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177
颗粒名称: 司法行政
分类号: D926
页数: 3
页码: 240-24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08年厦门市司法行政包括埃塞俄比亚司法部长一行来访、厦门市被列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嘉莲街道首创法律服务卡进爱心超市模式、国际商事仲裁专家拜访市律师协会等情况。
关键词: 司法行政 2008年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8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1.基层基础建设。全市37个司法所平均配备工作人员5.49人,司法所平均办公用房面积159平方米,有15个司法所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年末,市司法局考评组对各区申报达标的30个司法所进行考核验收,全市共有26个司法所达到规范化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调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厦门市规范化村居调委会考评验收标准》(试行)。召开全市规范化调委会建设现场会,推广思明区规范化调委会建设经验。截至年底,厦门市共有1个区、28个街(镇)、152个社区(村)、1007名调解员达到示范标准,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创建任务。全市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047件,调处成功7004件,调处成功率为99.3%。研究出台《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配套措施。广泛开展社区矫正宣传工作,与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主流媒体合作,普及社区矫正基本知识,营造社会氛围。与厦门监狱、厦门劳教所协调,抽调监狱、劳教警察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厦门成为全省9个设区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城市。切实抓好刑释解教人员集中排查清理、落实刑释解教人员低保和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3个专项行动。全年接茬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安置率分别为99.8%和95.2%,没有重新犯罪。完善帮教安置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启用帮教安置工作管理软件。法轮功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经验被中央、省委610办转发,市司法局被福建省司法厅推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深化,建立“推进行政机关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法律服务工作。全市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共1575人次,调处信访纠纷案件940件。(1)注重拓展服务范围。与市政协社法委协商共同举办海峡两岸律师法律实务交流合作论坛,与市台办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拓展律师事务所服务台资企业的范围,2008年结对子的律师事务所和台企由28对扩大到50对。充分发挥台商协会法律顾问团作用,共接待台商企业专项义务法律服务70件。指导市律师协会成立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拓展律师在海商海事领域方面的法律服务。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结对子”工作联系制度。组织律师参加“厦门应对美国337调查工作研讨会”和“外经贸日”活动,为涉案企业提供应对策略。(2)继续深化公职、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全市所有行政机关都配备公职律师,公职律师人数达到116名。认真学习研究新修订的《律师法》以及司法部新颁配套管理办法,与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协商,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加强律师行业诚信建设,督促各律师事务所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参加厦门市清理和规范中介机构成果展示现场会,市司法局清理和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做法和成效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组织59家律师所开展大型法律咨询活动,宣传律师制度,市律师协会党委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单位。组织开展第四届厦门律师论坛,参加第四届福建省律师论坛活动,市律师协会连续4年获得优秀论文组织奖。旭丰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全省仅有的2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之一。(3)主动为厦门市成功大道、BRT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及施工合同提供公证服务,共办理各类重点工程招投标公证500多个,项目涉及标的金额400多亿元,保障了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联合市、区法律援助中心,首次推出公证法律援助服务,把公证法律服务与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紧密结合,全年共办理公证法律援助113件。(4)完成全市公证机构综合实力评价工作,有6家公证机构获得最高等级AA级,1家获A级。加强质量监督,建立二级监管机制(公证处每月或每季度实行自查,市局每半年进行抽查),抽查2310件文书未发现不合格。利用已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在办证过程中发现的虚假信息,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错证发生。年内涉及公证的申诉、投诉案件明显减少。(5)指导各司法鉴定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统一全市司法鉴定档案规范管理。指导鉴定机构参加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能力验证活动,把鉴定机构的内部质量管理逐步纳入国际通行的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全市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辅助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新颁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进行详细解读。召开全市司法鉴定规范建设现场会,介绍推广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经验。(6)认真开展法医类、物证类和声像类“三大类”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的资质条件、技术能力和执业行为专项检查活动。完善执业“过程监管”和退出、淘汰机制,针对目前鉴定机构集中在岛内,岛外当事人申请鉴定不便的情况,引导鉴定机构迁往岛外开展鉴定工作。增加司法鉴定援助对象范围,对经济困难的市民给予亲子鉴定项目的司法鉴定援助,共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130件。(7)重视做好农民工、青少年、妇女儿童的维权工作,并专门为来自四川灾区农民工设立“抗震救灾法律援助快速通道”。严格落实办案质量征询意见制度、旁听法律援助案件审理制度,以书面形式向受援人发放《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57件,接待来访14532人次,接听解答来电咨询50405个,同比分别增长32.3%、53.5%和46%。(8)组织国家司法考试。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厦门考区由一个考点增至两个考点,考区报名考生2812人,比上年增加61%,为历年最多。考生新增台湾居民和大三学生,考生通过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年内,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评为2004~2007年度国家司法考试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3.法制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法律进企业”和“法律进学校”4场现场会,交流推广示范点经验。《法制日报》以专版形式介绍厦门市“法律六进”活动的经验做法。在进城务工人员高度集中的湖里殿前街道建设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厦门市第一个农民工普法基地和法律服务综合平台。与厦门日报社联办“在法治阳光沐浴下”征文活动,共刊登5个专版80多篇普法文章。完成竹坝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的扩建项目。组织开展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建设和谐法治厦门”为主题的大型法律宣传活动,举办领导干部法制专题讲座、“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开展“12·4”法制宣传月系列活动,举办厦门市首届法制书法征集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厦门市被全国普法办确定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中央和省“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组对厦门普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4.劳教管理工作。全年共进行警务督察216次,应急预案演练9次,实现连续第九个场所安全年。重新调整聘任58名专、兼职教师,开展课堂化教学比赛。举办4期出所教育活动,共有251名劳教人员得到技术培训。正式启用厦门劳教所心理矫治中心,劳教所的9名民警心理咨询师会同社会心理专家,对劳教人员定期开展心理矫治活动,教育效果良好。不断深化管理模式改革,保持干警岗位练兵常态化,开展标准化大队建设规划试点,推进劳教人员“行为规范年”活动。在全省率先实施隔离戒毒收治工作,截至年底,共收治强制戒毒人员43名。劳教所连续9年安全无事故,被评为“厦门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劳教生活达标先进单位”和“优秀劳动教养学校”。
  【埃塞俄比亚司法部长一行来访】 1月19~20日,埃塞俄比亚司法部长阿塞法·科斯托一行由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和省司法厅领导陪同来厦门参观访问。参观浏览了鼓浪屿、海沧大桥、环岛路等景点,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副司长康煌、副市长詹沧洲会见了访问团,省司法厅副厅长薛育卿以及市司法局局长林知光等出席。
  【厦门市被列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 1月15日,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调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全国51个市(地)、县(市区)作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厦门市名列其中,福建省仅有厦门、泉州两个工作联系点。【禾山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月17日,司法部、民政部下发《关于表彰第三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决定》,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至此,厦门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已增加到3个。
  【嘉莲街道首创法律服务卡进爱心超市模式】 嘉莲街道启动法律服务爱心卡进“爱心超市”服务模式。在辖区内持有“爱心超市物品领取证”的困难户、“三无”人员(无经济收入、无劳动能力及无法定赡养抚养人)以及一级残疾低保户等弱势群体都可以领取“法律服务爱心卡”,享受到司法所接受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等无偿法律服务。
  【国际商事仲裁专家拜访市律师协会】 4月15日,美国仲裁协会高级副总裁、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主席理查德·内马克(RichardNaimark),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常务副主席、新加坡海事仲裁院主席巫昱成教授等一行5人拜会了市律师协会。市律师协会会长林培森介绍了厦门律师的总体概况和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做法。此外,双方就不同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下仲裁程序以及国际仲裁机构与厦门律师能更广泛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业电子数码街调解委员会成立】 5月,厦门市湖滨南路电子数码街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投入运作。该街共有4个电子区,5栋办公大楼,700余家公司,针对该街常年投诉纠纷较多的情况,思明区司法局组织协调天湖社区及辖内工商所、派出所、劳动保障事务所、数码街商会、电子市场等多家单位,共同成立专业电子商业调委会,并对20余名调解员进行调解业务培训。电子数码街调解委员会是厦门市第一个以电子产品市场为主体成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抗震救灾法律援助快速通道设立】 6月,厦门市针对灾区群众和来自灾区的农民工设立抗震救灾法律援助快速通道。其主要特点为:对因灾引起的涉法事项提供法律援助,对他们的法律援助申请暂不审查经济困难状况,符合条件的要当日审批,并在12小时内指派或安排骨干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迅速办理,及时化解因灾引起的矛盾纠纷,对相关身份证明不齐全、即将超过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涉及人数众多或影响较大的案件,可先行受理,后续补办相关手续。
  【律师事务所与基层司法所“结对子”活动】 6月20日在市司法局举行。共有37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市37家司法所实行“一对一”结对,结对律师事务所每年将为结对司法所辖区公务人员、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居民群众等对象上两次以上法制课,参与结对司法所辖区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参与结对司法所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教育扶助,义务为结对司法所所在镇(街)政府提供适当的法律帮助。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厦门专场】 7月2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全国法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厦门专场,在厦门市人民政府东楼会议室举行,何立峰、刘赐贵等市委中心组成员、全市6个区区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市政府各部门领导,市、区两级政法部门领导,市委党校本期培训班全体学员等共600多人出席报告会。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作了题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报告。
  【鼓浪屿司法所“军警民民事纠纷联调联处点”设立】 7月,鼓浪屿街道联系驻岛部队,在鼓浪屿司法所设立“军警民民事纠纷联调联处点”。联处点按照“一案一事一策”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政策讲解、法律宣传、人民调解等手段,突出对军地互涉矛盾纠纷实行联合调解、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实行联合处置,努力把军政、军民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首个企业职工法制教育基地在观音山建成】 该基地由思明区司法局承办,3月开始筹建,6月底竣工。基地设有法律服务工作室、自助法律查询系统、媒体传播系统、数千册的法律图书库和两面法制宣传栏,具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查询、法律书籍阅读等功能,形成企业普法的新型模式,为观音山企业集群区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专题调研组来厦】 9月4日,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秦玉琴为组长的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来厦调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情况。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市委政法委、市公检法司和信访等有关部门及律师等专业人士参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及推进所在领域、所在行业纠纷解决方式改革与发展的发言,表示将充分吸纳厦门市先进的经验做法,重视厦门提出的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央视报道思明区平安建设典型案例】 10月8日,中央电视台《平安中国·平安城市篇》栏目播出名为“‘南国春’的难办事”的节目,介绍了思明区开元街道通过启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圆满解决“南国春”酒店民工讨薪纠纷的案例,何立峰书记在节目中接受央视记者专访。《平安中国》栏目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旨在对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区进行集中报道,思明区成为福建省“平安城市篇”唯一纳入报道的县(区)。
  【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 10月24日,厦门市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率先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年内,市司法局走访各区、各部门,通报情况,征求意见,让各区、各部门预有准备;协同公安机关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研究制定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的配套文件;开展社区矫正宣传工作;加大基层司法所建设力度;与厦门监狱、厦门劳教所沟通协调,抽调15名监狱、劳教警察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等,为厦门市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高殿)基地启用】 12月6日,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高殿)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基地设有法制教育展厅、多媒体法制教育课堂,向进城务工人员介绍与他们生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为配合基地的启用,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联合团市委、市妇联等10多个部门在高殿社区举办“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进城务工人员大型法律咨询活动。高殿社区有近14万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届法制书法作品征集活动】 10月10日至11月20日,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厦门市首届法制书法作品征集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全市社会各界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254人384幅作品。经过专家评审,思明区司法局、市公安局获组织奖;张胤生的法制书法作品获一等奖,许汉胜等2人的法制书法作品获二等奖,陈开明等3人的法制书法作品获三等奖,方添智等15人的作品获优秀奖。12月16日,《厦门日报》专版选登法制书法作品,收到较好社会效果。
  【第四届厦门律师论坛】 11月30日,由市律师协会举办的第四届律师论坛主论坛在中信酒店举行,主论坛以“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和谐建设”为主题,全市100多名律师参加。论坛历时一个半月,共收到27家律师所和一家行政机关提交的132篇文章,9个专业委员会均举办各自的分论坛,共有近千名律师参加分论坛。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雨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