业和部分地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出口信保统保试点等4项扶持政策,实施期限为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14个月,预计增加财政预算支出7045万元。
  【加强部门协作】年内,市贸发局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银行、信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一是协助国税机关加快退税进度。对厦门市评定的8家市重点贸易出口企业给予优先退税,原则上10天办结退税(厦门市国税局原则上在受理企业退税申报后20天内办结退税),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二是积极推进银贸协作,构建银行与企业对接平台。成立由黄菱副市长任组长的商贸企业与银行对接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并把收集到的165家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人民银行下发给各商业银行,请各银行予以支持;召开银贸协作座谈会,推动商业银行与出口企业合作,降低融资门槛,减少融资成本,一对一地解决企业困难;鼓励成长型中小贸易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提升其贷款资质。
  三是开展与信保的深度合作。为帮助企业减少规避收汇风险的成本,市贸发局与信保公司进行协商,并以市政府名义在全国率先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协议方式实现全面下调厦门市企业的保费费率及其他各项服务费用,并在承保限额上给予支持。从12月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已确定将保费费率下调10%~20%。
  【应对宏观政策调整】7月,国家为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控制热钱流入,防范金融风险,出台《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等政策。该政策涉及面广,影响大,企业一时难以掌握应对,同时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部分贸易融资产品(如内保外贷)无法操作,融资渠道受限。
  市贸发局在《办法》出台的第二天即通过经贸信息网向全市外贸企业发布,引导企业学习讨论,收集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外贸的影响,并与市外汇管理局联合召开政策说明会,将政策内容、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向企业讲解,帮助企业尽快适应新政策;与银行部门探讨适应新政策的贸易融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贸易融资问题;跟踪企业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向商务部提出相关建议。
  此外,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提高厦门市出口商品退税率。市贸发局积极与商务部沟通联系,及时将企业反映的有关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情况上报商务部,主动沟通协调,并得到商务部的支持,将硬质合金刀具、抗艾滋病药、工艺品、游艇、电子显微镜等列入当年提高退税率的商品目录。
  【推进科技兴贸】2008年,市贸发局牵头制定《厦门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实施方案》,成立厦门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厦门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在建项目“厦门光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获商务部500万元的无偿资助。同时强化技术贸易工作,年内,全市软件出口1237.6万美元,增长168.3%;技术进口63788万美元,增长71%;服务外包21063.5万美元,增长40.2%。
  【对外贸易六大特点】2008年,厦门市对外贸易呈现以下六个特点:1.下半年进出口增速低于上半年。下半年,厦门市出口实际增幅只有11.2%,比上半年下降8.4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的实际增幅为0.8%,比三季度锐减21.8个百分点,11、12月岀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分别为-3.7%和 -4.9%,导致全市出口累计增幅也从年初的30.7%降至年中的19.6%,再降至全年的15%。进口由上半年的24.8%回落至三季度的16.1%,再回落至四季度的-11.1%,11、12月当月进口则分别出现了-23.4%、-17.3% 的负增长,导致全市进口累计增幅从年初的35.7%降至全年的12.4%。
  2.外资企业进出口增幅低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出口130.8亿美元,增长17.4%;进口52.3亿美元,增长15.9%。外资企业出口163.1亿美元,增长13.2%;进口107.7亿美元,增长10.8%。外资企业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低于内资企业4.2和5.1个百分点。
  11、12月外资企业当月进口出现 -27%.-24.8%的负增长。由于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萎缩直接制约出口的增长。
  3.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出口119.7亿美元,增长18.3%;—般贸易出口147亿美元,增长14%,—般贸易出口低于加工贸易4.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增长21.5%,—般贸易进口增长7.3%,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低于加工贸易14.2个百分点。
  4.传统商品出口增幅低于机电、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出口143.6亿美元,增长14.1%;高新产品出口60亿美元,增长9.1%;传统商品增幅较低,其中服装1.8%、纺织品6%、鞋类16%、箱包14%、石材10%、工艺品-23%、塑料制品-3%、蘑菇罐头 -0.4%。但下半年机电高新产品出口比上半年回落14.6个百分点,高新产品出口比上半年回落8个百分点,传统商品则在出口退税率上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出现一定的恢复。
  5.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增幅低于新兴市场。2008年,厦门市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出现回落。与1~9月相比,全年对美国出口增长5.8%,回落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长21%,回落12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增长6.5%,回落2.7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23.7%,回落19.8个百分点。而新兴市场全年增长29%,12月当月仍保持2%的增长。
  6.对台进口增幅低于出口。全年对台进出口额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岀口7.1亿美元,增长38.8%;进口31.2亿美元,增长23.2%。对台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08年,厦门市进出口市场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主要进出口商品见表56~58。
  【国际市场开拓】年内,市贸发局在帮助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推出四项举措: 一是培育境外组展服务主体,扩大企业自主参展渠道。截至年底,厦门市境外展览机构13家,其中常年专业组展机构9家,全年组织落实重点境外展览项目13个,展位数306个,参展企业180家,参展人员257人次。二是推动落实贸易促进团组工作,重新修订贸易促进团组操作办法,制定团组实施情况考评办法,全年共完成开拓市场项目18个,出访企业150多家,出访人员超过300人次。三是加强海外贸易平台建设。推进海外贸易中心建设,做好督促贸促会东盟贸易中心项目收尾工作;探索海外贸易中心工作新模式,采用与企业合作方式,利用企业境外网点,委托设立俄罗斯厦门商品贸易中心;推动中东迪拜厦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服务厦门重点工业企业开拓中东市场。四是破解贸易壁垒。积极应对“两反两保”(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全年共支持5家企业反倾销应诉资金100.5万元,组织66家企业应对国外11起“两反两保”案件,涉案金额约1428万美元;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依托厦门TBT/SPS工作站(即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工作站),强化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宣传和培训,推动企业开展欧盟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预注册,厦门市有十几家企业进入预注册的程序,占全省企业的40%。
  【出口品牌创建】年内,市贸发局继续加大对品牌的扶持,支持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获得国内外相关认证及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有14家企业获得2008~2009年度“福建省出口名牌”称号,全年共为企业争取到广交会品牌展位327个。
  【扩大进口】2008年,在努力扩大进口方面,市贸发局出台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定实施《2008年厦门市促进外贸进口奖励办法》。调整充实奖励对象、奖励标准、鼓励进口商品导向等内容,扶持对象突破企业所有制,不分内外资;审核兑现全市21家企业2007年度进口奖励442万元。二是培育进口主体。组织实施商务部《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市有34家企业进口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1.75亿美元符合国家贴息政策,获得国家贴息954万元;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一般贸易进口大宗商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进口动态及存在问题。2008年,全市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共2401家,比上年增长4.6%。三是加强进口协调服务。加强与海关、港口、信保等部门协调,加强与国内外商务促进机构、商协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开辟经贸信息网进口专栏及有关政策培训、宣讲,为企业提供服务。四是争取经营资质,全年为147家厦门市外贸企业争取到进出口经营资质。
  【对外贸易五大存在问题】2008年,厦门市对外贸易存在着五大问题:1.出口企业利润锐减,生存困难。受“三率两价”(即汇率、退税率、利率和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中小外贸企业普遍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根据厦门市重点出口企业的财务数据反馈,2008年厦门市企业出口利润比上年下降30%,其中人民币升值占30%、原材料上涨占30%、出口退税率下调占25%,此外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少企业业务已处萎缩或关停状态。据统计,2008年厦门市关停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约占全市有岀口实绩企业数的10%。
  2.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减少。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蔓延使得全球商品市场需求萎缩,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并且向欧、日蔓延,市场消费萎缩,特别是对一些需求弹性大的非生活必需品(如工艺品、电器、建材、陶瓷等)的消费大幅下挫,采购商订单持续压缩,企业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厦门市出口形势也更加严峻。
  3.生产资料价格急跌,国外客户下单犹豫。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石油及化工制品、钢铁、铜、铝等价格急跌,国外客户下单犹豫,出口企业难以报价。第一百零四届广交会(秋交会)到会国外客商下降9.1%,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7.5%;厦门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额下降了45.9%。
  4.出口收汇风险加大。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国外客户支付能力下降,应收账款拖欠现象频频出现。2008年厦门市出口信用保险报损金额达3785.4万美元,同比增长95.2%,远远高于往年水平。
  5.出口企业资金短缺。上半年国家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使部分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操作,银行融资门槛提高,厦门市外贸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十分突岀。据市贸发局对81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测算,2008年厦门市中小外贸企业资金缺口约为20亿元。
  【厦门市服装出口出现“井喷”】2008年1月1日起,欧盟对我国10类纺织品出口全面取消数量限制。本次解禁是欧美与我国发生纺织品贸易争端,并对我纺织品出口采取阶段性配额限制后的首度解禁。尽管为规范解禁后输欧纺织品出口秩序,我国主动对套头衫、女式衬衫、机织裤子、床上及餐桌用织物制品等8类输欧纺织品实行为期一年的出口许可证管理,并对出口企业进行资质审核。但解禁首月,厦门市对欧盟纺织品出口还是呈大幅度增长,当月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02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1%,而本年同期厦门市服装出口增幅仅12.6%。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造成的冲击,市贸发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扩大出口:一是完善扶持政策。修订重点出口企业扶持政策,扩大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项目。继续实施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扩大信用保险的覆盖面。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简化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程序。二是优化融资环境。推进贸易融资,推动银行创新融资品种。扶持和鼓励成长型中小贸易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帮助企业取得银行的支持。协调国税机关,加快退税进度,帮助企业更顺利获得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协调各商业银行,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科目从流动资金贷款调整至贸易融资,以减少对出口退税贷款的限制。三是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厦门经贸信息网站,为企业提供外贸政策、市场供求等外贸信息服务。举办“外经贸服务日”,为企业提供与其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政策以及各种社会责任热点问题的宣传、咨询。
  【优势出口产业培植】年内,市贸发局在培植优势出口产业方面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扶持优势产业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强化行业宣传推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行业协同力。二是引导和鼓励其开拓国际市场,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和 “重点出口企业扶持资金”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网点、赴境外参展、进行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三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培育一批优势产业的专业展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自己的出口平台。全年工程机械、汽车、船舶、龙头阀门等优势产业出口分别增长67.4%、34.5%、145.2%和23.3%,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出口信保扶持政策延伸到进口领域】4月,市贸发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 《厦门市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在保持原有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的同时,把保费扶持延伸到进口领域,同时还增加对企业调查国外贸易方资信所发生费用的扶持以及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所产生的利息进行扶持,市财政扶持资金也提高至2790万元,增长128.5%。对进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对企业调查国外贸易方资信费的扶持和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所产生的利息的扶持均为当年首创,其中进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20%,资信费扶持50%,信保项下融资贴息2.34%。
  【第二届(厦门)国际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暨发展论坛】4月9~11日在翔鹭大酒店举行。来自海内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物流企业、180多名会议代表(其中境外会议代表82人)参加论坛及相关活动,副市长黄菱到会致辞。本届论坛通过一对一的洽谈模式,为境内外参与者的业务协作提供有效的洽谈平台。
  【进口奖励范围扩大】5月,市贸发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2008年促进进口奖励办法》,对一般贸易进口量超过5000万美元的骨干进口企业扶持实行进口基数奖励和大宗商品进口导向奖励,对一般贸易进口额在1000万至5000万元美元之间的中小型非生产性外贸企业予以扶持。
  新的奖励办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将奖励对象定位为非生产性外贸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三资企业。二是突出厦门口岸到货率,在大宗商品导向奖励和非骨干进口企业进口奖励增设厦门口岸到货率为考核指标。三是对中小型非生产性外贸企业的扶持,适当调低其进口增幅要求,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加快培植骨干进口企业。
  【《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12月1日,厦门市政府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市政府将加大对投保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利用信保平台推动厦门市信用体系和出口企业海外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并研究推动建立地方海外风险保障基金,与中央有关政策协调运作。
  【服务贸易】2008年,厦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其中,出口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4.8%;进口2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逆差8.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详见表59)
  【进出口百强企业】2008年度厦门市进出口百强企业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内外资龙头未变。外资企业戴尔(厦门)有限公司以33.7亿美元的进出口额高居榜首,内资龙头企业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以16.5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位列第三。二是岀口超亿元企业数减少。百强企业中有36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家。三是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百强企业合计进出口27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合计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2%;进口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增幅均超全市平均增幅,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比重的60.9%、56.1% 和69.9%。四是“门槛”继续提高。2008年百强企业中,11家为新入围企业,百强最后一名企业的进出口额5451万美元,比上年提高695万美元。(详见表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2008年厦门市高新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戴尔(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巨茂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拓出口市场先进企业】2008年厦门市开拓岀口市场先进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古龙进出口有限公司、厦门厦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朋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厦门日上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市东林电子有限公司。
  【厦门市A类国际货代企业】2008年厦门A类国际货代企业共有26家,分别是:厦门国贸泰达物流有限公司、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建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华贸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华贸物流有限公司、厦门裕利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航都(厦门) 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宇客货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空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五矿国际货运(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德迅(中国)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邮申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弘信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康捷空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市大同物流有限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厦门有限公司、厦门诚达运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夏商物流有限公司国际货运代理分公司、伯灵顿物流(厦门)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
  【厦门出口名牌】2008年,厦门市评选两批共35个“厦门出口名牌”,分别是: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视机)、厦门罐头厂(肉类罐头)、伟士(厦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体育用品)、纽威(厦门)轻工有限公司(工艺品)、厦门市东林电子有限公司(节能灯)、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箱包、鞋)、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激光视盘机、手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轮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客车)、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紧凑型节能灯)、厦门三圈日化有限公司(锌猛电池)、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客车)、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伞、伞骨、伞配件)、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继电器)、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茶叶)、厦门市立达信进出口有限公司(节能灯、日光灯及照明器械和装置)、厦门旭邦进出口有限公司(树脂、陶瓷工艺品)、厦门建宇实业有限公司(服装、箱包)、厦门建发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瓷器)、厦门舫昌佛具有限公司(卫生香、蜡烛)、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工艺品)、厦门宁利电子有限公司(小型熔断器)、坤联(厦门)照相器材有限公司(照相机及配器)、厦门国贸实业有限公司(箱包)、厦门喜盈门家具制品有限公司(松木家具)、厦门市威迪亚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卫生洁具)、厦门嘉孚康工贸有限公司(建材五金)、厦门德顺昌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工艺品)、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蓝色氧化钨、仲钨酸氨、三氧化钨)、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千信和金属(厦门)有限公司(工业硅、结晶硅)、厦门恒好进出口有限公司(野餐包)、厦门鑫艺锦工艺品有限公司(树脂工艺品、灯饰产品)、福建同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罐头食品)、厦门中龙毅进出口有限公司(水暖器材、建筑五金)。
  【厦门游艇行业协会成立】8月5日,厦门游艇行业协会在五缘大酒店正式成立,谢启栋当选为第一届会长。会员企业包括瀚盛游艇、欣翔电子、飞鹏企业、唐荣游艇、红龙游艇、香山游艇俱乐部、厦门阿兹姆游艇等58家单位和个人,涵盖厦门及周边游艇制造业、配套贸易商以及会所等相关企业。近年来,市政府规划相继启动了五缘湾、香山、翔安、东坑湾等游艇会所、游艇制造等建设项目,同时,一批国际一流品牌的游艇制造企业、配套贸易商、游艇会所相继落户厦门,新一轮游艇经济发展热潮正在厦门迅速形成,厦门游艇出口量占全国近三成。 (陈慧坚)
  对台贸易
  【概况】2008年,厦门市对台进岀口额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7.1亿美元,增长38.8%;进口31.2亿美元,增长23.2%。对台贸易主要有三大特点:1.对台贸易增长呈项目拉动型。全年对台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1.8、23.8和10.8个百分点。台企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自台进口142亿美元,增长70.3%,对全市对台进口增长的贡献率99.5%;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全年对台出口1.3亿美元,对全市对台出口增长的贡献率65%。
  2.对台设备出口增长最快。年内,厦门市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对台出口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1%,在主要对台出口大类商品中增幅最高。此外,化工产品出口0.6亿美元,同比增长9.8%;纺织原料及纺织品出口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车辆等运输设备出口0.4亿美元,同比增长8.3%。以上大类商品占对台出口总值的70%。
  3.对台进口仍以上游原料为主。主要进口商品有:光学、照相及电影器材进口14.1亿美元,同比增长49.4%;机器、机械器具及电气设备进口7.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化工产品进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塑料及其制品进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以上主要商品占对台进口总值的87.9%。
  此外,2008年厦门对金门直接贸易货物量8.1万吨,增长14.1%;货值1336.3万美元,增长53.2%;对金蔬菜出口10批次120吨。对澎湖出口货物量15.7万吨,增长179%,货值54万美元,增长230.7%。
  【促进对台经贸四项措施】2008年,市贸发局4项对台经贸措施是:(1)利用厦金直航以及台湾方面政策的松动,推动台资企业生产资料、台湾水果等农产品经金门进入厦门,推动厦门市对金门蔬菜等农副产品出口,推动台湾大型企业在厦门设立物流分拨中心。(2)搭建两岸专业展会平台,办好“台交会”、“食博会”、“礼品展”、“体博会”等涉台展会,继续组织大陆企业赴台办展,争取将其作为厦门与台湾的固定经贸活动平台。(3)加快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建设,重新规划1.6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用地,继续执行台湾水果进口奖励政策,帮助台湾水果经营商开拓大陆市场。(4)推动并参与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0.8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引进台湾有实力的团体和企业进入市场;协调落实大嶝市场免税额提升到3000元人民币的政策以及台湾香烟进入市场销售的问题。至年底,大嶝市场累计进口台湾商品1962万美元,增长46.5%。
  【推动台湾水果进口】2008年,厦门市积极推动台湾水果进口,全年进口台湾水果达1627吨,增长76.5%,居全国第一位。具体措施:一是由政府出资,国有企业夏商集团负责承建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在短时间内完成主体大楼的选址、拆迁和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实施奖励措施,在继续对厦门市企业进口台湾水果每吨奖励1000元的基础上,对“小三通”进口台湾水果的奖励标准从1000元/吨提高到1500元/吨,并兑现对台湾水果经销商免一年经营场租金和冷藏费政策,绝大部分台湾水果通过“小三通”途径进入厦门市场。三是优化进口环境。积极争取解决“小三通”的水果产地证问题,争取扩大厦门口岸进口水果种类和国别并取得零的突破,编印《进口台湾农产品手册》等。四是开拓台湾水果市场,积极推动并组织台湾水果经营者在本地或赴大陆其他城市进行参展和促销活动,举办台湾水果推介或订货会,建立营销渠道。
  【两岸展会交流】2008年,两岸展会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一是赴台举办展会。先后组团参加“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动加入;首次参与主办厦门市在台举办的“2008年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本届展会展位数117个,参展参会企业90家,参展商品近2500种,比上届增加1000种,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企业及相关机构的174人参加,这是两岸建筑建材及相关行业交流史上参展规模最大、参与省份和参与人数最多、参展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经贸交流活动。二是做大对台交流展会平台。“食博会”连续3年设立台湾展区,展品品种也从以往的果蔬农产品扩大到整个食品行业,展位规模也扩大到150个。“体博会”除了与台北市体育用品商业同业公会继续共同主办外,台湾区体育用品工业同业公会也应邀参与协办。“礼品展”台湾工艺企业参展展位数35个。2008年,在厦门市常年举办的18个专业展览会中,有9个有台湾工商团体参与主办或协办,分别是:“文博会”、“台交会”、“佛事用品展”、“食博会”、“图交会”、“礼品展”、“体博会”、“石材展”、“汽博会”,全年共有489家台湾本岛企业来厦参展,展位数1360个,参展台湾本岛企业最多的是“文博会”,共有113家台湾企业参展,展位321个。此外,投洽会也有24家台湾企业参展,展位38个。(详见本书会展业相关条目)【对台进出口前十名企业】2008年厦门市对台出口前十名企业是: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高时(厦门)石业有限公司、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中端电器有限公司、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厦门春保精密钨钢制品有限公司、厦门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雷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森嘉食品有限公司、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以上企业同时获得“2008年度厦门市对台贸易先进企业”称号。
  【自台进口前十名企业】2008年自台进口前十名企业是: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翔鹭石化有限公司、巨茂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翔鹭化纤有限公司、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明达实业有限公司、亚美(厦门)皮件有限公司、叶水福物流(厦门)有限公司。
  【对金门蔬菜出口重新启动】7月4日,厦门对金门蔬菜出口重新启动,此次出口蔬菜16.4吨(7个品种),货值0.59万美元;花生仁19.4吨,货值3.36万美元。由于从2007年7月起,国家开始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出口农产品必须由专门的种植基地生产,并对基地实行备案管理,厦门市对金门蔬菜出口曾一度中止。
  【利用“小三通”优势进口台湾水果】从2008年起,市贸发局协调台湾水果经营者尽可能使用同一艘船运输台湾水果,以降低金门至厦门的运费。7月10日,金门“德旺”号轮首次使用冷藏柜运输台湾水果至厦门,水果品质得到保证,同时降低运输成本。7月17日,该轮再次抵厦,运载3个冷柜(其中,发往北京、上海和在周边城市销售各1柜),这是“小三通”进口台湾水果数量最大的一次,体现了厦门通过“小三通”批量进口台湾水果的优势。以前厦门市通过“小三通”进口台湾水果由于数量少,而且使用小吨位散货船运输,造成运费高、损耗大,也影响了水果品质。
  【首批台湾水果直航抵厦】12月17日,万海航运公司的“明春”轮装载5个货柜的台湾柳丁从高雄直航抵达厦门东渡象屿码头,这是两岸直航后首艘抵达厦门的货轮,也是台湾水果首次通过直航抵达大陆。“明春”轮海上航行时间仅15个小时,比原来两岸三地航线节省3天行程。随同台湾水果一起来厦的还有200多个货柜的其他货物。
  【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厦门对台经贸交流实物】12月,国家博物馆决定永久收藏厦门市4件对台经贸交流实物,这4件实物为:(1)2006年4月,台湾政要马英九、王金平为厦门市对外经贸企业协会与台北市商业会建立的“姐妹会”友好合作10周年的题词;(2)2006年12月,厦门市在台北市世贸中心成功举办的首届“两岸建筑建材暨产品展”使用的横幅;(3)2005年5月28日,台湾首批水果通过“小三通”进入厦门口岸的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复印件;(4)2008年5月,台湾台塑集团与厦门合资兴建的大陆第一家医院——长庚医院开幕典礼嘉宾签名簿。
  (陈慧坚)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概况】2008年,厦门市企业累计对外投资74个项目,同比增长90%;投资额11216.4万美元,同比增长9倍,其中中方投资金额6196.1万美元,同比增长5倍。截至年底,累计对外投资项目220个,累计对外投资金额36237.7万美元,其中中方累计对外投资金额32886.4万美元。年内,厦门市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49个,合同额178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266万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13.4万美元,同比下降69.7%;营业额10035.4万美元,同比增长8.5%;外派劳务人数4668人,同比下降15.3%;期末在外人数9046人,同比下降2.5%。
  2008年度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特点:1.境外贸易网点仍然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全年74个对外投资协议项目有65个项目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香港等设立贸易网点,占全年核准项目的88%。其中在香港设点46个,占62%。
  2.对外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在74个对外投资项目中,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有16个,其中中方投资总额占全年对外投资总额71%,中方投资平均每个项目总投资金额494万美元,比历年平均单个项目高出253万美元。
  3.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出现了技术参股、境外收购等境外投资方式。主要有:厦门华侨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以232.1万美元参股日本公司;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在美国达拉斯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物流销售中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香港宝达增资;厦门红相电力设备集团公司出资111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公司;厦门特宝生物有限公司以250万美元技术参股埃及生物制药公司;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及蒙古设点。
  4.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生力军。在2008年的74个对外投资项目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项目62个,占83.7%。
  5.矿产资源仍然是企业对外投资热点。2008年有3家企业到境外投资矿产资源项目,分别是:厦门首钢华厦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前期投资400万美元在菲律宾投资铁矿砂等项目;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厦门三虹钨钼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在卢旺达设立鹭翔矿业,开采当地钨矿;高时厦门石业有限公司前期投资550万美元在挪威投资收购石矿。
  6.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本年度厦门企业对外投资新增物流、船务、维修、数字电视、中介服务等服务贸易项目主要有:厦门海天轻纺公司在美国投资一家物流分拨公司;厦门创冠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收购一家船务运输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公司,承揽北美飞机维修业务;民营企业鸿达利公司在加蓬共和国投资数字电视服务网络;厦门汇贤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设立劳务中介,承揽欧洲劳务输出业务等。
  7.对外承包工程发展良好。年内有3家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资质,厦门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也增加到6家,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49个,合同额178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266万美元。
  【鼓励企业对外投资】2008年,市贸发局在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方面的措施有:(1)开展对外投资政策宣传。继续做好厦门市和国家出台对外投资政策的宣传工作,先后利用经贸信息网、中小企业经贸服务日进行宣传,让企业了解国家鼓励“走出去”投资的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对外投资。(2)鼓励企业合理利用政策。商务部和财政部关于鼓励对外经济合作资金使用办法的新政策出台后,及时向相关企业传达,全年上报3个项目,申请补助资金1778万元。(3)跟踪协调重点对外投资项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4)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帮助企业了解“走出去”投资信息。利用开拓国际市场团以及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重点市场考察,帮助企业了解境外投资环境。全年先后组织2个协会、30多家企业到越南、新加坡等新兴市场考察;先后与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贸发局等境外机构举办专场推介会场,参加企业300多家。全年共有200多家企业参加“九八”投洽会和“走出去”推介会活动。
  【促进对外劳务】2008年,市贸发局在促进对外劳务方面采取四项措施:一是规范经营秩序,组织企业针对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做好防范预警工作,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确保外派劳务人员安全;开展诚信经商活动,组织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外派劳务工作流程,制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做好劳务人员劳工权益保障,建立劳务人员投诉机制,开展对外劳务中介组织经营秩序整顿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学习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印发《关于加强对外劳务业务合作管理通知》,贯彻落实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外派劳务实行招收备案制的通知》,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二是培植经营主体。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商务部申请对外工程承包资格,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主体,2008年厦门市新增3家对外工程承包主体,全市对外工程承包主体达到6家;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国家对外工程招投标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对外工程承包遇到困难问题。三是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调整经营方向,加大劳务输出市场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市场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拓力度,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务市场输出有一定增长,其中中厦公司对香港、新加坡劳务外派人员有较大增加。在人员输出结构方面,厦门市海员劳务输出数量明显增加,海员劳务占陆地劳务的比例由过去的70%左右提升到90%以上;在陆地外派劳务人员中,高端人员外派也有增长,尤其是飞机维修、IT电子等外派人员明显增加。
  四是促进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录用机制。继续加大人才培训和人才录用的投入,提升外派劳务人员素质。中厦公司培训中心成为为厦门市各类中短期人才培训基地,该培训中心2008年被列入全市重点扶持服务行业项目,获扶持资金450万元,全年培训600多人次;鼓励企业校企联办,建立人才录用机制,厦门市企业共与国内10多所院校建立人才录用机制,2008年录用各院校毕业生400多人。
  【厦门民企与首钢集团合作开发菲律宾矿产】4月5日,厦门市民营企业厦门华厦铁路工业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钢集团所属的首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厦门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厦门首钢华厦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800万元(首钢矿业占51%股份,华夏铁路占49%股份),共同投资开发菲律宾的铬矿和铁矿,首期对菲投资1.8亿元人民币,计划年产铬精矿矿粉100万吨,铁矿石200~500吨。这是继厦门紫金铜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收购英国上市公司后,又一个对外投资境外矿产资源的大项目。此次双方合作是典型的优势互补,一方面是厦门华厦铁路工业有限公司在菲律宾拥有良好矿业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首钢矿业拥有采矿技术、资金以及矿产品销售优势。该项目成功投资后,不仅将带动厦门市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还能增加厦门市的进口量。促进厦门口岸经济的发展。
  【厦门企业首次以技术参股形式实现对外投资】7月,厦门市2家企业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对外投资,实现厦门企业以技术参股形式对外投资零的突破。这2家企业是: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的专有技术总值250万美元投资入股,用于开罗BiogenericPhar-ma“S.A.E”工厂的制药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同时代表本土公司进行药品进出口贸易。厦门百德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有的禽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研发技术参股美国HXDiagnostics,Inc,同时也投资HX公司其他诊断试剂的研发。
  【厦门民企投资加蓬数字电视业务】8月,厦门市民营企业鸿达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非洲加蓬共和国数字电视业务项目获市贸发局核准并报商务部备案。鸿达利科技有限公司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设立加蓬共和国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平台,转播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在内的数十个电视节目。该项目首期投资10万美元。这是继2005年厦门民企信诺立电子有限公司在佛得角投资电视转播业务后,第二家赴境外投资经营电视业务的企业,是厦门市“走出去”战略的又一个突破。
  【厦门外贸公司收购澳洲工厂】2008年9月,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投资111万美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红相电力设备集团公司,开创厦门市外贸企业首次收购境外供货生产企业的先例。
  【美资企业进雄公司回美投资】11月,厦门市美资企业进雄企业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进雄企业美国达拉斯公司,总投资额2000万美元,成为厦门市外资企业对外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进雄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户外旅游帐篷,产品基本外销,主要出口北美自由贸易区,占比达到92%。
  (陈慧坚)
  国内贸易
  【概况】2008年,厦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高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7%。其中,批发零售业344.74亿元,同比增长15.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98亿元,同比增长21.7%。从总体看,厦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高开回落后平稳运行的态势,但增幅低于全省(比增20.1%)、全国(比增21.6%)的水平。
  1.批发零售业仍为主力,餐饮业增长较快。批发零售企业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74亿元,比全市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个百分点。
  餐饮业则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累计实现营业额59亿元,比增21.7%,比全市增幅高6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
  2.假日消费热情高涨,“购物节”作用明显。2008年国家对节假日进行调整,长假减少,但在元旦、春节、五一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各商业企业纷纷推出买送、买省、打折等主题促销活动,提升购物氛围,对消费起到拉动作用。厦门市主要零售商场营业额元旦期间增长34.3%,春节期间增长22.5%,五一期间增长28.4%。为期2个月的“2008厦门购物节”(7~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20.0%、17.6%,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月因投洽会及中秋节消费拉动,全市实现零售额38.46亿元,创历年月度新高。
  3.百货商场、超市、大卖场保持快速增长。厦门各大商家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调整营销策略和商品结构,大量引进有竞争力的品牌,扩大折扣范围,延长活动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年13家百货、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净增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华联、巴黎春天等6家大型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净增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6%;麦德龙、永辉、好又多等7家大型超市全年实现零售额净增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
  4.汽车消费市场波动较大,石油制品消费保持增长。2008年厦门市汽车类销售额60.85亿元,同比增长17.6%,但全年存在较大波动。上半年汽车类销售额30.85亿元,同比增长19.7%;由于油价较高、税费调整预期等因素,6月起汽车消费受到一定影响,6月、7月仅增长1.2%、1.1%,9月、10月、11月甚至出现负增长,分别为-3.4%、-0.3%、-17.4%,12月则由于国家燃油税改革政策及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名单调整等因素,汽车类零售额当月实现71.2%的增长。汽车销售市场保持增长,带动相关成品油零售额增幅走高。继2007年11月份我国上调成品油价格后,2008年上半年油品价格再次上涨,虽然下半年石油价格多次下调,但全年石油消费仍保持较高增幅,全年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6.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增幅比2007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
  5.岛外商贸业逐渐兴起,岛内外消费差距有所缩小。近年来商贸业发达的厦门岛内市场布局几近饱和,各大零售巨头开始把目光转向岛外市场,众多知名商贸企业纷纷到岛外考察、选址、开设连锁店,已有新华都、苏宁、国美等知名超市、电器卖场进驻岛外,岛内外消费差距有所缩小。2008年岛内与岛外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5.3%和14.7%,差距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2008年消费品市场分区统计情况详见表61。
  年内,市贸发局在推动国内贸易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有:1.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制定实施厦门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工作计划,组织超过100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加强与国内大型零售、批发企业对接,宣传推广厦门市企业和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地产品的内销渠道。
  2.力促岛外商业繁荣。抓住岛外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契机,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到集美、同安、翔安工业区开店设点,完善工业区商业配套,拉动岛外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莲花、五显2家农家店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农村市场。
  3.打造流通发展平台。继续抓好专业(商业)街区建设与培育,思明区古城东路、筼筜咖啡休闲文化街、禾祥西路品牌一条街以及同安区的三秀街被认定为省级商业街;做好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推进海峡灯饰市场、二手车市场等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推进厦门台湾农产品中转集散中心(中埔市场二期)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抓好重点商贸物流项目跟踪落实,做好建设闽台花卉批发物流中心前期筹备工作,配合象屿集团物流配送中心公司推进城市间与城际间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做好明发、名汇商业广场调研,提出激活明发、名汇的建议。
  4.推动、促进零售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开展高端品牌的招商,促进高档商业的发展,一批定位高端人群的百货商场落户厦门市,TESCO(特易购)购物广场落户五缘湾,磐基名品中心试营业,SM二期招商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5.规范流通秩序。一是制定并出台《关于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说明的通知》,明确再生资源回收备案工作程序,规范备案过程。二是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备案办法》,指导连锁同业公会协助做好企业备案工作。三是贯彻落实《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会同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对来雅百货、天虹商场等零售商的促销活动进行专项检査。四是会同物价、工商部门就贯彻落实《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组织企业座谈、交流,加强宣传,做好有偿使用塑料袋贯彻实施工作。五是完成《早餐工程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标准修订工作,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落实,按照标准和《早餐工程规范》指导早餐工程建设,规范行业发展。六是会同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商品过度包装检查工作。
  2008年厦门市国内贸易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1.新增大型零售企业拉动作用趋弱。随着大型零售企业的不断进驻和开设分店,全市消费品市场日趋集中,2008年全市实现零售额累计超亿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有49家,比上年多4家,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由2005年的不到50%,提升到2008年的56.1%。但在厦门市人口规模限制下,新开业的商场主要还是分流原有的消费群体,无法拉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
  2005~2008年,全市限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幅分别为24.9%、24.0%、16.4%和15.7%,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分别为11.9、12.4、9.1和8.8个百分点,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家电、建材、家居、家具等相关商品销售。2008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仅增长0.4%,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5.6%、34.9%。国美、永乐、苏宁3家家电卖场2008年总销售额16.4亿元,同比下降2%;家居、家具、建材卖场累计出现了25%的降幅。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采取多个措施拉动房地产市场,但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发挥作用还需要时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理还在延续。
  3.汽车、石油类商品带动增长,但拉动作用存在不确定性。汽车是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商品(占比15%,加上石油及其制品占比25%以上),从2002年开始厦门市汽车消费迅速发展,2005年、2006年达到高峰,2007年开始增速明显下降,汽车消费已由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时期。2008年全市汽车消费虽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在下半年增幅逐渐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虽然消费税改革的带动作用将继续发挥,但由于石油价格下跌,汽车、石油类商品消费存在不确定性。
  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全国、全省。2008年,厦门市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23948元,比增11.4%;消费性支出17117元,比增4.5%。与全国和全省相比增幅分别低3.1和4.4个百分点。较低的收入增长也影响到后续消费支出的增长,出于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的考虑,居民更多地选择谨慎消费,这也是厦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大大低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5.法定假期变化对假日促销提出新的要求。从五一小长假来看,假日的缩短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全市5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亿元,同比仅增长9.1%,增幅比上年同期还低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同比增长仅2.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53%,比上年同期下降近3个百分点。
  6.来厦旅游人数和消费增长不足。2008年受五一黄金周假期的变化和雨雪灾害、地震、国际经济危机、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来厦门度假休闲旅游或参加会议展览、公务活动的游客也比往年减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94.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其中,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86.81万人次,增长3.9%;国内旅游者880.53万人次,下降2.8%;实现旅游总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3.35%,各项增幅均为近年来最低。
  【贯彻“限塑令”6项措施】6月,根据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颁布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市贸发局会同市工商局、物价局积极组织贯彻实施:一是组织零售企业加强学习,提前做好准备,广泛营造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氛围;二是在各大超市和主要商场内悬挂“保护环境”等标语,工作人员主动向顾客宣传国家相关规定,让消费者对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形成心理预期;三是围绕环保、有偿使用等主题开展各种促销、宣传活动;四是推广可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各大商场、超市围绕环保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主题开展促销活动,制作、赠送大量环保购物袋,鼓励市民使用环保袋,少用、不用塑料购物袋;五是开通环保绿色通道,开设专用收银通道,供那些不用超市提供塑料购物袋或自带购物袋的市民买单;六是各大商场充分利用进货时的专用包装物如纸箱、纸皮、绳子等加以改装后再使用。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举措】年内,市贸发局采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五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拓展进出口,优化口岸经营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外贸扶持政策,培植优势产业长期竞争力,巩固传统出口商品,扩大对台经贸,积极扩大进口。二是培育新生物流需求,促进口岸物流的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展光电产业进出口物流,进一步扩大进口矿砂物流,发展冷链物流,拓展出口汽车滚装船运物流,巩固进出口石材物流,进一步拓展保税物流。三是加快流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批发零售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商业网点修编工作,开展城际间消费品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推动工业集中区配套生活性服务的完善和建设,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高端消费,继续加大培育特色商业街力度,促进商贸与旅游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生活需求。四是加快构建商贸物流体系,提升城市商品辐射能力。重点发展城市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和做好城际间物流配送中心的培育工作,着力培育大批发商、代理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经销商在厦门设立分拨中心,辐射和服务周边地区。五是完善会展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会展主体。扶持“石材展”、“体博会”、“食博会”等现有展会做大做强,选择适合厦门市培育举办的会展项目,培育新展会项目,完善展会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会展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改进展览项目评估,加强会展统计和分析,建立会展举办工作机制,有效地调动各区、各部门举办会展及申办会展的积极性,积极策划举办或向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争取会议和展览项目。
  【厦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调研】8月,市贸发局就厦门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厦门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电子商务的开展还仅仅停留在应用简单业务软件的层面上,使用涉及企业资源的整合等较高层次软件的企业不多。二是网络销售开展不足,份额不高。厦门市直接开展网络销售的企业不多,大部分公司由于对网络销售客户群定位、客户数量把握、投入产出的预算、网络平台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多疑虑,网络销售业务仅停留在探讨阶段,没有进入实质性运作,网络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低于5%。三是电子商务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展网络销售的商贸企业主要是服务于实体企业,作为其服务方式的拓展、门店辅助手段甚至有些仅仅是起到宣传、展示作用,没有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公司的全过程运作,而一些科技公司也只是服务于电子商务的阶段性业务,也没有直接开展网络销售。四是网上支付仍然不为厦门市大部分网购人群接受。厦门市网购人群对网络支付的认同和使用率相对上海等大城市还不高,如国美网上支付的比重仅20%,新华书店的网络销售都采用货到付款方式。五是网络销售价格优势不明显。厦门市开展网络销售的企业同全国知名网购平台——淘宝网、当当网等相比,网购的价格优势不显著。六是电子商务人才不足。相对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一方面厦门的工薪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厦门的发展空间有限,而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流动性强、企业忠诚度不高,导致了厦门这方面的人才相对不足,影响了行业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三鹿”奶粉事件】9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作出的部署,市贸发局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启动应急预案。9月14日下午,紧急向全市主要大卖场、超市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奶粉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紧急通知》,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并做好自查自检,保证问题奶粉不流入市场。二是督促企业下架问题产品。截至9月17日,厦门市“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在沃尔玛、好又多、民兴超市均已下架,产品或退回供应商、或封存待退,麦德龙、家乐福、新华都超市、祥穗农家店等均无销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是开展市场监测。要求企业从9月15日至9月19日期间,每日报送奶粉销售和库存情况。从市贸发局掌握的情况看,由于“三鹿”奶粉在厦门市场份额不高,因而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较小,奶粉市场销售、供应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规范零售业购物券(卡)管理政策出台】为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的管理,防范购物券(卡)业务风险,维护用券(卡)企业、持券(卡)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0月27日厦门市贸发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的通知》,从三个方面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的管理:一是规范发售方式。购物券(卡)发售只能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银行担保方式,即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合同或协议,由商业银行承担对发售购物券(卡)的全额履行担保责任;一种是第三方监管方式,即企业在商业银行设立购物券(卡)资金托管专户,由第三方负责监管。二是明确购物券(卡)券面标明要素。购物券(卡)必须标明七个要素,即发券(卡)单位全称、履约担保银行或托管银行、购物券(卡)名称、券(卡)号、面额、使用方式以及消费争议投诉电话。三是建立备案制度。发售购物券(卡)须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发售购物券(卡)企业必须在发售新的购物券(卡)品种前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网上进行公示。
  【首批备案购物卡公示】12月24日,厦门市夏商卡、金利卡(包括金利通卡、金利旅游卡、新世界百货金利卡)等卡种完成备案程序,并在厦门经贸信息网上公示。这是10月27日厦门市《关于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管理通知》之后,首批完成备案公示的购物卡,标志着厦门市零售行业购物券(卡)的规范管理迈出了第一步。首批备案的购物卡均采取第三方监管方式,并明确标注了发卡企业、托管银行、使用商家、面额、消费者投诉电话等相关信息,使消费者明白购卡、明白消费。
  【天虹名汇店开业】12月18日,天虹名汇店开业。天虹名汇店位于中山路名汇广场,是天虹的全国第三十二家分店,也是厦门的第三家分店。该店主要定位为“休闲时尚+精致超市”,入驻的品牌以中高档为主,汇集了百丽、VEROMODA、LEE、耐克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而超市则经营着熟食、生鲜水果、厦门特产、个人护理品等。
  【磐基国际名品中心试营业】12月19日,磐基国际名品中心试营业。该中心依托已开业的五星级酒店厦门磐基皇冠假日酒店及国际甲级写字楼,吸引了较多国际顶级品牌,如GUCCI、HER-MES、MAXMARA、DUNHILL、LAN-CEL等众多一线品牌。(陈慧坚)
  副食品供应
  【概况】2008年厦门市生猪定点屠宰115万头,日均屠宰量超过3100头;蔬菜上市量138.5万吨,日均供应量近3800吨;禽类上市量1.2万吨,日均供应量32.5吨;蛋品上市量9100吨,日均上市量25吨;水产品上市量10万吨,日均上市量274吨。价格方面,猪肉价格比最高峰时下降40%,禽、菜、水产品价格稳中略降,蛋品价格略有上升。年内,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均符合国家、省、市下达的要求,生猪产销环节“瘦肉精”检测合格率99.93%,“莱克多巴胺”检测合格率99.6%;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7.0%,合格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畜禽产品合格率99%;生猪水产品甲醛检测合格率99.91%,药残检测合格率98.76%。
  1.猪价呈大幅回落态势。生猪年均收购价15.8元/公斤,同比增长19.9%;统肉年均批发价18.73元/公斤,同比增长19.4%。生猪收购均价一季度呈上升态势,从1月的17.23元/公斤上升到3月的全年最高价19.01元/公斤;4月起逐月回落,到10月收购均价12.12元/公斤,为全年最低价,11、12月价格恢复性回升,12月收购均价13.57元/公斤;全年月均最高价与最低价回落幅度达36.2%。相应的统肉批发均价从1月的19.91元/公斤上升至3月的22.3元/公斤,并逐月回落至10月全年最低价的14.32元/公斤,而后恢复性回升到12月的15.88元/公斤。生猪价格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在国家鼓励政策的作用下,养猪户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猪存栏量不断增加,供求关系得到明显缓和并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情况。
  2.蛋品价格稳中略升。蛋品年均批发均价8.00元/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鸡蛋、鸭蛋年均批发价分别为7.23元/公斤和8.76元/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蛋品批发均价从1月的7.26元/公斤小幅波动至9月的9.17元/公斤,上涨幅度26.3%,而后迅速回落到12月的7.95元/公斤。鸡蛋批发价从1月的7.20/公斤缓慢回落到6月的6.60元/公斤,而后快速上升至9月的8.39元/公斤,再快速回落至12月的6.8元/公斤,全年价格总体呈小幅回落态势;鸭蛋批发价则从1月的7.31元/公斤波动上涨至9月的全年最高价9.95元/公斤,上涨幅度达36.1%,而后小幅回落到12月的9.1元/公斤,全年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
  3.蔬菜价格保持平稳。蔬菜年均批发综合价2.53元/公斤,同比增长4.1%。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蔬菜批发均价3.41元/公斤,为全年最高价,此后波动回落至12月的2.19元/公斤,全年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4.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水产品(冻品、鲜品、活品)批发均价27.80元/公斤。水产品批发均价从1月的20.87元/公斤小幅波动上升至6月的23.00元/公斤,7月价格直线上升,创下月均批发价36.83元/公斤的历史高点,此后缓慢回落到12月的30.63元/公斤。下半年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雪灾、台风和地震等灾害影响,广东、四川等淡水水产品主产区损失惨重而造成供应量减少的滞后效应。
  5.家禽价格稳中见涨。家禽年均批发均价15.89元/公斤,其中,鸡年均批发均价11.45元/公斤,鸭年均批发均价20.33元/公斤。从全年的价格走势看,鸡价保持平稳,鸭价则明显上升。鸡价除2月受春节因素小幅上涨到12.20元/公斤的全年最高点外,每月均价基本维持在11~12元/公斤之间。鸭价则明显上涨,从1月的16.67元/公斤迅速上涨至2月的19.21元/公斤,并保持高位运行,波动上涨到12月的21.74元/公斤的全年最高价,上涨幅度达到30.4%。
  【副食品供应监管】2008年,市贸发局在做好副食品供应方面主要开展三项工作:1.强化市场监测。形成由12家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测企业、12家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38家重点流通企业和3家重点生产资料样本企业组成的监测网络,加强市场预警预报,密切跟踪价格波动情况,及时为上级领导调控市场提供准确的依据。
  2.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制定出台《厦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市场供应出现紧缺时能从容应对,在应对冰雪灾害、食用油涨价、“三鹿”奶粉事件等突发事件中,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市场监测,启动相应的工作预案,组织企业加强采购,保证供应,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完善《厦门市市级重要商品(副食品)储备管理办法》,与承储单位签订重要副食品储备协议,共增加冻肉储备470吨(总储备量达1750吨,相当于全市7天猪肉消费量),并首次动用储备冻肉以低于市场价每公斤2元的价格供应大专院校食堂。
  3.狠抓食品安全。先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首次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使抽检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提升厦门市食品安全水平,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抽检中,厦门市蔬菜指标合格率达97%,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做好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广生鲜超市”、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抓好重大活动、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在节日、重大公共活动、重要会议期间不发生集中、影响面大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加大屠宰厂(场)监管力度,做好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证工作,抓好屠宰厂(场)改造升级工作;继续关闭设施不达标、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镇级屠宰场;建立以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猪肉营销体系;推进生鲜食品流通现代化与规模化,加强区域协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屠宰厂(场)与周边地区生产基地建立的长期的产销联盟;促进海沧肉联厂和银祥肉联厂做强做大,更快更好地进入邻近地区零售终端。推动闽南果蔬、马巷蔬菜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继续配合做好“农改超”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改善购物环境。加大执法和检测力度,严厉打击私宰、滥宰行为,堵截私宰肉的市场流通,确保上市肉品安全。
  【首次动用储备冻肉供应高校】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4月17日厦门市首次动用部分储备冻肉供应高校食堂。优惠供应的储备冻肉主要是无颈前排和精瘦肉,以低于市场2元/公斤的价格(即无颈前排17.5元/公斤、精瘦肉19元/公斤)供应给厦门市各高校食堂,惠及在校用餐的13.7万名学生。本次动用的储备冻肉由指定承储单位厦门黄金香食品企业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分别与厦大、集大和工艺美院等高校签订供货协议,共供应储备冻肉6.1万公斤,供应时间一直延续到6月底,保证用餐学生每天一两肉的供应。
  (陈慧坚)
  粮食储备与供应
  【概况】2008年末,厦门市有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1家、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5家(因合并减少1家);粮食收购资格企业48家,比上年增加3家。
  全市共有粮食经营、加工转化和主要用粮企业1041家。全市粮食系统独立核算单位10家(比上年减少4家),在册职工总数396人(比上年减少18人),其中行政管理部门35人,事业单位43人,企业单位318人。全市粮食系统总资产8.04亿元,比上年增加1.83亿元。全市粮食仓库有效仓容57.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有效仓容36.39万吨。全市骨干粮食加工企业14家,骨干粮店21个。年内,厦门市粮食局被国家粮食局评为2007年度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连续第二年获此称号。
  与上年相比,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下降,但粮食总购进、总销售均有所增加。全社会粮食总供给243.3万吨(原粮口径,下同),比上年增加25.27万吨,增幅14.3%。其中,粮食总产量3.6万吨,减少1.07万吨,减幅22.9%;粮食总购进量239.7万吨,增加26.97万吨,增幅12.7%。在总购进中,从市外购进和进口的粮食200.42万吨,其中从国内其他省市购进157.22万吨,从国外进口43.2万吨。全市粮食总需求238.08万吨,增加25.6万吨,增幅12.1%。其中,对外销售量126.82万吨,增加10.04万吨,增幅8.6%;本地粮食总消费111.26万吨,增加15.56万吨,增幅16.3%。年末粮食总库存48.36万吨,比上年增加9.95万吨,增幅25.9%。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粮食总购进量66.34万吨,增长51.1%,占全市总购进量的27.7%;总销售50.64万吨,增长22.0%,占全市总销售量的39.9%。全市重点油脂企业食用油总购进量29.7万吨,比上年减少15.4%;总销售29.8万吨,减少13.7%。与上年相比,全年粮油价格总体呈现粮价上涨、高位运行而油脂价格先升后降、期末下沉的走势。第一季度大米、面粉等主要粮食品种快速上涨,4月起开始回调;食用植物油在3月涨到高点后逐月下行,8月又加速回落。全市主要粮油品种12月零售均价与1月份相比的涨跌情况为:每500克早籼米从1.45元上涨到1.56元,涨幅7.6%;晚籼米从1.73元上涨到1.81元,涨幅4.6%;粳米从1.82元下跌到1.71元,跌幅6.1%;面粉从1.74元下跌至1.71元,跌幅1.7%。食用植物油方面,每500克散装大豆油年初为6.02元,3月中旬一度爬高到7.98元,涨幅32.6%,然后震荡下行,12月中旬跌至4.51元,比年初下降25.1%;散装菜籽油从年初7.0元上涨到3月的9.2元,12月收于6.4元,比年初跌8.6%;花生油从年初12.2元上涨到最高13.3元,12月跌至10.9元,比年初跌10.9%;瓶装调和油从年初7.62元上涨到8.6元,12月跌至6.46元,比年初下跌15.2%。
  【全市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投产】1月13日,厦门市金香穗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公司是福建省大米龙头企业——泉州金穗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生产的“金润”牌、“迪香”牌、“厦鹭”牌、“金香穗”牌系列大米系福建省名牌产品。该企业生产线位于集美北部工业区,占地面积40亩,拥有2条大米生产线,日加工大米300吨,是全市加工能力最大的大米生产企业,被厦门市粮食局确立为市骨干粮食加工企业。
  【增加市级食用油储备】针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粮食危机推动国内粮油价格高涨的局面,为增强粮油市场调控能力,根据福建省政府下达的全省粮油增储计划,经厦门市政府批准,第一季度全市增加食用油储备1000吨(比省定计划多出800吨),其中小包装油500吨。该批储备油由市粮食购销公司及其有关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由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代储。第二季度末,省政府核定厦门市当年增加食用植物油储备2300吨,增加粮食储备5000吨。市粮食局根据上半年实际完成情况,增补1500吨储备油并于8月20日完成入库;5000吨市级粮食储备在8月26日以政府采购的竞争性谈判方式完成小麦采购,并于10月底前完成交货入库。
  【筹集粮油食品为留厦农民工送温暖】1月下旬起,因南方低温雨雪灾害致使运输受阻,本市大量外来农民工滞留车站或留厦过年,市粮食局在抓好春节市场供应的同时,积极组织筹集粮油食品为农民工送温暖。1月30日至2月1日,先后组织盛宝粮油公司、金香穗米业公司、中盛粮油企业公司、兴盛食品公司等多家粮油企业向中交二航局集美大桥工地、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等留厦农民工及在火车站候车的农民工送去大米1500斤、食用油150瓶、碗装方便面5000盒。
  【民营企业家担任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3月18日,厦门市粮食行业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召开,80多家会员单位参加大会。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黄文传董事长当选为协会第三届会长。协会聘请厦门市政府副市长黄菱、市粮食局局长曾耀民为名誉会长,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建委、市发改委、财政局、贸发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粮食局、农发行的有关领导为顾问。本届大会最大特色是凸显了协会的民间性定位,选举民营企业家担任会长,开全省粮食行业之先河。
  【4家粮食企业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3月,厦门市政府发出《关于表彰获得2007年福建名牌产品福建著名商标称号企业的通报》,全市有4家粮食企业上榜,其中,获得2007年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企业是厦门中鹭植物油有限公司、厦门宏翔食品有限公司;获得2007年福建省著名商标企业是厦门中禾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市惠得富食品有限公司。
  【《粮食行业安全生产300问》面世】9月,市粮食局组织编写的《粮食行业安全生产300问》问世并分发到每个员工手中。该书内容详实,既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点,又突出了行业特点,包含行业安全生产规范教程和技术标准;既可作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南,又可作为宣传教育培训的辅助教材。
  【3个市级储备粮建设项目开工】旗山、翔安和集美3个市级储备库因受交地延迟、“三通一平”不配套、规划调整、设计方案变更和投资概算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开工期后移。
  2008年1月,集美储备库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4月竣工;7月,翔安储备库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6月竣工;8月,旗山储备库开工建设,该工程因体量大、采用分标段招标,分别由两个中标施工单位同时组织施工,预计2009年8月竣工。
  【全国早稻收购工作座谈会在厦召开】7月14日,全国早稻收购工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省(区)粮食局负责人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发行、中储粮总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讨论2008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分析早稻生产、收购形势和价格走势,对早稻收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2008年我国早稻生产形势较好,产量比上年增加。当前市场价格与前期相比略有上涨,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预计新粮上市后,早籼稻收购价格可能将在高位运行,仍存在一定上涨压力,其主要原因:一是2007年以来农资等生产成本价格大幅度上涨,种粮成本增加,对粮价上涨具有推动作用;二是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原油价格、副食品价格上涨、铁路运价上调都对大米价格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三是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对大米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具有引导作用;四是农民惜售心理增强,对早籼稻市场价格预期较高,市场粮源减少,对大米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五是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居高不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心理预期。
  【与14个粮食主产市(县)签订订单粮食采购合同】7月上旬,厦门市首次召开市级地方储备粮订单采购洽谈会,针对当年国际国内粮价高涨、产区粮农惜售等不利于粮食安全因素增多的实际,邀请湖北省武汉市、江西省宜春市和鹰潭市、湖南省岳阳市和益阳市、本省龙岩市和南平市等14个粮食主产市(县)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企业前来洽谈订单粮食采购调入事宜,以确保落实全市2008年储备粮轮换和增储任务。洽谈会共与主产区签订17份储备粮订单粮食产销协作协议,订购早籼谷1.72万吨。
  【13家企业引粮入厦42万吨】7月16日,厦门市粮食局组织13家粮食企业参加在武夷山市举行的由福建、山东、江西、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等七省粮食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厦门粮食企业在会上现场签订粮食购销合同10万吨,签订意向采购粮食协议32万吨。
  【中盛粮油和夏商集团登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榜】8月,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厦门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公布的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入榜。
  【首批政府优惠价粮食推向市场】厦门市政府调整市级储备粮轮换方式,将部分轮换储备稻谷提供给夏商集团公司加工成标一等级大米,以每500克低于市场同等质量约0.05元的价格向在厦高校、大型伙食团体和社会低收入群体优惠供应,以达到把储备粮直接用于惠民利民、稳定市场粮价的目标。首批试运行粮食(晚籼谷)177吨加工成标一等级大米后,从9月28日起,定点在夏商集团所属的金禾粮店及民兴超市等11个供应点销售,团体优惠价每500克1.32元,零售价1.35元。
  【市级储备粮油轮换工作】2008年度市级储备粮轮换以公开竞价拍卖方式轮出旧粮3.47万吨,并以政府招标和粮食订单采购两种方式轮入新粮3.97万吨。年末,市级粮油储备规模分别达到14.5万吨和3500吨。年内市储备粮轮换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轮出旧粮拍卖场面热烈。两次公开拍卖均抓住粮价上升时机,粮商踊跃参加、竞价交易火暴,成交率均达100%。二是轮换效益大幅增加,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全年轮换粮拍卖总成交价6600万元,超出拍卖底价502万元,同入库成本比较还增收438万元。三是粮价上升引起农民惜售,新粮采购难度加大。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助推国内粮价上行,粮商看好后市争夺粮源,农民惜售,致使产粮区质量好的粮源减少,新粮登场时价格波动较大,储备新粮的采购面临困扰。四是粮食订单采购比重加大,支持产区农民种粮的力度增加。为支持和鼓励产区种粮,厦门市加大订单粮食采购比例,从占年度轮换总量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一半,给予产区的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也随之增加。(王高升)
  供销合作商业
  【概况】2008年,厦门市供销社(集团)继续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5.87亿元,系统汇总利润1889万元,上缴税收1168.1万元,提取折旧314.1万元(其中市供销社集团公司提取折旧219.8万元),销售收入与利润均创下历史最好业绩。年内,市供销社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企业”,还获得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二等奖、厦门市“市级文明单位”、厦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厦门市“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第四年获思明区纳税大户。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2008年,农资市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波动,上半年大涨,下半年急跌,呈现价格高位时货源难求,价格低位时产品购销倒挂的态势,给农资经营与化肥储备带来很大难度。供销社系统各级农资经营单位积极应对。一是增强农资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健鹏农资有限公司注重市场信息收集,实行“减量不减效益”的经营方针,保证经济效益,维护经营渠道的稳定。同时,通过与开磷集团、湖北宜化、山西丰喜等企业合作,使得健鹏农资有限公司国产区域代理商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认可。200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786.09万元,利润314.90万元。同安区祥穗农资公司、翔安区和翔农资公司的农资供应经营也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本年度供销社优质化肥批发业务占到全市近80%的市场份额,主渠道优势愈发明显。二是全面落实市、区二级政府下达的1.4万吨化肥储备任务,春耕期间全系统共投放化肥1.78万吨,农药48.5吨,较好地保障全市春耕农资供应需求。三是注重农资商品质量,推进“放心商品”工程。全年共牵头开展对供销社系统的农资自查、检查工作9次,出动人员80多人次,抽查门点80个,仓库10个,还多次配合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厦门市农资市场进行检查。在市质检局开展的“金质亮剑护农”行动中,所抽查供销社系统10批次不同品牌的化肥,经检验全部合格。四是认真做好商务部、市物价局、省农资管理办公室部署的农资价格、质量监测工作,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更新物资回收公司体系建设】2008年,面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跌宕起伏的局势,厦门市更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通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体系建设,保持了稳健、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继续抓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全年新增回收中转站2个,社区绿色回收点14个,站点累计数增至59个,使体系建设的规模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二是推进中转站经营与社区回收点购销业务的有机结合,使体系建设的业务链更加紧密,互动更加明显,体系建设基础更加扎实;三是积极推进分购联销经营的有效结合,促进公司经营业务不断延伸与拓展;四是推进体系建设与基础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通过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购销流程,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增强对纳入体系建设回收站点的指导、督促、服务,使企业建设与体系建设进一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7.12%。
  【报废汽车拆解业务拓展】2008年,厦门市更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分公司围绕确保市场报废业务量稳步持续增长的中心目标,多管齐下,实现业务经营与市场开拓双提升。一是抓市场报废业务量稳步持续增长,以报废汽车回收服务中心为平台,严格按照“一条龙”服务承诺,与合作方形成既分工又合作、互动共赢的工作态势,并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报废汽车业务的平稳发展。二是抓拓展大宗报废业务,在对码头港口大型运输车辆、郊区“面的”处理、公交车辆报废以及出租车报废大宗业务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做好跟踪、沟通、协调,一年来大型车辆报废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出色地完成集美区“面的”及出租车集中报废、公交车报废等工作,受到了车主单位、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好评。三是积极参加报废物资拍卖,不仅参与本市有关单位报废车辆、机电设备拍卖活动,还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周边地市相关竞拍活动,扩大了在同行业界的影响力。2008年,报废汽车拆解分公司收购各类报废车辆3201部,同比增长28.40%;收购各类废旧物资289.06吨,同比增长10.86%;经营利润同比增长79.56%,创历史最好水平。
  【内外贸实现良性发展】年内,市供销社(集团)坚持风险防控在先,效益第二,兼顾规模的指导思想,集团国际贸易本部和金汇融进出口有限公司针对国内外形势与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从年初起由出口为主转为以进口与内贸为主,下半年又适时调整为内贸为主、兼顾进出口,以货权控制为关键点,以点带面,利用银行授信额度参与一些大宗的商品贸易,并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审时度势,稳健经营,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4亿元,利润224.06万元,继续成为集团效益和规模的主力增长点。
  【农贸市场运营】2008年下半年,市供销社(集团)所属租赁物业运营本部接手原承包出去的万寿北农副产品市场,面对因脏、乱、差被媒体多次披露的市场,租赁物业运营本部全力改善市场运营管理,重点抓好整治市场卫生、占道经营、短斤少两等现象。短短的半年时间,万寿农贸市场的经营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有全市上百家农贸市场参加的文明城市考评中,综合评分位居第三名。
  【新网工程建设】近年来,供销社系统致力于“新网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体系。
  1.农资经营网络体系。一是重构终端网络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带动,以同安供销社祥穗农资公司为载体,对供销社传统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改造、整合,初步形成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筹管理为核心的农资终端营销新格局。二是强化批发网络建设。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市、区二级农资公司4家,配送中心4个,农资供应网点200个,确保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供销社农资经营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有效地保障了厦门农资供应,同时质优价平的农资商品也深受农民欢迎。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一是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更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到站点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规范化,回收站点总数达59个(其中年内新增中转站2个、绿色回收点14个)。二是旧货经营平台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万寿路厦门市旧货市场投入运行以来,市场培育工作日见成效,全年市场出租率和收租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在引导旧货业态转换和升级,配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工程。至年末,市场经营户超过100家,带动就业400多人。三是夯实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经营平台。报废汽车拆解分公司完善报废汽车“一条龙服务”,力求做到只要客户有需求,即能提供从上门拖车到手续办理完整的“套餐式”服务,稳固了报废汽车收购市场份额,促进了报废汽车收购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3.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体系。同安祥穗公司年内新开办50个日用品农家店,并通过市级验收,上报商务部核准授牌。祥穗嘉士德日用品配送中心也分别在同安区莲花镇、新民镇落成,使长期困扰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的“配送”瓶颈问题得到一定改善。集美、马巷、禾山等供销社,新改造完成3家农资便利店和2家生活用品的便利店。随着供销社终端网络的重构,有着鲜明标识且购物环境好,商品质量优、价格平、服务好的供销社农家店已为更多的农民所接受。(林世平)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许豪杰
责任者
沈力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