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延绳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唯一号: 130035020230000054
作品名称: 带鱼延绳钓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25/001
起始页: 0099.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S972.3
主题词: 钓渔具

作品简介

带鱼延绳钓分流动单钩延绳钓和母子船作业延绳钓。据明万历四年(1576年)《崇武所域志》载,“崇武滨海军民人等,以渔为生,冬季则钓带鱼”。表明这种作业历史悠久。它分布于沿海各县市,以惠安县最发达。浙江《定海县志》载,“钓冬船,闽约五六百号,霜降出洋,谷雨回洋,有大钓、小钓之别”。这是福建省带鱼延绳钓早期转到浙江渔场生产的记录。1949年,全省有200多艘钓船在闽浙渔场作业。 50年代,福建省带鱼延绳钓船于每年7月至翌年1月有组织地转浙江舟山渔场生产,1月份以后进入本省渔场生产。60年代,随着渔船动力化,母船吨位增大,每艘母船携带舢舨数量多者达11条,称为“背十一。70年代,由于拖网和大围缯作业的发展,渔场利用产生矛盾,带鱼延绳钓作业单位开始减少。1985年,惠安县带鱼延绳钓作业扩大东海中部、东部海域渔场。1992年冬季,部分惠安带鱼延绳钓作业又转南海西北部渔场生产。1993年,全省仅惠安县拥有主机功率58.8千瓦、背4条舢舨以上机帆船钓船127艘,钓具8822篮,年产钓带鱼6350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福建省志·水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地理概况,以呈现省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域内分区的差异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