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唯一号: 130036020220000016
实物名称: 九日山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065.pdf
类型:
分类号: K928.3
主题词: 名胜古迹-山-中国

实物简介

九日山在南安市丰州镇金鸡村,距泉州城西北7公里。据明代黄文焰《九日山志》载:“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或谓有道人自言,吾从戴云山来此,九日乃到,故名”。俯临晋江,海拔113米,多巨岩峭壁。分东西北三峰,环抱如交椅,俗称“金交椅”。三峰间低洼处,常有白云缭绕,称白云坞;坞中有菩萨泉,“奔湍激响,声比丝竹”。朱熹曾两次到九日山游览,并赋诗纪游。 东峰因唐德宗时宰相姜公辅被贬来此筑庐隐居,故名姜相峰;又因山形如麒麟,俗称麒麟山。东峰东麓有姜相墓,墓前立有石狮、石望柱、石将军、石羊各一对,墓后东北角壁立的巨石上刻有南宋黄汝嘉的重修姜相墓记,墓园四周浓荫如盖。 西峰因中唐著名诗人秦系晚年隐居于此,故名高士峰;又因绝顶有石佛像,又名石佛山。山上有石砚、石盆,传为秦系所用。山前有一磐石,传说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6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常坐在石上翻译《金刚经》,故名翻经石。山后有一块巨石,酷似猪八戒侧身坐像,人称八戒石。峰顶石佛是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倡刻的。佛像袒胸盘坐于莲座上,高7.5米,宽1.5米,仪态慈祥,气势雄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石佛的石室,名“荫炭亭”,屋顶分二层,上层为八角钻尖式,下层为四注庑殿式,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南安县丞李延基重建的,门额上刻有李延基所题“洞天别现”四字。 九日山现存摩崖石刻75段,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峰,其中最珍贵的是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段宋代祈风石刻。宋代,泉州已是我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当时船行全靠风力,冬令开往东南亚及东非,就北风;夏季归来,就南风。为鼓励外贸,每年都要由泉州知州主持,在九山南麓举行两次“祈风”盛典,事后将祈风过程简要记述镌刻在摩崖上。现存的祈风石刻年代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至咸淳二年(1266年),是研究宋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和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历史见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