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卫城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776
作品名称: 镇海卫城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14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3
主题词: 城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卫城坐东面海,筑在鸿江上,城下倾陡,以海为壕。城周长2910米,用鵝卵石和条石垒砌。现存4个城门及城墙各一段,东门城墙高7.2米,西门残墙高4.4米,南门残墙高4.5米,北门残墙高4.2米。登镇海卫城之上,可观览东海与南海相交的壮阔海域。卫城东门外,有旗尾灯塔。镇海村东南方的镇海角又称“定台角”。镇海角的西南方的隆教湾,又称“定台湾”,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攻打台湾时的发兵据点之一。在卫城内有后山、鼓山、曜山、昭山、仓山,俗称“五星山”。卫城外又有酿酒桶山、土地公山,与前五山一起,状如七星散落卫所,遂合称“七星落地”。卫城南另有象鼻山、旗尾山。诸山环抱鸿江港,北连南太武山胜景。卫城东部、水门右侧柳树下有一天然地洞群直通海,人称“飞蛾洞”,相传为南蛮十八洞之一。卫城南门外原有天门宫,宫庙已毁,尚存有18尊断头的石雕罗汉。罗汉断头,相传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二日夜海寇袭陷镇海卫城时所为。镇海村内有龙门桥,明正德年间毁于寇,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镇海村内又有七星井、柳树井。明洪武二十年(1287年)建镇海卫城时,凿井99口,密布于卫城边,水质较优者为七星井和柳树井。七星井在卫城内西北隅,井底有6孔泉眼,俗称“米筛泉”。柳树井在卫城边,形如菱花,汲绳之痕入石栏寸许,有20余坎。泉从东关口门外峭壁下注人,终年不竭,水质甘冽,俗称“象乳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