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清真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793
作品名称: 福州清真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62.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1341-1368年
分类号: B967.257
主题词: 清真寺

作品简介

福州清真寺,位于福州鼓楼区安泰桥边。初为佛教寺,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改为伊斯兰教寺。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该寺曾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落成。重建的清真寺仍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据嘉靖重建碑记云,拜堂居中,左庑为茶厅,右庑为房廊、厨舍,西侧有专职穆民住宅。拜堂面对华表。至1950年,该寺占地面积仅存2300平方米。拜堂为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为七柱七间排,成正方形。临街的寺门于民国时改建为店屋,店后有两道围墙,第一道墙门额题“浔源”二字,第二道墙门额书阿拉伯文字,译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些题字虽然是民国年间更改的,但内部建筑物仍保存明代的建筑风格。1955年该寺拜堂因倒塌改建成“土”字形。1987年,遵照穆斯林的建议改建为伊斯兰建筑形式的砖石结构的三层圆顶“邦克楼”。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