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236
颗粒名称: 翔安区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309-3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8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经济发展及产值情况,包括工业经济、第三产业、招商引资、新城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环境面貌、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惠农支农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厦门市 翔安区 经济

内容

2008年,翔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亿元,增长3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9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31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07:73.55:20.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4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增长35.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01亿元,增长41.8%。农民人均纯收入7030元,增长11.6%。
  1.工业经济。火炬(翔安)产业区通用厂房二、三期、育成中心二期建设以及占地1250亩的金保利项目用地场平顺利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获准设立,峻凌电子、安台创新等企业竣工投产。翔安工业园区巷北三期工业用地推出预挂牌,银鹭三期A地块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榕兴纸业、源水新厂以及银鹭第三条无菌冷灌装生产线正式投产。贡香城基本建成,舫昌佛具“梅春”牌贡香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曼佳美”节能灯等9个产品分别获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年内,全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已达140家,实现产值291亿元,增长41.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5.7%。产值超5000万元的有57家,超亿元的有36家。
  2.第三产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2亿元,增长15.9%。新店、马巷旧街商贸零售业日趋繁荣。翔安商业广场、友达邻里中心等新的“商圈”渐成规模,苏宁、肯德基、佳事达等知名连锁店进驻开业。金融保险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泰康保险进驻设点,建行、商行、交行等金融机构新增3处网点,年末各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68.9亿元,增长23.6%;贷款余额48.3亿元,增长54.2%。刘五店南部港区物流园区正式运作,内厝客货中间站物流园区和银鹭三期B地块综合钢材加工区正加紧规划。全区30多家道路运输企业年纳税额突破3000万元,区船东协会13家水路运输企业的运力已达31万载重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大嶝码头安全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大帽山三角梅旅游节和翔金名优特产品展销会,全年旅游景点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增长15%。
  3.招商引资。全年批准外资企业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73亿美元。成功举办 “百商聚翔安”恳谈会和“闽商聚厦门”翔安之行考察活动,积极参加 “九八”投洽会和“6·18”对接会,实现项目签约21个,总投资额103亿元。推进零地招商,法蓝瓷等7个外资项目增资1.65亿美元。强化三产招商,物流、总部、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占签约投资总额的90%以上,中奥游艇俱乐部项目正式奠基,成为建区以来最大的外资三产投资项目。
  4.新城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人民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开放,检察院稽侦大楼、工商大楼、警务大楼等一批公建配套交付使用。新城区南北区安置房、后滨一期安置房及劳动力大厦投人使用。体育中心一期、实验学校二期建设逐步推动。美地雅登二、三期、锦绣祥安、汇景新城等房地产项目有序推进。安防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工程竣工,文教区各院校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厦大翔安校区、翔安医院筹建工作抓紧推进,翔安大道南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已经完成,东坑湾综合开发一期工程竣工并推出挂牌,刘五店南部港区建设、大嶝海域整治、欧厝海域吹填造地等新城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年内,翔安隧道、福厦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扩建、福炼一体化成品油管道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翔安东路一期、洪前路建成通车,东界路、东坑路加快建设,城市路网日益完善。翔安水厂一期、巷北片区污水管网、LNG输气管线和门站建设基本完工,110KV竣边变电站、东部固废中心一期填埋库区投入使用,市政设施日益齐全。
  5.城区环境面貌。圆满完成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评工作。前移综合执法关口,下派执法中队到各镇 (街),增强部门合力和基层能动性,非法占地、违章建设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垃圾有偿处理,马巷临时垃圾转运站、大嶝清洁楼等环卫设施投入使用,农村保洁体系基本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置的城乡环卫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活动,新增盲道5000多米,新建海西邮政书报亭11座,新设大嶝环岛路路灯144盏,全区主干道路的亮灯率达97%。在新圩新霞南路创建“中国第一条乡村青年文明号示范街”。完成巷东路市政化改造,建成东方新城社区公园。全年新增绿地12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1平方米,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6.现代农业。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优势,丰富翔安“三宝九品百味”名优特农产品内涵。完成2.5万亩国家级、省级胡萝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总产值突破2.6亿元。年内,31家农业企业被评为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24家,占全市一半以上,形成互助共赢的合作氛围。
  7.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9个村庄的规划编制,落实近30万平方米村集体发展用地选址。第二批10个新村建设重点村通过市级验收,第三批9个试点村建设基本完成,7个老区山区村建设稳步推进。大帽山综合开发和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第一批造福工程移民搬迁工作基本完成。投入900万元筹建15个社区办公用房,茂林、东寮通过市级“绿色社区”检查验收。双沪、吕塘等12个文明生态村培育取得新成效。
  8.惠农支农。全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大帽山溪美水电站,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对曾溪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成功防御8次台风和1次暴雨。有效解决新圩片区4万多居民及银鹭、利胜等企业因干旱造成的用水紧张问题。贴补31.1万元用于144户农户购置农机具,发放能繁母猪补贴113万元、渔船油价补贴772万元,扶持青年创业直通车小额贴息贷款5000多万元。举办54场次的现场招聘会,动员区内龙头企业提供3500多个岗位,组织4000多人参加“1+1群”创业培训,多渠道提供农(渔)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渔)民收入。全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67人,培训转移1572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英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