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426
作品名称: 南普陀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050.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841~859年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南普陀寺在厦门市区五老峰下,始建于唐朝会昌、大中年间(841~859年),为闽南著名佛教胜地,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寺初名泗洲寺,五代时曾称泗洲院。宋代称无尽岩,后又改称普照寺。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一度荒废,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重建。该寺因是观音菩萨的主要道场之一,又在我国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南面,故称南普陀寺。 寺院占地3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依次铺排在南北纵向的中轴线上,加上左右厢房、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舍等,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显得庄严肃穆。 南普陀寺本是临济宗世袭的寺院。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不管哪个教派的和尚只要有才能,都可以当选为住持。民国14年(1925年)秋,寺内创办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由佛教著名学者会泉、,常惺、太虚等相继主持,民国26年(1937年)停办时已培养学僧200多人。1985年,佛学院重新开学,设预科班和正科班,均为二年制。1992年起,增设二年制研究生班。该院是全国唯一同时设有男、女生班,而且师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所佛学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