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礁慈济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499
作品名称: 白礁慈济宫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07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宫殿-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白礁慈济宫在龙海市白樵村,距漳州市区40公里,是一座宫殿式建筑,俗称闽南故宫,祀“保生大帝”吴夲。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夲,白礁人,原是民间医生,精于采药炼丹和针灸,常为百姓治病。吴夲逝后,闽南父老感念他的医德,自发在其故乡白礁村建龙湫庵祀奉他;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把龙湫庵改建成宫殿式的庙宇,宋高宗赐名“慈济庙”;乾道元年(1165年)以后,孝宗皇帝又将“慈济庙”改为“慈济灵宫”,简称“慈济宫”。明永乐皇帝敕封吴夲为“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还有“吴真人”、“吴真君”、“英惠侯”、“花桥公”等名号,俗称“大道公”,是闽台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慈济宫依山而建,双层五门三进,面积1300平方米,布局奇特,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重檐歇山顶,立柱抬梁,两层五门宫楼。大门两侧一对踞立的镇殿石狮,是始建时文物。前殿骑楼成一长廊,10根来自台湾的石柱一字排开,当中6根为蟠龙石柱。长廊门额悬“真人所居”巨匾。前殿两侧延伸为文武朝房,突出主体成辅佐之势,整体结构雄伟壮观。宫内原供奉的保生大帝开基祖神像共3尊,俗称“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二大帝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赴台,现供奉于台南县学甲慈济宫内;三大帝供奉于厦门同安青礁慈济宫内;一大帝仍供奉在白礁慈济宫正殿。 宫内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写的“慈济祖宫”横匾,还保存着拜坛石、国母狮及龙泉井等文物古迹。国母狮,是明成祖时吴氏子弟用吴夲传下的秘方治好了皇后的乳疾,皇帝追赐给吴夲的,石狮右掌还握着一个“夲”字印鉴。龙泉井,相传是吴夲生前为患者洗涤伤口的泉水,水质甘淳。建宫时垒石为井,久旱不涸。数百年来,无数信徒到此恭请“圣水”,祈求消灾灭病。来寻根谒祖的台湾同胞则称龙泉井为思源井、团圆井、平安井。 300多年前,许多白礁人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他们思念故土,在当地也建起类似的慈济宫,祀奉保生大帝,并把白礁慈济宫奉为“开基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在台南学甲镇慈济宫前,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遥拜大陆故土。 从漳州市区可驱车直达慈济宫。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