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561
作品名称: 西禅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04.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867年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西禅寺在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唐咸通八年(867年),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大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后遭战乱破坏。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复建,景祐五年(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禅寺”,因在西郊,俗称西禅寺。清末与鼓山涌泉寺、雪峰崇圣寺、象峰崇福寺、瑞峰林阳寺同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 西禅寺规模宏大,布局匀称,端庄古雅,占地约100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阁、法堂、藏经阁、玉佛楼等大小建筑物36座,大多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微妙禅师从海外募金重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福州,西禅寺中弹6枚,各殿堂均震塌。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募捐集资修复。1984年以来,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使其基本恢复旧观。 玉佛楼内供奉着新加坡华侨捐赠的2尊大玉佛,其中释迦牟尼坐像高2.3米;释迦牟尼卧像长4米,重10吨,体态安祥,莞尔含笑。观音阁内供的千手千眼观音,用29吨黄铜铸成。1990年落成的报恩塔共15层,高67米,八角翘檐,内设8厅,为新加坡双林寺主持谈禅法师募资建造。塔以钢筋水泥为骨,贴上色质高雅的花岗石,每层塔壁镶嵌精心雕刻的佛像和佛教故事,并以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图案装饰其间。 西禅寺还以荔枝驰誉。据《西禅小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怡山啖荔”成为福州人的时尚。寺内现存最早的一株荔枝树在法堂前,据说植于宋代,树干内已朽空,只剩不到10厘米厚的残余皮层,但枝叶仍然繁茂。 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和越南的普陀寺等均为其分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