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图书馆
厦门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厦门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241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6
页码:
316-321
摘要:
本篇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农林牧业、水利建设、气象事业几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地方经济
农业
内容
综述
2008年,厦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以农民稳定增收为核心,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一、农民人均收入。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同比增长11%,连续四年增幅超过两位数,工资性收入比重增大。落实劳动力培训转移各项补贴政策,把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就业纳入全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范畴,举办面向农村的各类招聘会8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6.63万个。通过送就业岗位到村、送创业项目入户等多种形式,全年实现农民转产转业培训7105人、转移就业1.97万人。推进“金包银”工程,累计建设“金边”项目96.2万平方米,封顶89.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58.5万平方米,出租24.7万平方米,年租金4342万元,完成股份量化配售24.93万平方米,涉及被征地农民9706人。集美、海沧等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一批农民股份合作项目。全市农民财产性收入1028元,同比增长17.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12.1%;农民工资性收入4400元,增长13.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51.9%;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808元,增长3.0%;第一产业纯收入1887元,增长11.7%。
二、统筹城乡发展。
厦门市将投资重心继续向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等岛外农村倾斜,全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厦门园博苑等一批重点区域开发项目和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等进出岛通道的建成,环东海域综合整治、翔安隧道、厦门新站、福厦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为城乡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继续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23个重点村建设主要工程项目基本完成。45个重点村纳入市容考评,建立常态环境卫生考评管理机制。村民主体意识增强,积极参与新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在49个建制村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为各村建设一批农村清洁卫生设施,购置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推行“村(居)收集、镇(街)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老区山区建设发展工程启动,首批确定的14个重点村的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和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的“五改五通”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和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推进。完成6个市政供水管网不能覆盖的山区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推进许庄村和大帽山农场第一批移民搬迁扫尾工作。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自来水和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入户率分别为91.6%和91.7%,走在全国前列。完成新建、改扩建通行政村和自然村水泥路138公里,通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率65%,行政村通客车率94%。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村移动网络全覆盖,成为福建省首个实现“村村通宽带”的设区市。三、现代农业。实施“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调整农业结构,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4.9%。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生产销售收入160亿元、市场交易50亿元,年创汇4.57亿美元,上缴税收2.9亿元。与本市农民签订11万亩的订单农业,带动农户10.54万户,吸纳本地农民19548人进厂务工,农民从产业化组织获得收入11.6亿元。开展对台农业交流合作,首次赴台举办“海峡两岸(台湾)农业论坛暨农产品产销研讨会”,推动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经常化、制度化,新投建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正式启动,厦门口岸进口的零关税台湾水果和水产品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一半。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同安区汀溪镇五峰村、荏畲村和翔安区吕塘村等10个试点村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莲花、大帽山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大帽山三角梅园并举办三角梅旅游节。建设生态风景林1.23万亩,绿色通道新建和补植绿化带2200亩。举办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暨高层论坛,加快建设小嶝村休闲渔业垂钓、泥浴、不沉海水等项目。
四、农村社会事业。
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1)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启动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年完成投资8308万元,109个建设项目中有25个项目竣工。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民工子女入学免收借读费。启动农村中小学合格校评估,8所学校被确认为省级农村合格校。落实高职高专、二级以上达标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挂钩农村中小学制度。(2)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建设改造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业务用房,完成16家镇卫生院改建和设备更新,建设2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乡村医生给予政府津贴补助。(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农村电影(数字)放映、送书送戏下乡、艺术扶贫等文化惠民项目。举办以“新农村、新农民、新跨越、新风尚”为主题的“2008厦门市农民文化艺术节”,吸引近6万农民参加。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建设灯光篮球场30个、健身路径40条。举办“2008厦门市村村篮球赛”。代表福建省组队参加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取得7金8银2铜的良好成绩。(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进一步扩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面,参保人数4.9万人,其中2.7万人办理退养手续并按月享受退养待遇。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农村居民参保率98%,成为广覆盖、多层次、可转移的“厦门城乡居民医保模式”,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度评价。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及时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五保户发放临时性补贴和粮油实物补助。由财政买单为农村住房统一办理保险,提升农民住房保障水平。
五、巩固农村和谐局面。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生鲜牛奶和饲料生产监管机制,组织全市55家饲料生产企业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承诺。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10公里,落实动植物防疫、防汛抗旱、森林防火责任制,有效防止重大疫情和灾害的发生。建成一批无公害基地,全市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种植业4.6万亩、水产业2.33万亩,畜牧业年出栏176万头(羽),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渔业海上救助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完成市、区、镇三级防汛防台风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建设。完成汀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和同安工业集中区下游河道清淤疏浚一期工程,完成3.38公里珩厝东园海堤加固。加大水土保持、农业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力度。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组织178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各类中专、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探索创新选聘农村社区工作者机制,从事业单位和面向农村选派和招聘91名农村基层工作者担任村干部,选聘13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协助“村两委”工作。组织城市街道、市属国有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各区、镇相应建立领导干部挂钩包片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局面。(2)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城乡共建、军民共建、评选道德模范、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营造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建新环境、建设新文化的氛围。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集美区后溪镇后垵村、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3)保持农村社会总体稳定。逐级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倒查制、奖惩制,各镇(街)全面成立综治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解决服务中心。加强农村财务年度审计、征地补偿款发放管理,规范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实行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强化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以创建平安镇、村和“两个排查”活动(即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全市100%的镇和95%以上的村达到平安标准,农村社会呈现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周绍金)
农林牧业
【农牧业概况】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4.44万吨,增长6.4%;蔬菜与瓜果类播种面积24.51万亩,下降0.4%,总产量47.32万吨,增长6.8%;水果种植面积13.51万亩,下降10.7%,总产量2.69万吨,增长15.1%;花卉播种面积1.10万亩,下降7.3%;油料播种面积5.0万亩,增长15.8%,总产量9215吨,增长4.9%;食用菌产量1884吨,下降5.8%;茶叶种植面积9904亩,增长1.2%,产量1356吨,增长2.4%。年内,厦门虽然受到禽流感和猪蓝耳病的影响,但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疫情。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4.25万吨,比增41.4%。其中,肉类产量13.65万吨,比增49.6%。生猪存栏98.5万头,比增11%;累计出栏170.5万头,比增50.1%。家禽存栏281.2万羽,下降17.9%;累计出栏1386.6万羽,比增7.5%。牛存栏2.35万头,下降18.7%;累计出栏1.05万头,比增16.9%。羊存栏0.73万头,下降35.6%;累计出栏1.25万头,比增49%。(沈庆法 陈旭波)
【2008海峡两岸(台湾)农产品产销研讨会】 9月23~24日在台湾省台南县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市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厦门市海洋与水产学会、厦门市旅游协会和台湾“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台南县农会、台湾农训协会、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共同主办。与会代表300余名,其中台湾代表170余人,祖国大陆代表130人(含台南县农会邀请的广东省30人)。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于永维、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学者应邀参会,台湾方面的与会人员有13个县、市的专家学者、基层农会组织、企业界人士,以及官方机构,包括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台湾“农委会”副主委胡兴华、国民党中常委、台南县主委李全教、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庞建国等。本次活动是在台湾举办的两岸农业交流史上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打破以往两岸交流均在台北市等大城市举办的惯例,厦门市农业交流团从厦门直航包机赴台,是大陆地区首个通过直航方式往返两岸的大规模农业交流团。本次研讨会在两岸农业和农民交流与合作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为建立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机制,搭建服务合作平台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增进台湾南部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扩大厦门在台湾南部地区的影响。(孟繁革)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授牌】 8月12日,市政府举行2008~2010年度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授牌仪式,向33家企业重新评定的新一轮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授牌。至年底,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市场交易额50亿元,年创汇4.57亿美元。新增2家国家级、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家。(王进峰)
【特色农业产业】 2008年,厦门市特色农业总面积8.46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6.5%,总产值4.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8%。形成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年种植蔬菜面积万亩以上的专业镇有6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2003年的9家发展到24家,参加的农户2683户,影响带动周边农户51060户。
【高科技种苗业】 2008年,厦门市农业种苗骨干企业实现产值9亿元,比增4.6%,占农业产值比重的25.9%。这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种苗骨干企业,种类涵盖花卉、林木、蔬菜、水果、食用菌、生猪、水产等。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2008年,厦门市发放种粮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村沼气建设补贴等支农惠农各种补贴总额1389.2万元,与2007年325万元相比,增幅327.46%,其中国家补贴916万元,厦门市财政首次配套补贴473.2万元。
(沈庆法)
【林业概况】 2008年,厦门市林业工作以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为目标,以生态建设和林业改革为重点,扎实运作,创新机制,有效作为,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状况整体良好。
1.生态林业建设。生态风景林建设的重点是海沧区蔡尖尾山、天竺山森林公园,集美区天马山、大帽山隧道口两侧山体,同安区大帽山隧道口两侧山体、北辰山景区、小坪景区,翔安区大帽山农场、小盈岭厦门界内山体。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投入1971万元,完成1.23万亩造林任务。建立绿色通道建设的长效机制,对具备实施条件的324国道、201和206省道两侧新建绿化带,投资365万元,完成新建和补植绿化带2200亩,治理“青山挂白”17处3.96万平方米。同时把绿色通道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重点抓好4个省级示范村(翔安区新店镇吕塘村、茂林村,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集美区灌口镇上头亭村)、10个市级示范村的村庄绿化、美化、香化,种植乡土和珍贵树种,村庄绿化率30%以上。开展绿色军营共建活动,帮助驻厦部队搞好营区绿化规划和技术指导,提升部队营区绿化水平。
2.林业产业发展。按照“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发展思路,加快林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林业种苗和林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厦门涌泉集团开发的马尾松功能化制品、天然苯系香料、可降解环保防护手套等产品,改变我国长期以松节油等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状况,推动绿色林产工业发展;厦门中坤化学有限公司致力于以松节油为原料的香精香料研究开发、产业化生产及销售推广;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创新开发的粉状香精分子微胶囊等香精、香味剂产品销往国内外。对台林业交流合作深入开展,闽台(厦门)花卉高科技园汇聚福建省知名花卉企业和部分台湾花卉生产商,厦门国际航空港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蝴蝶兰供应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天竺山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级4A景区,莲花、大帽山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大帽山三角梅园建成并举办三角梅旅游节,万石山、仙岳山、金榜山、狐尾山、东坪山等山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制定加快“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市委、市政府审议。
3.林业防灾减灾。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网络体系,加大物质储备投入和督促检查力度,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针对重大活动和高火险天气,发挥森林火险预警发布台和短信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森林火险监测预警响应机制。落实山地旅游景区景点、林内坟墓区、寺庙周边等地段的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高发态势。推进明火远程瞭望系统工程续建工作,改造升级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10公里2233亩,维修重点建护林防火便道300公里,增强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公开优选13名森林消防专业队员。全年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4起,受害面积908亩,无人员伤亡事故,连续四年清明节期间无森林火警,火灾受害面积和发生次数均在双控指标内。年内,厦门市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纳入全市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行无公害防治,加强对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检疫。全年无公害防治率100%,有效防治率100%,松材线虫病防治率100%,无重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没有发生新的疫点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林业危险性病虫害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
4.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林地使用管理,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木材凭证运输、凭证销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等各项制度,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保障重点建设工程的进行。全年审批征占用林地25起,面积103.3公顷,起数审核率和面积审核率均为100%;依法审核办理采伐证138份,面积5543亩,批准采伐蓄积5105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2002份,运输各类木材31082立方米,全市森林资源保持稳定增长。依法做好农村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林地4500宗,发放林权证1131本,面积63.2万亩。加强森林公安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设4个森林派出所业务用房;开展“飞鹰行动”、“征占用林地执法大检查活动”、“候鸟三号”和“攻势二号”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故意毁坏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的刑事犯罪行为以及毁林采石、毁林采土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全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34起,其中刑事案件8起、行政案件26起。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
5.城市林业建设保障体系。加强林业部门作风建设,强化项目、资金、资源、执法四项管理,全市林业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利用行评代表到基层检查的机会,听取基层的意见,确保上下沟通,提高工作人员文明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
(林志毅)
【农资生产经营秩序整治】 2008年,厦门市以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监管和监测为重点,扎实抓好源头治理,维护正常的农资生产经营秩序。(1)打击农资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899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754家次,检查农资数量371.23吨、货值150.84万元,查处农资违法违规案件23件(其中农药7件、兽药12件、种子3件、化肥1件),没收和收缴违法农资420.16公斤,处罚没款4.14万元。(2)加强无公害基地的建设和监管,全市74个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个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均纳入监测范围,有效保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3)开展奶站以及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对本市4个主要奶站及54家饲料企业实行边检查、边指导、边服务,不断规范行业行为、完善行业标准。
(杨瑞铭 林志毅)
水利建设
【概况】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600.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65%,属平水年。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3.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3.6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多9.14%,以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547立方米。全市供水总量5738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最大,占89.04%,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最高,占35.34%。
厦门市水利局推动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创新,完善机制,突出民生,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年内,厦门市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台风影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适时启动预案,动员部署全市防御台风、暴雨、干旱工作,各区各部门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没有出现重大灾情、险情,无一人因灾死亡。
1.水源工程建设。莲花水库建设项目正式列入全国“十一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和福建省2009年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审查,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列入“十一五”国家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并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
2.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梧侣溪、乌涂溪、泥山溪9公里河道一期清淤治理任务。环东海域埭头溪上游截流和下游整治工程、龙东溪改造工程、东海科技园水利工程以及沿海护岸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完成所有小(Ⅱ)型以上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并实施12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优化过芸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已开工标段施工进度加快。开工建设深青溪、瑶山溪综合治理工程。
3.冬春水利建设。2007~2008年冬春水利建设完成加固建设堤防6.6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8座,修复水毁工程19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2万亩。截至2008年3月31日,全市完成土石方148.7万方,投入劳力75万工日,完成总投资11076万元,其中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投资336万元。
4.水政水资源管理。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促进市民水忧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法治意识的提高。《厦门市水资源条例》被列为2009年市人大立法备选项目,《厦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被列为2009年政府规章项目。完成新版取水许可证换发,组织取水许可专项整治,依法全面征收水资源费。出台《厦门市一般小(I)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细则》和《厦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范水库鉴定及加固工作。制订实施《厦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试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新增监督水利工程建安量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推动源水价格改革,实现同城同价。全年查处各类水事案件30多起。对全市中小型水闸进行注册登记,对水闸安全状况开展普查。
5.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汀溪水库、古宅水库水源保护区裸露地治理工程,同时在汀溪水库、古宅水库设置栏栅网,建设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使全市饮用水源全部纳入检测体系。与厦门大学合作,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进行全市的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实施科教园野外水土流失监测,整理分析原始数据,总结试验成果。
6.片区开发与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市、区水利部门与规划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整体性规划、主动性建设的方式,实施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杏林湾片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翔安南部港区等重大开发片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从单一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向区域一体化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转变,在确保片区防洪排涝防潮安全的同时,综合治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
【小(Ⅱ)型以上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2008年,全市有小(Ⅱ)型以上水库97座(含在建水库1座)。年内,全市投入751万元对4座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和66座小(Ⅱ)型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全面完成小(Ⅱ)型以上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截至年底,完成鉴定的水库大坝中有三类坝43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35座;二类坝46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32座;一类坝3座,其中小(I)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座。通过安全鉴定,为实施新一轮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年内,市水利局制定厦门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全年实施9座小(I)型水库和3座重要小(Ⅱ)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启动。
【老区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市水利部门按照“一村一策”原则,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加强水源勘测论证,选择稳定可靠水源,按照技术可靠、造价合理、管理方便的要求,制订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方案,规划在2010年前全面解决市政供水管网不能覆盖的25个老区山区行政村约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列入2008年计划实施的6个行政村人饮工程,有5个行政村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引导已建成人饮工程的行政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农村人饮工程管理。
【东西溪、后溪流域洪水风险图通过验收】 9月2日,由南京大学编制的东西溪与后溪流域洪水风险图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全省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试点项目,以流域1:5000CAD电子地图(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地图)为基础制成底图,建立流域洪水风险图形操作系统。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支撑,综合采用水文和水力学方法,通过降雨径流模型和二维洪水演进模型,开展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等5种典型频率洪水和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325毫米、350毫米、375毫米、400毫米等8个量级雨量的洪水风险及淹没范围分析计算,确定不同等级洪水淹没范围以及洪灾损失情况,在GIS空间底图上生成流域不同等级洪水风险图,并开发东西溪和后溪流域洪水风险图查询系统,做到可查询显示东西溪和后溪流域不同等级洪水、雨量的淹没情况及社会经济损失情况,实现对洪水风险图更新管理。
【控制水土流失】 2008年底厦门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9998万平方米,占土地总面积的6.36%。与2003年对比,减少近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下降0.4个百分点。
据市水利局发布的2008年度厦门市水土保持公报,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同安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大,为4001.69万平方米;湖里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小,为320.50万平方米。流失率最大的是海沧区,为10.6%;最小的是思明区,为4.26%。全市因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1415.44万平方米,占流失面积的14.2%。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流域有东西溪流域、后溪流域、九溪流域和官浔溪流域。其中,以东西溪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官浔溪流域流失率最高。
自1985年以来,厦门市先后开展6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逐年下降。(见表51)
【洪涝隐患排查整改】 年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洪涝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各区各相关单位排查出近1000个隐患,并落实整改措施。8月和10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同市效能办对市级督查的39个洪涝灾害点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截至年底,列入市级督查的39处重点洪涝隐患点完成25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 2008年,市水利部门对62个涉及水利、采矿、交通、电力、城建、服务等行业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先后发出专项整改通知21份,查处违法案件2起,收缴水保补偿费42万元,其中市级14万元,区级28万元。
【汀溪水库管理处获评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8月,汀溪水库管理处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汀溪水库管理处以安全保障供水为主线,加快工程建设与续建配套,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饮用水标准2级以上,保证同安、翔安两区60万人民的饮水安全。该管理处坚持强化管理,实施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水库群防洪保安作用,确保下游同安城区及下游十几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效果显著。
气象事业
【概况】 2008年,厦门市气象局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1.气象服务。充分利用雷达、卫星、自动站、区域站、预报产品等先进设备和高科技技术资料为党政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决策服务。
2.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作用,通过网站、电视、电台、报纸、12121气象电话自动咨询系统,以及免费移动短信平台、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最新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服务信息。参与组织完成防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气象、水文、海洋三家单位的雨量、潮位、风力测站数据及雷达数据进入市防汛办数据库,可进行专项查询。主动开展人工增雨,3月中旬至5月底,市气象局分别组织8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并改善空气质量。
3.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气象服务保障。2008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市气象台提前一周逐日进行精细化的滚动天气预报,比赛当天每半小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告最新的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实况资料。完成奥运火炬在厦门传递、厦金海域海上搜救演习、“九八”投洽会、台交会、高考中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根据特殊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在2008年春运开始到3月底,市气象局密切配合厦门港务部门做好厦金航线的气象预报服务,为确保春节期间返乡过年和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的台胞往返航行安全提供气象保障。
4.“三农”服务。7月,厦门地区天气复杂,高温、台风等灾害天气接踵而至,市专业气象台利用厦门市政务信息中心的农村信息平台,在第一时间将高温预警、台风警报等灾害预警信息免费发送到农村手机用户手中。同安区气象局与区农业局共建生态和农业气象观测点。
【应对气候变化】 2月,市气象局在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作《中南部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思考——气候变化对厦门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建议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市气象局还围绕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组织专题报道,并开辟“气候变化展厅”。成立全国首个气候变化监测评估机构——厦门市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初步完成厦门市气候变化状况的分析与评估等工作。在2007年的气候公报及影响评价增加雷电灾害、霾灾害天气分析以及气候与环保等专题的影响评价。
【气象科技项目研发】 2008年,厦门电离层观测站的业务产品——厦门地区电离层天气公报(周报)首次进入国务院,成为国务院汶川大地震应急会商的依据。完成厦门空间天气监测及业务研究项目——电离层探测站规范(初稿),并通过专家预审;L波段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通过验收;厦金航线气象保障项目5个科研课题完成分项验收。其他气象科技项目研发有:华东区域海洋气象监测和预警服务平台项目研发工作通过验收,完成历史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的开发工作;完成《台风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拟研究》项目。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项目及科研合作,完成“厦门气象信息”系列网站升级改造;《厦门现代物流园区集装箱群的风荷载分析及抗台风的研究与预测》研究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成功研发出“基于GIS气象雷达数据显示集成系统”,可提供雷达图像与二维和三维地理图像叠加显示,并具备提供精确地理信息和短时应急气象短信服务等功能。(王美娜)
海洋环境预报台
【海洋预报】 年内,市海洋环境预报台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海洋环境预报、海水浴场环境预报、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环境预报,共发出预报单7800多份。台风汛期、天文大潮和冬季冷空气影响期间发布风暴潮、海浪等预警报120余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发送预报单2250多份,发送海洋灾害年、月预测单250多份。
【预报能力提高】 年内,通过引进高性能计算机及安装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实现台湾海峡及福建沿海24~72小时海浪、海流、海温数值预报,提高海洋预报的技术水平。完成“可视化海洋预报信息产品制作发布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海洋预报的信息化水平。初步完成“厦门主要海水浴场视频监视系统”,实现对大德记、港仔后及珍珠湾海水浴场海面状况实时监控。安装完成“厦门城市风暴潮灾害辅助决策系统”及“3D投影展示系统”,为开展厦门市风暴潮灾害风险预报工作奠定基础。
【信息化建设】 年内,建设完成海洋观测数据通讯与管理系统,实现测站及测点观测要素数据的实时传输。改造完成海洋实时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与地面专线双路并行数据传输。建设海洋应急预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可与北京及上海等地的海洋预报机构进行实时视频、音频和数据的交互式预报会商,提高预报准确度。
【海洋观测】 年内,通过数据专线向市防汛办发送集美水闸、同安湾大桥、五通水路联运码头、鼓浪屿等防汛验潮点的实时观测数据,为厦门海洋防灾减灾、排涝泄洪提供基础数据。
【海洋监测】 年内,开展五缘湾、观音山、黄厝、椰风寨、海韵台、太阳湾、珍珠湾、白城、大德记、港仔后海水浴场及环岛路东部、鼓浪屿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环境监测。实施厦门港扩建工程临时倾倒区、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工程海洋环境跟踪监测。进行九龙江江河入海通量监测等。获取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等监测资料,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等提供依据。(袁方超 张世民)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建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